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日本家電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

日本家電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

發布時間:2025-07-13 13:35:34

A. 為什麼近幾年日本的製造業漸漸沒落了

日本企業之潰敗,始於家電行業。

2009年,先鋒電子陷入經營困難,將Pioneer的品牌使用權出售給蘇寧電器。2016年,陷入巨額虧損的夏普賣身富士康。索尼也好不到哪去,在2008至2015年的8個財年裡,累計虧損1.15萬億日元(695億人民幣)。最慘的莫過於三洋,先變賣部分業務,又整體賣給松下,最後又被松下賣給了海爾和投資基金。

日本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也不容樂觀。

2016年4月20日,日本第五大汽車製造商三菱汽車承認油耗造假。不到一個月內,日本第二大輕型汽車生產商鈴木汽車也承認燃效數據造假。就連稱霸全球的豐田,蟬聯4屆冠軍後,在2016年被大眾超越,讓出了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

日本企業的集體潰敗,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亦見端倪。1996年,日本上榜企業多達99家,與美國並駕齊驅;2006年減少至70家;2016年僅剩52家,比20年前,銳減了近一半。

短短20年,日本企業經歷了什麼,為何呈現集體潰敗的趨勢?

高官無能,低層愚忠

最後說一點,日本的大企業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創業家族保持影響力的大企業,並不一定是家族企業,但創業家族在人事方面有決定權,比如豐田汽車,鈴木汽車,這種企業的強項是戰略決策速度快。也有軟肋,一旦決策錯誤可能導致致命傷。

另一類企業,就如東芝和夏普,其高層是從公司內部提拔上來的,每一屆總經理做3-4年,然後就換人,很難期待這些領導有什麼先見之明,因為他的責任和任務是在任期內少犯錯誤,所以,這一類企業的領導層通常沒有創新能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比起市場競爭,他們更擅長於在同事之間搞關系。

那為什麼大部分日本的大公司沒有落到東芝和夏普的地步呢?

應該說,很多公司也不同程度地遇到相同的問題,只是沒有暴露出來。另一方面,日本大企業的上層雖然無能,但其中層非常堅固,所以,最上層的領導像走馬燈似地換,短期看似乎並不影響其經營管理。

關於這一點,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有非常精典的觀察,他指出:「儒學在日本的發展不是孝道,而是忠君。」也就是,日本人可以不孝,但不能不忠。不能說日本社會完全是這樣,但有一定道理。忠誠是美德,但同時一個社會和一個企業要有修正領袖錯誤的能力,才能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否則,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B. 為什麼日企在中國正走向衰落

看這篇文章
國際金融危機、日元持續升值、「3.11」大地震、其它國家電企業強有力的競爭。沒錯,這些都是讓日本電子巨頭們遭到重創的原因,但是25年前,「全球半導體廠商中前三名是雷打不動的NEC、Toshiba和Hitachi,到2003年,索尼、日立、松下、NEC、東芝5家公司的總利潤就已不敵三星一家。」目前為止,也只有日本的晶振行業在中國還有一定的市場,這些原因顯然不具備說服力。
2005年,日本手機接二連三的撤出中國;2005年日本空調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報告顯示全線虧損,撤出中國;2006年,日本廠商的DC問題不斷,尼康電池危機、索尼CCD質量事件、產品召回公告,使得企業聲譽一落千丈;2006年底,NEC筆記本電腦已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日系電器在中國市場拉開了潰敗的序幕。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絕大多數消費者印象中,日本製造甚至成了「質量上乘」的代名詞。是什麼導致日企日漸衰退,步入沼澤。
拋開宏觀的外部因素(如市場大環境不景氣,日本政局不穩、外交薄弱、大地震、能源緊張導致原材料成本提高)不談,從企業內部的經營與管理上,日企也存在一些「致命傷」

1987年,我從日本坐船到上海,一下船馬上被一群人包圍,問的都是同一句話:「有大件讓給我嗎?」

有人乾脆問我借護照,說借幾分鍾就給多少錢。當初我完全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想用我的日本護照去領「大件券」,再用券去買日本進口家電。

由此可以想像當時的日貨是多麼「吃香」,我也曾為此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1997年,我在上海為在華日資企業進行中國市場的調研和整體廣告策劃,業務非常繁忙。來自家電企業的業務尤其繁多,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是很正常的事,我們服務的不少客戶企業普遍存在生產跟不上銷售的現象。

十幾年後的今天,這樣的場景已經看不到了。為何日資企業的處境在短短十幾年間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並且被部分韓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反超?

首先,拋開宏觀的外部因素(如市場大環境不景氣,日本政局不穩、外交薄弱、大地震、能源緊張導致原材料成本提高)不談,從企業內部的經營與管理上,日企也存在一些「致命傷」。

比如,對中國市場的認識與解讀有誤。

我剛到上海時,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調研市場,然後整理成報告提交給客戶。

一次做一個茶飲料的市場調研,定性調查結果表明,當時被訪的消費者幾乎90%以上是把茶葉放在自己杯子里泡著喝的,而且沒有喝涼茶的習慣。於是客戶選擇了暫時放棄中國市場。

但我當時曾提出,中國的消費者市場還是要加以引導的,千萬不要光看調查數據,更何況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在快速遞增,一旦認可你的產品,爆發力極強。後來三得利烏龍茶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即證明了這一點。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怎樣設計調查問卷。我們要得到客戶同意後才能執行,但客戶往往會在一些細節問題上糾結不定,在日本式思維習慣和我們建議的中國式習慣上不停打轉。

比如客戶想要問受訪者:「你平時什麼時候看電視?」按我們對中國人的了解,應該設計為:「你平時每天看電視嗎」,選項設計為「幾乎每天看」、「一周3~4天」、「一周2~3天」、「一周1~2天」、「幾乎不看」的單選題就可以。

但日本客戶會最終決定從早上6點開始到深夜12點之間每小時都列上去,讓受訪者多選。結果因為調查問卷所需時間太長,受訪者厭倦後不認真填寫,甚至直接由調查公司員工填寫。

類似事情我經常發現,可能現在還在繼續。雖然看起來只是小事,卻會影響公司對整個市場的判斷,十分危險。

除此之外,還有產品研發力量非本地化導致產品更新不及時、不注重人才培育和正確用人、「下基層」不夠、收入分配太均衡、「吃大鍋飯」味道太濃等等因素。

C. 東芝公司曾經在家電行業有多強

日本來一直以來都比自較重視製造業,曾經日本在家電這一塊還創造過輝煌的歷史。那時候日本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製造,日本東芝家電在中國、歐洲等地都十分風靡,在全球都是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家電製造上的能力已經大幅提升,而日本製造卻逐漸走向了「下坡路」。

D. 日本為什麼會衰落得這么快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被日本文化包圍,從小時候的蠟筆小新,聰明一休,到長大點的火影忍者。

再長大點就是各種日本的電子產品,東芝、索尼、松下、夏普、三菱、日立還有nec號稱日本的7大電視機品牌橫掃亞洲乃至全球。

無論是電視機、錄影機、音響、冰箱、洗衣機各種電子設備基本上都是日本的好,而且在當時來說是又好又貴,但是現在通通都沒有了,估計可能有很多人只能記住蒼老師了。

日本為什麼會衰落得這么快?

20年前,日本旅遊業、造船業、機械製造業、核工業等大量產業給這個只有一億人口的小國帶來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汽車、電子、動漫,被日本稱為三大支柱產業。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想不富都不行。

但是今天,這些領域基本上都沒日本什麼事情,很多領域在被大量的搶占,有些領域甚至只是在苟延殘喘而已。

尤其是汽車行業,日本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每年出口幾百萬輛汽車,每年創造幾萬億日元的巨大收益,養活了國內上萬個汽車企業,給日本提供了500萬個就業崗位,占日本勞動人口的10%!

日本汽車產業一旦衰落,日本必然衰落,而現在的情況就是正在衰落。

2000年,日本汽車出口量472萬輛,中國為1.7萬輛;

2010年,日本汽車出口量483萬輛,中國為54萬輛;

2015年,日本汽車出口量442萬輛,中國為75萬輛;

2021年,日本汽車出口量382萬輛,中國為201萬輛;

2022年前5個月,日本汽車出口127萬輛,中國出口108萬輛!

僅僅20年的時間,日本汽車衰落的跡象非常明顯。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我們的出口占據全球一半以上,而且大家都知道 的

特斯拉,除了品牌不是中國的,車身零件幾乎都是中國製造。

往後,在汽車行業我們會把日本越甩越遠,更何況日本根本就沒有出現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

日本的汽車會像日本的電視機、手機、冰箱、洗衣機那樣被這個時代淘汰。

現在日本已經連續10個月貿易逆差了,日本已經危在旦夕,日本的衰落就在眼前,我們這一代人很有幸看到日本一步步從巔峰走向衰落。

E.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曾幾何時,日本製造也曾創下一段輝煌的 歷史 ,尤其是物美價廉的日本家電,成為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資本。當時,日本的家電產業風靡中國、美國、歐洲,在全球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也成為不少中國企業模範和學習的對象。但三櫻嫌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本製造已經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國企業「養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國企業500億日元接手!
擁有140年 歷史 的東芝,就是日本企業衰落的「代表」。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後持續地做假賬,讓企業憑空多出了1518億日元的利潤,連續三任社長因為這個問題被迫辭職。這兩年,東芝一直在裁員和破產到的邊緣試探,對於旗下持續虧損的業務也只能「冊洞忍痛割肉」。

據統計,東芝先是以150億英鎊出售了英國的核電資產 ,又在2018年1月以46億美元賣掉旗下的西屋電氣,甚至還打算將旗下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業務出售給中國新奧能源,至於旗下的家用電器業務,則賣給了中國的美的集團。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億日元(約合 4.73 億美元)收購東芝所持白色家電業務80.1%股權,獲得了東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權、超過5000項家電相關專利、在日本和中國的市場和製造基地、以及東芝家電約250億日元的債務。
精明的日本人沒有想到,中資「救活」了東芝家電!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其家電業務是不是「撿了個大便宜」呢?在當時看來並不是這樣,精明的日本人賣掉的都是持續虧損、沒有前景的業務,其核心業務如半導體等是給多少錢都不會賣的;而好心「接盤」其家電業務的中國企業,被他們看成了人傻錢多的「冤大頭」。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國收購後的東芝家電竟然「起死回生」了。其營業收入2017財年達到2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左右,比處於東芝旗下的2015財年增加了5成,還在州頌枯2018財年成功地扭虧為盈。而且,該公司通過充分利用美的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開始轉守為攻。

除了在中國和泰國的自主工廠製造的家電之外,在泰國,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產品;在印度,預計將2020年在建設新工廠,並在今後5年裡投資計超過200億日元(東芝家電在2012年從撤離印度市場)。很明顯,當初將東芝家電無情甩賣的日本人打錯了算盤,果斷接手的中國企業賺大了!
那些被中國救活的日本企業,13億人市場功不可沒!
風水輪流轉,這些年被中國「救活」的日本品牌並不止東芝家電一家。2005年,陷入經營破產的高爾夫球桿廠商本間高爾夫在中國企業「收入囊中」,目前已經走上了復甦的軌道。其銷售額在截至2017財年的最近4年裡增長了70%,日本首相訪問美國送給美國總統的球桿也正是這家公司出品。

還有,繼承三洋電機白色家電業務的AQUA於2012年被收入海爾集團旗下,數年後就實現了扭為盈。另外,被蘇寧雲商收購的日本大型免稅店連鎖LAOX(樂購仕)、被山東如意 科技 集團納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裝企業瑞納(Renown)、被聯想並購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國企業的幫助下逐步走向「復活」。

為什麼東芝家電等日本企業在獲得中資注血之後能迅速復活,而過去一直在破產邊緣掙扎呢?這主要得益於中國13億人的巨大市場、以及遠超日本的經濟實力。對實力不斷增強的中國企業來說,能夠「借機」吸收日本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熟練的勞動者,同樣能獲益巨大!

個人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體量的問題。

對於白電行業,東芝的白電佔有率太低,銷售完全跟不上,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而銷售則一直是美的的強項,吸收東芝的技術能力,同時憑借美的強大的平台能力,銷售業績大大提高。

解決了「開源」的問題後,美的還解決了東芝「節流」的問題。

憑借自身對於上游企業的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了產品原材料成本,已經融入美的平台後,人工及營銷等成本也隨之下降。

有了美的的開源節流後,起死回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東芝的微電容電阻半導體各大品牌電器都在用,家電產品人家都不玩了,你還當寶了,天真爛漫!

閱讀全文

與日本家電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傢具環保證怎麼辦理 瀏覽:762
浪琴錶山東維修點 瀏覽:613
實木傢具有哪些材質的好 瀏覽:394
新房廁所水管周圍滲漏怎麼做防水 瀏覽:359
雙人坐藤椅怎麼翻新 瀏覽:30
電路改造品牌 瀏覽:222
賣蘋果翻新機如何舉報 瀏覽:499
消防維修教程的視頻 瀏覽:960
望牛墩傢具網站推廣哪個比較好 瀏覽:114
三電路圖 瀏覽:241
租賃的本體維修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393
紅木傢具為什麼有個洞 瀏覽:318
買房子維修基金是干什麼用的 瀏覽:224
清遠水基滲透防水劑怎麼使用 瀏覽:105
烏蘭浩特三洋家電維修 瀏覽:480
蘋果跳屏維修視頻 瀏覽:912
賣大家電淘寶客服提成怎麼算 瀏覽:121
電子電路維 瀏覽:873
天際維修電話 瀏覽:217
glemos熱水器售後維修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