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路分析基礎
首先,可以看到LC並聯段兩端電壓相等,即 il.jwL = ic/jwC
因此,ic = -w2LC.il
也就是說,電感電流和電容電流相位剛好差180°
然後,可以看出來U和總電流I應該是同相位,而I又是ic和il的向量和
綜上,I=il-lc=6-2=4A
因此,U=I.R=4*5=20V
KCL適用,但對於交流必須是向量和,而不是數量和,這就好比數學裡面的實數和復數。
㈡ 電路分析基礎
1)解:設受控電流源兩端電壓為U,下正上負。
1、直流分量Is1=3mA作用時,電感相當於短路,電容相當於開路,所以電阻總電阻為:R=1k+1k=2kΩ。因而吸收直流分量的功率為:P1=Is1²R=(3/1000)²×2000=18(mW)。
2、交流分量:is2=8cos(1000t-45°)=8cos(-1000t+45°)=8sin[90°-(-1000t+45°)]=8sin(1000t+45°)。所以:Is2(相量)=8/√2∠45°=4√2∠45° mA。
ω=1000rad/s,XL=ωL=1000×1=1000Ω,Xc=1/(ωC)=1/(1000×1/1000000)=1000Ω。
所以電路總阻抗為:Z=1000+(1000+j1000)∥(1000-j1000)=2000(Ω)。
電路端電壓相量為:U(相量)=Is2(相量)×Z=4√2∠45°×2000/1000=8√2∠45°(V)。
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φ=45°-45°=0°,所以cosφ=1。因而電路從交流分量吸收的功率為:
P2=UIcosφ=8√2×4√2=64(mW)。
3、電路吸收的平均功率為:P=P1+P2=18+64=82(mW)。
㈢ 大學電路分析基礎的題!急急急!求詳細過程
解:t=0-時,右邊的電路被短路,所以i(0-)=0。
換路定理:i(0+)=i(0-)=0。
t∞時,電路解耦,可等效為如下電路:
圖中的兩個受控源為互感等效的元件,二者串聯電流都等於i,但是同名端反接,而這在電路中的電勢相互抵消,對電流i的大小不起作用。
t=∞,兩個電感串聯等效為L=0.2+0.4=0.6H的電感,且相當於短路。i(∞)=32/(12+8)=1.6(A)。
將兩個電感的串聯等效斷開,從斷開處看進去,電路的等效電阻為:
兩個受控源同樣相互抵消,所以:R=12+8=20(Ω),電路的時間常數為:τ=L/R=0.6/20=0.03(s)。
三要素法:i(t)=1.6-1.6e^(-t/0.03)=1.6-1.6e^(-100t/3)(A)。
因此:u=Ldi/dt-Mdi/dt=(0.4-0.1)×[1.6-1.6e^(-100t/3)]'=0.3×[-1.6×(-100/3)×e^(-100t/3)]=16e^(-100t/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