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擴補電路

擴補電路

發布時間:2022-08-10 06:59:08

⑴ 我想知道功放電路中的溫度補償電路的工作原理

功放電路中復的溫度補償電路制的工作原理是在熱敏電阻之後,通過一個可調電位器連接到運放電路,由該放大電路負端與電路輸出端相連。該電路結構簡單,准確可靠,可適用於對溫度值漂移大的敏感元件進行溫度補償。

在一些電子產品中,會用到一些正溫度系數和負溫度系數的電子元件,以電阻為例正溫度系數的隨溫度升高,電阻值升高,負溫度系數的正好相反。

應用中比如做一塊感測器,如果單用一種溫度系數的元件,誤差相對會比較大,如果用正負溫度系數的元件相結合,正好正負相平衡,誤差相對會比較小。

(1)擴補電路擴展閱讀

一種溫度補償電路,其包含:

1、第一振盪器,用以提供一第一時脈信號;

2、計時器,電連接於該第一振盪器,系設定一段特定時間並進行計時;

3、電壓調節器,用以產生一固定電壓;

4、第二振盪器,電連接於該電壓調節器,用以提供一第二時脈信號;

5、計數器,電連接於該第二振盪器,系根據該第二時脈信號而於該特定時間內進行計數,以得致一計數值,進而得致該第二振盪器的頻率,以進行溫度補償。

⑵ 三極體放大電路,求教

VCC是三極體的直流工作電源。放大交流小信號其實是由電源提供能量,在三極體的控制下,電源電流模仿了信號電流的波形。是一種放大了的克隆。

三極體要正常工作必須加有兩組直流電壓:一是基射電壓;二是集射電壓。為方便起見,共用了一組直流電源。從VCC接一偏流電阻到基極,為基極提供工作偏流(用以控制集電極靜態電流);從VCC接一大小合適的負載電阻到集電極,目的是讓集電極有一個合適的工作電壓(一般選在1/2 VCC左右,這個任務的完成由集電極靜態電流*集電極電阻決定)。

集電極電阻在三極體放大電路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一、為集電極提供合適的工作電壓;二、保護三極體;三、把放大了的小信號電流轉換成電壓輸出。

射極電阻是為穩定三極體靜態工作點而設置的,為了不影響放大交流小信號,這個電阻上會並聯一個電容。同樣,為穩定靜態工作點,基極偏流會用兩個電阻組成的分壓電路提供。

有人以為,基極加了交流小信號後,三極體基極、集電極的直流電位都改變了。其實不是,三極體的靜態工作點是不變的。但它的瞬時工作狀態在變化,要不然三極體怎麼能夠放大呢?

可以這樣想:在小信號的正半周,集電極的瞬間電流增加了1毫安;在小信號的負半周,集電極的瞬間電流減小了1毫安。平均下來,集電極電流還是不變哦。這個可以用電流表串入集電極迴路來證實:不接小信號時集電極電流假定為2毫安,加入小信號後,我們能看到,電流表的讀數還是2毫安。(事實上這個電流在1~3毫安間變動,但它的平均電流是2毫安。假如你加入的是頻率極低的幾個赫茲的交流信號,那你就能看到電流表的指針是在晃動的。)

⑶ 集成電路各元件介紹

雙極型集成電路

bipolar integrated circuit

以通常的NPN或PNP型雙極型晶體管為基礎的單片集成電路。它是1958年世界上最早製成的集成電路。雙極型集成電路主要以硅材料為襯底,在平面工藝基礎上採用埋層工藝和隔離技術,以雙極型晶體管為基礎元件。按功能可分為數字集成電路和模擬集成電路兩類。在數字集成電路的發展過程中,曾出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電路形式,典型的雙極型數字集成電路主要有晶體管-晶體管邏輯電路(TTL),發射極耦合邏輯電路(ECL),集成注入邏輯電路(I2L)。TTL電路形式發展較早,工藝比較成熟。ECL電路速度快,但功耗大。I2L電路速度較慢,但集成密度高。

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相比,雙極型集成電路速度快,廣泛地應用於模擬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

在半導體內,多數載流子和少數載流子兩種極性的載流子(空穴和電子)都參與有源元件的導電,如通常的NPN或PNP雙極型晶體管。以這類晶體管為基礎的單片集成電路,稱為雙極型集成電路。
雙極型集成電路是最早製成集成化的電路,出現於1958年。雙極型集成電路主要以硅材料為襯底,在平面工藝基礎上採用埋層工藝和隔離技術,以雙極型晶體管為基礎元件。它包括數字集成電路和線性集成電路兩類。
發展簡況 雙極型集成電路是在硅平面晶體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早的是雙極型數字邏輯集成電路。在數字邏輯集成電路的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多種不同類型的電路形式。常見的雙極型集成電路可分類如下。

DCTL電路是第一種雙極型數字邏輯集成電路,因存在嚴重的「搶電流」問題(見電阻-晶體管邏輯電路)而不實用。RTL電路是第一種有實用價值的雙極型集成電路。早期的數字邏輯系統曾採用過 RTL電路,後因基極輸入迴路上有電阻存在,限制了開關速度。此外,RTL邏輯電路的抗干擾的性能較差,使用時負載又不能多,因而被淘汰。電阻-電容-晶體管邏輯電路(RCTL)是為了改善RTL電路的開關速度而提出來的,即在RTL電路的電阻上並接電容。實際上 RCTL電路也未得到發展。DTL電路是繼 RTL電路之後為提高邏輯電路抗干擾能力而提出來的。DTL電路在線路上採用了電平位移二極體,抗干擾能力可用電平位移二極體的個數來調節。常用的 DTL電路的電平位移二極體,是用兩個硅二極體串接而成,其抗干擾能力可提高到1.4伏左右(見二極體-晶體管邏輯電路)。HTL電路是在 DTL電路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HTL電路採用反接的齊納二極體代替DTL電路的電平位移二極體,使電路的閾值提高到約7.4伏左右(見高閾值邏輯電路)。可變閾值邏輯電路(VTL)也是DTL電路系列中的另一種變形電路。閾值邏輯電路(TLC)是 HTL和VTL邏輯電路的總稱。TTL邏輯電路是在DTL邏輯電路基礎上演變而來,於1962年研製成功。為了提高開關速度和降低電路功耗,TTL電路在線路結構上經歷了三代電路形式的改進(見晶體管-晶體管邏輯電路)。
以上均屬飽和型電路。在進一步探索提高飽和型電路開關速度的同時,發現晶體管多餘載流子的存儲效應是一個極重要的障礙。存儲現象實質上是電路在開關轉換過程中由多餘載流子所引起。要提高電路開關速度,除了減少晶體管PN結電容,或者設法縮短多餘載流子的壽命以外,就得減少和消除晶體管內載流子存儲現象。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人們開始在集成電路中利用熟知的肖特基效應。在TTL電路上制備肖特基勢壘二極體,把它並接在原有晶體管的基極和集電極上,使晶體管開關時間縮短到1納秒左右;帶肖特基勢壘二極體箝位的TTL門電路的平均傳輸延遲時間達2~4納秒。
肖特基勢壘二極體-晶體管-晶體管邏輯電路(STTL)屬於第三代 TTL電路。它在線路上採用了肖特基勢壘二極體箝位方法,使晶體管處於臨界飽和狀態,從而消除和避免了載流子存儲效應。與此同時,在TTL電路與非門輸出級倒相器的基極引入晶體管分流器,可以改善與非門特性。三極體帶有肖特基勢壘二極體,可避免進入飽和區,具有高速性能;輸出管加上分流器,可保持輸出級倒相的抗飽和程度。這類雙極型集成電路,已不再屬於飽和型集成電路,而屬於另一類開關速度快得多的抗飽和型集成電路。
發射極耦合邏輯電路(ECL)是電流型邏輯電路(CML)。這是一種電流開關電路, 電路的晶體管工作在非飽和狀態,電路的開關速度比通常TTL電路又快幾倍。ECL邏輯電路把電路開關速度提高到 1納秒左右,大大超過 TTL和STTL電路。ECL電路的出現,使雙極型集成電路進入超高速電路范圍。
集成注入邏輯電路 (I2L)又稱合並晶體管邏輯電路(MTL),是70年代研製成的。在雙極型集成電路中,I2L電路的集成密度是最高的。
三層結構邏輯電路(3TL)是1976年中國在I2L電路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因有三層結構而得名。3TL邏輯電路採用NPN管為電流源,輸出管採用金屬做集電極(PNM),不同於I2L結構。
多元邏輯電路(DYL)和雙層邏輯電路(DLL),是1978年中國研製成功的新型邏輯電路。DYL邏輯電路線性與或門,能同時實現開關邏輯和線性邏輯處理功能。DLL電路是通過ECL和TTL邏輯電路雙信息內部變換來實現電路邏輯功能的。
此外,在雙極型集成電路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其他型式的電路。例如,發射極功能邏輯電路(EFL)、互補晶體管邏輯電路(CTL)、抗輻照互補恆流邏輯電路(C3L)、電流參差邏輯電路(CHL)、三態邏輯電路(TSL)和非閾值邏輯電路(NTL)等。
特點和原理 雙極型集成電路的製造工藝,是在平面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製造單個雙極型晶體管的平面工藝相比,具有若干工藝上的特點。
①雙極型集成電路中各元件之間需要進行電隔離。集成電路的製造,先是把矽片劃分成一定數目的相互隔離的隔離區;然後在各隔離區內製作晶體管和電阻等元件。在常規工藝中大多採用PN結隔離,即用反向PN結達到元件之間相互絕緣的目的。除PN結隔離以外,有時也採用介質隔離或兩者混合隔離法(見隔離技術)。
②雙極型集成電路中需要增添隱埋層。通常,雙極型集成電路中晶體管的集電極,必須從底層向上引出連接點,因而增加了集電極串連電阻,這不利於電路性能。為了減小集電極串連電阻,製作晶體管時在集電極下邊先擴散一層隱埋層,為集電極提供電流低阻通道和減小集電極的串聯電阻。隱埋層,簡稱埋層,是隱埋在矽片體內的高摻雜低電阻區。埋層在製作集成電路之前預先「埋置」在晶片體內。其工藝過程是:在 P型矽片上,在預計製作集電極的正下方某一區域里先擴散一層高濃度施主雜質即N+區;而後在其上再外延生長一層N型硅單晶層。於是,N型外延層將N+區隱埋在下面,再在這一外延層上製作晶體管。
③雙極型集成電路通常採用擴散電阻。電路中按電阻阻值大小選擇制備電阻的工藝,大多數是利用晶體管基區P型擴散的同時,製作每方約 150~200歐·厘米的P型擴散電阻。但是,擴散電阻存在阻值誤差大、溫度系數高和有寄生效應等缺點。除採用擴散電阻外,有時也採用硅單晶體電阻。
④雙極型集成電路元件間需要互連線,通常為金屬鋁薄層互連線。單層互連布線時難以避免交叉的位置,必要時可採用濃磷擴散低阻區,簡稱磷橋連接法。
⑤雙極型集成電路存在寄生效應。雙極型集成電路的縱向NPN晶體管,比分立晶體管多一個P型襯底層和一個PN結。它是三結四層結構。增加的襯底層是所有元件的公共襯底,增加的一個PN結是隔離結(包括襯底結)。雙極型集成電路因是三結四層結構而會產生特有的寄生效應:無源寄生效應、擴散電阻的寄生電容和有源寄生效應。隔離電容是集電極N型區與隔離槽或襯底P型區形成的PN結產生的電容。隔離和襯底接最低電位,所以這個電容就是集電極對地的寄生電容。擴散電阻的寄生電容是擴散電阻P型區與集電極外延層N型區產生的PN結電容,也屬無源寄生效應。這一PN結電容總是處於反偏置工作狀態。有源寄生效應即 PNP寄生晶體管。在電路中,NPN晶體管的基區、集電區(外延層)和襯底構成PNP寄生晶體管。在通常情況下,因PN結隔離,外延層和襯底之間總是反向偏置。只有當電路工作時,NPN管的集電結正偏,寄生PNP管才進入有源區。
工藝制備 (見彩圖)是利用PN結隔離技術制備雙極型集成電路倒相器的工藝流程,圖中包括一個NPN晶體管和一個負載電阻R。原始材料是直徑為75~150毫米摻P型雜質的硅單晶棒,電阻率ρ=10歐·厘米左右。其工藝流程是:先經過切片、研磨和拋光等工藝(是矽片制備工藝)制備成厚度約300~500微米的圓形矽片作為襯底,然後進行外延生長、氧化、光刻、擴散、蒸發、壓焊和多次矽片清洗,最後進行表面鈍化和成品封裝。

製作雙極型集成電路晶元需要經過 5次氧化,對氧化硅 (SiO2)薄層進行5次光刻,刻蝕出供擴散摻雜用的圖形窗口。最後還經過兩次光刻,刻蝕出金屬鋁互連布線和鈍化後用於壓焊點的窗口。因此,整套雙極型集成電路掩模版共有 7塊。即使通常省去鈍化工藝,也需要進行6次光刻,需要6塊掩模版。

⑷ 設計邏輯電路,把純整數8位補碼擴展為16位補碼,輸出保存到16位寄存器中。

用鎖存器吧:

⑸ 利用74LS373 6264 2764 擴展電路

1.2764位址從0-1FFFH 6264=2000h-2FFFH
MOV DPTR,#2000H //不確定指的是2000h還是2001h
MOV R0,#20H //片內20h
MOVX A,@DPTR //讀入2000h資料
MOV @R0,A //放入20h單元

⑹ 分析三極體放大電路工作原理

三極體放大原理:基級電流較小的變化量控制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調節Rw使三極體工作在最佳放大區,輸入有交流信號時,電流從Rs、C1、Tb、Te、C3、GND,交流電流的變化控制三極體的發射結電流,從而控制三極體集電極的電流大小,三極體集電極電流增大使集電極電壓降低,電流減小使電壓升高,所以在負載Rl就能得到放大的交流信號。共射放大優點:放大量高,輸入阻抗高,輸出阻抗低

⑺ 二極體主要用於構建什麼電路

1、檢波用二極體
就原理而言,從輸入信號中取出調制信號是檢波,以整流電流的大小()作為界線通常把輸出電流小於100mA的叫檢波。鍺材料點接觸型、工作頻率可達400MHz,正向壓降小,結電容小,檢波效率高,頻率特性好,為2AP型。類似點觸型那樣檢波用的二極體,除用於檢波外,還能夠用於限幅、削波、調制、混頻、開關等電路。也有為調頻檢波專用的特性一致性好的兩只二極體組合件。
2、整流用二極體
就原理而言,從輸入交流中得到輸出的直流是整流。以整流電流的大小(100mA)作為界線通常把輸出電流大於100mA的叫整流。面結型,工作頻率小於KHz,最高反向電壓從25伏至3000伏分A~X共22檔。分類如下:①硅半導體整流二極體2CZ型、②硅橋式整流器QL型、③用於電視機高壓硅堆工作頻率近100KHz的2CLG型。
3、限幅用二極體
大多數二極體能作為限幅使用。也有象保護儀表用和高頻齊納管那樣的專用限幅二極體。為了使這些二極體具有特別強的限制尖銳振幅的作用,通常使用硅材料製造的二極體。也有這樣的組件出售:依據限制電壓需要,把若干個必要的整流二極體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4、調制用二極體
通常指的是環形調制專用的二極體。就是正向特性一致性好的四個二極體的組合件。即使其它變容二極體也有調制用途,但它們通常是直接作為調頻用。
5、混頻用二極體
使用二極體混頻方式時,在500~10,000Hz的頻率范圍內,多採用肖特基型和點接觸型二極體。
6、放大用二極體
用二極體放大,大致有依靠隧道二極體和體效應二極體那樣的負阻性器件的放大,以及用變容二極體的參量放大。因此,放大用二極體通常是指隧道二極體、體效應二極體和變容二極體。
7、開關用二極體
有在小電流下(10mA程度)使用的邏輯運算和在數百毫安下使用的磁芯激勵用開關二極體。小電流的開關二極體通常有點接觸型和鍵型等二極體,也有在高溫下還可能工作的硅擴散型、檯面型和平面型二極體。開關二極體的特長是開關速度快。而肖特基型二極體的開關時間特短,因而是理想的開關二極體。2AK型點接觸為中速開關電路用;2CK型平面接觸為高速開關電路用;用於開關、限幅、鉗位或檢波等電路;肖特基(SBD)硅大電流開關,正向壓降小,速度快、效率高。
8、變容二極體
用於自動頻率控制(AFC)和調諧用的小功率二極體稱變容二極體。日本廠商方面也有其它許多叫法。通過施加反向電壓, 使其PN結的靜電容量發生變化。因此,被使用於自動頻率控制、掃描振盪、調頻和調諧等用途。通常,雖然是採用硅的擴散型二極體,但是也可採用合金擴散型、外延結合型、雙重擴散型等特殊製作的二極體,因為這些二極體對於電壓而言,其靜電容量的變化率特別大。結電容隨反向電壓VR變化,取代可變電容,用作調諧迴路、振盪電路、鎖相環路,常用於電視機高頻頭的頻道轉換和調諧電路,多以硅材料製作。
9、頻率倍增用二極體
對二極體的頻率倍增作用而言,有依靠變容二極體的頻率倍增和依靠階躍(即急變)二極體的頻率倍增。頻率倍增用的變容二極體稱為可變電抗器,可變電抗器雖然和自動頻率控制用的變容二極體的工作原理相同,但電抗器的構造卻能承受大功率。階躍二極體又被稱為階躍恢復二極體,從導通切換到關閉時的反向恢復時間trr短,因此,其特長是急速地變成關閉的轉移時間顯著地短。如果對階躍二極體施加正弦波,那麼,因tt(轉移時間)短,所以輸出波形急驟地被夾斷,故能產生很多高頻諧波。
10、穩壓二極體
是代替穩壓電子二極體的產品。被製作成為硅的擴散型或合金型。是反向擊穿特性曲線急驟變化的二極體。作為控制電壓和標准電壓使用而製作的。二極體工作時的端電壓(又稱齊納電壓)從3V左右到150V,按每隔10%,能劃分成許多等級。在功率方面,也有從200mW至100W以上的產品。工作在反向擊穿狀態,硅材料製作,動態電阻RZ很小,一般為2CW型;將兩個互補二極體反向串接以減少溫度系數則為2DW型。
11、PIN型二極體(PIN Diode)
這是在P區和N區之間夾一層本徵半導體(或低濃度雜質的半導體)構造的晶體二極體。PIN中的I是"本徵"意義的英文略語。當其工作頻率超過100MHz時,由於少數載流子的存貯效應和"本徵"層中的渡越時間效應,其二極體失去整流作用而變成阻抗元件,並且,其阻抗值隨偏置電壓而改變。在零偏置或直流反向偏置時,"本徵"區的阻抗很高;在直流正向偏置時,由於載流子注入"本徵"區,而使"本徵"區呈現出低阻抗狀態。因此,可以把PIN二極體作為可變阻抗元件使用。它常被應用於高頻開關(即微波開關)、移相、調制、限幅等電路中。
12、 雪崩二極體 (Avalanche Diode)
它是在外加電壓作用下可以產生高頻振盪的晶體管。產生高頻振盪的工作原理是欒的:利用雪崩擊穿對晶體注入載流子,因載流子渡越晶片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其電流滯後於電壓,出現延遲時間,若適當地控制渡越時間,那麼,在電流和電壓關繫上就會出現負阻效應,從而產生高頻振盪。它常被應用於微波領域的振盪電路中。
13、江崎二極體 (Tunnel Diode)
它是以隧道效應電流為主要電流分量的晶體二極體。其基底材料是砷化鎵和鍺。其P型區的N型區是高摻雜的(即高濃度雜質的)。隧道電流由這些簡並態半導體的量子力學效應所產生。發生隧道效應具備如下三個條件:①費米能級位於導帶和滿帶內;②空間電荷層寬度必須很窄(0.01微米以下);簡並半導體P型區和N型區中的空穴和電子在同一能級上有交疊的可能性。江崎二極體為雙端子有源器件。其主要參數有峰谷電流比(IP/PV),其中,下標"P"代表"峰";而下標"V"代表"谷"。江崎二極體可以被應用於低雜訊高頻放大器及高頻振盪器中(其工作頻率可達毫米波段),也可以被應用於高速開關電路中。
14、快速關斷(階躍恢復)二極體 (Step Recovary Diode)
它也是一種具有PN結的二極體。其結構上的特點是:在PN結邊界處具有陡峭的雜質分布區,從而形成"自助電場"。由於PN結在正向偏壓下,以少數載流子導電,並在PN結附近具有電荷存貯效應,使其反向電流需要經歷一個"存貯時間"後才能降至最小值(反向飽和電流值)。階躍恢復二極體的"自助電場"縮短了存貯時間,使反向電流快速截止,並產生豐富的諧波分量。利用這些諧波分量可設計出梳狀頻譜發生電路。快速關斷(階躍恢復)二極體用於脈沖和高次諧波電路中。
15、肖特基二極體 (Schottky Barrier Diode)
它是具有肖特基特性的"金屬半導體結"的二極體。其正向起始電壓較低。其金屬層除材料外,還可以採用金、鉬、鎳、鈦等材料。其半導體材料採用硅或砷化鎵,多為N型半導體。這種器件是由多數載流子導電的,所以,其反向飽和電流較以少數載流子導電的PN結大得多。由於肖特基二極體中少數載流子的存貯效應甚微,所以其頻率響僅為RC時間常數限制,因而,它是高頻和快速開關的理想器件。其工作頻率可達100GHz。並且,MIS(金屬-絕緣體-半導體)肖特基二極體可以用來製作太陽能電池或發光二極體。
16、阻尼二極體
具有較高的反向工作電壓和峰值電流,正向壓降小,高頻高壓整流二極體,用在電視機行掃描電路作阻尼和升壓整流用。
17、瞬變電壓抑制二極體
TVP管,對電路進行快速過壓保護,分雙極型和單極型兩種,按峰值功率(500W-5000W)和電壓(8.2V~200V)分類。
18、雙基極二極體(單結晶體管)
兩個基極,一個發射極的三端負阻器件,用於張馳振盪電路,定時電壓讀出電路中,它具有頻率易調、溫度穩定性好等優點。
19、發光二極體
用磷化鎵、磷砷化鎵材料製成,體積小,正向驅動發光。工作電壓低,工作電流小,發光均勻、壽命長、可發紅、黃、綠單色光。
20.、硅功率開關二極體
硅功率開關二極體具有高速導通與截止的能力。它主要用於大功率開關或穩壓電路、直流變換器、高速電機調速及在驅動電路中作高頻整流及續流箝拉,具有恢復特性軟、過載能力強的優點、廣泛用於計算機、雷達電源、步進電機調速等方面。
21、旋轉二極體
主要用於無刷電機勵磁、也可作普通整流用。

⑻ 放大電路設計的十大要點是什麼

哈哈,我十六棟408的
放大電路設計要點
①單雙電源運放的選擇
②電源去耦
③弱信號放大的相關問題
④寬頻放大
⑤放大器反饋迴路電阻阻值的選擇
⑥運放的保護措施
⑦失調電壓的補償
⑧擴展輸出電流和電壓
⑨注意運放的穩定性
⑩優良的工藝是放大器質量的保證
老師課件上的,絕對沒錯!
記得採納哦,給兄弟我加點分!

⑼ 三極體的3個基本放大電路是什麼

晶體三極體(以下簡稱三極體)按材料分有兩種:鍺管和硅管。而每一種又有NPN和PNP兩種結構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PNP兩種三極體,兩者除了電源極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僅介紹NPN硅管的電流放大原理。 對於NPN管,它是由2塊N型半導體中間夾著一塊P型半導體所組成,發射區與基區之間形成的PN結稱為發射結,而集電區與基區形成的PN結稱為集電結,三條引線分別稱為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 當b點電位高於e點電位零點幾伏時,發射結處於正偏狀態,而C點電位高於b點電位幾伏時,集電結處於反偏狀態,集電極電源Ec要高於基極電源Ebo。 在製造三極體時,有意識地使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濃度大於基區的,同時基區做得很薄,而且,要嚴格控制雜質含量,這樣,一旦接通電源後,由於發射結正確,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電子)極基區的多數載流子(空穴)很容易地越過發射結互相向對方擴散,但因前者的濃度基大於後者,所以通過發射結的電流基本上是電子流,這股電子流稱為發射極電流Ie。 由於基區很薄,加上集電結的反偏,注入基區的電子大部分越過集電結進入集電區而形成集電集電流Ic,只剩下很少(1-10%)的電子在基區的空穴進行復合,被復合掉的基區空穴由基極電源Eb重新補給,從而形成了基極電流Ibo.根據電流連續性原理得: Ie=Ib+Ic 這就是說,在基極補充一個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電極上得到一個較大的Ic,這就是所謂電流放大作用,Ic與Ib是維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即: β1=Ic/Ib 式中:β--稱為直流放大倍數, 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Ic與基極電流的變化量△Ib之比為: β= △Ic/△Ib 式中β--稱為交流電流放大倍數,由於低頻時β1和β的數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時為了方便起見,對兩者不作嚴格區分,β值約為幾十至一百多。 三極體是一種電流放大器件,但在實際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極體的電流放大作用,通過電阻轉變為電壓放大作用。

⑽ 拓撲電路是什麼意思

是指電路的組成架構。比如,要完成AM廣播信號的聲音還原——我們可以採用直接接收、放大、檢波濾波來還原聲音,也可以採用超外差接收、放大、檢波濾波來完成。這就是兩種拓撲電路。

閱讀全文

與擴補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威松下照相機維修點 瀏覽:298
醫療設備維修需要哪些資質 瀏覽:696
長沙市麗星維修電話 瀏覽:308
頂樓怎麼處理防水最好 瀏覽:714
瑞安政府家電維修電話 瀏覽:229
電路演算法 瀏覽:759
祁東傢具廠在哪裡 瀏覽:72
傢具拆裝打包 瀏覽:350
武漢二手傢具市場地址 瀏覽:709
哪裡可以買到貓咪傢具 瀏覽:525
電路維修技巧 瀏覽:395
房屋內牆翻新怎麼做 瀏覽:640
竹和橡膠木傢具哪個好 瀏覽:534
瀘州美的空調售後維修 瀏覽:433
摩托車鋁合金cnc件怎麼翻新 瀏覽:1000
貼完磁磚裝什麼家電6 瀏覽:866
緬甸花梨傢具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72
浙江pvc手套廠家電話號碼是多少 瀏覽:100
華碩筆記本北京維修點 瀏覽:799
涪陵空調維修電話附近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