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壓系統的修理維護
一個液壓系統的好壞不僅取決於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和系統元件性能的的優劣,還因系統的污染防護和處理,系統的污染直接影響液壓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和元件的使用壽命,據統計,國內外的的液壓系統故障大約有70%是由於污染引起的。 油液污染對系統的危害主要如下:
1)元件的污染磨損
油液中各種污染物引起元件各種形式的磨損,固體顆粒進入運動副間隙中,對零件表面產生切削磨損或是疲勞磨損。高速液流中的固體顆粒對元件的表面沖擊引起沖蝕磨損。油液中的水和油液氧化變質的生成物對元件產生腐蝕作用。此外,系統的油液中的空氣引起氣蝕,導致元件表面剝蝕和破壞。
2)元件堵塞與卡緊故障
固體顆粒堵塞液壓閥的間隙和孔口,引起閥芯阻塞和卡緊,影響工作性能,甚至導致嚴重的事故。
3)加速油液性能的劣化
油液中的水和空氣以其熱能是油液氧化的主要條件,而油液中的金屬微粒對油液的氧化起重要催化作用,此外,油液中的水和懸浮氣泡顯著降低了運動副間油膜的強度,使潤滑性能降低。
一、污染物的種類
污染物是液壓系統油液中對系統起危害作用的的物質,它在油液中以不同的形態形式存在,根據其物理形態可分成:固態污染物、液態污染物、氣態污染物。
固態污染物可分成硬質污染物,有:金剛石、切削、硅沙、灰塵、磨損金屬和金屬氧化物;軟質污染物有:添加劑、水的凝聚物、油料的分解物與聚合物和維修時帶入的棉絲、纖維。
液態污染物通常是不符合系統要求的切槽油液、水、塗料和氯及其鹵化物等,通常我們難以去掉,所以在選擇液壓油時要選擇符合系統標準的液壓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故障。
氣態污染物主要是混入系統中的空氣。
這些顆粒常常是如此的細小,以至於不能沉澱下來而懸浮於油液之中,最後被擠到各種閥的間隙之中,對一個可靠的液壓系統來說,這些間隙的對實現有限控制、重要性和准確性是極為重要的。
二、污染物的來源:
系統油液中污染物的來源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外部侵入的污染物:外部侵入污染物主要是大氣中的沙礫或塵埃,通常通過油箱氣孔,油缸的封軸,泵和馬達等軸侵入系統的。主要是使用環境的影響。
2)內部污染物:元件在加工時、裝配、調試、包裝、儲存、運輸和安裝等環節中殘留的污染物,當然這些過程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降到最低,有些特種元件在裝配和調試時需要在潔凈室或潔凈台的環境中進行。3)液壓系統產生的污染物:系統在運作過程當中由於元件的磨損而產生的顆粒,鑄件上脫落下來的砂粒,泵、閥和接頭上脫落下來的金屬顆粒,管道內銹蝕剝落物以其油液氧化和分解產生的顆粒與膠狀物,更為嚴重的是系統管道在正式投入作業之前沒有經過沖洗而有的大量雜質。 液壓傳動系統由於其獨特的優點,即具有廣泛的工藝適應性、優良的控制性能和較低廉的成本,在各個領域中獲得愈來愈廣泛的應用。但由於客觀上元件、輔件質量不穩定和主觀上使用、維護不當,且系統中各元件和工作液體都是在封閉油路內工作,不象機械設備那樣直觀,也不象電氣設備那樣可利用各種檢測儀器方便地測量各種參數,液壓設備中,僅靠有限幾個壓力表、流量計等來指示系統某些部位的工作參數,其他參數難以測量,而且一般故障根源有許多種可能,這給液壓系統故障診斷帶來一定困難。
在生產現場,由於受生產計劃和技術條件的制約,要求故障診斷人員准確、簡便和高效地診斷出液壓設備的故障;要求維修人員利用現有的信息和現場的技術條件,盡可能減少拆裝工作量,節省維修工時和費用,用最簡便的技術手段,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准確地找出故障部位和發生故障的原因並加以修理,使系統恢復正常運行,並力求今後不再發生同樣故障。
液壓系統故障診斷的一般原則
正確分析故障是排除故障的前提,系統故障大部分並非突然發生,發生前總有預兆,當預兆發展到一定程度即產生故障。引起故障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並無固定規律可尋。統計表明,液壓系統發生的故障約90%是由於使用管理不善所致為了快速、准確、方便地診斷故障,必須充分認識液壓故障的特徵和規律,這是故障診斷的基礎。
以下原則在故障診斷中值得遵循:
(1)首先判明液壓系統的工作條件和外圍環境是否正常需首先搞清是設備機械部分或電器控制部分故障,還是液壓系統本身的故障,同時查清液壓系統的各種條件是否符合正常運行的要求。
(2)區域判斷根據故障現象和特徵確定與該故障有關的區域,逐步縮小發生故障的范圍,檢測此區域內的元件情況,分析發生原因,最終找出故障的具體所在。
(3)掌握故障種類進行綜合分析根據故障最終的現象,逐步深入找出多種直接的或間接的可能原因,為避免盲目性,必須根據系統基本原理,進行綜合分析、邏輯判斷,減少懷疑對象逐步逼近,最終找出故障部位。
(4)驗證可能故障原因時,一般從最可能的故障原因或最易檢驗的地方開始,這樣可減少裝拆工作量,提高診斷速度。
(5)故障診斷是建立在運行記錄及某些系統參數基礎之上的。建立系統運行記錄,這是預防、發現和處理故障的科學依據;建立設備運行故障分析表,它是使用經驗的高度概括總結,有助於對故障現象迅速做出判斷;具備一定檢測手段,可對故障做出准確的定量分析。
2、故障診斷方法
日常查找液壓系統故障的傳統方法是邏輯分析逐步逼近斷。
基本思路是綜合分析、條件判斷。即維修人員通過觀察、聽、觸摸和簡單的測試以及對液壓系統的理解,憑經驗來判斷故障發生的原因。當液壓系統出現故障時,故障根源有許多種可能。採用邏輯代數方法,將可能故障原因列表,然後根據先易後難原則逐一進行邏輯判斷,逐項逼近,最終找出故障原因和引起故障的具體條件。
故障診斷過程中要求維修人員具有液壓系統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分析能力,方可保證診斷的效率和准確性。但診斷過程較繁瑣,須經過大量的檢查,驗證工作,而且只能是定性地分析,診斷的故障原因不夠准確。為減少系統故障檢測的盲目性和經驗性以及拆裝工作量,傳統的故障診斷方法已遠不能滿足現代液壓系統的要求。隨著液壓系統向大型化、連續生產、自動控制方向發展,又出現了多種現代故障診斷方法。如鐵譜技斷,可從油液中分離出來的各種磨粒的數量、形狀、尺寸、成分以及分布規律等情況,及時、准確地判斷出系統中元件的磨損部位、形式、程度等。而且可對液壓油進行定量的污染分析和評價,做到在線檢測和故障預防。
基於人工智慧的專家診斷系斷,它通過計算機模仿在某一領域內有經驗專家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故障現象通過人機介面輸入計算機,計算機根據輸入的現象以及知識庫中的知識,可推算出引起故障的原因,然後通過人機介面輸出該原因,並提出維修方案或預防措施。這些方法給液壓系統故障診斷帶來廣闊的前景,給液壓系統故障診斷自動化奠定了基礎。但這些方法大都需要昂貴的檢測設備和復雜的感測控制系統和計算機處理系統,有些方法研究起來有一定困難,一般情況下不適應於現場推廣使用。下面介紹一種簡單、實用的液壓系統故障診斷方法。
基於參數測量的故障診斷系統
一個液壓系統工作是否正常,關鍵取決於兩個主要工作參數即壓力和流量是否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以及系統溫度和執行器速度等參數的正常與否。液壓系統的故障現象是各種各樣的,故障原因也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同一因素可能造成不同的故障現象,而同一故障又可能對應著多種不同原因。例如:油液的污染可能造成液壓系統壓力、流量或方向等各方面的故障,這給液壓系統故障診斷帶來極大困難。
參數測量法診斷故障的思路是這樣的,任何液壓系統工作正常時,系統參數都工作在設計和設定值附近,工作中如果這些參數偏離了預定值,則系統就會出現故障或有可能出現故障。即液壓系統產生故障的實質就是系統工作參數的異常變化。因此當液壓系統發生故障時,必然是系統中某個元件或某些元件有故障,進一步可斷定迴路中某一點或某幾點的參數已偏離了預定值。這說明如果液壓迴路中某點的工作參數不正常,則系統已發生了故障或可能發生了故障,需維修人員馬上進行處理。這樣在參數測量的基礎上,再結合邏輯分析法,即可快速、准確地找出故障所在。參數測量法不僅可以診斷系統故障,而且還能預報可能發生的故障,並且這種預報和診斷都是定量的,大大提高了診斷的速度和准確性。這種檢測為直接測量,檢測速度快,誤差小,檢測設備簡單,便於在生產現場推廣使用。適合於任何液壓系統的檢測。測量時,既不需停機,又不損壞液壓系統,幾乎可以對系統中任何部位進行檢測,不但可診斷已有故障,而且可進行在線監測、預報潛在故障。
參數測量法原理
只要測得液壓系統迴路中所需任意點處工作參數,將其與系統工作的正常值相比較,即可判斷出系統工作參數是否正常,是否發生了故障以及故障的所在部位。
液壓系統中的工作參數,如壓力、流量、溫度等都是非電物理量,用通用儀器採用間接測量法測量時,首先需利用物理效應將這些非電量轉換成電量,然後經放大、轉換和顯示等處理,被測參數則可用轉換後的電信號代表並顯示。由此可判斷液壓系統是否有故障。但這種間接測量方法需各種感測器,檢測裝置較復雜,測量結果誤差大、不直觀,不便於現場推廣使用。
通過多年的教學和生產實踐,設計出一種簡單、實用的液壓系統故障檢測迴路。檢測迴路通常和被檢測系統並聯連接,此連接需在被測點設置的雙球閥三通接頭,它主要用於對系統進行不拆卸檢測。它對液壓系統所需點的各種參數進行直接的快速檢測,不需任何感測器,它可同時檢測系統中的壓力、流量和溫度三個參數,而執行器的速度和轉速則可通過測量出口流量的方法計算得到。例如:只要在泵出口及執行器進、出口安裝雙球閥三通,則通過測量1、2、3三點的壓力、流量及溫度值,則可立刻診斷出故障所在的大致部位(泵源、控制傳動部分或執行器部分)。增加參數檢測點,則可縮小故障發生區域。
系統正常工作時,閥門1開啟,2關閉,檢測口罩上防塵罩,以防污染。檢測時,只要將檢測迴路與檢測口接通,即旋緊活接頭螺紋並打開閥門2。通過調節閥門1和溢流閥7即可方便地測出壓力、流量、溫度、速度等參數。但要求系統配管時,將雙球閥三通在需檢測系統參數的部位當作接管或彎管接頭來配置。
1,2.截止球閥3,8.軟管4.壓力表5.流量計
6.溫度計7.溢流閥9.過濾器
參數測量方法
第1步:測壓力,首先將檢測迴路的軟管接頭與雙球閥三通螺紋介面旋緊接通。打開球閥2,關死溢流閥3,切斷回油通道,這時從壓力表上可直接讀出所測點的壓力值(為系統的實際工作壓力)。
第2步:測流量和溫度——慢慢松開溢流閥7手柄,再關閉球閥1。重新調整溢流閥7,使壓力表4讀數為所測壓力值,此時流量計5讀數即為所測點的實際流量值。同時溫度計6上可顯示出油液溫度值。
第3步:測轉速(速度)——不論泵、馬達或缸其轉速或速度僅取決於兩個因素,即流量和它本身的幾何尺寸(排量或面積),所以只要測出馬達或缸的輸出流量(對泵為輸入流量),除以其排量或面積即得到轉速或速度值。
2.2參數測量法實例
此系統在調試中出現以下現象:泵能工作,但供給合模缸和注射缸的高壓泵壓力上不去(壓力調至8.0Mpa左右,再無法調高),泵有輕微的異常機械雜訊,水冷系統工作,油溫、油位均正常,有回油。
從迴路分析故障有以下可能原因:
(1)溢流閥故障。可能原因:調整不正確,彈簧屈服,阻尼孔堵塞,滑閥卡住。
(2)電液換向閥或電液比例閥故障。可能原因:復位彈簧折斷,控制壓力不夠,滑閥卡住,比例閥控制部分故障。
(3)液壓泵故障。可能原因:泵轉速過低,葉片泵定子異常磨損,密封件損壞,泵吸入口進入大量空氣,過濾器嚴重堵塞。
故障診斷方法:
(1)應用傳統的邏輯分析逐步逼近法。需對以上所有可能原因逐一進行分析判斷和檢驗,最終找出故障原因和引起故障的具體元件。此法診斷過程繁瑣,須進行大量的裝拆、驗證工作,效率低,工期長,並且只能是定性分析,診斷不夠准確。
(2)應用基於參數測量的故障診斷系統。只需在系統配管時,在泵的出口a、換向閥前b及缸的入口c三點設置雙球閥三通,則利用故障診斷檢測迴路,在幾秒鍾內即可將系統故障限制在某區域內並根據所測參數值診斷出故障所在。檢測過程如下:
(a)將故障診斷迴路與檢測口a接通,打開球閥2並旋松溢流閥7,再關死球閥1,這時調節溢流閥7即可從壓力表4上觀察泵的工作壓力變化情況,看其是否能超過8.0Mpa並上升至所需高壓值。若不能則說明是泵本身故障,若能說明不是泵故障,則應繼續檢測。
(b)若泵無故障,則利用故障診斷迴路檢測b點壓力變化情況。若b點工作壓力能超過8.0Mpa並上升至所需高壓值,則說明系統主溢流閥工作正常,需繼續檢測。
若溢流閥無故障,則通過檢測c點壓力變化情況即可判斷出是否換向閥或比例閥故障。
通過檢測最終故障原因是葉片泵內漏嚴重所引起。拆卸泵後方知,葉片泵定子由於滑潤不良造成異常磨損,引起內漏增大,使系統壓力提不高,進一步發現是由於水冷系統的水漏入油中造成油乳化而失去潤滑作用引起的。
3、結論
參數測量法是一種實用、新型的液壓系統故障診斷方法,它與邏輯分析法相結合,大大提高了故障診斷的快速性和准確性。首先這種測量是定量的,這就避免了個人診斷的盲目性和經驗性,診斷結果符合實際。其次故障診斷速度快,經過幾秒到幾十秒即可測得系統的准確參數,再經維修人員簡單的分析判斷即得到診斷結果。再者此法較傳統故障診斷法降低系統裝拆工作量一半以上。
此故障診斷檢測迴路具有以下功能:
(1)能直接測量並直觀顯示液流流量、壓力和溫度,並能間接測量泵、馬達轉速。
(2)可以利用溢流閥對系統中被測部分進行模擬載入,調壓方便、准確;為保證所測流量准確性,可從溫度表直接觀察測試溫差(應小於±3℃)。
(3)適應於任何液壓系統,且某些系統參數可實現不停車檢測。
(4)結構輕便簡單,工作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簡便。
這種檢測迴路將載入裝置和簡單的檢測儀器結合在一起,可做成攜帶型檢測儀,測量快速、方便、准確,適於在現場推廣使用。它為檢測、預報和故障診斷自動化打下基礎。 一個系統在正式投入之前一般都要經過沖洗,沖洗的目的就是要清除殘留在系統內的污染物、金屬屑、纖維化合物、鐵心等,在最初兩小時工作中,即使沒有完全損壞系統,也會引起一系列故障。所以應該按下列步驟來清洗系統油路:
1)用一種易乾的清潔溶劑清洗油箱,再用經過過濾的空氣清除溶劑殘渣。
2)清洗系統全部管路,某些情況下需要把管路和接頭進行浸漬。
3)在管路中裝油濾,以保護閥的供油管路和壓力管路。
4)在集流器上裝一塊沖洗板以代替精密閥,如電液伺服閥等。
5)檢查所有管路尺寸是否合適,連接是否正確。
要是系統中使用到電液伺服閥,我不妨多說兩句,伺服閥得沖洗板要使油液能從供油管路流向集流器,並直接返回油箱,這樣可以讓油液反復流通,以沖洗系統,讓油濾濾掉固體顆粒,沖洗過程中,沒隔1~2小時要檢查一下油濾,以防油濾被污染物堵塞,此時旁路不要打開,若是發現油濾開始堵塞就馬上換油濾。
沖洗的周期由系統的構造和系統污染程度來決定,若過濾介質的試樣沒有或是很少外來污染物,則裝上新的油濾,卸下沖洗板,裝上閥工作!
有計劃的維護:建立系統定期維護制度,對液壓系統較好的維護保養建議如下:
1)至多500小時或是三個月就要檢查和更換油液。
2)定期沖洗油泵的進口油濾。
3)檢查液壓油被酸化或其他污染物污染情況,液壓油的氣味可以大致鑒別是否變質。
4)修護好系統中的泄漏。
5)確保沒有外來顆粒從油箱的通氣蓋、油濾的塞座、回油管路的密封墊圈以及油箱其他開口處進入油箱。
2. 你好,沃爾沃ⅹc60汽油泵怎麼折卸,油泵控制器在什麼位置
後備箱側邊保險盒。
釋放燃油管路內的剩餘壓力後斷開蓄電池負極電纜,燃油泵維修孔位於行李箱中,打開行李箱蓋,拆卸底板墊;燃油泵維修孔位於後排座椅時,翻轉後座墊,以露出維修孔,用一字螺釘旋具從邊緣輕輕撥開燃油泵堵蓋。
分離燃油泵電氣插接件,按住卡扣按鈕,脫開供油和回油管快速插頭,使用油箱鎖環扳手(通用維修工具)拆卸鎖環,松開固定卡扣,然後取出燃油液面感測器單元、燃油濾清器和燃油泵總成。
對油泵的維護保養注意事項
水會腐蝕油泵,所以含水的物質禁止使用油泵抽真空,含有大量溶劑的物質請首先在烘箱中除去大部分的溶劑後,再使用油泵抽真空。
按正確的順序使用真空泵,以防止倒吸現象發生,使用完真空烘箱後,務必做好清潔工作,擦乾凈真空烘箱的玻璃窗,擦凈表面防銹油。
3. 真空泵漏油維修保養
真空泵是用各種方法在某一封閉空間中改善、產生和維持真空的裝置,現已廣泛地運用於冶金、化工、食品、電子鍍膜等行業,在企業生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備受市場用戶的推崇和喜愛。然任何東西用久了,都會磨損和出現故障,因此就需要我們及時維修或是更換,從而更好地保證其工作效率及其延長其壽命。下面就為大家介紹真空泵常見故障及其維修保養技巧。
真空泵常見故障維修保養技巧
真空泵常見故障及其維修保養方法,具體如下:
1、泵軸軸承位磨損:真空泵傳動部位磨損是常見問題,包括軸承位、軸承座、軸承室、鍵槽及螺紋等部位磨損。
維修保養技巧:當代西方國家多採用高分子復合材料修復法,應用較多的是美國美嘉華技術體系,具有粘著力強、抗壓強度大等性能。此方法修復可免拆卸,免機加工。既無補焊熱應力影響,修復厚度也不受限制,同時產品所具有的退讓性,可吸收設備的沖擊震動,避免再次磨損,並大大延長設備部件使用壽命,為企業節省大量停機時間,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
2、腐蝕:真空泵腐蝕形態可分為全面腐蝕和局部腐蝕兩大類,前者較均勻的發生在真空泵全部表面,後者只是發生在局部,如孔蝕、縫隙腐蝕、晶間腐蝕、應力腐蝕等。
維修保養技巧:採用高分子復合材料對真空泵實施表面有機塗層防腐,具有非常良好的耐化學性能及優異的力學性能和粘接性能,與傳統的壓力容器焊接修補相比,具有施工簡便、成本低、安全性能和修復效果好的特點。
3、殼體裂紋破裂:真空泵因鑄造、加工缺陷,內應力及超負荷運行等多種原因經常導致部件出現裂紋或斷裂的現象。
維修保養技巧:常規修復方法是採用焊接,但有的零件材質是鑄鐵、鋁合金、鈦合金,難以做焊接處理。還有一些易發生爆炸的危險場合,更不易採用焊接修復方法。美嘉華技術是一種「冷焊」技術,可以避免熱應力變形,同時材料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和抗壓、抗腐蝕等性能,可最大限度地滿足各種設備部件的使用要求,從而在最低成本的投入下有效保證生產,安全、方便、可靠。
4、漏油:這是真空泵最常見的故障之一,主要發生在真空泵的油窗、油箱密封墊、電機軸承軸封三個位置上,其主要原因是真空泵使用時間過長而引起這些部位老化,密封失效,從而導致漏油。
解決辦法:更換老化的油窗、軸封、密封墊和已吸滿泵油的毛氈墊,維修完成後,注油前應用愛德華真空泵泵油沖洗真空泵,並用溶劑清洗注油口處的濾網,以保持油箱的清潔。
5、抽不到真空泵的極限真空度:首先檢查真空系統的氣密性,看是否有輕微漏氣。其次應打開氣鎮,讓泵運行30分鍾左右,來抽干非泵油污染引起的可壓縮蒸汽,排除可壓縮蒸汽對極限真空度的影響。
解決方法:更換旋片和彈簧,並清洗轉子和泵腔;檢查排氣閥門,觀看其動作是否失靈,導致排氣不暢,必要時應更換排氣閥門。
6、真空泵不能啟動:主要表現為真空泵加電後不能啟動運轉。這時應首先檢查真空泵的電路部分,如保險管是否燒毀、電路部分有沒有元氣件燒壞。在排除電路部分的故障後,應考慮以下兩個因素:
(1)電機燒壞。主要為電機定子線圈燒毀,引起原因較多,如瞬間電流過大,電機軸承使用久了被磨損,致使軸承摩擦阻力變大,電機功率加大,引起溫度上升,燒毀電機。這時應先檢查電機軸承,再檢查電機線圈。軸承損壞就更換軸承;電機線圈燒毀則應維修電機,重新繞制定子線圈。軸承和線圈損壞嚴重時,就需更換電機了。
(2)旋片卡阻。主要表現為旋片與泵腔內表面的摩擦阻力過大,致使電機無法帶動旋片。原因是旋片變形,轉子內的彈簧張開後不能復位,或彈簧壓力和旋片自身離心力的合力過大,導致旋片與泵腔內表面的摩擦阻力過大。這時就應及時修復旋片和彈簧,若不能修復則應更換。
4. 電動汽車真空泵不工作,是啥原因電
真空助力泵的作用是利用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真空為駕駛員在踩剎車時提供一定的助力,踩剎車時比較輕便,如果真空助力泵損壞,就沒有助力,踩剎車比較沉或者效果不好,甚至沒有剎車了。真空泵一般不能進行修理,只能選擇更換,必須注意這個部件的性能,才能保證安全行駛。
真空泵的好壞決定於其機械結構和油的質量,使用真空泵時必須把它保護好。如果蒸餾揮發性較大的有機溶劑時,有機溶劑會被油吸收結果增加了蒸氣壓,從而降低了抽空效能,如果是酸性氣體,那就會腐蝕油泵,如果是水蒸氣就會使油成乳濁液而抽壞真空泵。
因此使用真空泵時必須注意下列幾點:在蒸餾系統和真空泵之間,必須裝有吸收裝置。蒸餾前必須用水泵徹底抽去系統中有機溶劑的蒸氣。如能用水泵抽氣的,則盡量用水泵,如蒸餾物質中含有揮發性物質,可先用水泵減壓抽降,然後改用油泵。
減壓系統必須保持密不漏氣,所有的橡皮塞的大小和孔道要合適,橡皮管要用真空用的橡皮管。磨口玻璃塗上真空油脂。
5. 液壓系統維修及故障診斷技術有哪
一個液壓系統在正式投入之前一般都要經過沖洗,沖洗的目的就是要清除殘留在系統內的污染物、金屬屑、纖維化合物、鐵心等,在最初兩小時工作中,即使沒有完全損壞系統,也會引起一系列故障。所以應該按下列步驟來清洗系統油路:
1)用一種易乾的清潔溶劑清洗油箱,再用經過過濾的空氣清除溶劑殘渣。
2)清洗系統全部管路,某些情況下需要把管路和接頭進行浸漬。
3)在管路中裝油濾,以保護閥的供油管路和壓力管路。
4)在集流器上裝一塊沖洗板以代替精密閥,如電液伺服閥等。
5)檢查所有管路尺寸是否合適,連接是否正確。
這里有篇網路經驗倒是很詳細介紹各種問題處理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忙液壓站、液壓系統的故障怎麼處理怎麼維護保養
6. 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規則有哪些
實驗室設備日常保養與維護方法
實驗儀器的保養與維護是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儀器的保養與維護,關繫到儀器的完好率、使用率和實驗教學的開出率,關繫到實驗成功率。因此,作為實驗教師應懂得教學儀器保養與維護的一般知識,掌握保養與維護的基本技能。
儀器一旦吸附灰塵、污垢,不僅影響儀器的性能,縮短使用壽命,直接影響實驗效果,而且影響美觀和實驗者的身心健康。儀器在使用或貯藏中都會沾上灰塵和污垢,做到以防塵防污為主,經常地除塵清洗是搞好儀器保養與維護的重要環節。
(一)除塵
灰塵多為帶有微量靜電的微小塵粒,常飄浮於空氣中,隨氣流而動,遇物便附著其上,幾乎無孔不入。灰塵附著在模型標本上會影響其色澤,運動部件上有灰塵會增大磨損,電器上有灰塵,嚴重者會造成短路、漏電,貴重精密儀器上有灰塵,嚴重者會使儀器報廢。
清除灰塵的方法很多,主要應依灰塵附著表面的狀況及其灰塵附著的程度而定。在乾燥的空氣中,若灰塵較少或灰塵尚未受潮結成塊斑,可用干布拭擦,毛巾撣刷,軟毛刷刷等方法,清除一般儀器上的灰塵;對儀器內部的灰塵可用皮唧、洗耳球式打氣筒吹氣除塵,也可用吸塵器吸塵;對角、縫中的灰塵可將上述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除塵。不過對貴重精密儀器,如光學儀器、儀表表頭等,用上述方法除塵也會損壞儀器,此時應採用特殊除塵工具除塵,如用鏡頭紙拭擦,沾有酒精的棉球拭擦等。
在空氣潮濕,灰塵已結成垢塊時,除塵應採用濕布拭擦,對角、縫中的灰垢可先用削尖的軟大條剔除,再用濕布試擦,但是對掉色表面、電器不宜用濕布拭擦。若灰垢不易拭擦乾凈,可用沾有酒精的棉球進行拭擦,或進行清洗。
(二)清洗
儀器在使用中會沾上油膩、膠液、汗漬等污垢,在貯藏保管不慎時會產生銹蝕、霉斑,這些污垢對儀器的壽命、性能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清洗的目的就在於除去儀器上的污垢。通常儀器的清洗有兩類方法,一是機械清洗方法,即用鏟、刮、刷等方法清洗;二是化學清洗方法,即用各種化學去污溶劑清洗。具體的清洗方法要依污垢附著表面的狀況以及污垢的性質決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儀器和不同材料部件的清洗方法。
1. 玻璃器皿的清洗
附著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用水即可清洗干凈的,另一類則是必須使用清洗劑或特殊洗滌劑才能清洗干凈的。在實驗中,無論附在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屬哪一類,用過的器皿都應立即清洗。
盛過糖、鹽、澱粉、泥砂、酒精等物質的玻璃器皿,用水沖洗即可達到清洗目的。應注意,若附著污物已干硬,可將器皿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用毛刷邊沖邊刷,直至洗凈。
玻璃器皿沾有油污或盛過動植物油,可用洗衣粉、去污粉、洗潔精等與配製成的洗滌劑進行清洗。清洗時要用毛刷刷洗,用此洗滌劑也可清洗附有機油的玻璃器皿。玻璃器皿用洗滌劑清洗後,還應用清水沖凈。
對附有焦油、瀝青或其他高分子有機物的玻璃器皿,應採用有機溶劑,如汽油、苯等進行清洗。若還難以洗凈,可將玻璃器皿放入鹼性洗滌劑中浸泡一段時間,再用濃度為5%以上的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鈉或磷酸鈉等溶液清洗,甚至可以加熱清洗。
在化學反應中,往往玻璃器皿壁上附有金屬、氧化物、酸、鹼等污物。清洗時,應根據污垢的特點,用強酸、強鹼清洗或動用中和化學反應的方法除垢,然後再用水沖洗干凈。使用酸鹼清洗時,應特別注意安全,操作者應帶橡膠手套防護鏡;操作時要使用鑷子,夾子等工具,不能用手取放器皿。
此外,洗凈的玻璃器皿,最後應用毛巾將其上沾附的水擦乾。
2. 光學玻璃的清洗
光學玻璃用於儀器的鏡頭、鏡片、棱鏡、玻片等,在製造和使用中容易沾上油污、水濕性污物、指紋等,影響成像及透光率。清洗光學玻璃,應根據污垢的特點、不同結構,選用不同的清洗劑,使用不同的清洗工具,選用不同的清洗方法。
清洗鍍有增透膜的鏡頭,如照相機、幻燈機、顯微鏡的鏡頭,可用20%左右的酒精配製清洗劑進行清洗。清洗時應用軟毛刷或棉球沾有少量清洗劑,從鏡頭中心向外作圓運動。切忌把這類鏡頭浸泡在清洗劑中清洗;清洗鏡頭不得用力拭擦,否則會劃傷增透膜,損壞鏡頭。
清洗棱鏡、平面鏡的方法,可依照清洗鏡頭的方法進行。
光學玻璃表面發霉,是一種常見現象。當光學玻璃生霉後,光線在其表面發生散射,使成像模糊不清,嚴重者將使儀器報廢。光學玻璃生霉的原因多是因其表面附有微生物孢子,在溫度、濕度適宜,又有所需″營養物″時,便會快速生長,形成霉斑。對光學玻璃做好防霉防污尤為重要,一旦產生霉斑應立即清洗。
消除霉斑,清洗黴菌可用0.1~0.5%的乙基含氫二氯硅烷與無水酒精配製的清洗劑清洗,或用環氧丙烷、稀氨水等清洗。
使用上述清洗劑也能清洗光學玻璃上的油脂性霧、水濕性霧和油水混合性霧,其清洗方法與清洗鏡頭的方法相仿。
3. 橡膠件的清洗
實驗儀器中用橡膠製成的零部件很多,橡膠作為一種高分子有機物,在沾有油膩或有機溶劑後會老化,使零部件產生形變,發軟變粘;用橡膠製成的傳動帶,若沾有油污會使摩擦系數減小,產生打滑現象。
清洗橡膠件上的油污,可用酒精、四氯化碳等作為清洗劑,而不能使用有機溶劑作為清洗劑。清洗時,先用棉球或絲布蘸清洗劑拭擦,待清洗劑自然揮發干凈後即可。應注意,四氯化碳具有毒性,對人體有害,清洗時應在較好通風條件下進行,注意安全。
4. 塑料件的清洗
塑料的種類很多,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尼龍、有機玻璃等。塑料件一般對有機溶劑很敏感,清洗污垢時,不能使用如汽油、甲苯、丙酮等有機溶劑作為清潔劑。清洗塑料件用水、肥皂水或洗衣粉配製的洗滌劑洗擦為宜。
5. 鋼鐵零部件除銹
鋼鐵零部件極易銹蝕,為防止銹蝕,教學儀器產品中的鋼鐵件常塗有油層、油漆等防護層,但即使如此,銹蝕仍常發生。清除鋼鐵零部件的銹蝕,應根據銹蝕的程度以及零部件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
對尺寸較大,精密程度不高或用機械方法除銹不易除凈鋼鐵零部件,可採用化學方法除銹,如用濃度為2~25%的磷酸浸泡欲除銹的部件,浸泡時加溫至40~80℃為宜,待銹蝕除凈後,其表層會形成一層防護膜,再將部件取出浸泡在濃度為0.5~2%的磷酸溶液中約一小時,最後取出烘乾即可。
在實驗室使用這類化學方法除銹中若操作稍有不當,反會損壞零部件,特別是精密零部件。因此在實驗室,除銹不宜多用化學方法,而應採用機械除銹方法,即先用鏟、剔、刮等方式將零部件上的銹蝕層塊除去,再用砂紙砂磨、打光,最後塗上保護層。
對於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材料構成的零部件,其除銹方法可參照鋼鐵零部件的除銹方法進行。但應注意兩點,其一,採用化學方法除銹時,應根據零部件材料的化學特性配製和使用不同的化學除銹劑;其二,除去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構成的零部件的銹蝕,一般採用機械除銹方法為宜。
7. 真空泵的常見故障與修理
真空泵的常見故障與修理:
1.無法達到極限壓力
可能的原因是管道,系統或泵部件泄漏,前級泵的極限壓力低,潤滑油質量太差,油封不好。維護方法是檢查系統的泵,修理和糾正前級泵,並更換潤滑油或油封。
2.抽速低
可能的原因是管道通道容量低,前級泵的泵速低。這時,有必要增加管道的管道容量,修理或更換前級泵。
3.電機過載
原因可能是入口處的壓力太高,轉子的端面與端蓋的單側接觸,並且前級泵將油返回到羅茨真空泵的泵室中。這是需要調整壓力,轉子和設備的防返回設置。
4.在極端壓力下工作
在極端壓力的工作狀態下,由於真空泵旋轉得非常快,因此氣體不會通過殼體表面散熱。由於溫度突然升高,轉子和殼體之間的間隙變小,真空泵停止工作。在其他情況下,真空泵將不能產生真空。
使用真空泵時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①在蒸餾系統和真空泵之間,必須裝有吸收裝置。
②蒸餾前必須用水泵徹底抽去系統中有機溶劑的蒸氣。
③如能用水泵抽氣的,則盡量用水泵,如蒸餾物質中含有揮發性物質,可先用水泵減壓抽降,然後改用油泵。
④減壓系統必須保持密不漏氣,所有的橡皮塞的大小和孔道要合適,橡皮管要用真空用的橡皮管。磨口玻璃塗上真空油脂。
8. 變換崗位系統壓差
PC脫碳工序常見事故和不正常現象及處理方法序號 事故及不正常現象名稱 原因分析 處理方法 1 吸收塔凈化氣帶液 ⑴液位控制太高。⑵液位計產生假液位。⑶液位自動調節系統及報警系統失靈。⑷塔內填料堵塞嚴重。⑸進塔碳丙流量突然增大。⑹塔卸壓過快。 ⑴開大富液出口閥。⑵捅液位計氣液相閥,排出氣體,使流體流動暢通。⑶檢修液位自動調節系統和報警系統。⑷清洗填料。⑸減少碳丙流量和進塔氣量。⑹卸壓時要緩慢進行。 2 吸收塔富液串氣 ⑴液位控制過低。⑵液位計產生假液位。⑶液位自動調節系統及報警系統失靈。⑷進塔碳丙流量突然減少。 ⑴暫時關閉富液出口閥,將液位恢復正常後再打開。。⑵捅液位計氣、液相閥,使液體流動暢通。⑶檢修液位自動調節系統和報警系統。⑷加大碳丙流量。 3 溶劑泵跳閘或電流超載 ⑴外電路影響。⑵泵或電動機發生故障。⑶渦輪機機械故障,離合器彈性金屬片斷裂。 ⑴打燈鈴信號給合成壓縮緊急停車。⑵立即開備用泵,對故障泵或電機進行檢修。⑶立即開備用泵,對故障機械進行檢修。 4 帶壓閃蒸器液位計爆破 ⑴超壓或震動。⑵玻璃管安裝不當。⑶玻璃管質量等其它原因。 ⑴關液位計氣液相閥,更換玻璃管,同時要消除超壓和震動現象。⑵關液位計氣液相閥,更換玻璃管⑶關液位計氣液相閥,更換玻璃管 5 溶劑泵抽空 ⑴溶劑泵入口緩沖槽液面過低。⑵進口閥開度太小。⑶系統有大量炭丙泄漏或氣體帶液太多。⑷開車時泵出口閥開得太大,溶劑來不及循環。 ⑴提高緩沖槽液位。⑵開大進口閥。⑶檢查並及時果斷處理。⑷開車的泵出口閥應開得小些,待溶劑開始循環後再逐漸開大碳丙流量。 6 常解氣中CO2純度降低 ⑴閃蒸壓力高,富液中氫、氮氣在閃蒸塔內釋放量減少。⑵常解氣管道法蘭及洗滌塔人孔等處密封不嚴,造成空氣漏入。⑶鹼壓縮崗位控制不當,造常解氣管道真空度過高或波動大。 ⑴降低閃蒸壓力,控制在0.5~0.6MPa范圍內。⑵查找漏點並處理。⑶聯系壓縮降低真空度來減少空氣漏入量。 7 碳酸丙烯酯被稀釋 ⑴變換氣溫度高,其水蒸汽分壓高進入系統後,水蒸汽冷凝成水混入碳丙造成稀釋。⑵變換氣帶水。⑶空氣濕含量大,氣提空氣帶入水蒸氣多。⑷稀液補充量多。 ⑴降低變換氣溫度,且始終控制進脫碳塔變換氣溫度低於溶液溫度,讓變換氣中水份進塔為一蒸發過程⑵加強變換氣油水分離器的排污,防止帶水。⑶控制好稀液補充量及稀液最終濃度及氣提氣液比。⑷控制好稀液補充量,及時分析系統碳丙含水量,做到定量補充。 8 凈化氣中CO2含量超標 ⑴脫碳塔氣液比太大,即進脫碳塔溶劑流量小。⑵進脫碳塔的碳丙液溫度高。⑶進脫碳塔的碳丙流中CO2含量高⑷碳丙液被稀釋。⑸脫碳塔壓力低。⑹脫碳塔內填料有堵塞現象,氣液偏流,接觸不良。⑺生產負荷太大,超負荷運行。 ⑴適當加大進脫碳塔的碳丙流量,降低塔內氣液比。⑵加大碳丙冷卻器冷卻水量或使用溫度低的冷卻水,以提高冷卻效果,降低進脫碳塔碳丙溫度,如果冷卻器有結垢堵塞現象,應停車清洗。⑶提高氣提氣液比等相應措施,降低貧液中CO2含量,提高進脫碳塔的碳丙液貧度。⑷降低碳丙液中的水含量,可補充新碳丙液或更換部分,防止碳丙液被稀釋。⑸脫碳壓力控制在規定指標內。⑹清洗脫碳塔內填料,防止氣液偏流。⑺降低負荷,不可超負荷運行。 9 CO2吸收塔塔底液位波動大 ⑴閃蒸塔壓力波動大,造成富液流量波動。⑵溶劑泵打液量不穩,系統壓力波動大。⑶空氣壓力低,造成吸收塔富液閃蒸塔氣動閥失靈。⑷假液位,儀表顯示液位計失靈。 ⑴通過補壓控制閃蒸氣相閥等措施穩定閃蒸塔壓力。⑵穩定溶劑泵打液量及系統壓力。⑶聯系空壓站迅速提高空氣壓力。⑷聯系相關人員修理。
9. 計量加葯泵打不出水是怎麼回事
計量加葯泵又叫溶劑泵,可以,滿足多種工藝定量需求,也有出現故障的時候,如果計量加葯泵不出水,可能是以下六個原因:
1、過濾器與進葯的管子堵塞。解決辦法:清洗即可;
2、進葯口與出葯口的球閥由於異物堵住。解決辦法:清洗即可;
3、進葯口與出葯口的球閥封閉性不好,漏氣。解決辦法:將球閥用力旋幾下,使之與底座緊密結合;
4、進出葯口的密封圈松動或脫落。解決辦法:檢查時須小心上下共有4個;
5、膜片破損。解決辦法:換掉,重新安裝;
6、連桿組卡死。解決辦法:一種是維修,把連桿組零部件拆開,生銹的部位用銼刀磨平再加上潤滑油即可;二是換新的連桿組;
7、馬達燒掉。解決辦法:換掉;
8、調整凸輪被調到「0」的位置,流量為零也打不出葯水。解決辦法:將調整凸輪調整使其刻度不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