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氣原理圖的操作步驟
1.電氣原理圖一般分主電路和輔助電路兩部分。
2.圖中所有元件都應採用國家標准中統一規定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
3、布局。
4.文字元號標注。
5.圖形符號表示要點:未通電或無外力狀態。
6.線條交叉及圖形方向。
7.圖區和索引。
主電路:是電氣控制線路中大電流通過的部分,包括從電源到電機之間相連的電器元件;一般由組合開關、主熔斷器、接觸器主觸點、熱繼電器的熱元件和電動機等組成。
輔助電路:是控制線路中除主電路以外的電路,其流過的電流比較小。輔助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照明電路、信號電路和保護電路。其中控制電路是由按鈕、接觸器和繼電器的線圈及輔助觸點、熱繼電器觸點、保護電器觸點等組成。
⑵ 電氣原理圖中:QM是代表著什麼電器
QM代表電動機保護開關。常見的符號還有:
1、KM表示中間繼電器;
2、AAT表示電源自動投入裝置;
3、AC表示交流電;
4、DC表示直流電;
5、FU表示熔斷器;
6、G表示發電機;
7、M表示電動機;
8、HG表示綠燈。
(2)電路索引擴展閱讀:
操作步驟
1、電氣原理圖一般分主電路和輔助電路兩部分。
2、圖中所有元件都應採用國家標准中統一規定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
3、布局。
4、文字元號標注。
5、圖形符號表示要點:未通電或無外力狀態。
6、線條交叉及圖形方向。
7、圖區和索引。
主電路:是電氣控制線路中大電流通過的部分,包括從電源到電機之間相連的電器元件;一般由組合開關、主熔斷器、接觸器主觸點、熱繼電器的熱元件和電動機等組成。
輔助電路:是控制線路中除主電路以外的電路,其流過的電流比較小。輔助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照明電路、信號電路和保護電路。其中控制電路是由按鈕、接觸器和繼電器的線圈及輔助觸點、熱繼電器觸點、保護電器觸點等組成。
技術參數:
1、圖形和文字元號
2、電氣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的國家標准
3、圖形符號基本上是統一的國家標准
4、應按GB4728-85、GBTl59-87、GB6988-86等規定的標准繪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氣原理圖
⑶ 電氣原理圖符號位置的索引
在比較復雜的電氣原理圖中,繼電器接觸器線圈文字元號的下方要標注其觸頭位置索引,而其觸頭文字元號的下方要標注其線圈位置,索引符號位置的索引用圖號頁次河圖區號的組合索引法表示。
⑷ 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的目錄
1 緒論
1.1信號
1.2信號的頻譜
1.3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
1.4放大電路模型
1.5放大電路的主要性能指標
小結
習題
2 運算放大器
2.1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
2.2理想運算放大器
2.3基本線性運放電路
2.3.1同相放大電路
2.3.2反相放大電路
2.4同相輸入和反相輸入放大電路的其他應用
2.4.1求差電路
2.4.2儀用放大器
2.4.3求和電路
2.4.4積分電路和微分電路
2.5SPICE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3 二極體及其基本電路
3.1半導體的基本知識
3.1.1半導體材料
3.1.2半導體的共價鍵結構
3.1.3本徵半導體、空穴及其導電作用
3.1.4雜質半導體
3.2PN結的形成及特性
3.2.1載流子的漂移與擴散
3.2.2PN結的形成
3.2.3PN結的單向導電性
3.2.4PN結的反向擊穿
3.2.5PN結的電容效應
3.3二極體
3.3.1二極體的結構
3.3.2二極體的V-I特性
3.3.3二極體的主要參數
3.4二極體的基本電路及其分析方法
3.4.1簡單二極體電路的圖解分析方法
3.4.2二極體電路的簡化模型分析方法
3.5特殊二極體
3.5.1齊納二極體
3.5.2變容二極體
3.5.3肖特基二極體(SBD)
3.5.4光電子器件
3.6SPICE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4 雙極結型三極體及放大電路基礎
4.1 BJT
4.1.1 BJT的結構簡介
4.1.2 放大狀態下BJT的工作原理
4.1.3 BJT的V-T特性曲線
4.1.4 BJT的主要參數
4.1.5 溫度對BJT參數及特性的影響
4.2 基本共射極放大電路
4.2.1 基本共射極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4.3 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
4.3.1 圖解分析法
4.3.2 小信號模型分析法
4.4 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問題
4.4.1 溫度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
4.4.2 射極偏置電路
4.5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和共基極放大電路
4.5.1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4.5.2 共基電極放大電路
4.6 組合放大電路
4.6.1 共射—共基放大電路
4.6.2 共集—共集放大電路
4.7 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4.7.1 單時間常數RC電路的頻率響應
4.7.2 BJT的高頻小信號模型及頻率參數
4.7.3 單級共射極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4.7.4 單級共基極和共集電極放大電路的高頻響應
4.7.5 多級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4.8 單級放大電路的瞬態響應
4.9 SPICE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5 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5.1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場效應管
5.1.1 N溝道增強型MOSFET
5.1.2 N溝道耗盡型MOSFET
5.1.3 P溝道MOSFET
5.1.4 溝道長度調制效應
5.1.5 MOSFET的主要參數
5.2 MOSFET放大電路
5.2.1 MOSFET放大電路
*5.2.2 帶PMOS負載的NMOS放大電路(CMOS共源放大電路)
5.3 結型場效應管(JFEP)
5.3.1 JEET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5.3.2 JFET的特性曲線及參數
5.3.3 JFET放大電路的小信號模型分析法
*5.4 砷化鎵金屬-半導體場效應
5.5 各種放大器件電路性能比較
5.5.1 各種FET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項
5.5.2 各種放大器件電路性能比較
5.6 SPICE模擬例題
6 模擬集成電路
6.1 模擬集成電路中的直流偏置技術
6.1.1 BJT電流源電流
6.1.2 FET電流源
6.2 差分式放大電路
6.2.1 差分式放大電路的一般結構
6.2.2 射極耦合差分式放大電路
6.2.3 源極耦合差分式放大電路
6.3 差分式放大電路的傳輸特性
6.4 集成電路運算
6.4.1.CNOS MC14573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
6.4.2 BJTLM741集成運算放大器
6.5 實際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和對應用電路的影響
6.5.1 實際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
6.5.2 集成運放應用中的實際問題
6.6 變跨導式模擬乘法器
6.6.1 變跨導式模擬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6.6.2 模擬乘法器的應用
6.7 放大電路中的雜訊
6.7.1 放大電路中的雜訊
6.7.2 放大電路中的干擾
6.7.3 低雜訊放大電路舉例
6.8 SPICE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7 反饋放大電路
7.1 反饋的基本類型和分類
7.1.1 什麼是反饋
7.1.2 直流反饋與交流反饋
7.1.3 正反饋與負反饋
7.1.4 串聯反饋與並聯反饋
7.1.5 電壓反饋與電流反饋
7.2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四種組態
7.2.1 電壓串聯負反饋放大電路
7.2.2 電壓並聯負反饋放大電路
7.2.3 電流串聯負反饋放大電路
7.2.4 電流並聯負反饋放大電路
7.3 負反饋放大電路增益的一般表達式
7.4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7.4.1 提高增益的穩定性
7.4.2 減小線性失真
7.4.3 抑制負反饋內雜訊
7.4.4 對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的影響
7.5 深度負反饋條件下的近似計算
7.6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設計
7.6.1 設計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步驟
7.6.2 設計舉例
7.7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7.7.1 頻率響應的一般表達式
7.7.2 增益-帶寬積
7.8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
7.8.1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震盪性及穩定工作的條件
*7.8.2 頻率補償
7.9 SPICE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8 功率放大電路
8.1 功率放大電路的一般問題
8.2 射極輸出器——甲類放大的實例
8.3 乙類雙電源互補對稱功率放大器
8.3.1 電路組成
8.3.2 分析計算
8.3.3 功率BJT的選擇
8.4 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8.4.1 甲乙類雙電源互補對稱電路
8.4.2 甲乙類單電源互補對稱電路
8.5 集成功率放大器
8.5.1 功率器件的散熱與功率BJT的二次擊穿問題
8.5.2 功率VMOSFET和DMOSFET
8.5.3 以MOS功率管作輸出極的甲乙類功率放大器
8.5.4 BJT集成功率放大器舉例
8.6 SPICE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9 信號處理與信號產生電路
9.1 濾波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9.2 一階有源濾波電路
9.3 高階有源濾波電路
9.3.1 有源低通濾波電路
9.3.2 有源高通濾波電路
9.3.3 有源帶通濾波電路
9.3.4 二階有源帶阻率電路
*9.4 開關電容濾波器
9.5 正弦波振盪電路
9.6 RC正弦波振盪電路
9.7 LC正弦波振盪電路
9.7.1 LC選頻放大電路
9.7.2 變壓器反饋式LC振盪電路
9.7.3 三點式LC振盪電路
9.7.4 石英晶體振盪電路
9.8 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
9.8.1 電壓比較器
9.8.2 方波產生器
9.8.3 鋸齒波產生電路
9.9 SPICE 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10 直流穩壓電源
10.1 小功率整流濾波電路
10.1.1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10.1.2 濾波電路
*10.1.3 備壓整流電路
10.2 串聯反饋式穩壓電路
10.2.1 穩壓電源的質量指標
10.2.2 串聯反饋式穩壓電路的工作原理
10.2.3 三端集成穩壓器
10.2.4 三端集成穩壓器的應用
*10.3 開關式穩壓電路
10.3.1 開關式穩壓電路的工作原理
10.3.2 帶隔離變壓器的直流變換型電源
10.4 SPICE模擬例題
小結
習題
11 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
11.1 電子電路SPICE程序輔助分析
11.2 電子電路SPICE程序輔助設計
附錄A PSPICE/SPICE軟體簡介
A.1 PSpice A/D 模擬功能簡介
A.2 Capture 中的電路描述
A.3 Capture/PSpice A/D 集成環境
A.4 PSpice A/D 中的有關規定
附錄B 電路理論簡明復習
B.1 基爾霍夫電流,電壓定律
B.2 疊加原理
B.3 戴維寧定理和諾頓定理
B.3.1 戴維寧定理
B.3.2 諾頓定理
B.4 密勒定理
附錄C 電阻的彩色編碼和標稱阻值
參考文獻
索引(漢英對照)
部分習題答案
⑸ 常用電路模塊分析與設計指導的書籍目錄
第1章 信號放大與電子開關單元
1.1 阻容式低頻放大電路
1.1.1 三極體低頻放大器
1.1.2 場效應管低頻放大器
1.2 調諧式高頻放大電路
1.2.1 三極體調諧式高頻放大器
1.2.2 雙柵場效應管調諧式高頻放大器
1.2.3 集成濾波器在調諧式放大器中的應用
1.3 放大電路
1.3.1 三極體視頻放大器
1.3.2 利用MAX4100設計的寬頻高頻放大器
1.4 電子開關電路
1.5 集成模擬乘法器
1.5.1 模擬乘法器原理
1.5.2 MC1596組成調幅電路
1.5.3 MC1596構成的混頻器
1.5.4 MC1596構成的同步檢波器
1.5.5 AD834構成的AGC電路
第2章 集成運算電路
2.1 運算放大器的基本組成與等效模型
2.1.1 運算放大器的基本組成
2.1.2 運算放大器的低頻等效模型
2.2 比例放大電路
2.2.1 反相比例放大電路
2.2.2 同相比例放大電路
2.2.3 差動比例放大電路
2.3 加減運算電路
2.3.1 反相求和電路
2.3.2 雙運放加減運算電路
2.4 儀用放大器
2.5 程式控制增益放大電路
2.6 自動增益控制(AGC)放大電路
2.7 積分與微分電路
2.7.1 積分電路
2.7.2 微分電路
2.8 電壓比較器
2.8.1 四比較器LM339
2.8.2 簡單電壓比較器
2.8.3 具有限幅作用的比較器
2.8.4 滯回比較器
2.8.5 窗口比較器
2.9 U-I與I-U變換電路
2.9.1 U-I變換器
2.9.2 電流放大器
2.9.3 I-U變換器
2.10 有源濾波器
2.10.1 低通有源濾波器
2.10.2 高通有源濾波器
2.10.3 50Hz陷波器
2.11 集成模擬濾波器
2.12 運算放大器的其他應用
2.12.1 峰值保持電路
2.12.2 全波整流電路
2.13 運算放大器的供電
2.14 運算放大器的選型與使用技巧
2.14.1 運放的選用
2.14.2 運算放大器使用技巧
2.14.3 運放電路的調試
第3章 信號產生與變換單元
3.1 文氏橋振盪器
3.2 三點式正弦波LC振盪電路
3.3 晶體振盪器
3.4 用一隻電阻編程的寬頻振盪器
3.5 壓控振盪器(VCO)
3.5.1 三極體壓控振盪器
3.5.2 由MC1648組成的壓控振盪器
3.5.3 利用MAX2606設計的壓控振盪器
3.6 關於高頻電路中電感的計算與製作
3.6.1 單層空心線圈的計算公式
3.6.2 單層磁芯線圈的計算
3.7 函數信號發生器
3.7.1 運放構成的方波發生器
3.7.2 運放構成的矩形波(脈沖)發生器
3.7.3 555構成的矩形波(脈沖)發生器
3.7.4 三角波發生器
3.7.5 鋸齒波發生器
3.7.6 單片集成函數信號發生器MAX038
3.8 信號整形電路
3.9 鎖相環
3.9.1 關於頻率合成技術
3.9.2 鎖相環的基本原理
3.9.3 關於鎖相環中的環路濾波器
3.9.4 低頻鎖相環NE567的應用
3.9.5 MC145151單片PLL設計的可編程頻率合成器
3.9.6 MC145152單片PLL設計的可編程頻率合成器
3.9.7 以TLC2932為核心組成的鎖相環
3.10 DDS信號發生電路
3.10.1 DDS信號發生器的工作原理
3.10.2 DDS信號發生器設計範例
第4章 信號量化、採集與恢復單元
4.1 抽樣定理與模擬信號的數字化
4.2 D/A轉換器
4.2.1 D/A轉換器的種類與性能指標
4.2.2 D/A轉換器的基本結構
4.3 低速低精度D/A轉換器DAC0832
4.3.1 DAC0832的功能描述
4.3.2 DAC0832的基本組成和數模轉換關系
4.3.3 DAC0832與單片機的介面
4.4 A/D轉換器
4.4.1 A/D轉換器種類與性能指標
4.4.2 A/D轉換器的基本方案
4.5 低速高精度A/D轉換器ICL7109
4.5.1 ICL7109的功能描述
4.5.2 ICL7109與單片機介面
4.6 中速低精度A/D轉換器ADC0804
4.6.1 ADC0804的功能描述
4.6.2 DAC0804與單片機介面
4.7 中速多通道高精度A/D轉換器MAX125
4.7.1 MAX125的功能描述
4.7.2 MAX125與單片機介面
4.8 中速低精度多通道串列介面A/D轉換器TLC0832
4.9 A/D、D/A晶元的選型與編程技巧
4.9.1 A/D、D/A晶元的選型
4.9.2 數字信號的模擬化及數字數據表的產生
4.10 A/D、D/A輔助電路
4.10.1 時鍾電路
4.10.2 采樣保持電路
4.10.3 模擬多路器電路
4.10.4 基準電壓源電路
4.10.5 負電壓發生器電路
第5章 功率放大單元
5.1 概述
5.2 變壓器推挽式功放
5.3 OCL功放
5.4 OTL功放
5.5 BTL功放
5.6 集成音頻功放
5.6.1 LM386集成功放的應用
5.6.2 「傻瓜」集成功放
5.6.3 TDA2007A集成功放的應用
5.6.4 TDA1521A集成功放的應用
5.6.5 TDA2822集成功放的應用
5.6.6 用TDA7294設計的大功率功放
5.7 D類音頻功率放大器
5.8 高頻功率放大電路
5.8.1 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電路
5.8.2 關於高頻功率放大器中的匹配網路
5.8.3 匹配網路計算舉例
5.9 功率放大器設計、製作與調試的若干考慮
第6章 感測器及其介面電路單元
6.1 阻性感測器前置放大電路
6.1.1 電壓驅動方式
6.1.2 電流驅動方式
6.1.3 振盪器驅動方式
6.2 容性感測器前置放大電路
6.3 感性感測器前置放大電路
6.4 電壓輸出型感測器前置放大電路
6.5 電流輸出型感測器前置放大電路
6.6 感測器應用實例
6.6.1 AD590溫度感測器應用實例
6.6.2 電阻應變片應用實例
6.6.3 光電二極體應用實例
6.6.4 數字感測器應用實例
6.7 GPS模塊感測器
6.8 感測器的標定技巧
6.8.1 實場(地)標定法
6.8.2 模擬替代法
6.8.3 標定技巧
第7章 基本數字信號處理單元
7.1 基本邏輯單元電路
7.1.1 門電路
7.1.2 觸發器
7.1.3 用於脈沖整形的觸發器
7.2 編碼與解碼電路
7.2.1 編碼器
7.2.2 解碼器
7.3 鎖存器與匯流排驅動電路
7.3.1 鎖存器
7.3.2 匯流排驅動器
7.4 計數與時鍾電路
7.4.1 二進制計數器
7.4.2 十進制計數器
7.4.3 任意進制計數器
7.4.4 分頻器
7.4.5 集成時鍾晶元DS1302
第8章 信息無線傳輸單元
8.1 信息無線傳輸概述
8.2 無線信息的發送原理
8.3 簡單調頻發射機
8.4 MAX2606實現調頻發射
8.5 MC2833晶元組成的調頻發射機
8.6 無線信息的接收
8.7 接收機前端變頻信號處理晶元NE602的應用
8.8 利用電視機高頻頭設計的二次變頻調頻接收機
8.9 MC3362組成的調頻接收機
第9章 無線遙控單元
9.1 遙控電路的組成
9.2 多路無線遙控中的編碼/解碼
9.3 超聲波遙控發射/接收電路
9.4 紅外遙控接收電路CX20106及其應用
9.5 VD5026/VD5027編碼/解碼晶元在多路遙控中的應用
9.5.1 VD5026/VD5027晶元說明
9.5.2 VD5026/VD5027四路編碼遙控電路
9.5.3 其他編碼/解碼晶元
9.6 遙控通道的擴展
9.7 無線發射/接收頭在遙控電路中的應用
9.7.1 超溫檢測無線報警電路
9.7.2 15路熱釋電紅外無線探測報警系統
第10章 語音電路單元
10.1 語音IC概述
10.2 音樂IC
10.3 ISD1800系列語音IC
10.4 PM50系列語音IC
10.5 PM50系列語音IC的開發
10.5.1 並行控制模式(PM50 Standard)
10.5.2 串列控制模式(PM50 Serial)
10.5.3 智能模式(PM50 Power)
10.5.4 其他編輯模式
10.6 語音識別IC
第11章 自動控制技術單元
11.1 概述
11.2 具有上下限的溫度自動控制器
11.3 水位自動控制電路
11.4 時間自動控制電路
第12章 電子電路設計與製作
12.1 電子電路設計與製作入門
12.2 電子電路設計
12.2.1 電子電路設計的基本原則
12.2.2 電子電路設計的基本方法
12.2.3 電子電路設計的一般步驟
12.3 電子電路製作
12.3.1 電子工程師必須重視電子電路製作工藝
12.3.2 PCB排版設計及元件布局
12.3.3 PCB設計的接地問題
12.3.4 手工製作PCB
12.3.5 元器件的測試與篩選
12.3.6 焊接工藝
12.3.7 裝配工藝
12.3.8 關於機殼的設計與製作
12.4 裝配中的防電磁干擾與屏蔽技術
12.4.1 裝配中的電磁干擾防護
12.4.2 電子線路中的屏蔽技術
12.5 電子電路的調試
12.5.1 電子電路調試的步驟
12.5.2 電子電路調試的若干問題
12.6 電子電路的故障檢測
12.6.1 排除故障的常用方法
12.6.2 正確處理排除故障時的幾個關系
附錄A 74系列晶元型號及功能
附錄B 74系列晶元按功能索引
附錄C 4000系列晶元及其對應關系
附錄D 4000系列晶元按功能索引
附錄E 二極體參數匯總
附錄F 三極體參數匯總
附錄G 場效應管參數匯總
附錄H 常用三極體性能參數表
附錄I 常用運算放大器性能參數表
附錄J 常用敏感電阻
參考文獻
⑹ 求教……什麼是電路分區圖室內設計方向的!有CAD截圖更好……謝謝
一、 成品房的裝修范圍: 廚房牆頂地飾面、櫥櫃及廚房電器(不含冰箱)安裝到位 。 衛生間牆頂地飾面、包含潔具及五金掛件安裝到位 。 陽台地面 。 廳房牆面、天花抹平並飾面乳膠漆 。 廳房地面玻化磚或強化木地板鋪地 。 成品房模壓門及門套、門鎖五金安裝。 所有窗戶安裝石材窗檯板。 廳房及廚衛、陽台燈具的安裝 。 所有水、電線路安裝到位 。 二、 單元戶內施工圖圖紙目錄 1. 封面 2. 設計說明 3. 圖紙目錄 4. 戶型平面布置圖 5. 戶型天花布置圖 6. 戶型電路圖 7. 陽台地面鋪磚圖 8. 陽台給排水布置圖 9. 廚房放大平面圖 10. 廚房地面鋪磚圖 11. 廚房天花燈點陣圖 12. 廚房A.B.C.D立面圖 13. 廚房A.B.C.D立面鋪磚圖 14. 廚房電路圖 15. 廚房給排水布置圖 16. 衛生間放大平面圖 17. 衛生間地面鋪磚圖 18. 衛生間天花燈點陣圖 19. 衛生間A.B.C.D立面圖 20. 衛生間A.B.C.D立面鋪磚圖 21. 衛生間電路圖 22. 衛生間給排水布置圖 23. 窗檯板大樣 24. 房門及門套安裝大樣圖 25. 門檻石或擋水石施工大樣圖 三、 圖紙深度要求: 1. 設計說明: 整套圖紙的概括說明及設計原則的闡述; 整個室內材料部品的闡述; 對於沒有具體圖紙的部位進行統一的注釋(如廳房的立面做法、工藝要求等); 設計說明中可包括電氣和水系統部分的說明; 2. 總平面圖: 傢具按1:1比例合理擺放,並加以注釋; 標明每個功能區域及地面材質; 戶型軸線尺寸清晰; 立面索引明確清晰; 3. 天花平面: 標明吊頂材料及做法; 燈具注釋,或用圖例說明; 燈具的定位尺寸及燈具大小、型號注釋; 4. 廚衛立面圖: 牆面的鋪磚方式或鋪磚原則的注釋; 開關插座的定位尺寸及定位原則說明; 櫥櫃、潔具的擺放尺寸以及相關五金掛件的安置尺寸; 廚房電器的擺放位置; 整體櫥櫃的樣式; 櫥櫃大樣圖; 表明所有材料的材質及規格尺寸(包括玻璃的類型厚度、磚的類型和尺寸、鏡子的樣式、鏡前燈的位置等) 。 5. 電路圖: 標明插座的規格和數量,必要時可另附電路設計施工說明; 在牆面鋪磚圖上,將開關插座與瓷磚的結合方式表明清晰,避免開關插座位於單塊瓷磚的中間; 6. 水路圖: 廚衛所有下水的具體位置的定位尺寸應清晰明了; 針對不同的下水和地漏的管徑應有說明; 下水管與完成牆面的距離尺寸應有註明;特別是座便下水位置的確定; 冷熱水的進水管定位可用文字說明高度,平面上應有明確的尺寸定位; 7. 大樣圖: 詳細交待施工工藝和做法; 對石材的品種、色澤、規格、倒邊方式作出明確的規定; 對衛生間瓷磚碰角方式應有註明; 廚衛立管包管方式應有註明; 所有室內陰、陽角的處理方式應有說明; 四、交樓標准細則 (一) 廚房 設計原則 1. 注意洗槽、爐台及切菜台的位置,最好呈90度的方位擺放。 2. 爐台不能正對洗槽。 3. 爐台盡可能遠離冰箱位,整體櫥櫃至少預留750mm寬的冰箱位。 4. 帶功能陽台的廚房,應將煤氣表移至功能陽台,盡量不要佔用室內空間。 5. 煤氣報警系統可安制在爐台以下的櫥櫃中(吸頂式報警器除外) 。 6. 洗槽盡量朝向窗戶 。 7. 廚房吸頂燈的安放位於除去吊櫃所佔空間平面的正中心。 8. 根據實際需要可在洗槽正上方安制一盞筒燈。 9. 廚房房門最小寬度為800mm。 10. 吊頂標高不得低於窗戶上沿口。標高不得低於2300mm。 材料部品要求 1. 地面:防滑地磚、常規尺寸:300x300mm。 2. 牆面:牆磚或無縫磚、淺色。常規尺寸:200x300mm、330x550mm。 3. 天花吊頂:條形鋁扣板或方形鋁扣板、白色 。 4. 成品煙道 。 5. 擋水石 。 6. 整體廚櫃 。 n 櫥櫃:吊櫃、地櫃、人造大理石檯面、調味拉欄(1個) 。 n 雙缸洗碗槽(含洗菜藍) 。 n 擺式菜盆龍頭 。 n 不銹鋼掛桿(1套) 。 n 皂液器 。 7. 電器(配送) n 抽油煙機 n 煤氣灶 n 排氣扇 n 燃氣熱水器 n 微波爐 n 消毒櫃(或洗碗機) 設備要求 1. 電路設備: n 整個廚房的插座不得少於9個,對應每個電器的位置,備用插座至少兩個; n 油煙機、微波爐、爐灶、熱水器、消毒櫃或洗碗機的插座應隱藏在櫥櫃中; n 在爐台上方布置1組多用插座,供油煙機用; n 在切菜台上方及其它位置均勻布置2組五孔插座。 n 插座底邊距地均為1.2m(或根據牆磚大小調整)。 n 開關設置在入口處,與門的開啟方向同邊,一組照明開關,一組排風扇開關。其中將吸頂燈與筒燈分開控制。 2 . 水路設備: n 洗槽位置設下水管一個 ; n 靠近洗槽附近地面設地漏一個 ; n 如送洗碗機則需另加一個下水管 ; n 冷熱水管接到洗槽位 。 (二) 衛生間 1. 公共衛生間 設計原則 標准衛生間平面布置示意 1. 注意干濕區域的分區,洗衣機盡量能有單獨的空間。 2. 衛生間房門寬度最小750mm,設計時注意另外留出至少50mm門套的距離,並且開門的方向朝向洗手台及銀鏡。 3. 每種潔具的使用功能空間大小見上圖。 4. 窗戶的位置應避開淋浴屏或淋浴房,不能讓淋浴屏將窗戶分割。 5. 衛生間內立管安制應盡量貼牆角,包管完成面尺寸應在230x230mm左右,誤差不超過50mm。 6. 衛生間採用電熱水器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將熱水器置於天花吊頂內。 7. 衛生間放水塗料的塗刷原則: a.防水塗料必須由地面上牆1.2m以上。 b.淋浴位置三面牆的防水必須由地面上牆1.8m以上。 c.安裝淋浴屏時,應用玻璃膠將打過螺絲的地方封塗起來。 d.五金掛件的安裝時,應注意將打螺絲的部位進行局部防水處理。 材料部品要求 1.牆面:牆磚、淺色 2.地面:防滑地磚、淺灰色 3.天花吊頂:條形鋁扣板或方形鋁扣板、白色 4.面盆:陶瓷柱盆 5.淋浴:鋼化玻璃淋浴屏風 6.座便器:噴射虹吸式連體 / 分體座便器 7.浴霸(含排氣扇) 8.五金配件:a、廁紙盒(1個) b、毛巾桿(2套) c、毛巾鉤(1套) d、玻璃置物架(1套) e、玻璃置物角架(1套) d、馬桶刷(一套) 9. 成品鏡(含鏡前燈) 10. 龍頭:a、面盆龍頭 b、淋浴龍頭及花灑 c、座便進水球閥 d、洗衣機龍頭 設備要求 1. 電路設備: n 插座不少於三組,分別為洗衣機一組;吹風機一組;熱水器一組,其中熱水器插座安裝在距地面1.8m以上的位置;吹風機插座放在銀鏡兩側的位置。 n 插座底邊距地1.4m。(安裝位置可參考附圖,並根據牆磚大小適當調整高度) 。 n 開關設置在入口處,與門的開啟方向同邊,一組控制浴霸及照明,一組控制鏡前燈。靠近淋浴位置的插座應使用防濺型插座。 n 浴霸的位置安制在淋浴屏外150mm左右處,或與鏡前燈保持相應的距離,已滿足不同的照明需求。 n 電話機插座底邊距地1.4m。盡量放置在座便和淋浴都能方面拿到的位置。 2. 水路設備: n 下水管的位置根據潔具的位置定位,標明尺寸。 n 冷熱水進水管接到洗手盆和淋浴位置,座便、洗衣機位置只留冷水進水管。 n 座便下水採用?110PPR管,管心距完成牆邊距離不少於300mm。 2.主卧衛生間 基本要求同公共衛生間,只是材料部品方面將淋浴隔斷改為浴缸,並配浴簾桿。且主衛可不予考慮洗衣機的使用。 (三) 廳房 材料部品要求 1. 入戶門(門鎖、貓眼、門鈴) ; 2. 房門:實木成品門 (規格:1900mm X 850mm); 3. 室內照明系統(燈具、面板、插座、線路等) ; 燈具:廚衛節能燈盤 ; 廳房吸頂燈 ; 陽台吸頂燈 ; 4. 強電分配原則: n 住戶配電箱的位置不能安放在客廳或餐廳的主要牆面上,如有玄關的戶型,安放在玄關的側面牆壁上;如沒有玄關的戶型,應盡量安放在大門的上方或大門附近的牆面上。 n 住戶配電箱內的電源總開關應採用兩極開關,總開關容量選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避免出現與分開關同時跳閘的現象; n 一般家庭住宅至少應有照明、電腦、空調、廚房、衛生間及其他普通插座等6個迴路,或者也可增設1~2個迴路(照明、空調也可設兩個迴路); n 一台製冷量較大的櫃式空調器放在客廳,壁掛式空調器放在卧室,若同時使用,負荷可超過4kW,所以也可用兩迴路供電,將空調櫃機單獨分一迴路。 n 住宅空調電源插座、其他電源插座與照明應分路設置; n 每套廚房電源插座和衛生間電源插座,宜設置獨立迴路; n 為了防止其他家用電器影響電腦供電,則必須把計算機另設一個迴路; n 住戶配電箱內供電系統圖如圖1所示: 5. 弱電系統分配原則: n 有線―每戶至少2個信息點(客廳、主卧) 。 n 電話―每戶2個信息點(三房以上戶型至少4個點:客廳、主卧、次卧、主衛) 。 n 寬頻―每戶1個信息點(三房以上戶型至少2個點:卧室) 。 6. 窗檯板:中國黑、啡網紋、爵士白 。 7. 門檻石:黑白根、流沙石、啡網紋 。 8. 牆面:建議使用有色乳膠漆。如:淺黃色。 品牌可選用ICI、、多樂士、立邦漆等。 各功能房間設備要求 1. 客廳電路設備 n 強、弱電線總閘設置在靠近門口的位置,兩線盒不能放置在同一面牆上,且之間的距離不得少於300mm。 n 整個客廳強電插座數量至少7-9組,主要的家用電器有音響(擴音機、VCD機、混響機)、落地燈、台燈、電話、電視、空調等。 n 彩電、音響3組二孔插座。 n 空調1組三孔插座。 n 沙發、邊幾部位需設置一個電話位,兩邊至少各1組多用插座(用於落地燈、台燈等) n 其他牆面視情況設置1-2組插座位備用。 n 客廳插座底邊距地高度一般為300mm,電視櫃區域的插座高度可適當放寬到500mm(即電視櫃檯面上) n 小於20m2的客廳,空調機一般採用壁掛式,其插座底邊距地為1.8m;如客廳大於20m2,採用櫃機插座高度為1.0m。 n 客廳吸頂燈具的線路應分為至少兩股迴路,開關分別開啟。同時大門入口處的開關在離卧室區域較近的位置設置成雙控線,便於操作使用。 n 客廳及餐廳的吸頂燈定位應以傢具擺放色位置而定,不能簡單以房間中心為準定位。 2.主卧電路設備 n 共設強電插座5組,弱電插座2組。 n 雙人床寬一般為1.8m,那麼,床頭兩邊各設1組四孔電源插座,底邊距地面500mm高,以供床頭台燈、落地風扇及電熱毯之用。 n 床頭並設一個電話插座。 n 床頭的對角(指窗戶方向)設一個有限電視插座及1組多用電源插座。 n 靠窗前的側牆上設1組空調電源插座(與床頭方向同邊)。 n 其它適當位置設1組多用電源插座,作備用。 n 房間入口控制頂燈的開關設置成雙控線,其另一開關設置在床頭一側,與插座並行排列。 3. 次卧或書房電路設備: n 共設強電插座5組,弱電插座2組。 n 人們一般習慣把書桌擺在靠近窗前的位置,所以窗前牆邊布置電話、寬頻插口。多用插座2組,供電腦、傳真機、列印機之用。 n 適當的位置布置至少1組電源多用備用插座。 n 窗前的側面牆上布置一個壁掛式空調機插座1組(空調位避免正對床) 。 n 空調機底邊距地1.8m;備用插座底邊距地為300mm;其餘強、弱電插座底邊距地均為1.0m。(即寫字台檯面上) 。 (四) 陽台 材料部品要求 1. 地磚:300x300防滑地磚(外牆飾面為塗料時,陽台地磚要上返地腳線,高度根據實際陽台邊的高度確定) 。 2. 欄桿:不銹鋼、鐵花欄桿、玻璃欄桿等 。 3. 曬衣架 水電設備 n 功能陽台需要預留上下水位,以及一個電源插座,供洗衣機或拖把池之用。 n 陽台應設照明,電源開關設在室內。
⑺ 在電氣控制系統的電路圖中需要將接觸器繼電器觸頭索引列出來是為了什麼
這是需要可以查出接觸器、繼電器觸頭接點用在那裡。
⑻ 分析串聯電路測量時採用安培表外接法和內接法索引出的誤差及意義。
引出的誤差就是電阻的大小之分,
電壓表與電流表都是有內阻的,分別用RV和RA表示,
內接時,電壓表所測電壓值為電阻和電流表上的總電阻U=UR+UA,而其電流值為准確值(經過電阻R的電流),利用歐姆定律計算得到的電阻為U/I=(UR+UA)/I=R+RA, 是大於未知電阻的值R;
外接時,電流表所測電流值為經過電阻R和經過電壓表的總電流I=IR+IV,而其電壓值為准確值(加在電阻R上的電壓),因此,克計算得到的電阻U/I=U/(IR+IV)<R。
至於意義,不好意思,我現在記得不是很清楚,我會去查閱看看的。
⑼ 電子識別系統的 電路 原理
樓主是要一個探測有無活人的硬體設備還是程序有問題?
⑽ 軸向引線扁平索引封裝,什麼是軸向引線扁平索引封裝
扁平封裝:四邊具有翼形短引線,引線間距為1.00、0.80、0.65、0.50、0.40、0.30mm等的塑料封裝薄形表面組裝集成電路。
眾所周知,現在使用的裝配手段仍是通孔插裝,表面組裝、直接安裝三大類並存。但最大量最普遍的是表面組裝,即SMT。目前,SMT中用得最多的IC封裝是SOIC及QFP(四邊扁平封裝)。當引腳數少時,SOIC足以滿足要求,而引腳數較多時,則就是QFP的天下了。其分水嶺大約是64個腳。早期FP,由於引腳平伸在外且較長,其強度較差,很易變形,極難保持引腳的共面性。而且占據印製板面積也較大。現代的將引腳彎曲,且外伸部分較短(Ⅰ型引線),這樣引腳強度大增。不易變形,大大方便了裝運和使用,佔用面積也較小。
貼片封裝:
在 SMT 零件中,可分為有極性零件與無極性零件兩大類。
無極性零件:電阻、電容、排阻、排容、電感
有極性零件:二極體、鉭質電容、IC
其中,無極性零件在生產中不需進行極性的識別,在此不贅述;但有極性零件之極性對產品
有致命的影響,故下面將對有極性零件進行詳盡的描述。
1、二極體(D):在實際生產中二極體又有很多種類別和形態,常見的有 Glass tube diode 、
Green LED、Cylinder Diode 等幾種。
(1)、Glass tube diode:紅色玻璃管一端為正極(黑色一端為負極)
(2)、Green LED:一般在零件表面用一黑點或在零件背面用一正三角形作記號,零件表面黑
點一端為正極(有黑色一端為負極);若在背面作標示,則正三角形所指方向為負極。
(3)、Cylinder Diode: 有白色橫線一端為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