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力系统的防雷措施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生产各个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广,电力工程在受益于微电子技术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上,在电力系统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雷意识相对淡薄,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当雷电放电路径不经过防雷保护装置时,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到强大的电磁脉冲,称感应雷。
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一种是在雷云中电荷积聚时,附近导体会感应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的静电荷在失去雷云电场束缚后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静电感应,其次是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在电路中形成电磁感应,感应雷沿导体传播,损坏电路中的设备或设备中的器件。
信息系统中系统接口多,线路长,给感应雷的产生、耦合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而信息系统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抗过电压能力越来越差,极易受感应雷的袭击,并且损害的往往是集成度较高的系统核心器件,所以更不能掉以轻心。
针对变电站的防雷。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雷电流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工频附近。因此,雷电与市电相耦合的概率很高,容易造成通信线路及通信串口烧坏。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天线架设高度(65m以上的铁塔约占50%)。但是,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铁塔引雷的概率。
针对电力系统二次保护系统的等电位连接是安全防雷的重要措施,等电位连接是IEC标准中指出内部防雷措施的一部份,其目的在于减少雷电流所引起的电位差对设备的危害。所谓等电位连接就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电涌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和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导线、电气装置、电信装置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电位连接网络,以实现均压等电位。
IEC标准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以规定各部份空间不同的LEMP的严重程度和指明各区交界处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以往的规程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这种接地称为直流工作地或信号地、逻辑地,它实质上是高频信号的接地。单独信号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有时也过分强调要求接地电阻的低值。
仪器仪表雷击的防护:防范电子设备不受雷击,首先应保证设备所处的建筑物有完善的避雷设施,以及确保电力供电系统避雷措施完备(在发电厂、变电站中要保证高低压配电系统避雷良好)。其次由于电子设备工作电压低,抵抗过压能力弱,所以必须重点考虑防范感应雷击。目前感应雷击的防护主要采用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或对可能感应到雷击的导线加以屏蔽,一般雷击侵入途径是由电源线或信号线入侵,因此雷击防护就是要在雷电的进入端将其泻放到大地,从而保护设备。除了要注重电源线的防护外,特别不能忽视信号线防雷,对于装设于户外的电子设备或线路,必须对有关线路采取两端保护或多点保护方式,采用对应的信号防雷器进行防护,对于重要线路,如有可能尽量采用穿金属管埋地方式敷设,以形成线路屏蔽,减少感应雷击。
电力系统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系统,其应用范围广,涉及范围大,一旦遭受雷击损坏,其产生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经济损失不可预计。因此,电力系统要加强雷电防护,认真做好防雷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Ⅱ 家里电路有空气开关,这样能防雷吗
家里电路有空气开关,这样不能防雷。
空气开关一般是用来控制供电线路的通断功能的,兼具防短路、超载等,但本身并不具备防雷功能。
家庭电路中安装空气开关后,还需要做可靠的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或者安装必要的防雷设备。比如防雷器。空开与防雷器是不能等同的,是两种不同的器件。
防雷器,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2)防雷电路保护扩展阅读
每路线的插座、灯头、厨房、卫生间、冰箱、空调都应该单独放线,每路线上都要有单独的空气开关,大功率的房间,比如厨房和卫生间,4平方毫米以上的线路要达到20A,一般的灯头线只要16A,每条线路都有特定的规格。
在检测空气开关是否正常的时候,应该请专业人员用漏电相位检测仪检测。如果空气开关处于正常保护状态,检测的时候,每路电的空气开关都会单独跳闸,漏电保护器也跟着一起跳闸。
如果空气开关处于不正常的状态,那么只是总开关跳闸,单独的空气开关不跳闸,漏电保护器也不跳闸。
工作条件:
周围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上限+40℃;周围空气温度下限-5℃;周围空气温度24h的平均值不超过+35℃。
海拔: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2000m。
大气条件:大气相对湿度在周围空气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底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25℃,并考虑到因温度变化发生在产品表面上的凝露。
Ⅲ 电路设计中如何防雷
防雷电路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防雷电路的输出残压值必须比被防护电路自身能够耐受的过电压峰值低,并有一定裕量。
2、 防雷电路应有足够的冲击通流能力和响应速度。
3、 信号防雷电路应满足相应接口信号传输速率及带宽的需求,且接口与被保护设备兼容。
4、 信号防雷电路要考虑阻抗匹配的问题。
5、 信号防雷电路的插损应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Ⅳ 什么是防雷保护
防雷保护装置包括电气设备的防雷和建(构)筑物的防雷两大内容。电版气设备的防雷主要包括权发电厂、变(配)电所和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建(构)筑物的防雷则分工业和民用大类,它们按危险程度和设施的重要性,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及保护建(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输电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构)筑物;避雷器则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它属一种专用的防雷设备。除避雷器外,它们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流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Ⅳ 用户电路的防雷保护
采用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响应速度快。
http://wenku..com/link?url=TU4KoS2R32u30ue-_wjTaWJFkF6YS-1AxeNdPXrga2iOtWUsP_8u
Ⅵ 浪涌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浪涌保护电路的工复作制原理如下:
R1、C1、D1以及R2、C2、D2构成的是尖峰脉冲吸收电路。
目的是为了防止Q1截止时,开关变压器一次侧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极性:上负下正)将Q1击穿。
因为开关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交流信号频率很高40KHz以上,这要求整流二极管的开关速度必须要足够高才行,一般开关电源的整流电路采用一个快恢复二极管进行半波整流,降低整流二极管的开关损耗,而快恢复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较大,如果采用桥式整流,二级管的压降会增倍,二极管的功耗会增多。
Ⅶ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答: 一般来说,线路的防雷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即防雷四道防线:(1)保护线专路导线不遭受直接雷属击,为此可采用避雷针、避雷线或将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2)当杆塔或避雷线遭受雷击后不使线路绝缘发生闪络,为此需改善避雷线的接地,或适当加强线路绝缘;(3)即使绝缘受冲击而至发生闪络,也不使它转变为两相短路故障或不导致线路跳闸,为此可将系统中性点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4)即使线路跳闸也不致中断供电,为此可采用重合闸装置。
Ⅷ 浪涌保护器如何进行防雷防护的
浪涌保护器可以认为就是俗称的防雷器,也叫电涌保护器。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其定义为版:用于权限制瞬时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元件。
其保护原理,在没有电涌的时候,你可以将它简单认为是个绝缘体,一般并联在电路中(信号浪涌保护器接线可能是串联,但其主要元器件依然是并联的),当出现电涌的时候,超过其工作电压则会瞬间导通(一般时间是纳秒来计算的),其电阻值由无穷大瞬间变成无穷小。从而使浪涌通过防雷器后,再经过引下线到达接地网,泄放到大地。从而让被保护的用电设备,不至于去承受过高的浪涌电压。
Ⅸ 电路板上的防雷管除了防雷击是不是也可以防静电
不可以说完全防静电,应该也有一定的作用。不同的是防雷通流量大,残留电压高,而内防静电相容反。电路板上如有防雷设计,一般设计在各个电源的输入输出口,各个信号控制输入输出口,雷电直接泄放到大地,静电泄放先到机壳再到保护地或大地。静电防护一般选用TVS管,选取的电压要高于被保护的器件工作电压,如果同时有避雷,将避雷器件放在接口处,静电器件放置在被保护处,中间视具体情况可串联低阻电阻或电感,这样雷电泄放不会窜到静电防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