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圖所示是電路的某一部分,R1=R2>R3。。。
分析電路圖:
如果只從C點流出,則R1,R3被短路,不會有電流流過R1,所以一定有電流從版B流出,但也有可權能有電流從C流出;
A進B出的電流,經過R1,R2,R3.此時電路是R1,R3並聯,再和R2串聯.
如果只從C點流出,則R1,R3被短路,不會有電流流過R1,所以一定有電流從B流出,但也有可能有電流從C流出,兩者並不矛盾!
電流有疊加原理!
A進C出的電流不經過R1,R2,R3.
A進B出的電流,經過R1,R2,R3.此時電路是R1,R3並聯,再和R2串聯.
R1=R2>R3,所以R3上的電流>0.2A,流過R2的電流大於0.4A.
R2>R3,所以R2兩端的電壓也大於R3兩端的電壓.
故選C.
『貳』 如圖所示的驅動電路,R1,R2,R3的值要如何計算出來
這個電路圖的電路就是錯誤的電路。至少晶體管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沒搞明白
Q2,Q4貌似是開關管
Q1,Q3貌似射級接地也只能起開關管作用
既然全部是開關管,那就無所謂了。隨便取個電阻值能工作就行
這個電路設計的。。。呵呵不說了
柵極電阻選擇計算目前沒有一個公認的標准演算法,該電阻大小和PCB布線長短及元件位置有很大關系。至於你說的BnF我不知道是什麼,MOSFET從未聽說過BnF。
『叄』 如圖所示兩個電路為什麼第一個圖R1,R2是串聯,第二個圖就是R1,R2並聯
1)ab是兩個節點,這里就是電阻R2的兩端,如果是求Uab,那麼就是R2的電壓;
2)這里沒你說的串聯並聯問題;
『肆』 (2014天津)如圖所示,電路中R1、R2均為可變電阻,電源內阻不能忽略,平行板電容器C的極板水平放置,閉
根據圖示電路圖,由歐姆定律可得:電容器兩端電壓:U=IR1=
E |
R1+r |
ER1 |
R1+r |
E | ||
1+
|
qE | ||
d(1+
|
qE | ||
d(1+
|
qE | ||
d(1+
|
『伍』 如圖電路中,當閉合開關後,兩個電壓表指針偏轉均為如圖所示,則R1:R2=______
(1)電壓表V1測電源兩端電壓,即兩電阻的串聯電壓,電壓表V2測電阻R2兩端的電壓,
因此電壓表V1示數大於電壓表V2示數;兩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相同,則兩電壓表量程不同,
電壓表V1的量程是15V,電壓表示數UV1=9V,電壓表V2的量程是3V,電壓表示數UV2=1.8V;
(2)電阻R2兩端的電壓U2=UV2=1.8V,電阻R2兩端的電壓U2=UV1-UV2=9V-1.8V=7.2V;
兩電阻串聯,電阻比值
R1 |
R2 |
| ||
|
U1 |
U2 |
7.2V |
1.8V |
4 |
1 |
『陸』 (2013新華區一模)如圖電路,R1>R2,當閉合開關S1斷開開關S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放在變阻器的中點時,
A.當閉合S1斷開S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放在變阻器的中點時,
R1和變阻器的
1 |
2 |
U | ||
R1+
|
1 |
2 |
『柒』 電路如圖,R1=R2=R3=5Ω,求I
可用疊加原理
電壓源單獨作用時:
I'=10/(5+5)=1 A
電流源單獨作用時:
I''=2A/2=1A
I=I'+I''=2A
『捌』 如圖所示的四個電路中,電源電壓U相同,R1<R2,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由小到大的順序是()A.丙、乙、甲
兩個電阻串聯時,總電阻等於各分電阻之和,即總電阻越串越大,大於任何一個分電阻;
兩電阻並聯時,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分電阻倒數之和,即總電阻越並越小,小於任何一個分電阻;
∵R1<R2,
∴甲、乙、丙、丁四個電路兩端電壓相等,電阻關系為R丙>R乙>R甲>R丁,
∵P=
U2 |
R |
『玖』 電路分析:如圖,已知R1=R2=1歐,求Rab。 答案是0.5歐,求詳細過程或具體思路。謝謝
分析:把下面的R2斷開,求得AB兩點電位相等,說明下面的R2接入電路後其中電流為零,也就是下面的R2接入與不接入電路對整個電路沒有影響,所以下面的R2不起作用,計算時可以把下面的R2斷開計算。
由電阻串並聯電路計算得總電阻為Rab=0.5Ω。
另一種計算方法:
由於電路的對稱性,下面R2中無電流。(電橋平衡)
設a、b加上電壓U,總電流:
Iab=Uab/(R1+R2)+Uab/R1+Uab/(R1+R2)
Rab=Uab/Iab=1/(R1+R2)+1/R1+1/(R1+R2)=0.5Ω
『拾』 如圖15-46所示的電路,R1=2R2,電流表在A、B兩處測得的電流分別為IA和IB,則( )IA和IB的關系是什麼
從圖中看出:R1和R2並聯,在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支路電流之和,又因為並聯電路中電壓都相等,且R1=2R2,根據I=U/R,那麼經過R1的電流是R2的1/2,即I2=2I1,又I1+I2=I總,所以IA=2/3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