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好心人补充一下国家有关于电力系统方面的法律法规!!~~~~(只要名字就可以了,谢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用电检查管理办法/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严禁以电谋私的规定
『贰』 电路原理图一般规律有哪些
电源到熔断器或开关的导线是电气设备的公共火线,在电路原理图中一般画在电路图的上部。
02 标准画法的电路原理图,开关的触点位于零位或静态,即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或继电器线圈处于不通电状态,具有开关特性元件(晶体管、晶闸管)的导通与截止视具体情况而定。
03 汽车电路是单线制,各用电器相互并联,继电器和开关串联在电路中。
04 大部分用电器受熔丝保护。
05 把整车电路按功能及工作原理划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元电路,这样可解决整车电路庞大、复杂、分析起来困难的问题。现在整车电路一般都按各个系统电路来绘制,如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等,这些单元电路都有它们自身的特点,抓住特点,把各个单元电路的结构、原理掌握了,理解整车电路也就容易了。
『叁』 数字电路里面什么叫冗余律具体规律是什么
很多资料中,将“冗余律”列为“常用恒等式”。
『肆』 法律电路问题。
进行电网作业要有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不是谁都可以去修。所以村民电死大部分责任要自担。电管员的主要责任是未报告电力公司,可以承担相对责任。
『伍』 电路中的节点法
我详细地讲一下吧。
节点法是最基本的电路分析法之一,另一个是网孔分析,一般的电路书籍都会讲到(初中电路为什么没讲到我就不知道了)。应该将这是一个最基本方法,不是技巧(我们的教材往往喜欢故弄玄虚,讲这技巧那技巧的)。
应用此法,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求出各元件的端电压,进而就出各支路电流。
节点法,全称节点电压法,此法的应用本身是十分简单的,但要先知道一个定律,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英文KCL),即对于电路中的任何节点,流入其中的总电流等于流出它的总电流。这个都是简单的代数关系,不用害怕,就是A+B=C+D这么简单,要轻松地接受它。
至于什么是节点,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元件相连接的点(看图,a,b,c,d点)。
有了这些知识,应用节点法就很简单,其步骤如下(看图):
1)找出公共节点,设其电压为0。公共节点的选取一般选连接的元件最多的那个点,初中的话,一般就是电源负极了,如图中的d点。
2)选了公共节点后,就设其他的节点电压依次为v1,v2,v3,...。
3)标出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方向。这个是可以任意去标的,想怎么标就怎么标,但是要注意了,标了之后,如果最后计算的结果是正值,那么实际电流方向就是你标的那个方向;如果是负值,那就是反方向。所以,一般习惯性的是从电源正极往负极方向标箭头(你不这样标,也没关系的,反正要看最后的计算结果)。图中我按习惯标了I1,I2,I3,I4,I5
4)标了电流方向,就用KCL定律了,对每一个节点应用KCL,图中有三个节点a,b,c要用,d点不用,它是公共节点。
对节点a:V1=12V
对节点b:(v1-v2)/2=(v2-v3)/2+v2/2
对节点c:(v2-v3)/2+(v1-v3)/2=v3/2
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正好可以解出v1,v2,v3。
解出来之后,你就可以计算各个电流了,这个根据需要了,但你直接得出的是各个节点的电压值。
数学上是很简单的,但要真正理解这种方法,是需要花点心思想一想的。这种方法应付初中的任何电路难题,都搓搓有余了。
PS-关于公共点:公共点设的电压为0,这并不意味着其实际电压为0,只是为了计算方便。聪明的你,也许看出了,解出来的各个点的电压值是相对于公共节点d的差值,是个相对值,这是数学上的处理方法。假如你解出来v2=6V(我没有去解方程,只是假设),而公共节点实际电压为10V,那么b点实际电压就是16V,明白了吧(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这个电路可能是一个大电路的一部分,而d点可能是大电路中的一个点而已)。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就是通过设一个公共0电压,简化了计算。
但无论如何,各个元件中的电流是不变的,因为计算电流时,是要用到元件两端的电压差。
『陆』 电路基本方法
电路分析的基本分析方法有:回路分析法,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法以及KCL,KVL。
『柒』 学习高中电路问题必须要掌握的几个基本电路规律(初中
高中只讲简单电路,用现成的公式,不讲公式是怎么来的。大学一是电路是版复杂的,讲通用方权法,二是讲交流电路的理论,频率特性,三是讲暂态过程,四是元件多了受控源、非线性元件,五是讲清原理,如功率为什么是电压乘电流。总之,是很不同,高中那点东西不学也无所谓(对于以后没有电路或普通物理课程的专业,高中是你唯一学习电知识的机会,还是有用的,现代人不知道一点电知识,就有点二了。)
『捌』 电路的三要素法
通常称时间常数,响应的初始值和稳态值为一阶电路的三要素,确定出三要素并求得响应的方法称为三要素法。
三要素法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
用三要素法计算含一个电容或一个电感的直流激励一阶电路响应的一般步骤是:
1.
初始值f
(0+)的计算
(1)
根据t<0的电路,计算出t=0-时刻的电容电压uC(0-)或电感电流iL(0-)。
(2)
根据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连续性,即:
uC(0+)=uC(0-)和iL(0+)=iL(0-)
确定电容电压或电感电流初始值。
(3)
假如还要计算其它非状态变量的初始值,可以从用数值为uC(0+)的电压源替代电容或用数值为iL(0+)的电流源替代电感后所得到的电阻电路中计算出来。
2.
稳态值f
(∞)的计算
根据t>0的电路,将电容用开路代替或电感用短路代替,得到一个直流电阻电路,再从此电路中计算出稳态值f
(∞)。
3.
时间常数t
的计算
先计算与电容或电感连接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的输出电阻Ro,然后用以下公式t
=RoC或t
=L/Ro计算出时间常数。
4.
将f
(0+),f
(∞)和t
代入下式得到响应的一般表达式和画出图8-20那样的波形曲线。
『玖』 建立什么是研究电路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究电路规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 熟练电流表的使用
3.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合作探究: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课题]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提出问题]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你认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
另外:
1.实验设计思路:(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IA/A IB/A IC
[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下结论)
操作中你出现了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灯亮了吗?电流表是不是正确接入?读数时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交流]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
实验结论: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要有猜想依据)
[设计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拾』 画串并联电路图的规律和方法
在逻辑电路里,串联看作是相乘,并联是相加。比如两盏灯,通电看作是1,断电看作是0,当有一个断开时相乘肯定是0,但是相加还是得到1.你记着只要你断开其中一个用电器时另一个也断开了,那么就是串联。当另一个没有影响的时候,那么就是说他们关系是并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