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個量是屬於同一部分電路中同一時刻的電流強度、電壓和電阻。
有什麼不懂的,我在線給你解答把```我是學電的
⑵ 人體生物電是什麼
生物電醫學運用生物電共振波對人體失衡的生物電進行矯正的技術。生物電是生命功能的本質,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人體的任何一種生命活動無不和生物電密切相關。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
⑶ 電緊張電位是是怎麼產生的呢細胞膜的被動電學特性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1、電緊張電位的產生:用適當的電極在神經纖維或肌纖維上通直流電時,其膜電位便發生變化,即在通過膜外向的陰極通電時,引起膜電位降低;與此相反,陽極通電時,引起膜電位增高。由於通電條件不同,可產生動作電位或局部反應。
2、細胞膜的被動電學特性:可興奮細胞膜的電阻和電容,以及胞質電阻,在信號傳遞過程中的作用。
在神經和肌肉中,傳導是以動作電位為媒介而進行的,由於某部位興奮所產生的動作電流刺激鄰近的靜息部位,致使後者興奮,如此反復進行,興奮乃被傳導。但是傳導在植物和單細胞生物中也同樣進行。
(3)細胞膜外電路擴展閱讀
1、在最簡單的反射弧中,如維持骨骼肌緊張性的肌牽張反射,也可直接在中樞內與傳出神經元相突觸。
傳入神經元的神經纖維,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後與其它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系以輻散為主,即通過軸突末梢的分支與許多神經元建立突觸聯系,可引起許多神經元同時興奮或抑制,以擴大影響范圍。
2、膜電位的變化不僅局限於通電的局部,而是沿著纖維走向向兩側擴播(電緊張性傳播),但是膜電位的變化可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小。
⑷ 三極負電位對什麼起阻礙作用
電位是指帶電荷的一種電,其中呈(+)的是正電位,呈(-)的是負電位。現在科學研究發現:根據人體內的正電和負電的流量,人的心情也有所不同。其實,人出生時便帶有約5V左右的電流,電流的力量使心臟跳動。體內沒有電流時,心臟停止跳動,最終導致死亡。
人體內同時存在正電位和負電位。正電位多的人免疫力弱,易得慢性病,屬酸性體質;負電位多的人細胞活躍、免疫力強,屬弱鹼性體質。
負電位是一種負電位場,作用於人體,可以讓人體正電荷不規則運動進行重新排列。負電位對人體的積極作用,如:負電位可以平衡人體的酸鹼度,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促進傷口癒合;促進細胞生成SOD延緩衰老;增加細胞的活躍度,調節神經細胞功能,從而緩解肌體疲勞和肌肉疼痛。
負電位的七大功能概括如下:
功能一: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
正常細胞以細胞膜為界,細胞膜外為正電位,內為負電位。體內負電位增加時,促進細胞膜電性物質的交流,促使細胞活化,細胞膜的通透性得到大大增加,各種營養素自然容易被細胞充分吸收,從而增強體制,提高人體免疫力。
此外,細胞膜內的負電位大於細胞膜外的正電位,造成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差,可幫助排出細胞代謝所產品的有害物質,並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排除體外,從而促進了人體的新陳代謝。
體內毒素被排出,人自然健康充滿活力。
功能二:凈化血液,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負電位可幫助提升人體血液中的鈣、鈉離子的比例,平衡血液的酸鹼度,保持血液的弱鹼化進程。血液成弱鹼性,可減少膽固醇等代謝廢物粘在血管壁上,對動脈硬化、中風、心臟血管等疾病的預防有很大幫助。
⑸ 細胞是這么產生電的
細胞膜上有鈉-鉀泵(一種蛋白質,能跨膜運輸Na+、K+),它能造成細胞內K+是細胞外30倍,細胞外Na+使細胞內12倍。因為細胞膜兩側K+的濃度差,K+會外流。
當細胞膜外的正電荷大到能阻止同樣帶正電荷的K+出來時(同種電荷相排斥),K+就停止內流。但是因為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很小,Na+就不能進來,這樣就相當於細胞膜兩側有了電位差(可以理解為電壓),這就是細胞的靜息電位。
細胞膜上還有鈉、鉀通道(也是兩種蛋白質),當細胞受到刺激,Na+通道會開放,剛說到細胞外Na+是細胞內12倍,所以Na+會內流(相當於電流)。這樣導致膜兩側電位差減少。當電位差降到一定程度時,Na+通道失活,K+通道開放。因為沒有了正電荷抵抗K+的濃度差,K+會大量外流。之後,鈉-鉀泵會出來收拾殘局,向膜外運輸Na+,向膜內運輸K+,使濃度恢復到原來水平。這就是細胞的動作電位,神經細胞的動作電位會傳得很遠。
是什麼原因導致那種蛋白質讓Na+、K+,向一個方向運輸的呢?
結構是這樣的:鈉-鉀泵由兩個α亞基、兩個β亞基組成,α亞基下面有3個結構域。α亞基上還有3個Na+結合位點、兩個K+結合位點,β亞基不直接參與運輸,只是用來幫助α亞基正確折疊。
運輸開始時,α上先結合三個Na+,同時3號結構域上結合一個ATP。蛋白質就把ATP水解為ADP,同時2號結構域磷酸化。α亞基構象改變,Na+就不能結合了,就被釋放到到細胞外,同時2個K+結合到α上。然後2號結構域去磷酸化,α構象再次改變,K+又不能結合了,就被釋放到細胞內,就這樣循環。鈉-鉀泵消耗一個ATP能運輸3個Na+、2個K+,α的構象一秒能改變1000多次。如果鈉-鉀泵不運輸的話,膜兩側Na+、K+的濃度會變化,就會影響其他生理功能,細胞產生動作電位後也不能恢復了。
⑹ 什麼是電位差為什麼靜息狀態下,電極分別接膜內和膜外的電位差是負值
電位差,也稱作電勢差或電壓(voltage),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其大小等於單位正電荷因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移動到B點所做的功,電壓的方向規定為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的方向。電壓的國際單位制為伏特(V,簡稱伏),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靜息電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細胞膜未受刺激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外正內負的電位差。它是一切生物電產生和變化的基礎。當一對測量微電極都處於膜外時,電極間沒有電位差。
在一個微電極尖端刺入膜內的一瞬間,示波器上會顯示出突然的電位改變,這表明兩個電極間存在電位差,即細胞膜兩側存在電位差,膜內的電位較膜外低。
該電位在安靜狀態始終保持不變,因此稱為靜息電位。幾乎所有的動植物細胞的靜息電位膜內均較膜外低,若規定膜外電位為零,則膜內電位即為負值。大多數細胞的靜息電位在-10~-100mV之間。
細胞膜兩側的離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內的鉀離子高於膜外,膜內的鈉離子和氯離子低於膜外,即胞內為高鉀、低鈉、低氯的環境。此外,有機陰離子僅存在於細胞內。
在安靜狀態下,細胞膜對鉀離子通透性大,對鈉離子通透性很小,僅為鉀離子通透性的1/100~1/50,而對氯離子則幾乎沒有通透性。因此,細胞靜息期主要的離子流為鉀離子外流。
鉀離子外流導致正電荷向外轉移,其結果導致細胞內的正電荷減少而細胞外正電荷增多,從而形成細胞膜外側電位高而細胞膜內側電位低的電位差。可見,鉀離子外流是靜息電位形成的基礎,推動鉀離子外流的動力是膜內外鉀離子濃度差。
(6)細胞膜外電路擴展閱讀:
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在某些情況下會發生變動,使細胞膜處於不同的電位狀態。細胞安靜時膜兩側內負外正的狀態稱為膜的極化狀態。當膜電位向膜內負值增大方向變化時,稱為超極化;相反,膜電位向膜內負值減小方向變化,稱為去極化。
去極化進一步加劇,膜內電位變為正值,而膜外電位變為負值,則稱為反極化;細胞受到刺激後先發生反極化,再向膜內為負的靜息電位水平恢復,稱為膜的復極化。
靜息電位是一種穩定的直流電位,但各種細胞的數值不同。哺乳動物的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為-70mV(即膜內比膜外電位低70mV),骨骼肌細胞為-90mV,人的紅細胞為-10mV。
電壓是推動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流之所以能夠在導線中流動,也是因為在電流中有著高電勢和低電勢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叫電勢差,也叫電壓。換句話說。在電路中,任意兩點之間的電位差稱為這兩點的電壓。通常用字母V代表電壓。
電源是給用電器兩端提供電壓的裝置。電壓的大小可以用電壓表(符號:V)測量。
串聯電路電壓規律:串聯電路兩端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和。
公式:ΣU=U1+U2
並聯電路電壓規律:並聯電路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且等於電源電壓。
公式:ΣU=U1=U2
歐姆定律:U=IR(I為電流,R是電阻)但是這個公式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串聯電壓之關系,總壓等於分壓和,U=U1+U2。
並聯電壓之特點,支壓都等電源壓,U=U1=U2。
⑺ 電是怎麼產生的
電是利用磁鐵和線圈產生的
現在所用的電,大致可以分為利用發電機發的電,以及將化學能變成的電(如電池)。除此之外,還有利用太陽光發的電等,現在其他發電方法還在陸續研發出來。
當然,家庭中所用的電,是利用發電機所發的電。
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發電的原理吧!
要發電,就需要磁鐵以及產生電的線圈。
磁鐵具有吸引鐵等金屬的磁力,這個力所及的范圍,就稱為磁場。
在這個磁場中移動線圈,線圈就會產生電。但是,在強大的磁場中,如果不能夠移動線圈(如果不使磁力產生變化),就無法產生電。
換言之,磁力的變化會使得線圈產生電。這個原理稱為電磁感應,而產生的電流,就稱為感應電流。磁鐵接近線圈時,電流會依箭頭的方向流向線圈。相反,如果磁鐵遠離線圈,則電流會流向相反的箭頭方向。當然,如果不移動磁鐵的話,則磁場不會產生變化,就不會產生電。
這個電磁感應,也可以用在自行車簡單的發電機上。如果在自行車的輪胎上安裝發電機,則藉助輪胎的旋轉,發電機內的磁鐵就會旋轉。這時,線圈附近的磁場的強度產生變化,就能夠產生感應電流流到線圈。
這就是電產生的原理,藉此能夠使自行車的燈亮起來。
與發電有密切關系的,就是電力公司的發電機。
水力發電,是利用水力轉動安裝在發電機上的螺旋槳,取代自行車輪胎的旋轉,使得磁鐵旋轉而發電。
火力發電或核能發電,首先是利用鍋爐或原子爐製造出高溫,再利用熱使得水蒸發產生蒸氣,這些蒸氣朝安裝在發電機上的渦輪用力噴射,就能夠使發電機旋轉而產生電。
而生物電現象,則是以細胞為單位產生的。生物學家指出,組成生物體的每個細胞,都是一台微型發電機。原來細胞膜內外帶有相反的電荷。在所有被研究過的動植物細胞中(少數植物細胞除外),膜外帶正電荷,膜內帶負電荷,存在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產生生物電的物質基礎是因為細胞膜內外的鉀、鈉離子分布不均勻。細胞膜內的鉀離子濃度超過膜外很多,而細胞膜外的鈉離子濃度則超過膜內很多。這是鈉泵(ATP依賴性蛋白,其作用是向細胞膜內泵鉀,向細胞膜外主動運輸鈉,以維持細胞膜內外的離子濃度的正常平衡狀態)活動的結果,是靠鈉泵蛋白質消耗代謝能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