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明剛學完「電路初探」一章後,在觀察到家中不同規格的兩盞白熾燈的亮度不同.他聯想到在做實驗時,流過
通過某一導體抄中的電流大小還襲與導體的電阻有關;
(1)電源電壓相同,燈在接入甲時比接入乙亮些,說明甲電阻絲的電阻較小,乙金屬絲的電阻較大;
為使實驗效果更為明顯,可在電路圖中還可再串聯一隻電流表,可顯示出微小電流的變化;
(2)若直接將一開始的電路中的燈泡直接改換成量程適用的上述電表,更容易表現出電路中電流的變化,所以只要選擇適當的量程,小祥設計更為科學.
(3)要探究電阻與長度的關系,應使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溫度相同,長度不同,所以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時,應選擇2、4的兩根電阻絲.
(4)滑動變阻器是通過改變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
故答案為:電壓;(1)乙;電流;(2)小祥;(3)2、4;改變電阻絲的長度.
⑵ 九年級上物理知識點歸納
課堂屋網站上有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還有八年級的,資料很不錯,基本上可以直接列印了http://www.ketangwu.com/html/2013/chuzhongwuli_ziliao_0929/4.html
⑶ 我需要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資料: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第十二章機械能和內能,第十三章電路初探,
第一章 機械能
1. 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 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 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 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 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 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 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 (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方式有: 動能 重力勢能;動能 彈性勢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第二章 分子運動論初步知識
1. 分子運動論的內容是:(1)物質由分子組成;(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
3. 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於引力。 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於斥力。
4. 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 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5. 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6. 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7. 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8.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9. 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10. 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11. 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12. 比熱(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物理意義就類似這樣回答)
13. 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
14. 比熱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5. 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16. 熱量的計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 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 是初始溫度;t 是後來的溫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③ Q吸 = Q放 ( ※ 關系式 )
17.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第三章 內能的利用 熱機
1. 燃燒值(q ):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燃燒值。單位是:焦耳/千克。
2. 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 =qm;(Q放 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燃燒值,單位是:焦/千克;m 是質量,單位是:千克。
3. 利用內能可以加熱,也可以做功。
4. 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它們一個工作循環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沖程。一個工作循環中對外做功1次,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2周。
5. 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的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6. 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光的反射
1. 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3. 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4. 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註: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線 法線 反射光線
鏡面
6.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與物體大小相同(2)像到鏡面的距離等於物體到鏡面的距離(3)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8. 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第六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2.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4. 凸透鏡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
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
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5. 光路圖:
空氣 空氣 空氣
水 水 水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簡單機械
1. 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2. 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
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 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 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
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
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
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 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6. 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 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第十四章 功
1. 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 功的計算:功(W)等於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 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 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 斜面:FL=Gh
或 。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 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也是斜面的一種)
6. 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
7. 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 。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對我有幫助
143回答時間:2009-3-12 15:33 | 我來評論
向TA求助 回答者: woshizhema | 二級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相關內容
2010-1-12 2010年初中物理總復習資料(教科版) 2009-7-13 人教版初中物理總復習資料 10 2009-2-5 初中物理總復習資料 18 2009-12-27 人教版初中物理總復習,哪種總復習資料最好?? 4 2007-9-10 收集初中物理的學習資料 11 更多關於初中物理總復習資料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初中物理 總復習 總復習 資料
等待您來回答1回答求初中物理資料1回答初中人教版物理、化學完整復習資料!2回答5求助 尋求解答方程組的 資料 發鏈接給我 小弟高三這是我物理的最後一...1回答誰有初中物理的總復習資料更多等待您來回答的問題>>
其他回答 共4條
資料去書店買,公式就每頁的翻,自己用筆記下來
初中的物理很簡單的,公式也很好記,理解了概念公式就很好記住了
要多背概念,我就是通過被概念來熟記公式的,反之,記住了公式概念也就會被了
回答者: 入門級玩家 | 一級 | 2009-3-12 14:04
學無捷徑 .勤奮加方法:通讀教材,自我總結
回答者: 小小鳥草船 | 一級 | 2009-3-17 22:57
物理吧 其實電學考的是很多的,但是真正難的也就是計算題,和黑盒子問題 黑盒子問題一般要先找到突破口 然後進一步分析 計算題就是套公式 把公式記牢就沒什麼問題 其次呢是力學 力學要注意選擇題和實驗題 選擇題容易丟解 實驗題注意語言的嚴密性 比如控制變數法什麼的 力學計算題最難的就是浮力問題 你中點看看浮力 浮力就要記住阿基米德公式F浮=p液·g·V排 還有一些技巧性的公式 比如p物/p液=V排/V物 這兩個考的最多 光學聲學題多是很簡單的 注意畫圖的時候標箭頭和虛線實線問題 注意看看折射 色散和散射一般不會考 但是你還得看看物理書 畢竟是書上的知識 萬一考了你就揀著了 大氣壓強和液體壓強問題主要考選擇 一般不會太難 把基礎知識抓牢就行了
物理:
主要記憶課本中的公式,定義(重在理解不是死記硬背),對課本上的試驗要重看一遍,要理解,要完整,就是把書上的試驗都填全就行了,這是考試的重點。物理學分聲學,光學,電學,熱學,力學。就這幾部分。
聲學的重點是原理:音色,音調和響度等;
光學的重點是光的性質:反射,折射,平面鏡原理,透鏡成像(重點)和應用。
電學主要是電流,電壓,電阻的串聯和並聯的性質,電功率,電功,焦耳定律,電磁的性質,現象,試驗,單位換算(這里會出大量的題,是重點),公式要熟,變形公式用的要快。
熱學主要是物態變化,熱力學公式的應用;給你補充一個書上沒有但考試考的公式:Q=mq,這是固體熱量的計算公式。Q是熱量,m是質量,q是熱值
力學比較多:簡單機械(包括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功,功率,能量轉化等)主要把公式,導出公式,公式間的互化等掌握住,實驗方法和結論。
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答者: ┌單身貴族┘ | 二級 | 2009-3-20 23:35
第六章
一.透鏡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後在F點會聚,F點叫作凸透鏡的焦點。
焦距: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鏡,會聚(或發散)作用越明顯。
二.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質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虛像或實像
u>2f 2f>v>f 倒立 縮小 實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實像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實像
u<f 正大 放大 虛像
三.常用透鏡
1.幻燈機和投影儀
成像特點: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注意事項:幻燈片就倒著放。
2.照相機
成像物點:物體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3.放大鏡
成像特點: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像同側。
四.眼睛
從成像的角度講,人的眼睛可以簡化為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屏幕。
明視距離:在距眼25cm處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把25cm的距離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視距離。
近視眼:明視距離小於25cm,可配戴凹透鏡得到矯正。
遠視眼:明視距離大於25cm,可配戴凸透鏡得到矯正。
眼鏡的度數=1/f×100(f必須用m做單位。)
第七章
一.基本概念: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符號:F
力的單位:牛頓;N
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測量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用彈簧測力計)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二.重力
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施力物體:地球。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3.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G=mg ; g取9.8N/kg,表示:1千克物體所受的重力9.8N。
三.摩擦力
1.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壓力; 使接觸面變得粗糙;
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減小壓力; 使接觸面變得光滑。
四.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
方向相同:F=F1+F2
方向相反:F=F1-F2 (F1>F2)
五.二力平衡
1.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叫做平衡。平衡的物體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2.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而處於平衡狀態叫做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彼此平衡。
4.受平衡力時,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在平衡力作用下物體運動狀態不變。
六.牛頓第一定律
1.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個規律叫做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
2.物體操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第八章
一.壓力
1.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2.壓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
3.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
4.壓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向下。
二.壓強
1.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義: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
3.公式:P=F/S;(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4.單位:帕斯卡。Pa
1Pa=1N/m2,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牛。
5.增大壓強的方法:
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一定,增大壓力。
6.減小壓強的方法:
壓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一定,減小壓力。
三.液體內部壓強
1.液體內部壓強的產生原因:液體受到重力,液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1)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 在液體內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
(3) 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體內部的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3.液體內部壓強計算工式:P=
4.連通器: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連通器的特點:如果連通器中只裝一種液體,那麼液體靜止時連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總是相平的。
連通器的應用:下水道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統;水位計;牲畜自動飲水器等。
四.大氣壓強
1.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叫做大氣壓強。
2.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測出大氣壓值的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3.1個標准大氣壓=760mm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1.01×105Pa
4.影響大氣壓的因素
①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在海拔2000m以內,每升高12m,大氣壓約下降133Pa(1mm水銀柱)〕
②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減小壓強就增大,體積增大壓強就減小。
③大氣壓還與天氣,溫度等條件有關。
5.大氣壓的應用:
活塞式抽水機;離心式
⑷ 物理初三電路初探在什麼情況下會短路,一直不太明白,也不怎麼會畫圖
所謂短路,是指而直接接通,發生短路時,由於電流不通過用電器,電流極大,所以局部溫度驟然升高,往往引起機器損壞,爆炸甚至火災.而斷路(也稱開路)則是指電路斷開了,電流不能通過。電路圖的畫法:(1)電流分路法此方法的要點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方向找,直到電源的負極為止。不管電路如何彎曲,只要是電流不分路,即電流從一個用電器流向另一個用電器,一直流下去,那麼用電器就是串聯接法,組成的就是串聯電路。如果電路在某點出現分路,表明這個電路中既有幹路,又有支路,那麼電流通過支路上的用電器後將在另一點匯合,在回到電源的負極。當幹路上沒有用電器,而每條支路上只要一個用電器時,這些用電器就組成並聯電路。(2)節點法對於具有串.並聯電路初步知識的同學來說,從規范的電路中看出用電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當面對的是一個不規范的電路,特別是電路中的導線在多處交叉相連時,初學者往往會感到困惑。識別這種電路可採用「節點法」。所謂節點指的是電路中那些「導線交叉相連」的點,包括分流點和匯流點。利用節點法識別電路的具體步驟是:a.先找出電路中的所有節點,並分別用字母(或數字)表示。b.將所有用一根導線直接相連(不經過用電器)的節點視為同一節點。並改用同一字母(或數字)表示。經過以上兩步的處理,從圖06-2中不難看出,燈L1、L2、L3的兩端,都是一端接在電路的A點上,另一端接在電路的D(B)點上,因而燈L1、L2、L3是並聯的。4.連接電路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是同學們應該具備的一種電學的實驗技能。連接電路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法。(1)電流流向法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依次連接實物,直到電 源的負極。連接串聯電路時採用這種方法既快捷又准確。(2)先支路後幹路法顧名思義,這是連接並聯電路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其過程是:先從電路圖中找出電路的分流點和匯流點,視它們為各個支路的「頭」和「尾」;把各個支路上的元件按電流流入方向連好,電流流入端是支路的「頭」,電流流出端是支路的「尾」,並將各個支路 的「頭頭」相接,「尾尾」相連;再把幹路上的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最後把各個支路的「頭」和「尾」分別與分流點和匯流點相連。(3)先通後補法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將幹路中的元件和某一支路的元件用導線接通,先形成一條電流的路徑,找出分流點和匯流點的位置;然後將其他各個支路中的元件連好,補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再形成所有電流的路徑。
⑸ 求大家幫我做個初三學習計劃!
第一階段,是整個初三第一學期時間。這個階段時間大約五個月,約占整個初三復習的一半時間左右。這初三文科復習四忌
一忌拋開考綱,盲目復習。中考各科都有《考試說明》,學生首先應該依據《考試說明》,明確中考的考查范圍和重點內容,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二忌急於求成,忽視小題。有些學生認為文科需要背誦的知識點太多,而在中考中基礎知識題的分值不高,所以索性就放棄了。他們不知道解決好基礎知識,正是提高文科成績的關鍵所在。
三忌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有些學生認為與理科相比,文科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性,可以隨意撿章節進行復習。其實文科復習應兼顧知識、能力、方法三個層次。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有些學生只重視知識的背誦,缺乏專題性反思,不知道自己的漲分點在哪裡。
第一階段可以稱為基礎復習階段。學校里每一個科目都在逐冊逐章節地進行復習,我們自己也應該和學校的教師步伐一致,進行各科的細致復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五個月,把每一科在中考范圍內的每個知識點都逐章逐節、逐篇逐段,甚至農字逐句地復習到,應做到毫無遺漏。這個階段,復習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萬丈高樓增地起」,只有這時候循序漸進、查缺被漏、鞏固基礎,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只有這時候把邊邊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復習到,才能在今後更多的時間去攻克一些綜合性、高難度的題目。
第二階段從寒假至第一次模擬考試前,時間大約四個月。這個階段是復習工作中的最寶貴的時期,堪稱復習的「黃金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個時期復習任務最重,也最應該達到高效率的復習。也可以將這個階段稱為全面復習階段。 我們的任務是把前一個階段中較為零亂、繁雜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條宏觀的線索,提綱挈領,全面復習。這個階段的復習,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擬考試。第一次模擬教育是中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學習檢驗和閱兵,是你選報志願的重要依據。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喪氣,妄自菲薄。應該為一模恰當定位,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
第三階段從一模結束至中考前,時間大約兩個月。這是中考前最後的一段復習時間,也可以稱為綜合復習階段。隨著中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學可能心理壓力會越來越重。因此,這個時期應當以卸包袱為一個重要任務。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放鬆一下綳得緊緊的神經。古人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此時,第天不必復習得太晚,要趕快調整初三一年緊張復習中形成的不當的生物鍾,以保證充沛的精力。另外,這個時期不必再做過多的過量的習題,更不應死摳難題和偏題,應該做少而精的練習。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歷年中考的題目,因為這些題目既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精品,又是中考命題人意志的直接體現,可謂字字珠璣。在復習中,我們中做題應先易後難,選擇題拿不準也不要放棄,選一個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以上我介紹的是我在初三時的復習計劃和體會。我想,我們在復習中,更重要的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也應該重視日常每天每周的復習安排。
在初三一年的復習中,我們應該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復習時間。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每天可供我們自己利用的時間並不多,其中最長的一段時間大約就是每天晚飯後至睡覺前的三個多小時時間。能否利用好這段時間,是初三復習成敗的關鍵。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不要在一個晚上把五科全復習到,這樣做只會不分主次、自找麻煩。試想,僅僅是不足四小時的短短的一段寶貴時間,怎麼能經得起五科的輪番轟炸呢?因此,我建議大家在一個晚上專攻一門到兩門,抓住重點,集中精力,以爭取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我在初三每天晚上復習時,周一定為數學日,周二定為英語日,周三定為物理日,周四定為語文日,周五定為化學日,每晚集中精力復習一門功課,長期堅持,效果不錯。
除了以上所說,學習的方法與態度,以及考試的心態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試時總考不出自己的實際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質不過硬,考試時過於緊張的緣故,還有就是把考試的分數看得太重,所以才會導致考試失利,你要學會換一種方式來考慮問題,你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人們常說,考試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過於地追求往往就會失去,就是這個緣故;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即把考試當成一般的作業,理清自己的思路,認真對付每一道題,你就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你要學會超越自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心裡不要總想著分數、總想著名次;只要我這次考試的成績比我上一次考試的成績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這也就是說,不與別人比成績,就與自己比,這樣你的心態就會平和許多,就會感到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學習與考試時就會感到輕松自如的;你試著按照這種方式來調整自己,你就會發現,在不經意中,你的成績就會提高許多;
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媽媽教給我的道理,使我順利地度過了中學階段,也使我的成績從初一班上的30多名到初三時就進入了年級的前10名,並且沒有感到絲毫的壓力,學得很輕松自如,你不妨也試一試,但願我的經驗能使你的壓力有所減輕、成績有所提高,那我也就感到欣慰了;
最祝你學習進步! 以上時參考別人的,我感覺不錯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課上的效率一定要保持。
二·要跟著老師走,自己的學習任務不能和老師沖突,太自主不一定是好事。
三·多做題,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的做,數理化可以先買套中考卷子作,一定要作出效果不然不如不作。把做錯的題反復看。。
⑹ 求蘇教版九年級上物理和化學期中考試復習提綱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和功
一、杠桿
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狀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方向判斷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PS:分析:P3 螺絲刀撬圖釘、P8羊角錘。
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杠桿原理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 F2L2)
省力杠桿(費距離):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動力小於阻力
費力杠桿(省距離):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動力大於阻力
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動力臂等於阻力臂——動力等於阻力
(舉例)
(例題講解、解題格式注意)——P8 Q2
二、滑輪——繞軸能轉動的輪子——杠桿的變形。
定滑輪: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等臂杠桿(動阻力相等,可改變動力的方向)
動滑輪:軸的位置隨被拉的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支點在一側的不等臂杠桿(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使用時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變動力方向)。
滑輪組: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兩種繩子繞法
用滑輪組起吊重物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物體,提起物體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幾。
F=(G+G動)/n n是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
三、功——無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例題)
功(機械功):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的乘積。
做功的兩要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公式:W=FS單位:J)
四、功率
功率: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單位:W
五、機械效率(實驗)
1.有用功:為達到目的必須做的功。
2.額外功:為達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總功:為達到目的實際做的功 W總= W有+W額 。(有用功小於總功,因此機械效率小於百分之一百)
4.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η= W有/ W總。
第十三章: 機械能和內能
一、動能、勢能、機械能
動能:運動著的物體能對其他物體做功,那麼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量。這種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物體的動能越大,它對其他物體所做的功就越多。
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它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能對其他物體做功,那麼這個物體就具有彈性勢能。
被舉高的物體能對其他物體做功,那麼這個物體就具有重力勢能。
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其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PS:一個物體可以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且動能和勢能能夠相互轉化。)
二、內能、熱傳遞
內能:與熱運動有關的能量。(汽油燃燒所釋放的能量、天然氣燃燒放熱、物體摩擦發熱)
(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物體內所以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稱為內能。
由於一切物體內分子的熱運動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
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就越劇烈,分子運動越劇烈,動能就越大,所以,當物體溫度升高時,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的總和就增加。
熱傳遞——改變內能的一種方式
條件:有溫差;
實質:內能的轉移;
熱量: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焦耳)
三、物質的比熱容:(九年級上冊)
1、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攝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2、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與其性質有關——同種物質的比熱容相同,不同的不同。
3、單位:焦/(千克·攝氏度)。
4、熱傳遞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物體在吸熱或放熱的過程中,物體的質量越大、比熱容越大、溫度變化越大,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就越多。
溫度升高時:Q吸=cm(t-t0) 溫度下降時:Q放=cm(t0-t)
四、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
1、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第一種方式:熱傳遞)
2、熱機(熱力發動機)—一種將內能(燃料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3、汽油機工作循環:——可對比柴油機。
吸氣沖程(進氣口打開、活塞向下運動)——壓縮沖程(機械能轉變為內能、活塞向上運動)——做功沖程(內能轉變為機械能、活塞達到頂端而後推動活塞向下運動、燃氣對外做功的過程)——排氣沖程(出氣口打開、活塞向上運動)。
注意:沖程是指活塞從汽缸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
曲軸旋轉2圈,活塞往復2次,四沖程,對外做功一次。
五、燃料的熱值:
質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一般是不同的。
1、 燃料的熱值:單位質量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2、 單位:q(J/Kg) Q放=mq
第十四章 : 電路初探
一、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
1、 用電器:是利用電能進行工作的裝置——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 電源:持續供電的裝置——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直流電源:電池(正級流向負極)& 交流電源:220V 家庭電路。
3、 電路:
活動:連接一個電路,使小電燈亮起來
器材:電池(直流電源)、小電燈、燈座、開關、導線。
連接電路:注意事項——
①在連接電路過程中,開關必須處於斷開狀態。
②用導線連接電路元件時,要將導線的兩端接在電池盒、燈座、開關的接線柱上,並順時針旋緊,以保證接觸良好。
③連接電池的兩極的導線決不允許以任何方式直接相連,以免造成短路,損壞電源。
電路:用導線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元件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路徑。
通路:在小電燈的電路中,閉合開關,電流中有電流流過,使電燈發光。
斷路:斷開開關,電路中沒有電流,電燈熄滅。
4、 電路圖:熟知電路元件及其符號。
二、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
1、 串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方式。——串聯電路:①只有一條電流路徑;②各用電器不能獨立工作;③開關控制整個電路。
2、 並聯:把用電器並列地連接起來的方式。——並聯電路:①有多條電流路徑;②各用電器獨立工作,互不影響;③幹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開關控制所在支路。
三、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
1、電流強度:表示電流的大小I,單位:安培A——電流表測量大小。P68
2、電流表使用注意事項:「二要二不一試觸」
①使用前要檢查指針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絲刀旋轉表盤上的調零螺絲,將指針調零。
②必須要把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使電流從標有0.6或3的接線柱流入電流表,從在「—」流出。
③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連接到電源的兩極。
④被測電流的大小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⑤在使用雙量程電流表時,一般先試用大量程,如電流表示數載小量程范圍內,再改用小量程,這樣讀數更為精確。
3、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
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四、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
1、電壓:電路中有電流的形成是由於電路兩端存在著電壓,電源的作用就是維持正負極間有一定的電壓U 單位:伏特V。(干電池:1.5V)
2、電壓表使用注意事項:
①使用前要檢查指針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絲刀旋轉表盤上的調零螺絲,將指針調零。
②必須要把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使電流從標有0.6或3的接線柱流入電流表,從在「—」流出。
③在使用雙量程電流表時,一般先試用大量程,如電流表示數載小量程范圍內,再改用小量程,這樣讀數更為精確。
與電流表有一點不同:可以不經過用電器直接連接到電路中
4、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中的電壓特點
在串聯電路中,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在並聯電路中,並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⑺ 山東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識總括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前面就不太需要了!很簡單!
第二章 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 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 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 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於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於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於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FG處於固態。
13.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5.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8. 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9. 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第三章 光現象知識歸納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
1. 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註: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1)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後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主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米,課桌的高度約0.75米。
3.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們關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後,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後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張紙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圖:(a)測硬幣直徑; (b)測乒乓球直徑;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如(a)怎樣用短刻度尺測量教學樓的高度,請說出兩種方法?
(b)怎樣測量學校到你家的距離?(c)怎樣測地圖上一曲線的長度?(請把這三題答案寫出來)
(4)估測法:用目視方式估計物體大約長度的方法。
7.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8.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9.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10.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據可求路程:和時間:
16. 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擺鍾→石英鍾→原子鍾。
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知識歸納
1.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質量國際單位是:千克。其他有:噸,克,毫克,1噸=103千克=106克=109毫克(進率是千進)
3.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4.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天平測質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確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應注意:(1)不能超過最大稱量;(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葯品直接放在托盤上。
7. 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識的應用: (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質量:m=ρV。 (3)求體積:
11.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狀態、硬度、密度、比熱、透光性、導熱性、導電性、磁性、彈性等。
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
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是:(1)物質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
3.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於引力。
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於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
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5. 湯姆遜發現電子(1897年);盧瑟福發現質子(1919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1932年);蓋爾曼提出誇克設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銀河系是由群星和彌漫物質集會而成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恆星。
8.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於距今150億年的一次大爆炸,這種爆炸是整體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質及時間、空間,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溫度則相應下降。
9. (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第八章 力知識歸納
1.什麼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合是N。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⑸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具體的畫法是:
(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 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 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 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些。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 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5)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知識歸納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 ,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2)F不變,S↓ (3) 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5.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
6. 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7.* 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8.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9.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0.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1.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12.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 標准大氣壓:把等於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 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2) F浮 > G , 上浮 (3) F浮 = G,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 G — 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第十章 力和運動知識歸納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物體平衡狀態: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時,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則這兩個力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5.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知識歸納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 棒就叫杠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 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 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於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 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 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能知識歸納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 重力勢能;動能 彈性勢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 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2.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4.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5.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6.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
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7.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8.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9.比熱(c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10.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
11.比熱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2.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13.熱量的計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 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是初始溫度;t 是後來的溫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1.熱值(q ):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熱值。單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 =qm;(Q放 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熱值,單位是:焦/千克;m 是質量,單位是:千克。
3.利用內能可以加熱,也可以做功。
4.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它們一個工作循環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沖程。一個工作循環中對外做功1次,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2周。
5.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的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6.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 電路初探知識歸納
1.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2.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4.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鹼、鹽的水溶液等。
5.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6. 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7. 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斷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
⑻ 求助大神 初三物理電路初探和歐姆定律全部知識點。明了詳細最好
歐姆定律知識歸納
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 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 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
3.公式的理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4.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 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 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5.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
① 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 電壓:U=U1+U2(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③ 電阻:R=R1+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分壓作用
⑤ 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6.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
① 電流: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 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 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並聯,則有1/R總= 1/R1+1/R2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 比例關系:電壓:U1∶U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