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路分析 求u2
你圖里的電壓源沒有標明極性,我就按上正下負算了,結果是u2=1.5V,詳細過程請看圖。
Ⅱ 在R,C串聯電路中,已知R=Xc,電源電壓為U,則電路中的無功功率為U平方除以2Xc,請問這是如何求出來的
在串聯交流電路中,以電流I為參考向量,則電阻上電壓與電流同相,而電容上電壓相位滯後90度,因R=Xc,則功率因數角為45度,tanφ=1,
無功功率Q=(Usin45°)*I=Usin45°*(Ucos45°/xc)=U*U*(√2/2)^2/XC=U^2/(2XC),
電流與R同相,故I=Ucos45°/xc。
Ⅲ 畫出電路圖 U。=3U1+4U2
圖" class="illustration_alink"> 一、u一單獨作用其電壓源短接則左側進行電阻串並聯變換:R+R=二R二R∥二R=R......直至u二位置二R串聯二R 再串聯u一所u'=u一/二;圖一 二、u二單獨作用剩餘電壓源短路圖二電路總電阻:二R+(二R∥三R)=一陸R/5電源電流I=u二/(一陸R/5)=5u二/(一陸R)路端電壓:u二-二R×(5u二/一陸R)=三u二/吧R串聯二R支路電流:(三u二/吧)/(三R)=u二/(吧R)所u"=[u二/(吧R)]×二R=u二/四 三、u三單獨作用圖三計算同:u"'=u三/吧 四、u四單獨作用圖四計算相同:u""=u四/一陸 根據疊加定理題目所示結u=u'+u"+u"'+u"" 再簡單點:一、u一單獨作用原計算 二、u二單獨作用(圖二):首先u二電壓源串聯二R電阻等效u二/(二R)電流源、並聯二R電阻; 二R電阻與右邊二R電阻並聯等效R; u二/(二R)電流源並聯電阻R等效u二/二電壓源、串聯R電阻;R與橫線R串聯等效二R電阻; 電路簡化:u二/二電壓源串聯兩二R電阻所右面二R電阻電壓u"=(u二/二)/二=u二/四 三、同二、先電壓源u三等效u三/(二R)電流源、並聯二R電阻; 左邊兩二R等效電阻R;電流源u三/(二R)並聯R等效電壓源u三/二、串聯R; R與橫線R串聯等效二R; u三/二串聯二R再等效(u三/二)/(二R)=u三/(四R)電流源、並聯二R電阻; 二R再與右邊二R並聯等效R.............化簡u"'=u三/吧 四、u四單獨作用圖四利用三、電源等效變換終化簡:u""=u四/一陸 比面要簡單些電路等效變換比
Ⅳ 是否有P等於U的平方除以I這個公式
i平方乘以r是計算電阻r的發熱功率,u平方除以r也一樣;i乘以u是計算某電路功率的萬能公式;當電路不是純發熱電路,那麼電壓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等效電阻r兩邊的電壓,一部分是加在電機(將電能轉化為其他能力的機械)上的電壓
Ⅳ 串聯電路中p總=u平方/(r1+r2) 可以這么算么
可以的,串聯電路總電阻為各分電阻之和,所以理論上這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Ⅵ 圖像為什麼是拋物線P=UI=I平方R=U平方/R這三個公式在電路中用法區別
先算出電流,u/R總,乘R1的平方,就可得到,這個不是個拋物線函數。p=Ui適用任何電器,其他兩個適用於純電阻,電能轉化為熱能,但是電機這些電能轉化為機械能,U/I就不等於R了。
Ⅶ U的平方除以P=R這個是在所有的電路中都可以使用嗎
P = U * I = U^2 / R = I^2 * R ,這些公式只是通過歐姆定律 U = I * R 變換出來的,可以根據電路的參數選用合適的公式。
由於串聯電路電流相等,用 P = I^2 *R 方便些;並聯電路電壓相等,用U^2 / R 容易些。
Ⅷ 電路原理相量圖法解題 如何得出U^2=U1^2+(u3-u2)^2
寫出U1、U2、U3的相量表達式:
在直角三角形AOB,AO²=OB²﹢BA²,這三條邊的長度分別等於U、U1和U2﹣U3的大小。
由此得到所求的表達式。
Ⅸ 在純電阻電路中,W=Q=U平方/R t,那麼,在非純電阻電路中,u與Q又存在著什麼關系
在非純電阻電路中,U與Q沒有直接的關系。Q仍要通過焦耳定律計算,即通過電流計算。因為非純電阻電路中不僅有熱損耗,電能還轉化成別的能量形式,例如機械能。
Ⅹ 電路分析u是多少
解:電流源的外電路由兩個並聯支路構成:(3+6)∥(10+8),而電壓U等於3Ω電阻電壓(上正下負)+10Ω電阻電壓(上正下負)。
電流源的端電壓為:3×(3+6)∥(10+8)=3×6=18(V)右正左負。
3Ω電阻電壓為:U1=-18×3/(3+6)=-18×3/9=-6(V),上正下負;
10Ω電阻電壓為:U2=18×10/(10+8)=10(V),上正下負。
所以:U=U1+U2=-6+10=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