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IDE電路

IDE電路

發布時間:2022-01-03 16:36:21

① 電腦主板的「IDE」是什麼意思

IDE介面是一種數據介面介紹如下:

集成設備電路 (IDE),一種磁碟驅動器介面類型,控制器電路就駐留在驅動器中,不再需要單獨的適配器卡。IDE 介面有許多優點,例如提前高速緩存以提高整體性能。

補充:

電腦機箱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為商用主板和工業主板兩種。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② 主板上的IDE是什麼作用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有人認為既然BIOS是"程序",那它就應該是屬於軟體,感覺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但也很多人不這么認為,因為它與一般的軟體還是有一些區別,而且它與硬體的聯系也是相當地緊密。形象地說,BIOS應該是連接軟體程序與硬體設備的一座"橋梁",負責解決硬體的即時要求。一塊主板性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BIOS程序的管理功能是否合理、先進。主板上的BIOS晶元或許是主板上唯一貼有標簽的晶元,一般它是一塊32針的雙列直插式的集成電路,上面印有"BIOS"字樣。586以前的BIOS多為可重寫EPROM晶元,上面的標簽起著保護BIOS內容的作用(紫外線照射會使EPROM內容丟失),不能隨便撕下。586以後的ROM BIOS多採用EEPROM(電可擦寫只讀ROM),通過跳線開關和系統配帶的驅動程序盤,可以對EEPROM進行重寫,方便地實現BIOS升級。常見的BIOS晶元有Award、AMI、Phoenix、MR等,在晶元上都能見到廠商的標記。

BIOS的主要作用有三點

1.自檢及初始化:開機後BIOS最先被啟動,然後它會對電腦的硬體設備進行完全徹底的檢驗和測試。如果發現問題,分兩種情況處理:嚴重故障停機,不給出任何提示或信號;非嚴重故障則給出屏幕提示或聲音報警信號,等待用戶處理。如果未發現問題,則將硬體設置為備用狀態,然後啟動操作系統,把對電腦的控制權交給用戶。

2.程序服務:BIOS直接與計算機的I/O(Input/Output,即輸入/輸出)設備打交道,通過特定的數據埠發出命令,傳送或接收各種外部設備的數據,實現軟體程序對硬體的直接操作。

3.設定中斷:開機時,BIOS會告訴CPU各硬體設備的中斷號,當用戶發出使用某個設備的指令後,CPU就根據中斷號使用相應的硬體完成工作,再根據中斷號跳回原來的工作。

③ 什麼是IDE介面

平常所說的IDE介面,也稱之為ATA介面。ATA的英文拼寫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含義是「高級技術附加裝置」。ATA介面最早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數據等幾家公司共同開發的,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應用於台式機系統。
ATA介面從誕生至今,共推出了7個不同的版本,分別是:ATA-1(IDE)、ATA-2(EIDE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ATA-4(ATA33)、ATA-5(ATA66)、ATA-6(ATA100)、ATA-7(ATA
133)。
ATA-1在主板上有一個插口,支持一個主設備和一個從設備,每個設備的最大容量為504MB,支持的PIO-0模式傳輸速率只有3.3MB/s。ATA-1支持PIO模式包括有PIO-0和PIO-1、PIO-2模式,另外還支持四種DMA模式(沒有得到實際應用)。ATA-1介面的硬碟大小為5英寸,而不是現在主流的3.5英寸。
ATA-2是對ATA-1的擴展,習慣上也稱為EIDE(Enhanced
IDE)或Fast
ATA。它在ATA的基礎上增加了2種PIO和2種DMA模式(PIO-3),不僅將硬碟的最高傳輸率提高到16.6MB/S,還同時引進LBA地址轉換方式,突破了固有的504MB的限制,可以支持最高達8.1GB的硬碟。在支持ATA-2的電腦的BIOS設置中,一般可以見到LBA(Logical
Block
Address),和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設置,同時在EIDE介面的主板一般有兩個EIDE插口,它們也可以分別連接一個主設備和一個從設備,這樣一塊主板就可以支持四個EIDE設備,這兩個EDIE介面一般稱為IDE1和IDE2。
ATA-3沒有引入更高速度的傳輸模式,在傳輸速度上並沒有任何的提升,最高速度仍舊為16.6MB/s。只在電源管理方案方面進行了修改,引入了了簡單的密碼保護的安全方案。但引入了一個劃時代的技術,那就是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這項及時會對包括磁頭、碟片、電機、電路等硬碟部件進行監測,通過檢測電路和主機上的監測軟體對被監測對象進行檢測,把其運行狀況和歷史記錄同預設的安全值進行分析、比較,當超出了安全值的范圍,會自動向用戶發出警告,進而對硬碟潛在故障做出有效預測,提高了數據存儲的安全性。
從ATA-4介面標准開始正式支持Ultra
DMA數據傳輸模式,因此也習慣稱ATA-4為Ultra
DMA
33或ATA33。首次在ATA介面中採用了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傳輸)技術,讓介面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傳輸數據兩次,時鍾上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數據傳輸,這樣數據傳輸率一下從16MB/s提升至33MB/s。Ultra
DMA
33還引入了一個新技術-冗餘校驗計術(CRC),該技術的設計方針是系統與硬碟在進行傳輸的過程中,隨數據發送循環的冗餘校驗碼,對方在收取的時候也對該校難碼進行檢驗,只有在完全核對正確的情況下才接收並處理得到的數據,這對於高速傳輸數據的安全性有著極有力的保障。
ATA-5也就是「Ultra
DMA
66」,也叫ATA66,是建立在Ultra
DMA
33硬碟介面的基礎上,同樣採用了UDMA技術。Ultra
DMA
66讓主機接收/發送數據速率達到66.6
MB/s,是U-DMA/33的兩倍。保留了上代Ultra
DMA
33的核心技術冗餘校驗計術(CRC)。在工作頻率提成的同時,電磁干擾問題開始在ATA介面中,為保障數據傳輸的准確性,防止電磁干擾,Ultra
DMA
66介面開始使用40針腳80芯的電纜,40針腳是為了兼容以往的ATA插槽,減小成本的增加。80芯中新增的都是地線,與原有的數據線一一對應,這種設計可以降低相鄰信號線之間的電磁干擾。
ATA100介面和數據線與ATA66一樣,也是使用40針80芯的數據傳輸電纜,並且ATA100介面完全向下兼容,支持ATA33、ATA66介面的設備完全可以繼續在ATA100介面中使用。ATA100規范可以輕松應付目前ATA33和ATA66介面所棘手的難題。ATA100可以讓硬碟的外部傳輸率達到100MB/s,它提高了硬碟數據的完整性與數據傳輸率,對桌面系統的磁碟子系統性能有較大的提升作用,而CRC技術更有效提高高速傳輸中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ATA-7是ATA介面的最後一個版本,也叫ATA133。只有邁拓公司推出一系列採用ATA133標準的硬碟,這是第一種在介面速度上超過100MB/s的IDE硬碟。邁拓是目前惟一一家推出這種介面標准硬碟的製造商,而其他IDE硬碟廠商則停止了對IDE介面的開發,轉而生產Serial
ATA介面標準的硬碟。ATA133介面支持133
MB/s數據傳輸速度,在ATA介面發展到ATA100的時候,這種並行介面的電纜屬性、連接器和信號協議都表現出了很大的技術瓶頸,而在技術上突破這些瓶頸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新型的硬碟介面標準的產生也就在所難免。

④ 請問什麼是IDE的工作原理

IDE控制器工作原理

無論你用計算機做什麼,存儲系統都是整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大多數個人電腦都有一個或者多個諸如硬碟、CD-ROM、DVD刻錄機以及早期像軟碟機這類存儲裝置。

通常情況下,這些設備都是通過IDE(集成設備電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的英文縮寫)介面與電腦相連的,IDE介面是用來連接存儲設備和計算機的標准方式。其實「IDE」並不是這項介面技術的真正名稱,最初人們管這種介面技術稱為「AT Attachment」,即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TA介面了,它最初是發展於IBM的「Advanced Technology PC」。下面,筆者將帶著大家了解IDE/ATA的演變和發展、插腳引線的作用和「主/從」的真正含義等基礎知識。 IDE的發展

IDE最初是作為一種電腦內部硬碟驅動器的標准連接方式。IDE背後的基本觀念就是硬碟驅動器和控制器應該集成在一起。控制器是一塊載有晶元的電路板,它能夠正確嚴密的指揮硬碟如何存儲和存取數據。絕大多數控制器都包含有一定容量的緩存(2MB或8MB)作為緩沖器,用來提高硬碟的性能。

在IDE誕生之前,控制器和硬碟的盤體是分開,並且多為是獨立的。換句話說,一家製造商生產的控制器可能就無法正常工作在另一家製造商生產的硬碟上。控制器與盤體之間的距離還會導致信號強度下降而影響性能表現。這對電腦使用者而言不能不算是一種損失。

IBM在1984年推出的「AT computer」有兩項關鍵性的技術革新。第一,推出「ISA」的第二代匯流排介面。新的ISA匯流排一次能夠傳輸16個bit位,而此前只能傳輸8位。第二,IBM為其提供了一個將控制器和硬碟驅動器集成在一起的硬碟。一個帶狀的電纜通過ISA卡與電腦主機連接在一起,ATA介面就這么誕生了。

1986年,康柏(Compaq)公司把IDE驅動器引入到他們的桌面386系列中。這種聯合形式依然是建立在IBM的ATA標准上的。不久以後,其他賣主陸續開始提供IDE驅動設備,IDE也成為覆蓋整個整合驅動設備/控制器的代名詞。由於絕大多數的IDE設備都是基於ATA的,因此這兩種稱呼常彼此替代使用。 控制器、驅動器和主機適配器

現在絕大多數的主板都帶有IDE介面,我們常常聽見這種介面被叫作IDE控制器,而實際上這是不對的。介面實際上是一個主機適配器,也就是說它提供的是一種連接設備和計算機(主機)的方法。而真正的控制器是位於硬碟上的電路板,這也是它被稱為IDE——集成設備電路的原因。

最初IDE介面是用來連接硬碟設備的,而後發展成為一種通用介面用來連接軟碟機、CD-ROM以及一些磁帶備份設備。雖然在內部設備中,IDE介面非常流行,但它們卻極為少有的用於外部設備的連接。

ATA發展至今經過多次修改和升級,每新一代的介面都建立在前一代標准之上,並保持著向後兼容性。第一代是ATA-1,就是用於康柏桌面386系列的最初的標准規范。它被制定為「主/從」結構。ATA-1是建立在ISA96-pin標准連接器上的附屬設備,使用40或44pin的連接器和電纜。在44pin方案里 ,額外多出的4個引腳用來向那些沒有單獨電源介面的設備提供電力支持。另外,ATA-1同時提供DMA和PIO兩種方式傳送信號。 ATA-2常被稱為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 或 Fast ATA-2,此時DMA已經完全執行於這個版本里了,標准DMA傳輸速度已經由ATA-1里的4.16MBps提升到16.67MBps了。ATA-2還提供對電源管理、PCMCIA卡和可移動設備的支持,通過標準定址方法CHS(柱面、磁頭、扇區)支持最高8.4GB的硬碟容量。此外,ATA-2還引入LBA方式,這一方法突破了硬碟按照CHS方式訪問磁碟的老觀念,為適應以後硬碟容量的快速增長打下了的良好基礎。同時通過不斷升級的BIOS版本或者第三方軟體,能夠達到支持最大137.4GB的容量。只要你的電腦支持EIDE,就可以在CMOS設置中找到LBA(LBA,Logical Block Address)或(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設置選項。EIDE支持的硬碟數目也有增加,它允許主板上具有兩個插口,每個插口可以分別連接一個主設備和一個從設備,從而可以支持四個IDE設備。

隨著自我監控檢測和SMART等技術的介入,IDE驅動器被設計製造得更加可靠。ATA-3也增加了密碼保護措施來控制存取設備,提供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安全特性。

ATA-4融合的最大兩個特點就是支持Ultra DMA和整合了ATAPI(AT Attachment Program Interface)標准。ATAPI為CD-ROM、磁帶備份機和其它可移動存儲設備提供了通用介面。而在此之前,ATAPI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標准。伴著ATAPI的入盟,ATA-4對可移動介質的支持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改善效果,同時Ultra DMA也將DMA的數據傳輸率從原有的16.67MB/s提高到了33.33MB/s。除此之外,在原有的40pin的介面和線纜基礎上,ATA-4外加了40個引腳,總共80個,其中的40根是地線,分散於標準的40根線纜之間用於增強信號質量。ATA-4也被叫做Ultra DMA、Ultra ATA或Ultra ATA-33。

相比ATA-4,ATA-5主要的升級在於自動偵測設備使用的是何種線纜,40pin還是80pin?在使用80pin線纜時,Ultra DMA傳輸率上升為更高的66.67MB/s。所以ATA-5也被稱為Ultra ATA-66。發展到後來,還出現了ATA-100/133兩個非正式標准,只是速度有所提升,不過由於硬碟內部傳輸速度的限制,100/133MBps只不過是一個標志罷了。

數據線纜

IDE設備使用的是扁平帶狀數據線來相互連接,每一條線都是平齊的位於另一條的旁邊,並非捆紮成束。數據線分為40股和80股兩種,兩頭都有一個連接器,並在距離主板2/3的距離的位置還有另一個連接器,而且數據線的長度不能超過46厘米以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標準的數據線連接器的顏色應該分為藍色、黑色和灰色三種。其中藍色一頭連接主板,黑色連接第一個(主)設備,灰色連接第二個(從)設備。沿著線纜的一邊有一條不同於數據線顏色的條紋,這是為了方便告訴用戶在這一邊是第一引腳,以便正確的將數據線插入到設備中去,並且設備廠商還在連接器上下功夫,採取了「防倒插」設計思想,設置了一個卡扣,若線路接反是無法插進去的。

主設備與從設備

一個單獨的IDE介面能夠支持2個設備。一般主板都採用雙IDE介面,可以提供四個IDE設備。因為控制器集成在設備之中,並沒有一個全局控制器來判斷哪一個設備正在與計算機通話。如果每個設備在單獨的介面上工作並不會有多大問題,但在同一線纜上增添第二個設備則會帶來一點麻煩。

為了允許兩個設備工作在同一數據線上傳輸數據,IDE使用了一種特殊的「主/從」結構來解決這一問題。這種結構讓一個設備的控制器告訴其它設備什麼時候能夠向主機發送或從主機接收數據。其實,實現的原理很簡單,從設備向主驅動器發出請求,考察其是否正在與主機通話。如果主設備空閑,那麼從設備就可以進行連接了;如果主設備正在通話,則發出回應讓從設備等待並且適時通知何時能夠進行連接。

主機通過連接器上的第39號引腳來確定是否存在第二個設備。39號引腳傳送的是一種特殊的信號,叫做DASP(Drive Active/Slave Present),用來檢測設備。

雖然驅動器可以工作在任何一個介面上,但還是建議主設備連接在數據線末端的介面上使用,並且設備上的跳線必須設置在正確的位置上以表明該設備是主設備。從設備必須將設備上的跳線拿去或者更改為特殊的設置,這取決於設備自身。同樣,從設備需要連接在數據線中間的那個連接器上面,控制器可以通過跳線的設置位置來確定自己是「主」還是「從」,這可以告訴設備該如何工作。每個驅動設備的都可以被設置成為「主」或者「從」,如果只有一個設備,那麼它將永遠是主驅動設備。

許多設備都帶有一個特色的選項開關,稱為Cable Select。配合使用某些主板,這些設備能夠自動的配置成為「主」或者「從」。Cable Select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一個跳線裝置被安放在Cable Select開關上。其線纜本身就好像一個IDE的數據線,除了第28號引腳只連接主設備連接器。當打開計算機電源,IDE介面沿28號引腳發出信號,只有連在主設備連接器上的驅動器才能接收到。如果某一個驅動器接收到信號,則將自己配置為主設備,而沒有接收到的則默認配置為從設備了。

結語

IDE作為一種通用介面,在計算機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種並行線纜目前正逐步被串列ATA所取代,可以說IDE很好的完成了人們賦予它的使命。許多電腦初學者對於機箱來本就紛繁復雜的連線弄得摸不清頭腦,相信通過本文至少對IDE介面、設備以及它們如何工作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更多的知識需要大家多動手、勤鑽研。

⑤ IDE的工作原理

無論你用計算機做什麼,存儲系統都是整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大多數個人電腦都有一個或者多個諸如硬碟、CD-ROM、DVD刻錄機以及早期像軟碟機這類存儲裝置。
通常情況下,這些設備都是通過IDE(集成設備電路IntegratedDeviceElectronics的英文縮寫)介面與電腦相連的,IDE介面是用來連接存儲設備和計算機的標准方式。其實「IDE」並不是這項介面技術的真正名稱,最初人們管這種介面技術稱為「ATAttachment」,即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TA介面了,它最初是發展於IBM的「AdvancedTechnologyPC」。

⑥ 一個電源上有好幾個ide電源線,他們有什麼區別

1,你的電源可能功率小,不能負載較多的IDE設備,所以廠家只設置兩個口,防止超負荷燒壞.建議換,但是一般ATX電源都會有四個IDE電源口,你的怎麼只有兩個!!!電腦市場里有一分二的插頭賣,但願你的電源受得了.
2,數據線,建議用80線的,上面有三個插頭,一個插主板上,兩個接IDE設備,注意這個東西質量好壞差別很大.可以考慮買品牌機的拆機件.
3,正確設置主從跳線,在硬碟外殼,標簽,或電路板上都有標識,MASTER是主,SLAVE是從.
4,一個數據線上只能接一個主IDE和一個從IDE,可以將從盤和光碟機接一個線,光碟機為主,硬碟為從.(方便日後光碟啟動,重裝系統)
5,主板上一般都有兩個IDE介面,IDE1和IDE2,裝系統的盤建議插在IDE1上,一般主板有標識,或者彩色的是IDE1,黑色是IDE2.
6,BIOS設置,在BIOS里有FIRST MASTER/FIRST SLAVE和SECOND MASTER/SECOND SLAVE,其中FIRST(SECOND)指主板的IDE1和IDE2,MASTER和SLAVE指硬碟上的跳線設置.強烈建議全部設置為AUTO(自動).
安裝:
斷電,將IDE設備設置好跳線,固定到機箱里,留好散熱空間(硬碟熱量很大),插數據線,IDE1隻接裝系統的盤,IDE2接另一硬碟和光碟機,接好IDE電源排插,檢查是否碰到CPU風扇,有無擠壓顯卡和內存.
7,兩個硬碟都能安裝系統,可以正常啟動,但是不建議,其實也沒必要,系統文件越多,病毒存在的安樂窩也越多.

⑦ IDE介面轉USB電路圖

電腦城有賣IDE轉USB介面的裝置。大概30RMB左右。不要做了

⑧ IDE硬碟電源線有四根,誰清楚都是干什麼用的

普通硬碟和光碟機的電源介面為D型口,由4芯組成,其中紅線所對應的+5V電壓輸入,黃線對應輸出的是+12V電壓,兩條黑線為接地,5芯SATA電源線多了一組+3.3V,可以減少硬碟內部供電二次轉換時帶來的損耗,減少發熱量,讓硬碟持續供電更加穩定。

PATA電源線介面,右側為SATA電源線介面,可完成電源線的轉換。IDE電源線分紅,黑藍三色,其針腳定義可以按顏色來區分: 紅色線為5V電源,黑色線為GND,黃色線為12V電源。

(8)IDE電路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要把硬碟和光碟機接在同一個IDE插槽上,否則有可能出現問題。這一點在VIA晶元組主板比較明顯,在Intel晶元組上則很少出現。

2、當第二IDE介面上僅連接一個光碟機,而不連接其它IDE設備時,最好將光碟機設為主盤,不要設為從盤,否則系統可能會出現找不到此光碟機的情況。

3、硬碟電源線必須按正確方向接入,否則會引起硬碟電路損壞。

4、硬碟跳線必須嚴格遵從硬碟廠商提供的模式進行主從設置。

5、一條數據線掛接兩個硬碟時,必須嚴格按照數據線藍色端接主板IDE口,數據線遠端接主硬碟IDE口的國際標准。

⑨ IDE控制器是什麼在哪裡設置

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更改IDE 控制器設置 打開「設備管理器」。 雙擊「IDE ATA/ATAPI 控制器」,右鍵單擊要更改高級設置的集成設備電路 (IDE) 設備,然後單擊「屬性」。 在「高級設置」選項卡上進行適當的更改,然後單擊「確定」。 注意To perform this procere, you must be a member of the Administrators group on the local computer, or you must have been delegated the appropriate authority. If the computer is joined to a domain, members of the Domain Admins group might be able to perform this procere. As a security best practice, consider using Run as to perform this procere. To open Device Manager, click Start, click Control Panel, double-click Administrative Tools, double-click Computer Management, and then click Device Manager. 不是所有 IDE 控制器設備都會出現「高級設置」選項卡。 如果系統已經在 IDE 通道上檢測到 IDE 設備,則您將無法更改「設備類型」中的設置。這樣可以防止您選擇「無」來禁用 IDE 設備。

⑩ IDE是什麼

IDE介面(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電子集成驅動器,是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減少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的技術。

因此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地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硬碟和SATA硬碟有什麼區別圖文詳解:網頁鏈接

閱讀全文

與IDE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豆漿機電路圖維修視頻 瀏覽:816
北海相機維修點 瀏覽:202
室內如何防水防霉 瀏覽:111
交流電路屬於 瀏覽:719
格力空調風筒維修視頻 瀏覽:677
承包老小區的小維修怎麼樣 瀏覽:507
國家電網考試什麼時候可以查分 瀏覽:967
z源電路 瀏覽:590
國家電網二批什麼時候發簡訊 瀏覽:892
蜀山汽車線路維修哪個好 瀏覽:225
嵩縣海洋家電維修 瀏覽:518
國家電投集團公司旗下品牌有哪些 瀏覽:135
海信32寸電源板維修視頻 瀏覽:744
傢具怎麼走直線 瀏覽:242
地扇防臭防水蓋如何拔下來 瀏覽:457
東莞東港傢具 瀏覽:270
太原傢具城哪個比較大 瀏覽:971
木雕傢具臟了怎麼收拾 瀏覽:536
建築木工防水套管多少錢一個 瀏覽:652
用什麼擦傢具最亮光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