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單片機的最小系統,晶振電路的作用是什麼
晶振電路是最小系統中的時鍾電路,給單片機提供時間基準。
單片機在工作時版,是一條一條地從ROM中取權指令,然後一步一步地執行。每隔多久執行一條指令,這就需要有一個時間基準,來讓單片機的程序的基本功能得到實現。而晶振電路就是用來提供這個時間基準的。
(1)單片機晶振電路擴展閱讀:
時鍾晶元DS1302的各引腳功能如下:
1、Vcc1:主電源;Vcc2:備份電源。當Vcc2>Vcc1+0.2V時,由Vcc2向DS1302供電,當Vcc2< Vcc1時,由Vcc1向DS1302供電。
2、SCLK:串列時鍾,輸入,控制數據的輸入與輸出;
3、I/O:三線介面時的雙向數據線;
4、RST為復位引腳,在讀、寫數據期間,必須為高,
5、X1 X2為32.768Hz晶振管腳,為晶元提供時鍾脈沖。
⑵ 51單片機晶振電路電容問題
理論上來講晶體的負載電容C=C1/2+C0(電路雜容),而在市場中晶體的負載電容C為7PF,12.5PF,16PF,18PF,20PF,33PF,所以內C1會更高容,如果按晶元的要求C1=5PF的,根據晶體的理論,實際接電容比晶體的標稱電容小,輸出的頻率就比晶體標稱的頻率要偏高(晶體負載電容對晶體頻率起微調作用),所以最終還是要看晶元所要求的這實際頻率,C1,C2對晶體的起振沒多大影響,但對輸出頻率會有差別。
⑶ 晶振的作用是什麼主要是在電路中的作用晶振在單片機中的頻率是如何確定的
晶振就是單片機的心臟,用它的上下變化產生的時鍾來觸發單片機操作。
晶振的頻率是版做出來就固定了權,比如有12M的 24M的,用時選擇你想要的頻率的晶振。
單片機的指令周期,是根據它對晶振頻率的分頻得來的。
一般51單片機是12分頻,如用12M的晶振分頻後就是 12M/12=1M 一個指令周期就是 1/1M=1us
各種單片機有不同的分頻系數,要參考具體資料。
⑷ 請問單片機晶振電路中兩個電容的作用是什麼
單片機晶振電路中兩個電容(負載電容)的作用是把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如果沒這兩個電容的話,振盪部分會因為沒有迴路而停振。電路不能正常工作了。
負載頻率不同決定振盪器的振盪頻率不同。標稱頻率相同的晶振,負載電容不一定相同。因為石英晶體振盪器有兩個諧振頻率,一個是串聯揩振晶振的低負載電容晶振:另一個為並聯揩振晶振的高負載電容晶振。
所以,標稱頻率相同的晶振互換時還必須要求負載電容一致,不能冒然互換,否則會造成電器工作不正常。
電動機能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電阻能把電能轉換成熱能,電燈泡能把電能轉換成熱能和光能,揚聲器能把電能轉換成聲能。電動機、電阻、電燈泡、揚聲器等都叫做負載。
晶體三極體對於前面的信號源來說,也可以看作是負載。對負載最基本的要求是阻抗匹配和所能承受的功率。
(4)單片機晶振電路擴展閱讀
單片機能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時鍾電路,所以單片機就很需要晶振。通過一定的外接電路來,可以生成頻率和峰值穩定的正弦波。
而單片機在運行的時候,需要一個脈沖信號,做為自己執行指令的觸發信號,可以簡單的想像為:單片機收到一個脈沖,就執行一次或多次指令。
單片機工作時,是一條一條地從RoM中取指令,然後一步一步地執行。單片機訪問一次存儲器的時間,稱之為一個機器周期,這是一個時間基準。
—個機器周期包括12個時鍾周期。如果一個單片機選擇了12兆赫茲晶振,它的時鍾周期是1/12us,它的一個機器周期是12×(1/12)us,也就是1us。
晶振是給單片機提供工作信號脈沖的。這個脈沖就是單片機的工作速度。比如12兆晶振。單片機工作速度就是每秒12兆。單片機內部也有晶振。接外部晶振可以或得更穩定的頻率。
⑸ 51單片機的電源和晶振電路應該怎麼設計呢
這也沒什麼可設計的,都是最常用的最典型的電路了,用7805穩壓。也設計不出來再專新鮮的電路了。屬再說,那晶振電路,更不是設計的,只接一個晶振就搞定了。都是單片機需要配的,是生產單片機時設計的,也不用你再設計什麼了。如果用STC單片機,可用內部IRC時鍾電路,外部晶振都省掉,想設計都沒有了。
所以,把精力用在該設計的地方去,如設計單片機應用電路,別整這些沒用的。
⑹ 單片機晶振電路中接在晶振旁的兩個電容的作用是什麼
單片機晶振電路中接在晶振旁的兩個電容叫負載電容,它的作用是負載頻率不同決定振盪器的振盪頻率不同。標稱頻率相同的晶振,負載電容不一定相同。
晶體振盪器是指從一塊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簡稱為晶片),石英晶體諧振器,簡稱為石英晶體或晶體、晶振;而在封裝內部添加IC組成振盪電路的晶體元件稱為晶體振盪器。其產品一般用金屬外殼封裝,也有用玻璃殼、陶瓷或塑料封裝的。
(6)單片機晶振電路擴展閱讀:
晶振在應用具體起到的作用,微控制器的時鍾源可以分為兩類:基於機械諧振器件的時鍾源,如晶振、陶瓷諧振槽路;RC(電阻、電容)振盪器。一種是皮爾斯振盪器配置,適用於晶振和陶瓷諧振槽路。另一種為簡單的分立RC振盪器。基於晶振與陶瓷諧振槽路的振盪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較低的溫度系數。
RC振盪器能夠快速啟動,成本也比較低,但通常在整個溫度和工作電源電壓范圍內精度較差,會在標稱輸出頻率的5%至50%范圍內變化。但其性能受環境條件和電路元件選擇的影響。需認真對待振盪器電路的元件選擇和線路板布局。在使用時,陶瓷諧振槽路和相應的負載電容必須根據特定的邏輯系列進行優化。具有高Q值的晶振對放大器的選擇並不敏感,但在過驅動時很容易產生頻率漂移(甚至可能損壞)。
⑺ 單片機的時鍾晶振電路有什麼作用
每個單抄片機系統里都有晶振襲,全程是叫晶體震盪器,在單片機系統里晶振的作用非常大,他結合單片機內部的電路,產生單片機所必須的時鍾頻率,單片機的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時鍾頻率越高,那單片機的運行速度也就越快。(資料出自YXC揚興晶振官網)
晶振用一種能把電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晶體在共振的狀態下工作,以提供穩定,精確的單頻振盪。在通常工作條件下,普通的晶振頻率絕對精度可達百萬分之五十。高級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還可以由外加電壓在一定范圍內調整頻率,稱為壓控振盪器(VCO)。
晶振的作用是為系統提供基本的時鍾信號。通常一個系統共用一個晶振,便於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訊系統的基頻和射頻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過電子調整頻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與鎖相環電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統所需的時鍾頻率。如果不同子系統需要不同頻率的時鍾信號,可以用與同一個晶振相連的不同鎖相環來提供。
⑻ 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電路
嘿嘿 不可以用101和102代替抄51單片機晶振電路的兩個瓷片電容的
1 101和102的容值分別是100和1000PF
而51單片機晶振電路的兩個瓷片電容應該是20~33PF
二者相差太大 不可替代 還是去賣電子元器件的商店買2個吧
呵呵 別忘給俺加分哦
⑼ 單片機典型的晶振電路有哪些
晶振電路嚴格的說是有三種:
1、最普通的模式,也就是外接無源晶振,然專後每個晶屬振的一個腳都接一個20-30pF的電容到地。
2、外接振盪源的模式,也就是利用有源晶振,脈沖輸出後直接接XTAL1,然後XTAL2接地。
3、內置RC振盪電路法,有一些單片機比如AVR系列的,都內置有RC振盪電路,可以實現內部1M,2M,4M,8M振盪電路。不過我個人感覺這種振盪電路的精度比如外接晶振。
⑽ 單片機中晶振電路的作用
晶振電路的作用是為單片機合格的時鍾信號流。如果你學過數字電路的話專,你就會知道,單片屬機電路是由無數的門電路組成,而門電路工作時就需要時鍾信號作為觸發,過來一個脈沖,門電路就執行一次,過來多少個脈沖,門電路就執行多少次。所以,在同樣電路的情況下,脈沖頻率越高,單片機性能也越高。
單片機,全稱單片微型計算機(英語: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又稱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把中央處理器、存儲器、定時/計數器(Timer/Counter)、各種輸入輸出介面等都集成在一塊集成電路晶元上的微型計算機。與應用在個人電腦中的通用型微處理器相比,它更強調自供應(不用外接硬體)和節約成本。它的最大優點是體積小,可放在儀表內部,但存儲量小,輸入輸出介面簡單,功能較低。由於其發展非常迅速,舊的單片機的定義已不能滿足,所以在很多應用場合被稱為范圍更廣的微控制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單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