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單端接線方式 差分接線方式
一般運動控制卡採用脈沖信號加方向信號的輸出模式,與驅動器的電路接線有兩種接線方式:差分驅動接線和單端驅動接線。單端信號指的是用一個線傳輸的信號,單端信號是在一跟導線上傳輸的與地之間的電平差;差分信號指的是用兩根線傳輸的信號,傳輸的是兩根信號之間的電平差。
想要做到運動控制卡正常發脈沖並驅動驅動器和電機正常運行,其接線方式和運動控制卡上的相應跳線設置必須一致,這樣才能正常使用控制卡,驅動器和電機。運動控制卡在其正面提供了單端和差分跳線選擇,用於設置差分和單端驅動方式,出廠默認設置是差分驅動方式。
DMC2410控制卡差分輸出方式的跳線設置,我司控制卡出廠默認設置值是差分輸出設置的,即每個軸所對應的兩個跳線開關的第1路針角和第2路針角短接,對應關系為控制卡的第一個軸對應J1和J2,即一個脈沖信號和一個方向信號,後面的軸與JX的關系依此類推。圖1-3是DMC2410控制卡單端輸出方式的跳線設置,即每個軸所對應的兩個跳線開關的第2路針角與第3路針角短接。
下圖是控制卡差分輸出方式和單端輸出方式的介面電路圖:
⑵ 電路驅動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1. 電路驅動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差分信號的產生和傳輸。該電路使用的晶元專門作為差分驅動器,為每個通道提供互補的Y和Z信號輸出。
2. 這些信號可以有兩種應用方式:直接連接到差分接收晶元,用於信號的轉換和傳輸;或者用於後續驅動,例如驅動光耦。
3. 使用過程中需注意幾個關鍵點:首先,在差分信號用作傳輸或轉換時,接收端的Y和Z線之間應跨接一個電阻,以減少信號傳輸線上的反射,確保傳輸的可靠性。該電阻值通常根據傳輸線的每100英尺阻抗來確定,一般在100至120歐姆之間。
4. 其次,當差分信號用於驅動後級電路,如光耦時,需要考慮到光耦的最大正向電流,並在Y和Z線上接入限流電阻。
5. 此外,為了防止光耦前級的發光二極體被反向擊穿,在Y和Z線之間應反向跨接一個二極體。
6. 單元電路圖的特點在於其簡潔性和清晰性。這類圖為了分析特定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通常會省略與單元電路無關的元件和連線。
7. 單元電路圖採用標準的繪圖習慣,使得任何人都能迅速理解其含義。
8. 這種類型的圖通常只出現在講解電路工作原理的書籍或期刊中,而在實際的實用電路圖中則不會出現。
⑶ 音頻差分信號如何轉換成單端信號
許多應用都要求通過高解析度、差分輸入ADC來轉換單端模擬信號,無論是雙極性還是單極性信號。本直流耦合電路可將單端輸入信號轉換為差分信號,適合驅動PulSAR系列ADC中的18位、1MSPS器件AD7982。該電路採用單端轉差分驅動器ADA4941-1和超低雜訊5。
0V基準電壓源ADR435,可以接受許多類型的單端輸入信號,包括高壓至低壓范圍內的雙極性或單極性信號。AD7982的差分輸入電壓范圍由REF引腳上的電壓設置。當VREF=5V時,差分輸入電壓范圍為±VREF=±5V。從單端源VIN到ADA4941-1的OUTP的電壓增益(或衰減)由R2與R1之比設置。
R2與R1之比應等於VREF與輸入電壓峰峰值VIN之比。當單端輸入電壓峰峰值為10V且VREF=5V時,R2與R1之比應為0。5。OUTN上的信號為OUTP信號的反相。R1的絕對值決定電路的輸入阻抗。反饋電容CF根據所需的信號帶寬選擇,後者約為1/(2πR2CF)。
20Ω電阻與2。7nF電容構成3MHz單極點低通雜訊濾波器。電阻R3和R4設置AD7982的IN輸入端的共模電壓。如下圖所示為單端轉差分直流耦合驅動器電路圖。
⑷ 什麼是差分驅動電路
差分驅動電路就是差分放大電路,特點可以很好的抑制共模信號,抑制零點漂移,放大差模信號
差分輸入ADC的一種最普通的驅動方法是使用變壓器。不過,因為許多應用中頻率響應必須延伸至直流,從而無法使用變壓器來驅動。
⑸ 差分RS422電路如何提高抗電磁干擾能力和信號反射
1. 每個485迴路要有合適的終端匹配。
2. 傳輸介質易採用屏蔽雙絞線組,屏蔽層在整個系統中單點接地。
3. 各信號驅動端添加TVS管是不可或缺的。
4. 必要時,進出線處要繞磁環,驅動電路後端要添加共模濾波器。
5. 布線走線也有很大講究,要格外注意線路拓撲的合理性。不要任意接入過長的分支,分支過長時應採用422分支器,需要構建星型拓撲時應當採用422星型集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