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番禺有那裡好玩的嗎一些長隆,大夫山,蓮花山,天後宮這些大家都知道的就不用說了,我想找一些沒什麼人
廣州番禺區是聚集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長隆旅遊度假區、百萬葵園、番禺餘蔭山房、番禺寶墨園,這些旅遊景點都是廣州比較有名的景點。
廣州番禺區現在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番禺是一塊寶地聚集了很多好玩的旅遊景點,特別是長隆最出名,那麼廣州番禺哪裡好玩呢,讓小編一一為你們揭曉好玩的地方吧。
長隆旅遊度假區:
廣州長隆集團是一家集旅遊景點、酒店餐飲、娛樂休閑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旗下擁有長隆歡樂世界、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水上樂園、廣州鱷魚公園、長隆酒店
、香江酒店、長隆高爾夫練習中心和香江酒家等9家子公司。是全國首批,廣州唯一,國家級AAAAA景區。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道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是目前我國唯一由私營企業投資管理的大型野生動物園。130公頃的園內棲息著數百類近萬只野生動物,除常見的品種外,還有從南非、泰國引進的大批珍貴動物,如角馬、
黑羚、鱷魚。全國絕無僅有的2隻白獅子和8隻白老虎全部落戶該園,1997年起已繁殖了10多隻小白虎。
園內建築多以原木、松皮、葵葉為材料,野味十足。全園分為步行游覽區和乘車游覽區兩部分。其中步行游覽區路徑設計為一個「白」字,乘車游覽區路徑設計為一個「虎」字,以體現該園特色。
門票:全票200元/人;長者、兒童票100元/人;自駕車200元/車
地址:廣東省 廣州市 番禺區大石街
百萬葵園:
百萬葵園主題公園,位於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種植一百萬株向日葵,它將為廣州這座國際花園城市大大增光添彩,成為目前全國第一家、全部採用進口種子(以日本
為主)的觀賞性向日葵樂園。園內有向日葵基地、神秘玫瑰園、薰衣草基地、歡樂區、松鼠樂園。
開放時間:8:30-17:30
建議遊玩時間: 4小時
地址: 廣東省 廣州市 番禺區南沙區新墾鎮
最佳旅遊時節:春夏秋。
番禺餘蔭山房景點:
餘蔭山房在番禺南村。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之一。同治三年所建。佔地約兩千平方米。內有主體建築四座,以游廊式拱橋把園內空間分隔成東西兩半:西有石砌河池,池北有深柳堂,池南
有臨池別館,東半部則有八角池、玲瓏水榭,掩映有綠蔭池水之中;還有孔雀亭、來薰亭。 園內亭、台、池、館的分布,藉助游廊、拱橋、花徑、假山、圍牆與綠蔭如蓋的高樹穿插配置,隱
小若大的庭苑結構。門聯所題「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正描繪這名園的一大特色。
番禺餘蔭山房門票:18元
番禺餘蔭山房開放時間:8:30-18:00
番禺餘蔭山房地址:南村鎮北大街
番禺寶墨園:
寶墨園集清官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正門有白石仿古牌坊,園中有陶塑、瓷塑、磚雕、灰雕、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其中有長達62米浮雕《清明上河
圖》和磚雕《吐艷和鳴壁》。而聚寶閣與寶墨藏珍、龍圖館,趙太來藏品館、玉器館、霍宗傑藏品館等珍藏了古今名畫、書法、陶瓷、銅器、玉器等。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一千多米長
河貫通,河湖之上有紫洞舫和三十多座石橋。紫竹園里的紫竹溪,專供小孩玩水觀魚。寶墨園四時青翠,園林花卉景點包括:玫瑰園、荷花池、逍遙島、紫竹林等。觀景樓、風味館、怡味館
、紫竹居等為遊人飲宴、休憩、觀景等。
番禺蓮花山:
關於蓮花山名稱的由來,這里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條孽龍,在珠江口興風作浪,時常淹沒田地,顛覆舟船,沿岸居民飽受其害。適逢南海觀音雲游此地,眼
見孽龍為禍,生靈塗炭,便大發慈悲,於是將其乘坐的蓮花擲向水中,鎮住孽龍。這朵蓮花則化為巨石,永鎮山中,成了今日蓮花山南天門邊的蓮花石,蓮花山由此得名。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
勝區,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2001年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番禺蓮花山旅遊區門票:
人民幣 40元/位;登蓮花塔2元/人,進蓮花城3元/人。
八 折: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
半 票:①身高1.2米至1.5米兒童;②60歲至69歲成人憑有效證件。
免 票:①身高1.2米以下兒童;②70歲及以上老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
團 體:①憑單位證明,30人以上九折,100人以上八折;②旅行社按簽定合同的票價執行。
大夫山森林公園:
大夫山森林公園位於番禺區市橋街辦以西三公里處,跨市橋、鍾村兩鎮,毗鄰順德碧桂園,北與祈福新村相接,總面積約8700畝。公園內連綿不斷的群山環抱著海拔222.6米高的番禺第二高峰
大夫山,還有大小山塘和多個人工湖,獨具匠心的亭台樓閣,使山清水秀的公園環境增添色彩。園內湖光山色,參天樹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鳥語花香,多種棕櫚科植物營造了熱帶風情景象。
公園由湖光花木區,田園生態觀光區、大夫山攬勝區、中心風景區、草坪曠野區、森林逗趣區、水寮野趣區和文體康樂區組成。
地址:位於番禺區市橋街辦以西三公里處。
B. 叉角羚科分布在什麼地方
叉角羚科屬偶蹄目的一科,是北美洲特有的有蹄類,其起源介於牛科和鹿科之間,角也介於二者之間,似牛角分為骨心和角鞘,雌雄均有角,角不脫落,但是角卻像鹿角那樣分叉,角鞘則每年脫落。叉角羚科在史前時期是北美洲非常繁盛的有蹄類,種類繁多,現在僅存叉角羚一種,原本數量較多,後被大量捕殺,受到保護後則又有所恢復。叉角羚分布於北美洲西部的開闊地帶,北起加拿大南部,南到墨西哥北部,擅長奔跑,是美洲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
叉角羚科動物曾經是史前北美食肉類動物北美獵豹、短面熊、恐狼、美洲擬獅等動物的主要捕食對象。在美國洛杉磯著名的拉布雷瀝青坑中發現了大量的叉角羚科動物化石。
C. 中國稀有動物、植物的分布(急用)
蜂猴、熊猴、台灣猴、豚尾猴、葉猴、金絲猴、長臂猿、馬來熊、大熊貓、紫貂、貂熊、熊狸、雲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鰭豚、中華白海豚、亞洲象、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氂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灣鬣羚、赤斑羚、塔爾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䴉、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細嘴松雞、斑尾榛雞、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黃腹角雉、虹雉、褐馬雞、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鴇、遺鷗、四爪陸龜、黿、鱷蜥、巨蜥、蟒、揚子鱷、新疆大頭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紅珊瑚、庫氏硨磲、鸚鵡螺、中華蛩蠊、金斑喙鳳蝶、多鰓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
D. 叉角羚科的下屬分類
叉角羚叉角羚科史前種類很多,根據已經出土的化石的分類如下:
叉角羚亞科(Antilocaprinae)
Proantilocapra
Osbornoceros
Piloceros
Sphenophalos
Ilingoceros
Texoceros
Antilocapra
Hayoceros
Stockoceros
Hexameryx
Hexobelomeryx
Caprameryx
Tetrameryx
反芻齒羚亞科(Merycodontinae)
Paracosoryx
Merriamoceros
Ramoceros
Merycos
Cosoryx
反芻齒羚亞科的成員體形較小,大約10-18千克,叉角羚亞科成員則大一點,約20-130千克。
現存的叉角羚有一屬一種,根據體色、體形和體態分為5個亞種。
叉角羚亞科(Antilocaprinae)
叉角羚屬(Antilocapra)
叉角羚(Antilocapra americana)
A. a. americana
A. a. mexicana
A. a. oregona
A. a. peninsularis
A. a. sonoriensis
從系統發生上來看,叉角羚科是介於牛科和鹿科之間的物種。然而即便DNA分析仍然難以確定叉角羚科與哪個離得更近一些。
E. 想知道30+的姐妹,都在用什麼護膚品呀
1 3/4 Cup Cake Flour (1又3/4杯低筋麵粉)
1/2 Cup Unsweetend Cocoa Powder (原味可可粉)
1 tsp Baking Soda (1小勺小蘇打)
1/4 tsp BAKING POWDER (1/4小勺泡打粉)
1/4 tsp Salt (1/4小勺鹽)
1 Cup Sugar (1杯白糖)
1/2 Cup Room Temp. Butter (113g) (1/2杯室溫的黃油)
2 Extra Large Eggs (2個雞蛋)
1 tsp Vanilla Extract (1小勺香草精)
1 Cup Water (1 杯水)
1/2 tsp Crisco All-Vegetable Shortening (1/2 大勺酥油)
做法
1,准備一個9英寸直徑2英寸高的金屬烤盆,薄薄抹上一層酥油後再鋪一張剪好的烤紙在盤底,再抹酥油在紙上.然後均勻撒一層麵粉在表面,把多餘的麵粉抖出去.烤箱預熱華式350F.
2,找一個中碗混合低筋粉,可可粉,小蘇打,泡打粉,鹽.
3,用個座式的攪拌機先把雞蛋高速打發,然後調到中速一點點加入糖,然後加入切成小塊室溫的黃油丁,至少三分鍾,直到全部打發(Fluffy).攪拌機再調到低速, 分幾次倒入2 的混合物,並同時分幾次加入水.我用橡皮刀幫忙,把麵糊充分混合直到很光滑.把麵糊倒入准備好的烤盤里,麵糊很稀,很好倒.
4,用350F烤35分鍾,再降成325F烤10-15分鍾.各人烤箱不一樣,只要看到蛋糕邊緣跟烤盤分開想中間稍微縮點,用牙簽插進去再拿出來是乾的就 可以了.取出來後讓蛋糕在盤里晾10分鍾,用小刀把蛋糕周圍劃一圈,用個金屬網架蓋著翻過來,讓蛋糕在網架上休息.用薄刀把蛋糕底的一層粘了酥油的殼子修掉.等徹底涼後移到蛋糕盤上.我一般先在盤上墊幾張蠟紙(Wax Paper),然後再放蛋糕上去.
然後再把蛋糕盤放到轉盤(Lazy Susan)上,如果沒有轉盤那就蛋糕不轉人轉:)
下面說說表面的巧克力醬:
1 Cup Semisweet Chocolate Chips (1杯微甜巧克力碎丁)
2 Tbsp Butter (2大勺黃油)
3 Tbsp Half-and-Half (3大勺加了一半鮮奶油和一半牛奶的混合液)
2 Tbsp Maple Syrup(我沒有Corn Syrup,就用兩大勺楓糖汁了,更好!)
把巧克力碎片,黃油放到Double Boiler 里,隔水融化巧克力.用橡皮刀攪拌使之完全潤滑.再加入Half-and-Half和糖漿,攪拌均勻後趁熱倒到蛋糕上,一邊轉著下面的轉 盤一邊用大的有角度的金屬抹刀抹平,做完以後等巧克力醬涼下來定型.然後小心的抽掉蠟紙條(蠟支最好只放在蛋糕底部邊緣,否則不容易從底部抽出來),剩下 來的就看各人發揮了:)
另外我還用一方塊(1 Ounce)Semisweet Chocolate 和1 tea spoon Shortening在Double Boiler里隔水融化後攤在大理石板上薄薄一層,還嫌涼得不夠快,放進冰箱冷藏了幾分鍾,拿出來後用鏟蛋糕的平頭鏟子一刮就出來一個卷,拿來做裝飾用.
F. 中國稀有動物、植物分布區(急用、明天)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
2.卧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內。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里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
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欖、格木、子京、蘇鐵、桫鑼、蘇門羚、白鷳等。
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等珍稀動物。黔金絲猴與大熊描一樣都是第四紀的伴生動物,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目前僅在梵凈山林區有100到500隻,對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有很高價值。
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內。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保護珍貴動物。鳥類有400多種,蛇類有56種,昆蟲20000多種,被稱為「物種基因庫」、「鳥類天堂」、「蛇類王國」、「昆蟲世界」。主要珍稀動物有:草鶚、厚唇魚、角蛙、麗棘蜥、大平頭胸龜等。
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人世界自然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態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葯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
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內。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等珍稀動物。神農架以峰、埡、雲、洞、樹,號稱「神農五奇」,其中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白鏖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
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
9.鹽城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里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鸛、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多種動植物的綜合自然保護區。動物以鳥類最豐富,有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總數的1/3。獸類62種,如亞洲象、印度虎、雲豹、小靈貓、懶猴都是稀有動物,特別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比較進化的物種之一,且數量稀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區面積達1000公頃,珍惜動物有雲豹、穿山甲、虎紋蛙、樹蛙、蠑螈等。
12.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南麂列島距鰲江鎮30海里,距溫州市50海里,距台灣基隆140海里,陸域面積11.13平方公里,其中本島7.64平方公里,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列島風光秀麗,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寬廣的大沙嶴沙灘,三盤尾的天然草坪,巧奪天工的天然壁畫,風浪雕蝕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馳的鳥島、蛇島、蜈蚣島、水仙花島各具特色;鄭成功操練水師遺址、摩崖石刻、宋美齡「棲鳳居」等處的人文景觀更豐富了南麂島的歷史內涵。
13.山口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內,面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本區地處沙田半島的沿海灘塗地帶,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海岸線總和長50公里,區內棲息著多種海洋生物和鳥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4.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20公里。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 保護區內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
15.黃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6.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2001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態區。由於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餘種,金雕、金錢豹、大鯢、紅腹錦雞。香獐等30餘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餘種,僅蝶類就達170餘種。
17.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呼倫貝爾草原西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總面積為3253平方公里,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態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內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眾多侯鳥棲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驛站,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鷺、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18.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游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一9月為旅遊最佳季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保護區的野生動物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態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19.珠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岩羊等;
26.佛坪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南部漢中市佛坪縣境內。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佛坪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區面積29240公頃,植被覆蓋率90%以上。保護區內動物種類繁多,有大熊貓、金絲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國家保護動物。保護區內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飛瀑隨處可見。佛坪保護區物種資源和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核心區內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1隻大熊貓,野生大熊貓密度居全國之首,在保護區內還曾發現棕白色的大熊貓,被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G. 叉角羚科的天敵影響
叉角羚現在的天敵主要是狼、美洲獅和人。 郊狼、猞猁和金雕則對羊羔構成威脅。 事實上,叉角羚通過與北美獵豹共同進化4百萬年在奔跑速度上相互抗衡,以至於達到近100公里的時速。一萬年前更新世末期的大滅絕消滅了北美獵豹後,成年叉角羚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天敵存在了。因此羊羔成了其他動物攻擊叉角羚的主要對象。在缺乏遮掩的大草原上,羊羔主要的御敵方法就是依靠身上的保護色靜靜地趴在地上不動來避免被敵害發現。
母羊和羊羔之間的默契配合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般母羊會在羊羔躲藏處附近繞圈子,同時會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來避免被郊狼發現。因為郊狼往往會在可疑的母羊附近耐心觀察。母羊對羊羔藏身處過頻的張望可以被郊狼利用來找到羊羔。母羊平均每4個小時回到羊羔處餵奶一次。然後羊羔更換藏身處。母羊則迅速離開。母羊的記憶力是驚人的。離開前母羊會轉身默記羊羔新的藏身處,這個過程只需3秒。隨後的數小時之內母羊即能准確無誤的再次找到羊羔。
為了避免敵害發現,羊羔適應長時間靜卧的能力仍然是驚人的。在北美西部的3,4月份濕冷的天氣中,靜卧的羊羔只能通過產生大量的體熱來維持體溫。此外,不到最後一刻,靜卧的羊羔在危險逼近時仍然能維持靜止的狀態。曾有人在北美野牛和叉角羚共存的草原上發現有些羊羔的腳被路過的野牛蹄子踩斷成兩截。很顯然野牛蹄子踏下來的時候羊羔還是堅持靜止狀態。
美洲獅偶爾會利用一些丘陵地形來伏擊叉角羚。狼群有時候會憑借過人的耐力和體力來攻擊叉角羚。但這些都不能對叉角羚構成真正的威脅,除了帶槍的人。
H. 叉角羚科的概述
叉角羚科在史前時期是北美洲非常繁盛的有蹄類,種類繁多,現在僅存叉角羚Antilocapra americana一種,原本數量較多,後被大量捕殺,受到保護後則又有所恢復。叉角羚分布於北美洲西部的開闊地帶,北起加拿大南部,南到墨西哥北部,擅長奔跑,是美洲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
叉角羚科動物起源於北美洲,是新北界的特有科。可能由北美早期牛科動物進化而來。最早的叉角羚科化石為Paracosoryx prodromus,出現於中新世早期(2100萬年前)。中新世中期的Merydocus屬開始有分叉的角。第四紀晚期和更新世是叉角羚科的繁盛時期,其成員的多樣性遠甚於現存物種。
叉角羚科動物曾經是史前北美食肉類動物北美獵豹、短面熊和恐狼、美洲擬獅等動物的主要捕食食物對象。在美國洛杉磯著名的拉布雷瀝青坑(Rancho La Brea)中發現了大量的叉角羚科動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