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学习集成电路需要哪些基础
学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比学习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简单的多,你只要掌握二回极管、三极管的基本性质、三极管答基本放大电路的特性、负反馈的概念,就可以开始学习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主要是运放的基本性质与电路;掌握2进制、16进制、与、或、非等基本的逻辑概念与运算法则,你就踏入数字集成电路的大门了。初学者学习电子电路最重要的是不要纠缠在弄懂原理上,记住基本电路和器件的特性才是应用的关键,随着知识的积累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要创造条件动手搭建电路,只有动手实验,才能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我始终强调一点:工科是实践的学科,纸上谈兵无用。
❷ 简述集成电路的设计要求
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一般先要进行软硬件划分,将设计基本分为两部分:
芯片硬件设计和软件协同设计。
芯片硬件设计包括:
1.功能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产品的应用场合,设定一些诸如功能、操作速度、接口规格、
环境温度及消耗功率等规格,以做为将来电路设计时的依据。更可进一步规划
软件模块及硬件模块该如何划分,哪些功能该整合于SOC内,哪些功能可以
设计在电路板上。
2.设计描述和行为级验证供能设计完成后,可以依据功能将SOC划分
为若干功能模块,并决定实现这些功能将要使用的IP核。此阶段将接影响了
SOC内部的架构及各模块间互动的讯号,及未来产品的可靠性。决定模块之
后,可以用VHDL或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各模块的设计。接着,利用
VHDL或Verilog的电路仿真器,对设计进行功能验证(functionsimulation,或
行为验证behavioralsimulation)。注意,这种功能仿真没有考虑电路实际的延
迟,但无法获得精确的结果。
3.逻辑综合确定设计描述正确后,可以使用逻辑综合工具(synthesizer)进
行综合。综合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逻辑器件库(logiccelllibrary),作为合成
逻辑电路时的参考依据。
❸ 集成电路的设计要求
性价比要高,要高度可靠。
❹ 集成电路工作有什么要求,需求掌握那些知识
需要掌握电路分析,数模电,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原理
❺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比学习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简单的多,你只要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性质、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特性、负反馈的概念,就可以开始学习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主要是运放的基本性质与电路;掌握2进制、16进制、与、或、非等基本的逻辑概念与运算法则,你就踏入数字集成电路的大门了。初学者学习电子电路最重要的是不要纠缠在弄懂原理上,记住基本电路和器件的特性才是应用的关键,随着知识的积累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要创造条件动手搭建电路,只有动手实验,才能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我始终强调一点:工科是实践的学科,纸上谈兵无用。
❻ 集成电路的连接一般要考虑哪些条件
一般考虑以下问题:
1、电源,前后电源和地的要求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要提供不同的供电电路,或者用磁珠、光耦之类做隔离。如果电源要求高,还得加退耦滤波电容。有些电路还要求前后级共地。
2、输入输出电压特性:这个最要紧,也最基本。看一下前级输出的电压范围是否在后级输入的允许范围内。如果不在,还得做必要的转换或调整,有时候遇到输出为集电极开路(或漏级开路)的,还得加上拉或者下拉电阻。有些则是要在前级输出后加稳压管限幅,有些则是在后级输入端加二极管钳位,具体要看情况。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TTL输出+CMOS输入。
3、输入输出电流特性:主要考虑前级的驱动能力是否能带动后级,同时不能过大(防止烧毁后级的输入端)。典型的案例有:数字电路的扇入扇出能力计算。
4、输入输出阻抗特性:一般来说,输出阻抗越小越好,输入阻抗则是越大越好,如果前后阻抗不匹配,则会出现无谓损耗。必要时前后级之间还得加缓冲放大器或者阻抗转换电路。
5、输入输出频率特性:前级输出的频率范围应当是后级可以接受的,否则就得更换后级芯片。
❼ 关于集成电路设计对数学的要求
这个要看你做哪方面工作了。
和你现在具体学的数学课不能直接挂钩。
做数字,逻辑思维要好,并且对系统要有一定的了解。
做模拟会有很多运算,不过模型大多不是自己设计的,只拿来用。
不过呢不管做什么,有些很重要的基础数学知识比如傅立叶,复数这些一定要掌握透彻!!
个人感觉电路设计,到最后数学思维才是最重要的,数学NB真的很占便宜。因为电路系统说白了就是数学模型、建立在数学上的系统。这些物理效应最后都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了。
所以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这样的基础数学课一定要学好,可以说全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后面还可能会学习数值分析,小波计算,工程优化,非线性系统这些,其实都是数学。
包括做器件做材料的,真心是玩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