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c振盪電路能產生微波嗎
不能,因為LC太小了,甚至不如分布電感和電容大,Q值過低,無法諧振,所以要用其他的專諧振方式,即屬諧振腔。
換句話說,在微波頻段,僅僅一段很短的導線就是一個足夠大的電感了。組成晶體管振盪電路中所有的導線,全是電感,甚至超過需要諧振的L。導線及元件之間又全是電容,也都超過了諧振需要的C。隨便一個電路就是一個極端復雜的、由無數LC混聯的網路,咋振盪啊?哪些L和C控制頻率都不知道了。
2. 什麼是微波發生器
微波發生器(微波振盪器)就是利用頻率合成技術產生需要的頻率或波形信號的儀器。
頻率合成技術是通過把晶體振盪器產生具有高頻譜純度和高穩定度的低頻標准參考信號,經過在頻域內進行線性運算,通過倍頻、混頻、分頻等技術,得到具有相同穩定度和低相噪等滿足各項指標要求的一個或多個頻率、頻段的信號。
從頻率合成的發展史來看,頻率合成方式依次經歷了直接模擬合成、鎖相技術、直接數字合成。
在微波振盪器設計方面,常用的是單環鎖相頻率合成或多環鎖相頻率合成,其中多環鎖相反饋網路採用諧波混頻和微波取樣器,把微波主振的頻率輸出下變頻到射頻頻段鑒相並構成環路,最終實現對微波主振的鎖定。還有比較常用的是利用新型振盪器和間接頻率合成技術相結合設計微波振盪器。
(2)微波震盪電路擴展閱讀
微波振盪器從電路結構上可以分為反饋型和負阻型兩種。反饋型振盪器主要用於低頻電路系統,而負阻型振盪器主要用於高頻電路系統。所以負阻振盪電路比較適合於射頻、微波等頻率較高的頻率范圍,可以利用負阻原理分析和設計微波振盪電路。
在一定電路組態下的微波晶體管可視為一個二埠器件。給予晶體管特定端接地時, 由於非線性負阻特性從而構成雙埠負阻振盪器。一個雙埠負阻振盪器等效網路包含有源器件(BJT)及反饋電路、諧振網路和輸出網路。
現代頻率合成技術是將模擬技術、數字技術、光學技術和計算方法相結合,根據頻率合成器的技術指標把直接頻率合成技術、鎖相環(PLL)、直接數字頻率合成技術(DDS)等成熟的頻率合成技術與新型的振盪器和新的工藝技術合理組合。
使得微波振盪器的頻譜純度、頻率切換速度和輸出頻率范圍等技術指標滿足不同場合的應用。
尤其是,基於微波光子學由光生微波的方法也快速發展,可以實現的方法有:光諧波法、光電振盪器法、光外差法、相位調制器法等,這些頻率合成技術為合成微波毫米波及亞毫米波頻率的信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3. 微波傳輸線振盪器的構成原理及電路 具體解釋
微波傳輸特性的基礎知識 「微波」通常是指波長在 — 的電磁波,對應的頻率范圍為: — ,它介於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又可分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亞毫米波。微波與低頻電磁波一樣,具有電磁波的一切特性,但由於微波的波長較短、頻率高因此又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主要表現在:1、 描述方法:由於電磁波的波長極短,與使用的元件和設備的尺寸可以相比擬,在低頻段由於能量集中其傳播性質用「路」的概念來描述,使用的元件稱為集中參數元件(電阻、電容、電感等);而微波的傳播應利用「場」的概念來處理,使用的元件為分布參數元件(波導管、諧振腔等)。因此低頻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等不再適用,而是採用等效方法處理;微波測量則以功率、波長、阻抗取代了電流、電壓、電阻等。2 、產生方法:微波的周期在 — 與電子管內電子的渡越時間(約為 )相近,因此微波的產生和放大不能再使用普通的電子器件,取而代之的是結構和原理完全不同的微電子元件——速調管、磁控管、行波管及微波固態器件。3、 光似性:由於微波介於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因此不僅具有無線電波的性質同時具有光波的性質:以光速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4、 能量強:由於微波的頻率高,故可用頻帶寬、信息容量大,且能穿透大氣層因此可廣泛用於衛星通訊、衛星廣播電視、宇宙通訊和射天天文學的研究。由於微波的這些特性,使微波在通信、雷達、導航、遙感、天文、氣象、工業、農業、醫療、以及醫學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一、 微波元件簡介1. 固態振盪器(固態信號源)微波振盪器(信號源)是產生微波信號的裝置,常見的有磁控管振盪器、速調管振盪器和固態振盪器幾種。磁控管振盪器功率大體積大,常用來提供大功率信號;速調管振盪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但效率低一般只有0.5%—2.5%,輸出功率小一般在,因此比較適合實驗室使用。固態振盪器則是一種較新型的信號源,可分為微波晶體管振盪器、體效應管振盪器、雪崩二極體振盪器等。固態振盪器振盪頻率高最高振盪頻率可達幾百千兆;輸出功率最大可達幾十瓦以上,脈沖功率可達幾千瓦;支流功率轉換為微波功率較高,最高可達50%以上。這里主要介紹實驗室常用的由體效應二極體振盪器。1963年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發現的 ,砷化鎵和磷化銦等材料的薄層具有負阻特性,因而無需P-N接即可產生微波振盪,它的工作原理與通常由P-N節組成的半導體器件不同,它不是利用載流子在P—N內運動特性,而是利用載流子在半導體內的體內體內運動特性,是靠砷化鎵材料「體」內的一種物理效應(負阻效應)所以稱為體效二極體或耿氏管(Gun管)。體效應二極體由截止式衰減器以及用來調制微波脈沖幅度的PIN調制器組成。實驗室常用的3cm固態信號源的頻率調節范圍大約8.6一9.6GHz。 體效應振盪器是微波信號源的核心元件, I (A)它是利用具有負阻特性的半導體材料砷化鎵製成的,由於砷化鎵具有雙能級結構,上、下兩個能級差為0.36Mev;處於不同能級的電子具有不同的有效質量和不同的遷移率,其中上能級有效質量大遷移率小。當下導帶電子的能量增加到0.36Mev時,下導帶的電子就會被激發到上導帶上去,使它在某一區域內呈現負阻特性,即出現起伏安特性曲線 圖(1) U(V)如圖(1)所示:由此可知體效應管內能夠產生一個震盪電流,使砷化鎵的厚度足夠地小,體效應管可以產生類似脈沖尖峰的振盪波形,振盪頻率很高,即產生微波信號。典型的耿氏二極體如圖所示:由銅螺紋(接到直流電源的負極上)、銅底座(外加散熱器)、陶瓷圓環(絕緣作用)、金絲引線、砷化鎵片子、頂帽(正極)組成,若將耿氏二極體安裝在諧振腔的適當位置上,只要在它的兩端加上直流電壓,就可以在諧振腔內產生微波振盪,構成微波負阻振盪器。耿氏二極體的主要性能參數為:工作頻率10GHz左右,工作電壓10V,工作電流0.2—0.6A,輸出功率0.03——0.1W,最大耐壓能力14V。2. 隔離器 是一種不可逆的衰減器,正向衰減較小,約0.1dB,反向衰減很大,可達幾十dB,因此只允許微波單方向通過,對反方向傳播微波呈電阻吸收。隔離器常用於振盪器與負載之間,起到隔離和單向傳輸作用。隔離器一般由鐵氧體材料製成,鐵氧體是一種磁性材料,由二價的金屬錳、鎂、鎳]銅、等氧化物和氧化鐵燒制而成,它既具有磁性材料的導磁性,又具有較高的電阻率,一般可達 ,由於其電阻率很高,電磁場能夠滲入內部起作用而損耗很小因此得到廣泛應用。 隔離器 衰減器隔離器分為諧振式和場移式兩種,諧振式功率較大,實驗室常用場移式,它是在波導內的適當位置放置一片兩端呈尖劈形(為了減少反射)鐵氧體片,使其表面與波導窄面平行,表面附有吸收片(由石墨粉或鎳鉻合金製成)並外加恆定磁場製成。在鐵氧體內加上一個恆定磁場使鐵氧體內的電子產生進動與此同時再加上與恆定磁場垂直的高頻右旋或左旋極化磁場,由於這兩種磁場與電子進動方向分別相同和相反,因此產生不同的磁導率 和 而且隨恆定磁場的大小而變化,當鐵氧體片的厚度、位置和磁場強度選取適當時,產生非互易性的場效應,既當電磁波在波導管中正向傳播的波為右旋圓極化時鐵氧體呈現磁導率 為一負值右旋圓極化場被「排除」鐵氧體外,吸收材料的表面電場為0,幾乎無衰減。當電磁波反向傳播時為左旋圓極化場被「吸入」鐵氧體內,被吸收材料表面電場很大被吸收,反向衰減很大。3.衰減器 衰減器是一種電阻性器件,用來衰減微波的功率和電平。 衰減器可分為固定式和可變式兩種,也可以分成吸收式衰減器、旋轉式極化衰減器以及過極限衰減器。實驗室常用吸收式可變衰減器,它是在波導內加裝可移動的衰減片,衰減片是在介質片上塗上電阻性薄膜的介質片(例在玻璃上噴塗鎳鉻),移動衰減片的位置或深度可以改變對電磁波的吸收程度,從而改變波導管內電磁波的強度,調節信號的強弱。4.頻率計(波長表)是利用諧振腔來測量頻率的元件,它通常選用同軸或圓柱波導為諧振腔製成的,又「吸收式」諧振頻率計,它的腔體通過耦合元件耦合到一段直波導上,當它的腔體失諧時,腔體內電磁場極弱,此時不吸收能量,基本不影響波導內電磁波的傳播,相應地接在終端的檢波器的示數保持恆定大小的信號輸出。移動諧振腔一端活塞的位置,來改變諧振腔的長度,可以改變諧振腔的固有頻率。當它的固有頻率與微波的頻率相同時,就會發生共振吸收,從電磁場中吸收能量,使其能量減少,出現共振吸收峰。讀出此時測微計的示數,從附表中查出對應的頻率,利用波長與頻率的關系可以求出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波長。 波長表(頻率計) 負 載5負載微波傳輸中接入一些元件對電磁波產生特定的影響,可分為匹配負載和電抗元件(或負載)。匹配負載通常做成波導管的形式,內裝吸收片,它的材料是塗有金屬碎沫(例如鉑金)或碳膜的介質片,介質一般選用玻璃、瓷膠紙等,做成劈形可微波緩慢吸收,其形狀及大小決定吸收程度,。匹配負載的吸收率較大幾乎將進入其中的微波全部吸收,可認為無反射,駐波比 =1.06。電抗元件包括膜片、調諧螺釘和短路活塞三種。膜片可分為:1)電容性膜片——將其置於波導管中使電場加強,相當於跨接與雙線的電容器,呈現電容特性性。 2)電感性膜片——將其置於波導管中由於膜片電流使膜片周圍磁場集中,相當於跨接與雙線的電感器,呈現電感特性。3)調協窗——將電容性膜片和電感性膜片組合在一起,成為中間開孔的膜片,相當於接入一個L—C振盪迴路, 調諧螺釘是矩形波導管中央位置插入螺釘時,該處的電磁場將發生變化:當插入深度 較淺( )時使電場增強,呈現容性; 時電容和電感相等,形成串聯諧振;當 時感抗大於容抗,呈現感抗性。6.駐波測量線 測量線又稱駐波測量儀,是用來測量波導中駐波分布規律的儀器,可分為測量 駐波測量線電場和測量磁場兩種。實驗室常用第一種,它由一段沿縱向開有細長槽的直波導與一個可沿槽移動的帶有微波晶體檢波器的探針探頭組成。探針經過槽插入傳輸線內,從中拾取微波功率以測量微波電場強度的幅值沿軸線的分布規律,探針的位置可由測量線上附的標尺或測微計讀出。7、晶體檢波器晶體檢波器的核心元件是採用半導體點接觸的二極體(又稱為微波二極體),其結構如圖所示:形狀一般為子彈狀,外殼為高頻鋁磁管;晶體檢波器就是在異端波導管中安上微波二極體,如圖所示,將微波二極體插入波導管的寬邊中心,以便檢測波導管兩寬邊間的感應電壓,為了得到較大的檢波信號,通常在通過調節其後端短路活塞的位置使其與二極體的間距為 ,使檢波二極體位於電場最大處。 微波二極體 檢波器結構示意圖 7.調配器調配器是用來調節波導系統使其達到匹配狀態的裝置,可分為單螺調配器、三螺調配器和雙T接頭調配器等幾種。單螺調配器實質上是一段帶有螺釘的矩形波導,螺釘的作用相當於並聯在波導截處的短路支線,改變螺釘的深度及在波導管中的位置,就可將它調節到任意所需的阻抗:當插入深度 時,它呈現一個等效並聯電感,當插入深度 時它呈現一個等效並聯電容, 的值大約等於 時會發生串聯型諧振,此時波導處於短路狀態,實際應用中螺釘的插入深度不超過諧振深度。若在波導中插入三個螺釘則構成三螺調配器,這兩種調配器僅適用於功率不大的情況。 單螺調配器 雙T頭調配器此外還有連接元件、分支元件(E面分支、H面分支、雙T分支及魔T)、定向耦合器、環行器。
4. 電磁爐,微波爐,高壓鍋的工作原理分別是什麼
前兩個都是由交流電通過振盪電路形成高頻電磁波使食物分子運動發熱的
高壓鍋則是通過加壓使水的沸點升高使食物在較高溫度[>100]下變熟
5. 震盪電路原理
振盪電流是一種大小和方向都隨 周期發生變化的 電流,能產生振盪電流的電路就叫做振盪電路。其中最簡單的振盪電路叫LC迴路。
原理
充電完畢(放電開始): 電場能達到最大, 磁場能為零,迴路中感應電流i=0。
放電完畢(充電開始):電場能為零,磁場能達到最大,迴路中感應電流達到最大。
充電過程:電場能在增加,磁場能在減小,迴路中電流在減小,電容器上電量在增加。從能量看:磁場能在向電場能轉化。
放電過程:電場能在減少,磁場能在增加,迴路中電流在增加,電容器上的電量在減少。從能量看:電場能在向磁場能轉化。
在振盪電路中產生振盪電流的過程中,電容器極板上的電荷,通過線圈的電流,以及跟電流和電荷相聯系的磁場和電場都發生周期性變化,這種現象叫電磁振盪。
技術應用
正弦波振盪器在量測、自動控制、無線電通訊及遙控等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調整放大器時,我們用一個"正弦波信號發生器"和生一個頻率和振幅均可以調整的正弦信號,作為放大器的輸入電壓,以便觀察放大器輸出電壓的波形有沒有失真,並且量測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和頻率特性。這種正弦信號發生器就是一個正弦波振盪器。它在各種放大電路的調整測試中是一種基本的實驗儀器。在無線電的發送和接收機中,經常用高頻正弦信號作為音頻信號的"載波",對信號進行"調制"變換,以便於進行遠距離的傳輸。高頻振盪還可以直接作為加工的能源,例如焊接半導體器件引腳時使用的"超聲波壓焊機",就是利用60KHz左右的正弦波(即超聲波)作為焊接的"能源"。
那麼一個正弦波振盪器為什麼能夠自己產生一個正弦波的振盪呢?它產生的正弦振盪又怎麼能夠滿足我們所提出來一定頻率和振幅的要求呢?最後,這個正弦振盪在外界干擾之下又怎麼能夠維持其確定的振盪頻率和振幅呢?這些就是下面我們要討論的基本問題。放大電路是典型的兩埠網路,振盪電路是一個典型的單埠網路,只有一個射頻信號的輸出埠。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射頻放大電路和射頻振盪電路都是直流電的能量轉換到特定頻率射頻信號的能量。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振盪電路沒有射頻信號的輸入而放大電路必須有射頻信號的輸入。振盪電路的技術指標包括:出射頻信號頻率的准確度和穩定度;②輸出射頻信號振幅的准確性和穩定度;③輸出射頻信號的波形失真度;④射頻信號輸出埠的阻抗和最大輸出功率。對於射頻振盪電路的設計都需要按照上述技術指標進行。通常在射頻信號源的參數中也可以找到上述技術指標。
振盪器通常可以分為反饋型振盪電路和負阻型振盪電路。
反饋型振盪電路是由含有兩埠的射頻晶體管兩埠網路和一個反饋網路構成。如使用雙極型晶體管或者場效應管構成的振盪電路採用在射頻放大電路中引入正反饋網路和頻率選擇網路形成振盪電路。
負阻型振盪電路由射頻負阻有源器件和頻率選擇網路構成,如使用雪崩二極體﹑隧道二極體﹑耿氏二極體等構成射頻信號源。在負阻型振盪電路中通常不出現反饋網路,而反饋型振盪電路必須包含正反饋網路。因此,反饋網路是區分兩種類型振盪電路的標志。通常反饋型振盪電路的工作頻率為射頻的中低端頻段,負阻振盪電路的工作頻率為射頻的高端頻段。負阻振盪電路更適合於工作在微波﹑毫米波等頻率更高的頻段。
6. 有關用NE555做的50HZ的振盪電路圖
電場能達到最大,磁場能為零,迴路中感應電流i=0。放電完畢(充電開始):電場能為零,磁場能達到最大,迴路中感應電流達到最大。電容器極板上的電荷,通過線圈的電流,以及跟電流和電荷相聯系的磁場和電場都發生周期性變化,這種現象叫電磁振盪。
電場能在增加,磁場能在減小,迴路中電流在減小,電容器上電量在增加。從能量看:磁場能在向電場能轉化。電場能在減少,磁場能在增加,迴路中電流在增加,電容器上的電量在減少。從能量看:電場能在向磁場能轉化。在振盪電路中產生振盪電流的過程中。
(6)微波震盪電路擴展閱讀:
反饋型振盪電路是由含有兩埠的射頻晶體管兩埠網路和一個反饋網路構成。如使用雙極型晶體管或者場效應管構成的振盪電路採用在射頻放大電路中引入正反饋網路和頻率選擇網路形成振盪電路。
負阻型振盪電路由射頻負阻有源器件和頻率選擇網路構成,如使用雪崩二極體﹑隧道二極體﹑耿氏二極體等構成射頻信號源。
在負阻型振盪電路中通常不出現反饋網路,而反饋型振盪電路必須包含正反饋網路。因此,反饋網路是區分兩種類型振盪電路的標志。
通常反饋型振盪電路的工作頻率為射頻的中低端頻段,負阻振盪電路的工作頻率為射頻的高端頻段。負阻振盪電路更適合於工作在微波﹑毫米波等頻率更高的頻段。
7. 高頻電路和射頻電路和微波電路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射頻的范圍是3KHz-300GHz.
其中的300MHz-300GHz是微波頻段。也就是說微波占據了射頻范圍的"高頻"部分。
對於微波電路而言,傳統的基爾霍夫(Kirchhoff)電流電壓定律已不再適用。對微波電路的分析需要回到電磁場理論,即4組麥克斯韋爾方程(Maxwell).
微波基礎理論包括:傳輸線理論和波導,微波網路分析,阻抗匹配等。
至於「高頻電路」的概念比較寬泛。不同場合對「高頻」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幾MHz的高頻電路,傳統的電路分析還是適用的。
8. 微波開關的工作原理以及技術指標
微波自動開關是根據微波的多普勒效應來進行控制的,它能夠監測物體移動,並把移動轉換為電信號從而控制燈泡的亮滅或電器的啟閉。工作原理如下天線 、T1、C5等組成微波振盪電路,由天線向空間輻射,在其周圍產生一個半徑約10m的微波場如有人或物體在微波場內移動,將引起微波的頻移,在電路中體現為天線端電壓的變化,C4將這一變化耦合到運放AD進行放大,運放AD的輸出經C2在R6上形成電壓,該電壓的高低與物體的距離和移動的速度有關通常在0-3V之間;運放 AA 接成比較器,參考電壓在12V時為0.4V,當R6上的電壓高於0.4V時,AA輸出高電平經過比較器AC比較輸出低電平,D4導通、C3瞬間充電使比較器AB 6腳電壓低於5腳,比較器輸出高電平,如果此後微波場內不再有物體移動,C3上的電壓經R9緩慢放電形成延時,當6腳電位高於5腳延時結束,AB輸出低電平等待下次觸發。T2、R15、C6的加入可以在電路延時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約5秒)使AC 9腳保持低電平,從而使電路可靠反轉關斷。如果用做照明控制可與「電路A」組合,「電路A」將市電轉為6V的直流電源供探頭使用,雙向可控硅做為開關元件控制燈泡的亮滅,達到人到燈亮,人離燈滅的節能效果。如果將微波探頭與「電路B」組合就構成簡單的微波防盜報警器,只要有人在監測范圍內移動將觸發報警,高響度喇叭發出強力警報,嚇跑歹徒。
http://www.51kaifa.com/html/zxyd/200512/read_z-274-1684.htm
9. 高頻電路的振盪迴路
高頻電路中的無源組件或無源網路主要有高頻振盪(諧振)迴路、高頻變壓器、諧振器與濾波器等,它們完成信號的傳輸、頻率選擇及阻抗變換等功能。
高頻振盪迴路是高頻電路中應用最廣的無源網路,也是構成高頻放大器、振盪器以及各種濾波器的主要部件,在電路中完成阻抗變換、信號選擇等任務,並可直接作為負載使用。
振盪迴路是由電感和電容組成。只有一個迴路的振盪迴路稱為簡單振盪迴路或單振盪迴路,分為串聯諧振迴路或並聯諧振迴路。 圖1—4串聯震盪迴路及其特性
若在串聯振盪迴路兩端加一恆壓信號,則發生串聯諧振時因阻抗最小,流過電路的電流最大,稱為諧振電流,其值為:
在任意頻率下的迴路電流與諧振電流之比為:
其模為:
其中,
稱為迴路的品質因數,它是振盪迴路的另一個重要參數。根據式(1—6)畫出相應的曲線如圖1—5所示,稱為諧振曲線。
圖1—5串聯諧振迴路的諧振曲線:
圖1—6串聯迴路在諧振時的電流、電壓關系:
在實際應用中,外加信號的頻率ω與迴路諧振頻率ω0之差Δω=ω-ω0表示頻率偏離諧振的程度,稱為失諧。當ω與ω0很接近時,
令ξ為廣義失諧,則式(1—5)可寫成
當保持外加信號的幅值不變而改變其頻率時,將迴路電流值下降為諧振值的時對應的頻率范圍稱為迴路的通頻帶,也稱迴路帶寬,通常用B來表示。令式(1—9)等於,則可推得ξ=±1,從而可得帶寬為 串聯諧振迴路適用於電源內阻為低內阻(如恆壓源)的情況或低阻抗的電路(如微波電路)。
圖1—7並聯諧振迴路及其等效電路、阻抗特性和輻角特性:
(a)並聯諧振迴路;(b)等效電路;(c)阻抗特性;(d)輻角特性
並聯諧振迴路的並聯阻抗為:
定義使感抗與容抗相等的頻率為並聯諧振頻率ω0,令Zp的虛部為零,求解方程的根就是ω0,可得
式中,Q為迴路的品質因數,有
當時,。迴路在諧振時的阻抗最大,為一電阻R0
因為:
並聯迴路通常用於窄帶系統,此時ω與ω0相差不大,式(1—13)可進一步簡化為
式中,Δω=ω-ω0。對應的阻抗模值與幅角分別為
圖1—8表示了並聯振盪迴路中諧振時的電流、電壓關系。
例1設一放大器以簡單並聯振盪迴路為負載,信號中心頻率fs=10MHz,迴路電容C=50pF,
(1)試計算所需的線圈電感值。
(2)若線圈品質因數為Q=100,試計算迴路諧振電阻及迴路帶寬。
(3)若放大器所需的帶寬B=0.5MHz,則應在迴路上並聯多大電阻才能滿足放大器所需帶寬要求?
解
(1)計算L值。由式(1—2),可得
將f0以兆赫茲(MHz)為單位,C以皮法(pF)為單位,L以微亨(μH)為單位,上式可變為一實用計算公式:
將f0=fs=10MHz代入,得
(2)迴路諧振電阻和帶寬。由式(1—12)
迴路帶寬為
(3)求滿足0.5MHz帶寬的並聯電阻。設迴路上並聯電阻為R1,並聯後的總電阻為R1∥R0,總的迴路有載品質因數為QL。由帶寬公式,有
此時要求的帶寬B=0.5MHz,故
迴路總電阻為
需要在迴路上並聯7.97kΩ的電阻。 圖1—9幾種常見抽頭振盪迴路
對於圖1—9(b)的電路,其接入系數p可以直接用電容比值表示為
圖1—10電流源的摺合諧振時的迴路電流IL和IC與I的比值要小些,而不再是Q倍。由
例2如圖1—11,抽頭迴路由電流源激勵,忽略迴路本身的固有損耗,試求迴路兩端電壓u(t)的表示式及迴路帶寬。
圖1—11例2的抽頭迴路解:由於忽略了迴路本身的固有損耗,因此可以認為Q→∞。由圖可知,迴路電容為
諧振角頻率為電阻R1的接入系數等效到迴路兩端的電阻為
迴路兩端電壓u(t)與i(t)同相,電壓振幅U=IR=2V,故
迴路有載品質因數
迴路帶寬 在高頻電路中,有時用到兩個互相耦合的振盪迴路,也稱為雙調諧迴路。把接有激勵信號源的迴路稱為初級迴路,把與負載相接的迴路稱為次級迴路或負載迴路。圖1—12是兩種常見的耦合迴路。圖1—12(a)是互感耦合電路,圖1—12(b)是電容耦合迴路圖1—12兩種常見的耦合迴路及其等效電路
對於圖1—12(b)電路,耦合系數為
初次級串聯阻抗可分別表示為
耦合阻抗為
由圖1—12(c)等效電路,轉移阻抗為
由次級感應電勢產生,有
考慮次級的反映阻抗,則
10. 簡述微波諧振迴路與低頻諧振迴路相比有哪些特點......
相同點是原理相同,都可以等效為LC振盪迴路。
不同點是,實現方法不同,低頻的直接用集總的電容電感就可以了,微波,尤其是20GHz 往上的頻段,一般沒有集總的電容電感原件可以用,通常是用分布元件——分布式的電容、電感——來實現。具體體現在電路上,可能就是各種形狀的傳輸線(微帶線啊,帶狀線啊)拼成了一個微波諧振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