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F1賽車時的終點站的那個黑白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黑白的
車手一經過此旗之後便代表比賽已結束。在F1賽場上,想要准確的為參賽車手們傳遞結賽信息,旗幟就一定要夠亮眼、夠醒目,而看似圖案簡單,實則視覺沖擊力十足的棋盤方格旗,自然成為了FIA的最佳選擇。
黑白方格旗簡稱格子旗,英文名是Check Flag(賽結旗),是賽車運動(尤其是場地賽車)中使用的一種旗幟。一般表示到達終點線或者比賽結束。
一般在場地賽車比賽中,當出現黑白方格旗的時候,表示賽車已經到達終點(如果沒有被套圈的情況下),也就意味著比賽或者練習賽結束了。
這個時候所有車手都要返回維修區。從這里車手們需要將他們的賽車開到賽前檢錄處,賽車在這里需要被檢測以確保符合比賽的各項規章制度。
黑白方格旗可以告知車手該階段賽事或活動已經結束。在練習賽或是排位賽中,方格旗依時間的規定而揮動(例如兩小時自由練習時間,時間到即揮旗告知車手)。
比賽中則是以第一位通過終點線的車手為第一個出示對象,而後每個通過終點線的車手則是依序的出示對象。
一般來說,對於這次比賽的冠軍,將會在其沖過終點的瞬間揮動黑白方格旗,而對於冠軍之後的車手,黑白方格旗將會靜止出示。
(1)為什麼f1賽車從維修區出發擴展閱讀
F1賽車的旗幟:
1、紅旗
只有會出現在開始/結束,當紅旗出現時既比賽已被終止,可能因有重大事故會影響整個比賽的安全。
2、黑旗
黑旗會伴隨一個白色的號碼牌出現,號碼既是黑旗所指對象。看到黑旗後,車手必須在完成下一圈賽程前回到修理站,並由車隊指揮向賽會報告該車已進入。
黑旗通常代表處罰,一般多是罰停10秒,雖然FIA相信車隊,讓他們自己計時,但嚴格說來從進了修理站,慢下來,到靜止10秒,重新加速,離站。總共耗費的時間總共最少都要20幾秒了。所以這10秒絕非小事。
② f1賽車進維修區前鼻翼上放的是什麼
你指的是「棒棒糖人」么?
他站在賽車前面,手持一根類似棒棒糖、分量極輕的碳纖維長桿,桿頭圓牌上顯示的各種指示,幫助車手完成維修工作,最簡單的指示就是「剎車」和「掛檔」
現在也有被一個懸掛在維修車位前的指示燈取代
③ F1賽車為什麼有一個起跑要在所有人之後 就是其他人依次排開在一個賽道上 可是有一輛是在右邊跑到中間有
你指的的是維修區起步吧。
大部分賽車都在正常賽道上起步,被罰維修區起步的車,在維修區出口白線出等待起步,另外,沒被處罰的車手也可以申請從維修區起步,這個一般是處於戰術考慮哈,維修區起步很吃虧,出去就在大家後面。
大直道起步的車手看直道上的五盞紅燈,而維修區起步的車手看維修區出口的紅綠燈,紅燈變成綠燈了,就可以起步了,要等大直道上的車全部跑過去了,紅燈才變為綠燈,才能出發,因此肯定在隊尾。
④ f1賽車方程式中,如果車手擅闖維修區出口紅燈,將受到什麼處罰 f1賽車方程式中,如
一般有三種處罰,最合適的一般是進維修通道罰停十秒,輕一點的話就直接通過維修站,最嚴重的處罰就是直接黑旗(好比足球場上的紅牌)判他退賽,像馬薩和費斯切拉在去年的加拿大站上的在紅燈的情況下就被罰黑旗
⑤ F1賽車在出維修區的過程中什麼時候可以加速,是車頭過線還是整個車過線
整個車
⑥ 關於f1賽車
法拉利F2007技術參數:
車型代號 F2007 車身總長 4545毫米
車身總寬 1796毫米 車身總高 959毫米
軸距 3135毫米 輪轂尺寸 13英寸
後輪輪距 1405毫米 前輪輪距 1470毫米
車身總重 600公斤(含水、潤滑油和車手) 底盤結構 碳纖維蜂窩狀符合結構
引擎代號 056 氣缸數量 8
氣缸夾角 90度 氣閥數量 32
閥門驅動 氣動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活塞直徑 98毫米 引擎質量 95公斤
燃油 殼牌V-PowerULG62 潤滑油 殼牌SL-0977
變速箱布置方式 縱置變速箱(帶防滑差速鎖) 變速箱結構 7擋連續式半自動變速箱(1倒擋)
制動系統 碳纖維通風剎車碟 懸掛系統 前後雙叉臂(主動推桿、旋轉減震器)
法拉利F2007深度分析:轉用零龍骨 長軸距另有學問
法拉利的新車F2007從亮相到現在,已經有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公眾在這段時間里對它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但是對於其設計的出發點、核心的技術變化卻知之甚少,尤其是對加長軸距感到不解。為此,我們撰寫了這篇深入的技術分析。文章不僅揭露了F2007發生的核心變化,更重要的是講述了背後原因,希望對於熱衷F1技術的車迷了解賽車,能夠起到真正的幫助!
一,以空氣動力學為設計出發點,延長車身軸距
法拉利的新車,通過查看技術參數就可以發現的變化是,軸距大幅增加了,而這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學問。法拉利老車型248F1的軸距為3050毫米,新車F2007達到了3135毫米,增加了85毫米之多。這在大多數車隊都在為新規格的普利司通輪胎而縮短賽車軸距、前移重量的情況下,似乎讓人費解。
對此,法拉利的底盤總監科斯塔(Aldo Costa)這樣說道:「這純粹是因為空氣動力學。我們不相信在本質上會對車輛的動力學造成巨大的沖擊。相反,這為我們以更好的方式發展空氣動力學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但科斯塔的話,或多或少在弱化加長軸距帶來的負面效應。關於這點,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新輪胎發生的變化。冬季測試期間,普利司通方面已公開承認,與上賽季相比,新輪胎結構明顯更弱了;不論是前胎還是後胎,都比兩家輪胎供應商提供輪胎的時期要弱。但是後輪扮演著更大的因素,這正是大多數車隊縮短賽車軸距、前移重量的原因。
回到法拉利的新車,車隊在新車發布會上表示,F2007增加的85毫米全部用於駕駛艙和前輪之間。以這種方式增加軸距,將對賽車的重量分配帶來主要沖擊,必然造成賽車的重量後移,顯然這與普利司通的新胎特性是背道而馳的。那麼法拉利為什麼要這么做呢?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因素,新的撞擊測試規則。
FIA在本賽季,引入了更加嚴格的車尾撞擊測試,造成車尾的氣流效率受到影響。法拉利的空氣動力學小組認為,奪回由於新尾錐造成車尾損失的下壓力,比名義上的重量分配要求更重要。而且模擬工具告訴他們,即便是後軸的負荷增加,但只要能製造更強的後部空氣動力學抓地力,以防止後輪出現滑動,同樣能緩解後胎的負荷。換言之,加長軸距帶來的負面效應,是可以通過空氣動力學來克服的。
至此我們可以發現,法拉利在設計賽車的首要出發點是空氣動力學,而不是如何去適應輪胎。當然,這也是很自然的,因為法拉利憑借與普利司通多年的合作,早已知道日本輪胎的秉性,即便是新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法拉利也不會落在他人之後。
從本質上講,F2007與248F1每一處空氣動力學外貌的區別,都源自於設法提高通向尾部的氣流,以克服更加嚴格的車尾撞擊結構帶來的負面效應。按照新規則規定,新尾錐不僅要求具有更高的吸能能力,其形狀也進行了嚴格規定,而正是因為強制規定的外形,阻擋了中央擴散器的氣流通道。因此擴散器的氣流流量受到了限制,唯一彌補損失的下壓力的辦法是提高氣流的流速。
而加長的軸距,將起到推動作用,同時還有新的零龍骨前懸掛結構和新的散熱器設計。F2007的散熱器接近呈水平放置,這樣允許賽車側箱的下沿內切的更加厲害。因此創造了更加有效的低壓區,加速了氣流沿著側箱流向車尾。另外,更緊湊的車尾包裝也促進了車腰收的更細。綜合這兩個新特徵,大大的提高流向車尾橫梁翼氣流的速度,引導更多的氣流從兩輪之間流過,而不是讓其從輪胎兩側散失,成生更多的阻力。
關於車尾橫梁翼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老車型248F1劈開的設計方案被保留了下來,這樣主要是能夠讓中央的擴散器設計的更大。但是由於新賽季引入新的車尾撞擊結構,因此大多數其他車隊的設計師都認為,這樣的設計將不再具備優勢。不過很顯然,法拉利的空氣動力學部門主管埃里(Johe Iley)可不這么認為。
在空氣動力學方面,F2007的變化還有散熱器的入口和出口都進行了重新設計,這反映了散熱器的不同的放置方式和尺寸的增加(關於F2007的尺寸加大,本文後面還將進行更加詳細的分析)。從剛剛發布的新車,到本文截稿為止,F2007都沒有安裝散熱煙囪(但預留了安裝位置),只在側箱機蓋上開鑿了大面積的散熱窗,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新車還在變速箱的正上方開了一個氣流出口。這在法拉利車上還是第一次。
法拉利在新車發布期間已明確表示,當前的車身套間是臨時的,前翼和尾翼都是直接沿用248F1。前往墨爾本,會被換上新的。另外,實戰版本的車型可能會重新裝上位於鼻錐上的氣流調節片,以將更多的氣流向車尾輸導。
二,零龍骨前懸掛 強化的單體殼
為了提高空氣動力學效率,法拉利最終還是拋棄了一貫堅持的單龍骨設計,改用零龍骨布局。但是需要特別提到的是,F2007的下叉臂並不是直接連接到底盤上,而是像退化的雙龍骨一樣,通過兩根微微凸出的加強筋與底盤(單體殼主體)間接相連。
這使得該區域的單體殼得到了加強,至於是否增加重量法拉利並未透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會對懸掛幾何結構的調節,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前文中提到,新車的軸距增加了,因此為了保證賽車擁有同樣的扭轉剛度,對單體殼進行強化成為必須,賽車的質量因此增加。
關於賽車的重量增加還包括散熱器。F2007為了讓側箱下沿收的更窄,被迫改變了散熱器的放置角度。新車的散熱器類似於F2004的方案,接近水平放置。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要求,側箱的氣流入口越小越好,當然,這與將側箱下沿收的更窄的思想剛好吻合,但它同時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如何維持其散熱能力?在技術水平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既要縮小進氣口尺寸,又要保持熱交換能力不變,唯一的辦法是增加散熱器自身的尺寸,因此,F2007的散熱器更大更重了。
提到質量,還有一點。法拉利在新車發布會上公開承認,單獨為滿足更加嚴厲的車頭、車尾以及側面撞擊測試,新車的重量就增加接近十公斤,如今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強化底盤和加大散熱器帶來的額外質量。因此,F2007配重自由度必然會受到進一步的影響。
當然,新規則帶來的大約10公斤的質量,對於所有車隊都是平等的,同時引發的外觀變化也基本一樣。「在鼻錐的潰縮變形形式上,必須取得進一步的發展。而車尾,FIA不僅規定了尾錐撞擊結構能夠吸收的最大的G值,還規定了空間要求,所以每一支車隊尾錐的尺寸和形狀都是一樣的。」法拉利底盤總監科斯塔解釋到。而這也正是MP4-22的尾錐改為傳統設計的原因。
在底盤方面,要談到的最後一點是後懸掛。新車的後懸掛保持了原來的結構,即扭桿與中央的薩切斯旋轉減震器相連。在這里需要提到的一點是:旋轉減震器是目前減震器中最緊湊的結構。它由薩切斯在2003年率先開發出來,法拉利F2003-GA是第一輛配備這種減震器技術的賽車。
言歸正傳,雖然F2007的後懸掛目前是使用的老結構,但改進工作會接踵而至。目前,一個旨在降低後胎工作負荷的發展項目正在進行。去年在赫雷斯對07款的輪胎進行首次測試時發現,軟配方的輪胎在所有車上降級的速度都非常快,這使得改進後胎工作負荷的發展項目變得更加急迫。
除了應急方案,法拉利一種新的懸掛結構正在醞釀中,計劃在季中推出,具體時間未定。
三, 引入無縫變速箱 優化引擎性能
從F2007開始,法拉利加入了由邁凱輪和本田率先開創的無縫變速箱俱樂部,只是法拉利更喜歡將這套系統稱為快速換擋變速箱(quick shift gearbox)。「他幾乎是同時換擋,節約了從一個擋位切換到另一個擋位的時間,科斯塔(Aldo Costa)在談到新變速箱時說道。
2006年4月17日,法拉利首次對外公開正在開發自己的無縫變速箱系統。只是他們的路走的有些曲折。「現在我們正在測試這套系統,但是它不會在本賽季的比賽中使用。在我們最初的計劃中有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它同時擁有極高的可靠性,但是系統太復雜了,不利於維護保養,又重又昂貴。」前技術總監羅斯-布朗(Ross Brawn)在當時說道。「所以我們打算造一個比較簡單的,但這同時會伴隨著一些風險,因此我們仍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將風險降至最低。」
根據布朗在公眾場合的口吻,他自始至終都在弱化無縫變速箱的優勢。「使用無縫變速箱是有一定優勢,但是它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大。」
和舊變速箱一樣,新變速箱也採用了碳纖維的外殼。但是進行了重新塑形,以滿足尾部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和新的尾錐規則要求。
引擎方面,法拉利的056在上賽季末被認為是最強的心臟。本賽季的版本是其基礎上優化的產物,但是代號沒有變。056 V8的活塞直徑設計達到了FIA允許的上限:98毫米。新的引擎總監西蒙(Gilles Simon)表示,從提交引擎開始,改進工作便一直在進行,盡管是非常小的改動,但是效果很顯著。當然,法拉利也需要對電子系統進行重新調整,以滿足19000轉/分的轉速限制。
「FIA允許我們對燃燒室、凸輪軸和閥門進行改進,加上我們還減輕了一些部件的質量,使得引擎的扭矩輸出曲線增強,並提高了可靠性。當然,我們還會與殼牌攜手發展燃油和潤滑油,同時會改進氣箱,並著眼於減少引擎的內耗。」西蒙在談到新引擎時說道。
⑦ F1賽車通過維修區限速的原理是什麼
時速80進維修站之後按一各特殊的鈕就行了!
⑧ 賽車比賽中的術語
F1賽車術語解讀
車身底盤 (Chassis):賽車的基本架構包括懸吊系統、鋼圈輪胎及其他各類車材的組合。一輛高科技F1賽車的車身底盤是由碳纖維板和其他材料合製成的,底盤非常的輕巧而且強力大耐用。
製造商/車隊 (Constructor):F1賽車的製造商是指車身底盤的製造者,而不是指引擎製造商。按照規定,底盤製造者的名字通常是放在引擎製造商名字的前面,在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中,車隊冠軍的榮耀是頒給車身底盤的製造商。
減速彎道 (Chicane):在直線賽道上設置的連續彎道,用來降低賽車的車速。
發夾彎道(Hairpin):難度非常高,車手駕控非常棘手的彎道,通常是180度象發夾似的彎道路段。
賽車駕駛艙 (Cockpit):賽車車身結構內車手駕車的座位區域,是專為車手量身定做的,車手在座位內僅可轉頭、手及腳。
亂流 (Dirty air):急駛中的賽車所產生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氣流。亂流會干擾緊隨其後的其他賽車所產生的氣流,從而影響(減少)空氣流動中所產生的下壓力,這就會使緊隨其後的賽車駕控受到影響,賽車有可能會打滑失控。
下壓力 (Downforce):賽車的車身,車翼及懸吊系統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因空氣流動的作用而產生向下的壓力。下壓力隨著賽車速度的增加會產生的更強,從而使賽車的抓力增強。
風洞 (Wind Tunnel):賽車在急駛的過程中,車身周圍不同的風速會產生風洞。風洞對正在比賽中的賽車所造成的影響程度,是由專門的精密儀器來測量的。
排位 (Grid):賽車決賽時起跑的排列位置,是按照排位賽的比賽結果而排列確定的。賽車排列置於兩賽車交錯的行列,最前端的賽車領先下一輛賽車有8米遠的間隔距離。
起跑排位 (Starting Grid):根據車手的賽車在排位賽的成績來排定其賽車的起跑的位置。
竿位 (Pole Position):竿位又稱為P.P.是星期六下午排位賽取得的名次而定,以賽車所跑單圈最快的成績來確定車手在決賽起跑時最前面的排頭位。
排位賽 (Qualifying):排位賽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周五和周六進行,每輛賽車只能做一
圈排位。周五排位賽發車的順序按照前一站比賽成績(新賽季首站按上一年世錦賽成績)。周六排位賽發車順序按照周五排位賽得出名次的倒順序,即慢車先排位,快車最後排位。決賽排位是以周六的排位賽名次成績為准,第一名的賽車手決賽起跑位置稱為竿位。
裝備區 (Paddock):設在賽事賽道的起跑位附近,這是車隊管理和休息區及運輸車輛停放
的地方。
維修區 (Pits):是所有賽車的車庫,供賽車檢修的地方。
維修道 (Pit Lane):經過特殊設計的在維修站前的通道,是賽車從維修站進入賽道或離開賽道返回維修站的通道。維修道是有嚴格速度限制的路段,一般速度限制在80-120公里/時速( 即每小時50-74英哩),不同的賽道有不同的限速規定。
停站 (Pit Stop):賽程中預定的後勤為維修區,是車手加油及換輪胎的地方,進維修站
的時機及次數是每個車隊比賽的重要策略。
光頭胎 (Slicks):在乾燥路面上使用的沒有胎紋的賽車輪胎也稱干胎。光頭胎是於1998
年的賽季前被有四條直紋溝槽的輪胎(干胎)給取代了,這些溝槽是用來降低賽車過彎道時的速度。
後勤維修人員 (Pit Crew):指在維修區負責車隊的工程師和技師。
賽車號碼 (Race Number):在新賽季之前FIA會根據前一年的車手排名,給予每輛F1賽車
一個號碼,此號碼必須是很清楚地展示於車體的車鼻翼兩側,離地高度最少要有25mm。13這一數字西方人特別忌諱,因此13賽車號碼,是沒有的即沒有被使用過。
安全車 (Safety Car):是一輛閃著黃色車燈的賓士車,車身並貼有"Safety Car"的標志
。安全車的駕駛者很有經驗,車上裝有與控制台聯絡的通訊系統。
⑨ 想知道關於F1賽車的一切東東,大蝦幫忙!
規則:
1.總章
F1大獎賽是由FIA(國際汽聯)領導的國際性的比賽。由FIA、各車隊和各站大獎賽組成。宗旨皆在提高賽車水平和汽車技術的發展。
2.車隊及車手
參加比賽的車隊和車手必須持有FIA認可的執照。每個車隊要有兩輛車參加比賽,並指定賽車手代表車隊駕車出賽。當賽車手出意外時,可以另外指定車手參賽。但任何車手和車隊不可以隨意缺賽。
3.排位賽
排位賽是決定正式大獎賽的出發時的排位順序。在正式比賽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個小時中,每個車隊的車手要在賽道上競速,以單圈的最快成績來排順序,決定次日的出發排位順序。這是十分科學的。排位賽持續一小時,每輛車最多允許跑12圈,賽車手在期間盡量跑出單圈最好成績。
4.起跑
當比賽時間到時,首先開始暖胎圈,是為了確保車手的安全。如果此時車手的賽車熄火,則將在出發時排在最後;如果車手的賽車還在Pit中,那車手將在Pit的入口處出發。這些車手原來的車位空缺。暖胎後,各車回到發車位,5盞發令燈一盞一盞的亮,全亮後當5盞一起熄滅時,方可起跑。如此時賽車還是熄火不能發動,將退出比賽。
5.比賽中
比賽中車手的賽車如果發生意外,輕度可以重新回到比賽,嚴重的退出。如賽車熄火,車手能在10秒內重新發動,還可以繼續比賽。當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引起危險時,會舞動黃旗,此時一般不許超車。如果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使不能正常比賽時,會出動Safty Car(SC),由SC來領跑,知道賽會認為可以恢復比賽(允許由SC領跑到比賽結束)。 若賽會認為比賽實在是無法進行下去,可以宣布停止比賽,延遲再賽。當領先的賽車返超慢車時,賽會會舞動藍旗,示意 慢車趕快讓路。
6.在Pit中
賽車在比賽中途可以進Pit換胎,加油或維修。進Pit的時間算入比賽時間。當進Pit後,為了保證工作人員安全,車速必須低於50km/h,否則將被處罰。每輛車都將進入自己的車隊的Pit中,在Pit內不得超速, 車手不得出賽車。
7.終點
車手的最後成績以賽車最先觸到Finish line的垂直平面的時間。此時賽會舞動方格旗,過終點後可以繞場慶賀一圈。
8.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可以對自己車隊的車手發出指示和提示,但不可干擾其他車隊的車手比賽。
9.處罰
在Pit中超速,將被罰進Pit停10秒;如果阻擋反超的領先車,將被罰進Pit停10秒。
10.比賽結果
根據比賽的名次,得取積分,具體如下:
第一名---------------------10分
第二名---------------------06分
第三名---------------------04分
第四名---------------------03分
第五名---------------------02分
第六名---------------------01分
取得以上名次的車手可以在個人積分上加上相應的分數,他所代表的車隊也將獲得相應的積分。
11.頒獎
奏冠軍的國歌和車隊的國歌,然後由承辦賽事者頒獎,然後就是開香檳慶祝。
• 黃旗
黃旗代表前方車道上有障礙物,比如一輛撞壞的或者出現故障的賽車。提醒車手要小心駕駛。如果障礙賽車停在賽道一側,或者障礙物不在賽道上,那麼黃旗會靜止不動。如果障礙物在賽道上,那麼黃旗就會來回搖動,以提醒車手做好准備改變方向。如果賽道被徹底堵賽,那麼會搖動兩面黃旗。出現黃旗的時候不允許超車。如果一名車手沒有認真讀取黃旗的信息,而仍舊以比賽速度開車來到賽道的事故發生地段,那麼這名車手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 紅黃條紋旗
紅黃條紋旗代表賽到前方路面有油,或者路面較滑,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直到信號旗收回為止。 如果比賽官員揮動紅黃旗幟,代表著前方不遠處就有所謂的濕滑地帶。
• 白旗
當出現白旗的時候,表示前方有慢速行駛的車輛。可能是一輛救護車,或者一輛拖車,或者是賽會安全車輛。當看到白旗的時候,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甚至應該適當減速。
• 紅旗
紅旗表示比賽或者試車因故提前結束。紅旗會在整個賽道各個位置同時出示,這個時候車手應該回到賽道末端的檢修車道,並在那裡原地待命,以得知是否恢復比賽,並何時恢復比賽。
• 藍旗
藍旗表示後方有速度更快的車輛正在接近,並且准備超車。那麼車手就應該往 - 側靠攏,為後來居上的賽車讓路。 在F1比賽中,如果一名車手經過3次搖動綠旗還沒能夠及時為後來的賽車讓出超車路線的話,這名車手將會被處以10分的處罰。
• 綠旗
綠旗表示前方存在的障礙已經得到清除,車手可以重新加速以比賽速度前進,而且還可以超車。
• 黑旗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旗出現,這表示車手在跑完這一圈之後需要向檢修站匯報。當一名車手因為比賽行為不當而需要對其進行管教的時候,或者當車手在比賽中犯規的時候,需要向車手出示黑旗。出現這種信號時,一般來說車手有可能被取消比賽資格,或者受到時間上的處罰。
• 黑底紅圈旗幟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底紅圈旗出現,這表示車手需要立即與檢修站取得聯系。當比賽官員懷疑車手的賽車存在機械問題而需要檢修的時候,會出示黑底紅圈旗幟。
• 花色方格旗
當出現花色方格旗的時候,表示比賽或者練習賽結束了。這個時候所有車手都要返回檢修車道或者集中到出發區。從這里車手們需要將他們的賽車開到賽前檢錄處,賽車在這里需要被檢測以確保符合比賽的各項規章制度。對於每次比賽的冠軍,將會為他揮舞花色方格旗;對於亞軍以及後來的車手,花色方格旗將會靜止的出示。
在F1大賽舉辦過的45年裡(1950??1995),共舉辦了580場.其中舉辦最多的是歐洲,共407次,多在義大利的蒙扎,共有45次,接下來就是摩納哥,贊德沃特,斯帕,銀石和紐倫堡.最少的是大洋洲只有11次。
以前的車賽常借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作為賽道,而且比賽規則也不完善,選手也由此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隨著專業賽道的出現,而比賽規則也在不斷的完善之中.使車手有了更好的發揮.其中又可分為兩類;
一,由於考慮到比賽的安全性和競爭的公平性,FIA制定了三條原則性規則。
組委會為了使賽車手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使其能發揮各自的潛力,對賽車的各項尺寸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包括對賽車的重量,尺寸,燃料類型,氣缸以及輪胎的尺寸都有規定.同時還包括對空氣動力裝置的安裝也有了具體的規定.因為這個裝置對輪胎有下壓力,可以提高車速.
組委會為了防止事故的發生,提供了最完善的安全措施.對車的基本結構,軍用輪胎,安全型橡膠燃料箱,燃料阻燃器,安全帽等裝置都做了規定.並且對車手出入駕駛艙和艙的大小都做了規定.同時還規定了燃料庫的地點和維修站燃料的放置地點,還要求採取朱門的保護措施.
組委會之所以規定了每年只舉行16場比賽,禁止增加比賽場數是為惡劣防止給車隊和個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賽車的發動機的氣缸應呈橢圓形,而且不能超過12個.同時必須有4個沖程互換型和自然吸氣式的;賽車的四個輪胎中又有兩個是可以驅動的.
出於對F1比賽的特殊性,對專用賽道的長度,寬度,路面情況,已及安全措施都有一個極為嚴格的要求.這都是以免發生危險.所以一般賽道為環行的,每圈長3?7千米,賽道總長為305?320千米,他一般不能有過長的直道,在賽道旁應有寬闊的草地或沙地,減少對觀眾的威脅.
對於一個合格的專用賽道來說,以下一些設備是不可缺少的;
1,賽道必須有很多彎道,以此來控制車速.現在的賽道每圈在3至七千米之間,寬在7至11米之間.
2,起步與終點的直道要可以並排放置兩輛車而不覺的擁擠,所以一般要求它的寬有12米,長有250左右.
3,為了觀眾的安全,看台必須有1.2米高的欄桿和鐵絲網與賽道隔開.
4,賽道上必須裝有攝像機和電視塔,以便於電視轉播.
5,為了能讓看台上的觀眾能看清比賽的全過程,在看台對面必須裝有大屏幕電視機.
6,安全人員在相對危險的地段要設立觀察站,使安全人員能隨時保持賽道的通暢,及時處理突發事件,並向車手發出潛在的危險安全信號.
7,擁有對受傷車手進行急救的直升機.
8,在修理站旁的防護地點,要有醫療站,內設手術室和急救室。
9,參賽隊都要配備一個永久性的設施維修點.
10,設立的贊助商的接待看台在修理站後方的高的看台上,必須是要能夠俯視修理站的.
11,要有為運輸車和宿營車提供的停車廠.
12,為了便於指揮人員通過無線電裝置與安全人員聯系,以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比賽控制塔必須要設置在可以看見修理站入口的地方,也就是整個控制塔的第二層
2007年F1在的部分有許多的變動,以下列出更改部分的概要:
輪胎
原本預計在2008賽季開始實施的單一輪胎供應商制度,
由於Michelin的退出提早一年實施,
Bridgestone將自2007~2010年提供F1賽事所需要的所有輪胎。
賽季其間每個車隊將能夠獲得相同規格及數量的輪胎
,GP大賽周末每個車隊都能有硬、軟兩種配方的輪胎能夠使用,
並且依照賽事規則所規定的數量配給,
也就是說乾地賽事整場比賽每位車手最多隻能使用14套胎,
其中4套得用在周五自由練習,剩餘10套則用在剩餘的賽程中。
引擎
在引擎方面,每顆引擎得跑完兩場完整賽事的規則,
在2007年繼續沿用,不過內容有些許更動,
"賽事周"定義由周六開始,周五新的加長自由練習時段則不包括在兩場完整賽事之中。
另外自2007賽季起,引擎將進入凍結開發時期,每個車隊從明年開始,
得搭載用於今年賽季最後兩場賽事中,
相同設計的V8引擎,最高轉速限制在19000轉
07年各大車隊賽車手:
法拉利 萊科寧 馬薩
邁凱倫 阿隆索 汗密爾頓
雷諾 費斯切拉 科瓦萊寧
寶馬 還德菲爾德 庫比卡
威廉姆斯 羅斯博格 伍爾茲
豐田 拉爾夫 特魯利
本田 巴頓 巴里切羅
紅牛 庫特哈德 韋伯
紅牛二隊 里尤茲 斯皮德
超級亞久里 佐藤琢磨 戴維森
世爵 阿爾博斯 蘇蒂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