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維修問題 > 固端克柱塞泵怎麼去維修

固端克柱塞泵怎麼去維修

發布時間:2021-03-06 04:45:58

⑴ 柱塞泵故障怎麼處理

柱塞泵常見的故障及處理方法:
1.液壓泵輸出流量不足或不輸出油液
1)吸入量不足。原因是吸油管路上的阻力過大或補油量不足。如泵的轉速過大,油箱中液面過低,進油管漏氣,濾油器堵塞等。
2)泄漏量過大。原因是泵的間隙過大,密封不良造成。如配油盤被金屬碎片、鐵屑等劃傷,端面漏油;變數機構中的單向閥密封面配合不好,泵體和配油盤的支承面有砂眼或研痕等。可以通過檢查泵體內液壓油中混雜的異物判別泵被損壞的部位。
3)傾斜盤傾角太小,泵的排量少,這需要調節變數活塞,增加斜盤傾角。
2.中位時排油量不為零
變數式軸向柱塞泵的斜盤傾角為零時稱為中位,此時液壓泵的輸出流量應為零。但有時會出現中位偏離調整機構中點的現象,在中點時仍有流量輸出。其原因是控制器的位置偏離、松動或損傷,需要重新調零、緊固或更換。泵的角度維持力不夠、傾斜角耳軸磨損也會產生這種現象。
3.輸出流量波動
輸出流量波動與很多因素有關。對變數泵可以認為是變數機構的控制不佳造成,如異物進入變數機構,在控制活塞上劃出階痕、磨痕、傷痕等,造成控制活塞運動不穩定。由於放大器能量不足或零件損壞、含有彈簧的控制活塞的阻尼器效能差,都會造成控制活塞運動不穩定。流量不穩定又往往伴隨著壓力波動。這類故障一般要拆開液壓泵,更換受損零部件,加大阻尼,提高彈簧剛度和控制壓力等。
4.輸出壓力異常
泵的輸出壓力是由負載決定的,與輸入轉矩近似成正比。輸出壓力異常有兩種故障。
1)輸出壓力過低:當泵在自吸狀態下,若進油管路漏氣或系統中液壓缸、單向閥、換向閥等有較大的泄漏,均會使壓力升不上去。這需要找出漏氣處,緊固、更換密封件,即可提高壓力。溢流閥有故障或調整壓力低,系統壓力也上不去,應重新調整壓力或檢修溢流閥。如果液壓泵的缸體與配流盤產生偏差造成大量泄漏,嚴重時,缸體可能破裂,則應重新研磨配合面或更換液壓泵。
2)輸出壓力過高:若迴路負載持續上升,泵的壓力也持續上升,當屬正常。若負載一定,泵的壓力超過負載所需壓力值,則應檢查泵以外的液壓元件,如方向閥、壓力閥、傳動裝置和回油管道。若最大壓力過高,應調整溢流閥。
5.振動和雜訊
振動和雜訊是同時出現的。它們不僅對機器的操作者造成危害,也對環境造成污染。
1)機械振動和雜訊:如泵軸和電機軸不同心或頂死,旋轉軸的軸承、聯軸節損傷,彈性墊破損和裝配螺栓松動均會產生雜訊。對於高速運轉或傳輸大能量的泵,要定期檢查,記錄各部件的振幅、頻率和雜訊。如泵的轉動頻率與壓力閥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將會引起共振,可改變泵的轉速以消除共振。
2)管道內液流產生的雜訊:進油管道太細、進油濾油器通流能力過小或堵塞、進油管吸入空氣、油液豁度過高、油麵過低吸油不足和高壓管道中產生液擊等,均會產生雜訊。因此,必須正確設計油箱,正確選擇濾油器、油管和方向閥。
6.液壓泵過熱
液壓泵過度發熱有兩個原因,一是機械摩擦生熱。由於運動表面處於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狀態,運動部件相互摩擦生熱。二是液體摩擦生熱。高壓油通過各種縫隙泄漏到低壓腔,大量的液壓能損失轉為熱能。所以正確選擇運動部件之間的間隙、油箱容積和冷卻器,可以杜絕泵的過度發熱和油溫過高的現象。另外,回油過濾器堵塞造成回油背壓過高,也會引起油溫過高和泵體過熱。
7、柱塞泵漏油
柱塞泵漏油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軸油封損壞或軸有缺陷、劃痕;
(2)內部泄漏過大,造成油封處壓力增大,而將油封損傷或沖出;
(3)泄油管過細過長,使密封處漏油;
(4)泵的外接油管松動,管接頭損傷,密封墊老化或產生裂紋;
(5)變數調節機構螺栓松動,密封破損;
(6)鑄鐵泵殼有砂眼或焊接不良。

總結:通過五金機電網小編認真分析故障發生的原因,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故障的發生。對於延長機泵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設備維修費用,確保注水任務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⑵ 不二越柱塞泵如何拆解與維修

液壓技術中的液壓設備維修/ 維修作為恢復液壓設備技術性能,延長使用壽命的一種主要手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各行各業的重視。正確的維修指導思想和維修原則,合理的維修方式和周期,科學的維修組織和管理,先進的維修工藝和技術等

在建築工地上活躍著各種各樣的建築機械,液壓挖掘機是這些建築機械的最主要設備之一,液壓系統不二越柱塞泵是這些設備的最重要系統之一。
液壓挖掘機

對於全液壓式的挖掘機而言,可以說液壓系統就像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一樣遍布整個挖掘機,它包含了液壓油箱、主泵、多路閥、各管路及執行各動作的油缸、馬達等部件,這些液壓部件都是經精密加工而成的,它們對液壓系統的維護有較高的要求,如果維護不當或不予維護將導致故障的發生,造成機器停機,也給您帶來損失。

保持液壓系統清潔三大要點

保持液壓油清潔

將油儲存在清潔位置,換油或加油時必須小心謹慎。只能使用配備細格濾網的清潔漏斗將油從容器倒入油箱。當然,你使用的油必須是日立建機推薦的類型。

保持系統清潔

(1)定期更換液壓油和過濾器

好的液壓油含有多種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可防止油變質。

但是,這些添加劑在一段時間以後會喪失效用。因此油應該定期更換,確保添加劑發揮作用。

過濾器只能從油中吸收有限數量的污垢粒子和其它雜質。

對於日立建機ZX系列(中型)機器,請每隔1000工作小時更換液壓油箱回油過濾器,在更換液壓油時清洗液壓油箱吸油過濾器,以便保持系統清潔。

當更換液壓油過濾器時,請檢查過濾器底部是否有金屬顆粒或碎屑;如有銅或鐵屑表明液壓泵、液壓馬達或閥可能已損壞或將要損壞,如有橡膠類則表示液壓油缸密封件損壞。

(2)定期排放油箱污物

定期放出油箱中的水和沉澱物,對於清除油中雜質十分重要,但是定期更換整個液壓系統中的液壓油也十分重要。這是完全清除系統雜質、被氧化的液壓油和其它有害雜質的唯一可靠的方法。然後,應該將日立建機推薦的清潔液壓油重新加入液壓系統中。

請每隔250工作小時排放液壓油箱貯油槽污物。

(3)清洗

如果不二越柱塞泵液壓油受到污染,特別當液壓泵或液壓油缸、馬達受到損壞時,必須更換全部液壓油並清洗油箱。

保持工作區域清潔

向油箱中補充加入液壓油或重新加入液壓油時,應確保過濾器箱蓋周圍區域清潔。

只能使用清潔的漏斗或容器。

切勿將臟物帶入系統中。

維護液壓系統時,只能將清潔的塑料塞頭用於密封管路的端部。

維護液壓部件時,工作台必須絕對清潔。

檢查使用工具的狀況,它們也應非常清潔。

⑶ 求油壓泥漿柱塞泵的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

常見故障有很多,排除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壓力達不到,泥的硬度就達不到,這個情況首先觀察機器的兩個陶瓷柱塞在上下運行嗎?如運行很快,或者停止運行,排除方法就有兩種。如運行很快就要檢查是否上漿,如不運行就先調節液壓集成塊上面的 液流閥 把壓力調節大點,如果閥門全部打開還是不行,就要檢查是否是油泵問題,或者油封漏油,或油的溫度太高等等,原因很多.

檢修
(1)檢查柱塞有無傷痕和銹蝕現象,必要時應更換新品。
(2)檢查柱塞副配合情況。將柱塞端頭插人柱塞套內,傾斜約60°,若柱塞能在自身作用下緩慢地下滑為配合良好。
(3)檢查柱塞副的密封性。用手握住柱塞套,兩個手指堵住柱塞頂端和側面的進油口。用另一隻手拉出柱塞,感到有較大的吸力,放鬆柱塞立即縮回原位,表明柱塞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柱塞副。
(4)檢查出油閥副減壓環帶是否磨損有台階或傷痕現象,必要時應予以更換。
(5)檢查出油閥副的配合情況。用手指堵住出油閥下孔,用另一手指將出油閥輕輕向下壓,當手指離開出油閥上端時,它能自動彈回原位,表明出油閥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出油閥副。
(6)檢查挺柱體。噴油泵體和挺柱體之間的標准間隙為0~0.03mm,如超過0.2mm ,則應更換零件。
(7)檢查柱塞凸緣和控制套的凹槽之間的間隙,應為0.02~0.08mm,如超過0.12mm,必須更換控制套。

液壓泵常見故障及處理
故障現象 原因分析 消除方法
(一)泵不輸油 1.泵不轉 (1)電動機軸未轉動
1) 未接通電源
2) 電氣線路及元件故障 檢查電氣並排除故障
(2)電動機發熱跳閘
1) 溢流閥調壓過高,超載荷後悶泵
2) 溢流閥閥芯卡死閥芯中心油孔堵塞或溢流閥阻尼孔堵塞造成超壓不溢流
3) 泵出口單向閥裝反或閥芯卡死而悶泵
4) 電動機故障 1) 調節溢流閥壓力值
2) 檢修閥悶
3) 檢修單向閥
4) 檢修或更換電動機
(3)泵軸或電動機軸上無連接鍵
1) 折斷
2) 漏裝 1) 更換鍵
2) 補裝鍵
(4)泵內部滑動副卡死
1) 配合間隙太小
2) 零件精度差,裝配質量差,齒輪與軸同軸度偏差太大;柱塞頭部卡死;葉片垂直度差;轉子擺差太大,轉子槽有傷口或葉片有傷痕受力後斷裂而卡死
3) 油液太臟
4) 油溫過高使零件熱變形
5) 泵的吸油腔進入臟物而卡死 1) 拆開檢修,按要求選配間隙
2) 更換零件,重新裝配,使配合間隙達到要求
3) 檢查油質,過濾或更換油液
4) 檢查冷卻器的冷卻效果,檢查油箱油量並加油至油位線
5) 拆開清洗並在吸油口安裝吸油過濾器
2.泵反轉 電動機轉向不對
1) 電氣線路接錯
2) 泵體上旋向箭頭錯誤 1) 糾正電氣線路
2) 糾正泵體上旋向箭頭
3.泵軸仍可轉動 泵軸內部折斷
1) 軸質量差
2) 泵內滑動副卡死 1) 檢查原因,更換新軸
2) 處理見本表(一)1(4)
4.泵不吸油 (1)油箱油位過低
(2)吸油過濾器堵塞
(3)泵吸油管上閥門未打開
(4)泵或吸油管密封不嚴
(5)泵吸油高度超標准且吸油管細長並彎頭太多
(6)吸油過濾器過濾精度太高,或通油麵積太小
(7)油的粘度太高
(8)葉片泵葉片未伸出,或卡死
(9)葉片泵變數機構動作不靈,使偏心量為零
(10)柱塞泵變數機構失靈,如加工精度差,裝配不良,配合間隙太小,泵內部摩擦阻力太大,伺服活塞、變數活塞及彈簧芯軸卡死,通向變數機構的個別油道有堵塞以及油液太臟,油溫太高,使零件熱變形等
(11)柱塞泵缸體與配油盤之間不密封(如柱塞泵中心彈簧折斷)
(12)葉片泵配油盤與泵體之間不密封 (1)加油至油位線
(2)清洗濾芯或更換
(3)檢查打開閥門
(4)檢查和緊固接頭處,緊固泵蓋螺釘,在泵蓋結合處和接頭連接處塗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
(5)降低吸油高度,更換管子,減少彎頭
(6)選擇合的過濾精度,加大濾油器規格
(7)檢查油的粘度,更換適宜的油液,冬季要檢查加熱器的效果
(8)拆開清洗,合理選配間隙,檢查油質,過濾或更換油液
(9)更換或調整變數機構
(10)拆開檢查,修配或更換零件,合理選配間隙;過濾或更換油液;檢查冷卻器效果;檢查油箱內的油位並加至油位線
(11)更換彈簧
(12)拆開清洗重新裝配
(二)泵雜訊大 1.吸空現象嚴重 (1)吸油過濾器有部分堵塞,吸油阻力大
(2)吸油管距油麵較近
(3)吸油位置太高或油箱液位太低
(4)泵和吸油管口密封不嚴
(5)油的粘度過高
(6)泵的轉速太高(使用不當)
(7)吸油過濾器通過面積過小
(8)非自吸泵的輔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
(9)油箱上空氣過濾器堵塞
(10)泵軸油封失效 (1)清洗或更換過濾器
(2)適當加長調整吸油管長度或位置
(3)降低泵的安裝高度或提高液位高度
(4)檢查連接處和結合面的密封,並緊固
(5)檢查油質,按要求選用油的粘度
(6)控制在最高轉速以下
(7)更換通油麵積大的濾器
(8)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9)清洗或更換空氣過濾器
(10)更換
2.吸入氣泡 (1)油液中溶解一定量的空氣,在工作過程中又生成的氣泡
(2)回油渦流強烈生成泡沫
(3)管道內或泵殼內存有空氣
(4)吸油管浸入油麵的深度不夠 (1)在油箱內增設隔板,將回油經過隔板消泡後再吸入,油液中加消泡劑
(2)吸油管與回油管要隔開一定距離,回油管口要插入油麵以下
(3)進行空載運轉,排除空氣
(4)加長吸油管,往油箱中注油使其液面升高
3.液壓泵運轉不良 (1)泵內軸承磨損嚴重或破損
(2)泵內部零件破損或磨損
1) 定子環內表面磨損嚴重
2) 齒輪精度低,擺差大 (1)拆開清洗,更換
1) 更換定子圈
2) 研配修復或更換
4.泵的結構因素 (1)困油嚴重產生較大的流量脈動和壓力脈動
1) 卸荷槽設計不佳
2) 加工精度差
(2)變數泵變數機構工作不良(間隙過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臟等)
(3)雙級葉片泵的壓力分配閥工作不正常。(間隙過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臟等) 1) 改進設計,提高卸荷能力
2) 提高加工精度
(2)拆開清洗,修理,重新裝配達到性能要求,過濾或更換油液
(3)拆開清洗,修理,重新裝配達到性能要求,過濾或更換油液
5.泵安裝不良 (1)泵軸與電動機軸同軸度差
(2)聯軸器安裝不良,同軸度差並有松動 (1)重新安裝達到技術要求,同軸度一般應達到0.1mm以內
(2)重新安裝達到技術要求,並用頂絲緊固聯軸器
(三)泵出油量不足 1.容積效率低 (1)泵內部滑動零件磨損嚴重
1) 葉片泵配油盤端面磨損嚴重
2) 齒輪端面與測板磨損嚴重
3) 齒輪泵因軸承損壞使泵體孔磨損嚴重
4) 柱塞泵柱塞與缸體孔磨損嚴重
5) 柱塞泵配油盤與缸體端面磨損嚴重 (1)拆開清洗,修理和更換
1) 研磨配油盤端面
2) 研磨修理工理或更換
3) 更換軸承並修理
4) 更換柱塞並配研到要求間隙,清洗後重新裝配
5) 研磨兩端面達到要求,清洗後重新裝配
(2)泵裝配不良
1) 定子與轉子、柱塞與缸體、齒輪與泵體、齒輪與側板之間的間隙太大
2) 葉片泵、齒輪泵泵蓋上螺釘擰緊力矩不勻或有松動
3) 葉片和轉子反裝 1) 重新裝配,按技術要求選配間隙
2) 重新擰緊螺釘並達到受力均勻
3) 糾正方向重新裝配
(3)油的粘度過低(如用錯油或油溫過高) (3)更換油液,檢查油溫過高原因,提出降溫措施
2.泵有吸氣現象 參見本表(二)1、2。 參見本表(二)1、2。
3.泵內部機構工作不良 參見本表(二)4。 參見本表(二)4。
4.供油量不足 非自吸泵的輔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 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四)壓力不足或壓力升不高 1.漏油嚴重 參見本表(三)1。 參見本表(三)1。
2.驅動機構功率過小 (1)電動機輸出功率過小
1) 設計不合理
2) 電動機有故障
(2)機械驅動機構輸出功率過小 1) 核算電動機功率,若不足應更換
2) 檢查電動機並排除故障
(2)核算驅動功率並更換驅動機構
3.泵排量選得過大或壓力調得過高 造成驅動機構或電動機功率不足 重新計算匹配壓力,流量和功率,使之合理
(五)壓力不穩定,流量不穩定 1.泵有吸氣現象 參見本表(二)1、2。 參見本表(二)1、2。
2.油液過臟 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卡住或伸出困難 過濾或更換油液
3.泵裝配不良 (1)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間隙過大,造成高壓油向低壓腔流動
(2)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間隙過小,造成卡住或伸出困難
(3)個別柱塞與缸體孔配合間隙過大,造成漏油量大 (1)拆開清洗,修配或更換葉片,合理選配間隙
(2)修配,使葉片運動靈活
(3)修配後使間隙達到要求
4.泵的結構因素 參見本表(二)4。 參見本表(二)4。
5.供油量波動 非自吸泵的輔助泵有故障 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六)異常發熱 1.裝配不良 (1)間隙選配不當(如柱塞與缸體、葉片與轉子槽、定子與轉子、齒輪與測板等配合間隙過小,造成滑動部件過熱燒傷)
(2)裝配質量差,傳動部分同軸度未達到技術要求,運轉時有別勁現象
(3)軸承質量差,或裝配時被打壞,或安裝時未清洗干凈,造成運轉時別勁
(4)經過軸承的潤滑油排油口不暢通
1) 回油口螺塞未打開(未接管子)
2) 安裝時油道未清洗干凈,有臟物堵住
3) 安裝時回油管彎頭太多或有壓扁現象 (1)拆開清洗,測量間隙,重新配研達到規定間隙
(2)拆開清洗,重新裝配,達到技術要求
(3)拆開檢查,更換軸承,重新裝配
1) 安裝好回油管
2) 清洗管道
3) 更換管子,減少管頭
2.油液質量差 (1)油液的粘-溫特性差,粘度變化大
(2)油中含有大量水分造成潤滑不良
(3)油液污染嚴重 (1)按規定選用液壓油
(2)更換合格的油液清洗油箱內部
(3)更換油液
3.管路故障 (1)泄油管壓扁或堵死
(2)泄油管管徑太細,不能滿足排油要求
(3)吸油管徑細,吸油阻力大 (1)清洗更換
(2)更改設計,更換管子
(3)加粗管徑、減少彎頭、降低吸油阻力
4.受外界條件影響 外界熱源高,散熱條件差 清除外界影響,增設隔熱措施
5.內部泄漏大,容積效率過低而發熱 參見本表(三)1。 參見本表(三)1。
(七)軸封漏油 1.安裝不良 (1)密封件唇口裝反
(2)骨架彈簧脫落
1) 軸的倒角不適當,密封唇口翻開,使彈簧脫落
2) 裝軸時不小心,使彈簧脫落
(3)密封唇部粘有異物
(4)密封唇口通過花鍵軸時被拉傷
(5)油封裝斜了
1) 溝槽內徑尺寸太小
2) 溝槽倒角過小
(6)裝配時造成油封嚴重變形
(7)密封唇翻卷
1) 軸倒角太小
2) 軸倒角處太粗糙 (1)拆下重新安裝,拆裝時不要損壞唇部若有變形或損傷應更換
1) 按加工圖紙要求重新加工
2) 重新安裝
(3)取下清洗,重新裝配
(4)更換後重新安裝
1) 檢查溝槽尺寸,按規定重新加工
2) 按規定重新加工
(6)檢查溝槽尺寸及倒角
(7)檢查軸倒角尺寸和粗糙度,可用砂布打磨倒角處,裝配時在軸倒角處塗上油脂
2.軸和溝槽加工不良 (1)軸加工錯誤
1) 軸頸不適宜,使油封唇口部位磨損,發熱
2) 軸倒角不合要求,使油封唇口拉傷,彈簧脫落
3) 軸頸外表有車削或磨削痕跡
4) 軸頸表面粗糙使油封唇邊磨損加快
(2)溝槽加工錯誤
1) 溝槽尺寸過小,使油封裝斜
2) 溝槽尺寸過大,油從外周漏出
3) 溝槽表面有劃傷或其他缺陷,油從外周漏出 1) 檢查尺寸,換軸。油封處的公差常用h8
2) 重新加工軸的倒角
3) 重新修磨,消除磨削痕跡
4) 重新加工達到圖紙要求
(2)更換泵蓋,修配溝槽達到配合要求
3.油封本身有缺陷 油封質量不好,不耐油或對液壓油相容性差,變質、老化、失效造成漏油 更換相適應的油封橡膠件
4.容積效率過低 參見本表(三)1。 參見本表(三)1。
5.泄油孔被堵 泄油孔被堵後,泄油壓力增加,造成密封唇口變形太大,接觸面增加,摩擦產生熱老化,使油封失效,引起漏油 清洗油孔,更換油封
6.外接泄油管徑過細或管道過長 泄油困難,泄油壓力增加 適當增大管徑或縮短泄油管長度
7.未接泄油管 泄油管未打開或未接泄油管 打開螺塞接上泄油管

⑷ 變數柱塞泵的變數柱塞泵常見故障

(1)吸入量不足。原因是吸油管路上的阻力過大或補油量不足。如泵的轉速過大,油箱中液面過低,進油管漏氣,濾油器堵塞等。
(2)泄漏量過大。原因是泵的間隙過大,密封不良造成。如配油盤被金屬碎片、鐵屑等劃傷,端面漏油;變數機構中的單向閥密封面配合不好,泵體和配油盤的支承面有砂眼或研痕等。可以通過檢查泵體內液壓油中混雜的異物判別泵被損壞的部位。
(3)傾斜盤傾角太小,泵的排量少,這需要調節變數活塞,增加斜盤傾角。 泵的輸出壓力是由負載決定的,與輸入轉矩近似成正比。輸出壓力異常有兩種故障。
(1)輸出壓力過低
當泵在自吸狀態下,若進油管路漏氣或系統中液壓缸、單向閥、換向閥等有較大的泄漏,均會使壓力升不上去。這需要找出漏氣處,緊固、更換密封件,即可提高壓力。溢流閥有故障或調整壓力低,系統壓力也上不去,應重新調整壓力或檢修溢流閥。如果液壓泵的缸體與配流盤產生偏差造成大量泄漏,嚴重時,缸體可能破裂,則應重新研磨配合面或更換液壓泵。
(2)輸出壓力過高
若迴路負載持續上升,泵的壓力也持續上升,當屬正常。若負載一定,泵的壓力超過負載所需壓力值,則應檢查泵以外的液壓元件,如方向閥、壓力閥、傳動裝置和回油管道。若最大壓力過高,應調整溢流閥。 振動和雜訊是同時出現的。它們不僅對機器的操作者造成危害,也對環境造成污染。
(1)機械振動和雜訊
如泵軸和電機軸不同心或頂死,旋轉軸的軸承、聯軸節損傷,彈性墊破損和裝配螺栓松動均會產生雜訊。對於高速運轉或傳輸大能量的泵,要定期檢查,記錄各部件的振幅、頻率和雜訊。如泵的轉動頻率與壓力閥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將會引起共振,可改變泵的轉速以消除共振。
(2)管道內液流產生的雜訊
進油管道太細、進油濾油器通流能力過小或堵塞、進油管吸入空氣、油液豁度過高、油麵過低吸油不足和高壓管道中產生液擊等,均會產生雜訊。因此,必須正確設計油箱,正確選擇濾油器、油管和方向閥。 柱塞泵漏油主要有以下原因:(1)主軸油封損壞或軸有缺陷、劃痕;(2)內部泄漏過大,造成油封處壓力增大,而將油封損傷或沖出;(3)泄油管過細過長,使密封處漏油;(4)泵的外接油管松動,管接頭損傷,密封墊老化或產生裂紋;(5)變數調節機構螺栓松動,密封破損;(6)鑄鐵泵殼有砂眼或焊接不良。

⑸ 柱塞泵的常見故障處理

1、柱塞有傷痕和銹蝕現象,必要時應更換新品。

2、柱塞副的密封性。用手握住柱塞套,兩個手指堵住柱塞頂端和側面的進油口。用另一隻手拉出柱塞,感到有較大的吸力,放鬆柱塞立即縮回原位,表明柱塞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柱塞副。

3、出油閥副減壓環帶磨損有台階或傷痕現象,必要時應予以更換。

4、出油閥副密封。用手指堵住出油閥下孔,用另一手指將出油閥輕輕向下壓,當手指離開出油閥上端時,它能自動彈回原位,表明出油閥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出油閥副。

5、柱塞凸緣和控制套的凹槽之間的間隙過大,應為0.02~0.08mm,如超過0.12mm,必須更換控制套。


(5)固端克柱塞泵怎麼去維修擴展閱讀

1、機械原理

柱塞泵柱塞往復運動總行程L是不變的,由凸輪的升程決定。柱塞每循環的供油量大小取決於供油行程,供油行程不受凸輪軸控制是可變的。供油開始時刻不隨供油行程的變化而變化。轉動柱塞可改變供油終了時刻,從而改變供油量。

柱塞泵工作時,在噴油泵凸輪軸上的凸輪與柱塞彈簧的作用下,迫使柱塞作上、下往復運動,從而完成泵油任務,泵油過程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進油過程

當凸輪的凸起部分轉過去後,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柱塞向下運動,柱塞上部空間(稱為泵油室)產生真空度,當柱塞上端面把柱塞套上的進油孔打開後,充滿在油泵上體油道內的柴油經油孔進入泵油室,柱塞運動到下止點,進油結束。

回油過程

柱塞向上供油,當上行到柱塞上的斜槽(停供邊)與套筒上的回油孔相通時,泵油室低壓油路便與柱塞頭部的中孔和徑向孔及斜槽溝通,油壓驟然下降,出油閥在彈簧力的作用下迅速關閉,停止供油。此後柱塞還要上行,當凸輪的凸起部分轉過去後,在彈簧的作用下,柱塞又下行。

此時便開始了下一個循環。柱塞泵以一個柱塞為原理介紹,一個柱塞泵上有兩個單向閥,並且方向相反,柱塞向一個方向運動時缸內出現負壓,這時一個單向閥打開液體被吸入缸內,柱塞向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將液體壓縮後另一個單向閥被打開,被吸入缸內的液體被排出。這種工作方式連續運動後就形成了連續供油 。

2、機械使用

柱塞泵缸體鑲裝銅套的,可以採用更換銅套的方法安裝。首先把一組柱塞桿外徑修整到統一尺寸,再用1000#以上的砂紙拋光外徑。

缸體安裝銅套的三種方法:缸體加溫熱裝或銅套低溫冷凍擠壓,過盈裝配;采有樂泰膠粘著裝配,這咱方法要求銅外套外徑表面有溝槽;缸孔攻絲,銅套外徑加工螺紋,塗樂泰膠後,旋入裝配。

熔燒結合方式的缸體與銅套,安裝方法如下:

採用研磨棒,手工或機械方法研磨修復缸孔;採用坐標鏜床,重新鏜缸體孔;採用鉸刀修復缸體孔。

採用「表面工程技術」,方法如下:

電鍍技術:在柱塞表面鍍一層硬鉻;

電刷鍍技術:在柱塞表面刷鍍耐磨材料;

熱噴塗或電弧噴塗或電噴塗:噴塗高碳馬氏體耐磨材料;

激光熔敷:在柱塞表面熔敷高硬度耐磨合金粉末。

缸體孔無銅套的缸體材料大都是球墨鑄鐵的,在缸體內壁上制備非晶態薄膜或塗層。因為缸體孔內壁有了這種特殊物質,所以才能組成硬—硬配對的磨擦副。

⑹ 柱塞泵故障診斷和排除方法有哪些

柱塞泵故障診斷和排除方法有:
1.柱塞泵工作雜訊過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2.柱塞泵工作時壓力表指針不穩定的原因及排除
3.柱塞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4.柱塞泵油液漏損嚴重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
一、 柱塞泵工作雜訊過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油泵內存有空氣。這個故障一般是在安裝了一台新泵的時候出現,在開起一台新泵時,應先向泵內加入油液,對泵的軸承、柱塞與缸體起到潤滑作用。
處理方法:在泵運轉時打開油泵加油口,使泵內的空氣從加油口排放出去。
(2)油箱的油麵過低,吸油管堵塞使得泵吸油阻力變大造成泵吸空或進油管段有漏氣,泵吸入了空氣。
處理方法:按加足油液;清洗濾清器,疏通進氣管道;檢查並緊固進油管段的連接螺絲。
(3)油泵與電機安裝不當,也就是說泵軸與電機軸同心度不一致,使油泵軸承受徑向力產生雜訊。
處理方法:檢查調整油泵與電機安裝的同心度。
(4)液壓油的粘度過大,使得泵的自吸能力降低,容積效率下降。
處理方法:選用適當粘度的液壓油,如果油溫過低應加熱器。

二、 柱塞泵工作時壓力表指針不穩定的原因及排除
(1)配油盤與缸體或柱塞與缸體之間磨損嚴重,使其內泄漏和外泄漏過大。
處理方法:檢查、修復配油盤與缸體的配合面;單缸研配,更換柱塞;緊固各連接處螺釘,排除漏損。
(2)如果是軸向柱塞變數泵,可能是由於變數機構的變數角過小,造成流量過小,內泄漏相對增大。因此,不能連續供油而使壓力不穩。
處理方法:適當加大變數機構的變數角,並排除內部泄漏。
(3)進油管堵塞,吸油阻力變大及漏氣等都有可能造成壓力表指針不穩定。
處理方法:進油管堵塞,液流阻力大,可疏通油管道洗進口濾清器,檢查並緊固進油管段的連接螺釘,斜軸式柱塞馬達排除漏氣。

三、 柱塞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表現為執行元件動作緩慢,壓力上不去。
(1)油箱油麵過低,油管、濾油器堵塞或阻力過大及漏氣等。
處理方法:檢查油箱油麵高度。不足時應添加。油管、濾清器堵塞應疏通和清洗。檢查並緊固各連接處的螺釘,排除漏氣。
(2)油泵內運轉前未充滿油液,留有空氣。
處理方法:從油泵回油口灌滿油液,排除油泵內的空氣。
(3)油泵中心彈簧折斷,使柱塞不能回程,缸體和配油盤密封不良。
處理方法:油泵中心彈簧彈力不足或折斷。
(4)油泵連接不當,使泵軸承受軸向力,導致缸體和配油盤產生間隙,高低油腔。
處理方法:改變連接方法,消除軸向力。
(5)如果是變數軸向柱塞泵,可能是變數角太小。
處理方法:如果變數軸向柱塞泵變數角過小時,應適當調大。
(6)液壓油不清潔,缸體與配油盤或缸體與柱塞磨損,使漏油過多。
處理方法:檢查缸體與配油盤和柱塞的磨損情況,視情況進行修配,更換柱塞。
(7)油溫過低,油液粘度下降,造成泵的內泄漏增大,泵並伴有發熱的症狀。
處理方法:根據油泵的溫升情況,選用合適粘度的液壓油。找出油溫過高或過低的原因,並及時排除。

四、柱塞泵油液漏損嚴重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油泵各結合處密封不良,如密封圈損壞。
處理方法:檢查油泵各結合處的密封,更換密封圈。
(2)配油盤與缸體或柱塞與合同工體之間磨損過大,引起回油管外泄漏增加,也會楊起油泵沒低壓油腔之間的內泄漏。
處理方法:修磨配油盤和缸體的接觸面;研配缸體與柱塞副。

⑺ 柱塞泵主油泵吸油故障原因

柱塞泵常見的故障及處理方法:
1.液壓泵輸出流量不足或不輸出油液
1)吸入量不足。原因是吸油管路上的阻力過大或補油量不足。如泵的轉速過大,油箱中液面過低,進油管漏氣,濾油器堵塞等。
2)泄漏量過大。原因是泵的間隙過大,密封不良造成。如配油盤被金屬碎片、鐵屑等劃傷,端面漏油;變數機構中的單向閥密封面配合不好,泵體和配油盤的支承面有砂眼或研痕等。可以通過檢查泵體內液壓油中混雜的異物判別泵被損壞的部位。
3)傾斜盤傾角太小,泵的排量少,這需要調節變數活塞,增加斜盤傾角。
2.中位時排油量不為零
變數式軸向柱塞泵的斜盤傾角為零時稱為中位,此時液壓泵的輸出流量應為零。但有時會出現中位偏離調整機構中點的現象,在中點時仍有流量輸出。其原因是控制器的位置偏離、松動或損傷,需要重新調零、緊固或更換。泵的角度維持力不夠、傾斜角耳軸磨損也會產生這種現象。
3.輸出流量波動
輸出流量波動與很多因素有關。對變數泵可以認為是變數機構的控制不佳造成,如異物進入變數機構,在控制活塞上劃出階痕、磨痕、傷痕等,造成控制活塞運動不穩定。由於放大器能量不足或零件損壞、含有彈簧的控制活塞的阻尼器效能差,都會造成控制活塞運動不穩定。流量不穩定又往往伴隨著壓力波動。這類故障一般要拆開液壓泵,更換受損零部件,加大阻尼,提高彈簧剛度和控制壓力等。
4.輸出壓力異常
泵的輸出壓力是由負載決定的,與輸入轉矩近似成正比。輸出壓力異常有兩種故障。
1)輸出壓力過低:當泵在自吸狀態下,若進油管路漏氣或系統中液壓缸、單向閥、換向閥等有較大的泄漏,均會使壓力升不上去。這需要找出漏氣處,緊固、更換密封件,即可提高壓力。溢流閥有故障或調整壓力低,系統壓力也上不去,應重新調整壓力或檢修溢流閥。如果液壓泵的缸體與配流盤產生偏差造成大量泄漏,嚴重時,缸體可能破裂,則應重新研磨配合面或更換液壓泵。
2)輸出壓力過高:若迴路負載持續上升,泵的壓力也持續上升,當屬正常。若負載一定,泵的壓力超過負載所需壓力值,則應檢查泵以外的液壓元件,如方向閥、壓力閥、傳動裝置和回油管道。若最大壓力過高,應調整溢流閥。
5.振動和雜訊
振動和雜訊是同時出現的。它們不僅對機器的操作者造成危害,也對環境造成污染。
1)機械振動和雜訊:如泵軸和電機軸不同心或頂死,旋轉軸的軸承、聯軸節損傷,彈性墊破損和裝配螺栓松動均會產生雜訊。對於高速運轉或傳輸大能量的泵,要定期檢查,記錄各部件的振幅、頻率和雜訊。如泵的轉動頻率與壓力閥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將會引起共振,可改變泵的轉速以消除共振。
2)管道內液流產生的雜訊:進油管道太細、進油濾油器通流能力過小或堵塞、進油管吸入空氣、油液豁度過高、油麵過低吸油不足和高壓管道中產生液擊等,均會產生雜訊。因此,必須正確設計油箱,正確選擇濾油器、油管和方向閥。

⑻ 柱塞泵檢修規程

柱塞泵維護檢修規程
一、設備結構圖及性能原理 1.設備結構圖
1.1結構簡述:柱塞泵主要由液壓缸體、柱塞、十字頭、導軌、曲軸、滑塊、泵架等部件組
成。由電機經聯軸器、減速機及調節機構驅動。

2.設備性能原理
2.1由電動機通過減速機、聯軸器帶動泵的曲軸旋轉、曲軸帶動連桿、十字頭、中間桿、柱塞做往復運動,當柱塞向後運動時進液閥打開,液體進入泵體,直到柱塞運動到最後位置時(曲軸旋轉180°),進液過程結束。柱塞開始向前運動時,泵體箱內的液體受擠壓,壓力升高,進液閥關閉,進液閥打開,液體被排除。
二、檢修
1.適用范圍及編寫依據,採用的標准及參考資料目錄
1.1本規程適用於化工廠常用往復柱塞泵的維護和檢修,特殊用途卧式柱塞泵以及立式柱塞泵的維護和檢修可參考執行。 1.2編寫的標准及參考資料目錄
HGJ 1027-79化工廠柱塞泵維護檢修規程
《化工廠機械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89 SHS 01001—2004 石油化工設備完好設備 2.檢修周期、檢修類別及檢修內容
當本單位狀態監測手段,已經具備開展預知維修的條件後,經請示本單位上一級主管部門批准,可不受此條的限制。 2.2 檢修內容 2.2.1 小修
2.2.1.1 更換密封填料,消除泄漏點。
2.2.1.2 檢查,清洗泵入口和油系統的過濾器,更換潤滑油。 2.2.1.3 檢查、緊固各部螺栓。
2.2.1.4 檢查、修理進出口閥組零部件。
2.2.1.5 檢查、修理聯軸器零件。
2.2.1.6 檢查、調整或更換易損零、部件。 2.2.2 中修
2.2.2.1 包括小修項目。
2.2.2.2 修理或更換進出口閥組零件。
2.2.2.3 修理或刮研各部軸瓦,檢查或更換軸承。
2.2.2.4 檢查或修理柱塞、十字頭、滑塊,曲軸等主要部件。 2.2.2.5 校驗壓力表、安全閥、計量調節機構等。 2.2.2.6 檢查、清洗減速機。 2.2.3 大修
2.2.3.1 包括中修項目。
2.2.3.2 解體,清洗、檢查測量各零、部件。
2.2.3.3 修理或更換曲軸、連桿、十字頭、柱塞等主要部件。 2.2.3.4 更換軸瓦。
2.2.3.5 機體找平,曲軸缸體重新找正。 2.2.3.6 檢修減速機。
2.2.5.7 修補基礎,機體噴漆。 2.2.5.8 電機檢查、修理、加油。 3.檢修准備、檢驗程序及質量標准 3.1 檢修前准備
3.1.1 掌握運行情況,備齊必要的圖紙資料和相關檢修記錄 3.1.2 備齊檢修工具、量具、配件及材料.
3.1.3 切斷電源及設備與系統聯系,內部介質冷卻、吹掃、置換干凈,符合安全檢修條件. 3.2 檢修程序
3.2.1 拆卸聯軸器,檢查泵的對中情況. 3.2.2 拆卸附件及附屬管線
3.2.3 拆卸十字頭組件,檢查十字頭、十字頭銷、十字頭與滑板的配合及磨損 3.2.4 拆卸曲軸箱,檢查曲軸,連桿及各部軸承 3.2.5 拆卸泵體上得進出口閥,檢查各部件及密封 3.2.6 拆卸工作缸、柱塞,檢查缸與柱塞的磨損情況及缺陷 3.2.7 拆卸減速機蓋,檢查軸承磨損與齒輪嚙合痕跡 3.2.8 拆卸齒輪油泵,檢查齒輪嚙合情況 3.2.9 檢查地腳螺栓 3.3 檢修質量標准
3.3.1 泵架
3.3.1.1 泵架不應有砂眼、裂紋等缺陷。裝滿煤油2-4小時應無滲漏。有缺陷時可補焊修理,焊前應緩慢預熱至600-700℃,焊後隨即加熱到650-700℃,保溫,緩慢冷卻。
3.3.1.2 在泵架加工面上用水平儀測量泵架安裝的水平度,縱、橫向水平度誤差均不大於0.05mm/m。
3.3.1.3 機架與上蓋的結合面應平整光滑,裝配嚴密。對無墊片者,用塗色法檢查,每平方厘米表面上有2-3塊色印,且均勻分布。 3.3.2 缸體
3.3.2.1 缸體內表面應光滑無傷痕,溝槽、裂紋等缺陷。有輕微拉毛和擦傷時,可用半圓型油石沿缸體內圓周方向磨光,傷痕嚴重時應進行捏缸。缸體內徑最大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始尺寸的2%。
3.3.2.2 用內孔千分尺檢測缸體內徑的圓度和圓柱度誤差,不得超過內徑公差之半,超標時應加工處理。
3.3.2.3 缸體中心線直線度為0.08mm/m。
3.3.2.4 缸體大修時應做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25倍,試壓10-15分鍾無滲漏現象。缸體因腐蝕、沖蝕減薄不能承受水壓試驗時,應予以報廢。 3.3.3 曲軸
3.3.3.1 曲軸各表面應光滑無損傷,主軸頸與曲柄頸擦傷凹痕面積大於軸頸面積的2%,軸頸上的溝槽深度達0.30mm以上時,可用磨光或噴鍍法修理。
3.3.3.2 在機床上用千分表檢測曲軸頸徑向圓跳動和圓柱度均為直徑公差之半;主軸頸徑向圓跳動為0.03mm。超過規定極限時應更換。
3.3.3.3 曲軸中心線與缸體中心線垂直度為0.15mm/m,可用儀器及缸體拉鋼絲等方法測量。
3.3.3.4 曲軸安裝水平度誤差小於0.10mnl/m。 3.3.3.5 曲軸直線度為0.05mm/m。
3.3.3.6 主軸頸與曲軸頸直徑減小1%時,應予更新。 3.3.4 連桿
3.3.4.1 連桿應做無損探傷,不得有裂紋等缺陷。。
3.3.4.2 連扦兩孔中心線平行度為0.30mm/m,超過規定值應更換。 3.3.5 十字頭、滑板和導軌
3.3.5.1 十字頭銷軸的圓度和圓柱度為宜徑公差之半。
3.3.5.2 十字頭、滑板和導軌的表面應光滑,無毛刺、傷痕等缺陷。滑板與導軌的接觸面有輕微的擦傷、溝痕深度不超過0.10mm時,可用半圓油石修磨並拋光。
3.3.5.3 十字頭銷軸與軸套的間隙為0.03-0.06mm;最大極限間隙不大於0.12mm。
3.3.5.4 十字頭滑板與導軌的間隙允許為十字頭直徑的千分之二;磨損間隙不大於0.35mm。
3.3.5.5 滑板與導軌應接觸均勻。 3.3.6 柱塞
3.3.6.1 柱塞表面應無裂紋、凹痕、斑點、毛刺等缺陷。有輕微擦傷,溝槽深度不超過0.10mm時,應修磨並拋光。
3.3.6.2 柱塞的磨損不得超過表4規定。

3.3.7 進、出口閥組
3.3.7.1 進、出口閥組的閥座與閥芯鎔封面不允許有擦傷、劃痕、腐蝕、麻點等缺陷。 3.3.7.2 閥座與閥芯應成對濕磨,研磨後應保持原來密封面曲寬度。 3.3.7.3 閥座與閥芯研磨後用煤油試驗,五分鍾內不允許有滲漏現象。
3.3.7.4 檢查彈簧,若有折斷或彈力降低時,應更換。 3.3.7.5 閥座與閥體接觸面應緊密貼合。
3.3.7.9 閥體裝在缸體上必須牢固,緊密,不得有松動泄漏現象。 3.3.8 滑動軸承
3.3.8.1 滑動軸承檢修時,應檢查軸承內的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磨損的溝痕是否嚴重;溝痕深度超過0.30mm時,可用刮刀修刮、研合、重新調整墊片和間隙。 3.3.8.2 檢查油道、油孔是否暢通,潤滑情況是否良好。
3.3.8.3 軸承合金不應有裂紋、氣孔和脫殼等缺陷,可用煤油浸透法和敲擊聽音鑒別法來判斷軸承合金與軸承體結合是否良好。
o
3.3.8.4 軸頸與軸承在軸頸正下方60-90o范圍內,連桿瓦在受力方向的上方60-75范圍內,應均勻接觸,用塗色法檢查每平方厘米不少於2-3塊色印。
3.3.8.5 軸承體與軸承座,連桿瓦與瓦座都應均勻貼合,用塗色法檢查接觸面積不少於總面積的70%。
3.3.8.6 主軸頸與主軸瓦、曲柄頸與連桿瓦安裝間隙應符合表5規定,磨損間隙不大於軸徑千分之二。

3.3.9 滾動軸承
3.3.9.1 滾動軸承的滾動體與內外滾道無坑疤、麻點、銹蝕等缺陷,保持架完好,接觸平滑轉動靈活無雜音。
3.3.9.2 滾動軸承拆裝應使用專用工具或壓力機。軸承加熱裝配時,機油溫度不超過120℃,在油中浸浴10-15分鍾後進行組裝。嚴禁用火焰直接加熱和用錘直接敲擊軸承。
3.3.9.3 按滾動軸承的游隙要求,用塞尺或千分表或其它方法檢查磨損情況,當游隙大於規定值時則更換滾動軸承。
3.3.9.4 用千分表檢查軸向串量是否符合要求,超過規定時應調整和更換。
3.3.9.5 軸與軸承內圈配合一般為H7/K6,軸承與軸承座孔的配合一般為K7/h6。 3.3.10 聯軸器
3.3.10.1 聯軸器的對中應符合表6規定。
3.3.10.2 兩半聯軸器間端面間隙沿圓周各個方向應相等,允差為O.30mm。
4 試車與驗收
4.1 試車前的准備
4.1.1 檢查機座地腳螺栓及機座與泵、電動機之間的連接螺栓是否緊固。 4.1.2 檢查聯軸器連接情況。
4.1.3 檢查軸承箱內潤滑油量是否適宜。 4.1.4 檢查軸向密封是否壓得過緊或過松。
4.1.5 檢查壓力表、安全閥、溫度計及其他儀表是否靈敏好用。
4.1.6 液壓缸有保溫時,應檢查輸送介質,是否為液體狀態,否則不允許開車。 4.1.7 檢查吸入管道的過濾器,溢流閥是否處於完好狀態。 4.1.8 進、出口閥門開關位置正確。 4.1.9 盤車2-3周,應無卡澀。 4.2 試車
4.2.1 空負荷試車
4.2.1.1 再次確認具備試車條件後,接通電源,先點動一次,若無異常,則進行空負荷試車。
4.2.1.2 空負荷試車時應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a.聲響和振動; b.軸承狀況; c.填料密封狀況; d.電流值。 4.2.2負荷試車
4.2.2.1 在額定負荷下運轉,應無異常振動和噪音,泵體全振幅為0.10-0.20mm。 4.2.2.2 電流不超過額定值。
4.2.2.3 流量、壓力平穩,達到銘牌出力或滿足生產需要。
4.2.2.4 密封填料泄漏量不大於10滴/分。對計量泵,泄漏量不大於3滴/分。各連接處的密封點不應有滲漏現象。
4.2.2.5 負荷試車時壓力應逐漸提高,如遇不正常情況,應立即停車處理後,重新試車。 4.3 驗收
檢修質量達到本規程標准,檢修記錄齊全、被確。設備經負荷試車,運行情況良好,各主要操作指標達到銘牌出力或設計要求,即可按規定程序辦理交接手續,交付生產使用。 三、維護與故障處理 1 日常維護
1.1 嚴格執行崗位操作法,認真填寫運行記錄。
1.2 定時檢查各部運行狀況(滾動軸承溫度不超過75℃),並按時記錄。 1.3 每班檢查潤滑油位、油壓等是否符合要求。 1.4 每道檢查各密封部位有無泄漏。 」
1.5 在冰凍季節停車後,應排凈泵內積水和物料,以免結冰損壞零件。 2 定期檢查內容
2.1 每三個月對潤滑油質作一次分析,檢查油的粘度、水份、雜質等的變化情況。 2.2 每月檢查一次安全閥、單向閥、壓力表和其它儀表裝置是否靈敏可靠. 2.3 每月檢查泵體振動情況,泵體金振幅為0.10—0.20I四It 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⑼ 軸向柱塞泵的拆裝

1.裝配傳動軸部件。將兩只小軸承、內外隔圈裝於傳動軸軸頸部位,並用彈性擋圈鎖牢;
2.傳動軸與泵體的裝配。在檢查好泵體端面,特別是與配油盤結合端面的平面度、粗糙度後,將傳動軸部件裝入泵體孔中,要求軸轉動時對泵體內端面跳
動量不大於0.03,然後在泵體外端面再裝上油封蓋(圓法蘭);
3.對接泵體、泵殼。使傳動軸伸出端向下,豎直安放泵體,並用高墊塊墊
置穩固。用螺釘對接泵體、泵殼時,要注意大小密封圈的完好,尤其不能遺失掉壓力控制油道介面處的小密封圈;
4.裝入滾柱軸承。要注意軸承受力均勻;
5.安放配油盤。要注意配油盤安放平整,可以利用細銅棒輕敲(豎直離開一定距離自由落下),聲音應清脆;
6.安放缸體。160以上應用吊裝螺釘;
7.依次放入外套、中心彈簧、內套及鋼球;
8.將柱塞、滑靴組置於回程盤上,然後垂直放入缸體中。

⑽ 固井水泥車柱塞泵無凡爾故障排除方法

你說的是低壓上水不好,管線跳動擺龍?

閱讀全文

與固端克柱塞泵怎麼去維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傢具拆裝打包 瀏覽:350
武漢二手傢具市場地址 瀏覽:709
哪裡可以買到貓咪傢具 瀏覽:525
電路維修技巧 瀏覽:395
房屋內牆翻新怎麼做 瀏覽:640
竹和橡膠木傢具哪個好 瀏覽:534
瀘州美的空調售後維修 瀏覽:433
摩托車鋁合金cnc件怎麼翻新 瀏覽:1000
貼完磁磚裝什麼家電6 瀏覽:866
緬甸花梨傢具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72
浙江pvc手套廠家電話號碼是多少 瀏覽:100
華碩筆記本北京維修點 瀏覽:799
涪陵空調維修電話附近 瀏覽:247
宜昌工貿家電在哪裡 瀏覽:527
閃修俠龍崗維修點 瀏覽:845
翻新機怎麼變成真機 瀏覽:111
海清家居服 瀏覽:222
防水灑到啞光磚上怎麼辦 瀏覽:869
鐵路護欄翻新用什麼漆價格是多少 瀏覽:495
湘潭華為維修點查詢 瀏覽: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