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单的振荡电路
B. 震荡电路是什么
应该是振荡电路吧?
振荡电路是将电源的直流电能,转变成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的电路。作用是产生交流电振荡,作为信号源。
振荡电路可以是LC回路,也可以是RC回路、还可以是晶振。
一般中、高频振荡器用LC振荡电路,频率高,LC元件值比较小,体积也小,有良好的选频特性,输出波形比较纯。
在低频振荡电路中,频率低,所用的LC元件值很大。这时用的电感线圈体积很大,铁芯线圈的性能也差,用RC振荡电路就比较合适。
振荡器电路,就是在放大器上加上正反馈电路组成。
在要求频率很稳定的振荡电路中,就要用石英晶体振荡器,这在电脑、电子表,机顶盒,MP3、MP4,手机等使用已极其普遍。
C. 振荡器的电路图
如图所示为考毕兹振荡抄器电路。它带一个基频率晶体,其频率为1499kHz,晶体SJT并接在电容C2、C3两端。射极分压电阻R2、R3提供基本的反馈信号,反馈受电容分压器C2、C3的控制。晶体SJT起振工作后输入给三极管VT基极l499kHz正弦波信号,由射极输出器VT输出,经耦合电容C4送入电位器RP输出。电阻R1把18V电压降压供给VT一个合适的偏置电压,适当调节电阻R1可使考毕兹振荡器工作在软激励状态。电阻R4、电容C5为专耦电路。调节电容C1,可将振荡器精密的微调在工作频率上。调节电位器RP,可改变振荡信号输出电平的大小。
元器件选择:电容Cl为5~20p,C2为51p,C3、C6为100p,C4为15p,C5为100μ/32V。电阻Rl为62kΩ,R2为300Ω,R3为2.4kΩ,R4为360Ω,1/2W,R5为15kΩ。电位器RP选4.7kΩ。三极管VT为3DGl20C,65≤β≤115。稳压二极管VD用2CW58。晶体SJT选用JA5B型-1499Hz。
D. 什么叫振荡电路
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
一般由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和电子器件所组成(模拟用的)。也有石英晶体的(单片机)
E. 振荡电路原理
单级放大,反馈为负反馈;双级放大,正反馈。而振荡电路起振的条件就是正反馈。
F. 什么是振荡电路
这个问题很专业,我只能引用网络知道里具备这方面知识的别人的帖子来帮助你了~
G. LC振荡电路的原理 初级
1、LC振荡电路的原理:
开机瞬间产生的电扰动经三极管V组成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由LC选频回路从众多的频率中选出谐振频率f0。并通过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耦合把信号反馈至三极管基极。设基极的瞬间电压极性为正。
经倒相集电压瞬时极性为负,按变压器同名端的符号可以看出,L2的上端电压极性为负,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偏离f0的其它频率的信号因为附加相移而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B和L1与L2的匝数比合适,满足振幅条件,就能产生频率f0的振荡信号。
2、L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是指用电感L、电容C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是和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的,要让LC振荡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强的电磁波,必须提高振荡频率,并且使电路具有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运用了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让电磁两种能量交替转化,也就是说电能跟磁能都会有一个最大最小值,也就有了振荡。
不过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所有电子元件都会有损耗,能量在电容跟电感之间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要么被损耗,要么泄漏出外部,能量会不断减小,所以实际上的LC振荡电路都需要一个放大元件。
要么是三极管,要么是集成运放等数电LC,利用这个放大元件,通过各种信号反馈方法使得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被反馈放大,从而最终输出一个幅值跟频率比较稳定的信号。频率计算公式为f=1/[2π√(LC)],其中f为频率,单位为赫兹(Hz);L为电感,单位为亨利(H);C为电容,单位为法拉(F)。
(7)振荡板电路扩展阅读:
LC振荡电路应用:
LC电路既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也用于从更复杂的信号中分离出特定频率的信号。它们是许多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特别是无线电设备,用于振荡器、滤波器、调谐器和混频器电路中。
电感电路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它假定有没有因电阻耗散的能量。任何一个LC电路的实际实现中都会包含组件和连接导线的尽管小却非零的电阻导致的损耗。
LC电路的目的通常是以最小的阻尼振荡,因此电阻做得尽可能小。虽然实际中没有无损耗的电路,但研究这种电路的理想形式对获得理解和物理性直觉都是有益的。对于带有电阻的电路模型,参见RLC电路。
参考资料:网络-LC振荡电路
H. 振荡电路的原理
图中的元件(IC)是最著名的集成电路,555集成电路。这个电路有无数的经典应用,还有专门的电路集锦。
电路U2组的是脉冲振荡电路。R2R5C4是定时元件。7脚是放电端,当7脚为高电平时电源通过R2R5向电容C4充电,当电压达到6脚的翻转电平时,内7脚低电平。C4通过R5放电。当6脚电平低于一定值是内部电路再翻转。这就是振荡原理。
具体的你可以网搜,555电路。
I. 震荡电路原理
振荡电流是一种大小和方向都随 周期发生变化的 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就叫做振荡电路。其中最简单的振荡电路叫LC回路。
原理
充电完毕(放电开始): 电场能达到最大, 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
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
充电过程: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
放电过程: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
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磁场和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叫电磁振荡。
技术应用
正弦波振荡器在量测、自动控制、无线电通讯及遥控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调整放大器时,我们用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和生一个频率和振幅均可以调整的正弦信号,作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以便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有没有失真,并且量测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这种正弦信号发生器就是一个正弦波振荡器。它在各种放大电路的调整测试中是一种基本的实验仪器。在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机中,经常用高频正弦信号作为音频信号的"载波",对信号进行"调制"变换,以便于进行远距离的传输。高频振荡还可以直接作为加工的能源,例如焊接半导体器件引脚时使用的"超声波压焊机",就是利用60KHz左右的正弦波(即超声波)作为焊接的"能源"。
那么一个正弦波振荡器为什么能够自己产生一个正弦波的振荡呢?它产生的正弦振荡又怎么能够满足我们所提出来一定频率和振幅的要求呢?最后,这个正弦振荡在外界干扰之下又怎么能够维持其确定的振荡频率和振幅呢?这些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放大电路是典型的两端口网络,振荡电路是一个典型的单端口网络,只有一个射频信号的输出端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射频放大电路和射频振荡电路都是直流电的能量转换到特定频率射频信号的能量。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振荡电路没有射频信号的输入而放大电路必须有射频信号的输入。振荡电路的技术指标包括:出射频信号频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②输出射频信号振幅的准确性和稳定度;③输出射频信号的波形失真度;④射频信号输出端口的阻抗和最大输出功率。对于射频振荡电路的设计都需要按照上述技术指标进行。通常在射频信号源的参数中也可以找到上述技术指标。
振荡器通常可以分为反馈型振荡电路和负阻型振荡电路。
反馈型振荡电路是由含有两端口的射频晶体管两端口网络和一个反馈网络构成。如使用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构成的振荡电路采用在射频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网络和频率选择网络形成振荡电路。
负阻型振荡电路由射频负阻有源器件和频率选择网络构成,如使用雪崩二极管﹑隧道二极管﹑耿氏二极管等构成射频信号源。在负阻型振荡电路中通常不出现反馈网络,而反馈型振荡电路必须包含正反馈网络。因此,反馈网络是区分两种类型振荡电路的标志。通常反馈型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中低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高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更适合于工作在微波﹑毫米波等频率更高的频段。
J. 振荡电路的原理
充电完毕(放电开始):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
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
充电过程: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
放电过程: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
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磁场和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叫电磁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