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認識和測量電流說課稿
電流的測量用電流表測,串聯在被測電路中
『貳』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准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編排是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安排的,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系,了解運用「控制變數法」研究多個變數關系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後面學習電功、電功率內容做鋪墊。歐姆定律是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來的定律,它的邏輯性、理論性都很強,實驗難度也比較大,特別是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對學生來說都有難度,所以教師要做好適時引導、恰當點撥。通過學習歐姆定律,經歷實驗探究過程,領悟「控制變數法」這種科學探究方法,理解這種方法在實驗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
二、 說 學生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系。學生在沒有學習本節知識之前,已了解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初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但他們都是單個的技能操作,沒有綜合應用。對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聯系,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 說 教學目標
依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將本節課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講實驗探究過程及結論,第二課時講公式及其簡單的計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知識與技能
1、會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3、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
4、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
2、進一步培養學生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結論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教學難點: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四 、 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發探究想法
通過家用可調亮度的台燈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進行交流、討論,利用手頭器材自己設計模擬實驗,可以讓兩個學生上台來做,做完後講解,得出調光台燈亮度發生變化的原因。這樣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鍛煉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為後面的實驗方法做了鋪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二、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一)、利用FLASH和學生剛才的小實驗引導得出:電流的大小與電壓、電阻有關。板書課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二)、猜想與假設
學生分組討論,這時學生的想像會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留給學生交流猜想的機會,多肯定,多鼓勵,多引導。最後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其他小組也可以適當補充。引導學生根據猜想完成學案1、2題。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設計電路圖
通過幻燈片的提示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應選用的實驗器材以及器材的連接方式,在此基礎上設計電路圖。這個實驗是一個綜合的定量實驗,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時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外,還要用滑動變阻器調節電路,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老師要實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最後形成統一的電路圖。
(四)、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讓學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為這是他自己急於想驗證的,當然也可以兩個實驗都去探究。連接電路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但這么多的器材一起連接還是第一次,可以採用多種引導方法,教育學生有序連接,可以先串聯再並聯。在此基礎上完成學案第4題。強調每個探究至少要做3次,這樣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學生應尊重事實,千萬不可不填數據或捏造數據。穿插講解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組物理組副組長何潤偉先生在美國的故事,刺激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
(五)、收集證據,分析得出結論
可以讓一組學生寫出自己的實驗數據,其他組同學檢查糾正,剔除壞值,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發現數據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交流探究成果,及時調控糾正。這一階段學生的認識將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學生的情感將在互動中得以升華。
(六)、評估與交流
旨在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誤差,認識到誤差的存在,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回憶探究實驗過程,回答本節課的收獲,鞏固所學。
四、課堂練習:旨在進一步鞏固控制變數的思想以及歸納出的結論。
五、課外活動
上網搜集有關歐姆生平資料,交流感想。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家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
板書設計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電阻R=Ω
電壓U/V電流I/A
電壓U=V
電阻R/Ω電流I/A
表1表2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內容是學生在學習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後的基礎上進行,主要探究電學中電流、電壓、電阻三者之間的定量關系,只要學生掌握了本節知識內容,那麼對於下節「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學習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本節課內容不僅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而且本節課的學習又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歐姆定律的關鍵。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並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之間的定量關系;會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通過整個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設計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過程,進一步體會、了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用「控制變數」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學慣用圖象研究物理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收集、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探究,揭示物理規律,使學生獲得探索未知世界的樂趣;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3、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探究電流跟電阻、電壓的定量關系的探究過程及掌握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和論證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推理判斷來獲取新的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中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藉助實驗增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採用目標導學、學生分組實驗、分析討論、講授及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充分體現現代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從而掌握知識、提高各種能力。學生主要學法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中要以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以掌握知識為中心、以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所以我用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小燈泡和一個開關串聯在電路中」圖,然後提出問題「你有什麼辦法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先讓學生積極的討論分析,然後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引入課題「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的關系」,並為下一步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實驗,連接電路做好鋪墊。
2、講授新課
任何科學結論及物理規律的得出都離不開實驗,而且實驗比較直觀、形象,便於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興趣。本節教材安排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活動,它涵蓋了探究的七個要素。
(1)提出問題——根據課題的引入讓學生知道本節課探究的內容和目的
(2)引導學生猜想和假設。根據課題引入過程中學生的討論分析,學生不難作出「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小」的定性猜測,然後讓學生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要知道猜測是否正確,必須通過實驗、獲取大量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才能總結出來。
(3)實驗設計和進行實驗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對用「控制變數法」探究物理問題已有一定的基礎(例:在探究影響弦樂器音調高低有哪些因素、影響液體蒸發快慢有哪些因素等實驗中都曾用到「控制變數法」),因為影響電流變化的原因有兩個:電壓和電阻,學生自然會想到用「控制變數法」來探究問題。本次探究內容分二次完成。
第一: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A)教師投影,提出問題「如何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要求學生討論分析,說出實驗所需的器材、實驗步驟、畫出實驗電路圖,教師可作補充「如何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引導學生回答方法一:改變電源電壓;方法二: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兩端電壓,要求學生比較兩種方法的難易程度並作合理的選擇,還提醒學生注意:考慮到物理規律的普遍性和科學性,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應採用更換定值電阻進行反復實驗。
B)學生進行實驗
因本節內容綜合要求較高,實驗探究的難度較大,因此我把正確的實驗電路圖投影在屏幕上,要求學生按電路圖連接實物圖,並作友情提示「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閉合開關前,應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的位置上」在學生分組實驗時,巡迴指導,幫助學生排除可能出現的電路故障、糾正學生實驗中所犯的錯誤,完成實驗並記錄實驗數據。
第二: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方法同上,但在此實驗中,如何保持電壓不變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學生可能會考慮到保持電源電壓不變、很難想到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電壓,同樣利用滑動變阻器調節電壓是一個難點,突破此難點的關鍵是教師引導學生作嘗試性調節,從而得出正確的實驗方法。
(4)分析和論證
引導學生用描點的方法,將記錄的實驗數據數據在坐標紙上反映出來,讓學生去發現圖象所能提供的信息:從圖象上不難發現U-I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數學知識找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關系。用圖象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可以使數據變得具體、形象,便於學生觀察研究,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如何用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理問題,明白各學科之間不是單獨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從而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
(5)、評估和交流
「你的實驗設計是否合理?」「你還有別的設計方法嗎?」「你在實驗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麻煩?你是如何克服或解決的?」「你的測量數據是否可靠?」「你的實驗結論是什麼?」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和學生的回答,及時交流反饋、及時評講、及時糾正錯誤,可以讓學生從一團混沌中撥雲見日、加深理解,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結構,鞏固記憶。同時通過評估和交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反饋和鞏固
因本節課探究過程難度較大,學生能順利得出探究的正確結論已不容易,所以我認為鞏固練習可以留到下節「歐姆定律及其應用」中再做,而需要強調的是物理探究的基本步驟、探究過程中用到的方法「控制變數法」、分析數據時用到的圖象法,以及「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實驗結論。
4、板書設計(投影)
§7、1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一、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1、實驗電路圖(略)
2、友情提醒:「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閉合開關前,應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的位置上」
3、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略)
4、U-I關系圖象
5、實驗結論(略)
二、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實驗電路圖(略)
2、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略)
3、R-I關系圖象
4、實驗結論(略)
5、布置作業
完成實驗報告內容
『叄』 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2)教學設計 (新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在學過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基礎上,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它是初中電學中的重要內容,是歐姆定律的實驗基礎,也是前面知識的綜合和深化。本節教材,採用「控制變數」的研究方法,從實驗入手,通過分析處理實驗數據,探求物理規律。得出正確結論。
2. 教學目標
(1) 知道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2) 知道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3) 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同時測量一段電路的電流和電阻。
(4) 培養科學態度,提高實驗探索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5) 會用「控制變數法」處理問題。
3. 重點、難點、關鍵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設計實驗是教學難點,而指導學生作好實驗是教學的關鍵。
『肆』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預習報告
實驗目的 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
實驗原理 變形
實驗器材 學生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待測電阻、單刀開關各一個,導線若干.
實驗電路圖
實驗步驟
(1)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2)檢查無誤後,閉合開關S,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電壓U(V)
電流I(A)
電阻R( )
1
2
3
實驗記錄表格
待測電阻R的平均值
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教案示例之二
教學目的
1.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學會用伏安法測導體的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綜合使用電學儀器進行電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伏安法測電阻。
教具
學生電源,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電鍵,繞線電阻(5Ω、10Ω各一個),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l)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分別是什麼?
(2)歐姆定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測定導體電阻大小的方法,這種方法叫什麼?
本節課將通過分組實驗,學慣用伏安法測定導體的電阻。
(二)講授新課
(板書)三、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是什麼?
(板書)1.實驗原理
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側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
(板書)2.實驗電路。
問:(1)採用伏安法測定某一導體的電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種器材在電路中起什麼作用?
2.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
3.要比較方便地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獲得三次不同的電壓值和相應的電流值,電路中應安裝什麼裝置?怎樣將它連入電路?(此問題機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出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講解學生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
(1)為便於實驗操作,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的碼放位置。
(2)實驗時,電源電壓取4伏,電壓表的量程取3伏,電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為5歐的繞線電阻做被測電阻進行實驗,調節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1伏、2伏和3伏,觀察每次的電流值,以求出各次電阻值和電阻的平均值,然後換用阻值為10歐的電阻重做上述實驗。
(4)其它注意事項同往常一樣。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檢查。
實驗完畢,整理儀器。請幾個實驗組的同學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討論:
(1)觀察表中的數據,在測定某一個被測電阻的實驗中,電壓、電流、電阻的數據各具有什麼特點?
(2)加在某一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不同,通過它的電流也不同,但三次測定的電阻值卻相同(或基本相同),這說明了什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三)鞏固知識
1.有的同學根據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結論: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若不對,錯在哪裡?
2.某導體兩端加2伏的電壓時,通過該導體的電流為0.4安,該導體的電阻是多少歐?若將此導體兩端的電壓加大到5伏,這個導體的電阻多大?若該導體兩端不加電壓時,通過這個導體的電流多大?此時導體電阻多大?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完成實驗報告。
2.課本習題。
3.預習:串聯電路電流的關系和電壓的關系分別是什麼?
硬之城有這個型號的 可以去看看有這方面的資料么
『伍』 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以及知識點歸納
比熱容是初三階段物理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同學們需要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並且能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下面一起來看看我整理的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以及知識點歸納,希望對您有幫助。
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一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二)過程與 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的計算
比熱容概念的理解關鍵
討論、探究實驗、講授
討論
實驗器材有:電加熱器兩個、水、煤油、溫度計、手錶
一、導入新課
指導觀察投影:用水冷卻汽車發動機圖片教師引導:汽車發動機工作時,溫度升高,需要用水來冷卻。這里用水為什麼不用 其它 液體呢?組織學生討論,肯定有價值的猜想。點撥:會不會是因為水的吸熱能力強呢?引出課題,並板書。展示學習目標。
二、水吸熱多少與什麼因素有關
觀察燒水投影圖片,提出問題:水吸熱多少與什麼因素有關?根據已有的生活 經驗 說出猜想並說出猜想的依據。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發言。(1)水的質量。猜想的理由:燒開一壺水比燒開半壺水加熱時間長,吸熱多(2)加熱後的溫度(3)升高的溫度
組織討論(2)、(3)猜想哪個更合理,說出理由:將一壺水燒開比燒成半開吸熱多,將一壺涼水燒開比將溫水燒開吸熱多。為了更准確的做出判斷要進行實驗探究與學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選用實驗器材、測量什麼物理量、記錄那些數據、怎樣分析實驗數據以及實驗步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肯定優點,矯正錯誤。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組數據,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得出正確結論。一定質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初溫可以不同,末溫可以不同),吸收的熱量相同。
三、比熱容
(一)實驗探究:(1)、提出問題:展示銅塊和鋁塊,問:如果它們質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溫度,兩者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樣的研究課題,由學生 總結 。(2)、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討論:選擇哪兩種物質加熱進行對比,加熱液體好還是固體好;如何控制變數;測量那些物理量;用什麼器材。
方案一: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
方案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按照設計方案,分組實驗,小組成員合作,注意操作規范。設計記錄表格,准確記錄數據。(4)分析與論證做好兩種物質的數據對比,學會分析數據,探究結論,先小組交流意見,再師生共同交流,最後確定實驗結論。(5)評估交流實驗的得與失,操作是否規范,實驗誤差的原因,結論是否恰當,描述是否准確等等。
(二)比熱容通過實驗知道,不同物質吸熱能力不同,如何描述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熱容。正確引導,給出比熱容的概念:不同物質質量相同:單位質量升高溫度相同:
1、概念:單位質量的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板書)。學習單位,強調書寫。
2、觀察比熱容表,了解常見物質比熱容。學會讀表,引導學生尋找規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1)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不同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2)同種物質狀態不同時比熱容不同(3)液體的比熱容一般比固體的比熱容大等等
(三)比熱容的應用
讓學生思考交流(1)冬天,暖氣管道中用熱水取暖(2)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為什麼?
四、熱量的計算
在明確比熱容的物理意義的基礎上,如何運用比熱容計算物體吸放熱呢?舉例:將2kg 水加熱,升溫10℃,水吸熱多少?讓學生討論,說出計算方法。從而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 Q吸=cm(t2-t1) Q放=cm(t1-t2) 說明各個符號代表的物理量,及各個物理量的單位。特別明確⊿t、 t2、t1代表什麼溫度。
例題1、投影顯示題目,明確題意,分析解題思路,解法示例。
變式訓練:利用公式,分別會計算Q吸、Q放、c、m、t、t0、⊿t
五、練習鞏固:題目見隨堂練。
學生板演,為其他學生示範,同時引導學生發現錯誤。教師指導做題,及時反饋矯正。
六、課堂總結回扣目標,總結學到了什麼,有哪些疑問,及時補救。
七、板書:
§12.2科學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一、水吸熱多少與什麼因素有關(猜想)
(1)水的質量。
(2)加熱後的溫度
(3)升高的溫度
小結:一定質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初溫可以不同,末溫可以不同),吸收的熱量相同。
二、比熱容
1、概念:單位質量的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
2、觀察比熱容表,了解常見物質比熱容。
發現:(1)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不同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
(2)同種物質狀態不同時比熱容不同
(3)液體的比熱容一般比固體的比熱容大
三、熱量計算(對同一物質狀態而言)
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
Q吸=cm(t2-t1)
Q放=cm(t1-t2)
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比熱師反映物質屬性的物理量(2)學會查比熱表,了解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3)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2 過程與方法
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帶來的樂趣,學會交流與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體會物理學科的美
二、設計思路
本節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應全面體現新課程標准,讓學生體驗探究活動的全過程: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 設計實驗 ----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交流與討論----評估,增加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和思考深度,充分發動學生進行討論,倡導學生提出更完善、甚至更好的思路。本知識點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比熱容的知識點對初中學生來說,還是一個較為抽象難懂的概念,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加深對物質的這一特性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物質的比熱容是物質的物理屬性、會用比熱容解釋一些自然現象
四、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水、沙子、燒杯、酒精燈、鐵架台、石棉網、溫度計、玻璃棒、火柴、鍾表等
五、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討論、交流(2課時)
六、教學設計
(一)情景引入:
播放flash課件《大海啊,故鄉》,讓學生一起 學 唱歌 ,把學生帶入沙灘海水的場景。
師:同學們,看到這么優美的畫面,聽到這么動聽的歌聲後,大家有何感想?
生:我們彷彿來到了浩瀚的海邊,想像著自己在大海中 游泳 ,在海灘邊嬉戲┉
師:同學們,有誰去過海邊嗎?有何感受?(引導:白天,當你在海水中和走在沙子上時,腳感覺是否相同?而晚上呢,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生:白天,海水涼,沙子燙,傍晚,海水暖,沙子涼
師:這種涼和燙的不同,指的是哪方面的區別?
生:溫度的不同
師:同學們,聯想一下生活中,你有類似的感受嗎?
生1:夏天游泳池中水和岸上的瓷磚溫度不同
生2:夏天赤腳走在水泥地上燙,走在有水的地上涼
(評析:提煉問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的生活經驗)
(二)提出問題
師:為什麼同一時刻,海水和沙子的溫度不同呢?請同學們提出合理的猜想
(三)科學猜想
生1:可能是蒸發吸熱
生2:可能是海水好沙子的質量不同
生3:可能是導熱能力不同
生4:可能是密度不同
生5:可能是表面積不同
生6:可能是物質不同
(評析:盡可能讓學生提出更多的猜想,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師:白天和傍晚沙子和水的質量、導熱能力等都沒變,為什麼白天和傍晚沙子和水溫度不同呢?白天海水蒸發吸熱,海水溫度低,而傍晚海水也要蒸發,為什麼海水反而比沙子暖呢?
生:可能沙子吸熱升溫或放熱降溫比水快
師:很好,那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比較沙子和水吸熱升溫誰快?
(四)設計實驗
師:這只是猜想,是否正確要用實驗來進行驗證,下面我們就來設計實驗比一比沙子和水吸熱升溫的快慢。我們以前學過一個比較快慢的方法是如何的?
生:比較運動快慢,是這樣的:
師:我們可仿照這種方法來比較沙子和水吸熱長溫的快慢,請說出你們的辦法
(評析:運用學生已有的比快慢的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設計出比較升溫快慢的方法)
師:如果改變沙子和水的質量,會不會影響結果?
生:會
師:那我們在設計步驟時要注意什麼?
生:要取相同質量的水
(評析:控制變數是科學探究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在教學中不時地進行滲透)
師:加熱時間越長,說明什麼?引導:如果給水和沙子加熱相同的時間,說明它們獲得什麼是相同的?
(評析:學生對吸收熱量與加熱時間之間的關系,很難聯系起來,須引導讓學生去理解)
師:加熱時間相同,表示吸收相同的熱量,那麼我們應該設計哪些步驟?
生:取相同質量的水和沙子,給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誰的溫度升得快?
師:在這個方案中,需要哪些器材?
生:天平、水、沙子、秒錶、溫度計、鐵架台、酒精燈、攪拌器
師:要測哪些物理量?
生:沙子和水的質量、初溫、時間和溫度
師:請大家根據這個方案,畫出實驗表格
生:畫表格
師:還有其它方案嗎?
生:取相同質量的水和沙子,讓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它們加熱的時間。
師;請再畫出表格
師:那這兩個方案,哪一個好呢?
生:第一個好
師:為什麼呢?
生:因為第一個方案控制好時間,容易讀出時間,而第二觀察溫度後再去看時間,溫度變化大,誤差較大
師:其實兩個方案都是可以的,你覺得哪個容易做,就做哪一個(評析:對學生的方案加以肯定,並讓學生自主去探究,而不是把方案呈現給學生)
師:在實驗中為了盡可能減小誤差,保證安全和數據的精確性,要注意什麼問題?
生1:要讓水和沙子同時加熱(一個先加熱後,石棉網上已很燙,會使後測物體的溫度升高)
生5:為使沙子均勻加熱,要用攪拌器攪拌,而不能用溫度計攪拌沙子
(五)進行實驗
生按照上述方案,開始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實驗情況,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對學生實驗中創新的部分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六)交流評估請不同小組的同學交流實驗的數據,讓學生分析表格,找出規律
生3:質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溫度的時,沙子比水所需要的時間 短
(七)得出結論
師:如果我們把加熱時間相同說成吸收熱量相同,那麼會得出什麼結論?
生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時,升高的溫度是不同的。
師:現在同學能解釋前面提出的問題:為什麼白天海水涼,沙子燙,而傍晚海水暖,沙子涼了嗎?
生:因為白天相同質量的沙子和水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沙子的溫度升得高,所以沙子燙,而晚上沙子和水放出相同熱量時,沙子的溫度降得快,所以沙子的溫度低
師: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這反映了物質什麼方面的一種特性?
師:我們就把物質在吸熱能力這一特性,用比熱容來表示,這個內容我們將放在下堂課進行研究。
比熱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在國際單位制度中,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符號為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物理意義表示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需吸收(放出)的熱量為多少焦耳。
物質的比熱表,見P16,了解一些常見的物質的比熱的大小,從中查出沙子和水的比熱的大小,解釋沙子和水在不同時刻溫度不一樣的原因。
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目前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建成後,三峽庫區的氣候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夏天氣溫將比原來下降2℃左右,而冬天氣溫比原來升高
這也是造三峽工程的一些負面影響。專家預測的依據,就是同學們今天所學的有關知識。
白天的時候,陸地的升溫比海水快,形成空氣的密度差,海面上的空氣的密度高與陸地上的密度,陸地上熱空氣上升後海面上空氣補充,形成海風。而晚上的時候正好相反,形成陸風。海陸風不僅體現在一天而且體現在某個季節,請分析張家港的冬夏長刮什麼風,與實際是否相符
3、汽車的發動機常用水進行冷卻,這是因為水具有比較大的__________ ,根據P17圖說明它的工作原理。
4、水稻是喜溫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時候,為了防止霜凍,傍晚常常在秧田裡灌一些水過夜,第二天太陽生起的時候,在把秧田中的水放掉,你能解釋這種原因嗎?
室里常常用溫度計來測量物體的溫度,你知道酒精溫度計和水銀溫度計哪個靈敏嗎?為什麼?
6、夏威夷是一個地出天平洋深出的一個島,那裡氣候宜人,是旅遊度假的聖地,初了景色誘人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冬暖夏涼,你能根據其地理特點結合物理知識說明原因嗎?
本課是一堂典型的探究性學習的課,在教學中一定要防止將探究性教學變為陳述性教學。陳述性教學把實驗有朝一日、裝置、步驟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探究性教學通過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等延長了教學過程,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與思考的深度,所以為了突出這一重點和難點,特意安排了兩課時,充分發動學生進行討論,倡導學生提出來更完善更好的思路,讓學生體驗到假設與難的過程是艱難的。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
實驗中把加熱的容器由燒杯換成了生活中的易拉罐,這有二個好處,一是加熱砂子時不會破裂,另一個是大大縮短了學生實驗所用的時間。
第二課時的“物質比熱容”的教學內容,原來是初三的教學內容。現為了使物質的物理屬性這一節內能夠完善一些,就把比熱容這一熱學概念的引出放到了初二。這一部分內容可讓學生在自學後再與密度的知識進行對比的基礎上了解有關比熱的知識並嘗試用比熱容來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初三物理比熱容知識點歸納
一、知識點
比熱容的意義、單位、物質吸熱能力的比較,熱量的計算
二、學習要求
1.理解比熱容的意義。比熱容指物質容納熱的能力,體現兩個規律:
①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小的升溫高;
②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比熱容大的吸收熱量多。
2.知道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與質量大小、吸熱多少、溫度變化多少均無關。類似力學中密度的概念。
3.知道比熱容的單位: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4.記住水的比熱容:4.2×103J/(kg·℃),水比熱容的含義:質量是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要吸收4.2×103焦耳的熱量。
5.理解探究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研究問題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數法。
6.會利用比熱容知識解釋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大的原因。
7.會利用熱量公式:Q=cmΔt進行吸熱和放熱的計算。注意題目中描述溫度變化“升高了”和“升高到”的區別
三、練習題
1.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灘上的沙子熱得燙腳,海水卻很涼爽;傍晚,沙子很寬涼了,但海水卻仍然暖暖的。同樣的日照條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溫度不一樣的原因是()
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比熱容比海水的比熱容大
C.沙子的比熱容比海水的比熱容小
D.沙子的質量比海水小
2.將質量是0.5 kg的水加熱,使它的溫度從20 ℃升高到60 ℃,需要吸收的熱量是[c水=4.2×103 J/(kg℃)] ()
A.4.2×104 J B.1.26×104 J
C.8.4×104 J D.8.4×107 J
3.質量和初溫度都相同的水和銅塊,分別吸收相同的熱量後將銅塊投入水中(c水>c銅,不計熱損失)則()
A.水的溫度升高,銅塊的溫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溫度和銅塊降低的溫度相同
B.水的溫度降低,銅塊的溫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溫度和銅塊升高的溫度相同
C.水的溫度升高,銅塊的溫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內能和銅塊減少的內能相同
D.水的溫度降低,銅塊的溫度升高,且水減少的內能和銅塊增加的內能相同
4.關於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B.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C.物體內能增大,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
D.物體的溫度不變,其內能就一定不變
5.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將4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熱容是J/(kg•℃);初溫為30 ℃、質量為2 kg的水吸收2.1×105 J的熱量後溫度將升高到℃
6.如圖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將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然後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並不斷攪拌,每隔2 min記錄一次溫度。實驗記錄如下表:
(1)本次實驗採用的科學方法是 。
A.控制變數法 B.理想實驗
C.比值定義法 D.類比法
(2)分析表格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少的物質是 。吸熱能力強的物質是 。
(3)玻璃棒的作用是 。
【答案】
1.C;2.C;3.C;4.A;
5.4.2×103 55;6.(1)A (2)煤油 水;(3)使物質均勻受熱
猜你喜歡:
1. 初三物理電流和電路教案以及知識要點
2. 初三物理熱機知識點
3. 初三物理優秀教案
4. 初三物理知識點梳理
5. 2016屆初三物理新人教版知識點
6. 初三物理全一冊教案有哪些
『陸』 初中物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教學設計
電壓和電阻的數學關系式是: R=U/I, 即電阻=電壓/電流。但要注意,在物理學中,電阻表示導
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導體電阻的大小是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
橫截面積決定的。與是否接入電路、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的大小等因素均無關。
1
電阻在電路中的作用
1.電阻在電路中的限流作用。為使通過用電器的電流不超過額定值或實際工作需要的規定值,以
保證用電器的正常工作,通常可在電路中串聯一個可變電阻。當改變這個電阻的大小時,電流的
大小也隨之 改變。我們把這種可以限制電流大小的電阻叫做限流電阻。
2.電阻在電路中的分流作用。當在電路的幹路上需同時接入幾個額定電流不同的用電器時,可以
在額定電流較小的用電器兩端並聯接入一個電阻,這個電阻的作用是「分流」
3.電阻在電路中的分壓作用。一般用電器上都標有額定電壓值,若電源比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高,
則不可把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在這種情況下,可給用電器串接一個合適阻值的電阻,讓它分
擔一部分電壓,用電器便能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我們稱這樣的電阻為分壓電阻。
2
影響電阻的因素
1.長度:當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時,導體的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2.橫截面積:當材料和長度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3.材料: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時,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不同。
4.溫度:對大多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如金屬等;對少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
阻越小,如碳。
『柒』 15.5《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教學設計
王芬
導入:本節課,咱們來探究兩個問題:1.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2.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一、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1.猜想
師:(問題1)串聯電路中電流有什麼規律呢?請作出你的猜想。
生:電流相等、電源外部從正極到負極電流越來越小、電源外部從正極到負極電流越來越大……
師:要驗證猜想,就需要做實驗。
2.設計電路
師:(問題2)要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首先咱們得畫一個串聯電路吧,拿出練習本,畫一個兩燈串聯的電路。
(挑一個學生把電路畫在黑板上)
師:(問題3)小組討論一下,如何探究這個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呢?
生:用電流表分別測出A、B、C三點的電流,然後進行比較。
師評價:電路圖和思路都非常完美!
(問題4)上面的設計只能得到一組數據,如何獲得多組數據呢?
生:換用不同規格的小燈泡多次測量。
3.設計表格
師:(問題5)測出A、B、C三點電流後,要記錄數據,請小組合作,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數據表格。
(選一個小組設計的表格畫在黑板上)
4.進行實驗
師:思路有了,電路有了,表格也有了,請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注意記錄數據。
(選一小組,實驗數據寫在黑板上)
5.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師:(問題6)分析數據,能得出什麼結論呢?試著描述一下!
結論: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6.評估交流
師:(問題7)回憶一下,實驗過程中你都遇到了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生:……
師:(問題8)老師也有個問題,在測A、B、C三點電流時,拆了兩次電路給電流表換位置,很麻煩,你能不能想一個高效快速的辦法?
生:用三個電流表同時串聯在A、B、C三點測電流。
二.探究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同上。
『捌』 初中物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教學反思
一、電流與電路是電學的入門,電流的概念比較抽象,講解時學要用形象的身邊的事例(如:水流)類比電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流,掌握電流。
二、對簡單的電路連接及畫電路圖,採用先教方法再讓學生探索,然後教師糾錯的教學方法,能起以下幾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
3.避免學生以為學生內容簡單而掉以輕心;
4.讓學生在探索並解決問題過程中,體味成功的快樂。
三、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電路元件,使學生充分體現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四、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簡單電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助於學生活用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
以上僅僅是提供參考!
原文來自:http://www.wuliok.com/a/zongjiefansi/2015/0131/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