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气原理图的操作步骤
1.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
2.图中所有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3、布局。
4.文字符号标注。
5.图形符号表示要点:未通电或无外力状态。
6.线条交叉及图形方向。
7.图区和索引。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⑵ 电气原理图中:QM是代表着什么电器
QM代表电动机保护开关。常见的符号还有:
1、KM表示中间继电器;
2、AAT表示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3、AC表示交流电;
4、DC表示直流电;
5、FU表示熔断器;
6、G表示发电机;
7、M表示电动机;
8、HG表示绿灯。
(2)电路索引扩展阅读:
操作步骤
1、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
2、图中所有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3、布局。
4、文字符号标注。
5、图形符号表示要点:未通电或无外力状态。
6、线条交叉及图形方向。
7、图区和索引。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技术参数:
1、图形和文字符号
2、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国家标准
3、图形符号基本上是统一的国家标准
4、应按GB4728-85、GBTl59-87、GB6988-86等规定的标准绘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气原理图
⑶ 电气原理图符号位置的索引
在比较复杂的电气原理图中,继电器接触器线圈文字符号的下方要标注其触头位置索引,而其触头文字符号的下方要标注其线圈位置,索引符号位置的索引用图号页次河图区号的组合索引法表示。
⑷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的目录
1 绪论
1.1信号
1.2信号的频谱
1.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4放大电路模型
1.5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小结
习题
2 运算放大器
2.1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2.2理想运算放大器
2.3基本线性运放电路
2.3.1同相放大电路
2.3.2反相放大电路
2.4同相输入和反相输入放大电路的其他应用
2.4.1求差电路
2.4.2仪用放大器
2.4.3求和电路
2.4.4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2.5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3.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3.1.1半导体材料
3.1.2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3.1.3本征半导体、空穴及其导电作用
3.1.4杂质半导体
3.2PN结的形成及特性
3.2.1载流子的漂移与扩散
3.2.2PN结的形成
3.2.3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2.4PN结的反向击穿
3.2.5PN结的电容效应
3.3二极管
3.3.1二极管的结构
3.3.2二极管的V-I特性
3.3.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3.4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3.4.1简单二极管电路的图解分析方法
3.4.2二极管电路的简化模型分析方法
3.5特殊二极管
3.5.1齐纳二极管
3.5.2变容二极管
3.5.3肖特基二极管(SBD)
3.5.4光电子器件
3.6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4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4.1 BJT
4.1.1 BJT的结构简介
4.1.2 放大状态下BJT的工作原理
4.1.3 BJT的V-T特性曲线
4.1.4 BJT的主要参数
4.1.5 温度对BJT参数及特性的影响
4.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4.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3.1 图解分析法
4.3.2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4.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4.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4.4.2 射极偏置电路
4.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4.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4.5.2 共基电极放大电路
4.6 组合放大电路
4.6.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4.6.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4.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7.1 单时间常数RC电路的频率响应
4.7.2 BJT的高频小信号模型及频率参数
4.7.3 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7.4 单级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4.7.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8 单级放大电路的瞬态响应
4.9 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
5.1.1 N沟道增强型MOSFET
5.1.2 N沟道耗尽型MOSFET
5.1.3 P沟道MOSFET
5.1.4 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5.1.5 MOSFET的主要参数
5.2 MOSFET放大电路
5.2.1 MOSFET放大电路
*5.2.2 带PMOS负载的NMOS放大电路(CMOS共源放大电路)
5.3 结型场效应管(JFEP)
5.3.1 JEE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3.2 JFET的特性曲线及参数
5.3.3 JFE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5.4 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
5.5 各种放大器件电路性能比较
5.5.1 各种FET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5.5.2 各种放大器件电路性能比较
5.6 SPICE仿真例题
6 模拟集成电路
6.1 模拟集成电路中的直流偏置技术
6.1.1 BJT电流源电流
6.1.2 FET电流源
6.2 差分式放大电路
6.2.1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一般结构
6.2.2 射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
6.2.3 源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
6.3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
6.4 集成电路运算
6.4.1.CNOS MC14573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6.4.2 BJTLM741集成运算放大器
6.5 实际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和对应用电路的影响
6.5.1 实际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6.5.2 集成运放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6.6 变跨导式模拟乘法器
6.6.1 变跨导式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6.6.2 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6.7 放大电路中的噪声
6.7.1 放大电路中的噪声
6.7.2 放大电路中的干扰
6.7.3 低噪声放大电路举例
6.8 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7 反馈放大电路
7.1 反馈的基本类型和分类
7.1.1 什么是反馈
7.1.2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7.1.3 正反馈与负反馈
7.1.4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7.1.5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
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7.2.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7.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7.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7.4.1 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7.4.2 减小线性失真
7.4.3 抑制负反馈内噪声
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7.5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
7.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
7.6.1 设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步骤
7.6.2 设计举例
7.7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7.7.1 频率响应的一般表达式
7.7.2 增益-带宽积
7.8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7.8.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震荡性及稳定工作的条件
*7.8.2 频率补偿
7.9 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8 功率放大电路
8.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8.2 射极输出器——甲类放大的实例
8.3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8.3.1 电路组成
8.3.2 分析计算
8.3.3 功率BJT的选择
8.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4.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8.4.2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8.5 集成功率放大器
8.5.1 功率器件的散热与功率BJT的二次击穿问题
8.5.2 功率VMOSFET和DMOSFET
8.5.3 以MOS功率管作输出极的甲乙类功率放大器
8.5.4 BJT集成功率放大器举例
8.6 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9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9.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9.2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
9.3 高阶有源滤波电路
9.3.1 有源低通滤波电路
9.3.2 有源高通滤波电路
9.3.3 有源带通滤波电路
9.3.4 二阶有源带阻率电路
*9.4 开关电容滤波器
9.5 正弦波振荡电路
9.6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9.7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9.7.1 LC选频放大电路
9.7.2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9.7.3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9.7.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9.8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
9.8.1 电压比较器
9.8.2 方波产生器
9.8.3 锯齿波产生电路
9.9 SPICE 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10 直流稳压电源
10.1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10.1.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0.1.2 滤波电路
*10.1.3 备压整流电路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10.2.1 稳压电源的质量指标
10.2.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10.2.3 三端集成稳压器
10.2.4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10.3 开关式稳压电路
10.3.1 开关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10.3.2 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型电源
10.4 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11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11.1 电子电路SPICE程序辅助分析
11.2 电子电路SPICE程序辅助设计
附录A PSPICE/SPICE软件简介
A.1 PSpice A/D 仿真功能简介
A.2 Capture 中的电路描述
A.3 Capture/PSpice A/D 集成环境
A.4 PSpice A/D 中的有关规定
附录B 电路理论简明复习
B.1 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B.2 叠加原理
B.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B.3.1 戴维宁定理
B.3.2 诺顿定理
B.4 密勒定理
附录C 电阻的彩色编码和标称阻值
参考文献
索引(汉英对照)
部分习题答案
⑸ 常用电路模块分析与设计指导的书籍目录
第1章 信号放大与电子开关单元
1.1 阻容式低频放大电路
1.1.1 三极管低频放大器
1.1.2 场效应管低频放大器
1.2 调谐式高频放大电路
1.2.1 三极管调谐式高频放大器
1.2.2 双栅场效应管调谐式高频放大器
1.2.3 集成滤波器在调谐式放大器中的应用
1.3 放大电路
1.3.1 三极管视频放大器
1.3.2 利用MAX4100设计的宽带高频放大器
1.4 电子开关电路
1.5 集成模拟乘法器
1.5.1 模拟乘法器原理
1.5.2 MC1596组成调幅电路
1.5.3 MC1596构成的混频器
1.5.4 MC1596构成的同步检波器
1.5.5 AD834构成的AGC电路
第2章 集成运算电路
2.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与等效模型
2.1.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
2.1.2 运算放大器的低频等效模型
2.2 比例放大电路
2.2.1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2.2.2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2.2.3 差动比例放大电路
2.3 加减运算电路
2.3.1 反相求和电路
2.3.2 双运放加减运算电路
2.4 仪用放大器
2.5 程控增益放大电路
2.6 自动增益控制(AGC)放大电路
2.7 积分与微分电路
2.7.1 积分电路
2.7.2 微分电路
2.8 电压比较器
2.8.1 四比较器LM339
2.8.2 简单电压比较器
2.8.3 具有限幅作用的比较器
2.8.4 滞回比较器
2.8.5 窗口比较器
2.9 U-I与I-U变换电路
2.9.1 U-I变换器
2.9.2 电流放大器
2.9.3 I-U变换器
2.10 有源滤波器
2.10.1 低通有源滤波器
2.10.2 高通有源滤波器
2.10.3 50Hz陷波器
2.11 集成模拟滤波器
2.12 运算放大器的其他应用
2.12.1 峰值保持电路
2.12.2 全波整流电路
2.13 运算放大器的供电
2.14 运算放大器的选型与使用技巧
2.14.1 运放的选用
2.14.2 运算放大器使用技巧
2.14.3 运放电路的调试
第3章 信号产生与变换单元
3.1 文氏桥振荡器
3.2 三点式正弦波LC振荡电路
3.3 晶体振荡器
3.4 用一只电阻编程的宽带振荡器
3.5 压控振荡器(VCO)
3.5.1 三极管压控振荡器
3.5.2 由MC1648组成的压控振荡器
3.5.3 利用MAX2606设计的压控振荡器
3.6 关于高频电路中电感的计算与制作
3.6.1 单层空心线圈的计算公式
3.6.2 单层磁芯线圈的计算
3.7 函数信号发生器
3.7.1 运放构成的方波发生器
3.7.2 运放构成的矩形波(脉冲)发生器
3.7.3 555构成的矩形波(脉冲)发生器
3.7.4 三角波发生器
3.7.5 锯齿波发生器
3.7.6 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MAX038
3.8 信号整形电路
3.9 锁相环
3.9.1 关于频率合成技术
3.9.2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3.9.3 关于锁相环中的环路滤波器
3.9.4 低频锁相环NE567的应用
3.9.5 MC145151单片PLL设计的可编程频率合成器
3.9.6 MC145152单片PLL设计的可编程频率合成器
3.9.7 以TLC2932为核心组成的锁相环
3.10 DDS信号发生电路
3.10.1 DDS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3.10.2 DDS信号发生器设计范例
第4章 信号量化、采集与恢复单元
4.1 抽样定理与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4.2 D/A转换器
4.2.1 D/A转换器的种类与性能指标
4.2.2 D/A转换器的基本结构
4.3 低速低精度D/A转换器DAC0832
4.3.1 DAC0832的功能描述
4.3.2 DAC0832的基本组成和数模转换关系
4.3.3 DAC0832与单片机的接口
4.4 A/D转换器
4.4.1 A/D转换器种类与性能指标
4.4.2 A/D转换器的基本方案
4.5 低速高精度A/D转换器ICL7109
4.5.1 ICL7109的功能描述
4.5.2 ICL7109与单片机接口
4.6 中速低精度A/D转换器ADC0804
4.6.1 ADC0804的功能描述
4.6.2 DAC0804与单片机接口
4.7 中速多通道高精度A/D转换器MAX125
4.7.1 MAX125的功能描述
4.7.2 MAX125与单片机接口
4.8 中速低精度多通道串行接口A/D转换器TLC0832
4.9 A/D、D/A芯片的选型与编程技巧
4.9.1 A/D、D/A芯片的选型
4.9.2 数字信号的模拟化及数字数据表的产生
4.10 A/D、D/A辅助电路
4.10.1 时钟电路
4.10.2 采样保持电路
4.10.3 模拟多路器电路
4.10.4 基准电压源电路
4.10.5 负电压发生器电路
第5章 功率放大单元
5.1 概述
5.2 变压器推挽式功放
5.3 OCL功放
5.4 OTL功放
5.5 BTL功放
5.6 集成音频功放
5.6.1 LM386集成功放的应用
5.6.2 “傻瓜”集成功放
5.6.3 TDA2007A集成功放的应用
5.6.4 TDA1521A集成功放的应用
5.6.5 TDA2822集成功放的应用
5.6.6 用TDA7294设计的大功率功放
5.7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5.8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5.8.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5.8.2 关于高频功率放大器中的匹配网络
5.8.3 匹配网络计算举例
5.9 功率放大器设计、制作与调试的若干考虑
第6章 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单元
6.1 阻性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
6.1.1 电压驱动方式
6.1.2 电流驱动方式
6.1.3 振荡器驱动方式
6.2 容性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
6.3 感性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
6.4 电压输出型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
6.5 电流输出型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
6.6 传感器应用实例
6.6.1 AD590温度传感器应用实例
6.6.2 电阻应变片应用实例
6.6.3 光电二极管应用实例
6.6.4 数字传感器应用实例
6.7 GPS模块传感器
6.8 传感器的标定技巧
6.8.1 实场(地)标定法
6.8.2 模拟替代法
6.8.3 标定技巧
第7章 基本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7.1 基本逻辑单元电路
7.1.1 门电路
7.1.2 触发器
7.1.3 用于脉冲整形的触发器
7.2 编码与译码电路
7.2.1 编码器
7.2.2 译码器
7.3 锁存器与总线驱动电路
7.3.1 锁存器
7.3.2 总线驱动器
7.4 计数与时钟电路
7.4.1 二进制计数器
7.4.2 十进制计数器
7.4.3 任意进制计数器
7.4.4 分频器
7.4.5 集成时钟芯片DS1302
第8章 信息无线传输单元
8.1 信息无线传输概述
8.2 无线信息的发送原理
8.3 简单调频发射机
8.4 MAX2606实现调频发射
8.5 MC2833芯片组成的调频发射机
8.6 无线信息的接收
8.7 接收机前端变频信号处理芯片NE602的应用
8.8 利用电视机高频头设计的二次变频调频接收机
8.9 MC3362组成的调频接收机
第9章 无线遥控单元
9.1 遥控电路的组成
9.2 多路无线遥控中的编码/解码
9.3 超声波遥控发射/接收电路
9.4 红外遥控接收电路CX20106及其应用
9.5 VD5026/VD5027编码/解码芯片在多路遥控中的应用
9.5.1 VD5026/VD5027芯片说明
9.5.2 VD5026/VD5027四路编码遥控电路
9.5.3 其他编码/解码芯片
9.6 遥控通道的扩展
9.7 无线发射/接收头在遥控电路中的应用
9.7.1 超温检测无线报警电路
9.7.2 15路热释电红外无线探测报警系统
第10章 语音电路单元
10.1 语音IC概述
10.2 音乐IC
10.3 ISD1800系列语音IC
10.4 PM50系列语音IC
10.5 PM50系列语音IC的开发
10.5.1 并行控制模式(PM50 Standard)
10.5.2 串行控制模式(PM50 Serial)
10.5.3 智能模式(PM50 Power)
10.5.4 其他编辑模式
10.6 语音识别IC
第11章 自动控制技术单元
11.1 概述
11.2 具有上下限的温度自动控制器
11.3 水位自动控制电路
11.4 时间自动控制电路
第12章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12.1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入门
12.2 电子电路设计
12.2.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2.2.2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12.2.3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
12.3 电子电路制作
12.3.1 电子工程师必须重视电子电路制作工艺
12.3.2 PCB排版设计及元件布局
12.3.3 PCB设计的接地问题
12.3.4 手工制作PCB
12.3.5 元器件的测试与筛选
12.3.6 焊接工艺
12.3.7 装配工艺
12.3.8 关于机壳的设计与制作
12.4 装配中的防电磁干扰与屏蔽技术
12.4.1 装配中的电磁干扰防护
12.4.2 电子线路中的屏蔽技术
12.5 电子电路的调试
12.5.1 电子电路调试的步骤
12.5.2 电子电路调试的若干问题
12.6 电子电路的故障检测
12.6.1 排除故障的常用方法
12.6.2 正确处理排除故障时的几个关系
附录A 74系列芯片型号及功能
附录B 74系列芯片按功能索引
附录C 4000系列芯片及其对应关系
附录D 4000系列芯片按功能索引
附录E 二极管参数汇总
附录F 三极管参数汇总
附录G 场效应管参数汇总
附录H 常用三极管性能参数表
附录I 常用运算放大器性能参数表
附录J 常用敏感电阻
参考文献
⑹ 求教……什么是电路分区图室内设计方向的!有CAD截图更好……谢谢
一、 成品房的装修范围: 厨房墙顶地饰面、橱柜及厨房电器(不含冰箱)安装到位 。 卫生间墙顶地饰面、包含洁具及五金挂件安装到位 。 阳台地面 。 厅房墙面、天花抹平并饰面乳胶漆 。 厅房地面玻化砖或强化木地板铺地 。 成品房模压门及门套、门锁五金安装。 所有窗户安装石材窗台板。 厅房及厨卫、阳台灯具的安装 。 所有水、电线路安装到位 。 二、 单元户内施工图图纸目录 1. 封面 2. 设计说明 3. 图纸目录 4. 户型平面布置图 5. 户型天花布置图 6. 户型电路图 7. 阳台地面铺砖图 8. 阳台给排水布置图 9. 厨房放大平面图 10. 厨房地面铺砖图 11. 厨房天花灯位图 12. 厨房A.B.C.D立面图 13. 厨房A.B.C.D立面铺砖图 14. 厨房电路图 15. 厨房给排水布置图 16. 卫生间放大平面图 17. 卫生间地面铺砖图 18. 卫生间天花灯位图 19. 卫生间A.B.C.D立面图 20. 卫生间A.B.C.D立面铺砖图 21. 卫生间电路图 22. 卫生间给排水布置图 23. 窗台板大样 24. 房门及门套安装大样图 25. 门槛石或挡水石施工大样图 三、 图纸深度要求: 1. 设计说明: 整套图纸的概括说明及设计原则的阐述; 整个室内材料部品的阐述; 对于没有具体图纸的部位进行统一的注释(如厅房的立面做法、工艺要求等); 设计说明中可包括电气和水系统部分的说明; 2. 总平面图: 家具按1:1比例合理摆放,并加以注释; 标明每个功能区域及地面材质; 户型轴线尺寸清晰; 立面索引明确清晰; 3. 天花平面: 标明吊顶材料及做法; 灯具注释,或用图例说明; 灯具的定位尺寸及灯具大小、型号注释; 4. 厨卫立面图: 墙面的铺砖方式或铺砖原则的注释; 开关插座的定位尺寸及定位原则说明; 橱柜、洁具的摆放尺寸以及相关五金挂件的安置尺寸; 厨房电器的摆放位置; 整体橱柜的样式; 橱柜大样图; 表明所有材料的材质及规格尺寸(包括玻璃的类型厚度、砖的类型和尺寸、镜子的样式、镜前灯的位置等) 。 5. 电路图: 标明插座的规格和数量,必要时可另附电路设计施工说明; 在墙面铺砖图上,将开关插座与瓷砖的结合方式表明清晰,避免开关插座位于单块瓷砖的中间; 6. 水路图: 厨卫所有下水的具体位置的定位尺寸应清晰明了; 针对不同的下水和地漏的管径应有说明; 下水管与完成墙面的距离尺寸应有注明;特别是座便下水位置的确定; 冷热水的进水管定位可用文字说明高度,平面上应有明确的尺寸定位; 7. 大样图: 详细交待施工工艺和做法; 对石材的品种、色泽、规格、倒边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 对卫生间瓷砖碰角方式应有注明; 厨卫立管包管方式应有注明; 所有室内阴、阳角的处理方式应有说明; 四、交楼标准细则 (一) 厨房 设计原则 1. 注意洗槽、炉台及切菜台的位置,最好呈90度的方位摆放。 2. 炉台不能正对洗槽。 3. 炉台尽可能远离冰箱位,整体橱柜至少预留750mm宽的冰箱位。 4. 带功能阳台的厨房,应将煤气表移至功能阳台,尽量不要占用室内空间。 5. 煤气报警系统可安制在炉台以下的橱柜中(吸顶式报警器除外) 。 6. 洗槽尽量朝向窗户 。 7. 厨房吸顶灯的安放位于除去吊柜所占空间平面的正中心。 8. 根据实际需要可在洗槽正上方安制一盏筒灯。 9. 厨房房门最小宽度为800mm。 10. 吊顶标高不得低于窗户上沿口。标高不得低于2300mm。 材料部品要求 1. 地面:防滑地砖、常规尺寸:300x300mm。 2. 墙面:墙砖或无缝砖、浅色。常规尺寸:200x300mm、330x550mm。 3. 天花吊顶:条形铝扣板或方形铝扣板、白色 。 4. 成品烟道 。 5. 挡水石 。 6. 整体厨柜 。 n 橱柜:吊柜、地柜、人造大理石台面、调味拉栏(1个) 。 n 双缸洗碗槽(含洗菜蓝) 。 n 摆式菜盆龙头 。 n 不锈钢挂杆(1套) 。 n 皂液器 。 7. 电器(配送) n 抽油烟机 n 煤气灶 n 排气扇 n 燃气热水器 n 微波炉 n 消毒柜(或洗碗机) 设备要求 1. 电路设备: n 整个厨房的插座不得少于9个,对应每个电器的位置,备用插座至少两个; n 油烟机、微波炉、炉灶、热水器、消毒柜或洗碗机的插座应隐藏在橱柜中; n 在炉台上方布置1组多用插座,供油烟机用; n 在切菜台上方及其它位置均匀布置2组五孔插座。 n 插座底边距地均为1.2m(或根据墙砖大小调整)。 n 开关设置在入口处,与门的开启方向同边,一组照明开关,一组排风扇开关。其中将吸顶灯与筒灯分开控制。 2 . 水路设备: n 洗槽位置设下水管一个 ; n 靠近洗槽附近地面设地漏一个 ; n 如送洗碗机则需另加一个下水管 ; n 冷热水管接到洗槽位 。 (二) 卫生间 1. 公共卫生间 设计原则 标准卫生间平面布置示意 1. 注意干湿区域的分区,洗衣机尽量能有单独的空间。 2. 卫生间房门宽度最小750mm,设计时注意另外留出至少50mm门套的距离,并且开门的方向朝向洗手台及银镜。 3. 每种洁具的使用功能空间大小见上图。 4. 窗户的位置应避开淋浴屏或淋浴房,不能让淋浴屏将窗户分割。 5. 卫生间内立管安制应尽量贴墙角,包管完成面尺寸应在230x230mm左右,误差不超过50mm。 6. 卫生间采用电热水器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将热水器置于天花吊顶内。 7. 卫生间放水涂料的涂刷原则: a.防水涂料必须由地面上墙1.2m以上。 b.淋浴位置三面墙的防水必须由地面上墙1.8m以上。 c.安装淋浴屏时,应用玻璃胶将打过螺丝的地方封涂起来。 d.五金挂件的安装时,应注意将打螺丝的部位进行局部防水处理。 材料部品要求 1.墙面:墙砖、浅色 2.地面:防滑地砖、浅灰色 3.天花吊顶:条形铝扣板或方形铝扣板、白色 4.面盆:陶瓷柱盆 5.淋浴:钢化玻璃淋浴屏风 6.座便器:喷射虹吸式连体 / 分体座便器 7.浴霸(含排气扇) 8.五金配件:a、厕纸盒(1个) b、毛巾杆(2套) c、毛巾钩(1套) d、玻璃置物架(1套) e、玻璃置物角架(1套) d、马桶刷(一套) 9. 成品镜(含镜前灯) 10. 龙头:a、面盆龙头 b、淋浴龙头及花洒 c、座便进水球阀 d、洗衣机龙头 设备要求 1. 电路设备: n 插座不少于三组,分别为洗衣机一组;吹风机一组;热水器一组,其中热水器插座安装在距地面1.8m以上的位置;吹风机插座放在银镜两侧的位置。 n 插座底边距地1.4m。(安装位置可参考附图,并根据墙砖大小适当调整高度) 。 n 开关设置在入口处,与门的开启方向同边,一组控制浴霸及照明,一组控制镜前灯。靠近淋浴位置的插座应使用防溅型插座。 n 浴霸的位置安制在淋浴屏外150mm左右处,或与镜前灯保持相应的距离,已满足不同的照明需求。 n 电话机插座底边距地1.4m。尽量放置在座便和淋浴都能方面拿到的位置。 2. 水路设备: n 下水管的位置根据洁具的位置定位,标明尺寸。 n 冷热水进水管接到洗手盆和淋浴位置,座便、洗衣机位置只留冷水进水管。 n 座便下水采用?110PPR管,管心距完成墙边距离不少于300mm。 2.主卧卫生间 基本要求同公共卫生间,只是材料部品方面将淋浴隔断改为浴缸,并配浴帘杆。且主卫可不予考虑洗衣机的使用。 (三) 厅房 材料部品要求 1. 入户门(门锁、猫眼、门铃) ; 2. 房门:实木成品门 (规格:1900mm X 850mm); 3. 室内照明系统(灯具、面板、插座、线路等) ; 灯具:厨卫节能灯盘 ; 厅房吸顶灯 ; 阳台吸顶灯 ; 4. 强电分配原则: n 住户配电箱的位置不能安放在客厅或餐厅的主要墙面上,如有玄关的户型,安放在玄关的侧面墙壁上;如没有玄关的户型,应尽量安放在大门的上方或大门附近的墙面上。 n 住户配电箱内的电源总开关应采用两极开关,总开关容量选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避免出现与分开关同时跳闸的现象; n 一般家庭住宅至少应有照明、电脑、空调、厨房、卫生间及其他普通插座等6个回路,或者也可增设1~2个回路(照明、空调也可设两个回路); n 一台制冷量较大的柜式空调器放在客厅,壁挂式空调器放在卧室,若同时使用,负荷可超过4kW,所以也可用两回路供电,将空调柜机单独分一回路。 n 住宅空调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置; n 每套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 n 为了防止其他家用电器影响电脑供电,则必须把计算机另设一个回路; n 住户配电箱内供电系统图如图1所示: 5. 弱电系统分配原则: n 有线―每户至少2个信息点(客厅、主卧) 。 n 电话―每户2个信息点(三房以上户型至少4个点:客厅、主卧、次卧、主卫) 。 n 宽带―每户1个信息点(三房以上户型至少2个点:卧室) 。 6. 窗台板:中国黑、啡网纹、爵士白 。 7. 门槛石:黑白根、流沙石、啡网纹 。 8. 墙面:建议使用有色乳胶漆。如:浅黄色。 品牌可选用ICI、、多乐士、立邦漆等。 各功能房间设备要求 1. 客厅电路设备 n 强、弱电线总闸设置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两线盒不能放置在同一面墙上,且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300mm。 n 整个客厅强电插座数量至少7-9组,主要的家用电器有音响(扩音机、VCD机、混响机)、落地灯、台灯、电话、电视、空调等。 n 彩电、音响3组二孔插座。 n 空调1组三孔插座。 n 沙发、边几部位需设置一个电话位,两边至少各1组多用插座(用于落地灯、台灯等) n 其他墙面视情况设置1-2组插座位备用。 n 客厅插座底边距地高度一般为300mm,电视柜区域的插座高度可适当放宽到500mm(即电视柜台面上) n 小于20m2的客厅,空调机一般采用壁挂式,其插座底边距地为1.8m;如客厅大于20m2,采用柜机插座高度为1.0m。 n 客厅吸顶灯具的线路应分为至少两股回路,开关分别开启。同时大门入口处的开关在离卧室区域较近的位置设置成双控线,便于操作使用。 n 客厅及餐厅的吸顶灯定位应以家具摆放色位置而定,不能简单以房间中心为准定位。 2.主卧电路设备 n 共设强电插座5组,弱电插座2组。 n 双人床宽一般为1.8m,那么,床头两边各设1组四孔电源插座,底边距地面500mm高,以供床头台灯、落地风扇及电热毯之用。 n 床头并设一个电话插座。 n 床头的对角(指窗户方向)设一个有限电视插座及1组多用电源插座。 n 靠窗前的侧墙上设1组空调电源插座(与床头方向同边)。 n 其它适当位置设1组多用电源插座,作备用。 n 房间入口控制顶灯的开关设置成双控线,其另一开关设置在床头一侧,与插座并行排列。 3. 次卧或书房电路设备: n 共设强电插座5组,弱电插座2组。 n 人们一般习惯把书桌摆在靠近窗前的位置,所以窗前墙边布置电话、宽带插口。多用插座2组,供电脑、传真机、打印机之用。 n 适当的位置布置至少1组电源多用备用插座。 n 窗前的侧面墙上布置一个壁挂式空调机插座1组(空调位避免正对床) 。 n 空调机底边距地1.8m;备用插座底边距地为300mm;其余强、弱电插座底边距地均为1.0m。(即写字台台面上) 。 (四) 阳台 材料部品要求 1. 地砖:300x300防滑地砖(外墙饰面为涂料时,阳台地砖要上返地脚线,高度根据实际阳台边的高度确定) 。 2. 栏杆:不锈钢、铁花栏杆、玻璃栏杆等 。 3. 晒衣架 水电设备 n 功能阳台需要预留上下水位,以及一个电源插座,供洗衣机或拖把池之用。 n 阳台应设照明,电源开关设在室内。
⑺ 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图中需要将接触器继电器触头索引列出来是为了什么
这是需要可以查出接触器、继电器触头接点用在那里。
⑻ 分析串联电路测量时采用安培表外接法和内接法索引出的误差及意义。
引出的误差就是电阻的大小之分,
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是有内阻的,分别用RV和RA表示,
内接时,电压表所测电压值为电阻和电流表上的总电阻U=UR+UA,而其电流值为准确值(经过电阻R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的电阻为U/I=(UR+UA)/I=R+RA, 是大于未知电阻的值R;
外接时,电流表所测电流值为经过电阻R和经过电压表的总电流I=IR+IV,而其电压值为准确值(加在电阻R上的电压),因此,克计算得到的电阻U/I=U/(IR+IV)<R。
至于意义,不好意思,我现在记得不是很清楚,我会去查阅看看的。
⑼ 电子识别系统的 电路 原理
楼主是要一个探测有无活人的硬件设备还是程序有问题?
⑽ 轴向引线扁平索引封装,什么是轴向引线扁平索引封装
扁平封装:四边具有翼形短引线,引线间距为1.00、0.80、0.65、0.50、0.40、0.30mm等的塑料封装薄形表面组装集成电路。
众所周知,现在使用的装配手段仍是通孔插装,表面组装、直接安装三大类并存。但最大量最普遍的是表面组装,即SMT。目前,SMT中用得最多的IC封装是SOIC及QFP(四边扁平封装)。当引脚数少时,SOIC足以满足要求,而引脚数较多时,则就是QFP的天下了。其分水岭大约是64个脚。早期FP,由于引脚平伸在外且较长,其强度较差,很易变形,极难保持引脚的共面性。而且占据印制板面积也较大。现代的将引脚弯曲,且外伸部分较短(Ⅰ型引线),这样引脚强度大增。不易变形,大大方便了装运和使用,占用面积也较小。
贴片封装:
在 SMT 零件中,可分为有极性零件与无极性零件两大类。
无极性零件:电阻、电容、排阻、排容、电感
有极性零件:二极管、钽质电容、IC
其中,无极性零件在生产中不需进行极性的识别,在此不赘述;但有极性零件之极性对产品
有致命的影响,故下面将对有极性零件进行详尽的描述。
1、二极管(D):在实际生产中二极管又有很多种类别和形态,常见的有 Glass tube diode 、
Green LED、Cylinder Diode 等几种。
(1)、Glass tube diode:红色玻璃管一端为正极(黑色一端为负极)
(2)、Green LED:一般在零件表面用一黑点或在零件背面用一正三角形作记号,零件表面黑
点一端为正极(有黑色一端为负极);若在背面作标示,则正三角形所指方向为负极。
(3)、Cylinder Diode: 有白色横线一端为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