Ⅰ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實驗報告答案
因為你在算理論值時取了近似值帶來了一部分誤差,而實驗過程中又存在著誤差,故誤差很大。
Ⅱ 實驗二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 實驗總結答案
Rc越大,電壓放大倍數越大、輸入電阻不受影響、輸出電阻越大。
Ri越大,電壓放大倍數越內小、容輸入電阻越小、輸出電阻不受影響。
靜態工作點中電流越大,電壓放大倍數越大、輸入電阻越小、輸出電阻不受影響。但靜態工作點太大或太小容易導致三極體進入飽和或截止。
Ⅲ 急求:晶體管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實驗總結答案
一、通過本次實驗,更深入地了解了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靜態和動態特性,學會了測量、調節靜態工作點和動態特性有關參數(增益、輸入電阻、幅頻特性)的實驗和模擬方法,並和理論計算相驗證,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在模擬時熟悉了Multisim軟體的使用環境,認識到預習計算和模擬對實驗的重要性和指導意義,並學會搭實際電路檢查電路的聯接和排查錯誤。二、在單管放大的狀態下,管子處於放大狀態的時候,可以通過測量基極,集電極,發射極的電流得到以下結論:(1)基極電流和集電極電流之和等於發射極電流;(2)基極電流和發射極電流有一定的正比關系,也就是二者的電流大小的比值在一定范圍內不變,也就是基極小的電流變化,在發射極就能有大的電流變化;(3)基極開路時,Iceo非常小,這個值越小越好;(4)要使晶體管能夠處於放大狀態,必須是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 (3)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實驗報告擴展閱讀: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具有以下特性 1、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同相; 2、無電壓放大作用,電壓增益小於1且接近於1,因此共集電極電路又有「電壓跟隨器」之稱 ; 3、電流增益高,輸入迴路中的電流iB<<輸出迴路中的電流iE和iC; 4、有功率放大作用; 5、適用於作功率放大和阻抗匹配電路。 6、在多級放大器中常被用作緩沖級和輸出級。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Ⅳ 單管放大電路分析實驗能得到怎樣的結論
一、通過本次實驗,更深入地了解了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靜態和動態特性,學會了測量、調節靜態工作點和動態特性有關參數(增益、輸入電阻、幅頻特性)的實驗和模擬方法,並和理論計算相驗證,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在模擬時熟悉了Multisim軟體的使用環境,認識到預習計算和模擬對實驗的重要性和指導意義,並學會搭實際電路檢查電路的聯接和排查錯誤。
二、在單管放大的狀態下,管子處於放大狀態的時候,可以通過測量基極,集電極,發射極的電流得到以下結論:
(1)基極電流和集電極電流之和等於發射極電流;
(2)基極電流和發射極電流有一定的正比關系,也就是二者的電流大小的比值在一定范圍內不變,也就是基極小的電流變化,在發射極就能有大的電流變化;
(3)基極開路時,Iceo非常小,這個值越小越好;
(4)要使晶體管能夠處於放大狀態,必須是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
(4)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具有以下特性
1、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同相;
2、無電壓放大作用,電壓增益小於1且接近於1,因此共集電極電路又有「電壓跟隨器」之稱 ;
3、電流增益高,輸入迴路中的電流iB<<輸出迴路中的電流iE和iC;
4、有功率放大作用;
5、適用於作功率放大和阻抗匹配電路。
6、在多級放大器中常被用作緩沖級和輸出級。
Ⅳ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電路實驗原理
共射電路是放大電路中應用最廣泛的三極體接法,信號由三極體基極和發射極輸入,從集電極和發射極輸出。因為發射極為共同接地端,故命名共射極放大電路。
共射電路是放大電路中應用最廣泛的三極體接法,信號由三極3極管3種基本電路(接法)(1張)管基極和發射極輸入,從集電極和發射極輸出。因為發射極為共同接地端,故命名共射極放大電路。
特點
1、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反相;
2、有較大的電流和電壓增益;
3、一般用作放大電路的中間級。
4、共射極放大器的集電極跟零電位點之間是輸出端,接負載電阻.
掌握了解
作為最常用的放大電路,我們必須掌握以下內容1、三極體的結構、三極體各極電流關系、特性曲線、放大條件。
2、元器件的作用、電路的用途、電壓放大倍數、輸入和輸出的信號電壓相位關系、交流和直流等效電路圖。
3、靜態工作點的計算、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
信號傳遞
上圖所示,共射極放大電路所要放大的是交流小信號Vi,Vi通過耦合電容C1以電壓的形式加到三極體的B~E之間,以電流的形式通過B~E。電子(負電荷)的傳遞方向為E~B。Vcc和Rb用來提供B~E接面適當的正向偏壓以及可使三極體進入線性工作區的電流。這個部分稱為輸入迴路。Vcc和Rc用來提供B~C接面適當的反向偏壓。電子(負電荷)的傳遞方向為B~C。集電極收集大量電子(負電荷),少數空穴(正電荷)漂移到基極與基極的空穴一起復合掉一部分E向C的電子(負電荷)。被復合掉的基區空穴由基極電源Eb重新補給。由於E的電子濃度大於B,電位小於B,電源Eb在補充空穴的同時帶來了從E~B~C的大量電子。三極體完成放大電流作用。放大了的信號電流通過Rc在C極上產生壓降。這個壓降就是輸出端信號電壓,是交流,可以通過電容C2耦合出去。Vcc,Rc和三極體CE極構成輸出迴路。RL是負載電阻。
Ⅵ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實驗報告怎麼寫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
一、實驗目的
1、 學會放大器靜態工作點的調試方法,分析靜態工作點對放大器性能的影響。
2、 掌握放大器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及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的測試方法。
3、 熟悉常用電子儀器及模擬電路實驗設備的使用。
二、實驗原理
圖10-1為電阻分壓式工作點穩定單管放大器實驗電路圖。它的偏置電路採用RB1和RB2組成的分壓電路,並在發射極中接有電阻RE,以穩定放大器的靜態工作點。當在放大器的輸入端B點加入輸入信號ui後,在放大器的輸出端便可得到一個與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輸出信號u0,從而實現了電壓放大。只有測量放大器輸入電阻時,才可以從A點加入輸入信號。
圖10-1 共射極單管放大器實驗電路
在圖10-1電路中,當流過偏置電阻RB1和RB2 的電流遠大於晶體管T 的
基極電流IB時(一般5~10倍),則它的靜態工作點可用下式估算
UCE=UCC-IC(RC+RE)
電壓放大倍數
輸入電阻
Ri=RB1 // RB2 // rbe
輸出電阻
RO≈RC
1、 放大器靜態工作點的測量與調試
1)靜態工作點的測量
測量放大器的靜態工作點,應在輸入信號ui=0的情況下進行, 即將放大器輸入端與地端短接,然後選用量程合適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電壓表,分別測量晶體管的集電極電流IC以及各電極對地的電位UB、UC和UE。一般實驗中,為了避免斷開集電極,所以採用測量電壓UE或UC,然後算出IC的方法,例如,只要測出UE,即可用
算出IC(也可根據 ,由UC確定IC),
同時也能算出UBE=UB-UE,UCE=UC-UE。
為了減小誤差,提高測量精度,應選用內阻較高的直流電壓表。
2)靜態工作點的調試
放大器靜態工作點的調試是指對管子集電極電流IC(或UCE)的調整與測試。
靜態工作點是否合適,對放大器的性能和輸出波形都有很大影響。如工作點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號以後易產生飽和失真,此時uO的負半周將被削底,如圖10-2(a)所示;如工作點偏低則易產生截止失真,即uO的正半周被縮頂(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飽和失真明顯),如圖10-2(b)所示。這些情況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選定工作點以後還必須進行動態調試,即在放大器的輸入端加入一定的輸入電壓ui,檢查輸出電壓u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滿足要求。如不滿足,則應調節靜態工作點的位置。
(a) (b)
圖10-2 靜態工作點對uO波形失真的影響
改變電路參數UCC、RC、RB(RB1、RB2)都會引起靜態工作點的變化,如圖10-3所示。但通常多採用調節偏置電阻RB2的方法來改變靜態工作點,如減小RB2,則可使靜態工作點提高等。
圖10-3 電路參數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
2、放大器動態指標測試
放大器動態指標包括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動態范圍)和通頻帶等。
1)電壓放大倍數AV的測量
調整放大器到合適的靜態工作點,然後加入輸入電壓ui,在輸出電壓uO不失真的情況下,用交流毫伏表測出ui和uo的有效值Ui和UO,則
2)輸入電阻Ri的測量
為了測量放大器的輸入電阻,按圖10-4 電路在被測放大器的輸入端與信號源之間串入一已知電阻R,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況下, 用交流毫伏表測出US和Ui,則根據輸入電阻的定義可得
圖10-4 輸入、輸出電阻測量電路
測量時應注意下列幾點:
① 由於電阻R兩端沒有電路公共接地點,所以測量R兩端電壓 UR時必須分別測出US和Ui,然後按UR=US-Ui求出UR值。
② 電阻R的值不宜取得過大或過小,以免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通常取R與Ri為同一數量級為好,本實驗可取R=1~2KΩ。
3)輸出電阻R0的測量
按圖10-4電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條件下,測出輸出端不接負載 RL的輸出電壓UO和接入負載後的輸出電壓UL,根據
即可求出
在測試中應注意,必須保持RL接入前後輸入信號的大小不變。
4)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UOPP的測量(最大動態范圍)
如上所述,為了得到最大動態范圍,應將靜態工作點調在交流負載線的中點。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況下,逐步增大輸入信號的幅度,並同時調節RW(改變靜態工作點),用示波器觀察uO,當輸出波形同時出現削底和縮頂現象(如圖10-5)時,說明靜態工作點已調在交流負載線的中點。然後反復調整輸入信號,使波形輸出幅度最大,且無明顯失真時,用交流毫伏表測出UO(有效值),則動態范圍等於 。或用示波器直接讀出UOPP來。
圖 10-5 靜態工作點正常,輸入信號太大引起的失真
三、實驗設備與器件
1、實驗電路板 2、函數信號發生器
3、雙蹤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
5、萬用表 6、模擬實驗箱
四、實驗內容
按圖10-1接線。先將實驗板固定到實驗箱面板上。電路板上是兩級放大電路,本實驗用第一級(左邊)放大器,實驗前用導線短接發射極100Ω電阻和+12V供電支路上開路點,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的屏蔽線信號線黑筆都聯公共端(發射極為公共端,即接地端),信號源輸出信號線紅筆接B點(與耦合電容C1相連),交流毫伏表的紅筆接B點時測量Ui,接輸出端(與耦合電容C2相連),則測量Uo。從示波器CH1、CH2引出信號線的兩個紅筆(探針)分別接放大器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可觀察ui和uo波形。
1、調試靜態工作點
接通直流電源前,先將RW調至最大,函數信號發生器輸出旋鈕旋至零。接通+12V電源、調節RW,使IC=2.0mA(即UE=2.0V),用直流電壓表測量UB、UE、UC及用萬用電表測量RB2值。
2、測量電壓放大倍數
在放大器輸入端加入頻率為1KHz的正弦信號uS,調節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輸出旋鈕使放大器輸入電壓Ui 10mV,同時用示波器觀察放大器輸出電壓uO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條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測量下述三種情況下的UO值,並用雙蹤示波器觀察uO和ui的相位關系
3、觀察靜態工作點對電壓放大倍數的影響
置RC=2.4KΩ,RL=∞,Ui設為20mV,調節RW,改變大小IC,用示波器監視輸出電壓波形,在uO不失真的條件下,測量數組UO和AV值,
4、觀察靜態工作點對輸出波形失真的影響
置RC=2.4KΩ,RL=2 KΩ,調節RW使IC=2.0mA,再逐步加大輸入信號,使輸出電壓u0 足夠大但不失真。 然後保持輸入信號不變,分別增大和減小RW,使波形出現失真,繪出u0的波形,並測出失真情況下的IC和UCE值,記入表10-4中。每次測IC和UCE 值時都要將信號源的輸出旋鈕旋至零。
五、實驗總結
1、 列表整理測量結果,並把實測的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之值與理論計算值比較(取一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產生誤差原因。
2、總結RC,RL及靜態工作點對放大器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的影響。
3、討論靜態工作點變化對放大器輸出波形的影響。
4、分析討論在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