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能充电器纯电路设计,充电过程中如何检测电池电压 谢谢!!
图看不清楚,但是样子可以看出,该电路用 TL431做稳压,对这上面那个管子作为功率管以稳压输出,后面那个管子作为恒流用的,上面那个管子作为涓流充电的。
❷ 手机去掉电池外接电源长时间供电电路图或方法
手机去掉电池使用外接电源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做任何改装。
❸ 智能充电器的智能充电器电路技术
要保证蓄电池的正常寿命,就必须给蓄电池提供其可接受且科学的充电电流,智能充电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一台智能充电器是否达到了设计指标,理论上可以用真实的二次电池来测试,但这种方法是一个冗长且很难操作的过程,在研究和生产中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定电压电子负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电子负载是利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吸收电源提供的电流,转换成热能,从而达到模拟负载的电源测试仪器。定电压(CV)电子负载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它将从电源吸收足够的电流来控制其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因而它可以模拟蓄电池的端电压,可快速、准确地测试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输出特性,另外它也可使用于测试电源的限流特性。
(a)电子负载的原理(CV) (b)输出特性
图1电子负载的原理及输出特性 JTU—100型电子负载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它最大可以吸收10A的电流,图中V1、V2为调整管,Uref为可调基准源,1、2为输出端,调节Uref的大小,不管负载如何变化,都可以在1、2端得到设定的电压。
图2JTU-100型电子负载的原理图 图3是开发的一种智能电池充电器的原理框图,它满足12VVRLA蓄电池在循环使用条件下的充电要求,设计指标为:
图3智能电池充电器的原理框图
(1)当Ub≤14.2V时,恒流充电,充电电流为2A。
(2)当Ub>14.2V时,充电电流随电池电压的升高而线性减小。
(3)当Ub≥15.5时,以10mA左右的电流给蓄电池充电,用以补偿蓄电池自放电的电流。
(4)充电阈值电压温度补偿系数为-23mV/℃(12VVRLA蓄电池)
测试步骤如下:
①给JTU—100型电子负载接上电源,并将输出调整到13.5V。
②按图4接线。
③先打开电子负载的开关,再打开智能电池充电器的开关,电流表显示为2A,电压表显示为13.5V。
④逐渐增加电子负载的输出电压,当电压大于14.2V时,输出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子负载的输出电压升至15.5V时,电流降至10mA左右。
⑤逐渐减小电子负载的输出电压,电流表的读数线性增加,当输出电压小于14.2V时,电流表的读数增至2A并维持不变。
⑥为了测出充电阈值电压的温度补偿是否达到设计指标,将智能电池充电器的温度传感器放到恒温箱中,测出该温度下的充电曲线。测量结果如图5所示。
❹ 家用防盗门智能锁配4节1.5V的碱性电池可以用1.2V的充电电池代替吗会损坏智能锁的电路吗
还是不要用吧,1.2V充电电池如果在比较简单的单子产品上用还可以。
1.2V充电电池都是镍氢类电池,稳定性和耐用性及容量都不是很好,四节电池电压还相差就那么多了,一旦造成损坏破费点还差,怕容易误事的。
❺ 现在市场铅蓄电池充电器,里面智能电路,被抹掉型号的芯片都是什么
所谓的智能电路只是商家的一个推销买点,讲起来好听点,实际上是充电器能够正常判断电池是否充满并能够及时断电有效的保护电池,当然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充铅酸电池的充电器还有个浮充过程能够将电池充的更加饱满!
❻ 怎样用太阳能电池设计一个给3.7v的10ah锂电池智能充电电路
一般电池,只要电压达到就可以充电,只是充电效率和速度有快慢,直流的话,非常慢。
不过锂电池的充电很特殊,需要一个“激活”过程。建议你最好去找一些锂电池充电专用芯片,会少很多麻烦。
❼ 我要做个单片机的智能小车,但是电池是7.2v,来个单片机最小系统加7805的稳压的电路图
别用7805,效率太低,我推荐你的这个,空载电流很低,一个输出电流不够可以并联,几个都行,你那宝贵电池物尽其用了。
❽ 谁能说一下智能手机开机过程 具体顺序是怎样的,比方说电池电流通过电源管理芯片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分布
手机开机流程
1、手机加电 给手机加上电池或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电源管理芯片(PMU)得到电池电压后,其内部的32KHz时钟晶体模块开始工作,输出外部RTC的工作电压,为此实时时钟晶体起振
2、手机复位 按下开机键,PMU检测到后,输出复位信号RSTON给手机CPU,CPU便开始启动系统自检程序,进行自检
3、工作电压输出 手机完成自检后,CPU通过IIC总线控制PMU输出手机各电路的工作电压,如VDD1、VDD2、VDD3、AVDD等
4、13M晶体工作 CPU得到工作时钟和工作电压后,便输出REF_ON信号,控制13M电路的工作,使其产生13MHz时钟,一路给CPU提供工作主时钟,另一路给射频主芯片提供基准频率源
5、调用开机程序 CPU自检完成,并得到工作电压和主时钟后,便通过IIC总线校准PMU输出的各路工作电压,校准完成后便输出片选信号和地址信号给FLASH,调用开机程序,实现开机
6、建立通信连接 手机开机后,CPU从FLASH中调用射频参数,通过广播控制信道(BCCH)接收小区信号强度,如果手机内有SIM卡或UIM卡,手机便将卡中的相关信息发射给临近的基站,并接收来自基站的信息,从而与对应的网络实现连接,即通常所说的搜网
7、待机 搜网完成后,手机便处于等待状态,期间手机还会通过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周期性地与基站交换一些信息,如信号强度、频率同步、接收质量和接收电平等
❾ 铅酸蓄电池的智能充电电路
为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综合浮充和循环充两种充电方式的优点,提出和分析了快充、慢充和涓流充三个阶段的充电过程,并据此设计了应用单片机PIC16C54进行PWM控制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经多种试验,充电效果良好。
1、常规充电方式
铅酸蓄电池的常规充电方式有两种:浮充( 又称恒压充电)和循环充电。
1、浮充时要严格掌握充电电压, 如额定电压为12V的蓄电池,其充电电压应在13.5~13.8V之间。浮充电压过低,蓄电池会充不满,过高则会造成过量充电。电压的调定,应以初期充电电流不超过0.3C(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原则。
2、循环充电,其初期充电电流也不宜超过0.3C,充电的安培小时数要略大于放电安培小时数。也可先以0.1C的充电速率恒流充电数小时,当充电安培小时数达到放电安培小时数的90%时, 再改用浮充电压充电,直至充满。
2、智能型充电器的充电过程分析
充电器采用单片机控制,充电过程分为快充、慢充及涓流充三个阶段,充电效果更佳。
从图1 可以看出:在快充阶段(0~t1),充电器以恒定电流 1C 对蓄电池充电, 由单片机控制快充时间,避免过量充电;在慢充阶段(t1~t2),单片机输出PWM控制信号,控制斩波开关通断,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规定值时,结束慢充,进入涓流充阶段;在涓流充阶段( t2~t3), 单片机输出的PWM控制信号, 使充电器以约0.09C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在这种状态下,可长时间对蓄电池充电,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蓄电池寿命。
3、智能型充电器的工作原理
根据上述分析而设计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主要由开关稳压电源、斩波开关、控制器和辅助电源等四个部分组成,并具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超温保护功能。图2 为充电器原理框图,图3为充电器电路原理图。
3.1开关稳压电源
图3 所示电路中,开关稳压电源采用半桥式PWM变换电路。其工作原理是:由IC1(TL494)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的8脚和11脚输出反相的PWM信号,经三极管Q3、Q4互补放大,通过驱动变压器T2,为三极管Q1和Q2基极提供驱动信号。使Q1和Q2交替通断, 高频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就会产生约320V峰峰值方波,在T1的次级绕组N2、N3中就有感应电压产生,这个电压经D9(MUR1620)整流,C22滤波后,变为直流电压,通过斩波开关对蓄电池充电。T1次级绕组N4、N5为辅助绕组,其感应电压经D10、D11整流,C21滤波后,接至IC1的12脚,作为其工作电压(?)。
图3中, 电阻R28串接在T1次级绕组N2和N3的中间抽头与输出地之间,作用是监控快充充电电流和过流保护。恒流控制过程为:当充电电流超过恒定值1C时,R28上的压降增大, 该压降经并联电阻R24 、R25 反馈到IC1的15 脚( 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使其电位变负,低于IC1的16脚( 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 则内部电流误差放大
器输出电压升高, 使IC1的 8脚和11 脚输出的PWM信号的脉冲变窄,从而缩短Q1 和Q2 的导通时间,使输出电压下降,维持充电电流恒定;随着充电时间的延长,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IC1 的15 脚电位按指数规律上升, 则IC1 的8 脚和11 脚输出的PWM 信号脉冲变宽,从而延长Q1 和Q2的导通时间,使输出电压升高,充电电流保持恒定。
在慢充阶段, 通过电阻R15 、R16 、R17 、R18 、C16 、C17组成电压取样电路和IC1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使输出电压恒定。其恒压控制过程为: 取样电压输入到IC1 的1 脚( 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与IC1 的2 脚( 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基
准电压比较,其误差信号放大后,经内部电路处理,使IC1的8 脚和11 脚输出的PWM 信号的脉宽改变,从而使Q1 、Q2 的导通时间改变,维持输出电压恒定。
图3 中交流220 进线端, 电容C1 、C2 、C3 、C4和电感LF组成一个LC 滤波器,用于差模——— 共模方式的RFI( 无线频率干扰)的抑制,防止电源产生的噪声泄漏到电网,造成电网污染。
3.2斩波开关
斩波开关电路由三极管Q5 、Q6 、Q7 和电阻R29 、R30 、R31 、R32 等组成。工作过程为:IC3(PIC16C54)的6 脚输出的PWM控制信号经电阻R32 接至Q7 的基极,控制Q7 通断,从而使Q5 和Q6 亦导通或截止,充电电流流过Q6 对蓄电池(BAT)充电。改变PWM 控制信号的脉宽,使得充电电压可调。
3.3控制器
如图3 所示,控制器是由IC2(LM358 )和IC3(PIC16C54)以及电阻电容等组成。其中IC3 采用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16C54单片机。它是18 引脚封装的8 位单片机,有12 条I/O(输入= 输出)线,每条I/O 线吸收电流为25mA,驱动电流为20mA,内部EPROM 为512×12,RAM为25×8, 有可编程代码保护。
控制过程为: 快充阶段,IC3 的6 脚输出高电平,经电阻R32 接至Q7 的基极,使斩波开关导通,通过电流监控电路,以恒定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到达快充时间时,IC3 的6 脚输出低电平,关断斩波开关,停止充电,快充阶段结束。
慢充阶段,IC3 的6 脚输出PWM控制信号,使斩波开关以固定的占空比导通,充电器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充电,此时充电电流随着蓄电池电压的上升,按指数规律下降。当蓄电池电压上升到规定值时, 由电阻R33 、R34 、R35 对蓄电池电压取样后, 送至比较器IC2 的3 脚( 同相输入端), 与2 脚( 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比较,则1 脚输出高电平,
IC3 的17 脚输入高电平,经软件滤波和延时,判断检测无误后, 结束慢充。
涓流充阶段,IC3 的6 脚输出PWM 控制信号,使斩波开关以较小的占空比导通,将充电电流维持在0.09C 左右,对蓄电池充电。
超温保护是通过附加在蓄电池上的正温度特性热敏电阻RT2 、R36 、R37 实现的。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2 的阻值增大,则IC2 的5 脚( 同相输入端)电位上升;若电池温度升高到规定值时,5 脚电位高于6 脚( 反相输入端)电位,则7 脚输出高电平,IC3 的18 脚输入高电平,则IC3 的6 脚输出PWM 信号,使充电器以浮充电压对蓄电池充电,有效地保护了蓄电池。
本充电器用发光二极管表示充电状态。即快充和慢充阶段, 绿色发光二极管G 点亮; 涓流充阶段,黄色发光二极管Y 点亮。图4 所示为程序流程。
3.4 辅助电源
辅助电源由工频变压器T3 、整流元件B2 、滤波元件C27 、C28 和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4( 7805 )组成,为单片机提供(+5V )电源电压。采用这种为单片机单独供电方式,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可靠性。同时为单片机提供50Hz 计时脉冲信号。
4 综合实验
图2 所示电路可给12V/4Ah 的铅酸蓄电池充电,最大充电电流限制为4A ,最大输出电压为18V 。充电开始时,充电器以4A 电流对蓄电池快速充电约25 分钟;然后以14.7 V 的恒定电压对蓄电池进行慢充,直至蓄电池电压上升到12.8V,结束慢充; 最后充电器以14.1V电压对蓄电池涓流充电。温度保护点为45℃ ;当蓄电池温度升高到45℃ 时, 单片机控制充电电压下降到14.1V,随着温度的回落,充电电压恢复到保护前的状态继续充电。该充电器对上述蓄电池充电比普通充电器缩短了约2/5 的时间。
铅酸蓄电池的型号不同, 充电要求不完全相同,在设定快充时间和最大充电电流等参数时,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达到最佳充电效果,使电池寿命得到延长。本充电器经过多种综合试验,充电效果良好,适用于对多种蓄电池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