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pi调节器原理
比例-积分控制器。P-I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就发生作用即调节控制输出,使被控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偏差减小的速度取决于比例系数Kp , Kp越大偏差减小的越快,但是很容易引起振荡,尤其是在迟滞环节比较大的情况下,Kp减小,发生振荡的可能性减小但是调节速度变慢。但单纯的比例控制存在稳态误差不能消除的缺点。这里就需要积分控制。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实质就是对偏差累积进行控制,直至偏差为零。积分控制作用始终施加指向给定值的作用力,有利于消除静差,其效果不仅与偏差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偏差持续的时间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把偏差积累起来,一起算总帐。
PI控制的特点(类似于滞后校正)
1、提高系统的型别,改善系统的稳态误差;
2、增加了系统的杭高频干扰的能力;
3、增加了相位滞后;
4、降低了系统的频宽,调节时间增大;
❷ 怎样用硬件电路搭一个pi调节器
要用三个运放,至于效果怎样本人未测试过,我是根据理论设计出来的。
电阻电容参数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电路比较简单,传递函数自己分析,本人就不分析了,不过如果能够程序实现,建议还是用程序。
❸ 如何用pi调节器实现对母线电压的恒压控制
(1) 根据电压源换流器 VSC 的电路结构及其在 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电流。
(2) 梳理了几种工程中实用的 PI 参数整定方法,这些方法较之理论计算。
(3) 通过系统仿真,对通过理论计算和工程经验整定出的 PI 参数合理性 进行验证。
❹ 求PD、PI、PID控制器电路图
我有个朋友是搞这些控制器开发的,但资料都是公司保密的,非常不好弄。
❺ 1. 根据PI、PD、PID三种控制器的优缺点,说明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一、PI,PD,PID系统的适用范围,不同的控制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控制系统,对于PID策略,用户也可仅使用其中一部分功能或所有参数来控制不同的系统,例如可以使用PD调节器来调节大滞后环节。
二、PI、PD、PID优缺点:
1、PI调节器,兼顾快速性,减小或消除静差(I调节器无调节静差)
2、PD调节器,调节偏差快速变化时使调解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强化调节,有调节静差,适用于大滞后环节
3、PID调节器,兼顾PD调节器快速性,结合I调节器的无静差特点,达到比较高的调节质量,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调节器,像电源中因为不能过压所以不会有D,都是PI调节器。
(5)pi调节器电路扩展阅读:
比例调节作用: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了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积分调节作用:使系统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误差度。因为有误差,积分调节就进行,直至无差,积分调节停止,积分调节输出一常值。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Ti越小,积分作用就越强。反之Ti大则积分作用弱,加入积分调节可使系统稳定性下降,动态响应变慢。积分作用常与另两种调节规律结合,组成PI调节器或PID调节器。
简单说来,PI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
1.比例环节 即时成比例的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通常随着值的加大,闭环系统的超调量加大,系统响应速度加快,但是当增加到一定程度,系统会变得不稳定。
2.积分环节 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型别)。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常数,积分常数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越强。闭环系统的超调量越小,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
总的来说,在控制工程实践中,PI控制器主要是用来改善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
❻ PI控制器电路图
这个是积分电路, p其实就是一个比例控制, 也就是想要得到不同的p控制,可以再电容c旁边再串接一个电阻。
这就是简易的pi控制电路。
❼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这个电路工作的具体过程,应该是交流PI调节器吧,电流给定和电流反馈都是正弦交流。
第一级是加法器形式的反向放大电路,以给定电流和反馈电流之和作为运放AR1反相端的输入信号,R1、R2是给定电流这一路信号的输入电阻,R3、R4是反馈电流这一路信号的输入电阻,R6是输出反馈电阻,R6和(R1+R2)、(R3+R4)构成了第一级放大电路的比例电阻决定其电压增益,C1、C2是交流滤波电容,对输入信号中的交流成分进行衰减,C4是交流负反馈反馈电容,对交流成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第二级是普通的反向放大电路,把第一级的输出再反相一次,实现最初输入信号的同相输出,R9和RP2构成比例电阻决定第二级的电压增益,R10接地给第二级提供0V的基准电压(也可以不要R10,将运放AR2的同相输入端直接接地)。
R7、R8、RP1,RP3是用于共模电压调整,能够消除运放的零位误差。D1、D2起钳位保护作用,防止输入信号幅度过大而损坏运放。
❽ PI、PID控制器电路图
p 比例
i积分
d微分
可以自用分立件做
也可以用plc做
单片机也可以
scad也能做
是一种用硬件和软件都能实现的算法
http://ke..com/link?url=-AbuJ59YLdI9LE8FnFvOY
❾ pi调节器与i调节器在电路中有何差异
区别如下: 1、P就是比例调节,通俗来讲就是放大或者缩小误差值;I是积分调节,形象来讲叫反复调节,可以理解成多个P的代数和,所以I有消除余差作用,没有I的系统是没有精度的,比较粗糙的,但只有P的系统响应快,没有震荡,那个地方用P或者用PI,要根据不同控制系统来具体确定的。 2、PI调节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将偏差的比例(P)和积分(I)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比例调节作用: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了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P就是比例调节,通俗来讲就是放大或者缩小误差值;I是积分调节,形象来讲叫反复调节,可以理解成多个P的代数和,所以I有消除余差作用,没有I的系统是没有精度的,比较粗糙的,但只有P的系统响应快,没有震荡,那个地方用P或者用PI,要根据不同控制系统来具体确定的。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