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路基础,要详细过程及答案,急用,谢谢。
220福
Ⅱ 大学里《电路原理》、《电路基础》课程各有什么区别应先学那本书请推荐一下具体书籍。谢谢!
应该先学《电路基础》在学《电路原理》。
一、两本书的所包含概念不同:
1、《电路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线性电阻网络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互感电路与谐振电路,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2、线性动态网络时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双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磁路。附录包括网络图论和矩阵形式网络方程,OrCAD/PSpice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3、电路基础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互感电路及理想变压器,非正弦周期性信号电路,瞬态电路等
二、两本书的所包含知识点不同:
1、电路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
2、电路基础内容是,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等。
(2)电路基础日本扩展阅读:
电路的概念- -电路是指由实际元器件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电路的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
电源是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向电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是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在电路中接受电能的设备;中间环节是电源和负载之间不可缺少的连接、控制和保护部件统称为中间环节,如导线、开关及各种继电器等。
电路的功能- -电力系统中的电路可对电能进行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中的电路可对电信号进行传递、变换、储存和处理。
电路模型- -在电路分析中,为了方便于对实际电气装置的分析研究,通常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对实际电路采用模型化处理,即用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近似的代替实际的器件,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
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电路元件是实际电路器件的理想化和近似,其电特性唯一、精确,可定量分析和计算。
理想电路元件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大类,无源二端元件包括电阻元件(只具耗能的电特性)、电感元件(只具有存储磁能的电特性)。
电容元件(只具有存储电能的电特性);有源二端元件包括理想电压源(输出电压恒定,输出电流由它和负载共同决定)、理想电流源(输出电流恒定,两端电压由它和负载共同决定)。
Ⅲ 求西电出版社的那本电路基础第三版的PDF,我要PDF!
我这里有一份电子版电路基础 需要的话回复我传你一份
书目介绍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互感电路及理想变压器,非正弦周期性信号电路,瞬态电路等。
Ⅳ 电路基础 详细解析
解:Us(相量)=10/√2∠0° V,则U2(相量)=U2∠-30° V。
因为:|版U1(相量)|=2|U2(相量)|,即U1=2U2。(有权效值)。
相量图如下图:
根据正弦定理:U1/sin30°=U2/sinα,所以sinα=sin30°/2=1/4,α=14.48°。
所以:∠OU2Us=180°-30°-14.48°=135.52°,cos135.52°=-0.7135。
根据余弦定理:Us²=U1²+U2²-2U1U2cos135.52°=4U2²+U2²-4U2²×(-0.7135)=7.854U2²=(10/√2)²=50。
所以:U2²=50/7.854=6.3662,U2=2.5238(V)。
所以:u2(t)=2.5238×√2sin(3t-30°)=3.57sin(3t-30°) V。
Ⅳ 推荐电路基础 经典教材
推荐你使用电子科技大学 胡翔骏老师写的《电路分析》,内容很全面,并且内配有学习光盘,容光盘里是老师做的与课本相关的实验,并且光盘中还有配套课件,及计算机模拟的相关软件及说明。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电路分析教材。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著我也看过,但是感觉还是《电路分析》 胡翔骏写的更有结构,推到也严密一些。关键是有配套光盘,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我是跨专业考研的,也没接触过电路的东西,就是看的这本书,感觉真的很好,向楼主推荐。
Ⅵ 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的区别
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看主要看教材选用,有些教材会比较专业,有些会比较容易,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也是这样
Ⅶ 想学电子电路基础,求推荐几本书
学习好书本上的基础,就已经可以说打好基础了,其他初级人员学习的电子书籍,只不过回是课本更深一些答层次,或者具体点的运用方面的实列。
可以看下基础电工学,简明无线电电路,
其实也可以看一下电子报,无线电之类杂志,选择普通课件,实际制作电子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