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關於維修費如何做賬,請幫忙指點一下,謝謝!!!
你做成本的,不需要抵扣嗎?那損失多大啊,所以
應該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預付賬款(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B. 宿舍樓修理費用應該怎麼攤銷
分錄如下: 1、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借:管理費用-維修費 貸:待攤費用-房屋維修費 2、若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借:管理費用-維修費 貸:預付賬款-房屋維修費
滿意請採納
C. 員工宿舍的改造費用如何做賬
付了原保潔公司來修理及改造員工宿源舍的費用3萬
計入銷售費用
借:銷售費用—裝修費
貸:銀行存款 等
購入原保潔公司的舊鐵床及舊垃圾車應該怎麼做賬呢?
按購入價登記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等
第二個月開始計提折舊。使用年限應將已經用過的年份扣除。
D. 辦公樓局部維修的費用如何做賬
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然後分期攤銷。
借:長期待攤費用--裝修費
貸:銀行存款等
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裝修費(辦公室)
貸:長期待攤費用--裝修費
E. 職工集體宿舍樓維修費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七章 費用第三十五條「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回項導致其承擔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 「三、關於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的企業職工福利費,包括以下內容:
(一)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
(二)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對於集體宿舍樓的維修費,在會計上沒有明確規定應該計入什麼科目,可以在上述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福利費」,稅法上按相應的比例進行扣除。
F. 維修費如何入賬
1、按照會計的配比原則,維修收入只要記到其他業務收入,那麼它所消耗的原材料等,就要記到其他業務成本。
2、這樣處理既不影響主營業務利潤又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
特此回答!
G. 對房屋維修進行審計,其審計費用怎樣入賬
對房屋維修進行審計,其審計費用怎樣入賬有兩種情況,一是簡單維修、二是大修理,上述兩種修理費用支出渠道不同,核算辦法也不同:
一,簡單維修,:
發生時(假定200元)
借:企業管理費 200元 貸 ; 現金或存款200元
月末結賬時分配到產品成本里即可
借:產成品200元 貸:企業管理費 200元
二,大維理:
1,發生時材料費(假定20萬元)
借:在建工程19萬元
借:進項稅1萬元 貸 ; 銀行存款20萬元
2,發生人工費(假定5萬元)
借:在建工程5萬元 貸:現金5萬元
3,發生機械費(假定5萬元)
借:在建工程5萬元 貸:銀行存款5萬元
4,工程完工結轉大修成本
借:待攤費用 29元 貸 ; 在建工程 29元
5,待攤費用按照10個月攤銷
借:企業管理費2.9萬元 貸:待攤費用2.9萬元
6,用該方法攤銷完畢
H. 職工宿舍樓維修在哪個會計科目列支
單位發生維修宿舍工費建議記入「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
1/1.發生費用支出時:
借:內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容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1/2,同時,將支出計入相關費用科目
借: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I. 職工集體宿舍樓維修費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七章 費用第三十五條「企業發內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容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 「三、關於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的企業職工福利費,包括以下內容: (一)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 (二)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對於集體宿舍樓的維修費,在會計上沒有明確規定應該計入什麼科目,可以在上述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福利費」,稅法上按相應的比例進行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