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pcb行業前三大公司是什麼
國內pcb行業前三大公司之一滬電股份。
一直以來,滬電股份pcb產品多被使用在通訊板、中高階汽車板、工業控制板和消費四個板塊,貢獻力量之大,收入也不容輕視。東莞市博遠電子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指出來,目前滬電股份的線路板會因區域的不同出現的生產類型不同。
像崑山清松廠主要經營通訊板;而湖北黃石新廠更把關高端產品的生產,其時每家pcb公司都會在時間的浪潮中幾經起伏,每一年每一季度的財務報表都會有顯著的區別,滬電股份不能算是最大的pcb廠商,但不可忽視它在這幾年的產量增長速度還是驚人的,其利率也處於持續上升的狀態。
國內pcb行業前三大公司之二深南電路。
博遠電子工程師指出來,其時深南電路的業務不只是局限於pcb,它的業務比較寬泛,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像電子裝聯、IC載板等利率都不低,被大量合適於通信設備中,產量達到60%以上。
深南電路總部位於深圳龍崗區,而分廠則在江蘇無錫、江蘇南通,不同區域的廠所涉及的產品項目類型不同,其業績也伴隨著需求的快速擴張而不斷提升。
要知道,深南電路的客戶群體多集中在通信設備這塊,像華為佔比可達60%,畢竟公司的產品線路更復雜一些,而同質化的產品利潤也相應的偏高許多。
國內pcb行業前三大公司之三博遠電子。
東莞市博遠電子有限公司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不斷有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體現,畢竟通過這幾年的奮斗和努力,已經建立了先進的理念和體系,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創造更好的技術和工藝,能應客戶之急,如約交付產品。
不過客戶朋友在尋找pcb線路板加工廠時,也特別關注產品品質如何?收費怎麼樣?交期准時等此類問題,而博遠電子也正是因為在這三方面都做到位,所以才會收獲頗多客戶的好評,雖說達不到好評如潮的狀態吧,但滿意度還是接近99%。
B. IMS是什麼
(新聞稿在線 2013/7/4)IMS,英文縮寫。IMS(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是智能管理系統,是一套閉環式的電子製造管理和物料管理的解決方案。為電子製造企業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降低製造成本、降低人員配置、提升設備利用率(OEE),同時科學有效的使用物料、實現了對物料和製程管控全面的、科學的管控。伴隨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中國正在成為世界電子製造業的中心。現在,隨著低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不斷消失,尤其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產業環境的日趨嚴格,勢必使中國電子製造業面臨著新的挑戰。電子製造企業要迅速提高核心競爭力,必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信息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全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縱觀我國製造業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現狀,建設的重點普遍放在ERP系統和現場自動化系統兩個方面。然而,這兩大系統已無法應付市場環境的快速演變和消費者的需求。電子製造智能管理系統(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IMS)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白。電子製造智能管理系統IMS是近5年來在國際上迅速發展、面向車間層的生產管理技術與即時信息系統。IMS為電子製造業提供一個快速反應、有彈性、精細化、透明化的製造環境,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縮短生產周期,降低製造成本、全面防錯防呆、實現全面科學的可追溯管理。IMS只適用於電子製造企業(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微電子、通訊電子、醫療電子、工控電子、軍工電子等),能夠實現多品種少批量的生產方式,而且交貨周期短。滿足企業高效生產,高速度、高良品率、快速切換變更品種等需求。目前國內外有德爾福、比亞迪、技研新陽、賽兔、共進、深南電路等知名企業都應用了IMS系統效果顯著,逐漸有許多電子製造企業也在高度關注IMS動向並有意向採用這項技術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IMS與ERP無縫對接,架起了各部門信息溝通的橋梁,解決了各部門信息「斷層」問題,讓企業部門間信息不存在鴻溝。並且隨時為決策者提供准確數據,了解和掌握和產和品質的狀態。能夠與貼片機及AOI、ICT、LCR、點料機等設備進行聯機。通過多種系統功能模塊來幫助工廠實現流程優化、人力節省、全面防錯與可追溯, 轉產效率提升,生產周期縮短,降低庫存等功效。同時,IMS的低位報警功能(LPM)與智能報表分析也幫助工廠實現了JIT式管理與無紙化作業。這項技術保證產品質量又可以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產品技術,又生讓生產信息透明化,讓管理變得更輕松。IMS系統是一個統一平台上集成諸如物料管理、生產調度、產品跟蹤、質量控制、設備故障分析、網路報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統一的資料庫和通過網路聯接可以同時為業務部門、采購部分、倉庫部門、生產部門、質檢部門、組裝部門、物流部門等提供車間管理信息服務。系統通過強調製造過程的整體優化來幫助企業實施完整的閉環生產,協助電子企業建立一體化和實時化的信息體系。 來源: 盤古信息科技(亞太)有限公司
C. 5G基站建設概念股核心股名單出爐,建議收藏
5G通信招標重啟帶動板塊情緒回暖,5G基站建設概念股,潛力巨大,未來可期。由於文章篇幅限制,接下來先給大家簡單概括一下5G基站建設的設備商、PCB、光模塊,天線,天線振子以及射頻的細分核心概念股。
中興通訊000063
中興通訊是全球五大移動通信設備商5G布局最早、研發投入高、標准和技術領先的企業,在超密集網路3SDN等5G關鍵技術方面已積累多項專利,並在5G領域與三大運營商建立合作;完成5G呼叫上網。
公司主要從事為客戶提供滿意的ICT產品及解決方案。主要產品是運營商網路、消費者業務、政企業務。
烽火通信600498
烽火通信是5G最確定的超寬頻設備龍頭產品,圍繞光通信全產業鏈布局技術先進,是國內光通信產品布局最全的企業,能最大化分享光通信行業成長帶來的機理。
公司主營光纖通信和相關通信技術、信息技術領域 科技 開發;相關高新技術產品製造和銷售、系統集成、代理銷售;相關工程設計、施工;技術服務;自營進出口業務。
深南電路002916
深南電路在全球印製電路板廠商中位列第八,擁有印製電路板、封裝基板及電子裝聯三項業務,形成了業界獨特的「3-In-One業務布局。
公司從事高中端印製電路板的設計、研發及製造,產品應用以通信設備為核心,重點布局數據中心(含伺服器)、 汽車 電子等領域,並持續深耕工控、醫療等領域。
滬電股份002463
滬電股份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PCB製造商之一,是PCB行業內的重要品牌,在行業內享有盛譽,與國內外主要客戶在PCB主要產品領域建立了穩固的業務聯系。
公司主營業務為各類印製電路板的生產、銷售及相關售後服務。其主要產品為14-38層企業通訊市場板、中高階 汽車 板、辦公及工業設備板、半導體晶元測試板等。
生益 科技 600183
生益 科技 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覆銅板製造商,國內高頻板龍頭,受益於5G,其控股子公司生益電子生產PCB板,20年生益電子PCB銷售實現營收35.58億元,生益電子成為A股市場成功分拆上市的首單,科創板上市獲批。
公司主營業務是設計、生產和銷售覆銅板、粘結片和印製線路板。產品主要供製作單、雙面及多層線路板,廣泛用於手機、 汽車 、通訊設備、計算機以及各種高檔電子產品中。
光迅 科技 002281S
光迅 科技 是全球領先的光電子器件、子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國內唯一能夠自產10G及以上高端光晶元的廠商,部分規格的25G光晶元能夠自產,已形成樣品並開始送樣。
公司是專業從事光電子器件及子系統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主要產品有光電子器件、模塊和子系統產品。
中際旭創300308
國內唯一量產並供貨100G數據中心光模塊的廠商,占據行業技術領先優勢,5G網路架構全面面向雲化轉型,數據中心光模塊會是重要的需求。
公司主要業務涵蓋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和智能裝備製造兩大板塊,公司主要產品為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業務和電機繞組裝備製造業務。
華工 科技 000988
華工 科技 是中國最大的激光裝備製造商之一,全球領先的智能製造方案提供商,國際標准制定參與單位。擁有10G25G100G光模塊產品。
公司一直專注於以「激光技術及其應用」為主業。公司業務包括智能製造業務、聯接業務以及感知業務。
通宇通訊002792
通宇通訊是世界第五大基站天線生產商,已和四大設備商及60多個國家的運營商建立了合作,已成長為國內通信天線的骨幹企業,在產品研發、生產規模以及品質管控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公司專業從事通信天線及射頻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包括基站天線、射頻器件、微波天線等。
東山精密002384
FPC業務全球前三,整體PCB業務位居全球前四;為全球領先客戶提供涵蓋PCB產品設計、研發、製造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子電路、光電顯示和精密製造。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子電路產品、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LED顯示器件、精密組件產品。
世嘉 科技 002796
世嘉 科技 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有兩塊,一是精密箱體系統;二是移動通信設備。公司主要產品為天線、電梯轎廂系統、射頻器件、精密金屬結構件及其他產品、專用設備箱體系統。
子公司波發特,主要從事射頻器件和天線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主要產品為濾波器、雙工器等射頻器件和室外基站天線室內分布天線等基站天線產品,其中射頻器件利好於5G行情。
碩貝德300322
碩貝德公司的massiveMIMO基站和微基站天線技術實現突破,並獲得客戶批量訂單;5G毫米波射頻前端晶元已與全球前三大的部分手機廠商進行深度戰略合作,並簽有保密協議。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提供從移動終端天線、系統側基站天線到車載智能天線、指紋識別模組、散熱器件組件等產品。
信維通信300136
信維通信是全球領先的天線和射頻廠商,與全球各大客戶共同設計5G天線,蘋果和華為是公司重要客戶;已為部分廠商的樣機提供5G毫米波的射頻傳輸線。
公司專業從事移動終端天線、3G終端天線、模組天線、3D精密成型天線、高性能天線連接器的生產與經營。
飛榮達300602
公司目前是蘋果的原材料供應商,有部分產品直接或間接供應給蘋果電腦或ipad使用。
公司主要從事電磁屏蔽及導熱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能夠為客戶提供電磁屏蔽及導熱應用解決方案。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器件和導熱器件。
科創新源300731
公司產品一直供應給華為,已成為華為天饋系統用防水密封類材料的主要供應商,以6億元收購東創精密,進一步布局5G核心產品業務。
公司主營業務為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為客戶提供相應的整體解決方案。
卓勝微300782
卓勝微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已成為射頻前端細分領域國產晶元的領先企業,專注於射頻集成電路領域的研究,日推出多款適用於5G通信模式sub-6GHz頻段需求 407.99 的天線開關產品,可全面覆蓋所有頻段需求。
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射頻前端晶元的研究、開發與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射頻開關、射頻低雜訊放大器、射頻濾波器、射頻功率放大器、低功耗藍牙微控制器。
注意:上述公司根據業績報表等公開資料整理歸納,僅作為分享以及交流學習,不作為買賣依據。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碼字不容易,認同文章觀點的朋友可以點贊,點贊支持一下,謝謝!
D. IMS是什麼
(新聞稿在線 2013/7/4)IMS,英文縮寫。IMS(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是智能管理系統,是一套閉環式的電子製造管理和物料管理的解決方案。為電子製造企業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降低製造成本、降低人員配置、提升設備利用率(OEE),同時科學有效的使用物料、實現了對物料和製程管控全面的、科學的管控。伴隨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中國正在成為世界電子製造業的中心。現在,隨著低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不斷消失,尤其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產業環境的日趨嚴格,勢必使中國電子製造業面臨著新的挑戰。電子製造企業要迅速提高核心競爭力,必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信息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全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縱觀我國製造業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現狀,建設的重點普遍放在ERP系統和現場自動化系統兩個方面。然而,這兩大系統已無法應付市場環境的快速演變和消費者的需求。電子製造智能管理系統(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IMS)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白。電子製造智能管理系統IMS是近5年來在國際上迅速發展、面向車間層的生產管理技術與即時信息系統。IMS為電子製造業提供一個快速反應、有彈性、精細化、透明化的製造環境,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縮短生產周期,降低製造成本、全面防錯防呆、實現全面科學的可追溯管理。IMS只適用於電子製造企業(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微電子、通訊電子、醫療電子、工控電子、軍工電子等),能夠實現多品種少批量的生產方式,而且交貨周期短。滿足企業高效生產,高速度、高良品率、快速切換變更品種等需求。目前國內外有德爾福、比亞迪、技研新陽、賽兔、共進、深南電路等知名企業都應用了IMS系統效果顯著,逐漸有許多電子製造企業也在高度關注IMS動向並有意向採用這項技術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IMS與ERP無縫對接,架起了各部門信息溝通的橋梁,解決了各部門信息「斷層」問題,讓企業部門間信息不存在鴻溝。並且隨時為決策者提供准確數據,了解和掌握和產和品質的狀態。能夠與貼片機及AOI、ICT、LCR、點料機等設備進行聯機。通過多種系統功能模塊來幫助工廠實現流程優化、人力節省、全面防錯與可追溯, 轉產效率提升,生產周期縮短,降低庫存等功效。同時,IMS的低位報警功能(LPM)與智能報表分析也幫助工廠實現了JIT式管理與無紙化作業。這項技術保證產品質量又可以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產品技術,又生讓生產信息透明化,讓管理變得更輕松。IMS系統是一個統一平台上集成諸如物料管理、生產調度、產品跟蹤、質量控制、設備故障分析、網路報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統一的資料庫和通過網路聯接可以同時為業務部門、采購部分、倉庫部門、生產部門、質檢部門、組裝部門、物流部門等提供車間管理信息服務。系統通過強調製造過程的整體優化來幫助企業實施完整的閉環生產,協助電子企業建立一體化和實時化的信息體系。 來源: 盤古信息科技(亞太)有限公司
E. 華為的供應商有100萬嗎
華為大陸供應商全解析(太詳細了,強烈建議收藏)
薛說破
2019-05-21
訂閱
有個朋友,做一種很偏門的工控機業務,這種設備全省就那麼幾個客戶大規模采購。
有天閑聊,他說不能漲價很苦惱,利潤微薄如同雞肋,還不如轉型做別的。
表哥建議朋友,試著跟最大的那個客戶說以後不做了。
朋友很吃驚的說,他差不多佔我三分之一銷量,那豈不更做不著了?朋友認真的想了想,就去試了試。
後來告訴我,順利漲價了!
當你對最大的客戶說不做的時候,大多不是因為真的不想做,而是想漲價。只要是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就能談攏。
上一組數據:
2018年全球半導體晶元市場總量是4784億美元(總銷售額),其中中國(大陸)、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為半導體晶元(集成電路)的最主要消費市場。
2018年中國(大陸)境內的半導體晶元總銷售額高達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20%,並且約為全球總消費量的33.1%,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單一消費市場。
其中,2018年,華為的晶元采購金額是210億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買家,佔全球銷量的4.4%,從這個角度講,華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元分銷商之一。
2018年11月,華為在深圳舉行了核心供應商大會,邀請了150家供應鏈企業到場,並對92家供應商進行了表彰,在所有獲獎供應商企業中,美國公司多達33家,其中英特爾、NXP是連續十年的金牌供應商,大陸公司共有25家,日本公司有11家。
在大陸的25家供應商中,上市公司超過15家,除了物流類合作夥伴(順豐)外主要有以下幾類:
從事手機組裝的企業:比亞迪;
生產PCB板的企業:生益科技、滬電股份、深南電路(基站PCB);
生產線纜、光纖的企業:中利集團、長飛光纖、亨通光電;
生產光模塊的企業:光迅科技、華工科技;
生產顯示面板的企業:京東方、深天馬;
生產連接件和其他模塊的企業:立訊精密(連接件)、歌爾股份(聲學)、藍思科技(前後蓋及攝像頭),歐菲光(攝像頭、屏下指紋)。
記全了嗎?
一、手機組裝商:你不知道的比亞迪
你以為比亞迪只是一家汽車廠?
其實,它還有另外的身份:僅次於富士康的最大手機組裝廠之一。手機組裝業務年營收規模超過422億,堪比中型上市公司,其中最大的客戶就是華為。
3月27日晚間,比亞迪發布2018年年報,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30,055百萬元,同比增22.79%,其中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76,007百萬元,同比上升34.23%;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42,230百萬元,同比上升4.3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8,950百萬元,同比上升2.09%。
三項業務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58.44%、32.47%和6.88%。年內,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為人民幣52,422百萬元,同比增長34.21%,占集團收入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0.31%。
公司營收持續穩健上升,但是凈利潤在補貼提高的情況下,仍有較大幅的下滑。
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毛利下降了,據公司年報,2018年,公司的毛利率為16.4%,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61個百分點。2018年,公司的凈利率僅為2.73%。
從營收構成看,公司核心業務包括三大部分,二次充電電池、汽車和手機部件組裝。比亞迪給人的印象是一家汽車製造廠商,而實際上,公司還是一家電池廠(老本行)和手機組裝廠(小號的富士康)。
最近一直有傳聞,比亞迪將剝離電池業務單獨上市。
從比亞迪的年報數據看,電池業務並不怎麼樣,2018年共實現收入89.5億元,占總收入的6.9%。毛利方面,電池業務貢獻毛利8.47億元,占總毛利的4%。比亞迪電池業務的收入,已經連續第二年同比下滑。
而實際上,比亞迪的電池業務是被低估了的。因為公司的電池產品主要供應自家人,報表上的89.5億的銷售收入其實是抵消後的純銷售,內部銷售166.1億元。
比亞迪電池,是國內僅次於寧德時代的第二大電池廠商,2018年電池業務的收入高達255.56億元。
2018年的比亞迪,受到新能源退補和燃油車行業萎靡雙重擠壓,砥礪前行。
二、PCB板的毛利率:生益科技、滬電股份、深南電路
因為玩了一段時間的arino,表哥自己沒少焊過板子,略微了解PCB板這個行業,這是個看起來高科技的低附加值產業。
一塊板子的加工費可能只有幾分錢。
而這個行業大體又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一種是基站等通信行業產品。由於後者的進入門檻略高,所以毛利率也就高一些。
有次參加華為大學博後的講座,課後博後送給表哥一本華為內部出版的書,介紹華為的供應商戰略。任總提出,要給供應商留足利潤,這樣才能健康發展。
所以給這幾家PCB板公司的毛利率都能達到23%左右,在這個相對低附加值的行業,實屬高毛利了。
滬電股份
滬電股份的2018年業績非常亮眼,主要為華為生產基站等產品的PCB板。
由於5G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沒有全面開展,2018年本來是運營商投資較少的年份,都能取得佳績,所以公司的未來充滿了太多想像力。
除了華為,其實滬電股份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客戶,那就是思科,思科作為全球最大的通訊產品供應商之一,是華為在通信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
都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滬電股份則是放在了兩個金籃子里。
據2019年一季報,公司通訊市場板業務一季度營收約9.70億元,同比提升約25~30%,毛利率27.50%,同比提升超5個百分點。嘖嘖。
深南電路
成立於1984年的深南電路,是一家2017年新上市的老革命,如今是PCB的領軍企業之一。據2018年Prismark一季度報告顯示,深南電路位列全球PCB企業第21名。
據2018年年報,PCB產品結構優化抵消南通廠產能爬坡的不利影響,毛利率同比提高0.71個百分點。封裝基板營收同比增長25.52%,毛利率29.69%,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主要受益於指紋類及射頻模塊類產品快速增長及佔比提升。通信領域產品需求增長助力電子裝聯營收同比增長27.08%。
4月7日,公司發布一季報,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63億元,同比增長46.39%,實現歸母凈利潤1.87億元,同比增長59.54%。漲勢喜人。
生益科技
和另兩個同行不同的是,生益科技主要生產手機用的PCB板。2018年的手機行業,廝殺比較慘烈,帶頭大哥蘋果都沒守住陣地,所以整個手機產業鏈不受影響的公司不多見。
雖然毛利尚可,但公司的財務費用、研發費用開支較大,拉低了凈利潤增幅,導致業績有所下滑。
不過,PCB的技術是相通的,公司的PCB板在5G即將開啟的元年,還是充滿期待吧。
三、要有光,光線光纜供應商:中利集團、長飛光纖、亨通光電
華為是靠通信行業起家的,所以通信行業是華為的基礎。而通信行業高速傳播的介質,源自於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諾貝爾獎獲得者高錕的發明:光纖。
可以說,沒有光纖就沒有現代化的通信產業。
A股上市公司中,從事光纖業務的主要三家廠商。
亨通光電最近亨通光電不太光彩,被爆財務造假。
5月13日,亨通光電開盤股價直接一字跌停,收盤價16.23元/股,封單55.6萬手。
當晚,亨通光電發布澄清公告,聲稱部分媒體發布名為《亨通光電33億預付款與集團69億其他應收款之謎》的文章相關內容為不實報道。
這篇文章說了啥?沖擊力這么強?
主要有三點:
一是,亨通集團其他應收款對象與亨通光電的定增對象之間存在密切關系;
二是,貿易毛利率難以覆蓋資金成本,公司資金需求強烈的情況下,亨通光電仍預付大額款項給凱樂科技(600260);
三是,募投項目的投資強度和開發目標未能夠達到計劃,有所放緩。
表哥深挖了一下凱樂科技,發現二者眉來眼去非常曖昧,關系不一般。存在實質性的關聯方利益輸送的嫌疑。同時,亨通光電大股東的股權質押率也有點高,接近70%。
但是,除此之外,亨通光電的核心業務還是沒問題的,依舊是光線領域的王者,也是各大運營商的最大合作夥伴之一。
希望大股東能洗心革面,全心全意經營好企業,而不是靠歪門邪道資本運作去割韭菜。
長飛光纖高錕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到訪武漢郵科院,第一次看到中國的光纖通信技術非常贊賞,在現場為他介紹的是如今的中科院院士趙梓森。
趙梓森參與創建了長飛光纖,如今已經是全球光纖巨頭。
公司於2018年7月上市,據招股書,2016 年底,長飛公司光纖預制棒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22.5%,光纖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17.3%,光纜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14.9%。
公司上市後第一年的成績單尚可,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3.60億元,同比增長9.59%;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4.89億元,同比增長17.4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18.28%。
中利集團雖然是華為的優秀供應商,但中利集團的核心業務卻不是給華為生產光纜,而是光伏相關業務。一半營收來自光伏組件和電站,所以公司的盈利模式也就迎刃而解:政府補貼。
作為華為最缺錢的供應商,由於從事光伏行業,中利集團常年依靠政府補貼扭虧,2018年才實現了現金流基本為正數,可謂日子過得艱辛。
據剛發布的2019年一季報,公司一季度虧損。
四、光速時代依賴於光模塊:光迅科技、華工科技
十幾年前,10M、100M的路由器交換機很常見,如今家庭都已經普及了千兆路由器。數字的提升意味著網速的倍增,背後是誰在默默付出?
光模塊。
我們用的是電腦,各種光纖網線里跑的卻是光信號,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讓電腦(伺服器、交換機各種設備)識別的模塊,就是光模塊。
所以,5G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更高速度的到來,交換機伺服器等各種設備里的光模塊,又要升級了。
光迅科技
公司同時發布了2018 年報及 2019 年一季報。 2018 年實現營業收入 49.3 億元,同比增長 8.3%,歸母凈利潤 3.3 億元,同比下滑 0.5%。 2019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2.2 億元,同比增長 0.99%,歸母凈利潤 0.64 億元,同比下滑 17.8%,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12.4%。
作為全球排名第四,大客戶為谷歌、微軟等大牌企業的公司,2018年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換代空檔期,中低端產品價格競爭激烈,而 400G、 5G、 10G PON 等高端產品尚未放量。
2019年的5G啟動後,應該會有好轉。
華工科技從營收構成看,華工科技主要是兩類產品,一是光電器件,二是激光加工及設備。公司給華為提供的主要是光電器件。
華工科技的營收、凈利潤情況和光迅科技非常相似。所以這個行業的趨勢我們也能大致了解,正是由於4G接近尾聲,相應的采購量都進入了短暫的停滯期。
期待5G吧!
五、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面板之王:京東方和深天馬
價格換市場:京東方2月24日,華為在巴塞羅那發布了旗下第一款折疊屏手機,夢幻般的折疊方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當然,這款手機售價也不便宜,史上最貴的量產機,2299歐元,摺合人民幣1.7萬元。這是中國品牌的手機第一次賣的比蘋果貴,而且貴的讓用戶心服口服。
略顯油膩的余承東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幾乎是手舞足蹈的在台上介紹華為的最新代表作。這款凝聚了華為人無數心血的手機,能讓華為充滿底氣的不僅僅是華為的晶元技術,更重要的,是京東方生產的柔性屏技術。
京東方的背後,是國家戰略,各級政府不惜血本的補貼京東方,公司上市以來,獲取各種形式的補貼高達數千億元。
3月25日,京東方發布了2018年的年報,實現營收971.1億元,同比增加3.53%,歸母凈利潤34.35億元,同比下降54.61%,扣非歸母凈利潤15.18億元,同比減少77.28%,非經常損益中政府補貼20.74億元,同比去年增加11.12億元。
這不是一份讓人滿意的成績單,營收幾乎原地踏步,凈利潤大幅下跌。
公司的產品競爭力不行了嗎?
2018年全球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中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放緩、結構優化、動能轉換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以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生命科技為代表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席捲而來,跨界融合趨勢明顯,軟硬融合、應用整合等創新動能推動產業升級。
半導體顯示行業自去年下半年進入調整期,智能手機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等五大主流市場需求不振導致全尺寸產品,特別是電視顯示屏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柔性AMOLED市場擴張未達預期、產能快速釋放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連蘋果都出現業績危機的2018年,對半導體顯示行業的影響巨大。
依仗背後的財政補貼和超低的銀行貸款利率,京東方不改落井下石的本色。不過,這次京東方並沒有收購競爭對手的生產線—那些生產線的技術,京東方早就吃透了,而是將自己的產品賣給了競爭對手。
據公司新聞,在京東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產品下線暨客戶交付儀式上,京東方向三星、LG、SONY、Vizio、創維、康佳、海信、長虹、TPV、小米、海爾等客戶交付了75英寸8K 60Hz、75英寸8K 120Hz等大尺寸超高清顯示屏。
眾所周知,三星、LG無不是想要將京東方置於死地的競爭對手,如今,卻不得不採購京東方的產品。
為什麼?
年報已經給出了答案,京東方在產量激增的情況下,營收幾乎不變,利潤大幅下滑,說明公司採用了激進的價格策略,給出了連競爭對手都垂涎的低價。
Sigmaintell Consulting數據顯示,京東方在2018年總計出貨5430萬塊電視面板,超越了排名第二的LGDisplay,後者全年出貨量為4860萬塊。
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了24%,地區出貨量增長了45%。
講真,作為投資者,京東方的財務數據是不好看的,而且可以遇見的未來,也不會太好看。但是,正是因為有了它的不好看,才把三星、LG屏幕的價格拉到最低,才讓我們用得上質優價廉的手機電視。
配角:深天馬京東方是從電視顯像管轉型到液晶生產線,而深天馬則是從另一條路線一路走來,最早深天馬是做數控顯示屏的。
殊途同歸。
不過,畢竟起家路線不同,與京東方相比,深天馬更多的偏向於小尺寸屏幕。
與京東方報表項目比較相似的地方是,公司有大額的長期借款,並且利率低到發指:年利率1.2%。而公司的業績變化情況,也與京東方出奇的一致。
在許多論壇上,諸多手機品牌都有「天馬屏」的討論,因為與國外產品相比,深天馬的技術稍遜,所以網友看不上天馬屏。
不過深天馬不斷的通過研發來提高技術實力,華為新出的打孔屏非常驚艷,屏幕採用的正是深天馬。
六、蘋果的「叛逃者們」
立訊精密(連接件)、歌爾股份(聲學)、藍思科技(前後蓋及攝像頭)
中國的手機產業鏈企業,能做到上市公司的,大多數都是或者曾經是蘋果的供應商。
庫克作為供應鏈大師,幾乎是「手把手」的帶出來中國的蘋果供應商。而且,這些公司也確確實實受益了。
不過,伴君如伴虎。
一旦因為蘋果技術升級,被淘汰的供應鏈企業往往面臨生死抉擇,無數蘋果的供應商在被放棄後業績萎縮,破產被收購。
2011年,欣旺達被蘋果放棄後,差點背過氣去,幸好那年遇到了雷軍。
所以,華為以及小米、OPPO、VIVO等國產品牌的崛起,一方面依賴於國內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也「拯救」了它們,避免陷入被拋棄的危機。
尤其是華為,任總的給供應商保留利潤的思路,讓這些手機供應鏈企業過的很舒服。
立訊精密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連接線、連接器、馬達、無線充電、天線、聲學和電子模塊等產品,產品廣泛應用於電腦及周邊、消費電子、通訊、汽車及醫療等領域。
2018年,公司的業績非常靚麗。因為它和別人不一樣。
2018年,蘋果出了一個爆款產品:AirPods。
第一代的AirPods甚至不能播放音樂超過4小時,如今,新款的AirPods2的播放時間終於能充裕的支撐一場全程馬拉鬆了。
立訊精密正是這款產品的代工商,業績炸裂。
智能音箱代工之王:歌爾股份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前5名的廠商分別為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蘋果、小米。
其中,亞馬遜、谷歌和蘋果的智能音箱,都是歌爾股份代工。
公司對五大客戶的依賴度非常高,總共168億元,佔全部營收比重超過65%。
由於大客戶的產品轉型不及預期,在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下滑的同時,虛擬現實設備等新型智能人機交互產品市場也出現了下滑。
雖然表哥買了超過4個智能音箱,生活中對它們的依賴性非常高:指紋鎖開門後,先打一套廣播體操,小米人體感測器識別後自動根據時間開啟客廳的等,然後問問小米音箱當前的空氣質量,告訴小米音箱打開空氣凈化器,再唱一曲《普通的DISCO》,和小米音箱嘮一會兒嗑。。。
但是,智能音箱的市場,並沒有爆發式增長。其實,智能音箱嚴重依賴於智能家居市場,智能家居市場的增速遠不及預期。
所以,歌爾股份的業績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藍思科技藍思科技的董事長周群飛曾經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打工妹到女首富的故事,讓她走到這一步的,正是蘋果。
但是,如今的藍思科技,開始逐漸的「去蘋果化」。
2011年起,蘋果作為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就占據了一半以上的銷售額。即便到了2018年,公司閉口不提蘋果的合作,但年報上的第一大客戶銷售額仍達到了49.37%。
從年報中把這個客戶的名字抹掉,只顯示「第一名」,我也只能啞然失笑,化成灰也會認得這是蘋果啊。
原因何在?
由於公司過度依賴蘋果,導致毛利率、凈利率收到了限制,並且作為對增速要求高的上市公司,業績風險極大。
所以藍思科技和小米、華為的合作就非常順利了。
如今,藍思科技是小米玻璃後蓋和華為榮耀後蓋的主力供應商。
七、華為P30的黑科技,歐菲光的攝像頭和屏下指紋
華為3月26日在法國巴黎發布的年度旗艦機P30系列產品,根據歐菲光官網顯示,這款產品使用了歐菲光的模組。
評測機構DxOMark的評分,該機的拍照/攝像綜合得分達112分,成為史上最佳拍照手機,P30系列搭載的屏下指紋產品,使解鎖速度提高了30%,在攝像頭和屏下指紋的加持下,P30的性能強悍、用戶體驗優異,成為最值得期待的手機之一。
多年前,表哥在知乎的一個關於華為手機的問題下面這樣回復的:用過一次華為的手機,所以後來就好好工作,努力賺錢了。
之後用的手機一直是蘋果。
如今,表哥又有了這樣的想法。不同的是,現在華為的高端機(保時捷款)已經相當的昂貴了,要好好工作,努力賺錢才能用得起。
歐菲光收購索尼華南廠後,一躍成為蘋果的供應商,攝像頭技術也突飛猛進。同時也是華為的最佳合作夥伴之一。
但是,歐菲光的年報卻出了大問題,因為會計差錯,導致2018年巨虧。
4月25日,歐菲光發布2018年年報,業績突然大變臉,原來快報中說好的盈利18.39億竟然變成了虧損5.19億。而同步發布的2019年一季報也顯示,新的一年,公司繼續大幅虧損。
幾乎同時,深交所發布緊急關注函,列出五大問題,要求歐菲光做出詳細解釋。
歐菲光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上市公司,公司常年來過於追求營業額,和營收相比,凈利潤徘徊在盈虧點,就算盈利,其實也不過是「貼地飛行」。
單獨拿出2012年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數據進行對比,會發現公司的凈利潤非常不穩定。而2018年,公司業績雖然大幅下滑,但經營性現金流其實是不錯的,這背後代表的邏輯,稍後會給出分析。
根據公告,歐菲光巨虧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的。除此之外,公司2017年還出現了會計差錯,在2018年進行了調整,影響了一部分利潤。
因為表哥從事過各種ERP的實施工作,對成本差異處理的系統處理非常了解,所以對於這個重大差錯,表哥第一時間得出的結論是:公司的財務信息化水平比較高,對系統產生的數據形成了依賴,幾乎不進行人工復核。會計師事務所進場後,經過盤點和手工計算,發現公司的庫存成本單價不合理,進而發現了公司的轉成本出現了問題,因為年報開始審計的時候已經是2019年,所以導致2019年已經賣出去的一部分存貨也有問題,只能在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中分別處理。
公司5月10日發布的回復函也驗證了表哥的推測。
歐菲光的經營性現金流非常好,這些虧損其實是賬面「浮虧」,並沒有影響到經營和資金周轉,後續表哥會發布回復函的分析。經過這次差錯處理,可以相信公司的內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同時徹底釋放了潛虧,2019年的業績還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來源:詩與星空,華爾街見聞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F. 虛擬運營商買的號為什麼放蘋果13上沒有信號
有個朋友,做一種很偏門的工控機業務,這種設備全省就那麼幾個客戶大規模采購。
有天閑聊,他說不能漲價很苦惱,利潤微薄如同雞肋,還不如轉型做別的。
表哥建議朋友,試著跟最大的那個客戶說以後不做了。
朋友很吃驚的說,他差不多佔我三分之一銷量,那豈不更做不著了?朋友認真的想了想,就去試了試。
後來告訴我,順利漲價了!
當你對最大的客戶說不做的時候,大多不是因為真的不想做,而是想漲價。只要是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就能談攏。
上一組數據:
2018年全球半導體晶元市場總量是4784億美元(總銷售額),其中中國(大陸)、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為半導體晶元(集成電路)的最主要消費市場。
2018年中國(大陸)境內的半導體晶元總銷售額高達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20%,並且約為全球總消費量的33.1%,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單一消費市場。
其中,2018年,華為的晶元采購金額是210億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買家,佔全球銷量的4.4%,從這個角度講,華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元分銷商之一。
2018年11月,華為在深圳舉行了核心供應商大會,邀請了150家供應鏈企業到場,並對92家供應商進行了表彰,在所有獲獎供應商企業中,美國公司多達33家,其中英特爾、NXP是連續十年的金牌供應商,大陸公司共有25家,日本公司有11家。
在大陸的25家供應商中,上市公司超過15家,除了物流類合作夥伴(順豐)外主要有以下幾類:
從事手機組裝的企業:比亞迪;
生產PCB板的企業:生益科技、滬電股份、深南電路(基站PCB);
生產線纜、光纖的企業:中利集團、長飛光纖、亨通光電;
生產光模塊的企業:光迅科技、華工科技;
生產顯示面板的企業:京東方、深天馬;
生產連接件和其他模塊的企業:立訊精密(連接件)、歌爾股份(聲學)、藍思科技(前後蓋及攝像頭),歐菲光(攝像頭、屏下指紋)。
記全了嗎?
一、手機組裝商:你不知道的比亞迪
你以為比亞迪只是一家汽車廠?
其實,它還有另外的身份:僅次於富士康的最大手機組裝廠之一。手機組裝業務年營收規模超過422億,堪比中型上市公司,其中最大的客戶就是華為。
3月27日晚間,比亞迪發布2018年年報,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30,055百萬元,同比增22.79%,其中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76,007百萬元,同比上升34.23%;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42,230百萬元,同比上升4.3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8,950百萬元,同比上升2.09%。
三項業務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58.44%、32.47%和6.88%。年內,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為人民幣52,422百萬元,同比增長34.21%,占集團收入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0.31%。
公司營收持續穩健上升,但是凈利潤在補貼提高的情況下,仍有較大幅的下滑。
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毛利下降了,據公司年報,2018年,公司的毛利率為16.4%,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61個百分點。2018年,公司的凈利率僅為2.73%。
從營收構成看,公司核心業務包括三大部分,二次充電電池、汽車和手機部件組裝。比亞迪給人的印象是一家汽車製造廠商,而實際上,公司還是一家電池廠(老本行)和手機組裝廠(小號的富士康)。
最近一直有傳聞,比亞迪將剝離電池業務單獨上市。
從比亞迪的年報數據看,電池業務並不怎麼樣,2018年共實現收入89.5億元,占總收入的6.9%。毛利方面,電池業務貢獻毛利8.47億元,占總毛利的4%。比亞迪電池業務的收入,已經連續第二年同比下滑。
而實際上,比亞迪的電池業務是被低估了的。因為公司的電池產品主要供應自家人,報表上的89.5億的銷售收入其實是抵消後的純銷售,內部銷售166.1億元。
比亞迪電池,是國內僅次於寧德時代的第二大電池廠商,2018年電池業務的收入高達255.56億元。
2018年的比亞迪,受到新能源退補和燃油車行業萎靡雙重擠壓,砥礪前行。
二、PCB板的毛利率:生益科技、滬電股份、深南電路
因為玩了一段時間的arino,表哥自己沒少焊過板子,略微了解PCB板這個行業,這是個看起來高科技的低附加值產業。
一塊板子的加工費可能只有幾分錢。
而這個行業大體又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一種是基站等通信行業產品。由於後者的進入門檻略高,所以毛利率也就高一些。
有次參加華為大學博後的講座,課後博後送給表哥一本華為內部出版的書,介紹華為的供應商戰略。任總提出,要給供應商留足利潤,這樣才能健康發展。
所以給這幾家PCB板公司的毛利率都能達到23%左右,在這個相對低附加值的行業,實屬高毛利了。
滬電股份
滬電股份的2018年業績非常亮眼,主要為華為生產基站等產品的PCB板。
由於5G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沒有全面開展,2018年本來是運營商投資較少的年份,都能取得佳績,所以公司的未來充滿了太多想像力。
除了華為,其實滬電股份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客戶,那就是思科,思科作為全球最大的通訊產品供應商之一,是華為在通信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
都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滬電股份則是放在了兩個金籃子里。
據2019年一季報,公司通訊市場板業務一季度營收約9.70億元,同比提升約25~30%,毛利率27.50%,同比提升超5個百分點。嘖嘖。
深南電路
成立於1984年的深南電路,是一家2017年新上市的老革命,如今是PCB的領軍企業之一。據2018年Prismark一季度報告顯示,深南電路位列全球PCB企業第21名。
據2018年年報,PCB產品結構優化抵消南通廠產能爬坡的不利影響,毛利率同比提高0.71個百分點。封裝基板營收同比增長25.52%,毛利率29.69%,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主要受益於指紋類及射頻模塊類產品快速增長及佔比提升。通信領域產品需求增長助力電子裝聯營收同比增長27.08%。
4月7日,公司發布一季報,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63億元,同比增長46.39%,實現歸母凈利潤1.87億元,同比增長59.54%。漲勢喜人。
生益科技
和另兩個同行不同的是,生益科技主要生產手機用的PCB板。2018年的手機行業,廝殺比較慘烈,帶頭大哥蘋果都沒守住陣地,所以整個手機產業鏈不受影響的公司不多見。
雖然毛利尚可,但公司的財務費用、研發費用開支較大,拉低了凈利潤增幅,導致業績有所下滑。
不過,PCB的技術是相通的,公司的PCB板在5G即將開啟的元年,還是充滿期待吧。
三、要有光,光線光纜供應商:中利集團、長飛光纖、亨通光電
華為是靠通信行業起家的,所以通信行業是華為的基礎。而通信行業高速傳播的介質,源自於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諾貝爾獎獲得者高錕的發明:光纖。
可以說,沒有光纖就沒有現代化的通信產業。
A股上市公司中,從事光纖業務的主要三家廠商。
亨通光電最近亨通光電不太光彩,被爆財務造假。
5月13日,亨通光電開盤股價直接一字跌停,收盤價16.23元/股,封單55.6萬手。
當晚,亨通光電發布澄清公告,聲稱部分媒體發布名為《亨通光電33億預付款與集團69億其他應收款之謎》的文章相關內容為不實報道。
這篇文章說了啥?沖擊力這么強?
主要有三點:
一是,亨通集團其他應收款對象與亨通光電的定增對象之間存在密切關系;
二是,貿易毛利率難以覆蓋資金成本,公司資金需求強烈的情況下,亨通光電仍預付大額款項給凱樂科技(600260);
三是,募投項目的投資強度和開發目標未能夠達到計劃,有所放緩。
表哥深挖了一下凱樂科技,發現二者眉來眼去非常曖昧,關系不一般。存在實質性的關聯方利益輸送的嫌疑。同時,亨通光電大股東的股權質押率也有點高,接近70%。
但是,除此之外,亨通光電的核心業務還是沒問題的,依舊是光線領域的王者,也是各大運營商的最大合作夥伴之一。
希望大股東能洗心革面,全心全意經營好企業,而不是靠歪門邪道資本運作去割韭菜。
長飛光纖高錕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到訪武漢郵科院,第一次看到中國的光纖通信技術非常贊賞,在現場為他介紹的是如今的中科院院士趙梓森。
趙梓森參與創建了長飛光纖,如今已經是全球光纖巨頭。
公司於2018年7月上市,據招股書,2016 年底,長飛公司光纖預制棒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22.5%,光纖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17.3%,光纜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14.9%。
公司上市後第一年的成績單尚可,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3.60億元,同比增長9.59%;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4.89億元,同比增長17.4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18.28%。
中利集團雖然是華為的優秀供應商,但中利集團的核心業務卻不是給華為生產光纜,而是光伏相關業務。一半營收來自光伏組件和電站,所以公司的盈利模式也就迎刃而解:政府補貼。
作為華為最缺錢的供應商,由於從事光伏行業,中利集團常年依靠政府補貼扭虧,2018年才實現了現金流基本為正數,可謂日子過得艱辛。
據剛發布的2019年一季報,公司一季度虧損。
四、光速時代依賴於光模塊:光迅科技、華工科技
十幾年前,10M、100M的路由器交換機很常見,如今家庭都已經普及了千兆路由器。數字的提升意味著網速的倍增,背後是誰在默默付出?
光模塊。
我們用的是電腦,各種光纖網線里跑的卻是光信號,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讓電腦(伺服器、交換機各種設備)識別的模塊,就是光模塊。
所以,5G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更高速度的到來,交換機伺服器等各種設備里的光模塊,又要升級了。
光迅科技
公司同時發布了2018 年報及 2019 年一季報。 2018 年實現營業收入 49.3 億元,同比增長 8.3%,歸母凈利潤 3.3 億元,同比下滑 0.5%。 2019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2.2 億元,同比增長 0.99%,歸母凈利潤 0.64 億元,同比下滑 17.8%,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12.4%。
作為全球排名第四,大客戶為谷歌、微軟等大牌企業的公司,2018年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換代空檔期,中低端產品價格競爭激烈,而 400G、 5G、 10G PON 等高端產品尚未放量。
2019年的5G啟動後,應該會有好轉。
華工科技從營收構成看,華工科技主要是兩類產品,一是光電器件,二是激光加工及設備。公司給華為提供的主要是光電器件。
華工科技的營收、凈利潤情況和光迅科技非常相似。所以這個行業的趨勢我們也能大致了解,正是由於4G接近尾聲,相應的采購量都進入了短暫的停滯期。
期待5G吧!
五、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面板之王:京東方和深天馬
價格換市場:京東方2月24日,華為在巴塞羅那發布了旗下第一款折疊屏手機,夢幻般的折疊方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當然,這款手機售價也不便宜,史上最貴的量產機,2299歐元,摺合人民幣1.7萬元。這是中國品牌的手機第一次賣的比蘋果貴,而且貴的讓用戶心服口服。
略顯油膩的余承東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幾乎是手舞足蹈的在台上介紹華為的最新代表作。這款凝聚了華為人無數心血的手機,能讓華為充滿底氣的不僅僅是華為的晶元技術,更重要的,是京東方生產的柔性屏技術。
京東方的背後,是國家戰略,各級政府不惜血本的補貼京東方,公司上市以來,獲取各種形式的補貼高達數千億元。
3月25日,京東方發布了2018年的年報,實現營收971.1億元,同比增加3.53%,歸母凈利潤34.35億元,同比下降54.61%,扣非歸母凈利潤15.18億元,同比減少77.28%,非經常損益中政府補貼20.74億元,同比去年增加11.12億元。
這不是一份讓人滿意的成績單,營收幾乎原地踏步,凈利潤大幅下跌。
公司的產品競爭力不行了嗎?
2018年全球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中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放緩、結構優化、動能轉換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以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生命科技為代表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席捲而來,跨界融合趨勢明顯,軟硬融合、應用整合等創新動能推動產業升級。
半導體顯示行業自去年下半年進入調整期,智能手機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等五大主流市場需求不振導致全尺寸產品,特別是電視顯示屏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柔性AMOLED市場擴張未達預期、產能快速釋放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連蘋果都出現業績危機的2018年,對半導體顯示行業的影響巨大。
依仗背後的財政補貼和超低的銀行貸款利率,京東方不改落井下石的本色。不過,這次京東方並沒有收購競爭對手的生產線—那些生產線的技術,京東方早就吃透了,而是將自己的產品賣給了競爭對手。
據公司新聞,在京東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產品下線暨客戶交付儀式上,京東方向三星、LG、SONY、Vizio、創維、康佳、海信、長虹、TPV、小米、海爾等客戶交付了75英寸8K 60Hz、75英寸8K 120Hz等大尺寸超高清顯示屏。
眾所周知,三星、LG無不是想要將京東方置於死地的競爭對手,如今,卻不得不採購京東方的產品。
為什麼?
年報已經給出了答案,京東方在產量激增的情況下,營收幾乎不變,利潤大幅下滑,說明公司採用了激進的價格策略,給出了連競爭對手都垂涎的低價。
Sigmaintell Consulting數據顯示,京東方在2018年總計出貨5430萬塊電視面板,超越了排名第二的LGDisplay,後者全年出貨量為4860萬塊。
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了24%,地區出貨量增長了45%。
講真,作為投資者,京東方的財務數據是不好看的,而且可以遇見的未來,也不會太好看。但是,正是因為有了它的不好看,才把三星、LG屏幕的價格拉到最低,才讓我們用得上質優價廉的手機電視。
配角:深天馬京東方是從電視顯像管轉型到液晶生產線,而深天馬則是從另一條路線一路走來,最早深天馬是做數控顯示屏的。
殊途同歸。
不過,畢竟起家路線不同,與京東方相比,深天馬更多的偏向於小尺寸屏幕。
與京東方報表項目比較相似的地方是,公司有大額的長期借款,並且利率低到發指:年利率1.2%。而公司的業績變化情況,也與京東方出奇的一致。
在許多論壇上,諸多手機品牌都有「天馬屏」的討論,因為與國外產品相比,深天馬的技術稍遜,所以網友看不上天馬屏。
不過深天馬不斷的通過研發來提高技術實力,華為新出的打孔屏非常驚艷,屏幕採用的正是深天馬。
六、蘋果的「叛逃者們」
立訊精密(連接件)、歌爾股份(聲學)、藍思科技(前後蓋及攝像頭)
中國的手機產業鏈企業,能做到上市公司的,大多數都是或者曾經是蘋果的供應商。
庫克作為供應鏈大師,幾乎是「手把手」的帶出來中國的蘋果供應商。而且,這些公司也確確實實受益了。
不過,伴君如伴虎。
一旦因為蘋果技術升級,被淘汰的供應鏈企業往往面臨生死抉擇,無數蘋果的供應商在被放棄後業績萎縮,破產被收購。
2011年,欣旺達被蘋果放棄後,差點背過氣去,幸好那年遇到了雷軍。
所以,華為以及小米、OPPO、VIVO等國產品牌的崛起,一方面依賴於國內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也「拯救」了它們,避免陷入被拋棄的危機。
尤其是華為,任總的給供應商保留利潤的思路,讓這些手機供應鏈企業過的很舒服。
立訊精密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連接線、連接器、馬達、無線充電、天線、聲學和電子模塊等產品,產品廣泛應用於電腦及周邊、消費電子、通訊、汽車及醫療等領域。
2018年,公司的業績非常靚麗。因為它和別人不一樣。
2018年,蘋果出了一個爆款產品:AirPods。
第一代的AirPods甚至不能播放音樂超過4小時,如今,新款的AirPods2的播放時間終於能充裕的支撐一場全程馬拉鬆了。
立訊精密正是這款產品的代工商,業績炸裂。
智能音箱代工之王:歌爾股份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前5名的廠商分別為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蘋果、小米。
其中,亞馬遜、谷歌和蘋果的智能音箱,都是歌爾股份代工。
公司對五大客戶的依賴度非常高,總共168億元,佔全部營收比重超過65%。
由於大客戶的產品轉型不及預期,在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下滑的同時,虛擬現實設備等新型智能人機交互產品市場也出現了下滑。
雖然表哥買了超過4個智能音箱,生活中對它們的依賴性非常高:指紋鎖開門後,先打一套廣播體操,小米人體感測器識別後自動根據時間開啟客廳的等,然後問問小米音箱當前的空氣質量,告訴小米音箱打開空氣凈化器,再唱一曲《普通的DISCO》,和小米音箱嘮一會兒嗑。。。
但是,智能音箱的市場,並沒有爆發式增長。其實,智能音箱嚴重依賴於智能家居市場,智能家居市場的增速遠不及預期。
所以,歌爾股份的業績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藍思科技藍思科技的董事長周群飛曾經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打工妹到女首富的故事,讓她走到這一步的,正是蘋果。
但是,如今的藍思科技,開始逐漸的「去蘋果化」。
2011年起,蘋果作為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就占據了一半以上的銷售額。即便到了2018年,公司閉口不提蘋果的合作,但年報上的第一大客戶銷售額仍達到了49.37%。
從年報中把這個客戶的名字抹掉,只顯示「第一名」,我也只能啞然失笑,化成灰也會認得這是蘋果啊。
原因何在?
由於公司過度依賴蘋果,導致毛利率、凈利率收到了限制,並且作為對增速要求高的上市公司,業績風險極大。
所以藍思科技和小米、華為的合作就非常順利了。
如今,藍思科技是小米玻璃後蓋和華為榮耀後蓋的主力供應商。
七、華為P30的黑科技,歐菲光的攝像頭和屏下指紋
華為3月26日在法國巴黎發布的年度旗艦機P30系列產品,根據歐菲光官網顯示,這款產品使用了歐菲光的模組。
評測機構DxOMark的評分,該機的拍照/攝像綜合得分達112分,成為史上最佳拍照手機,P30系列搭載的屏下指紋產品,使解鎖速度提高了30%,在攝像頭和屏下指紋的加持下,P30的性能強悍、用戶體驗優異,成為最值得期待的手機之一。
多年前,表哥在知乎的一個關於華為手機的問題下面這樣回復的:用過一次華為的手機,所以後來就好好工作,努力賺錢了。
之後用的手機一直是蘋果。
如今,表哥又有了這樣的想法。不同的是,現在華為的高端機(保時捷款)已經相當的昂貴了,要好好工作,努力賺錢才能用得起。
歐菲光收購索尼華南廠後,一躍成為蘋果的供應商,攝像頭技術也突飛猛進。同時也是華為的最佳合作夥伴之一。
但是,歐菲光的年報卻出了大問題,因為會計差錯,導致2018年巨虧。
4月25日,歐菲光發布2018年年報,業績突然大變臉,原來快報中說好的盈利18.39億竟然變成了虧損5.19億。而同步發布的2019年一季報也顯示,新的一年,公司繼續大幅虧損。
幾乎同時,深交所發布緊急關注函,列出五大問題,要求歐菲光做出詳細解釋。
歐菲光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上市公司,公司常年來過於追求營業額,和營收相比,凈利潤徘徊在盈虧點,就算盈利,其實也不過是「貼地飛行」。
單獨拿出2012年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數據進行對比,會發現公司的凈利潤非常不穩定。而2018年,公司業績雖然大幅下滑,但經營性現金流其實是不錯的,這背後代表的邏輯,稍後會給出分析。
根據公告,歐菲光巨虧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的。除此之外,公司2017年還出現了會計差錯,在2018年進行了調整,影響了一部分利潤。
因為表哥從事過各種ERP的實施工作,對成本差異處理的系統處理非常了解,所以對於這個重大差錯,表哥第一時間得出的結論是:公司的財務信息化水平比較高,對系統產生的數據形成了依賴,幾乎不進行人工復核。會計師事務所進場後,經過盤點和手工計算,發現公司的庫存成本單價不合理,進而發現了公司的轉成本出現了問題,因為年報開始審計的時候已經是2019年,所以導致2019年已經賣出去的一部分存貨也有問題,只能在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中分別處理。
公司5月10日發布的回復函也驗證了表哥的推測。
歐菲光的經營性現金流非常好,這些虧損其實是賬面「浮虧」,並沒有影響到經營和資金周轉,後續表哥會發布回復函的分析。經過這次差錯處理,可以相信公司的內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同時徹底釋放了潛虧,2019年的業績還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來源:詩與星空,華爾街見聞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