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下移動時,出現的現象是
答案是B。
其實你前面分析的很對。 因為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小,所以電路總電阻變小,電路總電流變大,E電動勢不變,內壓Ir變大,所以外壓變小,L1的電流變大。
你困惑的是電動勢的內阻r會不會影響整個電路的電壓。其實一般教學題目中不特別交代以及不涉及數字計算等情況,我們一般可以理想化忽略r思考問題。你也可以這樣考慮,當P點在最上面的時候和最下面的時候的區別。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② 如圖所示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A滑向B,燈泡的亮度---(如何變化) 答案:先變暗再變亮 為什麼
簡單。在抄P由A到B過程中,外阻值一直在變化,並且P在中點時外電阻最大。舉個簡單例子,由於並聯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單一的電阻的阻值都小,所以當劃片P在非常非常靠近A時,AP段是非常小的阻值,所以與BP並聯的總阻值也一定比AP更小。同理對稱在非常非常靠近B時,總阻值也是很小。當劃片P在兩端時總阻值很小,所以一定有個先增加再減小的過程。
當並聯電阻的阻值增大,由於與燈串聯,所以分壓增大,電燈分壓減小,所以燈暗;當P過了中點,並聯電阻的阻值減小,分壓減小,電燈分壓增大,所以燈亮。
③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滑動的過程中
14.(
D
)
解釋:這是一個混聯電路,燈L2與滑動變阻器並聯後再與燈L1串聯。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移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因此通過滑動變阻器這條支路的電流減小,這也導致幹路中的電流減小,即通過燈L1的電流減小,在燈L1的電阻基本不變情況下,燈L1兩端的電壓也隨之減小,根據P1=U1²/R1可知,燈L1消耗的電功率減小,因此燈L1變暗。而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燈L1兩端的電壓減小導致與燈L1串聯的並聯電路兩端的電壓增大,即燈L2兩端的電壓增大,在燈L2的電阻基本不變情況下,根據P2=U2²/R2可知,燈L2消耗的電功率增大,因此燈L2變亮。
④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30Ω
P移到b端,閉合開關S,發現電壓表的示數變為6V I=U』/R=6/30=0.2A
當滑片P移至a端時,電流表的示數變為0.6A。U/R1=0.6
U=0.2R1+6,
解得:R1=15歐,U=9V
⑤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滑動變阻器R3的滑動觸頭P向a端移動時()A.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大B.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點向a端移動時,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減小,外電路總專電阻R減小,由歐姆定律屬分析總電流I增大,所以路端電壓U=E-Ir減小,電壓表示數減小,並聯部分的電壓U2=E-I(r+R1)減小,流過電阻R2的電流I2減小,流過電流表的電流I3=I-I2增大,則電流表A的示數增大,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⑥ 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P從a端移到b端的過程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如何變化
可以把R'延P拆為兩個電阻,分別為Rap和Rpb,分析可得電壓表所測的是Rap並聯Rbp後串聯R的兩端電壓,電流表所測的是Rap的電流,滑片滑動,Rap增大,Rbp減小,兩者並聯呈現的是總電阻先增大後減小,電壓表先增大後減小,電流表一樣
⑦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動時,A、B兩燈亮度的變化情況是( ) A A燈和B燈都變亮
這樣的題只要記住一句話就可以解決了:"串反並同」,即電路中某一元件的電阻值發生變化時,與它串聯的元件電流電壓的變化與該電阻相反,即:你增我減,你減我增。而與該元件並聯的元件的電流電壓變化與它相同,即「同增同減」;
此題中,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動時,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燈泡A與R並聯,因此通過它的電流將變小,故燈泡變暗;燈泡B與R串聯,因此通過B的電流將增大,燈泡B變亮
⑧ 如圖所示電路中,當滑動變阻器 R的滑動觸頭向右滑動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R上消耗的功率一定變
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外電壓為:U=E-Ir;
故電源的輸出功率為:P=UI=(E-Ir)I=EI-I2r;
當I=
E |
2r |
E2 |
4r |
E |
I |
⑨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滑動的過程中(D )
在這個電路中,如果只看兩個燈泡,它們是串聯在電路中的,由兩個燈泡對電源電壓進行分壓。
當滑動變阻器觸頭在最左端時,燈泡L2被短路,不亮,而L1兩端的電壓就是電源電壓,此時最亮;
當滑動變阻器觸頭在向右滑動時,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阻值逐漸增大,也就是分壓逐漸增大,所以L2變亮,由於滑動變阻器的分壓越來越大,L1的分壓就將越來越小,所以L1變暗。
⑩ 如圖所示電路中,滑動變阻器標有「100Ω,1A」字樣,電源 電壓為36V恆定不變.當開關S閉合後,電流表示數
(1)電阻R1的阻值:
R1=
U1 |
I |
10V |
0.5A |
U2 |
I |
26V |
0.5A |
U大 |
R1 |
15V |
20Ω |
U2′ |
I大 |
21V |
0.75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