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eq電路

eq電路

發布時間:2023-01-17 04:15:26

1. 聲音均衡器的eq均衡器

其中paragraphiceq是參數圖形均衡器,graphiceq是圖示均衡器。用滑動控制器作為參數調整的多段可變均衡器。滑動控制器下的標識與其頻率響應所對應。每一頻段的中心頻率與帶寬是固定的。
做音樂最離不開的效果器是什麼?
正是有了這個所謂「均衡」的效果器,我們的音樂才不會過載,樂器音色才會如此豐富。然而知道1加1等於2更要知道1加1為什麼等於2。今天我把這個效果器扒光,從根本上來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EQ的原理?聲波是由不同諧波組成的!所謂均衡處理就是改變這些諧波的振幅。」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說它對是因為均衡效果器的初衷是這樣的。說它不對,是因為以當今的數學演算法,還不能做到由答案推出確定的問題。比如一道題的答案是10,我的問題可以是2+8,也可以是1+3+6,甚至可以是5.5+4.4+0.1等等……波形也是一樣,同樣的合成波形,可以有無數諧波組合。所以說,效果器根本不能分清楚這些諧波的個數與振幅類型。不過均衡的發明者很聰明,他並不讓EQ處理不可琢磨的諧波去改變音色,而是通過一種巧妙的方法,間接的改變了音色。
從高中物理書上的「振動與波」一章可知頻率等於周期的倒數。而所謂周期,就是指物體完成某種運動,回到初始狀態所經歷的時間。
由縱軸的零點來看,這個波形的從0時刻從0振幅開始跨越1/440秒後回到了初始狀態(第1/880點縱軸位置也是0點,但是運動方向與初始位置相反。所以不能當作返回)。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波形的頻率是440Hz(1/440的倒數),可是這個波形就只有440Hz的聲音么?不是的。如果我們從圖中縱軸的某個非零位置看上去。
正如大家看到的,這一段里,振動回到平衡位置經歷的時間是1/1000秒,也就是說,綠色部分是頻率為1000Hz的波形。同樣的,從縱軸不同的非零位置看,可以得到各種頻率的波形。
這樣,我們就近似得到了波形的各個分波。下面EQ所要做的,就是調整各個近似分波的振幅(音量)大小。但在這之前,我們先要下一個定義:同樣的波形,在縱軸的不同位置看上去有不同的頻率,我們把從平衡位置(縱軸零點)看上去呈現的頻率稱為「樂音頻率」,把從縱軸不同位置看上去的分波統稱「聲音頻率」。人耳在接收聲音的時候,會自動把耳膜在平衡位置的振動頻率(也就是「樂音頻率」)當作音高,把其他頻率轉化為音色。
模擬EQ,數字EQ橫縱比:
最原始的EQ,是利用電容器的所謂「容抗」現象來調整聲音的音色,所謂「容抗」,既是說電容器有這樣一種物理現象。對於不同規格的電容,其對不同頻率交流電信號有減弱或提升的現象。聲音從mic轉化後會變成交流電信號,電流I會正比於聲音振幅(其實只能近似正比)。I通過導線進入EQ,我們用一個3段EQ的理論電路來舉例:
3個不同規格的電容器分別負責調整高頻,中頻和低頻。由於三個電容分別對高,中,低頻率的敏感程度不一樣,人們便可以通過調整各個電容的電流傳輸效率來產生EQ效果。這種利用物理現象的方法是明智又省力的,而且相當精確!但是隨著數碼錄音技術的發展,錄音師們開始喜歡在後期加入EQ,傳統EQ便不能滿足需要了。於是越來越多的數字EQ出現在了人們眼前。在聲音信號已經量化的數字信號中調整EQ,就必須利用數學演算法來解決。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采樣率」這個概念。在數字音頻信號中,波形的變化不能是連續的,而是由一個一個采樣點串起來的。
這種設計產生了一個麻煩——我們在分析采樣點頻率時很難找到另一個采樣點剛好與這個點振幅狀態一致:
所以,數碼EQ必須像穿線一樣將各個采樣點連起來,才能近似找到兩個狀態一致的點。說起來容易作起來難,電腦不是人腦,只能以數學方法來「穿線」。最古老的方法,我稱作「直線路徑」即用直線連接各個采樣點。這種做法很簡單,但是誰都知道采樣點與采樣點之間不可能是直線連接,這樣會產生很大誤差!後來人們根據高數中的某個算式(名字忘了),用最接近原始波形的曲線連接了采樣點,我稱作「模擬路徑」。
這種方法誤差依然存在,畢竟那是理論算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波形。但是已經與原始波形相差很少很少了。現今流行的數字EQ,大都採用這種設計。
數字EQ的原理:
數字EQ雖然種類繁多,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即:將輸入信號「x」建立對應輸出信號「Y」,Y=f(X),其中f()這個作用式中又包括了一個與「x」對應頻率「k」的函數。將對應「X」的函數表達式展開也就是:Y=g(k)*X。其中g()隨EQ參數調節而變化。
舉例:古老數字EQ的原理。
這是一個古老的3段EQ,使用「直線路徑」。我們把中頻提升到2倍,高頻提升3倍。這時,函數的作用式就變成了:
Y=1*X(k屬於0hz到400hz)
Y=2*X(k屬於400hz到2500hz)
Y=3*X(k屬於2500hz到無窮)
可以看出,這種EQ調節「有塄有角」,399.9hz振幅還一點不變,到401hz就突然增加2倍。我和朋友寫過一個小播放器,就加入了這EQ,產生了魔鬼的聲音……現今的EQ不但擁有「模擬路徑」,還擁有漸變的函數作用式。同樣的3段EQ,把中頻提升到2倍,高頻提升3倍,函數圖像會變的很圓滑:
所示,這個「樓梯」很圓滑,在雖然中頻從400hz開始算起,但是從350hz左右就已經開始增加振幅產生漸變的效果。大家可以試試,即便把EQ的高頻降低到0,我們依然可以聽到一點高頻。而且由於採用了「模擬路徑」,使頻率的分析更准確!更加容易調節。但這兩種優化演算法比古老EQ更費系統資源。
我們之所以要講到已經沒有用的古老EQ,是因為它更方便人們理解EQ。有些朋友總是問:EQ效果器既然能改變聲音的頻率,C調的歌調完EQ會不會變成降B?降低bass的低頻,bass聽起來會不會好像升了一個8度?大家還記得前文提到的「樂音頻率」和「聲音頻率」概念么?我們帶著這個概念從古老EQ入手來解釋這兩個問題。
我們來看古老EQ的公式:Y=r*X(k屬於ahz到bhz)。前面已經說過,聲音的音高只與「樂音頻率」有關。也就是說,想證明EQ效果器能改變聲音的頻率而不改變音高,只需證明EQ效果器能改變聲音頻率而不改變樂音頻率。
根據樂音頻率的定義,它必然是兩個同樣狀態的0點之間時間長度的倒數(第1零點,第3零點)。我們設1點的時刻為t1,3點的時刻為t2。樂音頻率f=1/(t2-t1)。我們來證明t1時刻或者t2時刻不發生變化:對於任意一個輸入信號「x」有輸出信號Y=r*X(k屬於ahz到bhz)。在任意t時刻,經過EQ處理的信號可以改變為任意值。但是由於1,3點的X值為0,所以無論我們如何調整EQ參數,Y=r*0=0,所以在1,3點,X值永遠等於Y值為0。即所有振幅為0的時刻點經過EQ處理,振幅依然為0,所以第1零點,第3零點之間的時間間隔不隨參數變化而變化。
這就是EQ效果器能改變聲音頻率而不改變音高的原因,所以大家(尤其是初學者)大可放心地使用EQ。其實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EQ的演算法也開始變得多種多樣。就在這篇稿子即將完成時,又聽說有通過任意頻點的前後兩點前後兩點計算斜率(就是該點的速度)來確定頻率的新奇高招,但EQ的宗旨不變——只改變千篇一律的音色。聲音頻率和音樂中440hz等等樂音頻率不是一個概念,調低高頻音樂不可能沒了高聲部,bass也不會因為降低低頻而消失。

2. eq電路圖

一樣的連接,在電路圖 中是怎麼連都可以的,只要電氣定義對就行.
你那兩個電路圖的原理是一樣的

3. 這個eq均衡電路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大概的說,三極體Q2(Q3、Q4、Q5、Q6)等,各自與周邊元件構成個模擬電感電路,這個電感 L 與電專容 C5(C6、C7、C8、C9)構成串聯諧屬振電路;LC串聯諧振電路的特點是,越靠近中心頻率,輸出電壓就越小。因此,當電位器越往上調節時,該中心頻率的信號被衰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4. 電路圖上的EQ代表什麼

電路圖上的EQ代表什麼
EQ是指equalize均衡效果器

最原始的EQ,是利用電容器的所謂「容抗」現象來調整聲音的音色,所謂「容抗」,既是說電容器有這樣一種物理現象

5. 功放EQ原理 謝謝。

功放的eq即頻率均衡電路,幾乎都是由經放大了的信號,通過電阻加串電容反饋到前一級的附加電路來完成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當信號頻率很低時,電容相當於開路,其容抗趨向於無窮大,這時反饋量很小,放大器的增益很高;當信號頻率升高時,電容的容抗逐漸減小,反饋量增大,放大器的增益開始下降;當信號頻率非常高時,電容的容抗幾乎消失,相當於短路,也就是說,只靠電阻從後級向前級反饋,這時的反饋量達到最大值。信號頻率越高,反饋量越大,放大器的增益就越低,反之信號頻率越低,放大器的增益就較高。經過這樣的頻率補償過程,從而使得放音頻率響應曲線較為理想

6. 誰能說說這張EQ電路圖原理和電容如何取值

這個電路來可以看到有相源同的部分電路組成;

其中

與C串聯的電路其實是個等效電感,L = C1R1R2;

因此這個電路就是個電感電容串聯諧振的電路;

參數不同自然就是諧振頻率點的不同;

這里的串聯諧振電路實質是個陷波器,減弱該諧振頻率的反饋量即是提升該頻率的傳輸增益;

滿意請採納哈

7. 電路中的 EQ 什麼意思

EQ是指equalize均衡效果器

最原始的EQ,是利用電容器的所謂「容抗」現象來調整聲音的音色,所謂「容抗」,既是說電容器有這樣一種物理現象:對於不同規格的電容,其對不同頻率交流電信號有減弱或提升的現象。聲音從mic轉化後會變成交流電信號,電流I會正比於聲音振幅(其實只能近似正比)。I通過導線進入EQ,我們用一個3段EQ的理論電路來舉例:
3個不同規格的電容器分別負責調整高頻,中頻和低頻。由於三個電容分別對高,中,低頻率的敏感程度不一樣,人們便可以通過調整各個電容的電流傳輸效率來產生EQ效果。這種利用物理現象的方法是明智又省力的,而且相當精確!但是隨著數碼錄音技術的發展,錄音師們開始喜歡在後期加入EQ,傳統EQ便不能滿足需要了。於是越來越多的數字EQ出現在了人們眼前。在聲音信號已經量化的數字信號中調整EQ,就必須利用數學演算法來解決。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采樣率」這個概念。在數字音頻信號中,波形的變化不能是連續的,而是由一個一個采樣點串起來的。
這種設計產生了一個麻煩——我們在分析采樣點頻率時很難找到另一個采樣點剛好與這個點振幅狀態一致:
所以,數碼EQ必須像穿線一樣將各個采樣點連起來,才能近似找到兩個狀態一致的點。說起來容易作起來難,電腦不是人腦,只能以數學方法來「穿線」。最古老的方法,我稱作「直線路徑」即用直線連接各個采樣點。這種做法很簡單,但是誰都知道采樣點與采樣點之間不可能是直線連接,這樣會產生很大誤差!後來人們根據高數中的某個算式(名字忘了),用最接近原始波形的曲線連接了采樣點,我稱作「模擬路徑」。如圖:
這種方法誤差依然存在,畢竟那是理論算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波形。但是已經與原始波形相差很少很少了。現今流行的數字EQ,大都採用這種設計。

8. 東風eq1118g起動電路的基本控制原理是什麼

東風eq1118g起動電路的基本控制原理如圖所示:

電熄火控制器基本組成及優點:

東風EQ1118G型柴油車(於2006年3月出廠)直列泵均採用拉線式電熄火控制器進行熄火控制。電熄火控制器主要由大電流按鍵開關、繼電器、直流電動機、傳動機構、按鍵開關控制臂等組成:

1)大電流按鍵雙向開關K KW3-OZ型、16AN125、250 V/AC。其中Off表示發動機熄火時雙向開關的狀態,On表示發動機在啟動或運行時雙向開關的狀態。

2)繼電器J CMA4-S-C型(密封型、一組轉圖1電熄火控制器內部電路原理圖換觸點開關、美式引腳)。

3)線束插頭C為三插頭,紅色線接電源正極B+,黑色線接負極B-,綠色線接控制電壓P。

4)直流電動機M接線柱為M1和M2。通過控制電機電流的方向來實現電動機的正反轉。

5)按鍵開關控制臂在傳動機構帶動下,在控制器盒內軸向移動。其主要控制大電流按鍵雙向開關的轉換。

閱讀全文

與eq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年有限保修什麼意思 瀏覽:129
宜昌濰柴維修中心 瀏覽:286
現在潮流裝什麼傢具 瀏覽:203
什麼腕錶防水 瀏覽:997
桃源家電超市怎麼樣 瀏覽:18
卸睫毛膏怎麼卸防水 瀏覽:372
約克空調維修點 瀏覽:818
若從日本出口家用電器至印度 瀏覽:383
廣州美圖手機哪裡有維修點 瀏覽:360
天津血壓計維修點 瀏覽:59
筆記本cpu螺絲撕了可以保修嗎 瀏覽:657
岳陽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982
日產內部保修多少年 瀏覽:480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與維修包含什麼方向裡面 瀏覽:14
尼彩手機維修點 瀏覽:279
員工宿舍維修收費通知怎麼寫 瀏覽:926
汽車外觀翻新貼膜怎麼貼 瀏覽:381
功分器電路圖 瀏覽:437
輪胎鍋怎麼翻新 瀏覽:591
怎麼看平板翻新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