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鋰電池保護板原理圖詳細分析
鋰電池保護板原理:
鋰電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護,是由它本身特性決定的。由於鋰電池本身的材料決定了它不能被過充、過放、過流、短路及超高溫充放電,因此鋰電池鋰電組件總會跟著一塊精緻的保護板和一片電流保險器出現。
鋰電池的保護功能通常由保護電路板和PTC等電流器件協同完成,保護板是由電子電路組成,在-40℃至+85℃的環境下時刻准確的監視電芯的電壓和充放迴路的電流,及時控制電流迴路的通斷;PTC在高溫環境下防止電池發生惡劣的損壞。
普通鋰電池保護板通常包括控制IC、MOS開關、電阻、電容及輔助器件FUSE、PTC、NTC、ID、存儲器等。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控制 MOS開關導通,使電芯與外電路導通,而當電芯電壓或迴路電流超過規定值時,它立刻控制MOS開關關斷,保護電芯的安全。
在保護板正常的情況下,Vdd為高電平,Vss,VM為低電平,DO、CO為高電平,當Vdd,Vss,VM任何一項參數變換時,DO或CO端的電平將發生變化。
1,過充電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dd逐漸提升至CO端由高電平 變為低電平時VDD-VSS間電壓。
2,過充電解除電壓:在充電狀態下,Vdd逐漸降低至CO端由低電平 變為高電平時VDD-VSS間電壓。
3,過放電檢出電壓:通常狀態下,Vdd逐漸降低至D O端由高電平 變為低電平時VDD- VSS間電壓。
4,過放電解除電壓:在過放電狀態下,Vdd逐漸上升到DO端由低電平 變為高電平時 VDD-VSS間電壓 。
5,過電流1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M逐漸升至DO由高電平 變為低電平時VM-VSS間電壓。
6,過電流2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M從OV起以1ms以上4ms以下的速度升到 DO端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時VM-VSS間電壓。
7,負載短路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M以OV起以1μS以上50μS以下的速度升至DO端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時VM-VSS間電壓。
8,充電器檢出電壓:在過放電狀態下,VM以OV逐漸下降至DO由低電平變為變為高電平時VM-VSS間電壓。
9,通常工作時消耗電流:在通常狀態下,流以VDD端子的電流(IDD)即為通常工作時消耗電流。
10,過放電消耗電流:在放電狀態下,流經VDD端子的電流(IDD)即為過流放電消耗電流。
(1)鋰電池充電保護電路圖擴展閱讀:
1,正常狀態
在正常狀態下電路中N1的「CO」與「DO」腳都輸出高電壓,兩個MOSFET都處於導通狀態,電池可以自由地進行充電和放電,由於MOSFET的導通阻抗很小,通常小於30毫歐,因此其導通電阻對電路的性能影響很小。此狀態下保護電路的消耗電流為μA級,通常小於7μA。
2,過充電保護
鋰離子電池要求的充電方式為恆流/恆壓,在充電初期,為恆流充電,隨著充電過程,電壓會上升到4.2V(根據正極材料不同,有的電池要求恆壓值為4.1V),轉為恆壓充電,直至電流越來越小。
電池在被充電過程中,如果充電器電路失去控制,會使電池電壓超過4.2V後繼續恆流充電,此時電池電壓仍會繼續上升,當電池電壓被充電至超過4.3V時,電池的化學副反應將加劇,會導致電池損壞或出現安全問題。
在帶有保護電路的電池中,當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達到4.28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其「CO」腳將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使V2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了充電迴路,使充電器無法再對電池進行充電,起到過充電保護作用。
而此時由於V2自帶的體二極體VD2的存在,電池可以通過該二極體對外部負載進行放電。在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超過4.28V至發出關斷V2信號之間,還有一段延時時間,該延時時間的長短由C3決定,通常設為1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擾而造成誤判斷。
3、短路保護
電池在對負載放電過程中,若迴路電流大到使U>0.9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控制IC則判斷為負載短路,其「DO」腳將迅速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使V1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放電迴路,起到短路保護作用。
短路保護的延時時間極短,通常小於7微秒。其工作原理與過電流保護類似,只是判斷方法不同,保護延時時間也不一樣。
除了控制IC外,電路中還有一個重要元件,就是MOSFET,它在電路中起著開關的作用,由於它直接串接在電池與外部負載之間,因此它的導通阻抗對電池的性能有影響。
當選用的MOSFET較好時,其導通阻抗很小,電池包的內阻就小,帶載能力也強,在放電時其消耗的電能也少。
4,過電流保護
由於鋰離子電池的化學特性,電池生產廠家規定了其放電電流最大不能超過2C(C=電池容量/小時),當電池超過2C電流放電時,將會導致電池的永久性損壞或出現安全問題。
電池在對負載正常放電過程中,放電電流在經過串聯的2個MOSFET時,由於MOSFET的導通阻抗,會在其兩端產生一個電壓,該電壓值U=I*RDS*2,RDS為單個MOSFET導通阻抗。
控制IC上的「V-」腳對該電壓值進行檢測,若負載因某種原因導致異常,使迴路電流增大,當迴路電流大到使U>0.1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其「DO」腳將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
使V1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了放電迴路,使迴路中電流為零,起到過電流保護作用。在控制IC檢測到過電流發生至發出關斷V1信號之間,也有一段延時時間,該延時時間的長短由C3決定,通常為13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擾而造成誤判斷。
在上述控制過程中可知,其過電流檢測值大小不僅取決於控制IC的控制值,還取決於MOSFET的導通阻抗,當MOSFET導通阻抗越大時,對同樣的控制IC,其過電流保護值越小。
5,過放電保護
電池在對外部負載放電過程中,其電壓會隨著放電過程逐漸降低,當電池電壓降至2.5V時,其容量已被完全放光,此時如果讓電池繼續對負載放電,將造成電池的永久性損壞。
在電池放電過程中,當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低於2.3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其「DO」腳將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使V1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了放電迴路,使電池無法再對負載進行放電,起到過放電保護作用。
而此時由於V1自帶的體二極體VD1的存在,充電器可以通過該二極體對電池進行充電。由於在過放電保護狀態下電池電壓不能再降低,因此要求保護電路的消耗電流極小,此時控制IC會進入低功耗狀態,整個保護電路耗電會小於0.1μA。
在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低於2.3V至發出關斷V1信號之間,也有一段延時時間,該延時時間的長短由C3決定,通常設為100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擾而造成誤判。
Ⅱ 鋰電池保護板的電路圖與工作原理
電路圖如下:
工作抄原理:
當電池電壓在2.5V至4.3V之間時,DW01 的第1腳、第3腳均輸出高電平(等於供電電壓),第二腳電壓為0V。此時DW01的第1腳 、第3腳電壓將分別加到8205A的第5 4腳,8205A內的兩個電子開關因其G極接到來自DW01 的電壓,故均處於導通狀態,即兩個電子開關均處於開狀態。此時電池的負極與保護板的P-端相當於直接連通,保護板有電壓輸出。
主要功能:過充保護功能,過放保護功能,短路保護功能,過流保護功能,過溫保護功能,均衡保護功能。
介面定義:該板的充電口與放電口相互獨立,兩者共正極,B-為連接電池的負極,C-為充電口的負極;P-為放電口的負極;B-、P-、C-焊盤均是過孔式,焊盤孔直徑均為3mm;電池各充電檢測介面以DC針座形式輸出。
參數說明:最大工作電流和過流保護電流值的配置,單位:A(5/8,8/15,10/20,12/25,15/30,20/40,25/35,30/50,35/60,50/80,80/100),特殊過流值可以按客戶要求定製.
Ⅲ 鋰電池保護板電路圖
通常筆來記本電池損壞以後都是更自換新的,因此購買新的同型號電池就可以了。
筆記本充電注意事項以及電池保養如下:
1、對於鋰離子電池,無需激活,直接使用即可;
2、筆記本和電池避免暴曬,電池和筆記本工作環境最好在10-30℃;
3、請勿使電池接觸水或其他液體 ;
4、電池在充電過程中請不要拔下外接電源,直至充滿;
5、若電池已損壞,或者發現電池有漏電現象或電池兩端有異物堆積,請停止使用該電池;
6、電池長期放置不用,其性能可能會降低。電池單獨存放時間建議最長不要超過1個月,並保證每隔1個月左右就對電池進行充電;
7、請勿使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完全放電,也不要將這些電池以放電狀態存儲;
8、請勿試圖拆開或改裝電池,這樣做可能會導致電池爆炸或電池內部液體泄漏、非聯想指定的電池、拆開或改裝過的電池不在保修范圍內;
9、請勿將電池丟入掩埋處理的垃圾中,處理電池時,請遵照當地的法令或法規;
10、如果電腦長時間不使用,建議您拔下電池,將電池單獨存放。應該以室溫存儲電池(-10-35度),並且將其充電到 30% 到 50%,建議每1個月左右對電池充電一次以防止過量放電。
Ⅳ 求鋰電池保護板原理圖
鋰電池保護板原理圖:
成品鋰電池組成主要有兩大部分,鋰電池芯和保護板,鋰電池芯主要由正極板、隔膜、負極板、電解液組成。
正極板、隔膜、負極板纏繞或層疊,包裝,灌注電解液,封裝後即製成電芯,鋰電池保護板的作用很多人都不知道,鋰電池保護板,顧名思義就是保護鋰電池用的,鋰電池保護板的作用是保護電池不過放、不過充、不過流,還有就是輸出短路保護。
(4)鋰電池充電保護電路圖擴展閱讀:
鋰電池的性能特點:
1、能量比較高。
具有高儲存能量密度,已達到460-600Wh/kg,是鉛酸電池的約6-7倍。
2、使用壽命長。
使用壽命可達到6年以上,磷酸亞鐵鋰為正極的電池1C(100%DOD)充放電,有可以使用10,000次的記錄。
3、額定電壓高(單體工作電壓為3.7V或3.2V)。
約等於3隻鎳鎘或鎳氫充電電池的串聯電壓,便於組成電池電源組;鋰電池可以通過一種新型的鋰電池調壓器的技術,將電壓調至3.0V,以適合小電器的使用。
4、具備高功率承受力。其中電動汽車用的磷酸亞鐵鋰鋰離子電池可以達到15-30C充放電的能力,便於高強度的啟動加速。
5、自放電率很低。
這是該電池最突出的優越性之一,一般可做到1%/月以下,不到鎳氫電池的1/20。
6、重量輕。
相同體積下重量約為鉛酸產品的1/6-1/5。
7、高低溫適應性強。
可以在-20℃--60℃的環境下使用,經過工藝上的處理,可以在-45℃環境下使用。
8、綠色環保。
不論生產、使用和報廢,都不含有、也不產生任何鉛、汞、鎘等有毒有害重金屬元素和物質。
9、生產基本不消耗水。
對缺水的我國來說,十分有利。
Ⅳ 鋰電池保護板
鋰電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護,是由它本身特性決定的。由於鋰電池本身的材料決定了它不能被過充、過放、過流、短路及超高溫充放電,因此鋰電池鋰電組件總會跟著一塊精緻的保護板和一片電流保險器出現。
鋰電池保護功能
鋰電池的保護功能通常由保護電路板和PTC等電流器件協同完成,保護板是由電子電路組成,在-40℃至+85℃的環境下時刻准確的監視電芯的電壓和充放迴路的電流,及時控制電流迴路的通斷;PTC在高溫環境下防止電池發生惡劣的損壞。
普通鋰電池保護板通常包括控制IC、MOS開關、電阻、電容及輔助器件FUSE、PTC、NTC、ID、存儲器等。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控制MOS開關導通,使電芯與外電路導通,而當電芯電壓或迴路電流超過規定值時,它立刻控制MOS開關關斷,保護電芯的安全。
在保護板正常的情況下,Vdd為高電平,Vss,VM為低電平,DO、CO為高電平,當Vdd,Vss,VM任何一項參數變換時,DO或CO端的電平將發生變化。
鋰電池保護板原理
鋰電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護,是由它本身特性決定的。由於鋰電池本身的材料決定了它不能被過充、過放、過流、短路及超高溫充放電,因此鋰電池鋰電組件總會跟著一塊精緻的保護板和一片電流保險器出現。
鋰電池的保護功能通常由保護電路板和PTC等電流器件協同完成,保護板是由電子電路組成,在-40℃至+85℃的環境下時刻准確的監視電芯的電壓和充放迴路的電流,及時控制電流迴路的通斷;PTC在高溫環境下防止電池發生惡劣的損壞。
普通鋰電池保護板通常包括控制IC、MOS開關、電阻、電容及輔助器件FUSE、PTC、NTC、ID、存儲器等。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控制MOS開關導通,使電芯與外電路導通,而當電芯電壓或迴路電流超過規定值時,它立刻控制MOS開關關斷,保護電芯的安全。
鋰電池保護板原理詳細分析
在保護板正常的情況下,Vdd為高電平,Vss,VM為低電平,DO、CO為高電平,當Vdd,Vss,VM任何一項參數變換時,DO或CO端的電平將發生變化。
1、過充電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dd逐漸提升至CO端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時VDD-VSS間電壓。
2、過充電解除電壓:在充電狀態下,Vdd逐漸降低至CO端由低電平變為高電平時VDD-VSS間電壓。
3、過放電檢出電壓:通常狀態下,Vdd逐漸降低至DO端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時VDD-VSS間電壓。
4、過放電解除電壓:在過放電狀態下,Vdd逐漸上升到DO端由低電平變為高電平時VDD-VSS間電壓。
5、過電流1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M逐漸升至DO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時VM-VSS間電壓。
6、過電流2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M從OV起以1ms以上4ms以下的速度升到DO端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時VM-VSS間電壓。
7、負載短路檢出電壓:在通常狀態下,VM以OV起以1μS以上50μS以下的速度升至DO端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時VM-VSS間電壓。
8、充電器檢出電壓:在過放電狀態下,VM以OV逐漸下降至DO由低電平變為變為高電平時VM-VSS間電壓。
9、通常工作時消耗電流:在通常狀態下,流以VDD端子的電流(IDD)即為通常工作時消耗電流。
10、過放電消耗電流:在放電狀態下,流經VDD端子的電流(IDD)即為過流放電消耗電流。
典型的鋰電池保護電路
由於鋰電池的化學特性,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其內部進行電能與化學能相互轉化的化學正反應,但在某些條件下,如對其過充電、過放電和過電流將會導致電池內部發生化學副反應,該副反應加劇後,會嚴重影響電池的性能與使用壽命,並可能產生大量氣體,使電池內部壓力迅速增大後爆炸而導致安全問題,因此所有的鋰電池都需要一個保護電路,用於對電池的充、放電狀態進行有效監測,並在某些條件下關斷充、放電迴路以防止對電池發生損害
下圖為一個典型的鋰電池保護電路原理圖。
鋰電池保護板原理詳細分析
如上圖所示,該保護迴路由兩個MOSFET(V1、V2)和一個控制IC(N1)外加一些阻容元件構成。控制IC負責監測電池電壓與迴路電流,並控制兩個MOSFET的柵極,MOSFET在電路中起開關作用,分別控制著充電迴路與放電迴路的導通與關斷,C3為延時電容,該電路具有過充電保護、過放電保護、過電流保護與短路保護功能,其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1、正常狀態
在正常狀態下電路中N1的「CO」與「DO」腳都輸出高電壓,兩個MOSFET都處於導通狀態,電池可以自由地進行充電和放電,由於MOSFET的導通阻抗很小,通常小於30毫歐,因此其導通電阻對電路的性能影響很小。此狀態下保護電路的消耗電流為μA級,通常小於7μA。
2、過充電保護
鋰離子電池要求的充電方式為恆流/恆壓,在充電初期,為恆流充電,隨著充電過程,電壓會上升到4.2V(根據正極材料不同,有的電池要求恆壓值為4.1V),轉為恆壓充電,直至電流越來越小。電池在被充電過程中,如果充電器電路失去控制,會使電池電壓超過4.2V後繼續恆流充電,此時電池電壓仍會繼續上升,當電池電壓被充電至超過4.3V時,電池的化學副反應將加劇,會導致電池損壞或出現安全問題。在帶有保護電路的電池中,當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達到4.28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其「CO」腳將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使V2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了充電迴路,使充電器無法再對電池進行充電,起到過充電保護作用。而此時由於V2自帶的體二極體VD2的存在,電池可以通過該二極體對外部負載進行放電。在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超過4.28V至發出關斷V2信號之間,還有一段延時時間,該延時時間的長短由C3決定,通常設為1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擾而造成誤判斷。
3、短路保護
電池在對負載放電過程中,若迴路電流大到使U>0.9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控制IC則判斷為負載短路,其「DO」腳將迅速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使V1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放電迴路,起到短路保護作用。短路保護的延時時間極短,通常小於7微秒。其工作原理與過電流保護類似,只是判斷方法不同,保護延時時間也不一樣。除了控制IC外,電路中還有一個重要元件,就是MOSFET,它在電路中起著開關的作用,由於它直接串接在電池與外部負載之間,因此它的導通阻抗對電池的性能有影響,當選用的MOSFET較好時,其導通阻抗很小,電池包的內阻就小,帶載能力也強,在放電時其消耗的電能也少。
4、過電流保護
由於鋰離子電池的化學特性,電池生產廠家規定了其放電電流最大不能超過2C(C=電池容量/小時),當電池超過2C電流放電時,將會導致電池的永久性損壞或出現安全問題。電池在對負載正常放電過程中,放電電流在經過串聯的2個MOSFET時,由於MOSFET的導通阻抗,會在其兩端產生一個電壓,該電壓值U=I*RDS*2,RDS為單個MOSFET導通阻抗,控制IC上的「V-」腳對該電壓值進行檢測,若負載因某種原因導致異常,使迴路電流增大,當迴路電流大到使U>0.1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其「DO」腳將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使V1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了放電迴路,使迴路中電流為零,起到過電流保護作用。在控制IC檢測到過電流發生至發出關斷V1信號之間,也有一段延時時間,該延時時間的長短由C3決定,通常為13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擾而造成誤判斷。在上述控制過程中可知,其過電流檢測值大小不僅取決於控制IC的控制值,還取決於MOSFET的導通阻抗,當MOSFET導通阻抗越大時,對同樣的控制IC,其過電流保護值越小。
5、過放電保護
電池在對外部負載放電過程中,其電壓會隨著放電過程逐漸降低,當電池電壓降至2.5V時,其容量已被完全放光,此時如果讓電池繼續對負載放電,將造成電池的永久性損壞。在電池放電過程中,當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低於2.3V(該值由控制IC決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時,其「DO」腳將由高電壓轉變為零電壓,使V1由導通轉為關斷,從而切斷了放電迴路,使電池無法再對負載進行放電,起到過放電保護作用。而此時由於V1自帶的體二極體VD1的存在,充電器可以通過該二極體對電池進行充電。由於在過放電保護狀態下電池電壓不能再降低,因此要求保護電路的消耗電流極小,此時控制IC會進入低功耗狀態,整個保護電路耗電會小於0.1μA。在控制IC檢測到電池電壓低於2.3V至發出關斷V1信號之間,也有一段延時時間,該延時時間的長短由C3決定,通常設為100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擾而造成誤判斷.
Ⅵ 求7.4V鋰電池保護板電路圖
7.4V鋰電池保護板電路圖:
如果是單節電池,則選用符合技術要求的單節保護即可,這類保護板在市面上常見,價格便宜,如果是兩節或兩節以上電池串聯以上,則選用兩節或兩節以上電池串聯保護板,或每節電池加個保護板。如果客戶要求改變過流保護或短路保護值,有兩種方法:1增加保護電路,用LM317,LM393,和電阻電容組成過流保護電路即可,好處是過流值在一定范圍內改變電阻大小可以改變,缺點是電路麻煩,佔用空間大。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1912年鋰金屬電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並研究。20世紀70年代時,M. S. Whittingham提出並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由於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使得鋰金屬的加工、保存、使用,對環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鋰電池長期沒有得到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鋰電池已經成為了主流。
Ⅶ 鋰電池充電保護電路
鋰電抄池的保護電路:襲
兩節鋰電池的充放電保護電路如圖一所示。由兩個場效應管和專用保護集成塊S--8232組成,過充電控制管FET2和過放電控制管FET1串聯於電路,由保護IC監視電池電壓並進行控制,當電池電壓上升至4.2V時,過充電保護管FET1截止,停止充電。為防止誤動作,一般在外電路加有延時電容。當電池處於放電狀態下,電池電壓降至2.55V時,過放電控制管FET1截止,停止向負載供電。過電流保護是在當負載上有較大電流流過時,控制FET1使其截止,停止向負載放電,目的是為了保護電池和場效應管。過電流檢測是利用場效應管的導通電阻作為檢測電阻,監視它的電壓降,當電壓降超過設定值時就停止放電。在電路中一般還加有延時電路,以區分浪涌電流和短路電流。該電路功能完善,性能可靠,但專業性強,且專用集成塊不易購買,業余愛好者不易仿製。
Ⅷ 18650 單節電池充放電保護電路原理圖啊
工作原理:
將充電器與手機、插座連接後,電壓通過電阻調整,以專一較小值進入電壓屬比較器,輸出一個額定值,是手機正常充電。當手機充滿電時,有一個大於另一端電壓進入電壓比較器,輸出 0V,此時繼電器吸和銜鐵,使電路斷開,實現自動斷電。
Ⅸ 求一個25.2V的鋰電池充電器電路圖
恆流可調,定壓精確,充滿自停,適合給多種電池電瓶充電,有問題再聯系
25.4V是6節鋰電最高充電電壓,超過50MV會永久損壞電池,必須用充滿自停充電方式。R4調節停充電壓值,,R9調節恆流大小,
沒進行模擬不知效果怎樣,只能試驗中改進了
Ⅹ 鋰電池充電電路圖
先用MP4462DN把24V降到5V,然後用兩個SC9017分別給兩個鋰電池充電,鋰電池要分開,不版能串聯或者並聯充,SC9017最大權電流是800mA,一節鋰電池充電電流不建議超過1A,影響電池壽命,甚至發熱爆炸,有關MP4462DN,SC9017的資料網站有,自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