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機械設備維修的標準是什麼
機械有四大標准,維修標准就是根據機械的傳動和結構的穩定性等方面在不同程度的失效情況下所確定的
『貳』 設備拆裝步驟和原則是什麼
機械設備的拆卸原則
核心提示:拆卸工作對機械設備修理的質量關系極大,如拆卸不當,不僅會造成設備零件的損壞,而且會影響機械設備修理後的精度。所以,修理時必須遵循拆卸原則,採取正確的拆卸方法。 1.充分准備 拆卸前必須根據設備使用說明書
拆卸工作對機械設備修理的質量關系極大,如拆卸不當,不僅會造成設備零件的損壞,而且會影響機械設備修理後的精度。所以,修理時必須遵循拆卸原則,採取正確的拆卸方法。
1.充分准備
拆卸前必須根據設備使用說明書的要求,熟悉該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了解各零、部件的作用和相互關系,分析各零、部件的結構、位置和裝拆方法,避免盲目拆卸。
2.確定具體拆卸部位
從實際出發決定拆卸的零、部件,避免不必要的拆卸。但對不需拆卸部分也要進行周密分析與檢查,避免留下隱患,造成不良後果。
3.採取正確的拆卸方法
拆卸工作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拆卸順序與裝配順序相反,先拆外部附件,然後按部件、組件進行拆卸。在拆卸部件或組件時,應按照先外後內,先上後下的順序,依次進行。拆卸時應合理的選用工具和設備,嚴禁亂敲亂打。所用工具定要與被拆卸的零件相適應。
4.拆卸注意事項
拆卸時應充分考慮修理和裝配的便利,設備拆卸後應採取相應措施:
(1)對一些製造精度很高的零、部件,在原來製造時採取分組選配、誤差補償或單件配磨、配研等措施,拆卸前應在零、部件相應位置上作出標記。
(2)拆下的零件應及時清洗或除油,並有次序、有規則地分別放置,裝有較多零件的軸類組件拆卸後,按原裝配順序用鐵絲中起。
(3)拆下經精加工的精密零件,清洗塗油後單獨保管。細長精密零件清洗塗油後,要用繩索垂直吊起,以防變形或碰傷。
(4)拆下的液壓、氣動元件及導管等,清洗後封口,以防灰塵或雜物入內。拆卸液壓管路,應分別對配對管端相應編號。
-----------------------------------------------------------------------------------------------
其二
a、根據機型和有關資料能清楚其結構特點和裝配關系,然後確定分解拆卸的方法、步驟。
b、正確選用工具和設備,當分解遇到困難時要先查明原因,採取適當方法解決,不允許猛打亂敲,防止損壞零件和工具,更不能用量具、鉗子代替手錘而造成損壞。
c、在拆卸有規定方向、記號的零件或組合件時,應記清方向和記號,若失去標記應重新標記。
d、為避免拆下的零件損壞或丟失,應按零件大小和精度不同分別存放,按拆卸順序擺放,精密重要零件專門存放保管。
e、拆下的螺栓、螺母等在不影響修理的情況下應裝回原位,以免丟失和便於裝配。
f、按需拆卸,對個別不拆卸即可判斷其狀況良好的可不拆卸,一方面可節約時間和勞力,另一方面可避免拆裝過程中損壞和降低零件裝配精度。但對需拆卸的零件一定要拆,不可圖省事而馬虎了事,致使修理質量得不到保證。
『叄』 機械設備的維修
機械設備的維修,實際包括兩個方面,即對機器設備的維護和對已損壞的機械設備的修理兩個方面。
一般來說,對機器設備的維護有清潔、油漆、潤滑等日常工作。修理已損壞或鑒定正在運轉的機械設備是否正常,防止可能出現的故障都是屬於修理工作的范疇。下面我們從磨損與潤滑和一般機器設備的修理兩方面來加以介紹。
一、磨損與潤滑
各種運動的機器及零件,在工作過程中,都要發生磨損。為了減少機器及零件的磨損,通常採取的措施就是在發生摩擦的零件里加以潤滑物質。
機器在運轉過程中,互相運動的兩個零件的磨損有兩種形式,即自然的磨損和事故的磨損。
自然磨損是正常磨損,在機器的長期工作中,由於零件嚙合表面的摩擦、沖擊載荷、高溫作用、正常操作條件下對材料的化學作用和電化學作用而發生。自然磨損的程度,決定於機器構造的特點與機器工作時的工藝條件、製造零件所選用的金屬的質量、零件加工精度和光潔度、摩擦表面的狀況、潤滑劑的性質和種類、單位壓力的大小、機器的裝配精度和嚙合零件的嚙合精度、操作條件、維護和修理的質量等等。
事故磨損是在機器或其個別機構臨時損壞時,由於下列因素造成的:機器構造有缺陷,零件材料質量低劣(有裂縫、鑄孔等),零件的製造加工不良,違返機器的技術操作規程,部件或機器的裝配(安裝)不正確,違反潤滑規程,修理不及時或質量低,以及不可抗拒的災難等。
圖10-25所示為常見的軸頸和軸承組合件的磨損前後配合間隙的變化情況。
潤滑可以減少磨損。正確選用潤滑材料和規定一對磨損零件的合理潤滑系統會延長它們的使用期限,反之,不正確的潤滑會導致卡住、破壞等事故。
圖10-25軸頸和軸承組合件均勻磨損時配合間隙的變化情況
潤滑劑的粘性、油性、成分和溫度、摩擦表面的運動速度、運動零件間的單位壓力和構造等,對於摩擦系數和磨損的大小都有影響。
滑動摩擦可分為下列幾種形式:
(1)干摩擦未被或稍被潤滑的兩個不平的堅硬表面作相對運動時,就會發生干摩擦。在機械製造中,常用的金屬零件的干摩擦系數f=0.1~0.3。這種形式常見於摩擦傳動及各種制動器。干摩擦使摩擦表面發生很大的磨損。
(2)液體摩擦當一對摩擦零件的摩擦面完全被一層潤滑材料所隔開時,摩擦發生在潤滑層內。由於粘性液體內部的摩擦作用,這時摩擦零件具有的液體摩擦系數由0.003到0.010,也就是接近較好的滾動軸承所達到的效果。因為這對零件在工作時被潤滑油膜分開,故工作多年也不會發生顯著的磨損,所以要延長滑動的機器零件的壽命,應盡可能實現液體摩擦。
(3)半液體摩擦和半干摩擦處於干摩擦和液體摩擦之間,摩擦系數在0.01~0.3之間。這種方式的磨損當然比液體摩擦的磨損為大。但在實際工作中,某些摩擦件得不到完全的液體潤滑。如在相對運動速度小的摩擦表面上,軸與軸承的間隙大,擺動狀態的軸作往復運動的潤滑輕微的兩個平行表面(如活塞環),部分地發生在齒輪的牙齒間的潤滑、滾動軸承的滾珠和套的潤滑等等,甚至於滑動軸承,其正常工作時,是液體摩擦,而在起動和停車時,也會出現半液體潤滑的狀態。
(4)界限摩擦摩擦表面上保持很薄的油膜(0.1μm以下)。
以上列舉不同型式的摩擦,其摩擦系數相差可達20~40倍之多。可見潤滑的重要,而選用適當的潤滑劑就有很大的經濟意義。
二、機械設備的修理
在工廠中,每年從機械設備上更換下來的磨損和損傷的零件是很多的,如果將這些零件修復再用,就能節約很多的材料和資金。由此可知,機械零件的修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作為機械工作人員來說,必須掌握各種主要機械零件常用的修理方法。
機械設備的磨損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有一定的發展規律,而且這些規律是可以掌握的。為了使機械設備經常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防止發生事故,以取得生產上的主動性,就必須根據磨損規律,有計劃地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修理,把可能出現的故障排除在萌芽之中,因此,工廠中應建立計劃預修制度。計劃預修制度是預先作出各種修理等級(修理工作分為檢查、小修、中修和大修四個等級)的修理期限與工作量的年度計劃,按計劃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和修理。當然,根據拆卸和缺陷檢查的結果,每次實際的檢修工作量可能與計劃數有所出入,甚至可以降低修理等級。各種機械設備的修理期限和修理工作量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
表10-4中的數據,可供擬定維修計劃時參考。
各種修理等級的工作內容如下:
(1)檢查檢查工作一般由操作人員和值班修理人員在設備運轉的情況下進行,主要工作是檢查雜訊、振動、泄漏和潤滑情況以及進行定期潤滑等。
(2)小修小修由車間修理人員進行。小修工作包括緊固零件,揩拭摩擦面、研磨閥片、安裝填料、調整零件(如對軸承的調整)以及檢查油環、油槽、起動設備、傳動軸、傳動膠帶和鏈條、摩擦輪、填料函、各種密封件和管件等。
(3)中修中修除包括小修所做的全部工作外,還包括修換個別零件,如軸瓦的重新澆鑄與研刮,車光軸頸、更換制動片、鏈條、襯墊和密封件、修理襯里等。
表10-4幾種機械設備的連續操作時間和修理時停車時間
(4)大修大修工作包括機械設備的清洗和重新裝配,更換或修復所有磨損的零件,調整配合公差以達到技術要求以及修理基礎等。大修時也可進行機械設備的改造工作。
檢查中發現的損壞零件,凡能修復的都應根據其結構特點和技術要求,選擇正確的修理方法,予以修復。為了縮短機械設備的停機時間,可先用備用零件代替已損壞的零件,使設備恢復運轉後,再將損壞的零件修復。下面介紹機械零件磨損常用的修理方法。
機械零件和組合件的自然磨損是磨損的主要形式,它表現在:破壞了組合件的最初配合性質,改變了零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為了恢復這些組合件的工作能力,必須恢復其最初的配合性質以及零件的幾何尺寸和零件形狀。
恢復組合件工作能力的修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僅恢復配合性質的修理方法;另一種是既恢復配合性質又恢復零件幾何尺寸與形狀的修理方法。
(1)僅恢復組合件配合性質的修理方法
僅恢復組合件配合性質的修理方法有墊片調整法、修理尺寸法和補充零件法等三種,現分述如下:
A.墊片調整法
修理時對組合件不進行加工或只進行研刮,而用減少調整墊片的方法使配合間隙從磨損後的最大間隙恢復到裝配時的初始間隙,如圖10-26所示,這種修理方法稱為墊片調整法。墊片調整法只能恢復組合件的配合間隙,但不能恢復零件的幾何尺寸和形狀。
圖10-26用墊片調法調整軸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
B.修理尺寸法
修理時只對組合件中某一個零件進行修理加工,去掉其磨損層,以消除幾何變形,而另一個與之配合的零件則用備品備件來更換。這樣可使組合件的配合間隙恢復到最初的數值,但是修理好的組合件與新的組合件具有不同的尺寸,這些與初始尺寸不同的尺寸稱為修理尺寸,而這種修理方法稱為修理尺寸法。
在組合件中,究竟哪個零件應該修理?哪個零件應當更換?對這個問題應全面考慮。在一般情況下,總是將較貴重的零件進行修理而將較便宜的零件更換。
修理尺寸法既能恢復組合件的配合間隙,又能恢復零件的幾何形狀,但不能恢復零件的幾何尺寸。
C.補充零件法
用這種方法修理時,是把一個補充零件(內襯套或外襯套)以一定的過盈裝在磨損零件(軸承孔或軸頸)上,然後加工到最初尺寸,使組合件的配合間隙恢復。由此可知,這種方法實際上也是一種修理尺寸法,不過在這里是兩個相配的零件仍然一起使用,只是加上一個補充零件,故特稱之為補充零件法。
(2)既恢復組合件的配合性質,又恢復零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的修理方法
這類修理方法的實質是用各種工藝方法在磨損零件的表面上覆蓋一層金屬,經過加工後就完全恢復零件原來的幾何尺寸與形狀以及組合件的配合性質,屬於這一類的修理方法有覆焊法、補鑄法、噴鍍法和電鍍法等數種。下面介紹常用的覆焊法。
覆焊法或稱堆焊法是把熔化的金屬覆蓋在磨損零件的表面上,以形成連續均勻的覆蓋層。優點是連接強度高,不需專門設備,一般焊接工具即可。缺點是容易引起熱應力、裂縫、變形和金相組織的變化。覆焊法可用於修理用普通碳素鋼、優質碳素鋼、低合金鋼、鑄鐵和有色金屬及其合金製造的零件,對於高合金鋼零件的覆焊,其焊接工藝仍未完全掌握,一般不要採用。覆焊用的焊接材料通常是結構鋼焊條(優質碳素鋼和低合金鋼)。覆焊時可採用電弧焊或氣焊。如一層不夠厚,可以覆焊多層。對於重要的零件,為了便於覆蓋層的加工、消除殘余應力和改善金相組織,覆焊後應將覆焊層進行熱處理(高溫回火、退火或正火)。
『肆』 什麼是 機械設備維修
就是對機械設備進行故障維修,機械設備類型也比較多,比如機械加工設備,農業機械,水利機械,工程機械等。
『伍』 設備維修內容制定的依據是什麼
1、主要依據采購設備時,廠家出具的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
2、依據國家、行業標准。
3、適用時,依據公司內部自定標准。
『陸』 什麼是機械設備的拆卸原則及方法
1,懂機械設備內部傳動原理,裝配關系;
2,拆卸工序與裝配工序相反的原則;
3,遇回到異常情況,查找原因答,不允許破壞性拆卸;
4,拆卸大型零件時,注意安全,要求提前懸吊該零件(通過重心);
5,拆卸時有必要記錄,拆卸零件擺放有序,為重新安裝做好准備。
『柒』 機械設備的修理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機械設備的修理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1、 故障分析:根據故障現象進行分析、判斷,並得出故障回本質原因;
2、答 方案擬制:擬制多種修理方案,並選定最佳一個。預留應急處置預案(在撤卸設備中發現與判斷有出入時使用);
3、 設備撤卸:有序撤卸並做好標志、保護,進一步確認故障原因,落實維修方案;
4、 齊備部件:購置需更換的部件,對可修復的進行修理保養;
5、 設備修復:將合格的新的部件、修復的部件按序正確安裝回系統。過程中注意一些裝配工藝要求(如潤滑、位置形狀誤差等);
6、 運行調試:試運行,並確認故障修復(故障若未修復需重復1-5步棸),然後對設備進行調試,達到設備相應的精度等技術要求;
7、 記錄歸檔:做好維修記錄,並歸檔。
『捌』 什麼是機械設備的修理裝配裝配的一般工藝原則是什麼
機械設備的修理裝配就是把經過修復的零件、更換的新件和繼續使用的零件等全部合格的零件,按照一定的技術標准,一定的順序裝配起來,並達到規定的精度和使用性能要求的整個工藝過程。
裝配的一般工藝原則
1)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零件裝配時,如滾動軸承的內圈或外圈與軸或基座裝配時,必須採用專門工具和工藝措施進行,需要時進行加熱加壓裝配。
2) 摩擦副裝配前,接觸表面可塗上適量的潤滑油,以利於裝配和減少表面磨損。
3)油封件的裝配要使用工具壓入。裝配前對配合表面要仔細檢查和清潔,不能有毛刺。裝配後密封件不得覆蓋潤滑油、水和空氣的通道,密封部位不得有滲漏。
4)有平衡要求的旋轉零件如飛輪、磨床主軸等,裝配前要按要求進行靜平衡或動平衡試驗,合格後才能裝配。
5)裝配完畢,必須嚴格仔細地檢查和清理,防止有遺漏或錯裝的零件。確認沒問題後,使設備手動或低速運行。
裝配工作的要求
(1)裝配時,應檢查零件與裝配有關的形狀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檢查有無變形、損壞等,並應注意零件上各種標記,防止錯裝。
(2)固定連接的零部件,不允許有間隙。活動的零件,能在正常的間隙下,靈活均勻地按規定方向運動,不應有跳動。
(3)各運動部件(或零件)的接觸表面,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潤滑、若有油路,必須暢通。
(4)各種管道和密封部位,裝配後不得有滲漏現象。
(5)試車前,應檢查個部件連接的可靠性和運動的靈活性,各操縱手柄是否靈活和手柄位置是否在合適的位置;試車前,從低速到高速逐步進行。
『玖』 什麼是機械設備的拆卸原則
機械設備的拆卸復原則 一、拆前檢查制拆前檢查主要是通過檢查機械設備靜態與動態下的狀況,弄清設備的精度喪失程度和機能損壞程度。 (1)機械設備的精度狀態主要是指設備運動部件主要幾何精度的精確程度。對於金屬切... 大多了,詳細查看參考資料
『拾』 什麼是機械設備拆卸原則
機械設備拆卸原則:拆前檢查/診斷運轉/制定修改方案/
零件拆卸與清洗/零件的修換選擇