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PCB焊接工藝要求有哪些
元器來件加工處理的工藝要求源
元器件在插裝之前,必須對元器件的可焊接性進行處理,若可焊性差的要先對元器件
引腳鍍錫。元器件引腳整形後,其引腳間距要求與PCB板對應的焊盤孔間距一致。
元器件引腳加工的形狀應有利於元器件焊接時的散熱和焊接後的機械強度。
元器件在PCB板插裝的工藝要求
元器件在PCB板插裝的順序是先低後高,先小後大,先輕後重,先易後難,先一般元
器件後特殊元器件,且上道工序安裝後不能影響下道工序的安裝。
元器件插裝後,其標志應向著易於認讀的方向,並盡可能從左到右的順序讀出。
有極性的元器件極性應嚴格按照圖紙上的要求安裝,不能錯裝。
元器件在PCB板上的插裝應分布均勻,排列整齊美觀,不允許斜排、立體交叉和重疊
排列;不允許一邊高,一邊低;也不允許引腳一邊長,一邊短。
⑵ 電路設計中的布線和焊接技術的技巧
1 電路的布線與軟體來設計自PCB板時有莫大的關系。設計的PCB板能否通過兼容性,能否通過耐溫,抗干擾的測試,以
2 元器件的作用每個都要知道,知道的優點和缺點,設計的時候當然也要設想到PCB板的線路走向是否合理,這個技巧其實就是一個元器件的了解和熟悉透徹
3多練習畫PCB設計圖。這個可以增強你的設計布局和排列。基本工就是元器件的作用參數,性能,優若點。。
焊接技術無外乎就是多焊,多動手,孰能生巧,還有焊接的時候自己可以試著去換角度去焊接,換方位去焊接,烙鐵與水平線成什麼角度,這個都是要自己慢慢琢磨出來的。
⑶ 印製PCB電路板的最佳焊接方法有哪幾種
1 沾錫作用
當熱的液態焊錫溶解並滲透到被PCB焊接的金屬表面時,就稱為金屬的沾錫或金屬被沾錫。焊錫與銅的混合物的分子形成一種新的部分是銅、部分是焊錫的合金,這種溶媒作用稱為沾錫,它在各個部分之間構成分子間鍵,生成一種金屬合金共化物。良好的分子間鍵的形成是PCB焊接工藝的核心,它決定了PCB焊接點的強度和質量。只有銅的表面沒有污染,沒有由於暴露在空氣中形成的氧化膜才能沾錫,並且焊錫與工作表面需要達到適當的溫度。
2 表面張力
大家都熟悉水的表面張力,這種力使塗有油脂的金屬板上的冷水滴保持球狀,這是由於在此例中,使固體表面上液體趨於擴散的附著力小於其內聚力。用溫水和清潔劑清洗來減小其表面張力,水將浸潤塗有油脂的金屬板而向外流形成一個薄層,如果附著力大於內聚力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錫-鉛焊錫的內聚力甚至比水更大,使焊錫呈球體,以使其表面積最小化(同樣體積情況下,球體與其他幾何外形相比具有最小的表面積,用以滿足最低能量狀態的需求)。助焊劑的作用類似於清潔劑對塗有油脂的金屬板的作用,另外,表面張力還高度依賴於表面的清潔程度與溫度,只有附著能量遠大於表面能量(內聚力)時,才能發生理想的沾錫。
3 金屬合金共化物的產生
銅和錫的金屬間鍵形成了晶粒,晶粒的形狀和大小取決於PCB焊接時溫度的持續時間和強度。PCB焊接時較少的熱量可形成精細的晶狀結構,形成具有最佳強度的優良PCB焊接點。反應時間過長,不管是由於PCB焊接時間過長還是由於溫度過高或是兩者兼有,都會導致粗糙的晶狀結構,該結構是砂礫質的且發脆,切變強度較小。
採用銅作為金屬基材,錫-鉛作為焊錫合金,鉛與銅不會形成任何金屬合金共化物,然而錫可以滲透到銅中,錫和銅的分子間鍵在焊錫和金屬的連接面形成金屬合金共化物Cu3Sn 和Cu6Sn5。
金屬合金層(n相+ε相)必須非常薄,激光PCB焊接中,金屬合金層厚度的數量級為0.1mm ,波峰焊與手工烙鐵焊中,優良PCB焊接點的金屬間鍵的厚度多數超
過0.5μm 。由於PCB焊接點的切變強度隨著金屬合金層厚度的增加而減小,故常常試著將金屬合金層的厚度保持在1μm 以下,這可以通過使PCB焊接的時間盡可能的短來實現。
金屬合金共化物層的厚度依賴於形成PCB焊接點的溫度和時間,理想的情況下,PCB焊接應在220 't約2s 內完成,在該條件下,銅和錫的化學擴散反應將產生適量的金屬合金結合材料Cu3Sn 和Cu6Sn5厚度約為0.5μm 。不充分的金屬間鍵常見於冷PCB焊接點或PCB焊接時沒有升高到適當溫度的PCB焊接點,它可能導致PCB焊接面的切斷。相反,太厚的金屬合金層,常見於過度加熱或PCB焊接太長時間的PCB焊接點,它將導致PCB焊接點抗張強度非常弱。
4 沾錫角
比焊錫的共晶點溫度高出大約35℃時,當一滴焊錫放置於熱的塗有助焊劑的表面上時,就形成了一個彎月面,在某種程度上,金屬表面沾錫的能力可通過彎月面的形狀來*估。如果焊錫彎月面有一個明顯的底切邊,形如塗有油脂的金屬板上的水珠,或者甚至趨於球形,則金屬為不可PCB焊接的。只有彎月面拉伸成一個小於30。的小角度才具有良好的PCB焊接性。
⑷ 電路焊接難題, 高手進
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的焊接工藝
摘要通過對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焊接工藝評定、焊接工藝編制、焊工培訓、焊接質量
檢驗、酸洗-鈍化處理等環節的試驗和實施,解決了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焊接技術和與此相
關的一些生產技術難題,圓滿地製成了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產品。
關鍵詞:復合鋼板焊接工藝焊接工藝評定
0前言
10萬噸/年甲醇工程中的3台分離器的筒體需用奧氏體系復合鋼板(16MnR+SUS304)制
作,其規格分別為φ1400 mm×(18+3)mm×2600 mm,φ1200 mm×(16+3)mm×3000
mm,φ2200 mm×(36+3)mm×4650 mm。經試驗,較好地解決了奧氏體體系復合鋼板焊
接技術和相關的一些生產技術難題,圓滿地製成了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產品。
1技術方案
1.1焊接工藝評定
根據GB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的規定,選用(18+3)mm和(36+3)mm兩種規格
的奧氏體系復合鋼板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參照的主要標準是JB4708—2000《鋼制壓力容器
焊接工藝評定》、JB/T 4709—2000《鋼制壓力容器焊接規程》、GB/T13148—91《不銹復
合
鋼板焊接技術條件》、CD130A3—84《不銹復合鋼板焊制壓力容器技術條件》。
1.1.1焊接方法的選擇
以往焊接不銹鋼復合板時,基層大都採用焊條電弧焊。由於該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產品
直徑大、壁厚厚,工期緊,決定基層採用埋弧自動焊,過渡層和覆層採用焊條電弧焊。
1.1.2坡口形式的設計
為了保證奧氏體系復合鋼板原有的綜合性能,應對基層、過渡層和覆層分別進行焊接。
設計的坡口根部間隙b=0~2 mm,坡口形式如圖1所示。其優點是:
(1)便於基層採用埋弧自動焊進行施焊。
(2)坡口尺寸標注以覆層為基準,盡量使覆層對齊,以保證其耐腐蝕性能。
1.1.3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
厚度為(18+3)mm的復合鋼板,不必進行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厚度為(36+3)mm
的復合鋼板,應進行焊前預熱,其溫度為100~150℃,並應進行焊後熱處理。為避開奧氏體
不銹鋼的敏化溫度區間(580~620℃),採用「低溫長時」的熱處理方式,即熱處理溫度為
500~550℃,保溫時間不少於8 h。焊後熱處理應在基層焊接結束之後、過渡層與覆層焊
接之前進行。
1.1.4焊接工藝參數
焊接材料的選擇及焊接工藝參數見表1。
在確定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焊接工藝參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遵循先焊基層,再焊過渡層,最後焊覆層的焊接順序。
(2)過渡層焊接應採用小直徑焊條,並採用小參數反極性進行直道焊,以降低基層對過
渡層焊縫的稀釋作用。
(3)覆層焊接時,應選用小直徑焊條,並以小參數反極性進行直道焊。
按照圖紙要求,採取酸洗-鈍化一次處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酸洗-鈍化效果。
2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焊接工藝的改進
2.1焊接方法的改進
從掌握的資料來看,奧氏體系復合鋼板基層焊接往往採用焊條電弧焊,現改用埋弧自
動焊焊接,並順利地通過了焊接工藝評定。基層採用埋弧自動焊焊接,其優越性是多方面的,
生產效率高,焊縫質量優良,表面成形美觀,勞動條件好,節省了焊材和能源。
2.2坡口形式設計合理
以往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焊接坡口形式主要是為用焊條電弧焊焊接基層而設計的。採用
埋弧自動焊焊接基層,專門設計了焊接坡口形式。實踐證明,設計的焊接坡口形式科學合
理、經濟可行。
2.3增加覆層化學成分分析檢查項目
在焊接工藝評定過程中,參照了「不銹鋼復合鋼板焊接工藝評定試驗」
[1]
所介紹的試
驗項目,同時增加了覆層化學成分分析一項檢查項目。其理由是:
(1)覆層焊接特別是覆層側剝離一定深度後焊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在基層上堆
焊不銹鋼,而JB4708—2000《鋼制壓力容器焊接工藝評定》標准對於耐蝕層堆焊工藝評定
是有覆層化學成分分析檢查要求的。
(2)GB/T13148—91《不銹復合鋼板焊接技術條件》附加試驗項目有「復材焊縫成分
分析」檢查要求。
(3)CD130A3—84《不銹復合鋼板焊制壓力容器技術條件》對板材檢驗有「復層化學成
分分析」要求。
2.4錯邊量控制措施得當
對奧氏體系復合鋼板錯邊量的控制要求比普通碳鋼或低合金鋼嚴格得多,錯邊量不超
標,是保證其強度和耐蝕性能的一個關鍵。為此,採取以下措施:
(1)嚴格按照「筒體下料展開尺寸的精確解」
[2]
計算展開長度,並保證實際下料尺寸准
確。
(2)保證筒節滾圓質量,控制好圓度。
(3)坡口形式尺寸標注以覆層為基準,確保錯邊量不超標。
(4)環縫組對時採用「圓環形徑向找圓工裝」,保證筒體圓度和組對質量。
(5)封頭與筒體組對,首先保證各自的圓度,再以封頭周長匹配筒體周長,保證封頭與
筒體的組對質量。
2.5滿足焊縫探傷要求的措施可行
奧氏體系復合鋼板射線探傷僅對基層而言,覆層只需進行滲透探傷檢查。在設計焊接
坡口形式時,將覆層側剝離10~14 mm寬度,為X射線照相提供可對比的寬度。基層焊縫應比
剝離後的平面高出0~4mm,這也正是GB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對自動焊焊縫余高的規
定。這時,在X射線照相底片上就是焊縫顏色較亮,母材顏色較暗,解析度高,容易發現焊縫
缺陷,也便於焊縫返修。這里的關鍵是:①保證剝離面平整,不允許出現明顯的凸凹面及傾
斜面;②保證焊縫余高為0~4 mm,最好應比剝離面稍高;③焊縫只允許熔化剝離面2~3 mm
寬度,留出7~12 mm的剝離面寬度作為可對比寬度,不允許基層焊縫覆蓋整個剝離面,更不
允許熔化覆層。
3結論
(1)採用埋弧自動焊焊接奧氏體系復合鋼板基層是完全可行的,設計的坡口形式科學合理。
(2)控制奧氏體系復合鋼板錯邊量的措施和滿足焊縫探傷要求的措施是有效的,且方
便可行。
(3)建議在奧氏體系復合鋼板焊接工藝評定標准中增加覆層化學成分分析檢查項目。
參考文獻
[1]戈兆文,徐道榮,王立新.不銹鋼復合鋼板焊接工藝評定試驗[J].壓力容器,1994,
11(2):172-175.
[2]張建文.大型不銹復合鋼板壓力容器的製造質量控制[J].壓力容器,1997,14
(1):67-69.
⑸ 電路板如何焊接技術
電路板如何焊接,首先將電腦鐵調到350度±10度,然後將電腦鐵的頭 a柱焊盤預約2~3秒,再將焊錫線放在電腦題頭處,是焊錫線融化融化的焊錫充分的認識焊盤和軟體影響持續1~2秒,拿開烙鐵焊接完成。
⑹ 關於電路板焊接
1. 元器件裝焊順序依次為:電阻器、電容器、二極體、三極體、集成電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為先小後大。
2. 晶元與底座都是有方向的,焊接時,要嚴格按照PCB板上的缺口所指的方向,使晶元,底座與PCB三者的缺口都對應。
3. 焊接時,要使焊點周圍都有錫,將其牢牢焊住,防止虛焊。
4. 在焊接圓形的極性電容器時(一般電容值都是比較大的),其電容器的引腳是分長短的,以長腳對應「+」號所在的孔。
5. 晶元在安裝前最好先兩邊的針腳稍稍彎曲,使其有利於插入底座對應的插口中。
6. 電位器也是有方向的,其旋鈕要與PCB板上凸出方向相對應。
7. 取電阻時,找到所需電阻後,拿剪刀剪下所需數目電阻,並寫上電阻,以便查找。
8. 裝完同一種規格後再裝另一種規格,盡量使電阻器的高低一致。焊完後將露在印製電路板表面多餘引腳齊根剪去。
9. 焊接集成電路時,先檢查所用型號,引腳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時先焊邊沿對腳的二隻引腳,以使其定位,然後再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逐個焊接。
10. 對引腳過長的電器元件(如電容器,電阻等),焊接完後,要將其剪短。
11. 焊接後用放大鏡查看焊點,檢查是否有虛焊以及短路的情況的發生。
12. 當有連線接入時,要注意不要使連線深入過長,以至於將其旋在電線的橡膠皮上,出現斷路的情況。
13. 當電路連接完後,最好用清洗劑對電路的表面進行清洗,以防電路板表面附著的鐵屑使電路短路。
14. 在多台儀器老化的時候,要注意電線的連接,零線對零線,火線對火線。
15. 當最後組轉時,應將連線紮起,以防線路混亂交叉。
16. 要進行老化工藝,可發現很多問題,連線要接緊,螺絲要旋緊,當反復插拔多次後,要注意連線接頭是否有破損。
17. 焊接上錫時,錫不宜過多,當焊點焊錫錐形時,即為最好。
⑺ 電路板焊接的工藝方法
在焊接BGA之前,PCB和BGA都要在80℃~90℃,10~20小時的條件下在恆溫烤箱中烘烤,目的是除潮,更具受潮程度不同適當調節烘烤溫度和時間。沒有拆封的PCB和BGA可以直接進行焊接。特別指出,在進行以下所有操作時,要佩戴靜電環或者防靜電手套,避免靜電對晶元可能造成的損害。在焊接BGA之前,要將BGA准確的對准在PCB上的焊盤上。這里採用兩種方法:光學對位和手工對位。目前主要採用的手工對位,即將BGA的四周和PCB上焊盤四周的絲印線對齊。這里有個具竅:在把BGA和絲印線對齊的過程中,及時沒有完全對齊,即使錫球和焊盤偏離30%左右,依然可以進行焊接。因為錫球在融化過程中,會因為它和焊盤之間的張力而自動和焊盤對齊。在完成對齊的操作以後,將PCB放在BGA返修工作站的支架上,將其固定,使其和BGA返修工作站水平。選擇合適的熱風噴嘴(即噴嘴大小比BGA大小略大),然後選擇對應的溫度曲線,啟動焊接,待溫度曲線完畢,冷卻,便完成了BGA的焊接。
在生產和調試過程中,難免會因為BGA損壞或者其他原因更換BGA。BGA返修工作站同樣可以完成拆卸BGA的工作。拆卸BGA可以看作是焊接BGA的逆向過程。所不同的是,待溫度曲線完畢後,要用真空吸筆將BGA吸走,之所以不用其他工具,比如鑷子,是因為要避免因為用力過大損壞焊盤。將取下BGA的PCB趁熱進行除錫操作(將焊盤上的錫除去),為什麼要趁熱進行操作呢?因為熱的PCB相當與預熱的功能,可以保證除錫的工作更加容易。這里要用到吸錫線,操作過程中不要用力過大,以免損壞焊盤,保證PCB上焊盤平整後,便可以進行焊接BGA的操作了。
取下的BGA可否再次進行焊接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在這之前有個關鍵步驟,那就是植球。植球的目的就是將錫球重新植在BGA的焊盤上,可以達到和新BGA同樣的排列效果。這里詳細介紹下植球。這里要用到兩個工具鋼網和吸錫線。 首先我們要把BGA上多餘的錫渣除去,要求是要使BGA表面光滑,無任何毛刺(錫形成的)。
第一步——塗抹助焊膏(劑)
把BGA放在導電墊上,在BGA表面塗抹少量的助焊膏(劑)。
第二步——除去錫球
用吸錫線和烙鐵從BGA上移除錫球。在助焊膏上放置吸錫線把烙鐵放在吸錫線上面
在你在BGA表面劃動洗錫線之前,讓烙鐵加熱吸錫線並且熔化錫球。
注意:不要讓烙鐵壓在表面上。過多的壓力會讓表面上產生裂縫者刮掉焊盤。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最好用吸錫線一次就通過BGA表面。少量的助焊膏留在焊盤上會使植球更容易。
第三步——清洗
立即用工業酒精(洗板水)清理BGA表面,在這個時候及時清理能使殘留助焊膏更容易除去。
利用摩擦運動除去在BGA表面的助焊膏。保持移動清洗。清洗的時候總是從邊緣開始,不要忘了角落。
清洗每一個BGA時要用干凈的溶劑
第四步——檢查
推薦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觀察干凈的焊盤,損壞的焊盤及沒有移除的錫球。
注意:由於助焊劑的腐蝕性,推薦如果沒有立即進行植球要進行額外清洗。
第五步——過量清洗
用去離子水和毛刷在BGA表面用力擦洗。
注意:為了達到最好的清洗效果,用毛刷從封裝表面的一個方向朝一個角落進行來回洗。循環擦洗。
第六步——沖洗
用去離子水和毛刷在BGA表面進行沖洗。這有助於殘留的焊膏從BGA表面移除去。
接下來讓BGA在空氣中風干。用第4步反復檢查BGA表面。
如果在植球前BGA被放置了一段時間,可以基本上確保它們是非常干凈的了。不推薦把BGA放在水裡浸泡太長的時間。
在進行完以上操作後,就可以植球了。這里要用到鋼網和植台。 鋼網的作用就是可以很容易的將錫球放到BGA對應的焊盤上。植球台的作用就是將BGA上錫球熔化,使其固定在焊盤上。植球的時候,首先在BGA表面(有焊盤的那面)均勻的塗抹一層助焊膏(劑),塗抹量要做到不多不少。塗抹量多了或者少了都有可能造成植球失敗。將鋼網(這里採用的是萬能鋼網)上每一個孔與BGA上每一個焊盤對齊。然後將錫球均與的倒在鋼網上,用毛刷或其他工具將錫球撥進鋼網的每一個孔里,錫球就會順著孔到達BGA的焊盤上。進行完這一步後,仔細檢查有沒有和焊盤沒對齊的錫球,如果有,用針頭將其撥正。小心的將鋼網取下,將BGA放在高溫紙上,放到植球台上。植球台的溫度設定是依據有鉛錫球220℃,無鉛錫球235℃來設定的。植球的時間不是固定的。實際上是根據當BGA上錫球都熔化並表面發亮,成完整的球形的時候來判定的,這些通過肉眼來觀察。可以記錄達到這樣的狀態所用時間,下次植球按照這個時間進行即可。
BGA植球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進行操作的時候要仔
細認真。
1.3國內外水平現狀
BGA(Ball Grid Array Package)是這幾年最流行的封裝形式
它的出現可以大大提高晶元的集成度和可製造性。由於中國在
BGA焊接技術方面起步較晚,國內能製造BGA返修工作站的廠
家也不多,因此,BGA返修工作站在國內比較少,尤其是在西部。
有著光學對位,X-RAY功能的BGA返修站就更為少見,或許後期中國在X-RAY的返修站能夠多多建立,目前東部的檢測有個英華檢測提供這個方面的檢測,下面看技術方面吧!
1.4 解決的技術難點
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會遇到不同大小,不同厚度的PC不同大
小的BGA,有採用無鉛焊接的也有採用有鉛焊接的。它們採用的溫度曲線也不同。因此,不可能用一種溫度曲線來焊接所有的BGA。如何根據條件的不同來設定不同的溫度曲線,這就是在BGA焊接過程中的關鍵。這里給出幾組圖片加以說明。
造成溫度不對的原因有很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測試溫度曲線的時候,都是在空調環境下進行的,也就是說不是常溫。夏天和冬天空調造成溫度和常溫不符合,因此在設定BGA溫度曲線的時候會偏高或偏低。所以在每次進行焊接的時候,都要測試實際溫度是否符合所設定的溫度值。溫度設定的原理就是首先根據是有鉛焊接或者無鉛焊接設定相應溫度,然後用溫度計(或者熱電偶)測試實際溫度,然後根據實際溫度調節設定的溫度,使之達到最理想的溫度進行焊接。在焊接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BGA返修工作站,PCB,BGA在同一水平線上,焊接過程中不能發生震動,不然會使錫球融化的時候發生橋接,造成短路。
PCB板的設計一般好的板子不僅節約材料,而且各方面的電氣特性也是很好的,比如散熱、防干擾等。
⑻ 焊接方法與工藝 淺談電路板焊接方法
焊接是製造電子產品的重要環節之一,如果沒有相應的工藝質量保證,任何一個設計精良的電子產品都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在科研開發、設計試制、技術革新的過程中製作一、兩塊電路板,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採用自動設備,經常需要進行手工裝焊。在大量生產中,從元器件的篩選測試,到電路板的裝配焊接,都是由自動化機械來完成的,例如自動測試機、元件清洗機、搪錫機、整形機、插裝機、波峰焊機、剪腿機、印製板清洗機等。這些由計算機控制的生產設備,在現代化的大規模電子產品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利於保證工藝條件和裝焊操作的一致性,提高產品質量。
焊接分類與錫焊的條件
焊接的分類
焊接技術在電子工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電子產品製造過程中,幾乎各種焊接方法都要用到,但使用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是錫焊方法。錫焊是焊接的一種,它是將焊件和熔點比焊件低的焊料共同加熱到錫焊溫度,在焊件不熔化的情況下,焊料熔化並浸潤焊接面,依靠二者原子的擴散形成焊件的連接。其主要特徵有以下三點:
⑴焊料熔點低於焊件;
⑵焊接時將焊料與焊件共同加熱到錫焊溫度,焊料熔化而焊件不熔化;
⑶焊接的形成依靠熔化狀態的焊料浸潤焊接面,由毛細作用使焊料進入焊件的間隙,形成一個合金層,從而實現焊件的結合。
除了含有大量鉻、鋁等元素的一些合金材料不宜採用錫焊焊接外,其它金屬材料大都可以採用錫焊焊接。錫焊方法簡便,只需要使用簡單的工具(如電烙鐵)即可完成焊接、焊點整修、元器件拆換、重新焊接等工藝過程。此外,錫焊還具有成本低、易實現自動化等優點,在電子工程技術里,它是使用最早、最廣、佔比重最大的焊接方法。
手工烙鐵焊接的基本技能
使用電烙鐵進行手工焊接,掌握起來並不困難,但是又有一定的技術要領。長期從事電子產品生產的人們是從四個方面提高焊接的質量:材料、工具、方法、操作者。
其中最主要的當然還是人的技能。沒有經過相當時間的焊接實踐和用心體驗、領會,就不能掌握焊接的技術要領;即使是從事焊接工作較長時間的技術工人,也不能保證每個焊點的質量完全一致。只有充分了解焊接原理再加上用心實踐,才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焊接的基本技能。下面介紹的一些具體方法和注意要點,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初學者迅速掌握焊接技能的捷徑。
初學者應該勤於練習,不斷提高操作技藝,不能把焊接質量問題留到整機電路調試的時候再去解決。
焊接操作的正確姿勢
掌握正確的操作姿勢,可以保證操作者的身心健康,減輕勞動傷害。為減少焊劑加熱時揮發出的化學物質對人的危害,減少有害氣體的吸入量,一般情況下,烙鐵到鼻子的距離應該不少於20cm,通常以30cm為宜。
虛焊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虛焊主要是由待焊金屬表面的氧化物和污垢造成的,它使焊點成為有接觸電阻的連接狀態,導致電路工作不正常,出現連接時好時壞的不穩定現象,雜訊增加而沒有規律性,給電路的調試、使用和維護帶來重大隱患。此外,也有一部分虛焊點在電路開始工作的一段較長時間內,保持接觸尚好,因此不容易發現。但在溫度、濕度和振動等環境條件的作用下,接觸表面逐步被氧化,接觸慢慢地變得不完全起來。虛焊點的接觸電阻會引起局部發熱,局部溫度升高又促使不完全接觸的焊點情況進一步惡化,最終甚至使焊點脫落,電路完全不能正常工作。這一過程有時可長達一、二年,其原理可以用「原電池」的概念來解釋:當焊點受潮使水汽滲入間隙後,水分子溶解金屬氧化物和污垢形成電解液,虛焊點兩側的銅和鉛錫焊料相當於原電池的兩個電極,鉛錫焊料失去電子被氧化,銅材獲得電子被還原。在這樣的原電池結構中,虛焊點內發生金屬損耗性腐蝕,局部溫度升高加劇了化學反應,機械振動讓其中的間隙不斷擴大,直到惡性循環使虛焊點最終形成斷路。
據統計數字表明,在電子整機產品的故障中,有將近一半是由於焊接不良引起的。然而,要從一台有成千上萬個焊點的電子設備里,找出引起故障的虛焊點來,實在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虛焊是電路可靠性的重大隱患,必須嚴格避免。進行手工焊接操作的時候,尤其要加以注意。
一般來說,造成虛焊的主要原因是:焊錫質量差;助焊劑的還原性不良或用量不夠;被焊接處表面未預先清潔好,鍍錫不牢;烙鐵頭的溫度過高或過低,表面有氧化層;焊接時間掌握不好,太長或太短;焊接中焊錫尚未凝固時,焊接元件松動。
通電檢查
在外觀檢查結束以後認為連線無誤,才可進行通電檢查,這是檢驗電路性能的關鍵。如果不經過嚴格的外觀檢查,通電檢查不僅困難較多,而且可能損壞設備儀器,造成安全事故。例如電源連接線虛焊,那麼通電時就會發現設備加不上電,當然無法檢查。
通電檢查可以發現許多微小的缺陷,例如用目測觀察不到的電路橋接,但對於內部虛焊的隱患就不容易覺察。所以根本的問題還是要提高焊接操作的技藝水平,不能把焊接問題留給檢驗工序去完成。
⑼ 電路板的焊接工藝和注意事項
以我個人經驗來看,所有的焊接首先主要注意人身的安全,俗話【說安全第一】
⑽ 集成電路焊接工藝的晶元焊接
將分割成單個電路的晶元,裝配到金屬引線框架或管座上。晶元焊接工藝可分為兩類。①版低熔點合金焊接權法:採用的焊接材料有金硅合金、金鎵合金、銦鉛銀合金、鉛錫銀合金等。②粘合法:用低溫銀漿、銀泥、環氧樹脂或導電膠等以粘合方式焊接晶元。
應用較廣、可靠性較高的是用98%的純金和 2%的硅配製成的金硅合金片(最低共熔點為 370℃)。在氮氣和氫氣保護下或在真空狀態下,金硅合金不僅能與晶元硅材料形成合金,而且也能同時與金屬引線框架上局部鍍層的金或銀形成合金,從而獲得良好的歐姆接觸和牢固的焊接效果.
集成電路塑料封裝中,也常採用低溫(200℃以下)銀漿、銀泥或導電膠以粘合的形式進行晶元焊接。另外,燒結時(即晶元粘完銀漿後烘焙),氣氛和溫度視所採用的銀漿種類不同而定。低溫銀漿多在空氣中燒結,溫度為150~250℃;高溫銀漿採用氮氣保護,燒結溫度為38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