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路板中電容的標志圖,如何分清楚正負極下面由我畫的簡易圖
1個圓圈分2半,1半是黑色為負,一半無色為正。左面黑色陰影那端是負極,右側是正極。主板上電容位置,如果是黑白色,黑色部分是負極,白色部分是正極。如果是白色或者黑色和無色,則塗白色或黑色是的部分是負極,不塗色的部分是正極。一般情況下,負極塗色部分范圍較小。
⑵ 電路板布局圖
布局:脈沖電壓連線盡可能短,其中輸入開關管到變壓器連線,輸出變壓器到整流管連接線。脈沖電流環路盡可能小如輸入濾波電容正到變壓器到開關管返回電容負。輸出部分變壓器出端到整流管到輸出電感到輸出電容返回變壓器電路中X電容要盡量接近開關電源輸入端,輸入線應避免與其他電路平行,應避開。 Y電容應放置在機殼接地端子或FG連接端。共摸電感應與變壓器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磁偶合。如不好處理可在共摸電感與變壓器間加一屏蔽,以上幾項對開關電源的EMC性能影響較大。
輸出電容一般可採用兩只一隻靠近整流管另一隻應靠近輸出端子,可影響電源輸出紋波指標,兩只小容量電容並聯效果應優於用一隻大容量電容。發熱器件要和電解電容保持一定距離,以延長整機壽命,電解電容是開關電源壽命的瓶勁,如變壓器、功率管、大功率電阻要和電解保持距離,電解之間也須留出散熱空間,條件允許可將其放置在進風口。
控制部分要注意:高阻抗弱信號電路連線要盡量短如取樣反饋環路,在處理時要盡量避免其受干擾、電流取樣信號電路,特別是電流控制型電路,處理不好易出現一些想不到的意外,開關管驅動電阻要靠近開關管,可提高開關管工作可靠性,這和功率 MOSFET高直流阻抗電壓驅動特性有關。
⑶ 電路板上的條條橫紋是做什麼用的
這是敷銅絕緣膠木板,是在膠木板上膠牢一層銅箔。
將膠木板專切成需要的尺寸後屬,將銅箔打磨光潔,用光敏膠塗上;再將畫好的電路圖(線條)用照相的方法製版,放在光敏膠上面,讓膠感光;再將因無線條遮擋已曝光部分的膠洗去,剩下的銅箔上保留著未感光膠的線條。
放入三氯化鐵溶液中進行腐蝕,線條部分因塗著膠被保留下來,無線條部分的銅箔被溶解掉。
將電路板洗凈、鍍金、打孔,在非焊點部分塗上保護漆,一個電路板基本上就做成了。
個人搞電子創作,只要很小量的電路板,可以用刀刻等方法,土法製造電路板,或者用普通膠木板,打上空心銅鉚釘來代用。
⑷ 如何繪制PCB板圖
1、首先要在電腦上用protel等電路設計軟體先繪制電路原理圖和PCB(元器件封裝圖)。如下圖。
(4)電路板橫圖擴展閱讀:
PCB的分類
根據電路層數分類: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板。常見的多層板一般為4層板或6層板,復雜的多層板可達幾十層。
PCB板有以下三種主要的劃分類型:
1、單面板(Single-Sided Boards) 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有貼片元件時和導線為同一面,插件器件再另一面)。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這種PCB叫作單面板(Single-sided)。
因為單面板在設計線路上有許多嚴格的限制(因為只有一面,布線間不能交叉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所以只有早期的電路才使用這類的板子。
2、雙面板(Double-Sided Boards) 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布線,不過要用上兩面的導線,必須要在兩面間有適當的電路連接才行。這種電路間的「橋梁」叫做導孔(via)。導孔是在PCB上,充滿或塗上金屬的小洞,它可以與兩面的導線相連接。
因為雙面板的面積比單面板大了一倍,雙面板解決了單面板中因為布線交錯的難點(可以通過孔導通到另一面),它更適合用在比單面板更復雜的電路上。
3、多層板(Multi-Layer Boards) 為了增加可以布線的面積,多層板用上了更多單或雙面的布線板。用一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或二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的印刷線路板,通過定位系統及絕緣粘結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導電圖形按設計要求進行互連的印刷線路板就成為四層、六層印刷電路板了,也稱為多層印刷線路板。
板子的層數並不代表有幾層獨立的布線層,在特殊情況下會加入空層來控制板厚,通常層數都是偶數,並且包含最外側的兩層。大部分的主機板都是4到8層的結構,不過技術上理論可以做到近100層的PCB板。大型的超級計算機大多使用相當多層的主機板,不過因為這類計算機已經可以用許多普通計算機的集群代替,超多層板已經漸漸不被使用了。
因為PCB中的各層都緊密的結合,一般不太容易看出實際數目,不過如果仔細觀察主機板,還是可以看出來。
⑸ 請問大師下圖里圈起來的裡面橫線代表什麼意思,在電路板上是怎麼表示的
電工學上叫電位參考點,也就是電壓等於零的點。電路板上這些點都是連在一起,然後與機殼聯接。在這個電路中,這些點都接直流電源的負極。
⑹ 如何看著電路板畫出電路原理圖
第一步:設置圖紙屬性。
關於圖紙屬性的設置,可執行菜單命令Design Options,系統將彈出Document Options 對話框,並在其中選擇 Sheet Options 選項卡進行設置,如下圖所示。確保Grids下的Snapon的值設置為10,Visible的值設置為10 ,Grid Range 的值設置為8,Standard Style的值設置A4,其他採用默認設置,然後點「OK」按鈕確認。
⑺ 請教如何從電路板畫出電路圖
下面是我根據線路板畫電路圖的步驟:
1、先用相機拍電路板正反兩面的照專片(最好固定相機,以便使拍屬的照片大小一致);
2、用PHOTOSHOP分別打開兩張照片,將其中一張水平翻轉,這樣兩張圖片的位置就對應了;
3、將兩張圖片重疊加到不同的圖層;
4、、將元件面的圖像的透明度調整到30%左右(以稍微能看到元件,但又不影響印刷電路為准);
5、合並圖層並保存。
這樣,你就有一張能清晰看到印刷電路,並能看到元件的電路圖。
再按照這張圖畫一張元件連接圖;
按照元件連接圖整理,畫出大約的電路圖;
整理電路圖,使其規范。
如果電路復雜,有時需要畫多次。
最後,電路圖和線路板反復對照,尤其是關鍵的部位。
做這項工作的前提是一定要有相當高的電子技術基礎,否則畫錯了自己都看不懂。
這個工作很繁瑣,需要的時間很長,沒耐心是做不好的。
⑻ 為什麼我就是看不懂電路板接線圖不懂線怎麼走
這個有什麼看不懂的?電路板走線無非就是避免線路交叉,利用過孔,盲孔或者埋孔,連接到想要達到的位置。
電路板接線圖都是在設計時用Layout軟體自動布成的線,只有少數難走的線才要人工布線,對於設計人員來說,只要腦袋裡有原理圖的概念,走線不應該成為難點。
而對於電路板製作廠家來說,不需要看懂設計者的走線,生產資料都是利用CAM軟體自動生成的,按照資料製作就可以了。
⑼ 怎麼對電路板畫電路圖
1. 選擇體積大、引腳多、在電路中起主要作用的器件如變壓器、三極體、集成電路等作畫圖的參照物,然後從選擇的參照物的引腳開始畫圖,這樣可大大減少出錯機會。
2. 當印刷電路板上標有元件序號時,如VQ870、R330、C466等,注意這些序號的編排是有規律的,即英文字母後的第一個阿拉伯數字相同的元件屬於同一功能分區。早期的電路板上的元件序號為英文字母前的阿拉伯數字代表功能分區,如3BG12、2L15、7R21等。正確區分同一功能分區的元器件,是畫圖布局的基礎。
3. 如果印刷電路板上沒有標出元器件的序號,為便於分析與校對電路,要給元器件編號。在設計印刷電路板進行元器件布局時,為使銅箔走線最短,一般把同一功能分區的元器件相對集中地布置在一起。確定了起主要作用的參照器件後,只要順藤摸瓜就能找到屬於同一功能分區的其他元件。
4. 正確區分印刷電路板上的地線、電源線和信號線。如電源變壓器次級所接的整流二極體的負端為電源正極,它與地線兩端一般接有大容量的濾波電容器,且電容器外殼上有極性標志。也可根據三端穩壓集成電路引腳找出電源線和地線。通常在設計印刷電路板進行布線時,為防止電路自激、抗干擾等,一般把地線銅箔設置得最寬(高頻電路中往往有大面積接地銅箔),電源線銅箔次之,信號線銅箔最窄。此外,在既有模擬電路又有數字電路的混合電路中,印刷電路板上往往將各自的地線分開形成獨立的接地網路,這些都可作為識別判斷的依據。
5. 為避免元器件引腳之間的連線過多的交叉穿插?導致電路圖雜亂無章?對電源和地線應盡可能地使用電源與接地符號。如果元器件較多,可將每個單元電路分開來畫,然後組合在一起。
6. 畫草圖時,推薦採用透明描圖紙,用多色彩筆將地線、電源線、信號線、元器件等分色分類畫出。修改時,將顏色逐步加深,使圖紙直觀醒目,便於分析電路。
7. 熟練掌握一些單元電路的基本組成形式和經典畫法,如整流電路、穩壓電路和某些運放集成電路等。畫圖時先將這些單元電路直接畫出來,形成電路原理圖的框架,這樣可提高畫圖效率。
8. 在畫電路圖時,盡可能地找一幅類似的電路圖做參考,這樣或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