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列寫電路的迴路電流方程和結點電壓方程。
本電路有3個節點,但有一個節點電壓Us1是已知,因此只要寫出兩個節電電壓方程就行了(從左到右編號,第一個節點電壓方程不用寫):
-1/R1 * Us1 + (1/R1+1/R2) * U2= Is + Us2/R2
-1/(R3+R4) *Us1 +[(1/(R3+R4)+1/R6=-Is。
本電路有3個網孔,但有兩個網孔共同支路電流Is已知,因此只能取一個網孔為迴路(這里取右邊網孔),同節電電壓方程中的Us1一樣,因Is已知,不需要這個迴路方程,只是在另外兩個迴路中要考慮它的影響。因此以左邊的網孔再加最外面的大環做為兩個迴路列迴路方程。
(R1+R2)*I1 +R2*Is=Us1-Us2
(R3+R4+R6)*I2-R6*Is=Us1
B. 列出圖示電路的結點電路方程
你在應用市場。下載一個。模擬電路APP。什麼樣的電腦都能模擬出來。電流。峰值。都能給你模擬出來。如果在APP找不到。你可以在網路上。網路上可以下載。模擬電路APP。
C. 電路列寫如下電壓、電流關系和電路方程(求解方程的詳細過程)
由於電路為串聯電路,所以U1(相量)超前I(相量),U2(相量)滯後I(相量),所以U1(相量)超前U2(相量),因此U1(相量)和U2(相量)的位置如上圖。
根據上述相量圖,可得:U1(相量)=200∠120°V,U2(相量)=200∠0°V。
根據電容的電流相量I(相量)超前其電壓U2(相量)90°,所以:I(相量)=2∠90°A。
所以:Z1=U1(相量)/I(相量)=200∠120°/2∠90°=100∠30°=50√3+j50=R+jXL。
所以:R=50√3Ω,XL=50Ω。
Z2=(-jXc)=U2(相量)/I(相量)=200∠0°/2∠90°=100∠-90°=-j100(Ω)。
所以:Xc=100Ω。
ω=314rad/s,所以:
L=XL/ω=50/314=0.159(H)。
C=1/(ωXc)=1/(314×100)=0.0000318(F)=31.8(μF)。
D. 列電路方程
很簡單。就是基爾霍夫電流電壓定理~~ 令流經電阻R1的電流為i,流經電容C1,C2的電流用i1和i2表示。 e(t)=i*R1+v1(t), v1(t)=i2*R2+v2(t), i=i1+i2, i1=C1*dv1(t)/dt,i2=C2*dv2(t)/dt, 消去中間變數v1(t)即可得該微分方程。
E. 列寫電路的迴路電流方程和結點電壓方程
網孔電流法:
(1/R1 + 1/R2 ) * Va = Us1/R1 + Us2/R2 + is
與電流源串聯的電阻無意義。
解釋在下面的鏈接里,耐心看:
http://wenku..com/view/1a26938d8762caaedd33d4bc.html
F. 列寫圖示電路的迴路電流方程。
網孔電流法:
(R1 + R2) * i1 + R2 * is = Us1 - Us2
(R2 + R3 + R4) * is + R2 * i1 = U - Us2
R2 是公共電阻,右圖網孔電流是已知數 is ,只用第一個方程即可解題。
G. 列寫電路的結點電壓方程
V1 = r * i
(1/R1 + 1/R2 + 1/R4) * V2 - V1/R1 - V3/R4 = gu3 - is1
(1/R3 + 1/R4 + 1/R5) * V3 - V1/R5 - V2/R4 = - us/R5 - gu3
i = - V2/R2
u3 = - V3
http://wenku..com/view/1a26938d8762caaedd33d4bc.html
H. 列寫如圖電路節點電壓方程
(1/R1 + 1/R2 + 1/R6) * V1 - V2/R2 - V3/R6 = Us6 / R6
(1/R2 + 1/R3 + 1/R4) * V2 - V1/R2 - V3/R4 = Us3 / R3
(1/R4 + 1/R5 + 1/R6) * V3 - V1/R6 - V2/R4 = - Us6/R6
節點電壓法是以流入節點的電流代數和為零列方程的,基本規則如下:
自電導之和乘以節點電壓,減去互電導乘以相鄰節點電壓,等於流入節點的電源電流代數和。
自電導:只要電阻的一端在節點上,電阻的倒數就是電導。
互電導:電阻連接在兩個節點之間。
電流源電導為零。
節點電壓法只需考慮本節點與相鄰節點的參數。
http://wenku..com/view/1a26938d8762caaedd33d4bc.html
I. 誰會列電路方程
J. 大學電路題,列電路方程有點問題,求指教,高分
你解題前要標的是參考方向,電流方向可以任意標。
若現給圖中沒有標注電流參考方向支路標出 自上而下 或 從左到右 的參考電流,則節點方程為:
1節點: I10+I12-80icp=0
2節點: I12+I20-I23=0
3節點: I23-I30-I34-80icp=0
4節點: I34+icp+1.25V32=0 (註:1.25V32為最右邊受控源電流源的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