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路理论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电路理论是电工基础的主要部分,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是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础。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位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定律及简化分析电路的方法等
⑵ 《基础电路理论》和《基础电路分析》是同一门课吗
教学内容应该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电路理论分为电路综合和电路分析两种,电路综合一般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阶段课程,本科、专科一般学习的都是电路分析理论,所以我们见到的电路、电路分析、电路基础,都是一门课,随便学一本即可。要提醒一下的是,这种书基本理论没有区别,但习题差别较大,如果是为了学习知识,无所谓,如果是为了考试,还是要学习指定教材,不为了内容,而是为了习题。
⑶ 电路理论基础,三要素法求电流
解:t=0-时,电路处于稳态,电容相当于开路。
所有电源置零,i1=0,2i1=0。因此,R=3Ω。τ=RC=3×1=3(s)。
三要素法:i(t)=i(∞)+[i(0+)-i(∞)]e^(-t/τ)=1-e^(-t/3) (A)。
⑷ 电路理论基础与电路分析基础的区别
《电路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及其基本规律、简单电路和等效变换、复杂内电阻电路的分析容、电路定理、双口网络、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电路代数方程的相量模型、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谐振与互感、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简单非线性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代数方程的矩阵形式、分布参数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
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
阐述了电路的基本理论,并适当引入电路新技术。内容遵从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等效变换、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动态电路分析、非直流动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频率响应、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双口网络、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非线性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0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⑸ 电路理论基础
采用RC电路进行设计。
思路:RC电路为容性电路,其电流I(相量)超前电压Us(相量)相位90°,二R上的电压Ur(相量)与电流I(相量)同相位,所以在RC电路上,将R的电压作为输出,即可保证Uo(相量)超前Us(相量)90°。相量图如下:
设电路的角频率为ω,则电路阻抗为:Z=R+1/(jωC)。
所以:I(相量)=Us(相量)/Z=Us(相量)/[R+1/(jωC)]。
Uo(相量)=I(相量)×R=R×Us(相量) /[R+1/(jωC)]。
所以:Uo(相量)/Us(相量)=R/[R+1/(jωC)]=jRωC/(1+jRωC)。
分子的角度:φ1=90°;分母:φ2=arctan(RωC)。
φ=φ1-φ2=90°-φ2=30°,所以:φ2=90°-30°=60°。
tanφ2=RωC=tan60°=√3。
电路中元件参数必须满足:RωC=√3,即:R=√3/(ωC)=√3Xc。
⑹ 电路基础电路理论分析这道题怎么做
⑺ 电路基础电路理论这道题怎么解
先用戴维宁定理求等效电路,再根据最大传输功率原理。
⑻ 电路基本理论都有哪些
你好,
本书是为大学本科电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编写的教材。本教材根据国家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内委员会制定的对高容等学校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基本内容略有扩展的基础上,突出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训练,仍到准确、简明、高效。全书共分为13章。第1~8章涵盖了电路的基本元件,基本定律、定理,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直流电路及一阶、二阶电路,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第9~13章包含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拉普拉斯变换法),双口网络,状态方程,开关电容网络和分布参数电路的稳态分析。总学时可以在90~110学时之间灵活掌握,也可少于90学时。本书还可以供电力、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各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⑼ 电路理论基础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压:从数学角度看,电压是电场强度沿两点之间连线对路径的线积分。由于静电场是保守场,故此积分与路径无关。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电压是把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做的功。
功率:瞬时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当电压、电流为周期量时,瞬时功率可以分解为两部分:
式中第一项在一个周期上的积分恒为非负值,表示负载消耗的功率,称为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
第二项在一个周期上的积分为零,其瞬时值表示电源和储能元件交换能量的功率,将其最大值称为无功功率, 。
可以用一个复数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统一起来。定义复功率为 。
当 时, 达到最大值 ,亦即电源需要提供给负载的最大功率瞬时值,用电压、电流的有效值表示,称为视在功率(容量), 。视在功率也是复功率的模。
功率因数: ,表示有功占容量的比例。
电阻: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电阻。
在一定温度下,若R保持不变, 则称为线性电阻。
电阻元件是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的元件。
线性电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原因在于,根据经典的金属导电理论,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漂移速度正比于导体中的电场,即
将上式积分,并定义 ,从而得到
电感:将电流产生的磁链与该电流的比值定义为电感。
这样定义是因为在没有铁磁物质存在时,磁链与电流成正比。因此将比例系数定义为电感,反映了电流产生磁通和磁场能量的储存。
电容:设有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的导体,将导体上电荷和两导体间的电压的比值定义为两导体间的电容。
电容反映了电荷产生电场和电场能量的储存。
相量:相量是一个复数,它的模是正弦量的有效值,它的辐角是正弦量的初相。(适用于正弦稳态)
阻抗:一个端口的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的比值定义为该端口的阻抗, 。阻抗的代数形式为 ,其中R为电阻分量,X为电抗分量。
导纳:阻抗的倒数称为导纳。
二、电路定律及定理
基尔霍夫定律:
KCL:在集总电路中,对任意结点,流出结点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KVL:在集总电路中,对任意回路,沿回路电压降落的代数和为零。
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各处电压或电流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该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还有好多,慢慢学,一下子不行的
⑽ 电路理论基础,1、求电路中电压Ux和电流I。2、求图示电路中U和I
我们看下图:
按题主的想法,电路中并联电阻的增加,只会改变电流的大小,而不会改变电压。这个结论对不对呢?
我们来计算图1中的1图、2图和3图的路端电压U的值,以及它们的电流I1、I2和I3的值。
对于1图,我们有:
对于2图,我们有:
对于3图,我们有:
可以看出,随着电阻R的数量增加,路端电压Ux的值会逐渐降低。当并联电阻R的数量n趋于无穷大时,我们有:
我们看到,路端电压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那么电流呢?按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我们把E除以总电阻,即得到电流,如下:
我们看到,电流随着并联电阻的增加而增大。当并联电阻R的数量趋于无穷时,电流等于电源电动势与电源内阻r之比。事实上,这个电流就是系统的短路电流。
可见,题主所谓的“
并联电路接通电阻越多,干路上的电阻就越小,干路电流就越大,那么只要周期性的接通断开并联电路的上的电阻就会
干路电流大小依然会周期性变化
”,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既然条件不存在,那么结论自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牛之不存,毛将附焉?
我们看图2:
图2是触发晶闸管的电路。电路中的晶体管T所起的作用就类似题主的并联电阻组合,而脉冲变压器MT就相当于题主所说的变压器。
我们看到,当处于开关态的晶体管T开启和关断后,脉冲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的电压当然是可变的,它在0到Ec之间变化,接近于电压脉冲。MT的一次侧电流当然也是可变的,也接近于电流脉冲。
这里之所以使用了“接近于”这个词,是因为晶体管开关的开启需要时间,且晶体管T本身也有压降,所以晶体管T非常类似于题主所说的并联电阻组合。
那么MT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电压波形如何?我留给题主自己去分析吧。
结论是:别想当然地分析电路问题,要注意细节。
某位名人说:细节决定成败!
请题主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