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安全生產的角度危險源是指什麼
從安全生產的角度,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
什麼是危險源?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裡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於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
危險源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危險源應由三個要素構成:潛在危險性、存在條件和觸發因素。危險源的潛在危險性是指一旦觸發事故,可能帶來的危害程度或損失大小,或者說危險源可能釋放的能量強度或危險物質量的大小。危險源的存在條件是指危險源所處的物理、化學狀態和約束條件狀態。觸發因素雖然不屬於危險源的固有屬性,但它是危險源轉化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類型的危險源都有相應的敏感觸發因素。
常見的危險源辨識方法有哪些?
危險源辨識方法有幾十種之多,如安全檢查表、預危險性分析、危險和操作性研究、故障類型和影響性分析、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LEC法、儲存量比對法等。但是比較常見的危險源辨識方法為以下五種。
1、安全檢查表法
安全檢查表法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檢查項目可以包括場地、周邊環境、設施、設備、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2、預先危險性分析
預先危險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也稱初始危險分析,是安全評價的一種方法。是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後果等進行概略地分析,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危險性。
3、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
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又稱為HAZOP。是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蒙德分部於上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以引導詞(Guide Words)為核心的系統危險分析方法,已經有40年應用歷史。
4、故障樹分析法
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簡稱FTA)又稱事故樹分析,是安全系統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事故樹分析從一個可能的事故開始,自上而下、一層層的尋找頂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並用邏輯圖把這些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表達出來。
5、LEC評價法
該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分別是: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總的來說,危險源辨識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關繫到企業的長期發展。危險源辨識是一項非常專業、復雜的工作,這不僅對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同時對技術手段也有相當高的要求。
河北安創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智慧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由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訓與考試、人員檔案管理、設備設施、危險作業、相關方、重大危險源、應急、職業健康與勞防、資質證照、事故管理等18個功能模塊組成。
重大危險源模塊通過建設危險源監控網路,對危險源視頻圖像的實時傳輸、危險源動態數據監控進行有效整合,實現對危險源點的實時信號監控預警,自動評估、智能分析、綜合研判,便於企業及時掌握危險源安全狀態的變化,並及時採取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