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腦版釘釘班級管理按鈕在哪裡找
首先是班級通訊錄的管理,只有讓老師和學生全部入群,才能保證後面教學工作的展開。班主任可以在創建釘釘群以後,通過工具界面找到班級管理,對班級的名稱和信息進行修改。
Ⅱ 釘釘電腦版的出車單歷史記錄怎麼看
查看申請記錄那裡,或者可以抄送信息那塊。
Ⅲ 祖奇373釘鈕車剪線剪的短是什麼原因
你的機器應該是剪啦2根線,你的機器里應該有好多線頭在裡面,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你換個動刀試試看
Ⅳ PC版本的釘釘 哪裡有打卡選項呀 找了半天沒找到
PC版本的釘釘打卡的方法是:
1、具體步驟是:網路搜索釘釘電腦版,選擇「釘釘,是一個工作方式」,這個官網鏈接。
5、就可以使用電腦版釘釘來打卡了。
拓展資料:
釘釘(DingTalk)是阿里巴巴集團專為中國企業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台 ,提供PC版,Web版和手機版,支持手機和電腦間文件互傳。
釘釘因中國企業而生,幫助中國企業通過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微應用),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溝通和協同效率。
釘釘網路
Ⅳ 怎麼電腦登釘釘
釘釘應用中的微投票可以做問卷調查,微投票是一款具有民主決策,快速發起投票、打分、問卷、評測,自動提醒參與的神器。
首先,打開釘釘電腦版,在主界面左側欄目中選擇「工作」菜單。
(5)東莞石龍哪裡維修電腦釘鈕車擴展閱讀
微投票功能的亮點:多題同時投票、評選理由填寫、評分權重設置、不同人不同題、結果定向公開、參與范圍可控、自動提醒參與、未參與人員統計、定時發起、PC手機多端操作。
微投票多版本支持按需選擇:標准版:文字投票、圖文投票、視頻投票、普通打分、高級打分。專業版:標准版功能+問卷調查、普通評測、高級評測、績效考核。
Ⅵ 電腦版釘釘在線課堂在哪
釘釘在線課堂,部分用戶現在已經可以使用釘釘在線課堂體驗版的產品,預計2020年7月份會陸續給用戶開放使用,釘釘在線課堂可以進行小班課,也可以進行進行大班課,支持黑板、導入課件、老師在課件和黑板上實時勾畫,學生與老師可以實現面對面,實時的視頻互動,同時在線課堂提供錄制、回放、舉手和獎勵等各種各樣線下需要的功能。 產品全部給用戶放開許可權後,可以在消息的「+」位置找到在線課堂,也可以在教育的班級或者師生群的工具欄上找到在線課堂。
Ⅶ 絎縫機電腦上顯示釘高異常是什麼問題
故障處理的一般原則1、 安全性(處理故障最基本的原則。)2、 多觀察3、 仔細分析4、 先軟後硬5、 先假後真6、 先外後內7、 歸類演繹四、 處理電腦故障時的注意事項1、 切斷電源2、 注意靜電3、 准備工具一、 分析故障的技巧 直接觀察法、敲打法、拔插法、替換法、比較法和綜合判斷法等方法。 看,就是觀察機器的外部和內部部件的情況。重點查看元器件及接線是否虛焊、脫落和燒焦,插接件的連接是否牢靠,保險絲是否熔斷,尤其是高壓部位有無火花或冒煙等情況。同時,還要注意查看顯示屏的光柵是否為滿屏、圖像是否出現異常等。聽,就是接通電源後,用耳朵聽喇叭及其他部位有無異常聲音,及用主板的報警聲來判斷故障的部位。聞,就是接通電源後,如果聞到較濃的焦糊味,則說明有元器件被燒毀。此時不要再接通電源。摸,就是用手觸摸機箱的內部元器件,通過所感覺的溫度變化來判斷故障的部位。機箱內大部分元器件在接通電源一段時間後,外殼的正常溫度在40~50℃,用手摸上去只有點熱。如果手摸上去發燙,則說明該元器件可能發生了內部短路。如果機器運行時出現時好時壞的現象,則可能是由於虛焊、接觸不良或金屬面氧化使接觸電阻增大等原因造成的。用戶可以採用敲打法來進行檢查,通過敲擊相應部件的插件板,從而使故障點接觸不上,再進行檢查就容易發現問題所在。拔插法是通過將插件拔出或插入的方法來尋找故障原因,此法雖然簡單,但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最適合診斷「死機」,及無任何顯示的故障。替換法是用好的插件或組件替換懷疑有故障的插件或組件,觀察故障變化的情況,以確定故障部位的方法。 最小化系統就是指電腦由最少的部件組成的能正常啟動的工作環境。最小化系統法是指在電腦啟動時只安裝最基本的部件,包括CPU、主板、顯卡和內存,並連接顯示器和鍵盤。(1) 如果電腦能夠正常啟動表明核心部件沒有問題。(2) 逐步安裝其他設備,可快速找出產生故障的部件。(3) 如果最小化系統不能啟動,則利用報警聲來分析和排除故障。(1) 電腦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在機箱內部積聚很多的灰塵,並影響主機部件的散熱和正常運行。(2) 通過對機箱內部的灰塵進行清理可排除一些故障。(1) BIOS某些重要參數設置錯誤造成電腦無法開機。(2) 可利用短接主板上的CMOS跳線法清除故障,具體方法在主板說明書中有詳細提示。軟體分析法就是通過診斷測試卡、診斷測試軟體及其他一些診斷方法來分析和排除電腦故障,這種方法具有判斷快速和准確的優勢。綜合判斷法即綜合運用多種多機關報方法來檢測和查找故障。任何一個維修人員在檢測機器時,都不只使用一種方法,而是多種方法並用。二、 常見各種硬體故障(1) 常見的CPU故障主要有散熱故障和安裝故障兩種。(2) 由於CPU本身出現故障的幾率非常小。(一) CPU散熱故障 主要表現:黑屏、重啟或死機等,嚴重的甚至燒毀CPU。故障原因:CPU散熱不良造成的。如:散熱風扇停轉、散熱器與CPU接觸不良、CPU超頻造成發熱量過大等。解決方法:更換風扇、塗抹散熱膏、停止超頻。(二) CPU安裝故障故障原因:CPU與插槽接觸不良造成電腦無法啟動。解決方法:取出CPU,先檢查針腳或觸點是否有斷裂或氧化現象, 然後將斷裂的針腳焊接上或除去觸點上的氧化物,最後重新插好CPU。主板發生故障的原因:(1) 人為帶電插拔板卡造成插槽的損壞。(2) 主板元件故障,常見的是主板晶元和電容發生故障。(3) 在插拔板卡時用力不當造成或方向錯誤,造成主板介面損壞。(4) 主板上積聚了大量灰塵而導致短路,無法正常工作。(5) 主板上的CMOS電池沒有電或BIOS被病毒破壞。內存出現故障,會造成系統運行不穩定、程序出錯或操作系統無法安裝等故障。內存故障產生的原因:(1) 內存的兼容性不佳;(2) 物理損傷損壞內存;(3) 內存的金手指因為積塵導致和插槽接觸不良。引起顯卡故障的原因有:(1) 顯卡與主板上的插槽接觸不良;(2) 驅動程序安裝不正確或驅動程序出錯。(3) 利用超頻軟體對顯卡進行超頻而造成顯卡無法正常工作。(4) 顯卡本身的元件故障。顯示器如果出現故障,則無法對電腦進行正常的操作。顯示器發生故障的原因:(1) 磁場會使顯示器局部出現色塊,磁化會導致顯示器的顯示效果受到很大影響。(2) 潮濕的環境會導致顯示器屏幕顯示的圖像模糊,並可能損壞其內部元件。(3) 灰塵可能通過顯示器的散熱孔進入顯示器內部,引起內部電路故障。(4) 顯像管老化。(1) 硬碟分區出現壞道(2) 硬碟可用空間減少(3) 硬碟的零磁軌被損壞(4) 硬碟引導扇區被損壞(1) 啟動電腦後檢測不到光碟機 (IDE連接線是否接好,接頭是否松動或損壞)(2) 光碟機無法正確讀取碟片數據或提示無盤(劣質光碟、光碟沒放到位、不同光碟機讀盤能力不同)(3) 音效卡不能發出聲音。
Ⅷ 電腦維修技術教程
第一章: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電腦維修技術是一門綜合利用的技術,因為電腦維修的過程包含了硬體環境與軟體環境兩個方面,主要著手方向需要一個基本的判斷原則。
1.1進行電腦維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進行維修判斷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
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
1、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
2、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硬體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
4、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安裝了何種硬體,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使種操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體;硬體的設置驅動程序版本等。
簡捷的環境包括:
1、後續將提到的最小系統;
2、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運行硬體/軟體,和被懷疑有故障的硬體/軟體;
3、在一個干凈的系統中,添加用戶的應用(硬體、軟體)來進行分析判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於精力的集中,有利於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後,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二、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要先想後做
先想後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行維修。
其次是,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後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
最後是,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於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你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
三、在大多數的電腦維修判斷中,必須先軟後硬:
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過程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體故障,先檢查軟體問題,當可判軟體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體方面著手檢查。
四、在維修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台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過程中無顯,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後,有死機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後,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1.2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周圍的環境;
2、硬體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軟體環境;
4、用戶操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運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
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干凈的操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載入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干凈的操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沖突或軟、硬體間的沖突問題。
3、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添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碟機或乾脆用軟碟機替換硬碟,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頻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網路問題時,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體硬體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添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添加一個硬體/設備或軟體,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准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離法
是將可能防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屏蔽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沖突的硬體、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
上提到的軟硬體屏蔽,對於軟體來說,即是停止其運行,或者是卸載;對於硬體來說,是在設備管理器中,禁用、卸載其驅動,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硬體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硬體,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好的硬體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硬體或設備;
2、按先簡單後復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內存、CPU,後主板,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列印電纜是否有故障,最後考慮列印機或並口是否有故障等;
3、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硬體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硬體,再後是替換供電硬體,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硬體。
4、從硬體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硬體。故障率高的硬體先進行替換。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硬體與懷疑有故障的硬體進行外觀、配置、運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台電腦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置,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在上門服務過程中,升降溫法由於工具的限制,其使用與維修間是不同的。在上門服務中的升溫法,可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設法降低電腦的通風能力,考電腦自身的發熱來升溫;降溫的方法有:1)一般選擇環境溫度較低的時段,如一清早或較晚的時間;2)使電腦停機12~24小時以上等方法實現;3)用電風扇對著故障機吹,以加快降溫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電腦中的某硬體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通過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硬體或設備的特定硬體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硬體的一種維修方法。
九、對電腦產品進行清潔的建議
有些電腦故障,往往是由於機器內灰塵較多引起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維修過程中,注意觀察故障機內、外部是否有較多的灰塵,如果是,應該先進行除塵,再進行後續的判斷維修。在進行除塵操作中,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1、注意風道的清潔
2、注意風扇的清潔
風扇的清潔過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塵後,能在風扇軸處,點一點兒鍾表油,加強潤滑。
3、注意接插頭、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潔
金手指的清潔,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頭、座、槽的金屬引腳上的氧化現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屬片(如小一字改錐)在金屬引腳上輕輕刮擦。
4、注意大規模集成電路、元器件等引腳處的清潔
清潔時,應用小毛刷或吸塵器等除掉灰塵,同時要觀察引腳有無虛焊和潮濕的現象,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漏液現象。
5、注意使用的清潔工具
清潔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靜電的。如清潔用的小毛刷,應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屬工具進行清潔時,必須切斷電源,且對金屬工具進行泄放靜電的處理。用於清潔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塵器、抹布、酒精(不可用來擦拭機箱、顯示器等的塑料外殼)。
6、對於比較潮濕的情況,應想辦法使其乾燥後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電風扇、電吹風等,也可讓其自然風干。
十、軟體調試的幾個方法和建議
1、操作系統方面。
主要的調整內容是操作系統的啟動文件、系統配置參數、組件文件、病毒等。
修復操作系統啟動文件。
2、設備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
主要調整設備驅動程序是否與設備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設備在驅動程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響應。
3、磁碟狀況方面。
檢查磁碟上的分區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保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4、應用軟體方面。
如應用軟體是否與操作系統或其它應用有兼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序、數據等是否完整等;
5、BIOS設置方面。
1)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一般是出廠時的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置到合適值。
2)BIOS刷新不一定要刷新到最新版,有時應考慮降低版本。
6、重建系統。
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用戶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操作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用戶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第二章:電腦維修步驟與維修操作注意事項
2.1電腦維修步驟
對電腦進行維修,應遵循如下步驟:
一、了解情況
即在服務前,與用戶溝通,了解故障發生前後的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如果能了解到故障發生前後盡可能詳細的情況,將使現場維修效率及判斷的准確性得到提高。了解用戶的故障與技術標準是否有沖突。
向用戶了解情況,應藉助第二部分中相關的分析判斷方法,與用戶交流。這樣不僅能初步判斷故障部位,也對准備相應的維修備件有幫助。
二、復現故障
即在與用戶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確認:
1.用戶所報修故障現象是否存在,並對所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下一步的操作;
2.是否還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斷、維修
即對所見的故障現象進行判斷、定位,找出產生故障的原因,並進行修復的過程。在進行判斷維修的過程中,應遵循下面一節維修判斷中所述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內容進行操作。
四、檢驗
1.維修後必須進行檢驗,確認所復現或發現的故障現象解決,且用戶的電腦不存在其它可見的故障。電腦整機正常的標准,參見《聯想台式電腦整機檢驗規范》;
2.必須按照《XX維修檢驗確認單》所列內容,進行整機驗機,盡可能消除用戶未發現的故障,並及時排除之。
2.2電腦維修操作
在維修過程中,下列各條款應引起切實的關注和注意。
一、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范圍擴大;
二、在維修時,須查驗、核對裝箱單及配置;
三、必須充分地與用戶溝通。了解用戶的操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用戶使用電腦的水平等。
四、維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觀察:觀察、觀察、再觀察!!!
1.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率電器、電、磁場狀況、機器的布局、網路硬體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凈程度;安放電腦的檯面是否穩固。周邊設備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2.硬體環境:機箱內的清潔度、溫濕度,硬體上的跳接線設置、顏色、形狀、氣味等,硬體或設備間的連接是否正確;有無錯誤或錯接、缺針/斷針等現象;用戶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設備等一切可能與機器運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
3.軟體環境:
A.系統中載入了何種軟體、它們與其它軟、硬體間是否有沖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除標配軟體及設置外,要觀察設備、主板及系統等的驅動、補丁是否安裝、是否合適;要處理的故障是否為業內公認的BUG或兼容問題;用戶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是否合適;
4.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元器件的溫度、異味、是否冒煙等;系統時間是否正確;
5.拆裝硬體時的觀察:要有記錄硬體原始安裝狀態的好習慣,且要認真觀察硬體上元器件的形狀、顏色、原始的安裝狀態等情況;
6.觀察用戶的操作過程和習慣,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維修前,如果灰塵較多,或懷疑是灰塵引起的,應先除塵
六、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應用或設備,應在認真閱讀用戶使用手冊或其它相關文檔後,才可動手操作。
七、平時要多注意通過《技術直通車》、《技術工程信息通報》等下發的技術資料及其他工程師們的經驗來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提高維修水平。
八、禁止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如用戶要安裝地線,請用戶聯系正式電工為其安裝。
九、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十、在進行維修判斷的過程中,如有可能影響到用戶所存儲的數據,一定要在做好備份、或保護措施、並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
十一、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接的設備,以及與故障硬體相關的其它硬體或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和記錄,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隨機性故障的處理思路。隨機性故障是指:隨機性死機、隨機性報錯、隨機性出現不穩定現象。對於這類故障的處理思路應該是:
1.慎換硬體,特別是上門服務時。一定要在充分的軟體調試和觀察後,在一定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硬體更換。如果沒有把握,最好在維修站內進行硬體更換操作。
2.以軟體調整為主。調整的內容有:
1)設置BIOS為出廠狀態(注意BIOS開關位置)
2)查殺病毒
3)調整電源管理
4)調整系統運行環境
5)必要時做磁碟整理,包括磁碟碎片整理、無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質檢查(注意,應在檢查磁碟分區正常及分區中空餘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進行)。
6)確認有無用戶自加裝的軟硬體,如果有,確認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7)與無故障的機器比較、對比。這種對比的一種方法是,在一台配置與故障機相同的無故障機器上,逐個插入故障機中的硬體(包括軟體),查看無故障機的變化,當在插入某硬體後,無故障機出現了與故障機類似的現象,可判該硬體有故障。注意這種方式的對比,應做得徹底,以防漏掉可能有兩種硬體引起同一故障的情況。
十三、應努力學習相關技術知識、掌握操作系統的安裝、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參數的意義與適用的范圍。
十四、請求支持需要關注的內容
1.硬體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2.軟體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3.周圍環境
4.完整的故障現象描述。即用戶第一次報修時的故障現象,經過維修操作後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清晰的描述)
5.做過的維修操作(要詳盡)
2.3電腦維修的基本思路
為幫助維修工程師,順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在這里列出基本的判斷思路,供參考使用。
第二部分:常見故障判斷
本部分將計算機從開機一直到關機期間的故障進行分類。每一類的判斷、定位過程都是第一部分中維修判斷一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即不論使用什麼方法或不論去判斷什麼內容,這兩部分總是相互結合使用的。
以下各故障類型中所列的故障現象只是眾多故障現象中的一部分,對於未列出的故障現象,有的可歸類到其中,有的無法歸類。因此,本手冊只針對已列出的及可歸類其中的故障現象提供相應的判斷的方法和思路,並提供基本的排除的方法。而對不能歸類其中的其它故障現象來說,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收集、整理總結,然後對本《台式電腦維修指導手冊》進行豐富。
第一章:加電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從上電(或復位)到自檢完成這一段過程中電腦所發生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主機不能加電(如:電源風扇不轉或轉一下即停等)、有時不能加電、開機掉閘、機箱金屬部分帶電等;
2、開機無顯,開機報警;
3、自檢報錯或死機、自檢過程中所顯示的配置與實際不符等;
4、反復重啟;
5、不能進入BIOS、刷新BIOS後死機或報錯;CMOS掉電、時鍾不準;
6、機器噪音大、自動(定時)開機、電源設備問題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硬體
市電環境;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設置(可通過放電來回復到出廠狀態);開關及開關線、復位按鈕及復位線本身的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以下的文字敘述部分是對維修判斷流程的補充和說明,要結合流程圖來閱讀。另外,本章只分析加電類的故障,如果在判斷中涉及其它類故障,可轉入相應故障的判斷過程。以下各類同。
1、維修前的准備
1)POST卡;
2)萬用表;
3)試電筆;
4)CPU負載。
2、環境檢查
1)檢查電腦設備:
A.周邊及電腦設備內外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B.環境的溫、濕度情況;
C.加電後,注意硬體、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變形、變色、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2)檢查市電情況:
A.檢查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范圍內,是否穩定(即是否有經常停電、瞬間停電等現象);
B.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即,左零右火、不允許用零線作地線用(現象是零地短接)、零線不應有懸空或虛接現象);
C.供電線路上是否接有漏電保護器(且必須接地火線上),是否有地線等;
D.主機電源線一端是否牢考地插在市電插座中,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另一端是否可考在接在主機電源上,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情況。
3)檢查電腦內部連接:
A.電源開關可否正常的通斷,聲音清晰,無連鍵、接觸不良現象;
B.其它各按鈕、開關通斷是否正常;
C.連接到外部的信號線是否有斷路、短路等現象;
D.主機電源是否已正確地連接在各主要硬體,特別是主板的相應插座中;
E.板卡,特別是主板上的跳接線設置是否正確。
4)檢查硬體安裝:
A.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
B.或零硬體安裝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風扇在主板背面的支架安裝錯位造成的短路等);
C.通過重新插拔硬體(包括CPU、內存),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硬體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D.檢查內存的安裝,要求內存的安裝總是從第一個插槽開始順序安裝。如果不是這樣,請重新插好。
5)檢查加電後的現象:
A.按下電源開關或復位按鈕時,觀察各指示燈是否正常閃亮;
B.風扇(電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況,不應有不動作或只動作一下即停止的現象;
C.注意傾聽風扇、驅動器等的電機是否有正常的運轉聲音或聲音是否過大;
D.主機能加電,但無顯示,應傾聽主機能否正常自檢(即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且硬碟燈能不斷閃爍)若有,先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否則檢查主機問題;
E.對於開機噪音大的問題,應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況下,噪音大的硬體有風扇、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動機械硬體。對於風扇,應通過除塵來檢查,如果噪音減小,可在風扇軸處滴一些鍾表油,以加強潤滑。
3、故障判斷要點
1)檢查主機電源:
A.主機電源在不接負載時,將電源到主板的插頭中綠線與黑線直接短接,看能否加電,並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電壓輸出;
B.用萬用表檢查輸出的各路電壓值是否在規格允許的范圍內;
C.在接有負載的情況下,用萬用表檢查輸出電源的波動范圍是否在超出允許范圍;
D.對於電源一加電,只動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況,應首先判斷電源空載或接在其它機器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檢查上面提到的三點);
E.如果電腦的供電不是直接從市電來,而是通過穩壓設備獲得,要注意用戶所用的穩壓設備是否完好、或是否與我們的產品的電源兼容。
2)在開機無顯時,用POST卡檢查硬體最小系統中的硬體是否正常
A.查看POST顯示的代碼是否為正常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中的代碼定義);
B.對於POST卡所顯示的代碼,應檢查與之相關的所有硬體。如顯示的代碼與內存有關,就應檢查主板和內存;
C.傾聽在硬體最小系統下,有無報警聲音,若無檢查的重點應在最小系統中的硬體上;
D.檢查中還應注意的是,當硬體最小系統有報警聲時,要求插入無故障的內存和顯示卡(集成顯示卡除外),若此時沒有報警音,且有顯示或自檢完成的聲音,證明硬體最小系統中的硬體基本無故障,否則,應主要檢查主板;
E.在准備更換CPU來檢查時,應先使用CPU負載,檢查主板的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范圍內,在電壓正常的情況下才可進行CPU更換操作。如果超出范圍,直接更換主板。CPU電壓允許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3)硬體的檢查:
A.如果硬體最小系統中的硬體經POST卡檢查正常後,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設備,以檢查其中哪個硬體或設備有問題;
B.對於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加電故障的硬體,應檢查硬體的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適,這可通過去掉後檔板檢查。
4)BIOS設置檢查:
A.通過清CM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B.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實際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碟參數、內存類型、CPU參數、顯示類型、溫度設置等);
C.根據需要更新BI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5)其它方面的檢查:
A.在接有漏電保護器的環境中,一定要先檢查市電插座上的接線是否正確(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連接方法;零地線不可短接;零線不能懸空),再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正確地接在火線上、容量是否過小,接著檢查在一路市電線路上所接的設備的數量(特別是電腦的數量:在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為30mA時,應可接16~20台電腦),最後檢查整機設備中有無漏電或漏電流過大的現象;
B.檢查用戶環境中有無地線。在無地線的環境中,觸摸主機的金屬部分,會有麻手的感覺。這時,如果接地後,機器可正常運行,且麻手現象消失,則屬正常現象,不是故障;
C.對於不能進BIOS,或不能刷新BIOS的情況,可先考慮主板的故障;
D.對於反復重啟或關機的情況,除注意市電的環境(如插頭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電源或主板是否有故障;
E.系統中是否載入有第三方的開關機控制軟體,有應予以卸載。
Ⅸ 怎麼找汽車電腦板供電與打鐵,看看有沒有接觸不良
在汽車上採用將蓄電池負極與車身的金屬部分相連接,因此汽車上的負極導線通常稱為搭鐵線。搭鐵線在汽車電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搭鐵狀態的好壞是汽車電器工作好壞的關鍵之一。在修理工作中,查找搭鐵不良故障,一般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診斷。本文介紹的是汽車搭鐵線的作用及常見故障的分析與診斷。1 汽車搭鐵線的類型及作用1.1 主搭鐵線在汽車上,搭鐵線是構成電路迴路的一部分,但有時候會發現大量的電器元件,就靠僅有的1—2根搭鐵線來傳遞電流,這是因為對於電子線路,很多是數字信號及高精度的模擬信號電路,如果搭鐵線有接觸不良故障時,就相當於在電路中串聯了一個接觸電阻一樣,就可能會使高精度的信號值失真。因此,只有非常良好的搭鐵線才能達到要求,所以在很多含有電子設備的線路中,有意識地裝了少量的非常好的搭鐵線(即主搭鐵線)。並且在搭鐵線的兩端還使用了特殊形狀的搭鐵線連接端子、墊片和緊固螺釘,對部件的線路也給予了特殊的考慮。主搭鐵線如果出現故障將影響很多線路,而不只是一條線路工作不正常,因此維修人員在故障診斷時必須考慮主搭鐵線故障,以免瞎猜亂測或更換一些價值昂貴的電器元件。1.2備用搭鐵線備用搭鐵線是指已經有了主搭鐵線的同一電路的第2甚至第3搭鐵線。它是基於安全和性能的考慮。最簡單的例子是計算機電路。附加搭鐵線不僅是備用搭鐵線,而且還可以改善某些具有復雜電子電路部件的搭鐵狀況,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一條看似多餘的備用搭鐵線,雖然能勉強工作,但電路的性能就會退化或者不穩定。1.3防靜電搭鐵線對汽車方面的靜電而言,它的危害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汽車上較精細的電子及無線電設備,二是汽車上的駕駛員及乘員。為了減小汽車靜電的危害,在汽車上裝了很多防靜電搭鐵線來解決這一問題。常見的防靜電搭鐵線主要安裝在以下部位。a.由於車輪產生大量靜電,因此有些汽車甚至在燃料系統的周圍加裝防靜電搭鐵線。在這一部位的防靜電搭鐵線,如果不注意會看不見它。b.由於汽車內乘員袖口附近、衣物及座椅等處都會產生靜電,因此在底座內安裝防靜電搭鐵線,人們可能會看不見它。c.為了消散加油時積聚的電荷,在燃油油箱加油口處安裝有防靜電搭鐵線,因為加油口加油時有大量的燃油蒸氣。所以,拆下任何維修口處的搭鐵線後,一定要記住把它重新接好。如果加油口處的防靜電搭鐵線損壞了,應先裝一條跨接線作為臨時防靜電搭鐵線,且在防靜電搭鐵線裝上前,不要將其拆下。當安裝電子組件時,特別是在儀錶板下面安裝時維修人員身體應搭鐵。因為維修人員身體向工作的位置滑動時,特別是沿著轎車的內飾件向儀錶板下的工作位置滑動時,人體會產生大量靜電。2搭鐵線故障診斷2.1 斷路故障斷路就是電流的通路受阻,不能形成電流迴路。平常工作中所說的搭鐵不良故障,大多是指搭鐵線斷路故障。根據實踐工作中的情況,按電流的流通狀態可以分為完全斷路和電流通道受阻(主要是接觸不良)2種狀況。a.完全斷路一般有導線斷開、連接端子銹蝕、搭鐵導線根本沒有與車身搭鐵幾種情況。對於這類故障,其搭鐵線失去了任何作用,嚴重時可能導致電器不能工作或較明顯的工作不良。通常情況下都能通過目視檢查發現故障,如果通過目視檢查不能發現故障,可以進行電阻值的測量。b.導通不良主要有導線斷股、連接端子銹蝕、連接端子松動、基體件導電不良等幾種情況。通常情況下都能通過目視檢查發現故障,如果通過目視檢查不能發現故障,可以進行電阻值的測量。2.2 短路(搭鐵)a.線路饋電端短路線路饋電端是指在電機、燈、電磁線圈等用電器前面的線路。線路饋電端短路通常是由於導線絕緣層損壞引起的。造成導線絕緣層損壞的原因有:在安裝某些車身零件時固定螺釘擰得太緊;安裝品質差、導線太松、絕緣層內進入液體變質;絕緣層與發動機灼熱的零件(如排氣歧管)靠得太近而被燒穿,或被車身金屬的鋒刃割破,或與車身部件間摩擦磨損等。大多數損壞部位可較容易看見,但並不是所有的損壞部位都能直接看見,因為有的損壞部位可能藏在門內或內飾嵌後面。現在,汽車上的線束密集而復雜,對於不易看見的短路故障是很難發現的。可用萬用表進行電壓、電阻的測量,也可用檢測燈和專用蜂鳴器來檢查短路。為安全起見,在檢查前可用干電池取代汽車上的12V蓄電池作電源。因為出現短路故障時通常要燒毀熔斷絲,所以在檢查時首先將已打到電壓檔或歐姆檔的萬用表或歐姆表或電壓表的紅表筆接到斷路熔斷絲的負荷端,黑表筆接車身搭鐵部位,然後從熔斷絲座開始沿著線束移動手指,扭捏、抖動、搖晃線束(用手每次移動檢查的導線長度大約為10cm-20cm)。當手觸到短路部位時,萬用表或歐姆表或電壓表的讀數應回到0(或接近於0)。若用檢測燈和專用蜂鳴器檢查短路,此時檢測燈亮,蜂鳴器發出蜂鳴聲。如果線束的安裝較隱蔽,用上述方法不能對短路部位進行確定時,則必須拆下其飾件進行檢查。很多汽車維修資料中都有汽車的布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