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物理關於電學的問題
因為K斷開的瞬間,可以理解為R1、R2、R3和電容器C2是串聯的,C2同時向R1、R2、R3放電,放電時通過R2的電量為Q2,同時電容器C1也向R2、R3放電,通過R2的電量為Q1,即通過R2的電量就是兩個電容器同時放電時通過電量總和,就是Q1+Q2。
Ⅱ 【高考物理】在電磁感應動力學問題中 電路中的電能只來自於安培力做功嗎如果安培力做的是正功呢
電路中的電能還可以來自於電源。
只是,感應電流產生的電能,只能來自於安培力做功。
所以安培力當然做的是負功,也就是說有外力做正功。這是發電機的原理。
安培力做正功,那就要消耗能源,只能是電源提供能源了,這是電動機的原理。
Ⅲ 高考物理必考電學公式知識點有哪些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於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
{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並聯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並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Ⅳ 高中物理有電路知識嗎
當然有
普通改裝電表的計算幾乎是一個必考點。而電學實驗也幾乎是一個高頻考試內容。
喪心病狂一點甚至可以和電磁感應,牛頓力學,運動學一起出極難的大綜合題。
Ⅳ 高考物理電路什麼時候考慮內電阻,什麼時候可以忽略
通常來說,如果它需要考慮內阻時,會在電池上標出內阻或者在題目中明確說明。普通的填空選擇題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有些個別還是通常需要考慮,大部分不要考慮,這要視題目內容來決定。
Ⅵ 高中物理怎麼分析電路圖
首先要來將電路簡化,有源如下幾種方法:
1.支路電流法:電流是分析電路的核心。從電源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走向,經各電阻外電路巡行一周至電源的負極,凡是電流無分叉地依次流過的電阻均為串聯,凡是電流有分叉地依次流過的電阻均為並聯。
2.等電勢法:將已知電路中各節點(電路中三條或三條以上支路的交叉點,稱為節點)編號,按電勢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用1、2、3……字元標出來(接於電源正極的節點電勢最高,接於電源負極的節點電勢最低,等電勢的節點用同一字元)。然後按電勢的高低將各節點重新排布,再將各元件跨接到相對應的兩節點之間,即可畫出等效電路。
將這些方法掌握好就可以將復雜電路轉化為簡單電路(一般等電勢法比較好用),只要再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就好了,如電壓表、電流表、歐姆元件、串並聯電路等的相關知識就可以對電路圖進行分析了
Ⅶ 高考物理電學實驗如何選擇儀器和電路,趕緊記下吧
第一,看實驗目的,若要求測電阻(或者電阻率),並且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大於待測電阻的估計值,則用限流式,若待測電阻比滑動變阻器電阻大很多,則必須用分壓式;第二,看實驗要求,若要求待測部分(如測定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電壓必須從零取值,則只能用分壓式。若要求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則須用限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