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令是什麼
在網路中傳輸著各種信號,其中一部分是需要的(例如打電話的語音,上網的數據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不需要的(只能說不是直接需要)它用來專門控制電路的,這一類型的信號就稱之為信令,信令的傳輸需要一個信令網。
一、定義
信令是這樣一個系統,它允許程式控制交換、網路資料庫、網路中其它「智能」節點交換下列有關信息:呼叫建立、監控(Supervision)、拆除(Teardown)、分布式應用進程所需的信息(進程之間的詢問/響應或用戶到用戶的數據)、網路管理信息。信令是在無線通信系統中,除了傳輸用戶信息之外,為使全網有軼序地工作,用來保證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控制信號。
二、作用
信令不同於用戶信息,用戶信息是直接通過通信網路由發信者傳輸到收信者,而信令通常需要在通信網路的不同環節(基站、移動台和移動控制交換中心等)之間傳輸,各環節進行分析處理並通過交互作用而形成一系列的操作和控制,其作用是保證用戶信息的有效且可靠的傳輸,因此,信令可看作是整個通信網路的控制系統,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通信網路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和質量。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836.htm
2. 信令是什麼意思啊
在網路中傳輸著各種信號,其中一部分是我們需要的(例如打電話的語音,上網的數據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們不需要的(只能說不是直接需要)它用來專門控制電路的,這一類型的信號我們就稱之為信令,信令的傳輸需要一個信令網。
3. 請問電路域(CS)與分組域(PS)的區別及各自的功能
說簡單點,CS域就是打電話用的,承載話音類業務;PS域是上網用的,數據類業務。
4. 請教LTE中, 位置區(LA)與跟蹤區(TA)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LA位置區是GSM時代和UMTS時代電路域的概念,一個位置區為終端當前注冊的位置區,在MSC/VLR中都會保持記錄,網路在呼叫終端的時候,先通過HLR查找到終端所在的MSC/VLR,然後再從MSC/VLR中查找到終端所在的LA位置區,將尋呼消息發送到該LA位置區中的所有基站中。
TA的本質和LA都是一樣的。TA是LTE分組域的位置區。LTE中主要是數據業務,當網路有下行數據的時候,PGW下發數據到SGW,然後SGW觸發MME發起尋呼,MME查找內存中保存的UE所在的跟蹤區列表TAI LIST,然後將尋呼下發到終端。
位置區LA一般比跟蹤區TA大,因為LTE主要針對熱點區域的數據覆蓋。從本質上來說,LA和TA是沒有區別的。但是再使用中,再LTE,終端注冊到的是一個跟蹤區列表TAI LIST,而在GSM或者UMTS電路域中,終端注冊到的是一個位置區LA。
說到聯系,有的時候,當終端支持聯合附著或者位置更新的時候,當TA和LA處於同覆蓋的時候,終端和網路都支持聯合附著或者位置更新,當UE注冊到TA的時候,也等同於注冊到LA,當UE注冊到LA的時候,也等同於注冊到TA。聯合附著更新,需要MSC/VLR和MME中的SGs介面的支持。好處是減少了重復注冊,減少了核心網中的信令。
5. 核心網電路交換域發展趨勢是啥。
隨著中國3G牌照發放的臨近,3G網路規劃設計已經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WCDMA與TD-SCDMA採用相同的核心網架構,在進行核心網的規劃設計時,組網方式問題是規劃的重心。R4核心網在電路域引入了軟交換技術,採用承載和控制相分離的網路結構,實現了MSC Server(移動軟交換伺服器)和MGW(媒體網關)的物理分離,符合NGN的演進趨勢,並且可以減少機房、傳輸資源的使用,新業務部署快,使得運營、維護成本大大降低。隨著WCDMA R4設備的成熟,採用R4組網已經成為運營商的首選。WCDMA R4核心網在電路域中,通過引入基於軟交換的分層結構,將呼叫控制與承載層分離,同時信令和話音都可基於TDM、ATM或IP方式承載,所以R4核心網的組網方式,與傳統的2G網路存在較大差異。承載層組網方式移動網的最終發展目標是話路和信令全IP承載,因此目前各運營商進行規劃時基本都是選擇IP網作為R4網路的承載網。承載基於IP組網可以實現承載層MGW的完全扁平化,MGW不需要分層組網,即TMSC Server不需要控制MGW,不需要分級語音傳送時直接進行MGW的端到端定址和數據包發送,同時可應用所謂的免(無)聲碼器操作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技術,減少語音編解碼次數,提高通信質量。控制層面組網方式(1)網路規模小的情況下採用單平面R4的主要變化在於將R99的CS中(G)MSC分解成兩個功能實體,即(G)MSC Server與其控制的MGW。其中,(G)MSC Server主要用來完成對信令和呼叫的控制,而MGW則主要進行媒體流的處理。在這一模式中,(G)MSC Server與MGW之間採用H.248協議,(G)MSC Server之間採用BICC協議。可以由同一MSC Server來控制分布在各本地網的多個小容量MGW,MSC Server相對於R99MSC具有更大容量,交換局少、網路規模小,可通過MSC Server間直連實現扁平化。網路MSC Server處於一個平面,採用扁平化的全網狀連接,每一個MSC Server都和其它MSC Server存在直接信令聯系,只要相關信令通過MSC Server協商完成就可以建立端到端承載。採用扁平的話路網結構,無須話路匯接,在網路規模較小的情況下,MSC Server個數相對較少,每一個MSC Server配置到其它MSC Server的直接信令數據並不復雜,單平面路由方式可以滿足組網要求;而且不需要設置TMSC Server,這樣也減少了建網成本、降低了網路復雜度。但是單平面路由要求全網MSC Server都必須了解全網的路由結構,任一MSC Server的增加和減少,所有的MSC Server都必須作相應的路由數據的修改。(2)網路規模大的情況下採用分級路由從網路管理維護角度考慮,隨著MSC Server個數的增多,在網路規模較大的情況下,採用單平面路由方式,在一個MSC Server上配置其它MSC Server的數據非常復雜。而且隨著網路的擴容,每增加一個MSC Server,就要在其它MSC Server配置相應的路由數據,維護和管理都相當復雜。組大網時,如果大量MSC Server完全扁平化連接還將會浪費大量長途鏈路(TDM承載)和需要建立大量SCTP連接(IP承載),影響網路的可擴展性和易維護性。因此採用分級形式,通過引入TMSC Server(或CMN)實現MSC Server間的被叫號碼分析及BICC信令轉接。採用分級路由方式、利用分級的TMSC Server進行呼叫信令的匯聚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利用分級TM-SCServer,還能方便管理話務的流量流向。因此,R4核心網的路由方式選擇主要取決於網路規模,對於中國的移動通信公眾網,採用分級路由比較合理。從技術角度看:在BICC信令不通過IPSTP轉發而是直接在MSC Server之間傳送的情況下,由於BICC信令承載在SCTP協議之上,當網路規模大、MSC Server數量較多時,如果採用平面路由,MSC Server需要建立到其它目的MSC Server的SCTP偶聯鏈路,這在實際設備上很難做到。因此必須按照分級路由的方式採用匯接TMSC Server來減少局數據配置、收斂SCTP連接數。在MSC Server局間匯接採用BICC協議的情況下,網路規模較大時引入TMSC Server也是必需的。3GPP協議在23.205中GMSC Server的流程描述中提到,作為可能的選擇,TMSC Server可以不控制承載。(3)信令網是否分級除BICC信令外,移動網的MAP/CAP等與移動性相關的信令,需要在MSC Server、HLR、SMSC、SCP等核心網設備間進行交互,數量大、方向多。信令網基於TDM或IP承載時,跨省的MAP/CAP信令交互需要引入STP設備實現分級化組網,省內根據信令點設備的數量和分布情況決定是否引入STP。TMSC Server的設置MSC伺服器與MSC伺服器的局間採用BICC信令互通,局間定址基於本局對被叫號碼及路由的分析結果。在大規模組網的情況下,不論採用TDM方式還是IP方式承載,任意端局之間網狀網互聯是不現實的做法,因此需要專門的匯接局TMSC Server來進行BICC呼叫的匯接處理,TM-SCServer僅需負責被叫號碼的分析及BICC信令的轉接,將BICC呼叫控制消息轉接到本地MSC Server。各區域的本地MSC Server將處理區域內所有的本地呼叫。當區域之間需要建立呼叫時,TMSC Server將在本地MSC伺服器之間轉接呼叫控制信令,用於匯接不同大區或省際的BICC信令,實現呼叫路由快速建立。不需要負責任何承載面媒體網關的資源控制。參考G/C網的建設經驗,建網初期TMSC Server應該以大區為中心設置,全國可以按照7~8個大區設置,每個大區設置一對,TMSC Server間網狀互連,採用兩級結構可滿足網路需求;後期隨著業務的發展,網路規模擴大,省內MSC伺服器網元之間的局數據製作和維護難度越來越大,單個省內MSC Server超過一定數量時,需要考慮以省為單位設置TMSC Server,採用三級匯接結構。TMSC Server網元的引入,有利於組成全國性的大網,滿足電信級運營的需求。TMSC Server起MSC-S的匯聚和轉接作用,負責BICC分析和轉發;無須控制MGW,即TMSC Server不需支持GCP協議;R4軟交換模式下,R4長途信令匯接網初期可以採用省內和省際合一設置模式;媒體面通過IP承載網構成扁平的網路結構。MGW不需要分層組網,即MSC Server按分層設置,在本地網內MSC Server採用網狀互連。
6. 什麼是信令
我們討論一種通信網,不外乎網路結構,信令方式,編號方式,計費方式,通信質量。
任何通信網都離不開信令系統. 它可以知道終端、交換系統及傳輸系統協同運行,在指定的終端之間建立臨時通信信道,並維護網路本身正常運行。通信網中採取何種信令方式,與交換局採用的控制技術密切相關。隨著交換技術的由步進制、縱橫制向程式控制制發展,信令系統也從隨路信令向公共信道信令發展。
我國目前的通信網是數模混合的,所以我國目前的信令系統也處於隨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並存,隨路信令逐步向公共信道信令發展的階段。
按照信令的信道來分類,信令可以分為:隨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隨路信令:信令和話音在同一條話路中傳送的信令方式。目前我國採用的隨路信令稱為中國1號信令系統。東進數字中繼卡TC-30E1/60E1 , D320/640 SS1 支持該信令系統。
公共信道信令:以時分方式在一條高速數據鏈路上傳送一群話路的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於局間。目前我國採用的公共信道信令就是中國7號信令。東進7號信令卡支持該信令系統。
7號信令的特點是:信令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潛力,具有改變和增加信令的靈活性,便於開放新業務,在通話時可以隨意處理信令,成本低。目前得到廣泛應用。CCITT自1980年提出7號信令黃皮書,先後多次修正,至1993年提出白皮書。
中國7號信令規范於1990年8月實施,該規范是以CCITT於1988年頒布的藍皮書為參考制訂的,只在電話網中使用,即只採用了消息傳遞部分(MTP)和電話用戶部分(TUP)。
什麼是數字中繼
數字中繼是一個E1介面(又稱一個PCM),是一對引自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同軸電纜線,在電纜線上數據傳輸速率是2.048 Mbps,可以同時容納32時隙*64Kbps的語音數據。
當E1用於七號信令時,在32個時隙(Time Slot)中,第0時隙被用作幀同步信息,一般使用第16時隙作為7號信令的通道,其餘30個時隙被用作語音通道。
在有些系統中,有時也使用非16時隙來作為7號信令的通道。東進公司的D320E1/640E1 SS7卡目前只支持第16時隙的7號信令。
E1 幀結構
在數字中繼電路中,數據按位元組構成幀(Frame)。每個幀256個BITS,每個通道一個位元組。如圖1所示:
圖1 E1幀結構
E1 的時隙編號從0到31,該編號與東進數字中繼卡D320E1/D640E1中的中繼通道的對應關系參見下表:
注意:D320E1/640E1的中繼通道號與E1的時隙並非一一對應。時隙0含有同步信息,時隙16為7號信令通道。
7號信令的功能級結構
7號信令系統在設計上的特色主要是功能的模塊化和通用性。我國在80年代中期開始對7號信令進行研究、實施和應用。本頁介紹中國電話網採用的7號信令方式的功能級結構和信令單元格式。
7號信令四級結構:
各級的主要功能是:
第一級L1:為信令傳輸提供一條雙向數據通路,規定了一條信令數據鏈路的的物理、電氣、功能特性和接入方法。
第二級L2:規定了在一條信令鏈路上傳送信令消息的功能以及相應程序。第二級和第一級共同保證信令消息在兩個信令點之間的可靠傳送。
第三級L3:在消息的實際傳遞中,將信息傳至適當的信令鏈路或用戶部分;當遇到故障時,完成信令網的重新組合,當遇到擁塞時,完成控制信令流量的功能及程序,以保證信令消息仍然能夠可靠傳送。
第四級L4:控制各種基本呼叫的建立和釋放。
注意:第四級用戶級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用戶是不同的,通常說的用戶一般指終端,如電話用戶就指話機,而7號信令的用戶級是指它作為消息傳遞部分(MTP)的一個用戶,如電話用戶部分(TUP),它不是終端,而是在交換局內的7號信令設備的一部分。
按照CCITT No.7信號方式的功能級結構,東進公司D320E1/D640E1 SS7卡目前實現了消息傳遞部分(MTP)和電話用戶部分(TUP)兩部分。
下一節將闡述 信令單元格式:
7號信令採用數字編碼的形式傳送各種信令時,是通過信令消息的最小單元--信令單元(SU)來傳送的。由於信令消息本身的長度不相等,如摘掛機等監視信令較短,而地址信令則較長,故採用不等長的信令單元,它是由若干個8位位組組成的。
按照信令單元的來源不同,可以分成三種信令單元:
1、由用戶產生的可變長的消息指令單元(MSU),用於傳遞來自第四級的信令消息或信令網管理消息。
2、來自第三級的鏈路狀態信令單元(LSSU),用於鏈路啟用或者鏈路故障時,表示鏈路的狀態。
3、來自第二級的插入信令單元(FISU),也稱填充信令單元,用於鏈路空或鏈路擁塞時來填補位置。
7. 在ims系統中,hss和cscf之間的介面採用的是什麼協議
通俗的說,IMS是基於IP的網路控制系統,用於控制電信核心網路,包括CSCF、HSS、ENUM/DNS、AS等網元,支持與現有電路域核心網的信令和業務互通。IMS使用SIP和Diameter信令,這些信令類似於現有電路域核心網的7號信令,能夠基於IMS完成業務的觸發。 例如,對於IMS終端來說,首先要注冊到網路中,並進行鑒權,通過後,在網路側就認為該用戶為「Registered」狀態,存儲在HSS中(HSS用於存儲業務過濾規則iFC和在線狀態,就是存儲用戶都開通了哪些業務,開通的業務怎麼觸發,給哪個AS處理等等);當兩個已注冊IMS用戶要進行通信,如A呼叫B,A將向P-CSCF或SBC發出SIP INVITE信令,P-CSCF或SBC將該信令轉給S-CSCF,A的S-CSCF會查詢HSS如何觸發該業務,例如,HSS返回該呼叫INVITE應發到MMTel AS處理,那麼A的S-CSCF就會把該SIP INVITE消息轉給MMTel AS,AS做相應處理後返回給A的S-CSCF,A的S-CSCF會根據B的號碼通過DNS/ENUM進行解析,找到B的所在域,發給B的S-CSCF,再到B的AS,最終到達B,B接聽後,通過相反路徑回復A用戶200OK,則建立會話,雙方就可以通話了。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IMS將用戶A的請求進行處理、路由,並最終建立和維持了A與B之間的SIP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