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達市位於哪個省
安達市 駐地原名「諳達店」。安達是蒙古語「諳達」的音轉,意為「夥伴」或「朋友 」。清末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此修建車站,因附近有「諳達店」,取其諧音,稱安達站。設治時,因境內有安達站,故取名安達廳。清初,安達一帶,為杜爾伯特旗游獵地。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橫穿杜爾伯特境,於「諳達店」附近設安達站。1906年2月1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龍江將軍奏准,於蒙屬杜爾伯特旗和黑龍江將軍屬地交界處,設置安達廳。廳署駐雙安鎮(今任民鎮),隸屬黑龍江分巡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 10月,於安達廳北境東集鎮設東集鎮稽墾局,辦理荒務。1913年2月,奉令將安達廳改為安達縣。由黑龍江省直轄。1914年6月,改隸龍江道。同年11月1日,將安達縣所屬東集鎮稽墾局轄區劃出,設置林甸設治局。1927年11月,將安達縣喇嘛甸子車站以西地區劃歸泰康設治局管轄。1929年2月,改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 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7年將一區(城區)改為正亞街。同年5月,偽縣公署由正亞街遷至安達站(後改為安達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初隸松江省,同年8月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7年2月至9月,歸黑嫩聯合省第三專區管轄。黑嫩聯合省分開後,改隸嫩江省。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並,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嫩江專區管轄。 1959年1月,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喇嘛甸鎮公社劃歸安達縣管轄。1960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將安達縣劃歸松花江專區。同年5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以原安達縣全部行政區域和肇州縣部分行政區域設置安達市。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撤銷安達市,設置安達特區(對外仍沿用安達市的名稱),恢復安達縣。安達特區和安達縣的管轄范圍,由石油部和黑龍江省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1965年3月27日,國務院決定,恢復安達縣,以原安達市的部分行政區域為安達縣的行政區域。即:將原安達市所屬的薩爾圖、杏樹崗、龍鳳等油區劃歸安達市(安達特區)管轄;其餘地區歸安達縣管轄。同年四五月份,省人民委員會下發通知,安達縣人民委員會駐安達鎮,歸松花江專區管轄;安達市(特區)人民委員會移駐薩爾圖。同年12月,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安達縣撤銷天泉區和大同區,設置安達鎮、大同鎮。1978年4月,將興隆泉、高檯子、雙榆樹、八井子、葡萄花、慶陽山、老山頭、祝三、大青山和大同鎮等10個公社及紅旗林場、立志辦事處劃歸安達市(大慶)管轄。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隸屬綏化地區。
1992年,安達市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北抵林甸縣,東與青岡縣和蘭西縣接壤,南與肇東市和肇州縣毗連,西與大慶市交界。全市總面積358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市區分設6個街道辦事處,農村設置8個鎮、9個鄉。1992年末全市總人口4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萬人;滿、回、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1.5%。市政府駐地市區正陽大街東段路北。(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安達之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安達是蒙語「諳達」的轉音,是蒙古的官名。另一種說法是:安達取於東清鐵路所經的安達站。含有「平安到達」的意思。
此地早在唐虞三代屬肅慎地;周以後為穢貊地;漢代同之,後漢三國時期屬北扶餘地;晉時為扶余奴隸制王國的屬境;後魏北齊時期屬勿吉的北境;隋時屬靺鞨黑水部;唐時靺鞨黑水部分為十六部,部又以南北為柵,在那河南岸即松花江)南至寧古塔為南柵,其北岸為北柵,此地當時為黑水北柵地;遼時為長春州,屬契丹地;金時為生女真部,屬肇州地;元時為乃顏封地,屬合蘭府水達達路;明為杜爾伯特旗地,屬奴兒干都司統轄;清初仍為蒙旗杜爾伯特游牧之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中東鐵路曾在此地設一個停車站,稱為安達站,光緒三十年(1904年)開始放荒開墾,三十二年(1906年)以杜爾伯特旗地和黑龍江省屬地設置安達廳,隸屬黑龍江省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改安達縣,當時國民政府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本縣劃屬黑龍江省龍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後,廢除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安達縣直隸黑龍江省為二等縣,滿洲建國初仍沿用舊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濱江省公署,將安達由原黑龍江省劃歸濱江省所轄,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改東北為九省,安達縣劃歸嫩江省管轄,一九六〇年肇州縣部分地區並入後,改設安達市(後移駐薩爾圖,後更名為大慶市)。
一九六五年析安達市部分地區恢復設置安達縣。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4]159號)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
2000年,安達市轄10個鎮、9個鄉:安達鎮、天泉鎮、任民鎮、老虎崗鎮、中本鎮、太平庄鎮、萬寶山鎮、羊草鎮、昌德鎮、昇平鎮、青肯泡鄉、火石山鄉、四平山鄉、吉星崗鄉、文化鄉、卧里屯鄉、南來鄉、燎原鄉、先鋒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47309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安達鎮 190813 任民鎮 24419 天泉鎮 22397 萬寶山鎮 25245 昌德鎮 19913 昇平鎮 22811 羊草鎮 17656 老虎崗鎮 13393 中本鎮 12979 太平庄鎮 10594 文化鄉 9866 四平山鄉 10601 火石山鄉 13379 吉星崗鄉 15980 卧里屯鄉 17518 青肯泡鄉 15840 南來鄉 15920 光鋒鄉 4802 遼源鄉 8965www
B. 大慶共有多少個採油廠,每個廠有採油井多少口,每個廠有多少個礦,每個廠有職工
採油一廠到採油十廠 外加榆樹林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及頭台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共十二個。
第一採油廠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中部,也稱薩中油田。始建於1960年,所轄薩中油田開發區面積161.2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11656口,有聯合站(庫)10座、中轉站82座、計量間610座、注水站39座、污水處理站43座、變電所42座、配電所12座。廠下設12個機關部室,23個礦(大隊)級單位,265個小隊級單位。共有員工14659人。
大慶油田第二採油廠成立於1964年11月,是以生產原油天然氣為主的企業,油田開發面積182.8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9200多口。現有員工10000多人, 其中管理、技術人員2185人,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925人。截止2007年底,累計生產原油3.76億噸,原油產量16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採油廠成立於1966年5月,所轄薩北開發區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的北部,南與薩中開發區相接,北、東到油田過渡帶,西到喇、薩油田儲量分界線。全區東西平均長12.7公里,南北寬9.5公里,管理油田面積118.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129億噸,可采儲量2.728億噸,是大慶油田重要油氣生產基地之一。從1972年開始第三採油廠已連續32年實現原油生產500萬噸以上,1984年原油年產量躍升到830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採油廠成立於1966年5月,所轄薩北開發區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的北部,南與薩中開發區相接,北、東到油田過渡帶,西到喇、薩油田儲量分界線。全區東西平均長12.7公里,南北寬9.5公里,管理油田面積118.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129億噸,可采儲量2.728億噸,是大慶油田重要油氣生產基地之一。從1972年開始第三採油廠已連續32年實現原油生產500萬噸以上,1984年原油年產量躍升到830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大慶油田第四採油廠位於大慶長垣杏樹崗油田北部,1966年10月24日投入開發,油田面積197.9平方公里,原始地質儲量53460萬噸。目前,全廠現有員工8701人,共管理油水井8266口、各類站庫518座,下設礦(大隊)級單位14個,機關部室14個。
第五採油廠成立於1972年5月4日,位於大慶市紅崗區南部,大同區北部,北與第四採油廠相連,南與大同區大同鎮接壤,東與安達市昌德鎮交界,西與大同區興隆泉鄉毗鄰。廠機關設在紅崗區杏南中心村,負責管轄杏南、太北和高檯子油田,全廠含油麵積317.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為33310萬噸,可采儲量16526萬噸。
採油六廠位於大慶長垣北部邊緣,含油麵積100平方公里和氣頂面積32.3平方公里的喇嘛甸油田,能強烈感覺到這個原油持續高產、經濟初具規模、礦區功能配套、社會治安穩定、員工生活富足的現代化石油生產基地的生機和活力。
大慶油田第七採油廠(以下簡稱:七廠)位於大慶油田長垣的最南端,於1975年6月開始籌建,1978年7月20日正式建廠。三十年來,經過幾代石油人的辛勤建設,現已開發了葡萄花、太南、敖包塔油田及台105、肇212、茂801、敖南等區塊,轄區面積達1510.65平方公里。所轄油田動用含油麵積449.77平方公里,動用地質儲量2.033385億噸,可采儲量7177.29萬噸。建廠以來,年年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原油生產任務。截止到2006年末,已累計生產原油4837.4萬噸,累計注水21169.50萬立方米,累積注采比1.39,地質儲量采出程度23.79%,可采儲量采出程度67.4%。目前,全廠有6座聯合站、24座中轉站、190座計量間、189座配水間,現有油水井4183口(採油井2947口,注水井1236口),油、水井數比2.38,井網密度9.3口/Km2,年產油量為145萬噸。廠機關設14個部室,廠下屬14個礦、大隊級單位,現有員工4589人,其中管理人員811人、技術人員390人、操作人員3388人,有女工2070人;有基層黨支部110個、黨員1304名,團支部57個、團員449名。廠生活區位於大同區屬地的慶葡村,面積約4.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約100公里,所管理的井站分布在大同區和肇源縣境內,處在9個鄉(鎮)、278個村(屯)地界中。廠區內駐有分屬管理局和油田公司的7個單位及16個政府派出機構,居住人口1.4萬人。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八採油廠籌建於1983年,1986年正式建廠,負責宋芳屯、昇平、徐家圍子、永樂、肇州等五個油田和衛11區塊的開發,探明含油麵積938.6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3億噸;油區分布在大同區、安達市、肇州縣、肇源縣境內。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第八採油廠從一個小試驗區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年產百萬噸原油生產規模的石油生產企業。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改革和重組,到2005年底,全廠共有油水井3915口,計量間180座,各類站庫(所)82座,固定資產和油氣資產94.74億元,凈值53.86億元;全廠共有14個礦(大隊)級單位,93個基層小隊,機關12個部室,在冊員工3749人。
大慶油田第九採油廠1983年3月籌建,1986年10月建廠,承擔著大慶長垣西部外圍油氣田開發生產任務。廠部位於大慶市紅崗區創業庄,現有員工3176人。共設機關部室13個、作業區(大隊)16個、基層小隊77個。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十採油廠管轄的朝陽溝油田,位於肇州縣、肇源縣、肇東市交界處,距大慶市區150公里,距哈爾濱市區70公里。
大慶榆樹林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98年9月4日,由原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十一廠和樹2公司合並重組後成立。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與黑龍江省肇東石油開發總公司合資經營。公司現有員工2211人,其中全民合同制員工666人,市場化用工28人,子女工38人,臨時合同工1479人。注冊資金人民幣12.719億元,其中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控股88.16%,黑龍江省肇東石油開發總公司占股11.84%。公司最高決策機構為股東會,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下設經理層12人,分管機關11個部室和24個基層單位。公司主要經營業務范圍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天然氣生產、石油及其產品銷售、天然氣加工及其銷售等業務。
大慶頭台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頭台公司,成立於1993年12月28日,是國內陸上石油企業實行股份制體制的第一塊試驗田;也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與地方合資合作開發邊際低產油田的第一次嘗試。公司總股本為51371萬元,有4家股東組成。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08億元,佔79.45%;肇源縣石油開發總公司投資1977萬元,佔3.85%;黑龍江省油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482萬元,佔8.72%;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投資4099萬元,佔7.98%。截止目前,公司共有員工1200人。公司機關設置油藏管理部、生產協調部、工程管理部、經營管理部、財務資產部、人事監察部、經理辦公室等「六部一室」,基層單位為採油一、二、三、四、五區、輸油工區、維修工區、生活服務區、器材供應站和經保大隊等10個單位以及一個子公司(黑帝廟稠油試采公司)。
C. 綏化一共幾個區
全市現轄3個縣級市、6個縣、1個區、160個鄉鎮、12個街道辦事處。
北林區:大有辦事處、紫來辦事處、愛路辦事處、吉泰辦事處、先鋒辦事處、春雷辦事處、東城辦事處、康莊辦事處、朝旭辦事處、北辰辦事處、北林辦事處、東興辦事處、綏勝鎮、津河鎮、三河鎮、東富鎮、秦家鎮、永安鎮、太平川鎮、雙河鎮、東津鎮、寶山鎮、張維鎮、西長發鎮、四方台鎮、興和鄉、連崗鄉、紅旗鄉、五營鄉、新華鄉、三井鎮、興福鎮
肇東市:四站鎮、昌五鎮、五里明鎮、西八里鎮、澇洲鎮、五站鎮、宋站鎮、肇東鎮、姜家鎮、里木店鎮、尚家鎮、明久鄉、躍進鄉、安民鄉、洪河鄉、向陽鄉、太平鄉、德昌鄉、黎明鄉、宣化鄉、海城鎮
安達市:安達鎮、任民鎮、吉星崗鎮、萬寶山鎮、昌德鎮、昇平鎮、羊草鎮、老虎崗鎮、中本鎮、太平庄鎮、火石山鎮、卧里屯鎮、古大湖鎮、先源鄉
海倫市:海倫鎮、海北鎮、倫河鎮、共合鎮、祥富鎮、東風鎮、海興鎮、百祥鎮、永富鎮、向榮鎮、長發鎮、前進鎮、東林鎮、樂業鄉、海南鄉、豐山鄉、共榮鎮、福民鄉、永和鎮、愛民鄉、聯發鎮、雙錄鄉、扎音河鄉
蘭西縣:蘭西鎮、榆林鎮、平山鎮、臨江鎮、紅光鎮、遠大鎮、長江鄉、長崗鄉、蘭河鄉、康榮鎮、北安鄉、紅星鄉、奮斗鎮、星火鄉、燎原鎮
慶安縣:民樂鎮、大羅鎮、平安鎮、勤勞鎮、久勝鎮、慶安鎮、建民鄉、巨寶山鄉、柳河鎮、豐收鄉、發展鄉、同樂鎮、致富鄉、歡勝鄉
綏棱縣:四海店鎮、長山鄉、綏棱鎮、上集鎮、閣山鎮、雙岔河鎮、後頭鄉、綏中鄉、靠山鄉、尼爾河鄉、克音河鄉
望奎縣:望奎鎮、通江鎮、衛星鎮、海豐鎮、蓮花鎮、惠七滿族鎮、先鋒鎮、東郊鎮、火箭鎮、燈塔鎮、靈山滿族鄉、後三鄉、東升鄉、恭六鄉、廂白滿族
明水縣:明水鎮、通達鎮、興仁鎮、雙興鎮、崇德鎮、永興鎮、繁榮鄉、光榮鄉、通泉鄉、育林鄉、樹人鄉、永久鄉
青岡縣:德勝鎮、勞動鎮、蘆河鎮、民政鎮、青岡鎮、興華鎮、迎春鎮、永豐鎮、禎祥鎮、中和鎮、柞崗鎮、新村鄉、連豐鄉、昌盛鎮、建設鄉
D. 黑龍江省安達市昌德鎮永福村青年點屯地圖
黑龍江省安達市昌德鎮永福村青年點屯(農場)地圖如下:
E. 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昌德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昌德鎮下轄村委會包括昌德村委會、永興村委會、永福村委會、立功村委會、龍德村委會、建設村委會、慶新村委會。
F. 安達是哪個民族
安達 (黑龍江省轄縣級市)
安達市,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綏化市代管。安達,源自滿蒙語言,蒙語意為「朋友」,滿語意為「賓客」,亦有安康順達之意。[1]安達素有"牛城"之稱。安達市地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位於東經124°53′-125°55′,北緯46°01′-47°01′之間。南距省城哈爾濱120公里,北至"鶴城"齊齊哈爾160公里,與世界石油名城大慶毗鄰接壤,與青岡、蘭西、肇東、肇州、林甸5個縣市為鄰,位於哈大齊經濟帶上的黃金地段,是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節點城市。全市幅員面積3586平方公里,轄11鎮3鄉3個街道,共有漢、回、蒙、朝等14個民族。[2]
安達是中國著名的奶牛之鄉和肉牛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奶牛帶。草原面積272萬畝,年產優質牧草2億公斤,是世界三大優質草場之一,草原植被以馳名中外的羊草為主,是亞洲東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種,素有"中國奶牛之鄉"之稱。[3]
2015年11月,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4]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5]
中文名稱
安達市
外文名稱
Anda City
別名
牛城、奶牛之鄉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黑龍江省綏化市
下轄地區
3個街道、11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
安達鎮
電話區號
0455
郵政區碼
151400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
面積
3586平方公里
人口
52萬人(2013年)
方言
東北官話
氣候條件
北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東湖濕地、青肯泡濕地、牛街、紅湖旅遊區
火車站
安達站
車牌代碼
黑M
區劃代碼
231281
目錄
1歷史沿革
▪清代以前
▪清代時期
▪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2行政區劃
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質地貌
▪氣候
4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植物資源
▪礦產資源
▪動物資源
5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6經濟
▪綜述
▪農牧業
▪工業
▪旅遊業
▪零售業
▪物流業
7社會事業
▪基建
▪民生工程
▪教育
▪衛生
▪社會保障
8交通
9文化風俗
▪市花
▪飲食
▪禮儀
▪語言
▪宗教信仰
▪文化藝術
10旅遊
▪黑龍江東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青肯泡濕地
▪牛街觀景
▪紅湖旅遊區
▪俄式風情
11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編輯
清代以前
據歷史文獻和境內發現的遺址、文物資料證實,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安達就有人類活動,並以漁獵為業。
安達新農村
北湖清淤、安薩路景觀區;新建老城區市政道路4條,鋪設燃氣管線14.4公里、排水管線7.8公里,集中供熱實現近300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投入運營;棚改房開建設面積105萬平方米,回遷2669戶;整合北部灣新區周邊城中村,重點建設安達鎮光明村回民屯伊斯蘭堡社區;建設安慶生態商貿小鎮二期工程,建成樓房4棟,可回遷400戶;打造吉星崗鎮農民新城和吉星社區,374戶農民陸續入住市區。[15]
民生工程
2013年,安達市宜居小區改造50個,受益居民4000戶;建設府城書苑廉租房4萬平方米,入住居民800戶。[15]
教育
安達市區內有10所中學(安達一中、安達二中、安達三中、安達四中、安達五中、安達六中、安達七中、安達八中、安達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安達市高級中學),各鄉鎮皆有初級中學。2013年,安達市新建擴建維修學校8所,新興小學現代化水平領先全省;首家成立市縣級高級中學「宏志班」。[15]2013年,安達市共爭取資金5000多萬元,完成了任民中學、吉星崗一中、吉星崗一小、吉星崗二小、先源二中、卧里屯中學教學樓和卧里屯中學宿舍樓等7個校安工程的續建和外網建設任務,均通過省校安辦的督導驗收。並投入1200萬元,完成了12所農村學校的標准化建設。中本中心學校晉升為省級標准化先進學校。截至2013年,該市已有省級標准化學校25所,其中省級先進學校5所,合格學校20所。[19]
衛生
2013年,安達市主要的醫院有安達市人民醫院、安達市中醫院、安達婦幼保健院、安達市紅會醫院、安達市紅十字醫院、安達市工人醫院、安達市商業醫院、安達市濟仁醫院、安達市二輕職工醫院等。另外各鄉鎮也設置有衛生院。
社會保障
2013年,安達市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建立村衛生所補償機制,60名鄉鎮衛生人員納入財政管理;新農保、城居保參保15.1萬人,新農合參保23.1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2.3萬人,發放城市低保金3736萬元、農村低保金2359萬元。[15]
交通
編輯
濱洲鐵路和哈大高速公路橫貫市區,明沈、哈滿、安綏等十幾條國家和省級公路網集城鄉。大慶至廣州的"大廣高速公路"跨境而過,大慶機場咫尺可及。[13]301國道、203國道、304省道和G10綏滿高速公路於境內交會。
文化風俗
編輯
市花
百合花是安達原野上的花卉,是安達市花。[9]
飲食
安達人民日常生活飲食主食以大米、白面為主。菜食有肉類、禽、蛋、各類蔬菜。
禮儀
安達市的小孩出生、老人壽日、婚喪嫁娶等方面以漢族的禮儀習俗為主流。
語言
安達市各民族居民通用語言為漢語,屬黑龍江省次方言,北方方言規范,接近普通話,語言標准。但也保留一些方言土語,說話音調重,嗓門大。
宗教信仰
安達市民信仰的宗教有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等。[16]
文化藝術
安達市內有剪紙、銅藝、書法等藝術,在各種藝術門類中最為突出的是書法藝術。安達市2008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