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學門電路么
會學一點
2. 高中物理電學有多少種電路
一般來說,考試中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畫電路圖首選限流式。因為簡單,不容易失誤。而在有要求說【電壓從零調起】的時候就選擇分壓式。
電流表。。。怎麼個內外接?內外接這個問題只存在於電壓表。對於電壓表的解法的選擇,我們應遵從【大內偏大,小外偏小】的原則。即被測電阻是大電阻的情況下,電壓表採用內接法,此時的測量值和真實值相比較偏大。被測電阻是小電阻的情況下採用外接法,測量值比真實值小。
那麼,怎麼判定電阻是大電阻或小電阻呢?很簡單:
若被測電阻阻值大於電壓表與電流表阻值的乘積再開根號,那麼此電阻即為大電阻。反之則為小電阻。
至於電表與滑動變阻器的挑選原則,我們應遵循【夠用就行】這一原則,不是為了節省能源,而是減小誤差,方便讀數。
最後,畫電路圖的思路。。。就是上面所說的嗎。。再有就是先連接幹路,之後再考慮支路與並聯的電表的連接。
完畢,希望對閣下日後的電路學習有所幫助
3. 高中需要哪些電路的基本知識
要學習並熟練掌握電子產品中常用的電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識,如電阻器、電容器、內電感器、二極體、容三極體、晶閘管、場效應管、變壓器、開關、繼電器、接插件等,並充分了解它們的種類、性能、特徵以及在電路中的符號、在電路中的作用和功能等。根據這些元器件在電路中的作用,懂得哪些參數會對電路性能和功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具備這些電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識,對於讀懂電路圖是必不可少的。
為方便、快捷地看懂電路圖,還要掌握一些由常用元器件組成的單元電子電路知識,例如整流電路、濾波電路、放大電路、振盪電路、電源電路等。因為這些電路單元是電子產品電路圖中常見的功能模塊,掌握這些單元電路的知識,不僅可以深化對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而且通過這樣的練習,也是對看懂電路圖的鍛煉。有了這些知識,為進一步看懂較復雜的電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就更容易深化自己的學習。
應該多理解電路圖中的有關基本概念。比如關鍵點的電位,各點電位如何變化、如何互相關聯、如何形成迴路、通路,哪些構成直流迴路、哪些形成信號通道、哪些屬於控制迴路等。
4. 學習高中電路問題必須要掌握的幾個基本電路規律(初中
高中只講簡單電路,用現成的公式,不講公式是怎麼來的。大學一是電路是版復雜的,講通用方權法,二是講交流電路的理論,頻率特性,三是講暫態過程,四是元件多了受控源、非線性元件,五是講清原理,如功率為什麼是電壓乘電流。總之,是很不同,高中那點東西不學也無所謂(對於以後沒有電路或普通物理課程的專業,高中是你唯一學習電知識的機會,還是有用的,現代人不知道一點電知識,就有點二了。)
5. 高中學電路嗎
其實當你學過大學的電路原理後,你會發現高中的電路真是太簡單了.建議你找一本《電路原理》看看,不難,講的很清楚的.比高中詳細得多.
當然前提是你有時間.如果你沒時間,其實我覺得也不必要.按我的回憶,高考物理只是理綜的一部分,關於電路的考點真的基本沒有.為什麼?因為高中學得太簡單了,現實中不存在這么簡單的電路,稍微出難點你們又不會.高中電路有哪些?串聯,並聯,再混合一下,名曰混聯?元件有哪些?電阻是耗能型,電能轉化為熱能;加兩種儲能元件電容和電感,電容存電能,電感存磁能,又談到電磁了,呵呵.有什麼可考的呢?你自己想想,求個電流電壓?至於充放電過程、求功率等等幾本都打著電路的幌子求別的去了.
太簡單,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講,講哪些.至於串等流分壓加電阻,並聯分流等壓減電阻你也知道,當然也要求會推導,這些都很基礎.
實在不懂還是拿個具體的題目問我吧.
6. 高中物理的電路問題
分壓電路其實也就是串聯電路
分流電路其實也就是並聯電路
他們的區別和應用也就是串聯電路的區別和應用了
串聯電路(分壓電路)的特點:
1.電流處處相等
2.各個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為電阻阻值之比。
某個電阻兩端的電壓為總電阻分之該電阻乘以總電壓(固稱分壓電路)
各個電阻兩端電壓之和等於總電壓
……
並聯電路(分流電路)的特點:
1.電壓處處相等
2.各個電導中的電流之比為電導之比。
某個電導中的電流為總電導分之該電導乘以總電流(固稱分流電路)
各條支路電流之和等於總電流。
……
(注1:電阻也稱為電導,電阻表徵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電導表徵對電流的導通作用,電導的大小為電阻分之一,單位為西門子)
(注2:分壓電路和分流電路實質是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注意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和分流接法相區分
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或分壓電路)是指將用電器與滑動變阻器的一部分並聯,中心抽頭接到負載上,這樣隨著滑動變阻器的滑動,可以使負載上獲得的電壓的范圍為最大,故為分壓電路,主要是用來給電壓信號的;分流只是普通的串聯,隨著滑動變阻器的增加,電流在不斷減小,這樣可以達到改變總電流的目的,故為分流接法,或叫分流電路
當然,分壓電路中負載中的電流也在變,分流電路中,負載兩端的電壓也在變,但從他們主要的應用上,給了它們上述兩種叫法而已 )
7. 關於高中電路
先要知道A1雖然是理想電表,但是A1是和R3串聯在一起的,所以A1到R3再到B這條電路是有電阻的,所以不能造成R1短路。
8. 高中物理有電路知識嗎
當然有
普通改裝電表的計算幾乎是一個必考點。而電學實驗也幾乎是一個高頻考試內容。
喪心病狂一點甚至可以和電磁感應,牛頓力學,運動學一起出極難的大綜合題。
9. 高中電路簡化的方法和技巧
一、支路電流法
電流是分析電路的核心。從電源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走向,經各電阻外電路巡行一周至電源的負極,凡是電流無分叉地依次流過的電阻均為串聯,凡是電流有分叉地依次流過的電阻均為並聯。
例1、試判斷圖1中三燈的連接方式。
解析:由圖1可以看出,從電源正極流出的電流在A點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流過燈L1,一部分流過燈L2,一部分流過燈L3,然後在B點匯合流入電源的負極,從並聯電路的特點可知此三燈並聯。
小結:支路電流法,關鍵是看電路中哪些點有電流分叉。此法在解決復雜電路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二、等電勢法
將已知電路中各節點(電路中三條或三條以上支路的交叉點,稱為節點)編號,按電勢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用1、2、3……數碼標出來(接於電源正極的節點電勢最高,接於電源負極的節點電勢最低,等電勢的節點用同一數碼)。然後按電勢的高低將各節點重新排布,再將各元件跨接到相對應的兩節點之間,即可畫出等效電路。
例2、判斷圖2各電阻的連接方式。
解析:(1)將節點標號,四個節點分別標上1、2。
(2)將各個節點沿電流的流向依次排在一條直線上。
(3)將各個電路元件對號入座,畫出規范的等效電路圖,如圖3所示。
(4)從等效電路圖可判斷,四個電阻是並聯關系。
小結:等電勢法,關鍵是找各等勢點。在解復雜電路問題時,需綜合以上兩法的優點。
三、綜合法
支路電流法與等電勢法的綜合。
注意:
(1)給相同的節點編號。
(2)電流的流向:由高電勢點流向低電勢點(等勢點間無電流),每個節點流入電流之和等於流出電流之和。
例3、由5個1Ω電阻連成的如圖4所示的電路,導線的電阻不計,則A、B間的等效電阻為_______Ω。
分析:採用綜合法,設A點接電源正極,B點接電源負極,將圖示電路中的節點找出,凡是用導線相連的節點可認為是同一節點,然後按電流從A端流入,從B端流出的原則來分析電流經過電路時的各電阻連接形式就表現出來了。
解析:由於節點A、D間是用導線相連,這兩點是等勢點(均標1),節點C、F間是用導線相連,這兩點是等勢點(均標2),節點E、B間是用導線相連,這兩點是等勢點(均標3),則A點電勢最高,C(F)次之,B點電勢最低,根據電流由高電勢流向低電勢,易得出各電阻的電流方向。
由於電阻R1,R2均有一端接點1,另一端接點2;電阻R4,R5均有一端接點2,另一端接點3;電阻R3一端接點1,另一端接點3,易得其等效電路如圖5所示。
或者用圖4中所標電流方向,也可得其等效電路如圖5,相比第一種方法更簡單。故AB間總電阻力0.5Ω。
小結:在分析電路時,首先應找出各個節點,凡是用導線相連的兩節點是等勢點,可以等效為一個節點(如圖4中的A與D、C與F、E與B),連在兩個相鄰的節點間的電阻是並聯的(如圖4中的電阻1和電阻2,電阻4和電阻5),當把最基本的電路等效後,再對高一級電路進一步分析,即電阻1、2並聯後與電阻4、5並聯後串聯,之後再與電阻3並聯。這種逐級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等效電路中是很有效的。(此方法側重於等電勢法)
但是,若將圖4改為圖6,即使畫出等效電路圖5,(按習慣總將電流表看作導線),也無濟於事,而且將電流表置於圖5中的合適位置更是難上加難。若根據圖中的電流方向則易得:電流表A1測的是電阻R2和R3的電流之和;電流表A2測的是電阻R1和R2的電流之和;電流表A3測的是電阻R3和R4的電流之和。
有些初學者憑感覺認為:電流可以沿A→C→D…方向流動,這是錯誤的。因為電流由高電勢點流向低電勢點,不可能由點1(A)經點2(C)又流回點1(D)。其它點同理可得電流流向。
四、含電容器、電流表、電壓表的復雜電路
畫等效電路時:①電流表視為導線,電容器、電壓表視為斷路(若考慮內阻,則將其視為一個大電阻),與電容器、電壓表串聯的用電器視為短路即可。②畫等效電路圖的同時,根據圖中電流方向將電流表接入電路;根據圖中所標節點數字,將電壓表和電容器接入電路。③無電流的支路刪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