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个人房屋出租所得税怎么计算
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乘以税率来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四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Ⅱ 以出租机器设备为主业的个体工商户,如何交纳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交税
Ⅲ 房东出租如何交个税
个人出租房屋怎么交税?
房屋租赁应当交纳房产税,房产税有两种计税方法。
1、根据《房产税暂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房产税的税率,也根据计征依据的不同,有两种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和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
2、营业税等于每月月租金收入×适用税率;如果出租的是营业用房,适用税率为5%;如果出租的是居民住房,适用3%的优惠税率;同时,按照营业税税额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费附加即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适用税率;
3、城市维护建设税的适用税率有3个档次:个人所在地为市区的,适用税率为7%;个人所在地为县城、镇的,适用税率为5%;个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适用税率为1%;应纳费附加则是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3%。
4、个人所得税,每月租金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就其余额减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如果个人出租房屋用于他人居住的,个人所得税减按10%征收。
Ⅳ 企业出租自己商用房如何交税
1、按照租金收入交纳5%的营业税;
2、按照租金收入交纳12%的房产税(如果税务部门已经按照房产余值〈一般为原值的70%-80%,具体由各省地方税务局确定〉征收了1.2%的房产税,那么就不再按照租金收入交纳12%的房产税);
3、按照房屋租赁合同所记载的租金的金额交纳千分之一的印花税;
4、房屋出租如果是主营业务,租金收入减成本、费用、税收(以上列举的几种税)后有利润,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经过税务部门汇算〈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调整〉确定的计算所得税的金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按照18%的照顾性税率征收所得税;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到10万元(含10万元)的,按照27%的照顾性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超过10万元才按照33%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是个人房屋出租,通常所得税按照1%-2%的幅度范围征收。
5、土地使用税,按照你房屋所在的位置,按照不同的标准征收:
第四条 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一、大城市0.5元至10元;
二、中等城市0.4元至8元;
三、小城市0.3元至6元;
四、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2元至4元。
6、与承租方协议约定由承租方负担租凭税,从税法角度来说是无效的,因为税法规定是由出租方负担租凭税;那么从合同法角度来说,可以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由承租方负担租凭税。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4502099.html
Ⅳ 房屋出租交税怎么交
房屋出租的税费
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在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征收营业税。
(一)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原则
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是房屋租赁税费计征的核心问题。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合同租金与指导租金孰高原则,二是核定租金原则。
1、合同租金与指导租金孰高原则
2、核定租金收入原则
(二)法律责任
1、出租人或者转租人不缴纳或者迟延缴纳房屋租赁管理费,主管机关可责令其缴纳,每迟延一日,按应交管理费的数额收取千分之三的滞纳金。
2、当事人不服有关行政机关处罚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主管机关的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房屋出租房产税税率
1、在广州省个人房屋租赁税收税率自10月份开始有所下调。如果一个月月租收入2万至3万元的将综合征收税率下调幅度大,比之前降低2.38%。在这个月租金收入范围内的业主可以少交不少钱。
2、房屋出租房产税税率通常采用比例税率的方法来计算。按照房产余值计征的,年税率为1.2%;按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年税率为12%。
3、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1)以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的:应纳税额=房产原值*(1-10%或30%)*税率(1.2%)(2)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的:应纳税额=房产租金收入*税率(12%),目前采用这两种方法来计算房产税应纳税额。
4、营改增后,房地产业营业税改缴税后税率很有可能为11%。业内人士表示,如房地产业价格上升空间是有限,营改增后房地产业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房地产业营业税5%,建筑业营业税是3%。营改增之后,这两个行业的税很有可能是11%。税率的上升不免引起一些人的担忧。
以上的内容就是有关房屋出租的税费,房屋出租房产税税率的全部知识,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当我们在出租房屋的时候,一定要对于相关的税费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租赁房屋,不会让自己在租赁房屋的时候,带来一些麻烦。
Ⅵ 家电缴税
如果开具增值税发票,就要缴纳增值税。另外还有营业税。
Ⅶ 个人物品出租如何交税
个人出租房屋,分商用和住宅二种情况:
一、个人出租非住房(商铺、写字间等)应缴纳以下税款:
1.房产税:以租金收入12%计算缴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
2.营业税:以租金收入的5%计算缴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税目税率表)。
3.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乘以城建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不同适用7%、5%、1%三档税率)和教育费附加率3%计算缴纳。
4.个人所得税:按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是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和第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5.印花税:按财产租赁合同租赁金额的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二、个人出租住房应缴纳以下税款,根据财税〔2008〕24号文件(对房产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分别做以下优惠):
1.房产税:以租金收入4%计算缴纳。
2.营业税: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计算缴纳。
3.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乘以城建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不同适用7%、5%、1%三档税率)和教育费附加率3%计算缴纳。
4.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6.免征印花税。
Ⅷ 租房如何交税
如果你租房付对方租金,应该是对方交税;如果你出租房屋,租金收入列其他业务收入,交税则列其他业务支出,如列营业外收入,则租金列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