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龍門銑床橫梁升降用哪個開關控制
具有門式框架和卧式長床身的銑床.龍門銑床加工精度和生產率均較高,適合在成批和大量生產中加工大型工件的平面和斜面.數控龍門銑 世界最大龍門銑床(XKA28105×300)的龍門
床還可加工空間曲面和一些特型零件.龍門銑床(見圖)由立柱和頂梁構成門式框架.橫梁可沿兩立柱導軌(見[[機床導軌]])作升降運動.橫樑上有1~2個帶垂直主軸的銑頭,可沿橫梁導軌作橫向運動.兩立柱上還可分別安裝一個帶有水平主軸的銑頭,它可沿立柱導軌作升降運動.這些銑頭可同時加工幾個表面.每個銑頭都具有單獨的電動機(功率最大可達 150千瓦)、變速機構、操縱機構和主軸部件(見機床主軸)等.加工時,工件安裝在工作台上並隨之作縱向進給運動(見機床).大型龍門銑床(工作台6×22米)的總重量達850噸.龍門銑床還有一些變型以適應不同的加工對象.①龍門銑鏜床:橫樑上裝有可銑可鏜的銑鏜頭,其主軸(套筒或滑枕)能作軸向機動進給並有運動微調裝置,微調速度可低至5毫米/分.②橋式龍門銑床:加工時工作台和工件不動,而由龍門架移動.其特點是佔地面積小,承載能力大,龍門架行程可達20米,便於加工特長或特重的工件 外形與龍門刨床相似,區別在於它的橫梁和立柱上裝的不是刨刀刀架而是帶有主軸箱的銑刀架,並且龍門銑床的縱向工作台的往復運動不是主運動,而是進給運動,而銑刀的旋轉運動是主運動.在龍門銑床上可以用多把銑刀同時加工表面,所以生產效率比較高,適用與成批和單件生產,用以加工中型和大型工件.
⑵ 衛華起重機雙粱電路圖視頻講解
你好,
衛華雙梁橋式起重機是多少噸的。
20T以下大鉤通常都有主令控制器配合控專制磁力屬控制屏進行操作。
大車小車小鉤為轉子迴路串電阻直接啟動調速。
主鉤控制屏型號常用為PQR2控制屏和QR2S控制屏。
主鉤控制器控制檔位數為3-0-3檔。QR2S控制屏,採用下降一二檔為反接制動下降,下降三檔為反饋制動下降。
PQR2控制屏為下降一檔不工作,下降二檔為單相制動下降,下降三檔為反饋制動下降,下降三檔和下降二檔回一檔,為反接制動下降。
如果看不懂原理圖,可以把原理圖上傳。
參考資料,我的原創。
http://tieba..com/p/1230643753?pid=14565393586&cid=0#14565393586
⑶ 設計一個小型吊車的控制線路。小型吊車有3台電動機,橫梁電動機M1帶動株加在車間前後移動,小車電
需要提供電機功率,電磁製動是掉電自動制動方式,不需要特別電路跟電機同時通斷電即可。行走電機最好採用兩級保護方式,行程開關設工作位置和極限位置雙開關。
⑷ 龍門銑床的橫梁無法升降是怎麼回事
龍門銑床的橫梁無法升降的大致原因:首先檢查橫梁的傳動電機是否在轉,在檢查絲桿和螺母是否出現磨損和脫落,以及是否缺少機油潤滑,最後檢查橫梁導軌的鑲條是否松動或調節過緊等。以上大致原因都能造成龍門銑床的橫梁無法升降現象。
⑸ 怎麼樣設計電路圖呢
方法如下:來
首先一定要先把源分立元器件學好,學透。比如:電阻、電容、二極體、穩壓管、三極體、比較器、運放、MOSFET等。分立元器件在模擬電路中是最基本也是最小的組成部分。這好比人的組織細胞,要想研究人就要先研究組織細胞。
其次,需要懂得利用這些分立器件的工作特性和條件來組成一個小的單元電路,學會讓這個單元電路正常工作。這就好比各個組織細胞組成了人體的各個器官,模擬電路的各個單元電路正常高效工作就好比人體器官的正常健康;
再次,學會將各個單元電路有機地協調運轉,聯調可靠運行,這就好比各個器官的協調運動組成了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有生命的人。
最後,學會設計和調試電路,藉助示波器等測量儀器讓電路的參數調整合理並最優化。這就好比利用儀器對人體進行體檢,並根據體檢報告進行調理,使人精神飽滿,健康充滿活力。
⑹ 電氣設計要領
電氣原理圖設計
為滿足生產機械及工藝要求進行的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
電氣工藝設計
為電氣控制裝置的製造,使用,運行,維修的需要進行的生產施工設計
第一節 電氣控制設計的原則和內容
一,電氣控制設計的原則
1)最大限度滿足生產機械和生產工藝對電氣控制的要求
2)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使控制系統簡單,經濟,合理,便於操作,維修方便,安全可靠
3)電器元件選用合理,正確,使系統能正常工作
4)為適應工藝的改進,設備能力應留有裕量
二,電氣控制設計的基本內容
1.電氣原理圖設計內容
1) 擬定電氣設計任務書
2)選擇電力拖動方案和控制方式
3)確定電動機的類型,型號,容量,轉速
4)設計電氣控制原理圖
5)選擇電器元件及清單
6)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2. 電氣工藝設計內容
1)設計電氣設備的總體配置,繪制總裝配圖和總接線圖
2)繪制各組件電器元件布置圖與安裝接線圖,標明安裝方式,接線方式
3)編寫使用維護說明書
第二節 電力拖動方案的確定和電動機的選擇
一,電力拖動方案的確定
1,拖動方式的選擇
2,調速方案的選擇
3,電動機調速性質應與負載特性相適應
二,拖動電動機的選擇
(一)電動機選擇的基本原則
1)電動機的機械特性應滿足生產機械的要求,與負載的特性相適應
2)電動機的容量要得到充分的利用
3)電動機的結構形式要滿足機械設計的安裝要求,適合工作環境
4)在滿足設計要求前提下,優先採用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二)根據生產機械調速要求選擇電動機
一般---三相籠型非同步電動機,雙速電機
調速,起動轉矩大---三相籠型非同步電動機
調速高---直流電動機,變頻調速交流電動機
(三)電動機結構形式的選擇
根據工作性質,安裝方式,工作環境選擇
(四)電動機額定電壓的選擇
(五)電動機額定轉速的選擇
(六)電動機容量的選擇
1,分析計演算法:
此外,還可通過對長期運行的同類生產機械的電動機容量進行調查,並對機械主要參數,工作條件進行類比,然後再確定電動機的容量.
第三節 電氣控制電路設計的一股要求
一,電氣控制應最大限度地滿足生產機械加工工藝的要求
設計前,應對生產機械工作性能,結構特點,運動情況,加工工藝過程及加工情況有充
分的了解,並在此基礎上設計控制方案,考慮控制方式,起動,制動,反向和調速的要求,
安置必要的聯鎖與保護,確保滿足生產機械加工工藝的要求.
二,對控制電路電流,電壓的要求
應盡量減少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種類,控制電壓應選擇標准電壓等級.電氣控制電
各常用的電壓等級如表10-2所示.
三,控制電路力求簡單,經濟
1.盡量縮短連接導線的長度和導線數量 設計控制電路時,應考慮各電器元件的安裝
立置,盡可能地減少連接導線的數量,縮短連接導線的長度.如圖10-l.
2.盡量減少電器元件的品種,數量和規格 同一用途的器件盡可能選用同品牌,型號的產品,並且電器數量減少到最低限度.
3.盡量減少電器元件觸頭的數目.在控制電路中,盡量減少觸頭是為了提高電路運行
的可靠性.例如圖10-2a所示.
4.盡量減少通電電器的數目,以利節能與延長電器元件壽命,減少故障.如圖10-3a所示.
四,確保控制電路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正確連接電器的線圈 在交流控制電路中,同時動作的兩個電器線圈不能串聯,兩個電磁線圈需要同時吸合時其線圈應並聯連接,如圖10-4b所示.
在直流控制電路中,兩電感值相差懸殊的直流電壓線圈不能並聯連接.
2正確連接電器元件的觸頭 設計時,應使分布在電路中不同位置的同一電器觸頭接到電源的同一相上,以避免在電器觸頭上引起短路故障.
3防止寄生電路 在控制電路的動作過程中.意外接通的電路叫寄生電路.
4.在控制電路中控制觸頭應合理布置.
5.在設計控制電路中應考慮繼電器觸頭的接通與分斷能力.
6,避免發生觸頭"競爭","冒險"現象
競爭:當控制電路狀態發生變換時,常伴隨電路中的電器元件的觸頭狀態發生變換.由於電器元件總有一定的固有動作時間,對於一個時序電路來說,往往發生不按時序動作的情況,觸頭爭先吸合,就會得到幾個不同的輸出狀態,這種現象稱為電路的"競爭".
冒險:對於開關電路,由於電器元件的釋放延時作用,也會出現開關元件不按要求的邏輯功能輸出,這種現象稱為"冒險".
7.採用電氣聯鎖與機械聯鎖的雙重聯鎖.
五,具有完善的保護環節
電氣控制電路應具有完善的保護環節,常用的有漏電保護,短路,過載,過電流,過電壓,欠電壓與零電壓,弱磁,聯鎖與限位保護等.
六,要考慮操作,維修與調試的方便
第四節 電氣控制電路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一,電氣控制電路設計方法簡介
設計電氣控制電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分析設計法,另一種是邏輯設計法.
分析設計法(經驗設計法):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選擇一些成熟的典型基本環節來實現這些基本要求,而後再逐步完善其功能,並適當配 置聯鎖和保護等環節,使其組合成一個整體,成為滿足控制要求的完整電路.
邏輯設計法:利用邏輯代數這一數學工具設計電氣控制電路.
在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中,把表示觸頭狀態的邏輯變數稱為輸人邏輯變數,把表示繼電
器接觸器線圈等受控元件的邏輯變數稱為輸出邏輯變數.輸人,輸出邏輯變數之間的相互關
系稱為邏輯函數關系,這種相互關系表明了電氣控制電路的結構.所以,根據控制要求,將
這些邏輯變數關系寫出其邏輯函數關系式,再運用邏輯函數基本公式和運算規律對邏輯函數
式進行化簡,然後根據化簡了的邏輯關系式畫出相應的電路結構圖,最後再作進一步的檢查
和優化,以期獲得較為完善的設計方案.
二,分析設計法的基本步驟
分析設計法設計電氣控制電路的基本步驟是:
l)按工藝要求提出的起動,制動,反向和調速等要求設計主電路.
2)根據所設計出的主電路,設計控制電路的基本環節,即滿足設計要求的起動,制動,
反向和調速等的基本控制環節.
3)根據各部分運動要求的配合關系及聯鎖關系,確定控制參量並設計控制電路的特殊
環節.
4)分析電路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加入必要的保護環節.
5)綜合審查,仔細檢查電氣控制電路動作是否正確 關鍵環節可做必要實驗,進一步
完善和簡化電路a
三,分析設計法設計舉例
下面以橫梁升降機構的電氣控制設計為例來說明分析設計法設計電氣控制電路的方法與
步驟.
在龍門刨床上裝有橫梁升降機構,加工工件時,橫梁應夾緊在立柱上,當加工工件高低
不同時,則橫梁應先松開立柱然後沿立柱上下移動,移動到位後,橫梁應夾緊在立柱上.所
以,橫梁的升降由橫梁升降電動機拖動,橫梁的放鬆,夾緊動作由夾緊電動機,傳動裝置與
夾緊裝置配合來完成.
(一)橫梁升降機構的工藝要求:
(1)橫樑上升時,自動按照先放鬆橫梁一橫樑上升一夾緊橫梁的順序進行.
(2)橫梁下降時,自動按照放鬆橫梁一橫梁下降一橫梁回升一夾緊橫梁的順序進行.
(3)橫梁夾緊後,夾緊電動機自動停止轉動.
(4)橫梁升降應設有上下行程的限位保護,夾緊電動機應設有夾緊力保護.
(二)電氣控制電路設計過程
1.主電路設計: 橫梁升降機構分別由橫梁升降電動機MI與橫梁夾緊放鬆電動機W拖
動.巴兩台電動機均為三相籠型非同步電動機,均要求實現正反轉.因此採用KM1I,KM2.
KM3,KM4四個接觸器分別控制M1和M2的正反轉,如圖10-9所示.
2.控制電路基本環節的設計:由於橫梁升降為調整運動,故對M1採用點動控制,一個
點動按鈕只能控制一種運動,故用上升點動按鈕犯 與下降點動按鈕明 來控制橫梁的升降,但在移動前要求先松開橫梁,移動到位松開點動按鈕時又要求橫梁夾緊,也就是說點動按鈕要控制KMI-KM4四個接觸器,所以引入上升中間繼電器KA1與下降中間繼電器KA2,再由中間繼電器去控制四個接觸器.於是設計出橫梁升降電氣控制電路草圖之一,如圖10-9所示.
3.設計控制電路的特殊環節
1)橫樑上升時,必須使夾緊電動機MZ先工作,將橫梁放鬆後,發出信號,使MZ停止
工作,同時使升降電動機MI工作,帶動橫樑上升.按下上升點動按鈕,中間繼電器KAI線圈通電吸合,其常開觸頭閉合,使接觸器KM4通電吸合,MZ反轉起動旋轉,橫梁開始放鬆;橫梁放鬆的程度採用行程開關地 控制,當橫梁放鬆到一定程度,撞塊壓下你用地 的常閉觸頭斷開來控制接觸器KM4線圈的斷電,常開觸頭閉合控制接觸器KMI線圈的通電,KMI的主觸頭閉合使MI正轉,橫梁開始作上升運動.
2)升降電動機拖動橫樑上升至所需位置時,松開上升點動按鈕犯,中間繼電器KAI
接觸器KMI線圈相繼斷電釋放,接觸器KM3線圈通電吸合,使升降電動機停止工作,同時
使夾緊電動機開始正轉,使橫梁夾緊.在夾緊過程中.行程開關 SQI復位,因此 KM3應加
自鎖觸頭,當夾緊到一定程度時,發出信號切斷夾緊電動機電源.這里採用過電流繼電器控
制夾緊的程度,即將過電流繼電器KA3線圈串接在夾緊電動機主電路任一相中.當橫梁夾
緊時,相當於電動機工作在堵轉狀態,電動機定子電流增大,將過電流繼電器的動作電流整
定在兩倍額定電流左右;當橫梁夾緊後電流繼電器動作,其常閉觸頭將接觸器KM3線圈電
路切斷.
3)橫梁的下降仍按先放鬆再下降的方式控制,但下降結束後需有短時間的回升運動,該回升運動可採用斷電延時型時間繼電器進行控制.時間繼電器KT的線圈由下降接觸器 KMZ常開觸頭控制,其斷電延時斷開的常開觸頭與夾緊接觸器KM3常開觸頭串聯後並接於上升電路中間繼電器KAI常開觸頭兩端.這樣,當橫梁下降時,時間繼電器KT線圈通電吸合,其斷電延時斷開的常開觸頭立即閉合,為回升電路工作作好准備.當橫梁下降至所需位置時,松開下降點動按鈕田.KMZ線圈斷電釋放,時間繼電器KT線圈斷電,夾緊接觸器.
3.設計控制電路的特殊環節
1)橫樑上升時,必須使夾緊電動機MZ先工作,將橫梁放鬆後,發出信號,使MZ停止
IW,同時使升降電動機 MI工作,帶動橫樑上升.按下上升點動按鈕犯,中間繼電器
KAI線圈通電吸合,其常開觸頭閉合,使接觸器KM4通電吸合,MZ反轉起動旋轉,橫梁開
始放鬆;橫梁放鬆的程度採用行程開關地 控制,當橫梁放鬆到一定程度,撞塊壓下 SQI,
用明 的常閉觸頭斷開來控制接觸器KM4線圈的斷電,常開觸頭閉合控制接觸器KMI線圈
的通電,KMI的主觸頭閉合使MI正轉,橫梁開始作上升運動.
2)升降電動機拖動橫樑上升至所需位置時,松開上升點動按鈕肥,中間繼電器KAI
接觸器KMI線圈相繼斷電釋放,接觸器KM3線圈通電吸合,使升降電動機停止工作,同時
使夾緊電動機開始正轉,使橫梁夾緊.在夾緊過程中,行程開關地 復位,因此 KM應加
自鎖觸頭,當夾緊到一定程度時,發出信號切斷夾緊電動機電源.這里採用過電流繼電器控
制夾緊的程度,即將過電流繼電器KA3線圈串接在夾緊電動機主電路任一相中.當橫梁夾
緊時,相當於電動機工作在堵轉狀態,電動機定子電流增大,將過電流繼電器的動作電流整
定在兩倍額定電流左右;當橫梁夾緊後電流繼電器動作,其常閉觸頭將接觸器KM3線圈電
路切斷.KM3線圈通電吸合,橫梁開始夾緊.此時,上升接觸器KMI線圈通過閉合的時間斷電器KT常開觸頭及KM3常開觸頭而通電吸合,橫梁開始回升,經一段時間延時,延時斷開的常開觸頭KT斷開,KMI線圈斷電釋放,回升運動結束,而橫梁還在繼續夾緊,夾緊到一定程度,過電流繼電器動作,夾緊運動停止.此時的橫梁升降電氣控制電路設計草圖如圖10-10
所示.
4.設計聯鎖保護環節
橫樑上升限位保護由行程開關SQZ來實現;下降限位保護由行程開關SQ3來實現;上
升與下降的互鎖,夾緊與放鬆的互鎖均由中間繼電器KAI和KAZ的常閉觸頭來實現;升降
電動機短路保護由熔斷器FUI來實現;夾緊電動機短路保護由熔斷器FUZ實現;控制電路
的短路保護由熔斷器F[J3來實現.
綜合以上保護,就使橫梁升降電氣控制電路比較完善了,從而得到圖10-11所示完整的
橫梁升降機構控制電路.
第五節 常用控制電器的選擇
一,接觸器的選擇
一般按下列步驟進行:
1.接觸器種類的選擇:根據接觸器控制的負載性質來相應選擇直流接觸器還是交流接觸器;一般場合選用電磁式接觸器,對頻繁操作的帶交流負載的場合,可選用帶直流電磁線圈的交流按觸器.
2.接觸器使用類別的選擇:根據接觸器所控制負載的工作任務來選擇相應使用類別的接觸器.如負載是一般任務則選用AC—3使用類別;負載為重任務則應選用AC-4類別,如果負載為一般任務與重任務混合時,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AC—3或AC-4類接觸器,如選用AC—3類時,應降級使用.
3.接觸器額定電壓的確定: 接觸器主觸頭的額定電壓應根據主觸頭所控制負載電路的額定電壓來確定.
4.接觸器額定電流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接觸器主觸頭的額定電流應大於等於負載或電動機的額定電流,計算公式為
式中I.——接觸器主觸頭額定電流(A);
H ——經驗系數,一般取l~1.4;
P.——被控電動機額定功率(kw);
U.——被控電動機額定線電壓(V).
當接觸器用於電動機頻繁起動,制動或正反轉的場合,一般可將其額定電流降一個等級來選用.
5.接觸器線圈額定電壓的確定: 接觸器線圈的額定電壓應等於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為保證安全,一般接觸器線圈選用110V,127V,並由控制變壓器供電.但如果控制電路比較簡單,所用接觸器的數量較少時,為省去控制變壓器,可選用380V,220V電壓.
6.接觸器觸頭數目: 在三相交流系統中一般選用三極接觸器,即三對常開主觸頭,當需要同時控制中勝線時,則選用四極交流接觸器.在單相交流和直流系統中則常用兩極或三極並聯接觸器.交流接觸器通常有三對常開主觸頭和四至六對輔助觸頭,直流接觸器通常有兩對常開主觸頭和四對輔助觸頭.
7.接觸器額定操作頻率 交,直流接觸器額定操作頻率一般有600次/h,1200次/h等幾種,一般說來,額定電流越大,則操作頻率越低,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二,電磁式繼電器的選擇
應根據繼電器的功能特點,適用性,使用環境,工作制,額定工作電壓及額定工作電流來選擇.
1.電磁式電壓繼電器的選擇
根據在控制電路中的作用,電壓繼電器有過電壓繼電器和欠電壓繼電器兩種類型.
表10-3列出了電磁式繼電器的類型與用途.
交流過電壓繼電器選擇的主要參數是額定電壓和動作電壓,其動作電壓按系統額定電壓的1.l-1.2倍整定.
交流欠電壓繼電器常用一般交流電磁式電壓繼電器,其選用只要滿足一般要求即可,對釋放電壓值無特殊要求.而直流欠電壓繼電器吸合電壓按其額定電壓的0.3-0.5倍整定,釋放電壓按其額定電壓的0.07-0.2倍整定.
2.電磁式電流繼電器的選擇
根據負載所要求的保護作用,分為過電流繼電器和欠電流繼電器兩種類型.
過電流繼電器:交流過電流繼電器,直流過電流繼電器.
欠電流繼電器:只有直流欠電流繼電器,用於直流電動機及電磁吸盤的弱磁保護.
過電流繼電器的主要參數是額定電流和動作電流,其額定電流應大於或等於被保護電動機的額定電流;動作電流應根據電動機工作情況按其起動電流的1.回一1.3倍整定.一般繞線型轉子非同步電動機的起動電流按2.5倍額定電流考慮,籠型非同步電動機的起動電流按4-7倍額定電流考慮.直流過電流繼電器動作電流接直流電動機額定電流的1.1-3.0倍整定.
欠電流繼電器選擇的主要參數是額定電流和釋放電流,其額定電流應大於或等於直流電動機及電磁吸盤的額定勵磁電流;釋放電流整定值應低於勵磁電路正常工作范圍內可能出現的最小勵磁電流,一般釋放電流按最小勵磁電流的0.85倍整定.
3.電磁式中間繼電器的選擇
應使線圈的電流種類和電壓等級與控制電路一致,同時,觸頭數量,種類及容量應滿足控制電路要求.
三,熱繼電器的選擇
熱繼電器主要用於電動機的過載保護,因此應根據電動機的形式,工作環境,起動情況,負載情況,工作制及電動機允許過載能力等綜合考慮.
1.熱繼電器結構形式的選擇
對於星形聯結的電動機,使用一般不帶斷相保護的三相熱繼電器能反映一相斷線後的過載,對電動機斷相運行能起保護作用.
對於三角形聯結的電動機,則應選用帶斷相保護的三相結構熱繼電器.
2.熱繼電器額定電流的選擇
原則上按被保護電動機的額定電流選取熱繼電器.對於長期正常工作的電動機,熱繼電器中熱元件的整定電流值為電動機額定電流的0.95-1.05倍;對於過載能力較差的電動機,熱繼電器熱元件整定電流值為電動機額定電流的0.6一0.8倍.
對於不頻繁起動的電動機,應保證熱繼電器在電動機起動過程中不產生誤動作,若電動機起動電流不超過其額定電流的6倍,並且起動時間不超過6S,可按電動機的額定電流來選擇熱繼電器.
對於重復短時工作制的電動機,首先要確定熱繼電器的允許操作頻率,然後再根據電動機的起動時間,起動電流和通電持續率來選擇.
四,時間繼電器的選擇
1)電流種類和電壓等級:電磁阻尼式和空氣阻尼式時間繼電器,其線圈的電流種類和電壓等級應與控制電路的相同;電動機或與晶體管式時間繼電器,其電源的電流種類和電壓等級應與控制電路的相同.
2)延時方式:根據控制電路的要求來選擇延時方式,即通電延時型和斷電延時型.
3)觸頭形式和數量:根據控制電路要求來選擇觸頭形式(延時閉合型或延時斷開型)及觸頭數量.
4)延時精度:電磁阻尼式時間繼電器適用於延時精度要求不高的場合,電動機式或晶體管式時間繼電器適用於延時精度要求高的場合.
5)延時時間:應滿足電氣控制電路的要求.
6)操作頻率:時間繼電器的操作頻率不宜過高,否則會影響其使用壽命,甚至會導致延時動作失調.
五,熔斷器的選擇
1.一般熔斷器的選擇:根據熔斷器類型,額定電壓,額定電流及熔體的額定電流來選擇.
(1)熔斷器類型:熔斷器類型應根據電路要求,使用場合及安裝條件來選擇,其保護特性應與被保護對象的過載能力相匹配.對於容量較小的照明和電動機,一般是考慮它們的過載保護,可選用熔體熔化系數小的熔斷器,對於容量較大的照明和電動機,除過載保護外,還應考慮短路時的分斷短路電流能力,若短路電流較小時,可選用低分斷能力的熔斷器,若短路電流較大時,可選用高分斷能力的RLI系列熔斷器,若短路電流相當大時,可選用有限流作用的Rh及RT12系列熔斷器.
(2)熔斷器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熔斷器的額定電壓應大於或等於線路的工作電壓,額定電流應大於或等於所裝熔體的額定電流.
(3)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
1)對於照明線路或電熱設備等沒有沖擊電流的負載,應選擇熔體的額定電流等於或稍
大於負載的額定電流,即 IRN≥IN
式中IRN——熔體額定電流(A);
IN——負載額定電流(A).
2)對於長期工作的單台電動機,要考慮電動機起動時不應熔斷,即
IRN≥(1.5~2.5)IN
輕載時系數取1.5,重載時系數取2.5.
3)對於頻繁起動的單台電動機,在頻繁起動時,熔體不應熔斷,即
IRN≥(3~3.5)IN
4)對於多台電動機長期共用一個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為
IRN≥(1.5~2.5)INMmax+∑INM
式中INMmax——容量最大電動機的額定電流(A);
∑INM——除容量最大電動機外,其餘電動機額定電流之和(A).
(4)適用於配電系統的熔斷器:在配電系統多級熔斷器保護中,為防止越級熔斷,使上,下級熔斷器間有良好的配合,選用熔斷器時應使上一級(干線)熔斷器的熔體額定電流比下一級(支線)的熔體額定電流大1-2個級差.
2.快速熔斷器的選擇
(l)快速熔斷器的額定電壓:快速熔斷器額定電壓應大於電源電壓,且小於晶閘管的反向峰值電壓U.,因為快速熔斷器分斷電流的瞬間,最高電弧電壓可達電源電壓的1.5-2倍.因此,整流二極體或晶閘管的反向峰值電壓必須大於此電壓值才能安全工作.即
UF≥KI URE
式中UF-一硅整流元件或晶閘管的反向峰值電壓(V);
URE——快速熔斷器額定電壓(V);
KI——安全系數,一般取1,5-2.
(2)快速熔斷器的額定電流:快速熔斷器的額定電流是以有效值表示的,而整流M極管和晶閘管的額定電流是用平均值表示的.當快速熔斷器接人交流側,熔體的額定電流為
IRN≥KI IZmax
式中IZmax——可能使用的最大整流電流(A);
KI——與整流電路形式及導電情況有關的系數,若保護整流M極管時,KI按表10-4
取值,若保護晶閘管時,KI按表10-5取值.
當快速熔斷器接入整流橋臂時,熔體額定電流為
IRN≥1.5IGN
式中IGN——硅整流元件或晶閘管的額定電流(A).
六,開關電器的選擇
(一)刀開關的選擇
刀開關主要根據使用的場合,電源種類,電壓等級,負載容量及所需極數來選擇.
(1)根據刀開關在線路中的作用和安裝位置選擇其結構形式.若用於隔斷電源時,選用無滅弧罩的產品;若用於分斷負載時,則應選用有滅弧罩,且用杠桿來操作的產品.
(2)根據線路電壓和電流來選擇.刀開關的額定電壓應大於或等於所在線路的額定電壓;刀開關額定電流應大於負載的額定電流,當負載為非同步電動機時,其額定電流應取為電動機額定電流的1.5倍以上.
(3)刀開關的極數應與所在電路的極數相同.
(二)組合開關的選擇
組合開關主要根據電源種類,電壓等級,所需觸頭數及電動機容量來選擇.選擇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1)組合開關的通斷能力並不是很高,因此不能用它來分斷故障電流.對用於控制電動機可逆運行的組合開關,必須在電動機完全停止轉動後才允許反方向接通.
(2)組合開關接線方式多種,使用時應根據需要正確選擇相應產品.
(3)組合開關的操作頻率不宜太高,一般不宜超過300次/h,所控制負載的功率因數也不能低於規定值,否則組合開關要降低容量使用.
(4)組合開關本身不具備過載,短路和欠電壓保護,如需這些保護,必須另設其他保護電器.
(三)低壓斷路器的選擇
低壓斷路器主要根據保護特性要求,分斷能力,電網電壓類型及等級,負載電流,操作頻率等方面進行選擇.
(1)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低壓斷路器的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應大於或等於線路的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
(2)熱脫扣器:熱脫扣器整定電流應與被控制電動機或負載的額定電流一致.
(3)過電流脫扣器:過電流脫扣器瞬時動作整定電流由下式確定
IZ≥KIS
式中IZ——瞬時動作整定電流(A);
Is——線路中的尖峰電流.若負載是電動機,則Is為起動電流(A);
K考慮整定誤差和起動電流允許變化的安全系數.當動作時間大於20ms時,取
K=1.35;當動作時間小於 20ms時,取 K=1.7.
(4)欠電壓脫扣器:欠電壓脫扣器的額定電壓應等於線路的額定電壓.
(四)電源開關聯鎖機構
電源開關聯鎖機構與相應的斷路器和組合開關配套使用,用於接通電源,斷開電源和櫃
門開關聯鎖,以達到在切斷電源後才能打開門,將門關閉好後才能接通電源的效果,實現安
全保護.
七,控制變壓器的選擇
控制變壓器用於降低控制電路或輔助電路的電壓,以保證控制電路的安全可靠.控制變壓器主要根據一次和二次電壓等級及所需要的變壓器容量來選擇.
(1)控制變壓器一,二次電壓應與交流電源電壓,控制電路電壓與輔助電路電壓相符合.
(2)控制變壓器容量按下列兩種情況計算,依計算容量大者決定控制變壓器的容量.
l)變壓器長期運行時,最大工作負載時變壓器的容量應大於或等於最大工作負載所需要的功率,計算公式為
ST≥KT ∑PXC
式中ST——控制變壓器所需容量(VA);
∑PXC——控制電路最大負載時工作的電器所需的總功率,其中PXC為電磁器件的吸持功
率(W);
KT一一一控制變壓器容量儲備系數,一般取1.1-1.25.
2)控制變壓器容量應使已吸合的電器在起動其他電器時仍能保持吸會狀態,而起動電器也能可靠地吸合,其計算公式為
ST≥0.6 ∑PXC +1.5∑Pst
式中 ∑Pst_同時起動的電器總吸持功率(W).
第六節 電氣控制的施工設計與施工
一,電氣設備總體配置設計
組件的劃分原則是:
l)將功能類似的元件組成在一起,構成控制面板組件,電氣控制盤組件,電源組件等.
2)將接線關系密切的電器元件置於在同一組件中,以減少組件之間的連線數量.
3)強電與弱電控制相分離,以減少干擾.
4)為求整齊美觀,將外形尺寸相同,重量相近的電器元件組合在一起.
5)為便於檢查與調試,將需經常調節,維護和易損元件組合在一起.
電氣設備的各部分及組件之間的接線方式通常有:
l)電器控制盤,機床電器的進出線一般採用接線端子.
2)被控制設備與電氣箱之間為便於拆裝,搬運,盡可能採用多孔接插件.
3)印刷電路板與弱電控制組件之間宜採用各種類型接插件.
總體配置設計是以電氣控制的總裝配圖與總接線圖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圖中是用示意方式反映各部分主要組件的位置和各部分的接線關系,走線方式及使用管線要求.總體設計要使整個系統集中,緊湊;要考慮發熱量高和雜訊振動大的電氣部件,使其離開操作者一定距離;電源緊急控制開關應安放在方便且明顯的位置.
二,電氣元器件布置圖的設計
電氣元器件布置圖是指將電氣元器件按一定原則組合的安裝位置圖.電氣元器件布置的依據是各部件的原理圖,同一組件中的電器元件的布置應按國家標准執行.
電櫃內的電器可按下述原則布置:
l)體積大或較重的電器應置於控制櫃下方.
2)發熱元件安裝在櫃的上方,並將發熱元件與感溫元件隔開.
3)強電弱電應分開,弱電部分應加屏蔽隔離,以防強電及外界的干擾.
4)電器的布置應考慮整齊,美觀,對稱.
5)電器元器件間應留有一定間距,以利布線,接線,維修和調整操作.
6)接線座的布置:用於相鄰櫃間連接用的接線座應布置在櫃的兩側;用於與櫃外電氣
元件連接的接線座應布置在櫃的下部,且不得低於200mrn.
一般通過實物排列來確定各電器元件的位置,進而繪制出控制櫃的電器布置圖.布置圖
是根據電器元件的外形尺寸按比例繪制,並標明各元件間距尺寸,同時還要標明進出線的數
量和導線規格,選擇適當的接線端子板和接插件並在其上標明接線號.
⑺ 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設計的一般原則是什麼,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電氣原理圖設計
滿足產機械及工藝要求進行電氣控制電路設計
電氣工藝設計
電氣控制裝置製造,使用,運行,維修需要進行產施工設計
第節 電氣控制設計原則內容
,電氣控制設計原則
1)限度滿足產機械產工藝電氣控制要求
2)滿足要求前提,使控制系統簡單,經濟,合理,便於操作,維修便,安全靠
3)電器元件選用合理,確,使系統能工作
4)適應工藝改進,設備能力應留裕量
二,電氣控制設計基本內容
1.電氣原理圖設計內容
1) 擬定電氣設計任務書
2)選擇電力拖案控制式
3)確定電機類型,型號,容量,轉速
4)設計電氣控制原理圖
5)選擇電器元件及清單
6)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2. 電氣工藝設計內容
1)設計電氣設備總體配置,繪制總裝配圖總接線圖
2)繪制各組件電器元件布置圖與安裝接線圖,標明安裝式,接線式
3)編寫使用維護說明書
第二節 電力拖案確定電機選擇
,電力拖案確定
1,拖式選擇
2,調速案選擇
3,電機調速性質應與負載特性相適應
二,拖電機選擇
()電機選擇基本原則
1)電機機械特性應滿足產機械要求,與負載特性相適應
2)電機容量要充利用
3)電機結構形式要滿足機械設計安裝要求,適合工作環境
4)滿足設計要求前提,優先採用三相非同步電機
(二)根據產機械調速要求選擇電機
般---三相籠型非同步電機,雙速電機
調速,起轉矩---三相籠型非同步電機
調速高---直流電機,變頻調速交流電機
(三)電機結構形式選擇
根據工作性質,安裝式,工作環境選擇
(四)電機額定電壓選擇
(五)電機額定轉速選擇
(六)電機容量選擇
1,析計算:
外,通期運行同類產機械電機容量進行調查,並機械主要參數,工作條件進行類比,再確定電機容量.
第三節 電氣控制電路設計股要求
,電氣控制應限度滿足產機械加工工藝要求
設計前,應產機械工作性能,結構特點,運情況,加工工藝程及加工情況充
解,並基礎設計控制案,考慮控制式,起,制,反向調速要求,
安置必要聯鎖與保護,確保滿足產機械加工工藝要求.
二,控制電路電流,電壓要求
應盡量減少控制電路電流,電壓種類,控制電壓應選擇標准電壓等級.電氣控制電
各用電壓等級表10-2所示.
三,控制電路力求簡單,經濟
1.盡量縮短連接導線度導線數量 設計控制電路,應考慮各電器元件安裝
立置,盡能減少連接導線數量,縮短連接導線度.圖10-l.
2.盡量減少電器元件品種,數量規格 同用途器件盡能選用同品牌,型號產品,並且電器數量減少低限度.
3.盡量減少電器元件觸數目.控制電路,盡量減少觸提高電路運行
靠性.例圖10-2a所示.
4.盡量減少通電電器數目,利節能與延電器元件壽命,減少故障.圖10-3a所示.
四,確保控制電路工作安全性靠性
1.確連接電器線圈 交流控制電路,同作兩電器線圈能串聯,兩電磁線圈需要同吸合其線圈應並聯連接,圖10-4b所示.
直流控制電路,兩電值相差懸殊直流電壓線圈能並聯連接.
2確連接電器元件觸 設計,應使布電路同位置同電器觸接電源同相,避免電器觸引起短路故障.
3防止寄電路 控制電路作程.意外接通電路叫寄電路.
4.控制電路控制觸應合理布置.
5.設計控制電路應考慮繼電器觸接通與斷能力.
6,避免發觸"競爭","冒險"現象
競爭:控制電路狀態發變換,伴隨電路電器元件觸狀態發變換.由於電器元件總定固作間,於序電路說,往往發按序作情況,觸爭先吸合,幾同輸狀態,種現象稱電路"競爭".
冒險:於關電路,由於電器元件釋放延作用,現關元件按要求邏輯功能輸,種現象稱"冒險".
7.採用電氣聯鎖與機械聯鎖雙重聯鎖.
五,具完善保護環節
電氣控制電路應具完善保護環節,用漏電保護,短路,載,電流,電壓,欠電壓與零電壓,弱磁,聯鎖與限位保護等.
六,要考慮操作,維修與調試便
第四節 電氣控制電路設計與步驟
,電氣控制電路設計簡介
設計電氣控制電路兩種,種析設計,另種邏輯設計.
析設計(經驗設計):根據產工藝要求選擇些熟典型基本環節實現些基本要求,再逐步完善其功能,並適配 置聯鎖保護等環節,使其組合整體,滿足控制要求完整電路.
邏輯設計:利用邏輯代數數工具設計電氣控制電路.
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表示觸狀態邏輯變數稱輸邏輯變數,表示繼電
器接觸器線圈等受控元件邏輯變數稱輸邏輯變數.輸,輸邏輯變數間相互關
系稱邏輯函數關系,種相互關系表明電氣控制電路結構.所,根據控制要求,
些邏輯變數關系寫其邏輯函數關系式,再運用邏輯函數基本公式運算規律邏輯函數
式進行化簡,根據化簡邏輯關系式畫相應電路結構圖,再作進步檢查
優化,期獲較完善設計案.
二,析設計基本步驟
析設計設計電氣控制電路基本步驟:
l)按工藝要求提起,制,反向調速等要求設計主電路.
2)根據所設計主電路,設計控制電路基本環節,即滿足設計要求起,制,
反向調速等基本控制環節.
3)根據各部運要求配合關系及聯鎖關系,確定控制參量並設計控制電路特殊
環節.
4)析電路工作能現故障,加入必要保護環節.
5)綜合審查,仔細檢查電氣控制電路作否確 關鍵環節做必要實驗,進步
完善簡化電路a
三,析設計設計舉例
面橫梁升降機構電氣控制設計例說明析設計設計電氣控制電路與
步驟.
龍門刨床裝橫梁升降機構,加工工件,橫梁應夾緊立柱,加工工件高低
同,則橫梁應先松立柱沿立柱移,移位,橫梁應夾緊立柱.所
,橫梁升降由橫梁升降電機拖,橫梁放鬆,夾緊作由夾緊電機,傳裝置與
夾緊裝置配合完.
()橫梁升降機構工藝要求:
(1)橫梁升,自按照先放鬆橫梁橫梁升夾緊橫梁順序進行.
(2)橫梁降,自按照放鬆橫梁橫梁降橫梁升夾緊橫梁順序進行.
(3)橫梁夾緊,夾緊電機自停止轉.
(4)橫梁升降應設行程限位保護,夾緊電機應設夾緊力保護.
(二)電氣控制電路設計程
1.主電路設計: 橫梁升降機構別由橫梁升降電機MI與橫梁夾緊放鬆電機W拖
.巴兩台電機均三相籠型非同步電機,均要求實現反轉.採用KM1I,KM2.
KM3,KM4四接觸器別控制M1M2反轉,圖10-9所示.
2.控制電路基本環節設計:由於橫梁升降調整運,故M1採用點控制,
點按鈕能控制種運,故用升點按鈕犯 與降點按鈕明 控制橫梁升降,移前要求先松橫梁,移位松點按鈕要求橫梁夾緊,說點按鈕要控制KMI-KM4四接觸器,所引入升間繼電器KA1與降間繼電器KA2,再由間繼電器控制四接觸器.於設計橫梁升降電氣控制電路草圖,圖10-9所示.
3.設計控制電路特殊環節
1)橫梁升,必須使夾緊電機MZ先工作,橫梁放鬆,發信號,使MZ停止
工作,同使升降電機MI工作,帶橫梁升.按升點按鈕,間繼電器KAI線圈通電吸合,其觸閉合,使接觸器KM4通電吸合,MZ反轉起旋轉,橫梁始放鬆;橫梁放鬆程度採用行程關 控制,橫梁放鬆定程度,撞塊壓用 閉觸斷控制接觸器KM4線圈斷電,觸閉合控制接觸器KMI線圈通電,KMI主觸閉合使MI轉,橫梁始作升運.
2)升降電機拖橫梁升至所需位置,松升點按鈕犯,間繼電器KAI
接觸器KMI線圈相繼斷電釋放,接觸器KM3線圈通電吸合,使升降電機停止工作,同
使夾緊電機始轉,使橫梁夾緊.夾緊程.行程關 SQI復位, KM3應加
自鎖觸,夾緊定程度,發信號切斷夾緊電機電源.採用電流繼電器控
制夾緊程度,即電流繼電器KA3線圈串接夾緊電機主電路任相.橫梁夾
緊,相於電機工作堵轉狀態,電機定電流增,電流繼電器作電流整
定兩倍額定電流左右;橫梁夾緊電流繼電器作,其閉觸接觸器KM3線圈電
路切斷.
3)橫梁降仍按先放鬆再降式控制,降結束需短間升運,該升運採用斷電延型間繼電器進行控制.間繼電器KT線圈由降接觸器 KMZ觸控制,其斷電延斷觸與夾緊接觸器KM3觸串聯並接於升電路間繼電器KAI觸兩端.,橫梁降,間繼電器KT線圈通電吸合,其斷電延斷觸立即閉合,升電路工作作準備.橫梁降至所需位置,松降點按鈕田.KMZ線圈斷電釋放,間繼電器KT線圈斷電,夾緊接觸器.
3.設計控制電路特殊環節
1)橫梁升,必須使夾緊電機MZ先工作,橫梁放鬆,發信號,使MZ停止
IW,同使升降電機 MI工作,帶橫梁升.按升點按鈕犯,間繼電器
KAI線圈通電吸合,其觸閉合,使接觸器KM4通電吸合,MZ反轉起旋轉,橫梁
始放鬆;橫梁放鬆程度採用行程關 控制,橫梁放鬆定程度,撞塊壓 SQI,
用明 閉觸斷控制接觸器KM4線圈斷電,觸閉合控制接觸器KMI線圈
通電,KMI主觸閉合使MI轉,橫梁始作升運.
2)升降電機拖橫梁升至所需位置,松升點按鈕肥,間繼電器KAI
接觸器KMI線圈相繼斷電釋放,接觸器KM3線圈通電吸合,使升降電機停止工作,同
使夾緊電機始轉,使橫梁夾緊.夾緊程,行程關 復位, KM應加
自鎖觸,夾緊定程度,發信號切斷夾緊電機電源.採用電流繼電器控
制夾緊程度,即電流繼電器KA3線圈串接夾緊電機主電路任相.橫梁夾
緊,相於電機工作堵轉狀態,電機定電流增,電流繼電器作電流整
定兩倍額定電流左右;橫梁夾緊電流繼電器作,其閉觸接觸器KM3線圈電
路切斷.KM3線圈通電吸合,橫梁始夾緊.,升接觸器KMI線圈通閉合間斷電器KT觸及KM3觸通電吸合,橫梁始升,經段間延,延斷觸KT斷,KMI線圈斷電釋放,升運結束,橫梁繼續夾緊,夾緊定程度,電流繼電器作,夾緊運停止.橫梁升降電氣控制電路設計草圖圖10-10
所示.
4.設計聯鎖保護環節
橫梁升限位保護由行程關SQZ實現;降限位保護由行程關SQ3實現;
升與降互鎖,夾緊與放鬆互鎖均由間繼電器KAIKAZ閉觸實現;升降
電機短路保護由熔斷器FUI實現;夾緊電機短路保護由熔斷器FUZ實現;控制電路
短路保護由熔斷器F[J3實現.
綜合保護,使橫梁升降電氣控制電路比較完善,圖10-11所示完整
橫梁升降機構控制電路.
第五節 用控制電器選擇
,接觸器選擇
般按列步驟進行:
1.接觸器種類選擇:根據接觸器控制負載性質相應選擇直流接觸器交流接觸器;般場合選用電磁式接觸器,頻繁操作帶交流負載場合,選用帶直流電磁線圈交流按觸器.
2.接觸器使用類別選擇:根據接觸器所控制負載工作任務選擇相應使用類別接觸器.負載般任務則選用AC—3使用類別;負載重任務則應選用AC-4類別,負載般任務與重任務混合,則根據實際情況選用AC—3或AC-4類接觸器,選用AC—3類,應降級使用.
3.接觸器額定電壓確定: 接觸器主觸額定電壓應根據主觸所控制負載電路額定電壓確定.
4.接觸器額定電流選擇 般情況,接觸器主觸額定電流應於等於負載或電機額定電流,計算公式
式I.——接觸器主觸額定電流(A);
H ——經驗系數,般取l~1.4;
P.——控電機額定功率(kw);
U.——控電機額定線電壓(V).
接觸器用於電機頻繁起,制或反轉場合,般其額定電流降等級選用.
5.接觸器線圈額定電壓確定: 接觸器線圈額定電壓應等於控制電路電源電壓.保證安全,般接觸器線圈選用110V,127V,並由控制變壓器供電.控制電路比較簡單,所用接觸器數量較少,省控制變壓器,選用380V,220V電壓.
6.接觸器觸數目: 三相交流系統般選用三極接觸器,即三主觸,需要同控制勝線,則選用四極交流接觸器.單相交流直流系統則用兩極或三極並聯接觸器.交流接觸器通三主觸四至六輔助觸,直流接觸器通兩主觸四輔助觸.
7.接觸器額定操作頻率 交,直流接觸器額定操作頻率般600/h,1200/h等幾種,般說,額定電流越,則操作頻率越低,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二,電磁式繼電器選擇
應根據繼電器功能特點,適用性,使用環境,工作制,額定工作電壓及額定工作電流選擇.
1.電磁式電壓繼電器選擇
根據控制電路作用,電壓繼電器電壓繼電器欠電壓繼電器兩種類型.
表10-3列電磁式繼電器類型與用途.
交流電壓繼電器選擇主要參數額定電壓作電壓,其作電壓按系統額定電壓1.l-1.2倍整定.
交流欠電壓繼電器用般交流電磁式電壓繼電器,其選用要滿足般要求即,釋放電壓值特殊要求.直流欠電壓繼電器吸合電壓按其額定電壓0.3-0.5倍整定,釋放電壓按其額定電壓0.07-0.2倍整定.
2.電磁式電流繼電器選擇
根據負載所要求保護作用,電流繼電器欠電流繼電器兩種類型.
電流繼電器:交流電流繼電器,直流電流繼電器.
欠電流繼電器:直流欠電流繼電器,用於直流電機及電磁吸盤弱磁保護.
電流繼電器主要參數額定電流作電流,其額定電流應於或等於保護電機額定電流;作電流應根據電機工作情況按其起電流1.1.3倍整定.般繞線型轉非同步電機起電流按2.5倍額定電流考慮,籠型非同步電機起電流按4-7倍額定電流考慮.直流電流繼電器作電流接直流電機額定電流1.1-3.0倍整定.
欠電流繼電器選擇主要參數額定電流釋放電流,其額定電流應於或等於直流電機及電磁吸盤額定勵磁電流;釋放電流整定值應低於勵磁電路工作范圍內能現勵磁電流,般釋放電流按勵磁電流0.85倍整定.
3.電磁式間繼電器選擇
應使線圈電流種類電壓等級與控制電路致,同,觸數量,種類及容量應滿足控制電路要求.
三,熱繼電器選擇
熱繼電器主要用於電機載保護,應根據電機形式,工作環境,起情況,負載情況,工作制及電機允許載能力等綜合考慮.
1.熱繼電器結構形式選擇
於星形聯結電機,使用般帶斷相保護三相熱繼電器能反映相斷線載,電機斷相運行能起保護作用.
於三角形聯結電機,則應選用帶斷相保護三相結構熱繼電器.
2.熱繼電器額定電流選擇
原則按保護電機額定電流選取熱繼電器.於期工作電機,熱繼電器熱元件整定電流值電機額定電流0.95-1.05倍;於載能力較差電機,熱繼電器熱元件整定電流值電機額定電流0.60.8倍.
於頻繁起電機,應保證熱繼電器電機起程產誤作,若電機起電流超其額定電流6倍,並且起間超6S,按電機額定電流選擇熱繼電器.
於重復短工作制電機,首先要確定熱繼電器允許操作頻率,再根據電機起間,起電流通電持續率選擇.
四,間繼電器選擇
1)電流種類電壓等級:電磁阻尼式空氣阻尼式間繼電器,其線圈電流種類電壓等級應與控制電路相同;電機或與晶體管式間繼電器,其電源電流種類電壓等級應與控制電路相同.
2)延式:根據控制電路要求選擇延式,即通電延型斷電延型.
3)觸形式數量:根據控制電路要求選擇觸形式(延閉合型或延斷型)及觸數量.
4)延精度:電磁阻尼式間繼電器適用於延精度要求高場合,電機式或晶體管式間繼電器適用於延精度要求高場合.
5)延間:應滿足電氣控制電路要求.
6)操作頻率:間繼電器操作頻率宜高,否則影響其使用壽命,甚至導致延作失調.
五,熔斷器選擇
1.般熔斷器選擇:根據熔斷器類型,額定電壓,額定電流及熔體額定電流選擇.
(1)熔斷器類型:熔斷器類型應根據電路要求,使用場合及安裝條件選擇,其保護特性應與保護象載能力相匹配.於容量較照明電機,般考慮載保護,選用熔體熔化系數熔斷器,於容量較照明電機,除載保護外,應考慮短路斷短路電流能力,若短路電流較,選用低斷能力熔斷器,若短路電流較,選用高斷能力RLI系列熔斷器,若短路電流相,選用限流作用Rh及RT12系列熔斷器.
(2)熔斷器額定電壓額定電流:熔斷器額定電壓應於或等於線路工作電壓,額定電流應於或等於所裝熔體額定電流.
(3)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
1)於照明線路或電熱設備等沒沖擊電流負載,應選擇熔體額定電流等於或稍
於負載額定電流,即 IRN≥IN
式IRN——熔體額定電流(A);
IN——負載額定電流(A).
2)於期工作單台電機,要考慮電機起應熔斷,即
IRN≥(1.5~2.5)IN
輕載系數取1.5,重載系數取2.5.
3)於頻繁起單台電機,頻繁起,熔體應熔斷,即
IRN≥(3~3.5)IN
4)於台電機期共用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
IRN≥(1.5~2.5)INMmax+∑INM
式INMmax——容量電機額定電流(A);
∑INM——除容量電機外,其餘電機額定電流(A).
(4)適用於配電系統熔斷器:配電系統級熔斷器保護,防止越級熔斷,使,級熔斷器間良配合,選用熔斷器應使級(干線)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比級(支線)熔體額定電流1-2級差.
2.快速熔斷器選擇
(l)快速熔斷器額定電壓:快速熔斷器額定電壓應於電源電壓,且於晶閘管反向峰值電壓U.,快速熔斷器斷電流瞬間,高電弧電壓達電源電壓1.5-2倍.,整流二極體或晶閘管反向峰值電壓必須於電壓值才能安全工作.即
UF≥KI URE
式UF-硅整流元件或晶閘管反向峰值電壓(V);
URE——快速熔斷器額定電壓(V);
KI——安全系數,般取1,5-2.
(2)快速熔斷器額定電流:快速熔斷器額定電流效值表示,整流M極管晶閘管額定電流用平均值表示.快速熔斷器接交流側,熔體額定電流
IRN≥KI IZmax
式IZmax——能使用整流電流(A);
KI——與整流電路形式及導電情況關系數,若保護整流M極管,KI按表10-4
取值,若保護晶閘管,KI按表10-5取值.
快速熔斷器接入整流橋臂,熔體額定電流
IRN≥1.5IGN
式IGN——硅整流元件或晶閘管額定電流(A).
六,關電器選擇
()刀關選擇
刀關主要根據使用場合,電源種類,電壓等級,負載容量及所需極數選擇.
(1)根據刀關線路作用安裝位置選擇其結構形式.若用於隔斷電源,選用滅弧罩產品;若用於斷負載,則應選用滅弧罩,且用杠桿操作產品.
(2)根據線路電壓電流選擇.刀關額定電壓應於或等於所線路額定電壓;刀關額定電流應於負載額定電流,負載非同步電機,其額定電流應取電機額定電流1.5倍.
(3)刀關極數應與所電路極數相同.
(二)組合關選擇
組合關主要根據電源種類,電壓等級,所需觸數及電機容量選擇.選擇應掌握原則:
(1)組合關通斷能力並高,能用斷故障電流.用於控制電機逆運行組合關,必須電機完全停止轉才允許反向接通.
(2)組合關接線式種,使用應根據需要確選擇相應產品.
(3)組合關操作頻率宜太高,般宜超300/h,所控制負載功率數能低於規定值,否則組合關要降低容量使用.
(4)組合關本身具備載,短路欠電壓保護,需些保護,必須另設其保護電器.
(三)低壓斷路器選擇
低壓斷路器主要根據保護特性要求,斷能力,電網電壓類型及等級,負載電流,操作頻率等面進行選擇.
(1)額定電壓額定電流:低壓斷路器額定電壓額定電流應於或等於線路額定電壓額定電流.
(2)熱脫扣器:熱脫扣器整定電流應與控制電機或負載額定電流致.
(3)電流脫扣器:電流脫扣器瞬作整定電流由式確定
IZ≥KIS
式IZ——瞬作整定電流(A);
Is——線路尖峰電流.若負載電機,則Is起電流(A);
K考慮整定誤差起電流允許變化安全系數.作間於20ms,取
K=1.35;作間於 20ms,取 K=1.7.
(4)欠電壓脫扣器:欠電壓脫扣器額定電壓應等於線路額定電壓.
(四)電源關聯鎖機構
電源關聯鎖機構與相應斷路器組合關配套使用,用於接通電源,斷電源櫃
門關聯鎖,達切斷電源才能射門,門關閉才能接通電源效,實現安
全保護.
七,控制變壓器選擇
控制變壓器用於降低控制電路或輔助電路電壓,保證控制電路安全靠.控制變壓器主要根據二電壓等級及所需要變壓器容量選擇.
(1)控制變壓器,二電壓應與交流電源電壓,控制電路電壓與輔助電路電壓相符合.
(2)控制變壓器容量按列兩種情況計算,依計算容量者決定控制變壓器容量.
l)變壓器期運行,工作負載變壓器容量應於或等於工作負載所需要功率,計算公式
ST≥KT ∑PXC
式ST——控制變壓器所需容量(VA);
∑PXC——控制電路負載工作電器所需總功率,其PXC電磁器件吸持功
率(W);
KT控制變壓器容量儲備系數,般取1.1-1.25.
2)控制變壓器容量應使已吸合電器起其電器仍能保持吸狀態,起電器能靠吸合,其計算公式
ST≥0.6 ∑PXC +1.5∑Pst
式 ∑Pst_同起電器總吸持功率(W).
第六節 電氣控制施工設計與施工
,電氣設備總體配置設計
組件劃原則:
l)功能類似元件組起,構控制面板組件,電氣控制盤組件,電源組件等.
2)接線關系密切電器元件置於同組件,減少組件間連線數量.
3)強電與弱電控制相離,減少干擾.
4)求整齊美觀,外形尺寸相同,重量相近電器元件組合起.
5)便於檢查與調試,需經調節,維護易損元件組合起.
電氣設備各部及組件間接線式通:
l)電器控制盤,機床電器進線般採用接線端.
2)控制設備與電氣箱間便於拆裝,搬運,盡能採用孔接插件.
3)印刷電路板與弱電控制組件間宜採用各種類型接插件.
總體配置設計電氣控制總裝配圖與總接線圖形式表達,圖用示意式反映各部主要組件位置各部接線關系,走線式及使用管線要求.總體設計要使整系統集,緊湊;要考慮發熱量高雜訊振電氣部件,使其離操作者定距離;電源緊急控制關應安放便且明顯位置.
不要多想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很多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找的
⑻ 單梁橋式起重機的電路及修理辦法
1 吊鉤
(1)拆卸檢查吊鉤、軸、橫梁、滑輪、軸承並清洗潤滑
(2)檢查危險斷面磨損狀況
(3)吊鉤的試驗
(4)板鉤檢修(1)吊鉤、橫梁、滑輪軸、不準有裂紋,螺紋部分不應松脫,軸承完好,轉動滑輪,螺紋退刀槽處有刀痕或裂紋者應更換。
(2)危險斷面磨損超過原高度的10%的應作更換。
(3)大修後,吊鉤應做試驗檢查,以1.25倍的額定負荷懸吊10分鍾,鉤口彈性張開量不應超過鉤口尺寸的0.25%,卸載後不應有永久變形和裂紋;
(4)板鉤鉚接後,板與板的間隙,不應大於0.3mm
2 鋼絲繩
(1)斷絲檢查
(2)徑向磨損量
(3)變形檢查
(4)鋼絲繩潤滑 (1)1個捻距內斷絲數超過鋼絲總數10%的應按標准報廢
(2)鋼絲徑向磨損超過原直徑40%的,整根鋼絲繩應報廢
(3)鋼絲繩直徑縮細量至繩徑70%的扭結,繩芯處露,斷股者應報廢換新鋼絲繩
(4)潤滑前先用鋼絲刷,煤油等清洗,用鋼絲繩麻脂(Q/SY1152-65)或合成石墨鈣基潤滑指(SYA1405-65)浸塗飽和為宜
3 滑輪組
(1)拆洗檢修滑輪組,檢查裂紋
(2)滑輪槽的檢修
(3)軸孔的檢查
(4)裝配 (1)滑輪軸不得有裂紋,軸頸不得磨損原直徑30%,圓錐度不大於5%,超過此值即應更換
(2)用樣板檢查滑輪槽形,徑向磨損不應超過壁厚的30%,否則應報廢。不得超過標准者可補修,大修後用樣板檢查,其底部與側向間隙均不應大於0.5mm,輪槽中心線與滑輪中心線的偏差不應大於0.2mm,繩槽中心對輪廓端面的偏差不應大於1mm
(3)大修後,軸孔允許有不超過0.25CM2 的缺陷,深度不應該超過4mm
(4)裝配後,應能用手靈活轉動,側向擺動不得超過D/1000。D-滑輪的名義直徑
4 捲筒
(1)捲筒繩槽
(2)捲筒表面
(3)捲筒軸
(4)裝配與安裝 (1)繩槽磨損超過2mm應重新車制,大修後繩槽應達到圖紙要求,但捲筒壁厚不應小於原厚度的81%
(2)捲筒表面不應有裂紋,不應有明顯的失圓度,壓板螺釘不應該松動
(3)捲筒軸上不得有裂紋,大修理後應達到圖紙要求,磨損超過名義直徑的5%時,應更換新件
(4)捲筒軸中心線與小車架支承面要平行,其偏差不應大1mm/m,捲筒安裝後兩軸端中心線偏差應不大於0.15mm
5 車輪
(1)車輪踏面磨損
(2)兩個相互匹配車輪的直徑偏差
(3)輪緣磨損與折斷,變形
(4)車輪裂紋
(5)踏面橢圓度
(6)車輪組裝配(1)車輪踏面磨損量超過原厚度的15%時應更換新件,沒超過此值,可重新車制、熱處理修復。車輪直徑應在公差范圍內,表面淬火硬度HB300~500,對車輪直徑大於Φ400mm的淬火層厚度應大於20mm;小於Φ400mm時,淬火層厚不應小於15mm。
(2)主動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0.1%,從動車輪則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從動車輪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
(3)輪緣磨損量達原厚的50%或折斷面積超過30mm2應報廢,輪緣厚度彎曲變形達原厚度20%應報廢。
(4)車輪發現裂紋則應報廢
(5)車輪踏面橢圓度達1mm應報廢
(6)安裝好的車輪組件,應能手轉動靈活,安裝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幾個車輪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允許偏差為1mm
6 車輪軸與軸承
(1)軸頸的檢修
(2)裂紋的檢修
(3)滾動軸承的檢修
(4)滑輪軸承間隙的檢查
(5)軸鍵間隙檢查 (1)軸頸在大修後的橢圓度、圓錐度不應大於0.03mm
(2)用磁力或超聲波探傷器檢查軸,軸上不得有裂紋,劃傷深度不得超過0.03mm
(3)圓錐滾子軸承內外圈之間允許有0.03~0.18mm范圍內的軸向間隙。軸承壓蓋調整間隙應在0.5~1.5mm的范圍之內
(4)軸與軸瓦的允許間隙(mm)如表a
軸頸 主動軸間隙 從動軸間隙
20~40 0.6 1.2
40~90 0.8 1.6
(5)軸與鍵的徑向允許間隙(mm)如表b
軸徑 20~40 徑向允許間隙0.1~0.3
41~90 0.1~0.4
鍵槽與鍵側向允許間隙(mm)如表c
軸徑 20~40 徑向允許間隙0.1~0.2
41~80 0.2~0.3
>80 0.3~0.5
7 齒輪與減速器
(1)拆解減速器清洗檢查齒輪磨狀況
(2)齒面的檢查
(3)軸的檢修
(4)軸承的檢修
(5)裝配檢查
①中心距:用千分尺或專用的游標卡尺測量齒輪的中心距離
②齒側齒頂間隙,可用壓鉛絲法測量
③嚙合面積的檢修
(6)運轉試驗(1)起升機構減速器第一軸上的齒輪磨損量不應超過齒厚的10%,其餘則應小於20%;大小車運行機構減速器第一軸上齒輪磨損不應超過15%,其餘則應小於25%。
(2)齒面點蝕損壞嚙合面的30%,且深度達原齒厚的10%時應報廢齒輪,輪齒不應有裂紋或齒輪不能有斷齒。否則更換。
(3)軸上不得有裂紋,軸的彎曲度全長不應超過0.03mm/m,超標則校直。
(4)大修後軸承的徑向間隙允許偏差(單位:mm)
軸徑內徑 允許間隙
17~30 0.02
35~50 0.03
55~90 0.04
(5)裝配時檢查以下3項:中心距、齒側間隙、嚙合面積的偏差(mm)
①中心距允許偏差
中心距 <100 100~200 250~400 >500
允許偏差 ±0.07 ±0.09 ±0.12 ±0.15
②齒側間隙允許偏差齒頂間隙允許值為0.25m,m-模數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齒側間隙 0.13~0.26 0.17~0.34 0.21~0.4 026~0.53 0.34~0.67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③用塗紅丹的方法檢查。嚙合面積不低於齒高的45%,齒寬的60%
(6)減速器箱體接合面(剖分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許有砸、碰及嚴重劃傷,邊緣高點、翻邊等,並且剖分面貼合後間隙都不應超過0.03mm,並保證不漏油。平行度在1m以上不得大於0.5mm;在空載情況下,以1000r/min拖動運轉,正反轉各不小於10分鍾,啟動時電動機不應有振動,撞擊和劇烈或斷續的異常聲響;箱體內溫升不得超過70℃,且絕對溫度不高於80℃;軸承溫升不應超過40℃,其絕對值不應超過80℃
8 聯軸器
(1)齒形聯軸器齒面檢修
(2)內、外齒圈端面對中心線的擺動量的檢驗
(3)當軸的中心線無傾斜時,檢查聯軸器安裝徑向位移
(4)無徑向位移時,因兩聯軸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圈車線的歪斜角檢查
(5)用中間軸聯接的齒形式聯軸器徑向位移 (1)可參考部分
(2)內外圈端面允許擺動量(mm)
直徑D
允許擺動量 40~100 100~200 200~400 400~800 80~120000
±0.01 ±0.02 ±0.0 ±0.08 ±0.120
(3)兩根軸的允許徑向移量,根據模數不同,其值為0.4~3.2mm
模數(m) 2.5 2.5 3 3 3 4 4 4
齒數(Z) 30 38 40 48 56 48 56 62
徑向位移(mm) 0.4 0.65 0.8 1 1.25 1.35 1.6 1.8
(4)內齒圈軸線歪斜角允許在0°30'范圍內
(5)徑向位移最大值Ymax=0.00873A,A-兩外齒中心量起的中間軸長度
9 制動器
(1)制動摩擦片檢修
(2)制動輪檢修
①制動輪表面
②制動輪與摩擦片的接觸面積及其中心線的偏差
③制動輪安裝後,輪緣擺幅檢查
④制動輪與聯軸器的安裝
(3)小軸、心軸、軸孔的檢修
(4)制動臂與工作彈簧
(5)制動器杠桿系統 (1)其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厚度的50%,鉚釘應下沉≥2mm
(2)包括制動輪工作表面、制動輪與摩擦片接觸的面積等項標准
①制動輪工作表面糙度不低於Ra=16μm,HRC不低於50,深度2mm處不低於HRC40;工作表面凹痕或單邊徑向磨損量達1.5mm時應重新車制及熱處理。加工後的制動輪厚度:對起升機構不應小於原厚度的70%,對運行機構不應小於原厚度的50%制動輪大修後,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於0.05m,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於0.1m
②接觸面積不小於摩擦片總面積的80%;二者中心線的偏差值為:當D≤200mm時,不應超過2mm,D>300mm,不應超過3mm
③制動輪安裝後允許的擺幅(mm)
制動輪直徑D ≤200 >200~300 >300~600
允許擺動 徑向 0.10 0.12 0.18
端面 0.15 0.20 0.25
④與聯軸器相連接的制動輪,應把制動輪安裝在靠近電動機(或減速器)的一側
(3)小軸、心軸磨損量達名義直徑的20%時應修復,超過此值應更換
(4)制動臂和工作彈簧不能有裂紋和斷裂
(5)空行程不得超過銜鐵沖程的10%,試車時應反映靈敏可靠
10 起升機構及小車部分
(1)起升機構的軸
(2)電動機與減速器的位移檢查
(3)捲筒和減速器軸線偏差
(4)小車輪距偏差
(5)小車軌道標高偏差
(6)軌道中心線離承軌梁設計中心線的偏差
(7)小車軌道接頭偏差
(8)小車輪端面水平偏差
(9)小車輪端面偏差
(10)小車輪踏面偏差
(11)小車輪距偏差 (1)探傷檢查起升機構的主軸和傳動軸,不允許有裂紋
(2)應符合聯軸器的安裝要求
(3)在軸承座處的允許偏差不應大於3mm/m
(4)由於小車輪測量的小車軌距偏差:當軌距≤2.5m,允許偏差為±2mm,且主從動輪相對差不大於2mm,當軌距>2.5m,允許其偏差不大於±3mm,且主動輪相對差不大於3mm
(5)當小車軌距≤2.5mm,允許偏差為3mm;軌距>2.5m,允許偏差為5mm
(6)箱形單梁允許偏差為:不得大於1/2δ,δ-腹板厚度(mm),單腹板梁允許偏差為:不小於10mm,箱形雙主梁允許偏差為:2~3mm
(7)軌道接頭處標高偏差及中心線偏差≤1mm
(8)水平偏差不應大於1/1000,且兩主動輪偏斜主向相反,1-測量長度
(9)不得大於D/400
(10)所有車輪踏面都必須在1個平面內,偏差不應大於0.5mm
(11)允許相對偏差為4mm
11 大車運行機構
(1)車輪偏差
(2)同一平衡樑上的車輪檢查
(3)軌道外觀檢查①軌道外觀檢查
②縱向傾斜度
③軌距偏差
④兩根軌道相對高差
(4)夾軌器檢修
(5)由車輪測量出的起重機跨度偏差
(6)由車輪量出的對角線偏差 (1)大車車輪的水平,垂直偏差與小車輪相同
(2)同一平衡樑上的兩個車輪的對稱平面應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允許偏差不應大於1mm
(3)包括外觀、傾斜度,軌距等項的技術標准
①軌道不應有裂紋、軌頂、軌道頭側面等磨損量不應超過3mm
②起重機軌道縱向傾斜度不應大於5/1000
③其值≤10mm
④同一斷面內的兩根軌道相對標高偏差≤10mm
(4)鉗口磨損量超過原厚40%的應更換,電動夾軌器要經常注意調節安全尺,使其指針在規定的位置
(5)當跨度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於5mm,當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於8mm
(6)當跨度≤30m,偏差不應大於5mm,當L<30m,其偏差不應大於10mm
1 主梁幾何形狀
(1)主樑上拱度檢驗
(2)主梁下撓度檢驗
(3)水平旁彎檢驗
(4)腹板波浪形變形 (1)跨中拱度為L/1000,允許偏差為上拱度的20%
(2)滿載跨中彈性下撓量≤L/700,空載跨中下撓變形不應超過0.6/1000L。超過此規定值,應修復並加固
(3)跨中水平旁不應大於L/2000
(4)受壓區波峰不應大於0.7δ,受拉區波峰不應大於1.2δ,δ-腹板厚度
2 橋架組裝
(1)水平方向兩對角線檢驗
(2)垂直方向兩對角線檢驗
(3)小車軌道至橋架縱向中心距離偏差 (1)箱形梁允許偏差為5mm;杵架梁允許偏差為10mm
(2)允許偏差10mm
(3)允許偏差應小於3mm
3 箱形架
(1)裂紋的檢驗(2)金屬結構塗裝及防腐 (1)金屬結構不應有裂紋和焊縫開裂處
(2)應保持塗裝的完好,防止腐蝕,其腐蝕量不得超過原厚的10%,修後塗漆
4 桁架桿件桁架節點間主要受力桿件的彎曲度桁架主要受力件(壓桿)的彎曲不應超過1/1000,但最大不應大於2mm 1-桿件計算長度
橋式起重機大修理項目及技術標准(電器設備部分)
序號 元器件 大修理項目 技術標准
1 電動機 (1)拆開電動機,清洗軸承並換新潤滑油,測量定子、轉子絕緣電阻
(2)電動機軸的檢修
(3)繞組的檢修
(4)端蓋止口配合間隙的檢驗
(5)滑環與電刷的檢修(1)對於新安裝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於2MΩ,轉子絕緣電阻應大於0.8MΩ;對使用中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於0.5MΩ,轉子絕緣電阻大於0.5MΩ;如達不到一標准,應拆下來乾燥;在烘乾情況下(50~70)定子絕緣電阻達1MΩ,轉子絕緣電阻應大於0.5MΩ
(2)大修理後電動機軸不得有裂紋,彎曲度不得超過0.2mm,軸頸應達到圖紙要求
(3)繞組不允許有損傷,保證塗漆完好,在修理時,不準用汽油、機油、煤油等液體擦洗繞組
(4)端蓋止口配合間隙如表(mm)
端蓋軸承孔的間隙,不應大於0.05mm
端蓋止口外徑 300 500 800 1000
最大間隙 0.05 0.10 0.15 0.20
(5)刷架彈簧壓力不應低於0.05~2.00NCM2,1台電動機上所有電刷壓力應一致,電刷與刷握的間隙不應大於0.2mm,滑環表面不允許有灼許和深溝;電刷與滑環必須接觸良好,滑環橢圓度不應超過0.02~0.05m_
2 控制器與接觸器 (1)拆卸清洗
(2)調整壓力、檢修觸頭 (1)手柄應轉動靈活,無卡住現象。
(2)觸頭正常壓力為10~17N,觸頭磨損大於3mm,觸片不應大於1.5mm
3 電阻器 (1)拆開清理
(2)電阻片 (1)銼掉氧化層,擰緊螺釘,用石棉紙校正各電阻片的間距
(2)發現裂紋可以補焊,整片斷裂應更換新件
4 限位開關 (1)清理檢修磨損件
(2)調整 (1)更換磨損件,擰緊螺釘,要求限位器動作靈敏可靠
(2)當吊鉤滑輪組上升至起重機主梁下蓋板300mm時,其上升限位開關應動作,起重機運行至距軌道端200mm或兩台起重機相近約300mm,行程開關動作
5 集電器 (1)磨損、變形的檢修
(2)檢查瓷瓶 (1)鋼鋁磨損不應大於原直徑的25%,如有變形應校正
(2)擰緊螺釘;瓷瓶絕緣電阻不得少於1MΩ
6 導線 (1)更換老化、絕緣不良的導線、套管
(2)檢查絕緣 (1)按需要更換導線和套管,彎管曲率半徑不應小於管徑的5倍,管子彎曲度不應小於90°
(2)導線與地面之間的絕緣電阻不應小於0.5MΩ
7 避雷與接地測量絕緣電阻,檢查接地與避雷裝置接地電阻應小於4Ω,接地線應採用截面不小於150mm2的鍍鋅扁鐵,10mm2裸銅線。30mm2的鍍鋅圓鋼;司機室和起重機本體的接地連接採用4×10mm鍍鋅扁鐵,連接線裝置不應少於兩處
8 照明 更換導線檢查燈具和低壓變壓器 更換損壞件,保證安全
9 電纜捲筒 調節電纜捲筒卷繞力矩,使電纜和起升機構或大車運行機構保持平衡 調整卷繞力矩
九、負荷試驗與交工驗收
1、負荷試驗前的准備
(1)關閉電源檢查所有連接部位的堅固情況。
(2)檢查鋼絲繩在捲筒、滑輪組中的纏繞狀況是否正常。
(3)用兆歐表檢查電路系統和所有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4)對各潤滑點注油脂,檢查各減速器、制動器、液壓罐等按規定加油。
(5)清除大車運行軌道上,起重機上及試驗區域內妨礙負荷試驗的一切物品。
(6)准備好負荷試驗用的重物,最好能組合成額定負荷50%、75%、100%、125%的重物。
(7)指定人員:如司機上檢驗人員、地面指揮人員、栓掛鉤起重人員、與試驗無關人員必須離開起重機試驗現場。
2、空負荷試驗:
分別開動各機構,先以低速擋試運行,再以額定速度運行。同時觀察各個機構的驅動裝置、傳動裝置、支撐裝置、工作裝置應能平穩地工作,不得振動與沖擊現象。
3、靜負荷試驗:
小車在橋架中間位置,事先准備好的重物按額定起重量的50%、75%、100%、125%加戴,將1.25倍額定負荷的重物起升至地面約100mm,懸停10分鍾,並用水平儀測量法,測量橋架變形量,然後放下重物,按此法重復試驗三次,橋架應無永久變形。
4、動負荷試驗:
以額定負荷的1.1倍,進行試驗。各機構每次連續運轉時不可太長,但累計時間不應小於1h。在試驗中檢查各機構運行是否平穩,各制動器安全裝置限位裝置的工作是否平穩,各制動器安全裝置限位裝置的工作是否靈活,准確可靠。各軸承處及電動、液動等元件是否正常,動負荷試驗後,應檢查金屬結構的焊接質量和機械連接的質量,並檢查各部位連接螺栓的堅固情況。
5、交工驗收:
起重機負荷試驗後,修理單位與使用單位應辦理交工驗收手續。認真填寫驗收報告,通知甲方,組織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後交付使用。
電動單梁橋式起重機維修
施 工 方 案
為了保證起重機安裝工作順利進行,使起重機在安裝過程中,貫穿過程在安全有序的工作狀態下,就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施工,讓每個作業人員做到心中有數、得心應手,特製定以下施工方案:
一、起重機的安裝概況
本機起重量Q=3噸,跨度L=13.5米,起重高度H=9米,大車運行速度 20米/分。
二、安裝前的准備
(1)安裝現場的選擇
安裝現場應有足夠的面積以滿足安裝翻轉起吊的需要,場地應有電源以備接通焊機和其它電動工具。
(2)設備和工具的准備
本工期需焊機2台,氧氣乙炔2套,手拉葫蘆2台,墊木梯子以及吊具和吊車,甲方提供。
(3)材料的准備
本工程所用的鋼軌、壓板、夾板、螺栓、製作車檔所用的板材以及滑線用的材料和焊條,根據實際需要量要備足。
(4)人員安排
參加本期工程的人員:電工2名、鉗工2名、焊工2名、起重工2名、安全負責人1名。
三、安裝過程中的基本安全要求
參加本期工程的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嚴禁違章作業。
四、安裝的工藝過程
(1)軌道的安裝:首先清理現場,行車水泥承受軌梁基礎進行驗收。找平、放線。鋼軌的檢查和調直、軌道上位、鋼軌接頭的聯接、找正加固、測量檢查、找平、調直。車檔製做安裝,軌道的安裝標准要符合TJ231-78《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驗收規范》的規定標准,全行程最高點和最低點之差不大於10mm,接頭的左、右、上三面的偏移均不大於1mm,接頭間隙不大於2mm,跨度偏差不應大於5mm,同跨兩平行軌道的標高相對差,在柱子處不應大於10mm,其它處不應大於15mm。
(2)滑線的安裝
滑線的接觸面應平、直、無銹蝕、導電良好、安裝適當,在跨越建築物的伸縮縫時,應設補償裝置。供電滑線在非導電的接觸面塗紅色油漆,並在適當位置裝置安全標志或表示帶電的指示燈。如安裝安全滑線時應平直、導電良好,如用軟纜供電時,線號要符合要求,設牽引繩。
(3)起重機的橋架安裝架設
安裝前應會同委託安裝單位及製造單位的代表一起開箱,按照隨機所帶的裝箱,清點、核對所交貨物與裝箱單所列的零件數量是否相符、隨機文件是否齊全,核對完畢後,作出記錄,由三方代表當場簽字,橋架的組裝和架設時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
起重機組裝時,要把橋架按工作位置放在墊架上,固定牢固後,再組裝端梁,測量對角線差,不應大於5mm,跨度不應大於3mm,完全符合規定後,再進行組裝電葫蘆,小車運行間隙不應大於5mm,最後組裝操縱室。
(4)電器安裝
安裝前應詳細熟悉電器原理圖、配線圖、電氣總圖和有關技術資料,了解操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以便准確安裝和迅速處理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檢查各電器元件和電機的對地緣電阻應不低於0.8兆歐。在潮濕環境中應不小於0.4兆歐,檢查各線路是否正確,確定無誤碼率後,方可通電試運轉。在試運轉時,檢查各運行方向是否一致、行程開關是否符合要求的方向、上下斷電限位器是否安全可靠。各安全裝置必須安全可靠合格後,方可起吊架設,在吊裝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
五、起重機所帶電的外殼、電線管等均應有可靠的接地,起重機軌道以及起重機上任何一點的接地電阻均不得大於4歐姆。重復接地電阻不大於10歐姆。主迴路和控制電路對地絕緣電阻不小於0.8兆歐。
六、起重機試運轉合格後,要作無負荷試驗、靜負荷試驗、動載試驗。自檢合格後,認真填寫竣工報告,通知甲方,組織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後交付使用。
參考:http://www.zgqzw.com/Article3/ArticleDetail.asp?id=755
⑼ 數控雙柱立車橫梁無法移動
1、首先橫梁移動時必須是工作台停止狀態。
2、登上頂部 看升降電機是否轉動,如果不轉,檢查電路或者電機
3,如果電機或者電路沒問題,檢查橫梁後升降螺母是否已經磨損了,如果扣磨完了,需要更換。
先查這幾點,不行再說。
⑽ 萬能試驗機橫梁不能上下移動怎樣處理
1. 移動橫梁升降不暢:如果不是電氣的原因首先要查看絲桿與機座孔間潤滑不夠或異物阻卡或者絲桿下部螺帽的鎖定螺絲松動。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可拆下絲桿下部進行清洗、加潤滑油、安裝。
2. 按升降按鈕橫梁沒反應:
a.急停按鈕被按下,將急停按鈕拉起來。
b.熱繼電器保護,打開電氣控制櫃,將熱繼電器復位,橫樑上下限位開關壞:更換限位開關。
3不同的實驗速度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橫梁運動速度存在不穩定性因此需要對速度進行校驗檢定。
4. 橫梁只降不升:檢查橫樑上限位開關是否被撞壞,如果損壞更換限位開關。
5.橫梁向反方向移動:可能是試驗機軟體出了差錯,可及時聯系廠家。
6. 橫梁受力時產生形變:橫梁的材料選擇不當,容易增加自重力,使測量結果不準確,應及時更換橫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