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種帶選擇的電路如何搭建
用4066之類的模擬開關就行了。
⑵ 請問學模電數電,自己動手搭建電路,或者做實驗是指什麼請詳細回答。
書上給的電路圖原理什麼的分析起來沒有你自己親手把它做出來然後驗證性的看書來的好,我就比較喜歡先實踐然後再慢慢搞理論,當然你需要花點錢買電子器件和工具
⑶ 小弟搭的限流電路沒有起到應該有的效果,希望達人們幫幫忙
1,三極體導通時,VCESS≈0.2V(具體可看規格書),流過R8的電流I≈(12V-0.2V)/(R1+R8),按照圖中參數,可估算出R8電流顯示為11.8/70=168.57mA,挺準的吧。 你要250mA的話, 可以帶入求出R1+R8的阻值=(12-0.2)/250mA≈47.2Ω。
2, 三極體發熱是 因為基極電流太大(I=12V/(3.9K+8.2K)≈1mA),導致耗散功率大, 可以等比例增大R2和R3的阻值解決此問題。
3,R8發熱,是因為你選擇的電阻的 額定功率值太低。 按照圖中參數可以算一下 P=0.17A*0.17A*60Ω =1.734W, 你看下你的電阻承受得了沒。
⑷ 如何搭建穩壓電路
看問題你是一來個直流自電源,電壓在12V左右,有時高有時低。按這個意思你可以在淘寶找一款穩壓電路,不貴,但是要那種寬電壓輸入的。高了可以降壓,低了可以升壓的。根據電流選擇相應的板子。我淘過一種可調壓的3A很好用。
⑸ 集成電路和分立元件搭建的電路比較起來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集成電路與分立抄元件電路相比有體積面積小、功能多、線路組合可以標准化、參數一致性好。分立元件:體積他大、相對耗能高、故障率高。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鍺(Ge)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於硅(Si)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硅的集成電路。
⑹ 如何設計電子電路
電子信息工程這個專業的主要方向是對小信號的控制處理,所以模電很重要。數電只是為內了培養你的時容序邏輯能力,實際中基本不會用到課本里的內容。設計電路的步驟應該是:1、了解設計要求明確設計任務;2、提出設計思路及方案;3、根據方案搭建電路模塊,繪出電路圖;4、通過計算及實驗驗證方案。
你對設計電路要是完全沒有思路的話說明你模電功底太薄。一般情況下,當你拿到設計要求就應該有個大體的思路了,比如處理過程中要用到的一些基本模塊,放大、濾波、整形、比較等等。所以你需要再看看模電書中一些應用性較強的電路,常用的要記下來,把他們當做信號處理的模塊來使用。其他一些如單片機、感測器、特殊功能晶元的使用就是看經驗了,多親手做點東西,開闊下視野。
你要快速的掌握設計電路的方法的話,建議你看看大學生電子競賽的書,可以提供很多設計思路,思路很重要。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電路設計》,作者:黃智偉,出版社: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
⑺ 如何做電路
學精通後愛怎麼做都行。
⑻ 電子百拼拼一個電路,豎起拼搭底板時紅色和綠色發光管都會亮,放平底板時會滅
這其中有一個重力控制開關在起作用~
⑼ 如何搭建應電片的電橋電路
橋接電路測量絕緣電阻。單臂和雙臂電橋測量直流電阻。西林橋測量絕緣體的介電損耗
⑽ 如何搭建應變片的電橋電路
金屬電阻應變片應用於力學測量時,需要和電橋電路一起使用;由於應變片電橋電路的輸出信號微弱,採用直流放大器又容易產生零點漂移現象,故多採用交流放大器對信號進行放大處理,所以應變片電橋電路一般都採用交流電供電,組成交流電橋。根據讀數方法的不同,電橋又分為平衡電橋和不平衡電橋兩種。平衡電橋僅適合測量靜態參數,而不平衡電橋則適合測量動態參數。
由於直流電橋和交流電橋在工作原埋上相似,為了方便起見,下面僅就直流不平衡電橋進行介紹。
金屬電阻應變片電橋電路圖
傳輸文件進行 [薄膜開關] 打樣
圖所示電路是輸出端接放大器的直流不平衡電橋的電路。第一橋臂接電阻應變片R1,其他三個橋臂接固定電阻。當應變片R1末發生應變時,由於沒有阻值變化,電橋維持初始平衡條件的R1.R4=R2.R3,因而輸出為零,即
UOUT=A(Rl.R4一R2.R3)=0
當應變片產生應變時,應變片產生△R1的電阻變化,電橋處於不平衡狀態,此時
假設,並考慮到電橋初始平衡條件,省略去分母中的微量,則上式可寫成為
從式中可以看出,輸出電壓正比於應變片發生應變時產生的電阻變化量A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