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路分析基礎 第五版 課後習題答案
第一題: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回的是功率答的知識點: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數量一定,時間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為功率=功/時間。功率表徵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稱為功率,用P表示。故功率等於作用力與物體受力點速度的標量積。
功率計算公式:1.P=W/t(平均功率)2.P=FV;P=Fvcosα(瞬時功率)。
因為W=F(F力)×S(s位移)(功的定義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導出P=F·v:P=W /t=F*S/t=F*V(此公式適用於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電功率計算公式:P=W/t =UI;在純電阻電路中,根據歐姆定律U=IR代入P=UI中還可以得到:P=I2R=(U2)/R。
⑵ 電路分析基礎3-16 ,u老是算不對答案是2.8v,不懂是不是答案錯,求詳解
⑶ 電路分析基礎,用電源等效變換求i,為什麼答案裡面直接吧左邊的3A電流源和2歐姆直接忽略了,秋詳解
電源等效變換的原則就是這樣的:
1、3A電流源串聯2Ω電阻,等效為3A的電流源,所以等效掉了2Ω電阻;
2、電流源與電壓源並聯,等效為電壓源,因此,3A電流源也可以直接去掉。
另外的電源等效變化規則還有:
1、電壓源與電阻並聯,等效為電壓源;
2、電壓源與電流源串聯,等效為電流源。
⑷ 大學《電路分析基礎》題目,求答案
興化電路圖
⑸ 電路分析基礎 習題 求答案
解:求Uoc:
使用疊加定理:1、300V電壓源單獨作用,3A電流源開路。
電路的串並聯結構為:150Ω電阻串聯10Ω電阻,然後和40Ω電阻並聯,最後和8歐姆電阻串聯,所以電路總電阻為:R=40∥(150+10)+8=40(Ω)。
所以電源電流為:I=300/40=7.5(A)。
40∥(150+10)支路的電壓為:U2=32×7.5=240(V)。8Ω電阻兩端電壓為:7.5×8=60(V),方向上正下負。
(150+10)支路電壓為240V,則支路電流為:240/160=1.5(A),因此10Ω電阻兩端電壓為:U1=1.5×10=15(V),方向右正左負。
因此:U'oc=U'ab=U1+U2=15+60=75(V)。
2、3A電流源單獨作用,300V電壓源短路。
此時,電路的總電阻為:R=150∥(40∥8+10)=15(Ω),因此電流源兩端電壓為:U3=15×3=45(V),方向為左正右負。而電流源左端接b、右端接a,因此:此時U"ab=-U"ba=-U3=-45(V),即:U"oc=U"ab=-45V。
根據疊加定理,因此:Uoc=U'oc+U"oc=75-45=30(V)。
求Req:
將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從ab端看進去,可得到:Req=150∥(10+40∥8)=150∥(50/3)=15(Ω)。
⑹ 大學大一《電路分析基礎》幾個選擇題,求答案和詳細解析。
雖然我是華電的,可是無奈我是水貨💔抱歉兄弟
⑺ 《電路分析基礎》上冊練習題答案
1.網路
2.正電荷
3.參考方向
4.電壓差
5.電壓或電流方向與參考方向一致
7.p=ui p>0 吸收功率 p<0 供出功率
8.節點
9.迴路
10.代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