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勵磁調節器的工作原理
自並勵靜止整流勵磁系統的勵磁調節器是從半導體分立元件向集成化固體組件、從模擬式向數字式方向發展的。
國產裝置可以劃分為半導體模擬式勵磁調節器、微機(含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數字式勵磁調節器和混合式微機(含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模擬式勵磁調節器等三大類。
國產半導體勵磁調節器於70年代初就有出口的記錄。微機勵磁調節器研製工作始於70年代末,1985年南瑞電氣公司生產的WLT-1型勵磁調節器首次在池潭水電站50MW機組上投入運行。
(1)移相勵磁電路擴展閱讀:
半導體模擬勵磁調節器各單元的功能
1、測量比較單元。
測量發電機電壓信號,將其按比例變換成直流電壓信號,與給 定直流電壓進行比較,送出發電機電壓偏差信號。為使並列運行的各機組合理穩定地分 擔無功功率,應設置調差單元。
2、綜合放大單元。
由綜合放大環節、比例積分環節和適應器環節組成。綜合放大 環節將各種基本測量輸出的、反饋和輔助限制生成的、以及穩定和補償反應的各種直流 信號加以綜合放大,輸出給比例積分環節。
比例積分環節按預定的調節規律進行加工後 輸出。適應器環節將信號電壓經放大加工成為移相控制信號電壓以控制勵磁電壓。
3、移相觸發單元。
接受綜合放大單元的輸出信號電壓的大小,改變晶閘管觸發控 制角的大小,以控制勵磁電壓。
4、穩壓電源。
把輸入的交、直流電源變換成勵磁調節器所需的、電壓穩定的電 源。對輸入的交、直流電源要能適時自動切換。
B. 求助:勵磁機對於發電機有什麼作用;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勵磁機對於發電機有什麼作用:永磁極隨轉子旋轉,產生交流電,交流電一部分作為AER的電源,一部分通過逆變器整流成直流為轉子建立磁場。通過調節導通角可以改變發電機的端電壓(空載時)進而實現並網,在並網時調節向電網的無功輸出。
工作原理:眾所周知,同步發電機要用直流電流勵磁。在以往的他勵式同步發電機中,其直流電流是有附設的直流勵磁機供給。直流勵磁機是一種帶機械換向器的旋轉電樞式交流發電機。其多相閉合電樞繞組切割定子磁場產生了多相交流電,由於機械換向器和電刷組成的整流系統的整流作用,在電刷上獲得了直流電,再通過另一套電刷,滑塊系統將獲得的直流輸送到同步發電機的轉子,勵磁繞組去勵磁,因此直流勵磁機的換向器原則上是一個整流器,顯然可以用一組硅二節管取代,而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發展提供了這個條件。將半導體元件與發電機的軸固結在一起轉動,則可取消換向器、滑塊等滑動接觸部分、利用二極體換成直流電流。直流送給轉子勵磁、繞組勵磁。這就是無刷系統。
下面我們以典型的幾種不同發電機勵磁系統,介紹它的工作原理。
一、相復勵勵磁原理
左圖為常用的電抗移相相復勵勵磁系統線路圖。由線形電抗器DK把電樞繞組抽頭電壓移相約90°、和電流互感器LH提供的電壓幾何疊加,經過橋式整流器ZL整流,供給發電機勵磁繞組。負載時由電流互感器LH供給所需的復勵電流,進行電流補償,由線形電抗器DK移相進行相位補償。
二、三次諧波原理
左圖為三次諧波原理圖,對一般發電機來源,我們需要的是工頻正弦波,稱為基波,比基波高的正弦波都稱為諧波、其中三次諧波的含量最大,在諧波發電機定子槽中,安放有主繞組和諧波勵磁繞組(s1、s2),而這個繞組之間沒有電的聯系。諧波繞組將繞組中150HZ諧波感應出來,經過ZL橋式整流器整流,送到主發電機轉子繞組LE中進行勵磁。
三、可控硅直接勵磁原理
由左圖可以看出,可控硅直接勵磁 是採用可控硅整流器直接將發電機輸出的任一相一部分能量,經整流後送入勵磁繞組去的勵磁方式,它是由自動電壓調節器(AVR),控制可控硅的導通角來調節勵磁電流大小而維持發電機端電壓的穩定。
四、無刷勵磁原理
無刷勵磁主要用於西門子、斯坦福、利萊等無刷發電機。它是利用交流勵磁機,其定子上的剩磁或永久磁鐵(帶永磁機)建立電壓,該交流電壓經旋轉整流起整流後,送入主發電機的勵磁繞組,使發電機建壓。自動電壓調節器(AVR)能根據輸出電壓的微小偏差迅速地減小或增加勵磁電流,維持發電機的所設定電壓近似不變。
C. 勵磁系統的原理是什麼
發電機勵磁系統 發電機勵磁系統
供給同步發電機勵磁電流的電源及其附屬設備統稱為勵磁系統。它一般由勵磁功率單元和勵磁調節器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勵磁功率單元向同步發電機轉子提供勵磁電流;而勵磁調節器則根據輸入信號和給定的調節准則控制勵磁功率單元的輸出。勵磁系統的自動勵磁調節器對提高電力系統並聯機組的穩定性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尤其是現代電力系統的發展導致機組穩定極限降低的趨勢,也促使勵磁技術不斷發展。同步發電機的勵磁系統主要由功率單元和調節器(裝置)兩大部分組成。如圖所示:
其中勵磁功率單元是指向同步發電機轉子繞組提供直流勵磁電流的勵磁電源部分,而勵磁調節器則是根據控制要求的輸入信號和給定的調節准則控制勵磁功率單元輸出的裝置。由勵磁調節器、勵磁功率單元和發電機本身一起組成的整個系統稱為勵磁系統控制系統。勵磁系統是發電機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對電力系統及發電機本身的安全穩定運行有很大的影響。勵磁系統的主要作用有:1)根據發電機負荷的變化相應的調節勵磁電流,以維持機端電壓為給定值;2)控制並列運行各發電機間無功功率分配;3)提高發電機並列運行的靜態穩定性;4)提高發電機並列運行的暫態穩定性;5)在發電機內部出現故障時,進行滅磁,以減小故障損失程度;6)根據運行要求對發電機實行最大勵磁限制及最小勵磁限制。
同步發電機勵磁系統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按照供電方式可以劃分為他勵式和自勵式兩大類。
一、發電機獲得勵磁電流的幾種方式
1、直流發電機供電的勵磁方式:這種勵磁方式的發電機具有專用的直流發電機,這種專用的直流發電機稱為直流勵磁機,勵磁機一般與發電機同軸,發電機的勵磁繞組通過裝在大軸上的滑環及固定電刷從勵磁機獲得直流電流。這種勵磁方式具有勵磁電流獨立,工作比較可靠和減少自用電消耗量等優點,是過去幾十年間發電機主要勵磁方式,具有較成熟的運行經驗。缺點是勵磁調節速度較慢,維護工作量大,故在10MW以上的機組中很少採用。
2、交流勵磁機供電的勵磁方式,現代大容量發電機有的採用交流勵磁機提供勵磁電流。交流勵磁機也裝在發電機大軸上,它輸出的交流電流經整流後供給發電機轉子勵磁,此時,發電機的勵磁方式屬他勵磁方式,又由於採用靜止的整流裝置,故又稱為他勵靜止勵磁,交流副勵磁機提供勵磁電流。交流副勵磁機可以是永磁機或是具有自勵恆壓裝置的交流發電機。為了提高勵磁調節速度,交流勵磁機通常採用100——200HZ的中頻發電機,而交流副勵磁機則採用400——500HZ的中頻發電機。這種發電機的直流勵磁繞組和三相交流繞組都繞在定子槽內,轉子只有齒與槽而沒有繞組,像個齒輪,因此,它沒有電刷,滑環等轉動接觸部件,具有工作可靠,結構簡單,製造工藝方便等優點。缺點是噪音較大,交流電勢的諧波分量也較大。
3、無勵磁機的勵磁方式:
在勵磁方式中不設置專門的勵磁機,而從發電機本身取得勵磁電源,經整流後再供給發電機本身勵磁,稱自勵式靜止勵磁。自勵式靜止勵磁可分為自並勵和自復勵兩種方式。自並勵方式它通過接在發電機出口的整流變壓器取得勵磁電流,經整流後供給發電機勵磁,這種
勵磁方式具有結簡單,設備少,投資省和維護工作量少等優點。自復勵磁方式除沒有整流變壓外,還設有串聯在發電機定子迴路的大功率電流互感器。這種互感器的作用是在發生短路時,給發電機提供較大的勵磁電流,以彌補整流變壓器輸出的不足。這種勵磁方式具有兩種勵磁電源,通過整流變壓器獲得的電壓電源和通過串聯變壓器獲得的電流源。
二、發電機與勵磁電流的有關特性
1、電壓的調節
自動調節勵磁系統可以看成為一個以電壓為被調量的負反饋控制系統。無功負荷電流是造成發電機端電壓下降的主要原因,當勵磁電流不變時,發電機的端電壓將隨無功電流的增大而降低。但是為了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的要求,發電機的端電壓應基本保持不變,實現這一要求的辦法是隨無功電流的變化調節發電機的勵磁電流。
2、無功功率的調節:
發電機與系統並聯運行時,可以認為是與無限大容量電源的母線運行,要改變發電機勵磁電流,感應電勢和定子電流也跟著變化,此時發電機的無功電流也跟著變化。當發電機與無限大容量系統並聯運行時,為了改變發電機的無功功率,必須調節發電機的勵磁電流。此時改變的發電機勵磁電流並不是通常所說的「調壓」,而是只是改變了送入系統的無功功率。
3、無功負荷的分配:
並聯運行的發電機根據各自的額定容量,按比例進行無功電流的分配。大容量發電機應負擔較多無功負荷,而容量較小的則負提供較少的無功負荷。為了實現無功負荷能自動分配,可以通過自動高壓調節的勵磁裝置,改變發電機勵磁電流維持其端電壓不變,還可對發電機電壓調節特性的傾斜度進行調整,以實現並聯運行發電機無功負荷的合理分配。
三、自動調節勵磁電流的方法
在改變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中,一般不直接在其轉子迴路中進行,因為該迴路中電流很大,不便於進行直接調節,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改變勵磁機的勵磁電流,以達到調節發電機轉子電流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改變勵磁機勵磁迴路的電阻,改變勵磁機的附加勵磁電流,改變
可控硅的導通角等。這里主要講改變可控硅導通角的方法,它是根據發電機電壓、電流或功率因數的變化,相應地改變可控硅整流器的導通角,於是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便跟著改變。這套裝置一般由晶體管,可控硅電子元件構成,具有靈敏、快速、無失靈區、輸出功率大、體積小和重量輕等優點。在事故情況下能有效地抑制發電機的過電壓和實現快速滅磁。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通常由測量單元、同步單元、放大單元、調差單元、穩定單元、限制單元及一些輔助單元構成。被測量信號(如電壓、電流等),經測量單元變換後與給定值相比較,然後將比較結果(偏差)經前置放大單元和功率放大單元放大,並用於控制可控硅的導通角,以達到調節發電機勵磁電流的目的。同步單元的作用是使移相部分輸出的觸發脈沖與可控硅整流器的交流勵磁電源同步,以保證控硅的正確觸發。調差單元的作用是為了使並聯運行的發電機能穩定和合理地分配無功負荷。穩定單元是為了改善電力系統的穩定而引進的單元 。勵磁系統穩定單元 用於改善勵磁系統的穩定性。限制單元是為了使發電機不致在過勵磁或欠勵磁的條件下運行而設置的。必須指出並不是每一種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都具有上述各種單元,一種調節器裝置所具有的單元與其擔負的具體任務有關。
四、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及輔助設備
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有機端電壓互感器、機端電流互感器、勵磁變壓器;勵磁裝置需要提供以下電流,廠用AC380v、廠用DC220v控制電源.廠用DC220v合閘電源;需要提供以下空接點,自動開機.自動停機.並網(一常開,一常閉)增,減;需要提供以下模擬信號,發電機機端電壓100V,發電機機端電流5A,母線電壓100V,勵磁裝置輸出以下繼電器接點信號;勵磁變過流,失磁,勵磁裝置異常等。
勵磁控制、保護及信號迴路由滅磁開關,助磁電路、風機、滅磁開關偷跳、勵磁變過流、調節器故障、發電機工況異常、電量變送器等組成。在同步發電機發生內部故障時除了必須解列外,還必須滅磁,把轉子磁場盡快地減弱到最小程度,保證轉子不過的情況下,使滅磁時間盡可能縮短,是滅磁裝置的主要功能。根據額定勵磁電壓的大小可分為線性電阻滅磁和非線性電阻滅磁。
近十多年來,由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器件的涌現和使用,使得發電機的勵磁方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方面,也不斷研製和推廣使用了許多新型的調節裝置。由於採用微機計算機用軟體實現的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有顯著優點,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製和試驗用微型機計算機配以相應的外部設備構成的數字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這種調節裝置將能實現自適應最佳調節。
D. 什麼是可控硅勵磁裝置
勵磁裝置一般用於同步電動機和同步發電機的勵磁繞組電能的裝置。
勵磁系統是電站設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勵磁系統包括勵磁電源和勵磁裝置,其中勵磁電源的主體是勵磁機或勵磁變壓器;勵磁裝置則根據不同的規格、型號和使用要求,分別由調節屏、控制屏、滅磁屏和整流屏幾部分組合而成。
勵磁裝置的使用,是當電力系統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維持同步發電機機端電壓於一給定的水平上,同時,還具有強行增磁、減磁和滅磁功能。對於採用勵磁變壓器作為勵磁電源的還具有整流功能。勵磁裝置可以單獨提供,亦可作為發電設備配套供應。
(4)移相勵磁電路擴展閱讀:
應用領域
隨著發電機容量及電網的不斷增大,電力系統及發電機組要求勵磁系統有更好控制調節性能,更多和更靈活的控制、限制、報警等附加功能。
為滿足上述要求,微機控制的數字式勵磁調節器應運而生。微機勵磁調節器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電廠生產的安全可靠性和經濟效益。廣大中小型機組用戶也迫切需要一種價格便宜,性能優良,結構簡單,易掌握,可靠性高的勵磁調節器。
由於勵磁裝置的設計參數與同步發電機、勵磁電源的參數密切相關,所以單獨訂購勵磁裝置的用戶,應提供或填寫與勵磁裝置配套使用的發電設備,如同步發電機、勵磁電源等的技術參數,以保證產品的統一配套性和使用性能。
勵磁裝置,按規定應裝在室內,所以它的使用環境溫度,相對濕度、海拔高度等有一定的要求。在運輸、保存和使用時應予以注意。對於性能及使用條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用戶應在簽約時明確提出。
E. 交流調壓系統的調速原理是採用可控硅閉路移相來調節電動機的轉速。
的電磁感應電動機,也被稱為滑差電機,它是一個恆轉矩交流無級變速電機。由於它具有廣泛的速度,速度調節開滑,起動轉矩大,控制功率,轉速負反饋自動調節系統的機械性能優勢的硬度,所以印刷機和無線裝訂,騎馬釘裝訂機廣泛在高頻乾燥機聯動,鏈條爐排鍋爐控制。 801,關閉垂直停止輪轉凸版印刷機,JS2101型對開雙面膠印機,J2105型對開色膠印機J2108型對開雙色膠印機,對開四色膠印機等印刷機械PZ4880-01A在這種電機,以更好地滿足要求的列印處理。烤版機,使用該電機的轉速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膜的厚度,操作起來非常方便。騎馬釘裝訂機在該電動機的速度控制中,根據請求的書籍相應調整的速度和提高,在裝訂的質量。時的
與電磁感應電動機速度負反饋的主要缺點是:在無負載或輕負載時(小於10%的額定轉矩),由於缺乏編輯本段的缺點反饋會造成失控現象;調速器,轉速降低,離合器的輸出功率和效率的比例相應減少。此電機是適合長期高速操作和一個短的時間內,在低轉速。為了滿足在低速印刷機的主要驅動力,經常匹配安裝的電磁調速非同步電動機在三相非同步電動機低速電機作為印刷機的需求。
編輯本段電磁調速非同步電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電磁調速非同步電動機由普通鼠籠式非同步電動機,電磁轉差離合器和電氣控制裝置三部分組成。非同步電機作為原動機使用,當它旋轉驅動的離合器的電樞一起旋轉的電氣控制裝置的滑動離合器勵磁線圈的勵磁電流被提供給裝置。這里主要介紹電磁轉差離合器,圖2-19是其結構示意圖。它包括三個部分的電樞,磁極和勵磁線圈。電樞被製成的鑄鋼圓柱形結構,它與鼠籠式感應電動機軸連接,俗稱作為活性部分;製成的卡爪結構的磁極安裝在作為被驅動部的負載軸,俗稱。主動部分和從動部分機械沒有任何接觸。當勵磁線圈產生的磁場時,目前的結構形成的爪極的特定。如果電樞的鼠籠式感應電動機拖動旋轉,然後將切割的磁場相互作用,產生轉矩,所以他們遵循的主動驅動部的極柱部分,前者比後者的電樞的旋轉速度。因為只有當電樞和磁場有相對運動時,切割磁力線的電樞。與電樞磁極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原理與普通感應電動機的轉子,遵循的原則,在定子繞組的旋轉磁場的運動轉動,所不同的是:非同步的電機的旋轉磁場的三相交變電流在定子繞組中產生的,而電磁滑差離合器從直流電流在勵磁線圈產生的磁場,並發揮作用的旋轉磁場由於電樞的旋轉。
1 - 原動機 - 工作氣隙 - 主軸 - 輸出軸5 - 6 - 核心電樞
電磁滑差離合器的機械性能,可以近似表示為下面的經驗公式如下:
N = n0-KT2/I4f
公式:N0-離合器的主動部分(鼠籠式電機);
N-離合器部分的速度(桿)的轉速;
如果激勵目前
K-系數涉及到離合器結構;
T-離合器扭矩。
穩定運行,負載轉矩和離合器電磁轉矩相等。
(1)的負載是恆定的時,激勵電流的大小如果已確定水平的被驅動部的旋轉速度的,磁化電流更大,轉速越高;相反,勵磁電流是較小的,較低的速度由上述式:。根據該特徵,可以使用電氣控制電路,很容易調節的從動部的旋轉速度的。
(2)時的磁化電流是恆定的,負載轉矩的從動部的速度的增加急劇減少,並且在弱磁化電流的情況下,這種下降更嚴重,如示於圖2-20a的,它有一個相對較軟的機械性能,這種軟的機械性能,在許多情況下,不能滿足生產機械的要求。為了獲得寬范圍,平滑和穩定的速度特性,常用的措施的速度負反饋,電磁滑差離合器具有硬的機械性能,如示於圖2-20b的。
圖2-21負反饋的電磁感應電機的速度框圖。它是利用一個測速發電機的輸出速度的離合器U,n是由交流電壓代替被整流成直流電壓U-。 U-送入比較元件,與給定的直流勵磁電壓Uf進行比較。得到的電壓差△UF-U。所以,輸入離合器的勵磁電流的勵磁電壓UF如果是不成正比的,但成比例的電壓△美國的規模和速度的U(U-)n對於n的增加,U(U-)變大。原始實驗數據,U(U-)變小。因此,在一個給定的直流勵磁電壓Uf不同的情況下,輸入的勵磁電流的大小和速度的如果n具有n下降或上升,勵磁電流If將自動增加或減少,即,由於負反饋的效果改善的硬度的機械特性的電磁離合器,當調速器的參數不再是電流如果將自動增加或減少,由於負反饋的效果,增加了電磁離合器的機械特性的硬度,然後加速的參數不長,但當前的電壓Uf如果。顯然,一個給定的激勵電壓UF更高的轉速n較高;另有速度越低,如示於圖2-20b的。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空載或輕載(小於10%的額定轉矩),由於反饋量,導致失控此外,州長,隨著速度的降低了輸出功率的離合器和效率相應地成比例地下降。
編輯本段電磁調速非同步電動機的起動與州長
1。電磁調速非同步電動機。配備滑動離合器可逐漸增加電流起動器,可以順利啟動電機和運輸機械慣性大。
阻力較大的拖動系統,例如J2203膠印機,電動機往往不能帶負載直接起動前首先斷開離合器的勵磁電源,開始第一次的鼠籠式電動機的負載,然後畫一條線勵磁電源可以被激活。
2。電磁感應電機的速度控制。鮮為人知的作品,通過電磁感應電機,電磁調速非同步電動機調速可以通過調節勵磁電流的滑動離合器。這里有兩種方法來調整滑差離合器勵磁電流迴路。
(1)與監管機構的州長。在圖2-22中被用來調節變壓器來改變電源電壓的勵磁電流的整流器,為了實現高速控制的目的。在本系統中,不存在速度負反饋,電機的機械特性是相對較軟的,一般都可以用於要求不高的調速有差系統中。例如,系統的Cu-Zn版粉末蝕刻機,偏移製版烤版的機器。
該控制線,結構簡單,維護方便,所以在印刷機制仍然是一個有實際意義。在圖2-22中,TC是一個獨立的穩壓器,變壓器初級電壓220V,次級電壓為0-250V。整流元件是2CZ型硅二極體,該模型應被選擇,以確定的功率或電流的勵磁線圈,根據離合器。從原理圖中可以看出,只要改變變壓器的次級電壓調節器將能夠改變整流輸出直流電壓,也就是改變滑差離合器勵磁電流,這樣你就可以調節電機的轉速。
(2)電磁調速非同步電機的轉速負反饋控制電路。離合器打滑速度負反饋控制裝置,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實現大范圍無級調速,它具有以下主要優點相比其他調速電機:
①交流無極調速機械特性的硬度高; ②結構簡單,運行可靠,維修方便,價格低廉;
(3)速度范圍內使用,如印刷機,恆轉矩負載,一般可達10:1,有特殊要求(如平版印刷機)也可以達到50:1;
④可調整的扭矩。聯合現代的膠印機,自動紙張張緊機械的應用程序,它可以實現與在軋輥的直徑的變化,和調整的離合器的轉矩保持張力。
ZLK-10型調速裝置的電磁感應電機的轉速控制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下面的描述中。
圖2-23的自動速度控制系統ZLK-10是一個框圖,圖中顯示,一個給定的電壓,速度負反饋放大器和觸發電路可控硅整流器(SCR)及其他環節組成圖。 2-24的示意圖。在其基本方面進行了分析。
①給定電壓的鏈接。給定電壓連接在變壓器TC二次側5月底,6月底,繞組。 24V交流電壓VD2和整流器和C2,R2及C3濾波和VZ穩壓器,以獲得直流電壓為16V。不斷高速R5和RP4文件的速度。 「操作」,「恆速控制的中間繼電器KA3。
②速度反饋環節。ZLK-10自動調速系統是採用三相交流測速發電機BR采樣速度,結果AC VD8-VD13整流和C8,R13,RP2,RP3濾液,得到的反饋電壓,通過R8擴散放大器的輸入端子,作為不同的測速發電機的敏感性,因此RP2對反饋電壓調節器之間的差異。的PV的轉速計刻度值依靠RP3調節,電容C7是用來降低反饋電壓紋波,並有利於改善的速度控制系統的動態穩定性。
③放大器,該放大器的晶體管V2的核心。二極體VD4,VD5,VD6作為一個雙向限制保護,以避免V2發射極結承受高電壓。被組合以形成輸入信號的一個給定的電壓和速度反饋電壓通過一個電阻R6,R7和R8,和它的值之間的差值成比例的兩個電壓,這種差別是由V2放大可以影響V2,控制觸發脈沖形成電路的單結晶體管的集電極電位。
④觸發電路,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電源由V1,VD3,R4和變壓器TC 6,7繞組訓練班6,7 - 側輸出3V交流電壓,當如示於圖2-25b的負半周期,V1截止V1的集電極 - 發射極電壓為16V,7.6端部時,輸出的正半周期,使V1 V1被施加上的集電極 - 發射極間的飽和導通VD3整流後,VCEL = 0,放大器和觸發電路不能工作,如示於圖2-25b中所示。
的恆定組成用作由V3和R11,以及與上部的電容器C6的電流源,並能產生的鋸齒波形的相位移位,如圖所示,在2-25C,其原理是這樣的:讓V3和R11恆流源恆定功率I0 ,恆定電流充電的C6 UC6 = 1/C6∫t0Iodt的C6上的電壓上升,上升到規模的不斷VU單結單結打開C6放電時,放電到VU谷,他重新充電的高峰期。電流I0控制放大器V2的輸出電壓,當輸入電壓增加時,V3的基極電壓V2的降低,V3是更多的導電,V3的集電極電流I0增加,因此,充電和放電的速度,可控硅觸發預先在圖2-25d中,如圖中所示的導通角增大,導致在激勵電壓的增加,如在圖2-25e的顯示同樣V2的輸入電壓降低,I0就會降低,從而導通角減小,激勵電壓被降低。可見的輸入電壓的大小,可以控制到SCR的觸發定時。
觸發最終在VU的第一基極通過脈沖變壓器電視丟失晶閘管控制電極。二極體VD7短電路的負脈沖,以防止可控硅控制極負脈沖擊穿。
⑤SCR整流電路,該系統採用可控硅單相半波整流電路,在圖2-25e的所示的波形。整流電路的輸出控制的滑動離合器勵磁線圈產生的勵磁電流,並最終影響電機的轉速。圖R1,C1和熱敏電阻RV SCR過壓保護。VD1作為一個續流二極體,其作用是正半周期可控硅的導通離合器工作;負半周期的SCR沒有接通時,勵磁線圈產生的反電動勢VD1形成後的放電電路,在連續電流的線圈,從而使離合器是穩定的。
如上所述,自動速度控制系統時,如調整RP4給定的電壓UF ZLK-10中的「運行」狀態,即,變速狀態,對於一個給定的鏈路,改變電機的速度改變的電壓的電壓,通過調整電位器RP4。增加,然後加速電壓U不變的負反饋系統中,輸入電壓△U增加到V2,V3,和11的增加,和最終的勵磁電流增加的離合器打滑,電機的旋轉速度變快。調速是如下:用友↑→△U↑→UC負責加快→UG觸發提前→如果↑→↑
當ZLK-10調速系統在定速狀態是穩定的速度時,速度控制系統可以穩定由於負載RL變化引速度變化,例如,當負載變小,電機的轉速變快,速度負反饋電路的電壓U-將增加,通過R6,R7,R8給定的比較電壓△U將減少,從而使C6充電,慢單機的速度會減慢。在此之後,反饋的過程中,電機的轉速基本不變。穩速過程如下:
RL→N ↑→U-△的U↓→UC費用減緩→UG觸發滯後→如果↓→↓
F. 勵磁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麼
供給同步發電機勵磁電流的電源及其附屬設備統稱為勵磁系統。它一般由勵磁功率單元和勵磁調節器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勵磁功率單元向同步發電機轉子提供勵磁電流;而勵磁調節器則根據輸入信號和給定的調節准則控制勵磁功率單元的輸出。勵磁系統的自動勵磁調節器對提高電力系統並聯機組的穩定性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尤其是現代電力系統的發展導致機組穩定極限降低的趨勢,也促使勵磁技術不斷發展。同步發電機的勵磁系統主要由功率單元和調節器(裝置)兩大部分組成。如圖所示:
其中勵磁功率單元是指向同步發電機轉子繞組提供直流勵磁電流的勵磁電源部分,而勵磁調節器則是根據控制要求的輸入信號和給定的調節准則控制勵磁功率單元輸出的裝置。由勵磁調節器、勵磁功率單元和發電機本身一起組成的整個系統稱為勵磁系統控制系統。勵磁系統是發電機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對電力系統及發電機本身的安全穩定運行有很大的影響。勵磁系統的主要作用有:1)根據發電機負荷的變化相應的調節勵磁電流,以維持機端電壓為給定值;2)控制並列運行各發電機間無功功率分配;3)提高發電機並列運行的靜態穩定性;4)提高發電機並列運行的暫態穩定性;5)在發電機內部出現故障時,進行滅磁,以減小故障損失程度;6)根據運行要求對發電機實行最大勵磁限制及最小勵磁限制。
同步發電機勵磁系統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按照供電方式可以劃分為他勵式和自勵式兩大類。
一、發電機獲得勵磁電流的幾種方式
1、直流發電機供電的勵磁方式:這種勵磁方式的發電機具有專用的直流發電機,這種專用的直流發電機稱為直流勵磁機,勵磁機一般與發電機同軸,發電機的勵磁繞組通過裝在大軸上的滑環及固定電刷從勵磁機獲得直流電流。這種勵磁方式具有勵磁電流獨立,工作比較可靠和減少自用電消耗量等優點,是過去幾十年間發電機主要勵磁方式,具有較成熟的運行經驗。缺點是勵磁調節速度較慢,維護工作量大,故在10MW以上的機組中很少採用。
2、交流勵磁機供電的勵磁方式,現代大容量發電機有的採用交流勵磁機提供勵磁電流。交流勵磁機也裝在發電機大軸上,它輸出的交流電流經整流後供給發電機轉子勵磁,此時,發電機的勵磁方式屬他勵磁方式,又由於採用靜止的整流裝置,故又稱為他勵靜止勵磁,交流副勵磁機提供勵磁電流。交流副勵磁機可以是永磁機或是具有自勵恆壓裝置的交流發電機。為了提高勵磁調節速度,交流勵磁機通常採用100——200HZ的中頻發電機,而交流副勵磁機則採用400——500HZ的中頻發電機。這種發電機的直流勵磁繞組和三相交流繞組都繞在定子槽內,轉子只有齒與槽而沒有繞組,像個齒輪,因此,它沒有電刷,滑環等轉動接觸部件,具有工作可靠,結構簡單,製造工藝方便等優點。缺點是噪音較大,交流電勢的諧波分量也較大。
3、無勵磁機的勵磁方式:
在勵磁方式中不設置專門的勵磁機,而從發電機本身取得勵磁電源,經整流後再供給發電機本身勵磁,稱自勵式靜止勵磁。自勵式靜止勵磁可分為自並勵和自復勵兩種方式。自並勵方式它通過接在發電機出口的整流變壓器取得勵磁電流,經整流後供給發電機勵磁,這種
勵磁方式具有結簡單,設備少,投資省和維護工作量少等優點。自復勵磁方式除沒有整流變壓外,還設有串聯在發電機定子迴路的大功率電流互感器。這種互感器的作用是在發生短路時,給發電機提供較大的勵磁電流,以彌補整流變壓器輸出的不足。這種勵磁方式具有兩種勵磁電源,通過整流變壓器獲得的電壓電源和通過串聯變壓器獲得的電流源。
二、發電機與勵磁電流的有關特性
1、電壓的調節
自動調節勵磁系統可以看成為一個以電壓為被調量的負反饋控制系統。無功負荷電流是造成發電機端電壓下降的主要原因,當勵磁電流不變時,發電機的端電壓將隨無功電流的增大而降低。但是為了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的要求,發電機的端電壓應基本保持不變,實現這一要求的辦法是隨無功電流的變化調節發電機的勵磁電流。
2、無功功率的調節:
發電機與系統並聯運行時,可以認為是與無限大容量電源的母線運行,要改變發電機勵磁電流,感應電勢和定子電流也跟著變化,此時發電機的無功電流也跟著變化。當發電機與無限大容量系統並聯運行時,為了改變發電機的無功功率,必須調節發電機的勵磁電流。此時改變的發電機勵磁電流並不是通常所說的「調壓」,而是只是改變了送入系統的無功功率。
3、無功負荷的分配:
並聯運行的發電機根據各自的額定容量,按比例進行無功電流的分配。大容量發電機應負擔較多無功負荷,而容量較小的則負提供較少的無功負荷。為了實現無功負荷能自動分配,可以通過自動高壓調節的勵磁裝置,改變發電機勵磁電流維持其端電壓不變,還可對發電機電壓調節特性的傾斜度進行調整,以實現並聯運行發電機無功負荷的合理分配。
三、自動調節勵磁電流的方法
在改變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中,一般不直接在其轉子迴路中進行,因為該迴路中電流很大,不便於進行直接調節,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改變勵磁機的勵磁電流,以達到調節發電機轉子電流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改變勵磁機勵磁迴路的電阻,改變勵磁機的附加勵磁電流,改變
可控硅的導通角等。這里主要講改變可控硅導通角的方法,它是根據發電機電壓、電流或功率因數的變化,相應地改變可控硅整流器的導通角,於是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便跟著改變。這套裝置一般由晶體管,可控硅電子元件構成,具有靈敏、快速、無失靈區、輸出功率大、體積小和重量輕等優點。在事故情況下能有效地抑制發電機的過電壓和實現快速滅磁。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通常由測量單元、同步單元、放大單元、調差單元、穩定單元、限制單元及一些輔助單元構成。被測量信號(如電壓、電流等),經測量單元變換後與給定值相比較,然後將比較結果(偏差)經前置放大單元和功率放大單元放大,並用於控制可控硅的導通角,以達到調節發電機勵磁電流的目的。同步單元的作用是使移相部分輸出的觸發脈沖與可控硅整流器的交流勵磁電源同步,以保證控硅的正確觸發。調差單元的作用是為了使並聯運行的發電機能穩定和合理地分配無功負荷。穩定單元是為了改善電力系統的穩定而引進的單元 。勵磁系統穩定單元 用於改善勵磁系統的穩定性。限制單元是為了使發電機不致在過勵磁或欠勵磁的條件下運行而設置的。必須指出並不是每一種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都具有上述各種單元,一種調節器裝置所具有的單元與其擔負的具體任務有關。
四、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及輔助設備
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有機端電壓互感器、機端電流互感器、勵磁變壓器;勵磁裝置需要提供以下電流,廠用AC380v、廠用DC220v控制電源.廠用DC220v合閘電源;需要提供以下空接點,自動開機.自動停機.並網(一常開,一常閉)增,減;需要提供以下模擬信號,發電機機端電壓100V,發電機機端電流5A,母線電壓100V,勵磁裝置輸出以下繼電器接點信號;勵磁變過流,失磁,勵磁裝置異常等。
勵磁控制、保護及信號迴路由滅磁開關,助磁電路、風機、滅磁開關偷跳、勵磁變過流、調節器故障、發電機工況異常、電量變送器等組成。在同步發電機發生內部故障時除了必須解列外,還必須滅磁,把轉子磁場盡快地減弱到最小程度,保證轉子不過的情況下,使滅磁時間盡可能縮短,是滅磁裝置的主要功能。根據額定勵磁電壓的大小可分為線性電阻滅磁和非線性電阻滅磁。
近十多年來,由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器件的涌現和使用,使得發電機的勵磁方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方面,也不斷研製和推廣使用了許多新型的調節裝置。由於採用微機計算機用軟體實現的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有顯著優點,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製和試驗用微型機計算機配以相應的外部設備構成的數字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這種調節裝置將能實現自適應最佳調節。
G. 勵磁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勵磁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勵磁裝置主迴路部分
主迴路的組成和功能
裝置主迴路完成整流和滅磁兩大功能,系統採用三相全控橋可控硅整流電路,向同步電動機轉子繞組提供直流勵磁電流。滅磁迴路由可控硅7、8KGZ與二極體GZ反並聯組成,實際上組成為一個大功率電子開關,完成同步電動機在非同步起動過程中串入起動電阻,起動結束後自動切除,保證同步電動機在非同步起動期間,轉子勵磁繞組既不開路也不短路,從而避免勵磁繞組承受過電壓和過電流。
勵磁裝置控制部分:
系統控制部分包括S7200PLC、Pro-face觸摸屏、KGLF-2型微機勵磁控制器三部分組成。 PLC主要完成繼電迴路邏輯控制工作方式切換、運行時PI調節以及對外通訊等工作,Pro-face觸摸屏主要完成系統參數設置和運行時故障、工作時間、設定運行參數信息查詢,Pro-face觸摸屏具有勵磁電流和勵磁電壓錄波曲線信息查看。
KGLF-2型勵磁控制器里由主機MC87C51和副機AT89C51單片機組成。勵磁控制器主要完成頻率測量及投勵、脈沖形成、故障檢測及處理。
1轉子感應電壓頻率的測量
同步電動機起動時, 轉子感應電壓的頻率隨著轉速的上升逐漸下降,同步電動機一旦起動, 單片機就立即檢測轉子感應半個周波的時間, 從20ms開始, 數碼管記「9」,中間每增加20ms, 數碼減1, 到200ms時數碼管顯示「0」。同步電動機在非同步起動過程中,當轉子轉速達到同步轉速的90%時,轉子感應電壓的頻率5Hz,周期0.2s,半周時間為100ms,計算機一旦檢測到該值,立即投全壓。投全壓後,電動機的轉速將繼續上升,當轉速增加到同步轉速的95%時,轉子感應電壓的頻率為2.5Hz,周期為0.4s,半周時間為200ms ,計算機檢測到此值,迅速進入整流程序, 輸出脈沖, 裝置投入勵磁, 同時接通投勵工作指示, 關掉低壓滅磁並開放失磁保護和失步保護等。
2脈沖形成
同步信號Ta、W3 提供正偏移,及勵磁調節器的輸出信號Uk,三者通過運算放大器綜合處理後作為單片機外部中斷請求INT0的輸入信號,當INT0從1變0時, 單片機接受中斷, 立即發出第一組脈沖去觸發1# 可控硅,同時給6#可控硅補一個脈沖。以後每間隔60°發下一組脈沖, 觸發相應的可控硅,直至一個周期六組脈沖發完, 再等待下一次中斷。改變Uk的大小就改變了中斷申請的時刻, 達到控制角的目的。 為了提高整流電壓波形的對稱度,系統還不斷監測電網的頻率,隨時對60°定時進行修正,確保整流電壓波形對稱,這樣產生的脈沖精度高, 無需外部調整, 且穩定可靠。
3故障保護
系統具有進線電源空開跳閘、電源掉相、快熔熔斷、欠磁、失步、過流、起動超時等保護。這些故障主要由輔機監控檢測,一旦確認故障發生,輔機立即通知主控計算機,主機接收此信號後迅速作出相應的故障處理,發出故障顯示和聲響信號,接通高壓油斷路器分閘迴路,同步電動機緊急停車。同時系統推β逆變運行,將勵磁繞組儲存的能量回饋電網,延時5~6s後封鎖脈沖。
故障發生後由輔機記憶故障原因,並顯示故障代碼,以便查詢處理。
H. 這是一個發電機內部接線圖,我不知道這個原理是什麼哪位電氣大佬幫我講一下
對原圖進行標注後,重新繪制如下圖所示。這是一台可並聯運行的發電機調壓電路。其主要功能原理說明如下:
1為與主發電機同軸的交流勵磁發電機,E1、E2為其勵磁繞組,上面的三相繞組在發電機的轉子上,通過不可控整流9(圖中的方框中的「本」字實際是一個二極體的符號)整流後向主發電機的勵磁繞組2(在轉子)提供直流勵磁電流。主發電機的三相電樞繞組為8(藍色雙層框)。
4和5合在一起為相復勵電路,其中5為移相電抗器。相復勵電路的功能是根據負載電流的大小和性質提供不同的勵磁電流,當感性負載大時,電樞反應的去磁作用增大,需要增加勵磁電流。
由於相復勵不能在所有負載時提供所需要的准確勵磁電流,或者說會出現電壓偏差。為了保證發電機電壓變化率滿足要求,需要調壓器6作為精確調節。
單機運行時,調壓器可以做到電壓變化率為0,也就是無差調節。但是並聯運行時兩台無差發電機是不能穩定運行的,因此圖的最右邊設有調差電阻,將SA2打向右邊時,可以使之進行虛有差調節。
其他元器件的功能:7為諧振電容,在發電機起動時確保能夠順利起壓(建立電壓);3為充磁電路,發電機是靠剩磁自勵起壓的,如果發現發電機沒有剩磁時,可以通過它進行充磁,以使發電機能夠自勵起壓。充磁時鈕子開關打向左邊,等發電機起壓後做將其打到右邊,讓調壓器正常工作。至於其他幾個變阻器,是安裝時進行調試用的,一般調好後在運行時是不能隨意調整的。
I. 勵磁系統的自動調節
自動調節勵磁電流的方法
在改變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中,一般不直接在其轉子迴路中進行,因為該迴路中電流很大,不便於進行直接調節,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改變勵磁機的勵磁電流,以達到調節發電機轉子電流的目的。
常用方法有:改變勵磁機勵磁迴路的電阻,改變勵磁機的附加勵磁電流,改變可控硅的導通角等。
這里主要講改變可控硅導通角的方法,它是根據發電機電壓、電流或功率因數的變化,相應地改變可控硅整流器的導通角,於是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便跟著改變。這套裝置一般由晶體管,可控硅電子元件構成,具有靈敏、快速、無失靈區、輸出功率大、體積小和重量輕等優點。在事故情況下能有效地抑制發電機的過電壓和實現快速滅磁。
自動調節勵磁裝置的組成單元
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通常由測量單元、同步單元、放大單元、調差單元、穩定單元、限制單元及一些輔助單元構成。
1.測量單元
被測量信號(如電壓、電流等),經測量單元變換後與給定值相比較,然後將比較結果(偏差)經前置放大單元和功率放大單元放大,並用於控制可控硅的導通角,以達到調節發電機勵磁電流的目的。
2.同步單元
同步單元的作用是使移相部分輸出的觸發脈沖與可控硅整流器的交流勵磁電源同步,以保證控硅的正確觸發。
3.調差單元
調差單元的作用是為了使並聯運行的發電機能穩定和合理地分配無功負荷。
4.穩定單元
穩定單元是為了改善電力系統的穩定而引進的單元 。勵磁系統穩定單元 用於改善勵磁系統的穩定性。
5.限制單元
限制單元是為了使發電機不致在過勵磁或欠勵磁的條件下運行而設置的。
必須指出並不是每一種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都具有上述各種單元,一種調節器裝置所具有的單元與其擔負的具體任務有關。
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
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有機端電壓互感器、機端電流互感器、勵磁變壓器;勵磁裝置需要提供以下電流,廠用AC380v、廠用DC220v控制電源.廠用DC220v合閘電源;需要提供以下空接點,自動開機.自動停機.並網(一常開,一常閉)增,減;需要提供以下模擬信號,發電機機端電壓100V,發電機機端電流5A,母線電壓100V,勵磁裝置輸出以下繼電器接點信號;勵磁變過流,失磁,勵磁裝置異常等。
勵磁控制、保護及信號迴路由滅磁開關,助磁電路、風機、滅磁開關偷跳、勵磁變過流、調節器故障、發電機工況異常、電量變送器等組成。在同步發電機發生內部故障時除了必須解列外,還必須滅磁,把轉子磁場盡快地減弱到最小程度,保證轉子不過的情況下,使滅磁時間盡可能縮短,是滅磁裝置的主要功能。根據額定勵磁電壓的大小可分為線性電阻滅磁和非線性電阻滅磁。
數字自動調節勵磁裝置
近十多年來,由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器件的涌現和使用,使得發電機的勵磁方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方面,也不斷研製和推廣使用了許多新型的調節裝置。由於採用微機計算機用軟體實現的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有顯著優點,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製和試驗用微型機計算機配以相應的外部設備構成的數字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這種調節裝置將能實現自適應最佳調節。
J. 防止勵磁系統整流電路失控現象的解決措施及其原理
勵磁系統常見故障及解決辦法分析
勵磁系統是同步發電機的重要組成,是同步發電機勵磁電源,從電氣量轉換角度來看勵磁系統及時是一套具有一定容量、輸出可調節的直流電源裝置。勵磁功率單元向同步發電機轉子提供勵磁電流,建立轉子磁場,電力系統的電壓調節(一次、二次調壓)、無功平衡等要求發電機的勵磁功率單元有足夠的可靠性並具有一定的調節容量。另外,發電機的勵磁系統必須能適應發電機的變負荷運行、滯相運行、進相運行、不同功率因數運行、允許范圍內的電壓和頻率變化運行工況。對於電力系統事故,足夠的勵磁頂值電壓和電壓上升速度和較大的強勵能力和快速響應能力以提高暫態穩定和改善系統運行條件也是對勵磁系統的要求。近十多年來,由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器件的涌現和使用,使得勵磁系統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方面,也不斷研製和推廣使用了許多新型的調節裝置。
勵磁系統常見故障與應對措施
1、起勵失敗
起勵失敗是指勵磁系統下達投勵指令後,發電機無法建立初始電壓的故障現象。由於水輪發電機勵磁系統型號眾多,參數設置和信號顯示也有所差異,就以EXC9000勵磁系統為例說明,在10s內機端電壓仍低於發電機額定電壓的10%,調節器顯示屏會報「起勵失敗」信號。造成起勵失敗的原因非常多,比較常見的有:
(1)開機檢查有疏漏,如功率櫃交直流刀閘、起勵開關、滅磁開關、PT高壓側刀閘、同步變壓器保險座開關等沒有合上。
(2)起勵迴路有故障,如線路松動或元器件損壞。
(3)調節器故障。
(4)採用「殘壓起勵」模式,而轉子側剩磁不夠。
(5)新手操作生疏,按壓起勵按鈕時間太短,不足5s。
解決辦法:
(1)嚴格按照程序檢查開機狀態,復核所有環節,避免疏漏。
(2)細心觀察,如懷疑起勵迴路故障,通過觀察起勵接觸器動作、吸合聲響判斷,無聲響可能是迴路故障;若是調節器故障,可觀察調節器I/O板第9號開關輸入指示燈是否常亮,燈不亮依次檢查接線和上位機指令是否發出。
(3)設備檢修後,檢查人機界面起勵方式是否合適,通過調整起勵方式或更換通道重新開機。
(4)維護檢修後的故障,不少是先前操作留下的,耐心回想一下曾動過什麼就能發現一些苗頭,如轉子與勵磁輸出的電纜是否接反了。
2、勵磁不穩定
發電機運行過程中,勵磁波動過大,例如勵磁系統運行數據增大,但有時又正常,無規律可循,並且仍可以進行加減磁的調節。
可能原因是:
(1)移相脈沖控制電壓輸出不正常。
(2)環境溫度變化以及元器件受到振動、氧化等影響出現故障。針對第1種原因,應先檢查勵磁電源是否正常,應分別檢查給定值和經適配單元處理後的測量值(發電機電壓或勵磁電流)是否正常。對第2種原因,利用示波器觀察整流波形是否完整,再用萬用表檢查可控硅性能是否正常,線路焊接狀態和元器件特性發生變化就會出現此類故障,平時應加強維護和調試並及時更換有問題的元器件,可降低此類故障發生幾率。
3、滅磁不正常
水輪發電機組與電網解列後,滅磁裝置要將勵磁裝置中的剩磁盡快衰減。滅磁方法有逆變滅磁、電阻滅磁等。逆變滅磁失敗的原因有迴路原因、可控硅控制極故障、交流電源異常、逆變換相超前觸發角角過小等。而EXC9000勵磁系統有時會出現滅磁開關多次合閘不成功的故障,其主要原因是直流磁場斷路器開關卡澀引起的。由於EXC9000採用了ABB公司的直流磁場斷路器,該斷路器分閘迴路與合閘迴路通過機械連桿閉鎖,在分閘不到位的情況下,無法通過操作按鈕正常合閘。而合閘拒動的原因多半是機構內積灰和彈簧拉力減小,因此解決辦法是加強日常維護,定期清理設備內的灰塵,再對滅磁斷口、滅弧柵等部位塗抹導電膏,以防止機構卡澀。
4、勵磁變壓器相序不正確
勵磁系統對可控硅同步信號的要求非常嚴格,勵磁變壓器相序、相位都不能弄錯。某水輪發電機調試過程中,成功起勵、建壓後,繼續增磁時發電機過壓,滅磁開關跳開,經檢查確認是勵磁變壓器接線有誤。原來該勵磁變壓器採用Y/△11接法,輸入端三相電纜接線相序為C、B、A,安裝人員誤以為輸出端的相序也必然為C、B、A,忽略了該勵磁變壓器採用Y/△11接法的要求。按照要求調整輸出端的接法,勵磁系統也就恢復正常了。另一個例子是調試勵磁系統時,由於A、C相反接,雖然勵磁裝置升壓、並網都正常,但不能實現軟起勵,發電機升壓太快,而在調整接法後故障消失,這是因為相序錯誤導致可控硅觸發脈沖與其陽極電壓不同步所致。採用示波器、相序表和萬用表可查出此類錯誤。採用萬用表的方法是檢測母線與勵磁變壓器輸入端電壓差,同相電壓差應為零。
5、其他常見故障
一般微機勵磁裝置,出現故障時調節櫃顯示屏上會有故障警示,仍以EXC9000為例,冷卻風機故障顯示「1#(或2#)功率櫃風機電源故障」,電壓互感器PT斷線會顯示「1(或2)PT故障」,REC站通信故障顯示「REC1(REC)2站通信故障」等,按照信號提示檢查一般都可以發現故障根源,進而消除故障。風機故障的原因包括風壓限位開關損壞、交流進線電源消失、過流保護的固態繼電器損壞、風機接線松動或損壞等,其中以風壓限位開關損壞原因居多,不論哪種原因適當准備一定數量的備件都是必要的。
PT斷線故障原因可能是PT迴路二次接線松動、PT高壓側保險絲熔斷及模擬量匯流排板、調節器DSP板故障等,一般以外部接線松動原因居多,所以應先排查外部原因,再考慮內部器件問題。REC站通信故障主要原因有通信故障、智能板保險松動或損壞、智能板損壞等,如果是通信故障只需復位智能板並重啟程序就能消除故障,而智能板損壞應更換同型號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