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第一塊電路板誰發明的
印製電路板的創造者是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 Eisler),1936年,他首先在收音機里採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多將該技術運用於軍用收音機,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此發明可用於商業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線路板才開始被廣泛運用。
在PCB出現之前,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託電線直接連接完成的。
(1)電路板發明擴展閱讀
線路板按層數來分的話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線路板三個大的分類。單面板,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就稱這種PCB叫作單面線路板。單面板通常製作簡單,造價低,但是缺點是無法應用於太復雜的產品上。
雙面板是單面板的延伸,當單層布線不能滿足電子產品的需要時,就要使用雙面板了。雙面都有覆銅有走線,並且可以通過過孔來導通兩層之間的線路,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網路連接。
多層板是指具有三層以上的導電圖形層與其間的絕緣材料以相隔層壓而成,且其間導電圖形按要求互連的印製板。多層線路板是電子信息技術向高速度、多功能、大容量、小體積、薄型化、輕量化方向發展的產物。線路板按特性來分的話分為軟板(FPC),硬板(PCB),軟硬結合板(FPCB)。
⑵ 線路板(PCB)最開始出現在哪個國家,發明人是誰
wo
⑶ 集成電路板是誰發明的,是怎樣工作的
申請專利號85102328 專利申請日1985.04.01 名稱半導體集成電路板的冷卻設備 公開號85102328公開日1987.10.07 頒證日優先權申請日立製作所株式會社 地址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發明人大黑崇弘; 中島忠克; 鹽分∴行; 川村圭三; 佐藤元宏; 小林二三幸; 中山恆 國際申請國際公布專利代理機構中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肖春京 專利摘要用於給半導體集成電路板組裝線路,提供冷量的冷卻設備,通過薄型散熱片部件傳遞熱,這些薄型散熱片藉助於一個小間隙彼此相配合.每一個熱導元件的底面跟薄型散熱片組成一體.該底面面積比半導體集成電路板的背面表面積大.熱導元件和半導體集成電路塊彼此始終保持面接觸,因而提高了冷卻性能. 專利主權項用於給一個或幾個半導體集成電路板的組裝線路提供冷量的冷卻設備,為了將安裝在線路基片上的很多半導體集成電路板所產生的熱傳送到外殼,以便將此熱量散發掉,該設備具有一些獨立的熱導元件,每個熱導元件的一端跟一塊半導體集成電路板的背面表面接觸,另一端藉助於一個小間隙跟外殼配合,此間隙處於熱導元件的所述端與外殼之間。在熱導元件和外殼之間裝有彈性元件,其特徵在於每一個熱導元件包括一個底板部分,底板部分的底部表面跟半導體集成電路板的背面表面接觸,而且底部表面面積比半導體集成電路板的背面表面面積大,還有很多第一組散熱片,這些散熱片跟底板部分成一體,並沿垂直於底部表面的方向延伸;在外殼上裝有跟第一組散熱片相配合的許多第二組散熱片。
⑷ 電路板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路板並沒有明確的發明時間。最早的電路板是用鉚釘來固定元件的。鉚釘間用導線連接。很多電子管功放就是那樣做的
⑸ 集成電路板申請專利為什麼專利實用新型還是發明
要看你的內容,你來說的集成電路自板我不太理解,如果是集成電路晶元中的版圖,則要看你的內容,如果有同類產品,那就是實用新型。而電子線路板,基本上都是實用新型。
發明專利要求很高,要查新的,有同類產品,哪怕功能上有差異,你不能申請了。
⑹ 我想利用電路板搞一些小發明。可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電路板
電路板走線,就是連接的導線,連接的導線不多,可手工設計布線,但也不太好布線,主要是你不會,導線多不可免的要交叉,這時可用一細的硬銅線跨過去,我指的是單面覆銅板,雙面的自己也更不好布線,因為上面和下面要有過孔連通,單面萬用板可以用細的硬銅線連接不用設計布線,單面萬用板如圖。
⑺ 主板(電路板)是誰發明的
大規模集成電路
,需要各部件的配合協調,自然而然就有了,就像你的身體一樣,光有四肢,頭,沒有身軀,那是無法運作的!
⑻ 電路板是怎麼發明的
在晶體管發明十年後的1958年,那個時代的工程師們因為晶體管發明而備受鼓舞,開始嘗試專設計高速屬計算機,但是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由晶體管組裝的電子設備還是太笨重了,工程師們設計的電路需要幾英里長的線路還有上百萬個的焊點組成,建造它的難度可想而知。至於個人擁有計算機,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針對這一情況,基爾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能不能將電阻、電容、晶體管等電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個半導體單片上?」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將會大大縮小,於是這個新來的工程師開始嘗試一個叫做相位轉換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 1958年9月12日,基爾比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板
⑼ 電路板是誰發明的捏
印製電路板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Eisler),他於1936年在一個收音機裝置內採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將該技術大量使用於軍用收音機內。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用於商業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電路版技術才開始被廣泛採用。 在印製電路板出現之前,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靠直接連接實現的。而現在,電路面板只是作為有效的實驗工具而存在;印刷電路板在電子工業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統治的地位。
⑽ PCB行業的線路板之父是誰
印製電路板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Eisler),他於1936年在一個收音機裝置內採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將該技術大量使用於軍用收音機內。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用於商業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電路版技術才開始被廣泛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