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電學的單位
功 W 焦耳(焦) J W=Fs=Pt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Fv
電流 I 安培(安) A I=U/R=W/R=UU/W
電壓 U 伏特(伏) V U=IR
電阻 R 歐姆(歐) R=U/I=W/II
電功 W 焦耳(焦) J W=UIt=Wt
電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IIR=UU/R
樓下的,我的答案是網上的一部分結合我自己寫的一部分,如果網上的那部分是你的,那麼你現在直接復制我修改完善後的干什麼?
㈡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帶單位!!!!!!!!!!!!!
一、 歐姆定律部分
1. I(A)=U(v)/R(Ω)(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 I(A)=I1(A)=I2(A)=…=In(A) (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電流處處相等)
3. U(v)=U1(v)+U2(v)+…+Un(v) (串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4. I=I1+I2+…+In (並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幹路上的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5. U=U1=U2=…=Un (並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都等於電源電壓)
6. R=R1+R2+…+Rn (串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等於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7. 1/R=1/R1+1/R2+…+1/Rn (並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8. R並= R/n(n個相同電阻並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9. R串=nR (n個相同電阻串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阻的關系:電壓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阻之比)
11. I1:I2=R2:R1 (並聯電路中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流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阻的反比)
二、 電功電功率部分
12.P(w)=U(v)I(A) (經驗式,適合於任何電路)
13.P(w)=W(J)/t(s)(定義式,適合於任何電路)
14.Q(C)=I2(A^2)R(Ω)t(s) (焦耳定律,適合於任何電路)
15.P=P1+P2+…+Pn (適合於任何電路)
16.W=UIt (經驗式,適合於任何電路)
17. P=I2R (復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18. P=U2/R (復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19. W=Q(經驗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其中W是電流流過導體所做的功,Q是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
20. W=I2Rt (復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21. W=U2t/R (復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22.P1:P2=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電功率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壓、電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並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流、電阻的關系:並聯電路中,電功率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的電流之比、等於它們所對應電阻的反比)
㈢ 初中物理常用單位換算
1、速度(v)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v=s/t)
2、質量(m=G/g)單位kg, 常用單位t, 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3、密度(ρ )單位kg/m^3 常用單位g/cm^3 (ρ=m/V)
1g/cm^3=103kg/m^3 1kg/m^3=0.001g/cm^3
4、壓強(P)單位Pa 常用單位mmHg,標准大氣壓 (P=F/S)
1Pa =1N/m2 1標准大氣壓=760mmHg=1.01×105Pa
5、力(F)的單位N
6、功(W)的單位J , 1J=1N.m (W=Fs)
7、功率(P=W/t)的單位W(1W=1J/s) 常用單位KW 1KW=103W
P=W /t=F*S/t=F*V(此公式適用於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㈣ 物理電學中,U I R分別代表什麼單位
U表示電壓,單位(伏特V),I表示電流,單位(安培A),R表示電阻,(單位歐姆Ω)
電壓(voltage),也稱作電勢差或電位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於單位正電荷因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移動到B點所做的功,電壓的方向規定為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的方向。電壓的國際單位制為伏特(V,簡稱伏),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與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壓」相似。需要指出的是,「電壓」一詞一般只用於電路當中,「電勢差」和「電位差」則普遍應用於一切電現象當中。
電流Electron flow(Current),科學上把單位時間里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簡稱電流。通常用字母 I表示,它的單位是安培(安德烈·瑪麗·安培),1775年—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對數學和物理也有貢獻。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簡稱「安」,符號 「A」,也是指電荷在導體中的定向移動。
導體中的自由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做有規則的定向運動就形成了 電流。
電源的電動勢形成了電壓,繼而產生了電場力,在電場力的作用下,處於電微安(μA)1A=1 000mA=1 000 000μA,電學上規定:正電荷定向流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金屬導體中電流微觀表達式I=nesv,n為單位體積內自由電子數,e為電子的電荷量,s為導體橫截面積,v為電荷速度。
大自然有很多種承載電荷的載子,例如,導電體內可移動的電子、電解液內的離子、等離子體內的電子和離子、強子內的誇克。這些載子的移動,形成了電流。
電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個物理量,在物理學中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電阻將會導致電子流通量的變化,電阻越小,電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導體則沒有電阻。
㈤ 關於所有中學電學的公式即單位和運用
一條主線,二個規律,三串公式…,一條主線概括為「3721」,具體數字表示如下: 「3」指3個基本電學實驗儀器——電流表(安培表)、電壓表(伏特表)、滑動變阻器。「7」指7個電學物理量(初中)——電量、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熱。「2」指2個基本電路連接方式——串聯電路、並聯電路。「1」指1種最為典型的電學實驗方法——伏安法(測電阻、電功率等)。 二個規律指:歐姆定律、焦耳定律(內容、公式、適用范圍)。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義式)、導出式、比例式。 現在就各要點進行詳細說明:(一)對3個電學儀器要求掌握如下:電流表、電壓表(作用、電路符號、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規則),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電路中的作用)。電流表可用「二要二不」加以記憶,電壓表可用「二要一不」加以記憶,滑動變阻器可用「串聯接在電路中,接線一上加一下。AC、AD接線柱,P左R小反則大。BC、BD接線柱,P左R大反則小。AB接線阻值定,CD接線阻值無。」加以記憶(其中各符號如課本P88圖7—11所表示)。(二)對7個物理量要求掌握定義(意義)、物理量符號、單位(國際、常用)、公式(導出式)、串並聯電路中的特點。 1、電量:(1)定義:物體含有電荷的多少叫電量,用符號「Q」表示。(2)單位:庫侖(庫),用符號「C」表示。(3)檢驗:驗電器(結構、原理、使用)。 2、電流:(1)定義: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叫電流強度(電流)。用符號「I」表示。(2)公式:I=Q/t(定義式)式中I表示電流強度(電流),Q表示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t表示通電時間。 (3)單位:國際單位——安培(安)(A)常用單位還有——毫安(mA)、微安(μA)。(4)測量:電流表。(5)電路特點: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即:I1=I2=I3=…=In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即I總=I1+I2+…+In 3、電壓:(1)電壓的作用:電壓是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用符號「U」表示。 (2)電源的作用:電源的使導體的兩端產生電壓,是提供電壓的裝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成了電能,而在對外供電時,卻又把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3)單位:國際單位——伏特(伏)(V)常用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4)幾種電壓值:一節干電池的電壓U=1.5伏、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於36伏(U≤36伏)(5)測量:電壓表。(6)電路特點: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即U=U1+U2+…+Un並聯電路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均相等。即U=U1=U2=…=Un 4、電阻:(1)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用符號「R」表示。(2)單位:國際單位——歐姆(歐)(Ω)常用單位還有——千歐(kΩ)、兆歐(MΩ)。(3)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是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導體的電阻還跟溫度有關。(4)測量:伏安法(電壓表和電流表)。(5)等效電阻:a.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於各串聯導體電阻之和。即R總=R1+R2+…+Rn若各電阻均為r,則R=nrb.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之和。即1/R=1/R1+1/R2+…+1/Rn若各並聯導體的電阻均為r,則1/R=n/R即得:R=r/n 5、電功:(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用符號「W」表示。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電能。(3)單位:國際單位——焦耳(焦)(J)其它單位——千瓦時(kwh),生活中也用「度」來表示。(4)公式:定義式——W=UIt=Pt導出式——W=I2RtW=(U2/R)tW=UQ(Q在這指電量)(5)測量:用電能表(電度表)測量。應掌握它的讀數方法(最後一位是小數)。 電能表上銘牌上通常有以下內容:「220V」——表示電能表的額定電壓是220伏「5A」——表示這只電能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kwh」——表示電功的單位,即「度」「3000R/kwh」——表示每消耗1度電,電能表的轉盤就轉過3000轉。(6)電功特點:a.電功特點: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中,電流所做的總功等於各部分用電器電流所做功之和。即W總=W1+W2b.串聯電路中電功分配關系:串聯電路中,電流通過各電阻所做的功與其電阻成正比,即W1:W2=R1:R2c.並聯電路中電功分配關系:並聯電路中,電流通過各電阻所做的功與其電阻成反比,即W1:W2=R2:R1 6、電功率:(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電功率。用符號「P」表示。意義:它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單位:國際單位——瓦特(瓦)(W)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 (3)公式:定義式——P=W/t決定式—P=UI(因為W=UIt=Pt)導出式——P=U2/R=I2R(因為P=UI、I=U/R、U=IR)(4)測量:伏安法(電壓表和電流表)另也可以用電能表和秒錶測量。(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用電器銘牌上標的通常為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如某燈上標有「PZ220—60」、「220V60W」等,要懂得從當中求出R(因為P=U2/R所以R=U2/P),也可以從中求出該燈正常工作時的電流I(因為P=UI所以I=P/U)。燈的亮暗決定於它的實際功率。(6)電功率特點:a.電功率特點: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都等於各用電器所消耗的功率之和。即P總=P1+P2b.串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所消耗的功率與它的電阻成正比。即P1/P2=R1/R2c.並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阻的關系:並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所消耗的功率與它的電阻成反比。即P1/P2=R2/R1 7、電熱:(1)定義:電流通過導體時所產生的熱量叫電熱。即電流的熱效應。用符號「Q」表示。 (2)單位:國際單位——焦耳(焦)(J)(3)公式:定義式——Q=I2Rt(焦耳定律)導出式——Q=W=UItQ=(U2/R)t這兩個導出式成立的前提是,電路為純電阻電路,也就是這時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電流所做的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 (4)電熱器的發熱體——電阻率大、熔點高。保險絲——電阻率較大、熔點較低的鉛銻合金絲。 (5)電熱特點: a.電熱特點:不論是串聯電路還是並聯電路,電路中所產生的總熱量都等於各用電器產生的熱量的總和。即Q總=Q1+Q2b.串聯電路中電熱與電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產生的電熱與其電阻成正比。即Q1/Q2=R1/R2c.並聯電路中電熱與電阻的關系:並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產生的電熱與其電阻成反比。即Q1/Q2=R2/R1 (三)對2個基本電路聯接方式要求掌握典型電路圖的畫法、實物電路圖的連接、電流特點、電壓特點、等效電阻、電功特點、電功率特點、電熱特點。 (四)對1個重要電學實驗——伏安法,應掌握在測電阻和測電功率的具體實驗中的常規處理方法,包括它的實驗儀器、實驗原理,電路圖、操作方法等。
記得採納啊
㈥ 初中電學單位換算
1kw·h = 1kw * 1h
1J = 1w * 1s
1kw = 1000w 1h = 3600s
所以 1kw·h = 1000w·3600s = 3.6*10^6 J < 3.6乘以10的6次方 >
㈦ 初中物理單位換算表
初中物理常見的單位換算:
1、長度單位:長度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其中米(m)為國際基本單位,各單位之間的換算如下。
1km=10³m、1m=10dm=10²cm=10³mm
1mm=10³μm、1μm=10³nm、1nm=10-9m
2、時間單位:時間單位有時(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m)、納秒(ns)。其中秒(s)為國際基本單位,各單位之間的換算如下。
1h=60min、1min=60s、1s=10³ms
1ms=10³μm、1μm=10³ns
3、體積單位: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升(L)、立方厘米(cm³)、毫升(ml),各單位之間的換算如下。
1m³=10³dm³、1dm³=1L、1cm³=1ml
1dm³=10³cm³、1L=10³ml
1m3=103dm3=106cm3
4、質量單位換算:
1t=10³kg 、1kg=10³g 1g=10³mg
5、面積單位換算:
1m2=102dm2=104cm2
考試常見的單位換算:
1、電流:10³mA=1A 、1A=106μA
2、電壓:1kV=10³V 、10³mV=1V
3、電阻:1kΩ=10³Ω、 1MΩ=106Ω
4、電能(電功):1度(電)=1kW·h=3.6×106J
5、電功率:1kW=10³W
6、質量:10³g=1kg、 10³mg=1g 、106mg=1kg 、1t=10³kg
7、體積:1L(升)=1dm³
8、密度:1000kg/m3=1g/cm39、速度:1m/s=3.6km/h
10、長度:1km=1000m=10³m 、1dm=0.1m、1cm=0.01m
1mm=0.001m、106μm=1m 、109nm=1m
11、時間:1h=60min=3600s1min=60s
12、面積:1dm²=10-2m²、 1cm²=10-4 m²、 1mm²=10-6m²
13、體積:1dm³=10-3m3、1cm3=10-6m3、1mm3=10-9m3
14、壓強:1Pa=1N/m²
㈧ 初中物理中的電功單位是什麼
電流在一段時間內通過某一電路,電場力所做的功,稱為電功。計算公式是W=pt,W表示電功,單位是焦耳
㈨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及講解
1.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 公式:I =U/R 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
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4.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 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 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
② 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 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5. 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④ 電阻:R=R1+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⑤ 分壓作用:U1:U2=R1:R2 ;
6. 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
①電流: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1/R=1/ R1+ 1/ R2(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和)
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並聯,則有R總= 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
1. 電功(W):電路中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 表示電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2. 電功的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有: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 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4. 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 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6. 計算電功還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2 /R*t
7. 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單位有:瓦特(國際);常用單位有:千瓦
8. 計算電功率公式:P =W/t ;P=UI ; 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 利用P = 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公式:P=I2R和P= U2 /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 (同一個電阻或燈炮,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額定電壓是220伏,額定功率是100瓦的燈泡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
15、測量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1)保護電路 (2)改變燈泡兩端的電壓,進行多次測量。
16、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 通電時間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單位Q→焦;I→安(A);R→歐(Ω);t→秒。)
17.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W=Q,可用電功公式來計算Q。 (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如果電流做功時、不僅把電能轉化為內能,同時還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時。此時,電功大於產生的熱:即W>Q 計算產生的熱量只能用:Q= I 2Rt 計算電功只能用:W = U I t
㈩ 電學的單位有哪些
電學的最基本的單位有5個,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一次會議在前世紀的1881年於巴黎開會時制定的。這5個單位是:庫侖、安培、伏特、歐姆、法拉。
除此之外,還有電感的單位「亨利」,電功率的單位「瓦」,電功(能)的單位:「千瓦時」(度);頻率的單位「赫茲」,磁學中,磁感應強度的單位「特斯拉」和「高斯」,磁場強度的單位「奧斯特」和「安/米」,磁通的單位「韋伯」和「麥克斯韋」。增益(放大量)的單位「分貝」。
庫侖(C):電量的單位(負電荷是電子的數量,正電荷是所缺失電子的數量),當時的定義是:能在硝酸銀溶液中的負電極上分解出1.111800毫克銀的電量就是1庫侖(C)。最新定義是:624億億個電子的電量(較精確值6.24150907×1018個電子的電量)。
實用制電量的單位是「安時(Ah,是安培小時的法定寫法)」。1安時=3600庫侖。
1安時(Ah)=1000毫安時(mAh), 1毫安時(mAh)=3.6庫侖(C)。
安培(A):電流的單位,是國際單位制的七個基本單位(長度:米、質量:千克、時間:秒、電流:安培、溫度:開爾文、發光強度:坎德拉、物質的量:摩爾)之一。
當時(1881年,第1屆)的定義是:每秒能在硝酸銀溶液中的負電極上分解出1.111800毫克銀的電流就是1安培(A)。
後來(1948年,第9屆)的定義改為:兩根相距1米的無限長通電導線,每米受力為2×10-7牛頓,則電線上的電流為1安培。
最近(2018年,第26屆)的定義是:每秒通過導體截面的電子數量為6.24150907×1018個,電流就是1安培。(該規定自2019年5月執行)
伏特(V):電壓的單位,當時的定義是:1庫侖的電量從A點到B點做功為1焦耳,A、B兩點的電壓即為1伏特(V)。直至現在沒有變化。
歐姆(Ω):電阻的單位,當時(1881年)的定義是:長1060毫米,截面積為1平方毫米的汞(水銀)柱,在攝氏零度的電阻就是1歐姆(Ω)。後來發現阻值偏小,於1891年修訂為:長1063毫米,重量為14.4521克的等截面汞(水銀)柱,在溶冰溫度的電阻就是1歐姆。這個標准稱為國際歐姆,直到1948年第9屆大會,才被新標准絕對歐姆所代替。絕對歐姆比國際歐姆略小,1國際歐姆等於1.00049絕對歐姆。
法拉(F):電容的單位,當時的定義是:在1伏特的電壓下,能儲存進1庫侖的電量,這個電容器的容量就是1法拉。但是,這個單位定的太大了,因為地球的電容量才0.000708法拉,不好用,所以用1法拉的百萬分之一和萬億分之一作常用單位,1法拉(F)的百萬分之一叫1微法(µF),1法拉的萬億分之一叫1皮法(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