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物理電橋法測電阻原理是什麼(求配圖和詳解)
惠斯通電橋測電阻就是要,比如說你那個圖R1右端是正極,電流在R1前邊的那個節點分兩個支路流進R1和R2,電流流經R1和R2之後,要求電壓降相等,在那裡連電流表就是要認定電流表G上電流為0,那條路上電流為0也就說明了R1和R2的壓降相等,即U1=U3,假設Rx【你左下角那個電阻是寫的Rx吧?看不大清楚。】是滑動變阻器,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得電流表G電流為0,左上角是未知電阻R,則有R=(R1/R2)Rx,若R1=R2,則R=Rx。
Ig=0,電流表上沒有電流流過,想想看,沒有電流是什麼情況?一段導線上電流為0,也就是說導線兩端沒有電流差,即在電橋電路中電流分別經過R1和R2後,電壓降壓是相等的,也就是說U1=U3。並聯電路各支路電壓相等且等於總電壓U,因此可推出Ur=Ux【Ur是未知電阻R上的電壓降,Ux是滑動變阻器Rx上的電壓降】。
電橋電路中,只要調節到電流表G電流為0,則相當於就是並聯電路,因為電流表上沒電流,那條路其實就相當於沒有接入電路。若電流表讀數不是0,比如電流表讀數I≠0,且U1>U2,即B點電勢低於C點電勢,電流流過R2後分路流進R與Rx,而流過R1的電流也要流進R,也就是說Ir=I1+I2-Ix。當然,這時要算R的話就很復雜了。
B. 什麼是平衡電橋,電路分析中如何分析平衡電橋
如下圖:
其中,R1、R2和R3、R4組成電橋電路,中間連接的可能是電流表、也內有可能是電流源容、電阻等。當四個電阻的參數滿足:R1×R4=R2×R3時,稱為平衡電橋,電橋平衡時圖中的mA表中電流為零。
如果mA表位置為電阻,則電路結構為含有Y或者△連接,可以使用Y-△變換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戴維南定理,將其中所求的電阻從電路中斷開,簡化電路結構,可以方便求解。
上述是對於直流電路而言的,如果是交流電路,其中4個電阻位置可以是電阻、電感、電容,或者是它們的串聯組和,就組成了交流電橋。如果用Z1、Z2和Z3、Z4表示,在Z1×Z4=Z2×Z4時,稱為交流平衡電橋。
C. 什麼叫做電橋法
惠斯通電橋測電阻就是要,比如說你那個圖R1右端是正極,電流在前邊的那個節點分兩個支路流進R1和R2,電流流經R1和R2之後,要求電壓降相等,在那裡連電流表就是要認定電流表G上電流為0,那條路上電流為0也就說明了R1和R2的壓降相等,即U1=U3,假設Rx【你左下角那個電阻是寫的Rx吧?看不大清楚。】是滑動變阻器,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得電流表G電流為0,左上角是未知電阻R,則有R=(R1/R2)Rx,若R1=R2,則R=Rx。
Ig=0,電流表上沒有電流流過,想想看,沒有電流是什麼情況?一段導線上電流為0,也就是說導線兩端沒有電流差,即在電橋電路中電流分別經過R1和R2後,電壓降壓是相等的,也就是說U1=U3。並聯電路各支路電壓相等且等於總電壓U,因此可推出Ur=Ux【Ur是未知電阻R上的電壓降,Ux是滑動變阻器Rx上的電壓降】。
電橋電路中,只要調節到電流表G電流為0,則相當於就是並聯電路,因為電流表上沒電流,那條路其實就相當於沒有接入電路。若電流表讀數不是0,比如電流表讀數I≠0,且U1>U2,即B點電勢低於C點電勢,電流流過R2後分路流進R與Rx,而流過R1的電流也要流進R,也就是說Ir=I1+I2-Ix。當然,這時要算R的話就很復雜了。
D. 電橋電路圖原理
電橋工作原理:
當被測量發生變化時,會使得感應電阻的阻值發生變化,從而專打破電橋平衡,使得檢流計不屬再為零或Uab電壓不再為零,此時Uab電壓的大小與被測量變化相對應,通過建立電壓Uab與被測量的數據對應表,從而得到相應的測量值。
電橋電路的認識:
一般地,被測量者的狀態量是非常微弱的,必須用專門的電路來測量這種微弱的變化,最常用的電路就是各種電橋電路,主要有直流和交流電橋電路。
電橋電路的作用:把電阻片的電阻變化率ΔR/R轉換成電壓輸出,然後提供給放大電路放大後進行測量。
單臂工作:電橋中只有一個臂接入被測量,其它三個臂採用固定電阻;雙臂工作:如果電橋兩個臂接入被測量,另兩個為固定電阻就稱為雙臂工作電橋,又稱為半橋形式;全橋方式:如果四個橋臂都接入被測量則稱為全橋形式。
E. 如何用電橋法測溫度
Rt是熱電阻,溫度變化時,其阻值發生變化,Uo也發生變化,根據變化就能測溫啦,不過電壓Uo與溫度不是線性關系,需要在後續電路上做曲線校正,通常使用查表法計算得出每個電壓值對應的溫度
F. 電橋電路怎麼計算
一般是進行「三角形----星形」轉化去化簡電路求解。
一般地,被測量者的狀態量專是非常微弱的,必須屬用專門的電路來測量這種微弱的變化,最常用的電路就是各種電橋電路,主要有直流和交流電橋電路。
電橋電路的作用:把電阻片的電阻變化率ΔR/R轉換成電壓輸出,然後提供給放大電路放大後進行測量。
單臂工作:電橋中只有一個臂接入被測量,其它三個臂採用固定電阻;雙臂工作:如果電橋兩個臂接入被測量,另兩個為固定電阻就稱為雙臂工作電橋,又稱為半橋形式;全橋方式:如果四個橋臂都接入被測量則稱為全橋形式。
G. 圖中的電路稱為電橋電路,用結點電壓法求流過1Ω電阻的電流I
你左邊的是電流源還是電壓源?為什麼標注220歐?。
可以在每一個結點列方程:對專2和3
(U1-U2)/2
=
U2
/
3
+
(U2-U3)
/
1
(U1-U3)/3
+
(U2-U3)/1
=
U3
/
4
如果左邊屬電源是電流源,電流是220,那麼還有
220
=
(U1
-
U2)/2
+
(U1-U3)/3
以上方程可以解了,解出U2和U3,就可以得到1歐電阻電流
(
U2-U3)
/
1
H. 電橋法測電阻
樓主的思維還復是局限在「電制流從正極流出然後分流」等等情況上。
對於這種復雜的電路我們就要應用基爾霍夫定律來列方程求解。具體過程你可以參照一下任何一本大學教材。
我這里就這題解答一下。設ABC為迴路L1,BCD為L2,之所以不再設ABCD迴路是因為如果針對ABCD列出了方程,那麼這個方程實際上就是前兩個的相加。
我取電流都是順時針為正,那麼如果結出負值代表電流是逆時針。BC中電流我設為B-C
那麼根據基爾霍夫第二方程對L1.L2有,
IAB*R+IBC*RG+IAC*RX=0,IBC*R1+IDC*R2+IBC*RG=0
根據基爾霍夫第一方程,IAB=IG+IBC, IBC+IDC=ICA, IAB-ICA=IDC-IBD
根據這些方程,我們就可以完整的研究電路了。這些方程看似很麻煩,但是解起來很簡單。
我們發現,當IBC=0的時候我們是可以推出BC電視差為零的。並且IAB=IBD,IAC=ICD,這就是惠斯通電橋的原理。
樓主的思路要改變,學會用基爾霍夫方程解決復雜的電路。像是一些循環的,對稱的都是可以解的。
I. 電阻應變感測器 電橋法求解
測試電路就是利用惠斯頓電橋將電阻變化轉換成電壓變化。如果四片均為應變專電阻,即組屬成的是全橋接法,實際粘貼有2種方式,如果是測拉伸和壓縮的話上下表面各貼2片互相垂直的應變片,如果是測彎曲應變的話上下表面各貼2片互相平行的應變片。具體的測量和運算可咨詢專業的應變儀供應商,如靖江的泰斯特電子
東華等~
J. 電橋法測電阻原理
當R1/R2=R/RX時,電流表上沒有電流流過,此時,電流表指針在正中央。一般來說,版R1=R2,所以,當調節權可變電阻R的時候,假如電流表的讀書為零,RX=R。由此就可以測出電阻RX。
一段導線上電流為0,也就是說導線兩端沒有電流差,即在電橋電路中電流分別經過R1和R2後,電壓降壓是相等的,也就是說U1=U3。並聯電路各支路電壓相等且等於總電壓U,因此可推出Ur=Ux【Ur是未知電阻R上的電壓降,Ux是滑動變阻器Rx上的電壓降】。
(10)電路電橋法擴展閱讀:
當G無電流通過時,稱電橋達到平衡。平衡時,四個臂的阻值滿足一個簡單的關系,利用這一關系就可測量電阻。
電橋不平衡時,G的電流IG與R1,R2,R3,R4有關。利用這一關系也可根據IG及三個臂的電阻值求得第四個臂的阻值,因此不平衡電橋原則上也可測量電阻。
在不平衡電橋中,G應從「檢流計』改稱為「電流計」,其作用不是檢查有無電流而是測量電流的大小。可見,不平衡電橋和平衡電橋的測量原理有區別。利用電橋還可測量一些非電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